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沒有污水排水管道,還收污水處理費嗎?
-------------收污水處理費!
⑵ 淺談我國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
摘要:對我國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出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相關的處理對策。
關鍵詞:環境工程;污水處廳棚理;現狀;問題
引言
城市的發展以及各個環節的運作都離不開水資源的應用,如果沒有可靠的、安全的水資源作為保障,城市發展和進步就僅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做好城市的污水處理則是城市水資源合理充分利用的關鍵環節,也是市民生活更加舒適、安全的重要因素。
1我國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置率不是很高,以前污水處理只是單一的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濃度達標階段,現階段是劃片污染的綜合治理和以環境容量為依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階段。現階段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有佔地面積廣、使用年限長、設備規模較大、運行效果穩定、資金投入較多等特點[1]。我國可以根據目標城市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優秀的污水處理經驗和新興技術,有選擇地挑選方案與技術工藝,降低污水處理的成本以及方便運行與維護。我國現階段主要的污水處理技術有:SBR污水處理法、A20處理法(厭氧好氧處理法)、MBR處理技術(膜分離技術)。
2我國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很多城市在污水處理方面只重視污水處理廠的建造規模和排水管網主幹道的規模,而對手機支管與結戶支管的建造卻不夠重視,導致污水收集管網的配套效率低,使其作用不能有效地發揮出來甚至無法利用。二是管理維護工作做得不夠。在城市污水處理的現實工作中,管網後期維護工作做得很不夠,郊區或遠離市區的偏僻地方的管網常常有損壞並且無人修理,如市政設施建設致使管網損壞,損壞後得不到及時的修理。三是污水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從城市污水年排放量的視角來看,我國城市污水年處理能力還有待提高。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城市每年大約有24億m3的污水排放量增加,但是每年僅3億m3的污水處理能力增量,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城市污水年排放量與污水處理能力之間的嚴重不平衡[2]。此外,橫向對比國外的污水處理能力,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四是污水處理資金問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每立方米污水處理的投資一般為1500~2000元,經常性費用大約為0.4元/m[3]。長期以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資金來自國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城市基礎建設中本應適當超前,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拓展,國家單方面的資金來源不能滿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導致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五是污水處理企業經營效率普遍偏低。一直以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經營為政府壟斷,由於不對稱的信息基礎,經營機構缺少有效的制約發展機制、競爭機制、內在的成本監督機制,這些機制的缺乏導致經營機構的利潤來源為成本膨脹,進一步導致在經營方面的巨大效率損失。污水處理經營機構不能降低運行成本,使得經營機構冗員嚴重。
3我國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水資源污染源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完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行相關的一系列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相應的對策。
3.1完善舉伏基相應污水收集管網的配套建設
1)對配套管網進行分區域實施處理,弄清楚城市污水的主要來源以及途徑,對分流制改造進行有計劃的實施。2)對已存在的、正在運營中的設施進行事先考察,針對性地解決它們所存在的問題。
3.2完善管網維護制度建設
城市污水處理應當對維護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對城市偏僻地帶或郊區進行定期的檢查,對將在污水處理管道附近進行施工的要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3.3提高污水處理能力
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首先要提高污水的再生效率,其次要選擇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提高污水再生效率不僅是對水資源進行節約,而且能正謹夠利用污水再利用促進事業的發展。污水的處理工藝直接影響著污水處理能力和效率,污水處理工藝首先要採用資源利用率高、產生污染少、有利於綜合利用的清潔的生產工藝。目前,我國城市污染處理工藝主要是活性泥污染法,這種方法的能量消耗和運行費用都不高,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有機負荷[4]。
3.4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我們要對原有的融資模式進行改善,採取有效的辦法,應用先進的運營模式,對政府資金為主導的融資模式進行改變,拓展融資渠道,讓城市污水處理面向市場融資。此外,我們可以應用TOT模式、bot模式和託管運營模式[5]等多種方式進行運營。
4結語
現代化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保持城市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為城市化的進程提供安全的水資源保證。結合國情來說,我國城市發展水平和思想觀念上都存在著不足[6],以至於會忽視城市污水處理對於城市建設的重要性,這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很不利。看清我國環境工程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對環境保護工程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春莉.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綜合效益評估的理論與模型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09.
[2]宋佩娣.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6.
[3]肖芬.淺談城市污水處理在環境保護工程中的重要性[J].經營管理者,2016(21):335.
[4]侯灃桐,侯雲洪,李景學.對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探討[J].低碳世界,2016(29):15-16.
[5]奚希.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討[D].成都:四川大學,2003.
