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廠工作要求
隨著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污水處理廠負擔加劇,一些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地方,也開始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水廠工作要求如下:
1、上班前認真進行交接班,並做好交接班記錄,對運行各單元情況進行核對,特別查清運行不正常單元,排除故障,恢復正常運行。
2、執行巡檢制度,對污水站進行一次系統檢查,檢查運轉設備潤滑狀況。特別注意水泵、風機潤滑油位,嚴禁少油、無油運轉,避免設備事故。
3、下班前應進行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做好記錄,做好交接班記錄,認真交接班。
4、在運行過程中,值班人員要勤巡視,一級提升泵與二級提升泵的流量要保持平衡,加葯量要控制在最佳狀態。如遇機電設備故障,應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從速排除,方可投入運行。鼓風機每運行12小時進行輪換。
污水處理工必須做到「四懂四會,機動污水處理的基本知識,污水處理廠內構築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懂污水處理系統分析化驗指標的含義及其應用;會合理配水配泥,會合理調度空氣,會正確迴流與排放污泥,會排除運行中的常見故障。
通常是工業生產的一個環節,處理規模較小,處理場職工人數較少,分工不十分明確,污水處理往往要負責機泵管理、污水處理、污泥處理、污泥脫水等多項工作,有時還要承擔日常的檢維修和水質化驗工作。因此,一個合格的污水處理工不僅能懂得污水處理的基本知識,還得掌握化驗、設備、電氣儀表及安全相關知識。
㈡ 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問題
污水處理分工業污水處理,生活污水處。一般情況下,工業污水處理的操作工,主要安全防護是,酸、鹼及次氯酸鈉液體燒傷,或氣體中毒。所以出現酸和次氯酸鈉漏泄時,操作人員必須使用,正壓式空氣消防呼吸器。生活污水處理的安全防護,主要還是氣體中毒,因為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復雜,細菌嚴重超標,在使用殺菌劑前,污水池和初沉池內的細菌,很容易感染到工作人員,所以污水處理廠,必須做到工業廢水處理廠的安全防護措施標准,同時,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必須全程帶防護口罩。
㈢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當前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空前,黨的十九大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強國目標的重要內容,水環境治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治污基礎設施之一,是治水工作的關鍵環節,其處理規模、處理水平等直接影響治水成效。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已建的上海白龍港、廣州新華、寶雞市高新區、通遼市污水處理廠,太湖地區、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發現其運行普遍存在運行負荷率較低、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出水水質難穩定達標等問題,通過深度剖析原因,科學地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為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計劃》,全國各城市先後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城市污水處理廠在保障水環境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是解決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不低於85%。「九五」期間,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開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開始成為各地落實水污染物減排責任目標的主要途徑。
在中央財政資金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發展,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統計資料顯示,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44%,其中污水集中處理率89.8%。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2496座,較2006年相比提高了140%。到2016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達到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
但是,污水處理率與處理能力的持續提高與水環境污染依然矛盾突出。環保部公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1940個監測斷面中,仍有32%為IV類及以下水體。截止2017年底,住房與城市建設部和環保部認定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數量有2100個。
與此同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不斷提高,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由於我國城鎮污水普遍存在著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碳氮比偏低、無機懸浮固體含量高、冬季水溫低、工業有毒有害污染物沖擊等突出問題,明顯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出水難以穩定達標。即使在達標排放的情況下,符合一級A/B標準的水質仍接近V類水(表1),是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表1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主要污染物指標對比 單位:mg/L
