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水回用的過程及處理方法
為了將處理的污水滿足排放標準的水質,一般常用到中水回用設備對污水進行處理,使其符合中水水質標准。中水回用技術工藝流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預處理階段、主處理階段和後處理階段。那麼,中水回用技術一般分幾個階段。
一、中水回用技術工藝階段
1、預處理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有兩個處理單元,一個處理單元是格柵,另一個處理單元是調節池,其主要用於將污水中的固體雜質進行有效的去除,同時可以將水質進行均勻處理。
2、主處理階段:在這個階段,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會得到有效的去除,因而這個階段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3、後處理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作用是對污水進行消毒處理,經過這個階段處理後能夠保證出水達到中水水質標准,這是一個深度處理過程。
二、中水回用技術主處理的三種方法
1、生物處理法: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2、物理化學處理法:活性炭吸附是物理法,混凝沉澱技術是化學法,將這兩種方法相結合對水質的處理效果非常好。
3、膜處理法:應用反滲透膜,或者是超濾膜進行處理,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中水回用技術工藝設備對污水的處理效果非常好,而中水回用工藝的廣泛應用對於改善環境具有很大的意義。
2. 污水處理設備中活性污泥有什麼用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其中,細菌和原生動物是主要的二大類.活性污泥主要用來處理污廢水。
活性污泥法式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污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活性污泥是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 活性污泥
是由1912年英國人Clark and Cage發現對廢水進行長時間曝氣會產生污泥並使水質明顯改善,其 後Arden and Lackett進一步研究,發現由於實驗容器洗不幹凈,瓶壁留下殘渣反而使處理效果提高,從而發現活性微生物菌膠團,定名為活性污泥而來。
活性污泥中復雜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營養物形成了復雜的食物鏈。
最先擔當凈化任務的是異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細菌特別是球狀細菌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優良運轉的活性污泥,是以絲狀菌為骨架由球狀菌組成的菌膠團。沉降性好,隨著活性污泥的正常運行,細菌大量繁殖,開始生長原生動物,是細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見的原生動物有鞭毛蟲、肉毛蟲、纖毛蟲和吸管蟲。活性污泥成熟時固著型的纖毛蟲、鍾蟲占優勢;後生動物是細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輪蟲、線蟲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時才出現,所以當出現後生動物時說明處理水質好轉標志。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標包括: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污泥體積指數(SVI),污泥密度指數(SDI)。
3. 中水處理的工藝有哪些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 (Sequence Batch Reactor)法,是早期充排式反應器的一種改進。隨著自動控版制水平的提高權,SBR法引起人們的重新重視,並對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改進,自1985年我國第一座SBR處理設備在的投產,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工業污水和城市污水的處理中 。
SBR工藝的基本操作流程由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閑置等五個基本過程組成,從污水流入到閑置結束構成一個周期,在每個周期里上述過程都是在一個設有曝氣或攪拌裝置的反應器內依次進行的。
圖2 SBR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SBR工藝系統組成簡單(如圖2),不設二沉池,曝氣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無污泥迴流設備。SBR具有效率高,脫氫除磷效果好,防止污泥膨脹性能強,耐沖擊負荷和處理能力強等優點。
4. 什麼是中水回用,中水回用處理技術是什麼
中水回用
「中水」一詞是相對於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是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標准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處理方式
按用途分類
1. 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
2.