[6]許倩.城市污水處理在環境保護工程中的意義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9):71.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⑶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政策的把控要放在第一位,每個細節的處理都要有理有據才能做到最好。中達咨詢就污泥處理處配鎮穗置行業政策研究和大家說明一下。
1污泥行業概述
11污泥概述
污泥,是指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是污水處理無法避免的「副產品」。如下圖所示,污泥產生於污水處理的多個環節。污泥中含有病原體、蟲卵、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經過恰當處理,污泥又可以作為肥料、建材等資源循環利用。
12污泥行業現狀
隨著污水處理廠在全國范圍內的加速覆蓋,污水處理量連年增長,污泥產量逐年提升。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污泥處理設施尚不健全,己建成設施的處理水平良莠不齊,積存的污泥量大。部分地區直接對污泥進行簡單脫水干化後堆肥或填埋,未對污染物、病原體和重金屬進行處理,造成巨大的生態污染破壞隱患,還可能在運輸填埋過程中發生爆炸等事故,污泥處理處置面臨巨大壓力。
2污泥處理處置國家政策
21政策監管及導向
2015年「十三五」規劃出台,指出大氣、污水、污泥的治理是今後國內環保處理的三個主攻方向。在出台的「十三五」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環保重要性大幅提升。如下表所示,「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目標、任務與布局旅運,建立完善了污泥穩定化與無害化的相關標准,並闡明了要加強監管與激勵機制,全面地為我國未來五年的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做出了重要布局。
同年由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也明確了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與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達到的目標,預計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政策將進一步完善,污泥排放監管將逐漸嚴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盈利會得到保證。隨著政策完善利好和市場監管等因素的驅動,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有望突破瓶頸期,加速發展。
除了以上兩個關鍵政策,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還出台了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一系列相關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從政策層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不斷重視與對未來五年內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率的堅定決心。近五年其他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見下表。
22收費及補貼政策
一直以來,污泥處理費的落實是污泥處理處置項目進行的一個難點。目前,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針對目前國內污泥處理處置項目(以bot項目為主),《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4版)》給出的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區間在150~500元/噸,平均成本為270元/噸,摺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按每萬噸水產生7噸含水率80%的污泥)。
2015年1月,發改委、財政部及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2016年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85元,非居民不低於12元。2015年10月36城平均污水處理費僅087元/噸,貴州、黑龍江、遼寧等多個地區污水處理費更低,距標准有較大上升空間。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合理提高污水收費標准,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不應低於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成本。培卜」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除了對污泥處理費的落實,在污泥項目補貼方面,全國各地對污泥處置項目也相繼頒布補助政策,鼓勵污泥處置項目建設,並對運營或項目投資以多種方式實行補助。
以上國家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都為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供了資金條件,讓污泥處理切實得到落實,有望快速打開污泥處置市場。
3ppp模式與污泥處理處置行業
31PPP模式概述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嗪獻韉確絞劍�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PPP的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市政環保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bot模式。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通過將國有企業部分出售、全部出售或關閉等方式使存量資產變現,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迅猛增長與政府財政緊張的矛盾。20世紀90年代公私合作夥伴關系(PPP)這一概念在英國較早出現並得到推廣,繼而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並沿用至今。20世紀90年代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也開始從眾多基礎設施領域逐步退出。
我國的PPP初探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以外資特許經營類的BOT試點項目為主。2004年,建設部頒布並實施了《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26號),將特許經營的概念正式引入市政公用事業,並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燃氣供應等領域發起大規模的項目實踐。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以126號令為模板,先後出台了大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政策性文件,用於引導和規范特許經營項目開發。
PPP合作模式有利於政府轉換職能,同時減輕財政負擔。政府方可以由過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一個行業監管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從投資中解放出來。通過引入社會投資人,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充分利用投資人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它還能合理分配各方風險;節省項目投資,降低工程費用;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32PPP模式對污泥行業的影響
2013年以後,我國PPP模式的制度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PPP模式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隨著一系列頂層設計的逐步推進,我國有望形成由法律法規、管理機構、操作指引、標准化工具和專業培訓構成的相對完整的ppp政策框架。污泥行業上下游關系見下圖。
