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幼兒園科學實驗污水處理

幼兒園科學實驗污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3-05-20 02:14:32

『壹』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活動:

《水的凈化》

活動目標:

1、學習凈化水的方法:過濾和用明礬凈化,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活動,促使幼兒建立初步的環抱意識,懂得要保護水源。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

自製實驗瓶、漏斗,棉花、布、紙若干,明礬少許,記錄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識准備:

課前帶幼兒參觀運河,感受污水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參觀運河的過程,說說運河的水是怎樣的?你想怎樣幫助運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語調,請幼兒來幫忙,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請幼兒說說該怎樣使污水變得干凈。

3、教給幼兒過濾的方法。出示棉花、紙、布等材料,請幼兒嘗試用這些材料來過濾水,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4、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教師演示用明礬凈化水的方法。

6、評價幼兒記錄卡。

7、小結:每個人都喜歡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讓我們以後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運河,保護我們的環境。

幼兒園中班《水的凈化》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報告等方法,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掌握凈化水的幾種方法。對於過濾操作的訓練及其方法掌握,採取學生課前合作預習,課堂實際操作,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教學方法。對於自來水凈化過程的難點突破,採用課堂啟發講解,課後小組合作製造「自來水生產模型」的方式,加深認識。硬水和軟水知識較為抽象,通過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介紹,促使對其形成感性認識,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軟化的方法。課文安排的演示實驗3-4(蒸餾水的製作),由於其直觀性不強、講解費時,故改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蒸餾水製作」的教學短片,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直觀地獲得大量信息。在本節課結束前安排一場「當地飲用水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交流會,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鄉情、民情,培養學生「憂國」、「憂民」之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教學目標

1、知道沉澱、吸附、過濾、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能述說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初步學會過濾的操作。

2、懂得純凈水和自來水的區別,學會用肥皂水鑒別硬水與軟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3、通過對水凈化方法的學習,體會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4、通過過濾操作的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觀察、協作等能力。

5、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要從衛生、健康的角度,正確選擇飲用水,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重點

1、水凈化的方法。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軟化的方法。

難點

1、自來水的凈化過程。

2、過濾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軟化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實驗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儀器葯品明礬、濾紙、鐵架台(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投影儀。

學生准備

1、分小組合作預習過濾操作。

2、分小組調查本地飲用水使用的情況。

『貳』 實驗室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含有酸、鹼、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離子、病原微生物,PH 值變化幅度大,COD 濃度高,主要分為三大類:

1、有機廢水:主要來源是實驗試劑、溶劑;
2、無機廢水:主要來源是酸鹼試劑、重金屬試劑;
3、生物致病廢水:主要來源是微生物培養、血液生化實驗,血站、疾控中心等;

實驗室廢水排放標准:【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主要檢測指標是:重金屬、PH值、懸浮物、色度、COD、大腸桿菌等。

實驗室廢水處理比較成熟的方法及設備:
1、重金屬混凝共沉工藝:去除重金屬、懸浮物、色度;
2、PH自動調節工藝:酸鹼廢水自動調節PH值;
3、臭氧氧化消毒工藝:有機廢水降解、去除COD、殺滅大腸桿菌;
4、醫療廢水按要求還要投二氧化氯;
5、實驗室廢水處理凈化裝置:一體化組合工藝處理,全自動運行

『叄』 幼兒園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

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准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製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料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里。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

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游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游戲。

請幼兒將塑料袋裡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復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像: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裡的不同聲音;回憶的 故事 《咕咚來了》,想像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游戲。

用手觸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裡,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 教育 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游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了解孩子的表達能力;了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 經驗 為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為重要。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進程,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多種感官了解水的性質。

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玩一玩」的活動激發幼兒探索水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難點:1通過觀察、探索、實踐知道水的性質。

2感知物體沉浮現象。

活動准備:水盆、毛巾實驗材料:牛奶白醋水各種飲料白酒塑料製品紙製品木製品石塊鐵釘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歌曲表演:我愛洗澡

2討論:我們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什麼地方需要水?你們喜歡玩水嗎?