一些城郊結合部因居民亂扔、亂排生活污水,對水環境也帶來嚴重危害。為此,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國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廠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1運行負荷率普遍較低,部分超負荷運行
根據住房與城市建設部2012年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城鎮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水量應達到計劃指標的95%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偏低,難以達到住房與城市建設部的要求。
遼寧省污水處理廠月均負荷在80%以上的僅占污水廠總數32%。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現狀水量未達到設計值,近一半處理設施閑置。廣西城鎮污水處理廠2010年負荷率達到60%以上的污水廠占總量的65%。三峽庫區2014年176座污水處理廠的平均運行負荷僅為56.5%。
全國已建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僅有65%~70%,遠低於德國2008年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95%。而一些城市由於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增長過快,污水處理廠已超負荷運行,處理壓力大。
污水廠處理設施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廠網建設不配套,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收集率偏低。污水處理廠只有和排污管網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治污作用。
由於污水廠建設相對簡單、集中、建設周期短,管網建設相對復雜、牽涉面廣、建設周期長,我國城市管理者普遍重建廠、輕管網、輕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排水管道長度僅增加了17%。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同步,導致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面臨無污水可處理的尷尬境地。
有些城市先期只建設了污水干管,由於資金不到位支管網建設推進緩慢。部分城市新建的管網存在諸多問題無法與已有干管接駁,如設計標高與已有干管不一致,已有干管積水堵塞等。
導致建成管網沒有「織網成片」,污水收集率偏低。另一原因是污水廠設計規模與實際情況不符。由於部分城市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重視不夠,對污水來源和收集缺少詳細的規劃和充分的論證,管網、泵站等輔助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設計規模往往基於理論設計計算。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人均實際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對偏低,導致設計規模偏大,實際污水量不足。
而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污水廠設計規模滯後於人口經濟增長速度,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出現超負荷運行現象。
1.2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與設計值不符
污水廠原水水質和水量是影響污水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國城市污水廠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部分污水廠進水負荷波動幅度可達到-47%~4%。
上海白龍港污水廠進水BOD5日平均濃度波動范圍為14~382mg/L,CODCr波動范圍為96~824mg/L。昆明市合流制排水區域污水處理廠進水受雨季影響,懸浮物波動大。除了水質波動,一些污水廠進水水質有機物濃度與設計值有差異,嚴重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
寶雞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除NH3-N和TN外,其他各指標均高於設計值。寶雞十里鋪污水處理廠進水TP高於設計值外,其它各指標均低於設計值。
分析原因,主要是排水管網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漏損、沿河截污沖擊污水處理系統。我國老城市的排水體制一般為雨污合流制,後來部分城市改為截流式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體制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受多種因素影響。雨季時排水管網同時收集了生活污水和大量的雨水,引起污水廠水量的波動。
其中初期雨水污染物濃度高、污染嚴重,部分污染物指標高於旱季污水濃度,造成水質的波動。在我國,由於管網維護的不及時,老舊管網滲漏嚴重,地下水、河水及雨水的混入也直接影響了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
在一些南方地區,由於前端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廠旱季水量偏小,需要抽取河道水;但在雨季,雨污合流管網的水量又遠超過污水廠的處理規模,造成了旱雨季水質波動較大。
沿河截污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是造成水質水量波動的又一原因。作為合流制改造過程中的過渡產物,沿河截污系統在一些南方城市較為常見。
該系統可極大程度地改善河流長期以來的黑臭狀況,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系統雨季收集的合流水含有大量雨水,導致污水廠旱、雨季污水處理量逐年加大,污水處理廠雨季負荷普遍偏大。
而截污箱涵系統大部分尚未配備相應的末端處理設施,攜帶大量污染物的初小雨直接進入污水廠,造成水質波動,處理效果難以保障。