污泥行業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的下游產業,與污水行業具有很多共同的特性。相比現在發展較為成熟的污水處理行業,污泥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兩個行業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和相關性,污泥行業的發展歷程必定與污水行業具有一定的重復性。經財政部PPP中心2016年3月末公布的季報顯示,市政行業PPP項目(季報統計范圍內)居於所有行業的榜首,三月末比一月末新增的項目數佔比超過85%,其中增長最多的是污水處理項目。
在財政部PPP項目名錄中,涉及水務領域的項目有722多個,佔比為185%,污泥單獨處理處置項目共有24個。目前,財政部正在與住建部、環保部、水利部等加快遴選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其中,水務項目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表明國家治理污水污泥問題的決心和�τ諫緇嶙時靜斡胛鬯�、污泥行業的鼓勵。而未來,對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相對高額的投資成本、高技術壁壘和專業的運營管理的要求會迫使政府越來越廣泛地引入PPP的合作模式來滿足積壓多年、數量龐大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需求。
另外,對社會資本來說,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收益較為穩定,且回報期限長、能鎖定未來收益,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較為理想的投資標的。PPP模式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訂單和發展機遇,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無疑會增加產業熱度,從而促進技術改良、收費制度完善、打通下游產品出路,形成產業良性循環。
4結論
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巨大壓力,國家已經出台了眾多政策推動行業的發展、加強市場的監督。對於資金問題,政府也在收費機制上有所突破,由此直接激發行業的參與熱情。運作模式方面,作為公共事業的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PPP模式應用中的表現值得期待。PPP模式已經逐步走向政策、制度完善,但仍待相關成功案例為污泥行業領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2017年上海市自來水收費標准
上海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
第一階梯0到220立方米水量的時候自來水價是1.92元,綜合水價是3.45元/立方米。
第二階梯是220到300,水價是3.30元,綜合水價是4.83元。
第三階梯300以上水價是4.30元,綜合水價是5.83元。
綜合水價是自來水價格加上排水費,排水費是1.70元/立方米,按照排水量的90%計算,實際價格是1.53/立方米
(4)中國市政污水處理費擴展閱讀:
「階梯水價」是對使用自來水實行分類計量收費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的俗稱。「階梯水價」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因素在水資源配置、水需求調節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了水價上調的空間,增強了企業和居民的節水意識,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階梯式計量水價將水價分為兩段或者多段,每一分段都有一個保持不變的單位水價,但是單位水價會隨著耗水量分段而增加。
⑸ 杭州政府是怎樣處理污水的
杭州污水處理試用TOT方式
新華網江蘇頻道 城際快遞 www.JSxinhuanet.com 2005-06-29 14:33:39 來源: 都市快報
每天,杭州有150多萬噸生活和工業污水,源源不斷輸向四堡、七格等地的幾大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廠全年共需處理5億多噸污水,足夠填滿9個西湖。
因此,杭州市民目前所支付的1.65元/噸的自來水水費中,就有0.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實際上,處理每噸污水的成本為0.95元左右,每年需要政府財政補貼數千萬元。
6月中旬,杭州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七格污水處理廠率先以TOT(轉讓—經營—轉讓)方式公開招標。有三家國內、國際企業參與了競標,其中最低的污水處理費報價達到0.83元/噸,比杭州目前的污水處理成本低了0.12元/噸。
如此一來,每位市民都因此減少了花在污水處理費的開支,政府財政投入可以投向更需要的地方;杭州市通過出讓特許經營權,提前收回8億多元的建設投資;最終中標的企業也將憑借技術優勢,從污水處理中獲得穩定而可觀的收入。
TOT方式替杭州省錢省力
杭州七格污水處理廠位於下沙七格村,總共投資8.2億元,分兩年時間、兩期工程建設,今年下半年將竣工試運營,滿負荷運轉每天能處理60萬噸污水,相當於杭州目前排放污水的40%左右。
如果按照往常的做法,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將由相應的公共事業企業來經營,經營20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經營不善的話,每年還需要政府財政補貼大筆資金來維持運轉,依靠企業盈利收回成本,可能會遙遙無期。
而七格污水處理廠卻推翻了這一傳統的「建成-經營-收回成本」模式,直接試用了國際通行的TOT方式,來選擇污水處理的經營者和受讓方。
根據這一方式,中標投資人和杭州市城市建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按照70%:30%的比例合資設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出資受讓資產所有權,並獲得25年特許經營權,期滿後重新交還市政府。杭州市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確定的最終項目轉讓價為8.58億元。
這就是說,政府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通過授權投資者特許經營,提前置換出8.58億元資金。當25年期滿後,政府將重獲完整產權。此舉被視為杭州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的又一創舉。
通過這一融資渠道,政府減少了財政壓力,提前收回巨額投資;同時充足了現有資金,加快了城建步驟。在不多徵收額外費用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建設的「血液」流速,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和供應量。
杭州市民因TOT方式受益
七格污水處理廠的項目招標,分技術標和價格標兩階段進行,技術標主要是投資者的工藝方式和技術水平,而價格標指的是污水處理費用,在評定要素中顯得最為關鍵。該項目評標小組將競標方的報價由低到高排列,報價最低者優先考慮。
有關人士透露,三家競標方的污水處理費報價呈等差數列,最低的為0.83元,其次是0.9元左右,最高的為1元多。目前,評標小組正在根據三家競標方的綜合衡量,然後出具評標報告上呈政府,由市政府最終確定中標方。
杭州市城建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的朱少傑說,「我們確定的污水處理費招標上限為1.05元,而三家競標企業的報價都基本符合要求。按照這樣的市場化模式,如果每噸降低1角錢的成本,每年至少能節省1000多萬元的財政支出。」
朱經理認為,自來水水價里包括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兩塊費用。自來水近來的提價,除了水資源的緊缺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污水處理運行成本上升,杭州不得不上調污水處理費用。而今後,這樣的漲價壓力將會減輕。「這樣的融資模式一旦成功運營,在民間資本的積極參與下,杭州污水處理率有望在近年內達到90%。」杭州市城建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朱經理說,現在杭州市日產污水量約150萬立方米,處理率只有70%左右。
經營者有望收益5%-8%
本次招標吸引了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漢氏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聯合體、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西格斯吉寶科技亞洲有限公司聯合體等三家競標方,這三家上市公司在全國有多處投資先例,非常嚮往進入杭州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領域。
