A. 污水處理廠要進行環評監測嗎請說明理由。
污水處理廠是需要做環評監測的。因為現在的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處理工藝運用的是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用含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來吸附或者氧化分解污染物,將污染物減害化,在此過程中,污泥會吸附有害污染物,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染物也可能會產生有害氣體,這都需要做廢水、廢氣和固廢的監測。
B. 危險廢物處理處理量達到多少做環評報告表
根據《危險廢物環核散頃境管理條例》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危險廢物處理項目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具體處理量的門檻是根據廢掘畢物種類和處理方改陸式而定。
一般來說,如果危險廢物的處置量達到每日0.5噸及以上,或者年處理量達到500噸及以上,則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提交相應的環評報告表。不同省份和地區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建議在具體操作前咨詢當地環保部門的相關規定。
C. 貴州省污水處理環評報告需要哪些材料
1、環保部門批復的建設項目環境審查登記表;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項目選址意見書或用地許可證;
3、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4、項目的平面布置圖(帶比例尺)、效果圖;
5、如無(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或雖有可行性研究報告,但無如下資料的,需補充提供:
①項目名稱、建設規模(人口、戶數)、項目位置、性質、類別;
②項目施工期時長、開工日期、竣工日期;
③項目總投資、分期投資情況,建設單位電話、傳真、聯系人;
④項目建設過程中土方量、堆放的場所、回填的土方量、棄土量、棄土場所;
⑤施工人員的數量、施工車數量、施工營地位置、施工期間水暖來源、廢水、廢氣、固廢的去向;
⑥項目的水、電、暖的小時最大消耗量、年消耗量;項目建成後的固體廢棄物固廢的去向;
⑦項目的給水管徑、排水去向(污水處理廠名稱)、防雷抗震等級;
⑧項目建設是否有中水設施存在,如有提供中水設計方案及中水 站位置;
6、如甲方自建供暖鍋爐房,則提供鍋爐噸位、數量、鍋爐房的規模、位置、爐型、煙囪高度、煙囪出口直徑、燃料種類、數量、煤質分析;
7、項目設有的泵房的位置、規模、大小。
8、項目的其他相關各種批文:供水證明、供電證明、供熱證明、供氣證明、污水接納證明、垃圾處理接納證明、文物保護證明、海防林用地證明。
9、項目建設是否有中水設施存在,如有提供相關資料。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學習污水處理知識就上易凈水網
D. 企業辦理環評的流程和手續
辦理流程建設單位提出立項申請後,環境保護局按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環保審批。
1、審查項目建議書有關環保部分,確定立項初步意見;
2、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設計任務書有關環保內容;
3、審查初步設計中的環保篇(章),出具初步設計審查意見;
4、審查建設項目施工設計圖,核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審核通知單;
5、對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6、審批建設項目試生產(運轉)申請報告,核發試生產(運轉)審核通知單;
7、審查竣工驗收報告,核發建設項目「三同時」竣工驗收單。
申報材料(一)項目建議書階段
1、項目建議書;
2、上級有關立項批文、地形圖(測繪院繪制的藍圖);
3、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選址意向書。
(二)可行性研究階段
1、環境影響報告書一式二份或填報環境影響報告表一式三份;
2、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設計任務書;項目總平面布置圖(藍圖);
3、市政排水部門的說明文件(廢水納入市政污水處理廠的項目);
4、排污指標(水源保護區和准水源保護區的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5、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選址意見。
(三)初步設計階段
1、初步設計報告及附圖;
2、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設計任務書的批復文件;
3、環保設施設計方案。
(四)施工圖設計階段
1、提交建設項目總平面圖(市區1:500,郊區1:2000),給排水總圖、排水系統圖、排風系統圖;
2、動力、變電站、冷凍、空調、水(熱)泵、車庫、娛樂場所等設備平面布置圖,環境保護設施設計圖,施工圖說明和主體工程的工藝流程圖、工藝設備布置圖等;
3、初步設計批復文件;
4、《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送審單》一式三份;
5、委託處理協議(包括廢水、污水、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等,固體廢物運出市外處理處置,需要當地省級環保部門證明)。
(五)試生產階段
1、填交試生產(或試運轉)申請報告;
2、「三同時」審核通知單(復印件)。
(六)竣工驗收階段
1、提交竣工驗收報告,環境監測驗收報告,填報「三同時」竣工驗收單一式五份;
2、項目驗收後一個月內,到市環保局辦理排污申報。
承諾時限
1、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3日內簽署審批意見;
2、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5日內簽署審批意見;
3、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7日內予以批復(行政許可聽證時間或環評修改時間除外);
4、收到初步設計環境保護篇(章)1個月內出具審查意見;
5、收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送審單》和其他按規定要求建設單位送審的文件、圖紙1個月內核發《「三同時」審核通知單》;
6、收到試生產申請報告及有關資料,並經現場查驗後,2周內批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E. 污水提標改造還需重新進行環評么
需要的,
一個項目需要不需要環評,以及環評是報告書還是報告表是根據專國家環保部的《建設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所規定的來的。
根據2015年6月1日起執行的新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規定,生活污水集中
處理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是需要做環評的,即便是提標改造,也會涉及到污染物的排放,變化等。所以,污水提標改造是要重新進行環評的。
F. 各位老師廠區建污水處理站需不需要做環評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廠區建污水處理站,運行正常,有通過環保局驗收合格,不需要做環坪,如果環保局有規定要做環評,那麼就按照環保局的規定執行,沒有硬性規定,就不需要做環評,完全沒問題,祝好運!