另外,我國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區域經濟差異明顯。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城市不斷擴容,但實際擴容速度與規劃往往不一致,致使污水增長量與污水廠設計規模不一致。
當污水量超過設計規模時,污水處理廠處於「吃不飽」狀態,當設計規模超過實際處理需求時,又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西北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則由於服務數量不足、管網配套差等問題處於「吃不飽」狀態,這些都影響著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水量。
1.3出水水質難以穩定達標,NH3-N、TN超標
我國現有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標准,其中執行一級A標準的占總數量的29.3%,執行一級B標準的接近60%。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有30%的污水廠尾水達到一級A標准,高達70%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達到或低於一級B排放標准。
大部分污水廠主要超標污染物為NH3-N、TN,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出水NH3-N一級B達標率僅有46%,TN一級B達標率68%。
三峽庫區176座污水廠一級B達標率60.7%,通遼污水廠一級A達標保障率低於50%,寶雞十里鋪污水廠NH3-N、TN一級A達標保障率分別為42.4%、42.5%。
廣州新華污水處理廠出水TN和NH3-N在1-3月份偶爾超標,不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不達標,無法充分發揮效能,不僅降低了污水廠投資效益,也給污水廠運行管理帶來困難,應充分引起運行管理者的重視。
工藝是污水廠處理效果的關鍵保障因素,我國城鎮污水廠使用的工藝主要為普通活性污泥工藝、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A2/O及其改良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A/O及其改良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BAF)工藝,這六類工藝覆蓋了全國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藝類型。
上述工藝具備脫氮功能,而實際運行中由於進水水質水量波動或與設計值不符、生物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碳源不足、碳氮比不足等原因,出水難以達到排放標准。
當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TN、TP濃度低於設計進水濃度時,從多方面嚴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一方面,污水中BOD5濃度過低導致生物處理單元中的微生物所需有機物不足,影響反硝化階段脫氮效果。
另一方面,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時生物反應池中曝氣量高於微生物需求量。如不能及時調整曝氣池曝氣量,容易出現曝氣過量,導致活性污泥沉澱分離效果較差。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冬季缺少保暖措施,致使進水水溫較低,不利於硝化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出水NH3-N、TN濃度無法保障。除了工藝方面的原因,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水平也對出水水質有重要影響。
污水廠的運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操作人員應在水質、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各種工藝的彈性進行適當調整,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操作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物理、化學及微生物學方面的知識,還需了解污水處理基本知識、廠內構築物的作用以及化驗指標的含義及其應用等。
在國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通常由博士來實施。在國內,由於薪資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大部分污水廠的員工學歷層次普遍偏低、技術素養不足,往往憑經驗操作污水廠各工藝設施,嚴重製約和影響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水平。
1.4其他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郊結合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種「結合」是城市與鄉村、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市民的結合,充滿著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過渡和轉型。
城郊結合部的城中村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四處堆積,居民亂排生活污水,流經的小河流顏色發黑,垃圾漂浮,污染嚴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時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由於制度措施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城郊結合部出現這樣的難題。工業園區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在加劇。
大型集中的工業園區一般都有污水處理廠,對大量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廢水,採用經預處理後與園區生活污水合並處理的方式,實際運營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出現。