北京某投資人士說,市政公用行業投資規模大,投資時間長,投資回報率低,但是投資回報穩定,相對來說市場風險較小。如果政策穩定,民間資本非常看重該領域的商機。
為了保障投資者利益,杭州將按照「企業成本+稅費+合理利潤」的保本微利原則,確定污水處理服務價格,投資者的利益將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收益率基本在5%—8%左右。
招商組有關人士分析,經營期第一年污水日處理量規定為31萬噸,此後逐年遞增,在整個特許經營期內,每年平均要處理2億噸污水,25年總共處理50億噸污水,假定每噸污水處理費在0.8元左右,25年的污水處理費為40億元。
根據估算,投資者為受讓資產掏出的真金白銀大約為2.5億元,其餘將向銀行貸款,由特許經營期內的污水處理收費作為還貸擔保。投資方真正付出的本息總計為10億元,稅後利潤仍然可觀。
■新聞附件
杭州在公用事業方面的嘗試
吸收社會資金投資市政設施建設,杭州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早在2000年9月26日,赤山埠水廠以1.5億元的價格成功拍賣,當時中標者是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而本次污水處理招標,更是把引資范圍擴至全國。
為了減輕政府投資負擔,杭州市積極探索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的新路子。相比5年前,現在融資模式和渠道豐富多樣,去年實施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更是及時提供了新思路。
為了增加市政公用項目的投資價值以及招標透明度,杭州市已經對經營性項目採取BOT(建設—運營—轉讓)、TOT(轉讓—運營—轉讓)合作方式,對准經營性項目給予適當補貼,對非經營性項目給投資者合理回報。
從去年開始,杭州市政公用事業引資動作頻繁。今年1月份創造性地用廣告設施使用權,交換武林廣場和岳廟地下通道內兩套西子奧的斯扶梯400萬元的建設成本。同時,在引入外資方面也有突破,不僅與法國ONYX公司簽訂了合作投資「二埋場」(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外的第二家垃圾填埋場)項目的意向書,還和英國「殼牌」簽訂了燃氣合作協議。
有關人士認為,與先進城市相比,在市政公用事業的經營水平上,杭州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近3年來,全國范圍內的市政公用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平均增長率在8.5%左右,杭州市經營良好的企業普遍為5%—6%,至少還有2%-3%的可增長空間。
污水處理廠的生產原理
污水處理廠首先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然後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
目前,大多數污水處理廠使用的是傳統活性污泥法,全過程為:原污水→格柵→泵→沉砂→一沉池→活性污泥曝氣池→二沉池→消毒→排放。(董捷)
⑹ 污水處理土地使用稅享受優惠政策嗎
享受,再生水免徵增值稅。再生水應當符合水利部《再生水水質標准》的有關規定。該通知第二條規定,對污水處理勞務免徵增值稅。其次,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三項及其實施條例第八十八條規定,公共污水處理項目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三免三減半」。⑺ 2021年水費收費標准
一、居民生活用水價格
一級,0-120立方米,水價為5.46元/m3(其中,水價為4.46元/m3,污水處理費1元/m3)。
二級,120-180立方米,水價為7.69元/m3(其中,水價為6.69元/m3,污水處理費1元/m3)。
三級,180立方米以上,水價為14.38元/m3(其中,水價為13.38元/m3,污水處理費1元/m3)。
二、非居民用水價格
非居民用水價格為9.54元/m3(其中,水價為8.09元/m3,污水處理費1.45元/m3)。
三、特種用水價格
特種用水價格為40.3元/m3(其中,水價為38.85元/m3,污水處理費1.45元/m3)。
四、軍教用水價格
軍教用水價格為5.91元/m3(其中,水價為4.91元/m3,污水處理費1元/m3)。
⑻ 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的財政經濟對策分析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城市基礎設施作為物質文明的重要支撐,間接影響著現代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城市人口的持續增加直接導致城市基礎設施需求日益增長。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建設力度的加大,讓政府財政壓力加大。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的財政經濟對策分析,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同時也提高了服務質量以及運營效率。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相關的應用與發展尚未成熟,僅處於起步階段,社會資金引入後,政府角色一時難以轉變,另一方面,政府管理水平有限,導致市場失靈。故此,為保障公眾的利益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也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財政經濟對策分析,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政府監管體系。在國家層面,應該提供相應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在國家一級文件的基礎上,針戚迅對該地區的特點,結合實際,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制定出一套具有針對性和權威性的地方性文件,進一步為社會公眾在監督、管理方面提供更為高效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加強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特許經營管理規范,徹底落實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要求,提高了污水處理財政經濟方面的可操作性。
1 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資金來源與運用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水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可以有效解決水環境污染的問題。為了對水污染的現狀進行改善,生活與投資環境得到優化,各地區紛紛建漏仔談設不同工藝類型和處理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而且這些污水處理廠大部分採用的是地上式的。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地下污水處理廠已成為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也為私營部門創造了更多的盈利機會,同時也為社會大眾提供了更有保障的服務設施。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在ppp.cbi360.net/shi/559.html" target="_blank">ppp模式下,政府明顯可以擺脫資金短缺問題,不僅如此,站在更公平公正的角度上,作為監管者監管項目公司以及跟蹤監管整個項目,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也會大大提高。除了解決政府內部資金問題,提高項目建設效率和管理效率,PPP模式還能避免一些其他方面的弊端,例如政府內部的利益糾紛、市場壟斷、過度放鬆監管、不重視公眾利益等問題。為了糾正市場的弊端,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了政府監管、經濟返碰調控和市場調控各種手段,也相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的財經政策存在的問題
2.1 污水處理投資資金投資大