G. 環境影響報告書範文
環境影響報告書範文
環境影響報告書範文,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不管是學社工還是職場人都需要學會寫報告,以下分享環境影響報告書範文。
第一章 申報單位及項目概況
1、項目申報單位概況。主要包括項目申報單位的重點經營范圍、資產負債情況、股東構成及股權結構比例、以往投資類似項目的簡要情況等內容。
2、項目概況。主要包括項目建設地點、建設內容及規模、產品及技術方案、主要設備選型、投資規模、資金籌措方案等。
第二章 戰略規劃、產業政策及行業准入
1、擬建項目與相關規劃的關系。
2、擬建項目與相關產業政策的關系。
3、擬建項目與相關行業准入標準的關系。
第三章 項目選址及土地利用
1、項目選址及用地方案。主要包括項目用地選址、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佔地面積、土地利用現狀及相關規劃情況、佔用耕地概況、土地獲取方式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主要分析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佔地規模是否合理、耕地佔用補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地質災害影響分析。對於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的項目和易誘發地質災害的項目,應闡述項目選址所在地的地質災害情況,分析擬建項目誘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4、其他不利影響。分析擬建項目是否壓覆礦床和文物,是否會對防洪和通航等產生不利影響。
第四章 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
1、資源開發方案。對於資源開發類項目,闡述資源儲量和品質勘探情況,分析擬開發資源的可開發量、自然品質、賦存條件、開發價值等,評價是否符合資源總體開發、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資源利用方案。主要包括項目需要佔用的重要資源品種、數量及來源情況,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方案,單位生產能力主要資源消耗量指標及與國內外相關資源利用效率的對比分析。
3、節能及節水措施評價。對項目建設方案的能耗及水耗指標進行分析,闡述工程建設方案是否符合節能及節水政策的有關要求,在提高能源及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水耗等方面的對策。
第五章 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
1、城市居民搬遷方案。涉及城市征地拆遷的項目,應根據項目建設方案,進行征地拆遷影響的調查分析,提出拆遷補償的原則、范圍和方式,並以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要求進行評價。
2、農村移民安置方案。涉及農村征地及移民安置的項目,應根據項目建設方案,進行項目征地影響的相關調查分析,提出移民生產開發、生活安置、征地補償、收入恢復等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
第六章 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
1、環境和生態現狀。包括項目場址的自然環境條件、現有污染物情況、生態環境條件、特殊環境條件及環境容量狀況等。
2、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污染物類型、排放量情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是否符合環保法規要求,對流域和區域環境及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
3、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按照國家有關環保法規要求,對環境影響治理方案的工程可行性進行分析,對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提出對策建議。
4、特殊環境影響。項目對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和自然景觀等的`影響及對策。
第七章 經濟影響分析
1、國民經濟評價。按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則,從國民經濟的角度考察投資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評價投資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2、區域經濟影響分析。對於區域經濟影響較大的項目,從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區域財政收支、收入分配及是否可能導致壟斷等角度進行分析。
3、經濟安全分析。對於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項目,從產業技術安全、資源供應安全、資本控制安全、產業成長安全、市場環境安全等角度進行分析。
第八章 社會影響分析
1、系統調查和預測擬建項目的建設、運營對項目所在地區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與社會效益。
2、分析預測項目能否為當地的社會環境、人文條件所接納,以及當地居民支持項目存在與發展的、程度,考察項目與當地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關系。
3、分析項目所涉及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社會風險分析,評價項目的社會可行性。
4、提出協調項目與當地社會的關系,規避社會風險,促進項目順利實施,保持社會穩定的方案。
第九章 其它內容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它內容
一、環評報告書作用
環評報告,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預見性評定。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環評報告對企業很重要,環評通過環保局評審、批復後,後續日常生產、環保管理中還要用到。沒有環評也沒法進行環保竣工驗收。