一是實際水量與設計不符。在園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階段,由於對發展規模預估不足,實際污水量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部分企業由於生產狀況不穩定,使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
二是實際進水水質與設計不符。實際入園企業的類型與規劃不符,導致污水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使污水廠難以達標排放。
2對策與建議
2.1政府統籌規劃,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同步推進
政府各部門應結合各自職能,協調一致,科學組織,實現污水處理廠的長效管理[11]。住建部門會同環保、發改委等部門,緊跟城市發展腳步,牽頭編制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統籌規劃,以前瞻性思維規劃和設計污水處理廠。
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推進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范化,與物價、住建、財政等部門聯合,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
財政部門應增加對污水處理廠的資金投入,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提高污水廠運行人員的工資水平,從而吸引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進行運行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檢查監督,對整治不力的要嚴肅查辦。
2.2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水量濃度「雙提升」
為充分發揮污水廠效能,要堅持廠網並舉,將排水管網和污水廠作為一個整體建設。首先要加快新增污水管網建設,建成從「用戶—支管—干管—污水處理廠」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統,提高已建污水廠運行負荷。
其次是要強化老舊管網改造,對漏損嚴重的管網、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減少管道淤積,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水量穩定。再者是要徹底進行合流制管網改造,難以改造的地區加快建設截流、調蓄等設施,減少雨季雨水對污水廠水量水質的沖擊。
2.3源頭分散處置初期雨水,減輕進廠污水量變化幅度
針對初期雨水影響進水水質水量問題,宜源頭分散處置。從初期雨水的特點和國內外初期雨水處置經驗來看,初期雨水應採用源頭分散收集、分散處置等方式;初期雨水集中收集非常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若設置集中收集系統,上游初期雨水到達時,下游早已是干凈的雨水,很難保證能夠收集到20~30分鍾前的初期雨水。
已建設初小雨收集系統的城市,應增設相應末端處理設施,減輕初小雨對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影響。有條件接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應論證污水處理廠具備接收條件後再接入。
2.4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防患於未然
重視建成污水管網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加強管網的精細化管理[12]。首先是要加強日常巡查,對存量管網「修補測」、「定期體檢」並加以修繕。
採用CCTV和QV手段對管道內部進行檢測,掌握其病害的分布狀況和程度,為管道修復提供基礎。其次要實行定期清淤制度,保證污水管道正常通水。
目前大部分城市管道仍採用人工清淤,不僅工作環境惡劣,且效率低下,無法滿足需求。可引進高科技清淤手段,如清淤機器人等,實現自動高效清淤。
再者,對排水管網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建立污水管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實時掌握水質情況。當水質出現異常時可及時查出管段存在問題,並提醒污水處理廠採取有效應對措施[34]。
2.5優化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提標擴容
污水處理廠一般位於城市建設區,隨著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的開展,城市污水量增長較快而污水處理廠或污水系統擴容困難的矛盾日益突出。
對污水廠超負荷運行的地區,通過服務范圍的調整解決污水處理廠污水增量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考慮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進行污水廠擴建。
按照GB18918-201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污水處理廠和自2018年起敏感區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均執行一級A標准。
對排放標准較低污水處理廠改造,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造措施,提高出水水質。提標改造路徑一般包括水力改造、設備改造和工藝升級改造等,其中污水處理工藝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質的關鍵。
TN和NH3-N主要通過生化系統處理去除,這兩個指標是生化系統改造的主要目標污染物。TN的去除效果受制於進水碳氮比,由於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碳氮比偏低,可通過改進運行方式,合理利用內部碳源,或投加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能力。
當NH3-N不達標時,可在二級生物處理後增加曝氣生物濾池。涉及具體項目時,按照「一廠一策、分門別類」的原則制定適宜的工藝方案。
2.6集散結合,統籌治水