老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好,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水,水和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活中還有好多關於水的秘密呢,今天老師就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尋找水中的秘密。

二觀察探索實踐學習水的性質

1通過「看一看」了解水是沒有顏色的性質出示盛有牛奶、水、可樂、桔汁的四個杯子

師:現在老師這有四個杯子,杯子里裝的都是可以喝的,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哪個杯子里裝的是水?」

幼兒觀察後匯報觀察結果

提問:你們為什麼說2號杯子里裝的是水?通過觀察,請你說一說水是什麼顏色的?

小結:小朋友們非常聰明,一看就知道2號杯子里放的是水,一號杯子是白色的裡面裝的是奶,三號杯子是褐色的裡面裝的是可樂,四號杯子是_的裡面裝的是橙汁,只有二號杯子裡面是我們平時喝的水,它是沒有顏色的。

2通過「聞一聞」了解水是沒有氣味的性質

出示盛有白醋白酒水的三個杯子

提問:剛才小朋友通過觀察顏色的不同,發現二號杯子裡面的水,還知道了水是沒有顏色的。現在老師又拿出三個杯子,這三個杯子里只有一個杯子裡面是水,想一想,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哪個杯子裡面是水呢?

幼兒大膽想像,勇敢的回答自己的想出的辦法

(此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 其它 的感官來感知哪杯是水)

指導聞一聞的正確 方法 :剛才小朋友說,我們可以用鼻子來聞一聞。這是一個好主意,誰願意先來演示一下你是怎麼聞的?(幼兒演示自己聞氣味時的方法)

我們看到剛才有的小朋友直接把鼻子對著杯子去聞,有的小朋友都把鼻子貼到杯子上了,如果杯子里裝的是有毒的東西,那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傷害的。如果我們需要用鼻子來聞一聞的話,我們需要一隻手拿著杯子,杯子距離鼻子有一段距離,不能太近,我們用另一支手扇杯子上方的空氣,這樣我們就可以聞到杯子里的氣味了。

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演示,並匯報答案

提問:你是怎麼知道三號杯子里裝的是水?水是什麼氣味的?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聞一聞的方法知道了三號杯子裡面裝的是水,一號杯子里的氣味甜甜香香的是飲料,二號杯子里的氣味是酸酸的,裡面裝的是白醋。三號杯子裡面沒有氣味,裝的是水,現在我們知道了水是沒有氣味的。

3通過「嘗一嘗」了解水是沒有味道的性質

談話:小朋友們平時都喝過水,今天我特意又准備了一些可以喝的東西。請小朋友嘗一嘗,請你說一說你喝到的是水嗎?它是什麼味道的?

幼兒品嘗後,匯報品嘗結果。

提問:水是什麼味道的?

小結:剛才老師給小朋友准備的都是能喝的,如果你平時看到杯子里裝了東西是不

能隨便嘗的,以防有毒!剛才小朋友嘗到了甜甜的飲料和酸酸的飲料,還有小朋友嘗到的是我們每天都喝的水,水是沒有味道的。

4通過感覺游戲了解水是可以流動的性質。談話: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知道水是沒有顏色,通過聞一聞知道水是沒有氣味的,又通過嘗一嘗知道水是沒有味道的,現在你們想不想玩一玩水啊?小朋友們都想玩水,那我們把小手伸到水裡去,你看到自己的小手了嗎?那麼水是什麼樣呢?(透明)我們再用小手捧水,你發現了什麼現象?