另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這是通常的中水處理方式。
3.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按處理方法分類
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蒸發熱法:適用於任何水質。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穩定性高,易於維護,使用壽命長,操作簡單,不因水質波動而影響設備運行。
2. 物理化學法
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
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5. 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如何培養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稱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廢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養過程。
(1)
間歇培菌
(2)
連續培菌
二、接種培菌,培養時間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廠。
(1)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
(2)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6. 中水處理如何降低總氮
1、檢查一下營養物質平衡(BOD5:N:P=100:5:1)是否正常,還有硝化過程中鹼度是否足夠版,這都直接影響權除氮效率。
2、傳統氧化溝的脫氮,主要是利用溝內溶解氧分布的不均勻性,通過合理的設計,使溝中產生交替循環的好氧區和缺氧區,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其最大的優點是在不外加碳源的情況下在同一溝中實現有機物和總氮的去除,因此是非常經濟的。但在同一溝中好氧區與缺氧區各自的體積和溶解氧濃度很難准確地加以控制,因此對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
3、總氮的定義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包括NO3、NO2和NH4等無機氮和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胺等有機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數計算。常被用來表示水體受營養物質污染的程度。
7.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中經常會用到的活性污泥是什麼
污水處理行業經常會說到活性污泥,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在處理污水時也少不了它。
活性污泥關鍵之處在於它的「活性」,它並沒傳統意義上的泥巴,它是具有吸附、分解污染物能力的顆粒、絮體。主要由四部分組成:
1、具有代謝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里,比如我們常見的細菌;
2、微生物內源呼吸和自身氧化的殘留物,比如細菌屍體和排泄物;
3、被吸附的難降解有機物,比如塑料;
4、和被吸附的無機物,如細沙。
活性污泥在污水和廢水處理中以不同的形態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它不僅能幫助菌種更好的生長,還能保證菌種不會隨著污水流失,同時還有降解COD、氨氮、吸附雜物等作用。
當污水處理中使用活性污泥法時,就要格外重視其性能指標,其中包括: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體積指數(SVI),顏色、氣味等。
8. 中水回用的處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類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種處理方式
1. 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
2. 另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這是通常的中水處理方式。
3.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按處理方法分類
按處理方法,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3 種類型:
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並以濃縮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學法:
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
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 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當前,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過度地、毫無節制地開發水資源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質的新鮮水供應受到限制;其次,待開發的新鮮水源離集中供水點距離較遠,一次性投資費用高昂,這樣一些缺水地區無力擴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飲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雜排水(不含糞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廢)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後回用,充當地面清潔、澆花、洗車、空調冷卻、沖洗便器、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又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排放標准,亦即其水質居於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准之間,故取名為「中水」。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國家均以本國度、區域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用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越來越臻於完善。在中國,這一技術已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並對建築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國許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島、天津、太原等開展了中水工程的運行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國的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嚴重和水資源利用較多的企業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項目,為低碳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國家級號召做出了貢獻。
9. 活性污泥法法處理工業廢水該如何調整工藝
主要廢水的特點。如果是工業園的污水處理廠就比較復雜,一般除了生化處理還需要物化處內理,生化大多數採用A/O法,容運行穩定,脫氮效果好。物化可以用一些氧化和混凝沉澱之類的。
如果是城鎮污水的就很簡單了,牽涉到需要脫氮除磷的就用AAO,針對高氮的可以用AO,一般的可以用氧化溝。現在很多都用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可以在氧化溝前面增加厭氧區和缺氧區,形成改良式的氧化溝,也具有脫氮除磷效果。如果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話,還可以用CASS。
選擇工藝的時候主要是看水質水量特點,各種構築物對水量大小都有一定適應力,水質的話要感覺COD、氮磷情況來決定工藝。同時兼顧排放標准,排放標准要求很高的話,生化後的處理還挺復雜的。
10. 為什麼「中水」回用好處多你肯定想不到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們來了解一下水資源保護的一種途徑:「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示意圖
反滲透技術是另一種廣泛應用在污水回用方面的膜技術。反滲透膜是最精細的膜產品,能截留最小孔徑相當於0.0001微米的物質。經過一般工藝處理後的污水,經過水泵的加壓,進入反滲透膜處理設備中,水可以透過反滲透膜流出,水中殘留的鹽分、有機物等98%以上被攔截。反滲透的出水水質和進水水質直接相關,通常城市污水通過反滲透技術處理,出水水質甚至超過自來水的水質,可用在對用水要求極高的半導體工業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