城市主城區的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通過建設完善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在城郊結合部,有條件建設管網的城市應逐步完善管網系統,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短期內無法建設管網系統的,應採取分散處理的措施。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具有移動靈活、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處理效果好的特點,在城中村等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已有大量應用,是解決城郊結合部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工業園區污水廠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來解決,加大對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力度,工業企業要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3結語
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減少水體外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保障其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對於水環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放矢地總結存在問題,可為今後污水廠科學化管理奠定基礎。只有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進行提標擴容建設,才能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效益,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促進水環境治理成效的長久保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㈣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難點
村鎮污水處理的難點與共性技術需求:分布廣,地區差異大,污水水質、水量波動性大,排水管網不健全;經濟力量薄弱;缺乏污水處理專業人員,雨污水資源化利用低
㈤ 怎麼做好污水處理廠操作人員
1、首先要對自己所在處理的水是什麼性質什麼來源要很清楚,知道裡面所有專的污染屬物質的情況。
2、對水處理的工藝的每個環節要知道,對處理的全部物理化學過程基本概念要非常清晰。
3、對制定出的操作規程制每一條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避開什麼危害要了解。也就是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4、嚴格安規操作程和工藝規定辦事,寧可頑固死板也不要做超出自己知識能理解的操作。
5、遇到有「聰明人」來干涉,不理解的絕不執行,非要你執行,堅決事先聲明責任別人去承擔。
6、不要替人掩蓋錯誤,因為最終還是你背黑鍋的。
㈥ 水污染治理難點是什麼
首先得看是什來么類型的水源,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比較隱蔽,治理困難大,地表水容易些。其次看污染類型,是生活污水還是工業廢水,工業廢水的相對困難,工業廢水中還得看是哪種污染物,重金屬比如電鍍廢水之類的、毒性有機物比如化工廠的、石油煉化的、還有造紙、印染的廢水處理都比較麻煩。最後還得看你處理完水的去向,這就涉及處理級別,是回用作綠化等等,還是外排到地表水體,去向不同,對處理工藝的選擇和葯劑投放等都會有影響。
㈦ 污水處理廠日常運營您感覺最難的是什麼
進水水量
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水量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吃不飽的原因既有通常被提到的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後問題,也有設計能力超前的問題。這兩方面原因導致許多地方的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成幾年仍不能滿負荷運行,有些污水處理廠甚至只能抽取廠區周邊的河水進行處理,使得污水處理工藝控制增加了難度,也增加了工程投資的成本,造成資產的閑置與浪費,無謂地過多消耗本來就已非常緊張的污水處理資金。
進水水質
由於城市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雨污合流制管網較普遍,管網管理不到位,致使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進水中雨水、河道水和工業廢水的比例較大。
以下進水水質情況均不利於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1)進水中BOD、COD含量比設計值低,而氮、磷等指標則等於或高於設計值,從而增加污水脫氮除磷處理達標排放的難度;
(2)工業廢水中的夾帶油污或有毒物質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生物系統造成巨大影響,在極端情況下這些油污或有毒物質會使整個生物系統癱瘓,微生物菌種死亡,整個污水處理廠不得不重新培養活性污泥;
(3)進水水質偏高,供氧與污泥脫水設備規格不能滿足污水與污泥處理要求。其中垃圾滲濾液引入給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所造成的影響需要給予足夠重視。
對於污水收集與污水處理能力不協調問題,需要有關主管部門將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近、遠期總體規劃,保證污水收集系統與污水處理廠同步或先行建設。同時做好新建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污水水質調查,以合理確定設計進水水質。
出水水質
根據規定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要求,各城市污水處理廠採用適合於本地進水水質等客觀條件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並加強運營管理。然而,在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行管理過程中,仍會遇到一些來自不同方面的問題而導致處理出水水質不達標。
(一)有機物超標
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的主要功效是去除城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設計與運行良好的活性污泥工藝。
影響有機物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營養物