市政污水處理需要建成一項投資規模大、資產專用性強的基礎設施資產,隨後才有條件提供污水處理所需要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由此,這類污水處理必須遵循基本建設程序,在取得開工許可證之前有大量流程嚴謹復雜、涉及各類審批審查程序、需要各類專業中介機構和評估評審機構參與、發生諸多成本費用的前期工作。很多前期工作應當在競爭性選擇投資者流程啟動之前就要做到位,才能有效確定項目合作邊界條件,投資者也才有足夠條件編制技術方案和商務方案,進而進行成本測算編制財務方案和融資方案,從而形成合適的價格形成機制。在選定投資者並成立項目公司後,才有條件按計劃推進項目實施,盡快取得開工許可,啟動項目建設。因此,城市無數處理實施比傳統服務采購要復雜得多。需要詳細的項目准備和規劃,合理管理采購流程以激勵各投標人的充分競爭。還需要細致的合同設計以明確服務標准、分配風險並實現商業風險和收益之間可接受的平衡。由此,要求公共部門擁有一些傳統服務采購中通常並不需要的技能,也需要做好一系列前期准備工作。
2.2 廢水處理廠建設缺乏統籌規劃
廢水處理廠的建設通常服務於地方招商引資計劃,是為排污企業運行的配套建設。實踐中,由於不少項目倉促啟動,在規劃設計階段缺乏對廢水收集系統的通盤考慮,導致配套管網建設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污水處理廠以政府收購收尾,屬於非正常退出,直接影響了私營企業的利益,也影響了政府的形象,此時就應該建立相應的城市基礎設施臨時監管機制,除此之外還應該有污水處理項目的應急保障制度和接管制度、市場退出機制和問題糾紛機制。對於不同的政府部門,應按照規定區分許可權和職責。對於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應按照規定區分權責和事項,將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另外,地方招商引資計劃存在不確定性,可能發生排污企業未能按期入駐的情況,容易出現水量不足的風險。對於水量不足的風險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控制。首先,市政廢水處理廠規劃設計時應結合地方發展規劃,科學設置建設規模,避免規模過大。其次,應統籌規劃排水管網建設,使管網建設不滯後於廠區建設,保證市政廢水處理廠建設完成後能立即投入使用。最後,在污水處理運作中,建議設置保底水量,水量不足時政府按照保底水量付費,降低運營單位的風險。
2.3 風險分擔失衡限制監管力度
目前國內城市污水處理中存在很嚴重的風險分擔失衡問題。尤其是可以為私營企業帶來可觀利潤的項目,私營企業在承擔風險的同時也會加強對項目的關注度,但是在利潤得不到保障時,政府沒有能力及時給予補貼,也無法做到在短期內收購,會直接影響到監管力度。相反,如果政府作為擔保方或者對債務承擔大部分責任,對企業的監督也會大打折扣。簡而言之,政府監管污水處理模式過程中存在包括合作合同簽約率低、監管模式單一、監管重心偏離、監管機制缺失、風險分擔不均、缺少社會監管等問題。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監管存在著監管模式的簡化、手段的落後、託管的處罰等問題。由於政府監管手段落後,許多企業已經擺脫被監督的心理,所以城市基礎設施企業違法經營現象很普遍,這不僅使得監管成本大大增加,還使監管機構工作停滯不前,難以進一步監督,更會助長社會不良風氣。雖然問題多樣化但其根源在於政府監管職能的不完善性和不確定性。有必要對政府監管不力的原因進行徹底分析,並探討出避免或減少消極因素的對策,為污水處理模式的順利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3 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的財經政策對策
3.1 建立專門的基礎設施管理機構 在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這一領域,中國政府有必要提高對基礎設施事業的管理水平,國內目前在此領域管理事項的劃分不是很清楚,有必要藉助西方國家的方法,建立城市基礎設施管理機構。該機構只單向負責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規劃,做到從規劃到立項審批,再到籌集資金、建設運營一整條線的管理,充分體現了該機構的專業性、集中性、權威性。具體來說,該機構的存在,不僅對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的全過程監管起到了作用,更多的是協調了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的關系,公平公正的進行權責的分配,不偏不倚,嚴格按照市場規劃,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的決策,做到全過程跟蹤。
3.2 利用PPP模式放寬政府扶持政策緩解資金壓力
縱觀世界各國,污水處理是解決政府在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金融壓力下最好的方式,不僅打破了行政壟斷,提高了政府的資金使用率。PPP模式較傳統模式,更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為城市化進程做出巨大貢獻。建立一套全面的政府監管體系是不可或缺的。PPP項目中,首先確定監管的參與方,然後分配許可權和職責,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合作,遇到監管銜接處也就是監管職能交叉處,合理分配職責。針對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也要做到權責的明確區分,保證兩者是高參與性與高配合性。另外,不同地區也應做到監管邊界清晰,做到不越位,不越地域管理。加上目前國家政府相繼出台各種政策來推廣PPP模式,特別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無一不體現了國家對PPP模式的肯定和發展的期望,PPP模式既已經有法律保障,政府也應相繼出台特殊的優惠政策,讓投資者感到有利可圖,更大限度地吸引外資。目前由於政策限制,一些大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難以享受到優惠政策,例如政策性銀行貸款和國外政府貸款,所以國家應該放寬這方面的政策,並允許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等大型基金投資於城市基礎設施領域。不僅改善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情況,而且還可以大大緩解各種資金的經營壓力。
3.3 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及風險分擔機制
中國政府對監管概念的認識過於單一,難以改變其主導作用。不同於城市基礎設施政府完全自我管理化和完全私有化,城市污水處理是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共同合作的,政府作為參與方應全力配合而非完全控制,政府作為監管者,應該定位準確。中國政府吸收國外經驗和理論,出發點固然合理,但是卻對國外的「放鬆監管」概念理解產生了偏差,放鬆監管不等於放棄監管,所謂放鬆是指脫離對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的完全控制,不佔主導位置,給社會企業控制的權利,收斂其強制性從而使雙方利益達到最高點。
談及風險方面,在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有盈利空間,也必然伴隨著各種風險。污水處理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項目融資,此時的參與方除了政府部門之外,還有銀行等貸款方。通常情況下,除非項目中的風險大部分都已經明確,否則貸款方都是比較謹慎的或者是不願意放貸的。對此,應該參照利潤分配比例來確定分配風險,主要原則應該是: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因為風險直接與利益掛鉤,風險越大,利益也就越誘人,處於最大利益收獲者的一方必然是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從自身角度出發,該方也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從而為將來收益提供保障,相比於傳統的風險分配原則,控制風險的花費成本大大降低。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⑼ 城市污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1.1 中小城市污水處理水平較低