幼兒通過自己的體驗 總結 出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性質

小結:剛才我們看到了水中的小手,說明水是透明的,我們用小手捧水,水順手指縫都流走了,說明水是會流動的。

請幼兒說一說水的性質

5小結: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水,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沒有味道的、我們還知道水是透明的、可以流動的;水中秘密還有很多,在水裡有的東西會浮起來,有的東西會沉下去,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尋找答案。

三活動延伸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1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

談話:看看袋子里裝了什麼?我們把手中的東西分別放在水裡,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

2小組活動:沉浮

幼兒匯報:有的東西沉下去了,有的東西浮上來了。

3討論:什麼東西浮在水面上?什麼東西沉到水底?它們分別是什麼材料的?

4小結:像塑料、紙、木製品還有泡沫它們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們比較輕;而像石頭、鐵釘這樣東西會沉入水中,它們比較重。

四結束活動請把今天的發現回家告訴給爸爸媽媽。

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3

一、教學目標:

關注目標: 實地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尋找污染源。

知識目標:使幼兒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現狀和原因及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技能目標:通過看錄像和實驗, 了解臟水變清的簡單方法。

態度目標:培養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參與目標: 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和成人一起積極參與保護水資源的活動。

二、 教學方法 :考察、實驗、調查、操作、看錄像、討論、快速聯想。

三、教學准備:

資料准備:水污染和清水對比及污水處理廠的錄相。

材料准備:1、1.25升的可樂瓶剪成2段, 棉花、河水、砑石、樹葉。2、層級污水過濾器。

組織准備:按幼兒意願分組, 每組3-5人。

活動一:實地考察1、考察目標: 通過考察被污染的熊耳河, 尋找污染源, 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情況, 使幼兒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現狀, 來源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2、考察過程: 教師要充分注意, 做好對幼兒的引導, 鼓勵支持和解釋工作。

(1)出發前交待問題。教師說:「今天我們去熊耳河看一看, 那裡的河水和我們平時用的水有什麼不一樣。請小朋友看看熊耳河的河水怎麼樣?」

(2)考察熊耳河污染嚴重的一段。到達目的地後, 教師指導幼兒考察河水特徵及污染源。

a.考察河水特徵教師問:「請小朋友看一看, 這里河水和我們平時用的水有什麼不同?」(這里河水又黑、又臟、又臭, 河裡有許多臟東西, 上面還漂著白色的泡沫, 我們平時用的水清澈透明)。

b.尋找污染源教師問:「那些白色泡沫是從哪裡來的呢?」帶領幼兒尋找, 看見河附近有一個大洞口, 只見汨汨黑水夾著白色泡沫, 不斷地從裡面流出來, 流入熊耳河, 還不時發出一陣陣臭味。告訴幼兒這是工廠里排出的廢水, 有的居民往河裡扔垃圾, 還倒一些洗菜水或洗衣水, 所以河水變的又臟又臭。

(3)走訪熊耳河附近居民a.采訪一位老住戶, 教師問:河水被污染前是什麼樣子?(河水清澈見底, 裡面游著許多小魚, 沿河兩岸是人們遊玩的好地方,到了夏天的時候, 有許多人在樹下乘涼, 還有人下河 游泳 。)現在變臟後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河水變臟以後, 我們天天都聞到臭味, 有時出門都得用手捂住鼻子, 靠近河邊的住戶都不敢開窗, 夏天蒼蠅、蚊子亂飛, 原來種在河邊的大樹, 都慢慢枯死了。)b.教師小結:人們吃了受污染的水, 容易生病, 動植物汲收污染的水, 會影響生長,甚至會危及生命, 而飲用干凈的水, 則有利於動植的生長。

背景資料(水的主要污染及危害)1、未經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與都市垃圾, 它的危害是導致水中缺氧, 致使需要氧氣的微生物死亡(需氧微生物能夠分解有機質, 它維持河水的自我凈化能力), 河水就會發黑、發臭、毒素積累, 傷害人畜。

2、化工、造紙、乾洗、化學洗劑危害, 它們進入江河湖泊會毒害水生物, 引起魚類和其它水生物死亡, 嚴重破壞河流的生態系統。一些有機化學葯品會積累在水生物體內, 致使人食用中毒。如果被污染的水難以凈化, 人類的飲水安全和健康將會受到危害。