環評報告是針對該項目生產過程中污染發生情況、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產過程和產品是否符合清潔生產要求,以及最終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的評價。
對方要這個東西是要了解己方公司環保治理、產品環保性能等情況是否符合現行國內或國外環保要求,如果沒有的話,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從環保角度講是有問題的,大項目招標一般不會考慮的。
二、環評報告主要內容
根據《環評法》第17條和《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必備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一、建設項目概況
1、建設項目的地點及相關背景
項目名稱:長春市寬城區都市森林公園二期建設項目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單位:長春市綠化管理處
建設地點:本項目位於長春市寬城區丙四路與丙六街之間,南起北三環路,北至凱旋路與森林公園一期隔路相望的地塊。建設地點見圖1
2、主要建設周期、投資及建設內容
⑴建設周期
項目建設期從20XX年2月-20XX年11月,冬季不施工(即10月下旬-次年的3月末不施工)。
由於都市森林公園面積較大,並且公園南部存在一部分拆遷工程,將該公園分兩部分進行,分別為丙五路以北和丙五路以南:
丙五路以北
20XX年2月-4月進行場地整理、土方、部分喬木及剩餘喬木穴工程。
20XX年5月-10月進行灌木、地被栽植、硬質工程及其他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栽植該區剩餘喬木及交叉工程的細部處理。
丙五路以南
20XX年5月-20XX年10月進行場地平整、部分地被灌木栽植及喬木穴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進行剩餘喬木栽植。
20XX年5月-9月進行硬質景觀、其他工程、剩餘地被灌木栽植工程及交叉工程細部處理。
20XX年10月正式投產運營。
上述項目實施進度主要是針對工程項目總的進度的控制,對於各子項目應根據具體的難易情況可進行適度調整。
⑵總投資
總投資:項目總投資27787、17萬元人民幣。
資金來源:本工程的建設資金由政府撥款。
⑶建設內容
項目總佔地面積245000m2,其中陸域面積為221400m2,水域面積為23600m2,日接納遊客最大量為2200人次。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1、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
本項目以劃撥方式獲得土地,該地塊現中部為一處河道,水面面積23600m2,平均水深2m,積水容積為47200m3,補給方式為自然降水及串湖水系補給,岸邊植被多為荒草(詳見圖2-3),水域內野生動物主要為野生小魚及浮游生物。
都市森林公園二期地形總趨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間現有一河道,將規劃用地分為東西兩部分,其餘為荒地,場地南部有一部分需要進行拆遷。
陸域面積涉及拆遷控制用地范圍內零星分布的村落,低矮的平房或棚戶區等建築物,其中拆除房屋面積約28331、5m2。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⑴地表水評價范圍
本次評價主要對受納水體伊通河地表水環境進行評價,為了解本項目所排污水對受納水體伊通河的影響,本環評地表水評價范圍確定為長春市串湖污水處理廠出水口上游0、5km至串湖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匯入伊通河8km,全長約8、5km的流域。地表水評價范圍圖詳見圖3
H. 廢水處理站整改,增加一個調節池,需不需要做環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建設項目的內環境影響評價文容件經批准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如果原有項目已經做過環評,並且批准,則廢水站整改屬於生產工藝變動,需要做環評。
另外,如果你的廢水站比較小,也就在產內自己建一下,一般問題不大,如果是較大的污水處理站,例如,某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系統新增一個調節池,是需要做環評的。
I. 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主要內容有哪些
環評案例分析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但是可以給你一個參考:
污染環節:1.大氣----惡臭(污水進水泵房、隔柵、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污
泥脫水機房)
2.水----尾水排放
3.雜訊----設備雜訊
4.固廢----脫水污泥、柵渣、剩餘污泥
環境影響:1.施工期:佔地改變土地利用類型、污水廠建設及管道鋪設
佔用耕地(旱田);施工雜訊、揚塵、尾氣、人員生活廢水、
生活垃圾可能污染環境;形成一定水土流失;選址區植被破壞;
2.運行期:泵類、鼓風機等設備雜訊、惡臭污染、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
尾水排放對受納水體水質影響問題;
3.污水直排和溢流引發的環境風險問題;
防治措施:1.合理選址(避免在環境敏感區上風向)確定污水廠建設規模,確保污水處理
能力 ,盡可能減少佔地.
2.採用合理處理工藝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出水執行二級標准---受納水體為四類水)
盡可能實現中水利用.
3.合理進行廠區平面布置,設置合理的衛生防護距離.
4.對易產生惡臭的設施進行加蓋密閉處理,集氣收集處理,周邊設置綠化帶.
5.採用低雜訊設備;
6.對污泥及時清運、減少堆存量和降低發酵時間;
目前,該項目最大的問題是處理能力不能滿足收水范圍內的污水處理需要,應盡快啟動二期工程,確保對收水范圍內的污水全部實現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