到2012年底,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平均為82.1%,但仍有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低於30%,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污水廠雖已建成,但始終未能投入運行,主要原因如下:對污水處理工作重視不夠,組織管理不力;一些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仍未開征污水處理費,或收費標准和征繳率低,致使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經費難以保障;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率低,甚至無水處理。在中國的一些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絕大部分是一、二級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設備陳舊,大多效率低、能耗高、維修率高、自動化程度低等。而且中國很多污水處理廠的設備運行狀況很不理想,近1/3處於停滯狀態,有的甚至長期擱置,造成極大浪費,致使污水處理廠的運轉率難以提高。到目前為止,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仍然較低,很多地區還沒有污水處理廠。另外,中國污水處理技術雖然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技術,但這些技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基建造價和運行成本較高、處理效率有待提高等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污水處理的水平。
1.2 城市污水處理管理水平低、污水處理運行機制不夠合理
中國污水處理的建設、運行、管理體制大多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污水處理的全部費用都由政府全部承擔,而污水處理又是純公益事業,這就形成了建不起,建起了也養不起的局面。
在現有體制下,污水廠員工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普遍不高,且機構臃腫,開支龐大,有些地方處理經費不能及時到位,使得一些污水處理廠有多少經費就處理多少水,這樣就不能夠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應有的效益,並且使得大量儀表、設備擱置受損,因為經費緊張,致使設備保養、維修不到位,提前報廢,同時也無法發揮污水處理專業管理人員的作用,形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嚴重浪費。
1.3 污泥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形成二次污染
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相應標准,可以排放。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泥,往往是許多污水廠極為頭疼的事情。目前很多污水廠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原因,污泥不經無害化處理,堆放在場外,任意其被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方直接用作農肥,但未考慮重金屬含量及有毒物質是否超標。現在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由於沒有污泥的最終處置途徑,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環保部門對污泥處置的監管也急需加強。
1.4 污水處理廠及應急機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潛在的嚴重危害時刻威脅著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如城市某些隱藏的區域污染源。在目前形勢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越來越敏感,卻往往沒有完善的污染事件應急機制,形成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件,處理不當,會給當地造成嚴重影響,並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2 城市污水的來源及主要污染物
2. 1 城市污水的來源
城市污水是城市下水道系統收集到的各種污水,通常由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城市降水徑流三部分組成,是一種混合水體。生活污水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排水,經由居住區、公共場所和居民的廚房、衛生間、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設施排放。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約佔60%,如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無機污染物約佔40%,如泥沙和雜物等。此外,還含有洗滌劑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
工業廢水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由於使用的原材料和生產工藝不同,工業廢水的成分有很大差異。常見的較嚴重污染的工業廢水有造紙廢水、釀造廢水、生物制葯廢水、煤氣洗滌廢水、農葯廢水、製革廢水、毛紡廢水、電鍍廢水、油漆廢水、化工廢水、煉油廢水等。工業廢水是城市污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降雨徑流是由降雨或冰雪融化水形成的。初期降雨和冰雪融化水的污染也較嚴重,若能納入城市污水管道加以處理,是一種理想的安排。對於分敷設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城市,降雨徑流匯入雨水管道而得不到處理;對於採用雨污合流排水管道的城市,雖然可以使一部分初雨徑流與城市污水一同加以處理,但雨量較大時易超過截流管的輸送能力或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大量的雨污混合水出現溢流,造成更嚴重的水體污染。
2.2 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
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按物理形態可分為懸浮固體、膠體及溶解性污染物質。按化學成分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2大類。
2.2.1 無機污染物 城市污水中的無機污染物分為無直接毒害作用的無機污染物和有直接毒害作用的無機污染物2類。無直接毒害作用的無機污染物可分為3類:砂粒、礦渣類顆粒狀物質;酸、鹼、無機鹽類;氮、磷等營養物。無直接毒害作用的無機污染物並不是絕對無毒害作用的,當這些污染物達到一定濃度時,也會呈現毒害作用。
污水中的氮可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質、尿素等,後者有氨氮、硝酸鹽等。硝酸鹽本身無毒,但進入人的胃中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仲胺作用會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則對人體有害,是致癌、致變異和致畸胎的「三致」物質。
有直接毒害作用的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非重金屬無機有毒物質和重金屬,非重金屬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有氰化物和砷化物,重金屬主要有汞、鎘、鉻、鉛、鋅、銅、錳等。氰化物、砷化物、汞、鎘、鉻、鉛是國際上公認的6大毒性物質,此類物質在污染控制中必須嚴格管理,絕對不容許超標排出廠外。
2.2.2 有機污染物
城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按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可分為易於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難於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易於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多屬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它們是以自然形式存在的。難於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有機物質。
2.2.3 城市污水的危害性