活動二:臟水變清目的:通過實驗、看錄相, 讓幼兒了解臟水變清的方法, 培養幼兒實踐能力。

1、做實驗a.教師告訴幼兒, 人是最聰明的, 有辦法把臟水變清, 引起幼兒興趣。

b.引導幼兒將1.25升的可樂瓶剪成2段, 在上半部可樂蓋上鑽幾個小洞, 然後依次鋪上棉花、沙子、礫石、樹葉, 做成一個小過濾器, 並將其倒置在可樂瓶的下半部。

c.讓幼兒將臟水一半倒入製作好的過濾器里, 觀察過濾過程, 然後把過濾好的水倒入燒杯里讓幼兒和污水對比, 發現臟水變清了。

d.互相參觀並講述實驗方法及發現。

e.觀看教師用層級過濾器作污水過濾的演示。

(1)介紹層級過濾器:

第一層裝沙; 第二層裝活性炭; 第三層裝過濾紙; 第四層空箱, 用於接過濾水。

(2)把污水倒進第一層過濾後, 依次進入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清潔水)。

2、提問:那麼你們平時用的自來水(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庫、那是怎麼變清的呢?)觀看污水處理廠的錄相。

讓幼兒了解到我們平時的自來水一般尋找干凈的水源, 沉澱過濾和消毒4個步驟, 再經過管道送入千家萬戶。希望小朋友長大後能想出更多的辦法來保護清潔水。

幼兒園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4

目的:

(1)通過故事進一步了解水與人、環境的關系, 以及幫助幼兒認識由於人類不良行為導致了水污染。

(2)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培養幼兒從自身做起, 養成良好的保護水資源行為。

過程:

1、引出故事:在清清的小河裡, 住著快樂的水娃娃, 可是他現在一點也不開心, 為什麼呢?

2、教師介紹故事名稱、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 並提問?

a.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故事裡講了什麼?

b.生病前和生病後的水娃娃有什麼不一樣?

c.生病前後, 水娃娃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 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

d.為什麼水娃娃會生病?

教師引導幼兒聯系實地考察和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 明白污染的水對環境的危害, 以及干凈水對環境的意義。

3、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病?

教師總結:工廠按規定先對污水進行處理, 然後再排出來, 我們要一水多用, 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沖廁所, 以減少污水排放, 不將油膩的剩菜倒入下水道, 洗餐具時, 盡量少用洗劑, 可用熱面湯, 不要向河裡扔垃圾, 讓媽媽少用化妝品、染發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 大家都來保護水源, 都來關心和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 從自己做起, 水娃娃的病就會慢慢的好起來, 我們的環境也會變的更美好。

附件:

故事:生病的水娃水娃娃可好看了。她有一個透明的身體和一對清澈的大眼睛, 陽光一照, 發出亮晶晶的光, 像珍珠一樣美麗。誰見到她, 都很開心。

水娃娃可活潑好動了。她一邊不停地走啊走, 一邊快樂地唱啊唱。小草聽到她的歌, 鑽出來了; 花兒聽到她的歌, 笑出來了; 樹木聽到她的歌, 長出來了;魚兒聽到她的歌, 游過來了; 小鳥聽到她的歌, 飛過來了; 小羊聽到她的歌, 跑過來了。哇!水娃娃走過的地方, 美麗極了, 熱鬧極了。

水娃娃走著, 笑著, 唱著。人們聽到她的歌, 也聚過來了。他們在水娃娃的旁邊蓋起了住房和工廠, 種上了莊稼, 過上了快樂的日子。

可是, 突然有一天, 水娃娃生病了, 而且病得很嚴重。她的身體變得又臭又臟又黑, 一雙大眼睛無力的閉著, 嘴裡發出痛苦的呻吟聲。好可憐哪!