一般城市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都能夠滿足微生物需要,且過剩很多。但工業廢水所佔比例較大時,應注意核算碳、氮、磷的比例是否滿足。如果污水中缺氮,通常可投加銨鹽。如果污水中缺磷,通常可投加磷酸或磷酸鹽。
(2)pH
城市污水的pH值是呈中性。pH值的微小降低可能是由於城市污水輸送管道中的厭氧發酵。雨季時較大的pH降低往往是城市酸雨造成的,這種情況在合流制系統中尤為突出。pH的突然大幅度變化,不論是升高還是降低,通常都是由工業廢水的大量排入造成的。調節污水pH值,通常是投加氫氧化鈉或硫酸,但這將大大增加污水處理成本。
(3)油脂
當污水中油類物質含量較高時,會使曝氣設備的曝氣效率降低,如不增加曝氣量就會使處理效率降低,但增加曝氣量勢必增加污水處理成本。另外,污水中較高的油脂含量還會降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嚴重時會成為污泥膨脹的原因,導致出水SS超標。對油類物質含量較高的進水,需要在預處理段增加除油裝置。
(4)溫度
溫度對活性污泥工藝的影響是很廣泛的。首先,溫度會影響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在冬季溫度較低時,如不採取調控措施,處理效果會下降。其次,溫度會影響二沉池的分離性能,例如溫度變化會使沉澱池產生異重流,導致短流;溫度降低會使活性污泥由於粘度增大而降低沉降性能;溫度變化會影響曝氣系統的效率,夏季溫度升高時,會由於溶解氧飽和濃度的降低,而使充氧困難,導致曝氣效率的下降,並會使空氣密度降低,若要保證供氣量不變,則必須增大供氣量,污水運營設施公司評估操作方法參考自www.wushuiyunying.com望採納。
㈧ 農村污水的處理難點有哪些
農村污水會帶來很多問題,在治理過程中也面臨很多困難。
首先農村家禽散養非常普遍,家禽排泄量超過人,家禽糞便隨地排放形成面源污染,最終隨雨水流進池塘。常規的管網截污治理只能解決人類排泄污染,不能解決家禽面源污染;
其次,農村水污染並非只有人類生活污水。池塘更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洗衣洗菜、小孩游泳過去都在池塘里,池塘污染放任不管的話,農村水環境不會真正改善。
第三,農村生活污水目前幾乎無任何管網建設,截污納管工程量大,糾紛多;
第四,人口季節流動導致水量變化大,有時沒水,常規處理工藝難以穩定運行。
㈨ 農村污水處理設備項目工程中有哪些施工難點問題
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存在管網收集系統建設困難、施工質量問題、施工管理問題等諸多問題。
每一個污水處理工程都離不開管網,然而中國農村土壤類型不同,建設難度也不同。許多農村道路狹窄,管網網路靠近住宅樓。大型設備難以到達施工現場作業,嚴重影響施工效率。
農村污水處理廠區建設規劃有部分土建工程,主要有基礎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和磚砌結構。目前,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的施工隊伍大多是外包的,經驗和技術相對一般。很多項目不能標准化。例如模板的製作和安裝過於粗糙,容易導致控制模塊變形。此外,在挖掘、回填和其他過程中可能會隱藏危險。
工程建設階段是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核心,管理不善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從材料的質量控制到項目完成標准,太多細節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很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標准和裝修制度不完善,有的建設者根本沒有按照圖紙完成施工。
一個成功的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需要從頭到尾的嚴謹和按照規范實施。
㈩ 污水處理人員如何防護
一、工作前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開始工作前要准備好醫用外科口罩、丁腈等材質的防水手套、工作服、護目鏡、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
2、作業區及各處理單元的廠房、設備機房配備有消毒用品。
3、有需要記錄登記內容的工作人員自備個人辦公文具。
二、工作中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構築物附近工作或巡視,特別是格柵、初沉池、調節池附近的初級處理單元工作時,要盡量減少在水池上方的停留時間。
2、使用工具檢修、操作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手套、護目鏡,有必要時戴防護面罩,使用前後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3、當攜帶工具到污水處理的構築物或設備間檢修時,要妥善規劃工具的放置,最好用防水布包裹工具包,避免被污水直接污染。
4、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污水直接接觸時,建議工作人員可以內層佩戴丁腈手套,外層佩戴厚橡膠手套,檢修結束後要立即洗手,對檢修工具及其他防護用具進行消毒。
5、進入泵房、風機室等機房內時,要注意保持足夠的通風。
6、作業結束之後盡量要進行全面的清潔,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外衣等。
三、工作後如何防護?
1、工作完成後要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脫下防護用具後放到單獨的收集位置。口罩等一次性防護用具收集後集中處理,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必須做消毒處理並風干後才可再次使用。
2、工作人員離廠前要做全面的清潔,更換干凈衣服才可離開,清潔時最好能做到單獨清潔。
3、離開廠區的路上要佩戴好口罩、手套離開。
四、特殊區域人員如何防護?
1、處理特殊區域或有來自隔離點的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要提升自身的防護措施,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防水手套、防護靴、護目鏡、面罩,必要時配備防護服、防水服等。
2、工作人員要避免與污水直接接觸,到污水池、曝氣池、機房附近作業時要佩戴防水手套、護目鏡、面罩、安全帽,返回後立刻洗手,從特殊區域返回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
3、充分利用和發揮在線監測設備,減少到污水池附近作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