生活中的污水排入水體後,大量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機物的時候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隨著水體中溶解氧的逐漸消失,厭氧狀態下的厭氧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硫化氫使水體變臭發黑,同時病原體也會大量繁殖。一些常見的疾病,如痢疾、霍亂、傷寒等,都是由於人們飲用了受污染的水而引起的。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海灣、水庫,必然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大量的藻類繁殖,使水中的溶解氧急劇下降,致使魚類缺氧死亡。工業廢水排入水體,使水中的重金屬、無機物、有機物嚴重超標,對水產養殖、各種動物及人體的危害更大,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3 城市污水處理應採取措施和建議
3.1 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的投入
目前,中國城鎮生活污水的處理率仍舊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的迅速增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雖然近幾年國家對污水處理的投資有所增加,但與國外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發達國家用於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方面的投資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0.53%至0.88%,而中國僅為0.02%至0.03%,因此,今後中國仍需要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財政投入。對於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國家要在財政上給予政策性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中、西部地區的污水處理率,從而實現中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的平衡發展。
3.2 加快污水處理企業改革的步伐
在中國很多城市,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系統都是事業單位或准事業單位的運營方式,由政府收取排污費,給污水處理廠按事業單位撥款,政府在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監管中完全是「一肩挑」,這就使得中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進程比較緩慢,效率低下。有些地方雖進行了體制改革,但不夠徹底、到位,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快體制改革和創新力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依靠財政的狀況,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將污水處理單位改制為企業法人,實行政企分開,從而建立企業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的機制。同時,鼓勵企業規模化經營,支持企業跨區域投資運營,盡快實現利用市場機制,引入符合行業特徵、有限且有效的競爭。
3.3 拓寬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資渠道
改變原來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體系,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運行管理市場化,這樣必將拓寬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的投資渠道,提高國家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BOT,TOT模式已在部分地區開展,盡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隨著政策制定和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這種模式應該也會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
發行市政債券,投資城市環境基礎建設是一些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在美國的水務公共事業領域,每年建設性投資的85% 來自市政債券。鑒於中國未來水處理資金需求較大,可考慮這一融資工具。
3.4 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資源化程度
城市污水經過處理,達到一定的標准之後,就成為了資源,尤其是乾旱、半乾旱的缺水地區,如果直接排入水體而不進行有效利用, 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建設分類供水系統,為實現中水回用建立基礎,通過制定積極的政策措施,採取經濟手段,鼓勵中水回用,防止浪費, 是節約水資源、合理科學利用水資源的最佳方式。同樣,對於污泥回用,也要採取積極的經濟政策來鼓勵和支持,加大對污泥處理的研究力度,保證污泥得到有效處理,不造成二次環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變廢為寶、變害為利,同時還要加大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實現污泥利用的資源化、無害化。
⑽ 實施"階級水價"制度有什麼意義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中,明確提出理順價格稅費,加快水價改革,各地也紛紛調高水價。
但是,水價調整應體現哪些原則?「水十條」中水污染治理收費政策是否完善?階梯水價是否能夠達到相應的節水效果?污水處理費最低0.5元/噸能否涵蓋污水污泥處理全成本?
供水成本逐年增加?
供水設施升級改造帶來企業投資及運營成本的增加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水價構成主要以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遠距離調水所需工程價格)、城市供水價格、水資源費、以及污水處理費四元結構組成。其中,前兩者是屬於工程水價,是以成本和服務為基礎的水價,也是目前價格和監管的重點。
有統計顯示,我國的供水價格每年平均上漲5%左右。即便如此,包含工程費用、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在內的國內綜合水價,占公眾可支配收入比重的0.6%~0.7%。對此,中國水網總編傅濤表示,根據國際水協和世界銀行發布的標准,水的支付在人均收入中的比重應根據這個國家的水資源緊缺程度有所不同。水資源特別緊張的國家和地區,可以達到3%~5%。即使是富水地區,這一比重也不低於1%。「公眾應該為水資源、水健康、水環境支付相應的代價。」
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紹鳳也表示,我們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在濫用水。「實際上,我們的用水成本是比較高的,在低水價情況下,長期是不可維持的。目前,水價依然滿足不了行業發展需求,無法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狀況和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的供水成本也在逐漸增加。傅濤認為,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水源地合格率不夠高,大量溶解性有機物進入水體,光靠煮沸的方法很難消除。「我國的水質標准包含106項,基本和國際接軌,但是如果不增加成本,則很難達到標准要求。」
在供水成本不斷升高的同時,國內供水企業常常處於虧損狀態。北控水務常務副總裁李力表示,供水企業有些供水項目的收益連銀行存款利率的水平都達不到。
他表示,現在水價定價的最大問題是定價原則不清。水價定價可以包含三原則。第一是價值定價。依據水的價值定價,比如說企業大概可以達到10%的利潤。第二是成本定價,企業可以保證保本微利。第三是政治定價,由政府根據政治形勢來控制水價。
「我認為水價至少應該回歸到成本定價。比如現在我們的水價是政府定價。同時,政府在衡量企業盈虧時往往認為供水這一主營業務虧損,但是副營業務盈利,總體還是盈利。但其實,這種衡量有失偏頗。作為企業,主營業務就不應該虧損。因為副營業務收入朝不保夕,不能將其和主營業務混為一談。如果能夠依照成本定價,供水企業的日子要好過一些。」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各地供水系統相關設施升級改造已是必然(「十二五」規劃投資4100 億元,涉及管網、水廠、檢測等多方面),帶來供水企業投資及運營成本的增加。而在整個供水行業僅僅處於盈虧平衡的背景下,通過進一步上調供水價格以滿足改善水環境的投資需求並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水平似乎不可避免。
污水處理費調整夠了嗎?