水娃娃為什麼會生病呢? 原來, 村裡的人們粗心地把洗衣做飯後的臟水倒進了河裡; 農民伯伯給田裡的莊稼大把大把地施肥, 多餘的肥料流進了河裡; 黑乎乎的液體從工廠的管子里湧出來, 流進了河裡。這些又臟又臭又黑的東西進入了水娃娃的身體里。水娃娃受不了啦!她哭了,「救救我!」可是誰都不理睬她。很快, 水娃娃病倒了, 變的又臟又臭又黑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 水娃娃的病越來越嚴重了。更壞的事情發生了!生病的水娃娃走過的地方, 草木枯黃了, 花兒凋謝了, 莊稼大片地死去。很多動物也生病了, 有的病死了。村裡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病倒了。到處一片蕭條。愛熱鬧的小鳥們受不了啦, 她們傷心地飛走了。

田野里, 只隱隱地聽到水娃娃微弱的聲音,「救救我, 救救。。。

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5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現象,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離的相關現象,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幼兒每人1杯水1杯油,幼兒每人各1份藍黑鋼筆水。

2、每人1根攪拌管、背景音樂一首、

3、幾張畫過的圖畫、各色顏料水等等。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難點:不同物質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小客人跟你們玩游戲,想知道是誰嗎?

(想)好,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誰?(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將藍、黑色的鋼筆水倒進一杯水裡,觀察它們之間有什麼變化。

師: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要求。請你們仔細聽,請你們把藍、黑色的鋼筆水倒入一個杯子的水裡,仔細觀察,它們會出現什麼現象?

1、提問:發現了什麼?(它們在一起融化變成黑色的水)

師: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教師驗證實驗結果)

小結: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是的,藍、黑色鋼筆水倒進水裡,它們融化在了一起變成了黑色的水。說明它們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釋「融化」意思一種物體和另一種物體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夠合在一起說明它們是分開的。)

三、讓幼兒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會出現什麼現象?

師:你們猜猜、想想,把油倒進已經融化的水裡,你們會發現什麼秘密?我也不知道,現在請你們把油倒進融化的水裡,仔細觀察,它們之間發什麼說呢么變化?

提問:1、油和水它們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為什麼?

師:真的是這樣的嗎?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是不是你們發現的這樣。(教師再次驗證實驗結果)

小結:因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論先倒水還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說明油和水它們是不能在一起的,它們是分來的。

四、延伸,請幼兒玩一玩「油水分離」畫,並想像為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

結束語:你們的表現太棒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們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幼兒園大班水主題活動方案相關 文章 :

★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方案

★ 幼兒園大班活動策劃方案5篇匯總

★ 幼兒園大班冬季主題活動方案

★ 大班節日主題活動方案

★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精選實用篇

★ 幼兒園大班班級活動方案

★ 幼兒園大班活動策劃方案精選匯總

★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精編大全

★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創新主題活動方案

★ 幼兒園大班特色活動方案

『肆』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汪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廢棄的塑料袋、泡沫用口等屬於白色污染,知道白色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2、了解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基本方法。

3、培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發展想像力、創造力。

4、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幼兒明白什麼叫「白色污染」。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2、教學難點:認識「白色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性。引起學生對白色污染現狀的關注,養成自覺的環保行為。

活動准備

1、塑料袋、泡沫飯盒和紙盒、紙袋、布袋若干。

2、無處不在的白色垃圾圖片。

3、教學掛圖。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生活經驗談話,引發活動。

(1)出示塑料袋、泡沫飯盒,教師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人們在什麼時候會使用它們呢?

磨返(2)教師:「人們為什麼都喜歡用這些物品?」

2、認識塑料袋,泡沫用品難以分解、處理的特性。

(1)引導幼兒思考將布袋、紙袋、塑料袋丟棄到自然環境中,對環境的影響。教師: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2)小結「紙袋和布袋埋在土壤中會被分解掉,不會產生對環境有害的物質,而現實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卻不容易分解,又很難處理,隨意丟棄會污染環境。

3、觀看教學掛圖,認識白色污染的危害。

(1)幼兒觀看教學掛圖,了解塑料袋和泡沫用品到底會產生哪些危害?

(2)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的閱讀發現。(這些東西,如果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影響植物生長,如果被動物不小心吃掉的話,可能會因消化不好而導致死亡,人們如果長期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會影響人體健康,如果焚燒這些垃圾,會污困游掘染空氣,

(3)小結:廢舊塑料包裝會產生很大的危害,由於這些塑料袋、泡沫用品大部分是白色的,因些人們把它們造成的污染稱為「白色污染」。

4、尋找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1)幼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怎麼樣減少白色污染,鼓勵幼兒開動腦筋,交流自己想出的解決方法,如購物時自帶紙袋,製造出能分解的塑料袋等。

(2)小結: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科學家們開發了對環境污染少的可降解塑料製品,商家也開始減少這些物品的使用量。小朋友們也應該從現在做起,不亂扔塑料袋、泡沫用品,減少白色污染,人人都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3)一起製作紙袋。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2

一、活動目標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香煙中含有有毒物質,了解香煙對水的污染,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二、活動准備

香煙、金魚、魚缸。

三、活動過程

1、做一做

(1)金魚在魚缸中快樂地游動。

(2)把香煙泡在水中。

(3)把金魚放入泡有香煙的水裡。

(4)金魚死了。

2、想一想、說一說

金魚放入泡有香煙的水裡,數分鍾後金魚死了。

請幼兒通過討論得出:香煙中含有有毒物質,吸煙對身體有害。

四、活動建議

1、本篇活動中的實驗兩人一組進行,結果由幼兒觀察說出,教師可做簡單小結。

2、可用螞蚱做實驗:在玻璃缸里放入螞蚱,用在泡香煙的水中泡過的青菜葉喂它,發現螞蚱會避開菜葉,並遠離菜葉進入睡眠狀態(時間需用20分鍾左右)。

3、活動延伸

(1)創編一個表演游戲,讓幼兒進行表演。

(2)幼兒可在家與父母一起用小蝌蚪做實驗。可用小草魚、小蝦等其它小水生動物代替金魚。香煙水的濃度越大,實驗效果越好。

(3)幼兒可在家裡觀察、比較吸煙和不吸煙的人,如他們的手指顏色、牙齒顏色、嘴裡氣味等。

談話活動:我是桃園小主人-------不亂扔垃圾

設計意圖:

在圍繞我園探索性主題「我是桃園小主人」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上、小樹林里、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橘子皮、吃剩下的包裝袋、香煙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里垃圾怎麼會這么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裡來的?」

《指南》中提出教師應善於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自發生成的具有發展價值、共同興趣的熱點及時捕捉住,與預設活動的內容有機結合,並在實施過程中關注幼兒即時生成的內容,給以適度的回應。

我感到幼兒提出的這一問題很有價值,它能引發孩子有關的很多想法,因而適時調整計劃,與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促進孩子實現經驗的互動,知道作為桃園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關心桃園的整潔,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並延伸至提醒大家一起來保護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桃園幼兒園更加美麗、更加整潔。讓孩子在這種經驗互動中,思維得到發展。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到丟棄紙盒破壞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2、激發動手製作手工帶來的樂趣。

3、感受紙盒的用途。

重點難點

認識到丟棄紙盒破壞環境,增強環保意識,豐富詞彙「大、小、長、短」。

活動准備

香皂盒、牙膏盒,餅干盒、巧克力盒、牛奶盒等,每組一份用塑料袋裝好。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紙盒,交流感受。

請幼兒自由拿取塑料袋裡的各種紙盒,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

討論:你剛才你摸到、看到的紙盒是怎樣的?