處理費雖然上漲,但不能覆蓋包括污泥在內的全成本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3部委今年聯合下發《關於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污水處理收費最低標准。《通知》強調,2016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85元,非居民不低於1.2元。
賈紹鳳表示,長期以來我國污水處理費和水價處於較低水平。這既使水資源嚴重浪費,用水效率低下;又使水務行業入不敷出 ,嚴重虧損;還使財政補貼負擔過重。此次污水處理費標準的制定和調整,其影響必然會傳導到水價上,尤其是大多數污水處理費較低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水十條」並沒有明確污水處理成本是涵蓋建設成本還是運營成本。上海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阮仁良表示,我國應該明確污水處理成本涵蓋的內容。比如,有些地區明確由政府出資建設供水設施,污水處理費涵蓋運營成本。
「從上海本地情況看,現在是大型供水項目建設由政府出30%資本金,剩下70%依靠水價解決。資本金由地方財政出資。如果資本金和企業經營性收入還不能滿足建設資金,政府將通過稅收等經濟杠桿進行調節。」他說。
同時,污水處理費雖然上漲,但並不意味著能覆蓋污水污泥處理全成本。而污泥是否得到妥善處理事關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已經得到政策層的重視。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單就二、三線城市而言,如果按照0.95元/噸徵收污水處理費就能滿足污水處理費成本,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點條件:首先,進行污水處理的企業應該是大中型污水處理廠,且出水標准在一級B及以下。其次,0.9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是只考慮污水處理廠的管網維護費,而不考慮管網建設費用。
「此外,污泥處置僅考慮以安全處置為要求的填埋處置,資源化或減量化處置尚無法很好滿足。只有滿足上述這些條件,才可以說0.9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可以滿足二、三線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的全成本。」薛濤說。
對此,阮仁良表示,上海的污水處理費(上海稱作「排水價格」)較國家規定的0.95元/噸的價格還要高一些,但是污水處理費仍然滿足不了處理成本。污水處理費包括建設運行管理費用,但是現在污泥處理的成本也很高。「污水處理面臨收集管網、污水污泥、臭氣治理一系列問題,綜合成本都在上升。」
階梯水價對節水意義有多大?
多地推進聽證,但居民用水佔比少,提高水價對水資源節約的影響有限
「2015年或為我國在市政公用領域大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元年,而理順價格機制、形成合理回報預期無疑是引入社會資本的關鍵所在。」中信證券分析師王海旭表示,必須加快改進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使經營者能夠獲得合理收益。
在此背景下,水價上調無論是對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還是實現大量存量水務資產證券化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地區都已經或將要舉行水價階梯制度聽證會。北京去年執行階梯水價,由每立方米4元調整為一、二、三階梯分別為5元、7元、9元;浙江省杭州市由每立方米1.85元調整為2.9元、3.85元、6.7元;江西省南昌市由每立方米1.18元調整為1.58元、2.37元、4.74元;今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執行階梯水價後,綜合平均水價將達每立方米2.34元。
王海旭表示,進一步完善水價計價方式,特別是繼續推進居民用水的階梯式水價制度。通過合理核定各級水量基數,在保障基本生活用水的同時,適當拉大各級水量間的差價,促進節約用水,對非居民用水繼續推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的方式,拉大高耗水行業與其它行業的用水價格差。
有業內人士認為,水價上漲有利於增強居民節水意識。比如北京居民階梯水價實施以來,96%的用戶當年累計用水量在第一階梯范圍內。以此推算,全市每年可節水1000萬立方米,相當於5個昆明湖的蓄水量。在南昌實行階梯水價後的首個夏季用水高峰期,南昌市「一戶一表」居民月均用水量為10.02噸,與上年同期下降了1.05噸,月平均用水量下降10.5%。江西洪城水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價格調控,居民節水意識確有提高。
但也有專家認為,水價提高從而節約水資源,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含義。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認為,居民用水在所有用水戶中佔比最小,我國一年用水6000億噸,60%是農業用水,25%是工業用水,居民用水僅為百分之十幾。對居民用水而言,提高水價對水資源節約的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