二、比一比。

拿出全部紙盒出來,讓幼兒再來摸一摸,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豐富詞彙「大、小、長、短」。

1、每次拿出兩個不同的紙盒進行比較大小、長短。

2、各小組成員輪流說一說。

三、觀察紙盒,了解紙盒的用途。

1、出示紙機器人、紙筆筒、紙房子、紙火車等手工藝品,告訴幼兒紙盒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的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盒,啟發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紙盒做成的?紙盒可以做什麼?教育幼兒不要亂丟棄紙盒,充分利用,變廢為寶,增強環保意識。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塑料袋很難溶解,會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過製作環保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

3、通過活動懂得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意義,萌發保護環境意識。

二、活動准備:

1、場地:華蓋山

2、幼兒自製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3、實驗用品:燒杯、塑料袋、水、醋、打火機;課前把塑料袋埋好在華蓋山上。

4、錄音機、歡快的歌曲

5、廢舊品、剪刀、碎布、膠布等等

三、活動過程:

(一)走秀入場(身著自製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1、幼兒走秀後入座。

2、師提問:你們身上的多了一樣什麼東西?

3、討論塑料袋的好、壞。

4、家裡人是如何處理塑料袋的?

(二)塑料袋的危害性(查看實驗結果)

1、查看實驗結果,證明塑料袋的危害性:

A、用水浸泡B、用醋浸泡C、用火去燒D、用土去埋

2、和孩子一起總結實驗結果

3、師提問:這樣很難爛掉、溶解掉的塑料袋,你們在那裡還見過呢?(幼兒發散性回答)

4、總結:散落的塑料袋會造成「視覺污染」,危害我們的城市,還有廢舊的塑料袋進入環境後,由於它很難溶解在土壤里,就會影響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死亡。

(三)製作環保袋

1、我們知道了塑料袋對我們的環境污染很大,那我們一起來製作環保袋來代替塑料袋吧!

2、幼兒製作環保袋。

3、把環保袋送給路人!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能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和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准備:

1、 帶領幼兒觀察周圍環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2、 有關「地球污染」的專題錄像片。

3、 繪畫用具。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已有觀察周圍環境的經驗,組織談話:

1、我們社區周圍哪些地方受到了污染?

2、為什麼會這樣?

(二)、觀看錄像

錄像一:空氣娃娃的心事

利用觀看讓幼兒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

1、在馬路上、工業區、許多汽車排出大量廢氣,工廠的煙囪冒出黑煙,空氣娃娃躲避不及,被嗆得頭暈眼花,不住地咳嗽…。。身上變臟了。

2、在居民生活區,空氣娃娃被生活區的垃圾薰得屋住了鼻子,它很難過,身上也臟極了。

3、集體交流:幫幫空氣娃娃

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說一說有什麼辦法使空氣清新不受污染。

錄像二、水娃娃生病了

1、集體交流:水娃娃為什麼會生病?(工業廢水、家庭排出的污水)

2、欣賞交流:

歌曲《小河之歌》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引發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關注自己生活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2、在老師的指導下,勇敢的展示並講解自己製作的宣傳卡,體驗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准備:有關環境方面的視頻及圖片,卡片,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播放環境保護的兒歌。

2、導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來歷。

(1)教師:"我們生活的環境怎麼樣呢?"可以從空氣、水、樹木等方面引導幼兒回答。

(2)提問:小朋友們知道6月1日兒童節,那麼6月5日是一個什麼節日?為什麼世界上要確定這樣一個節日?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召開了有 11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上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討論了保護全世界環境的行動計劃,為了紀念大會的召開,當年聯合國做出決議,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主要是讓全世界人民都來注意保護我們人類必須生存的環境。

3、觀看視頻,教師提問,幼兒討論。

(1)教師:"在環境日到來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幼兒討論。可建議幼兒為環境保護做一件事,如一人揀一袋垃圾、種一盆花或節約水、糧食等。

(2)教師出示環境保護宣傳圖片並講解內容。

(3)教師:"看到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呢?"幼兒討論。

(4) "有的人不知道這個節日,怎麼保護環境? " 鼓勵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辦法,引發動手製作宣傳卡的慾望。

4、製作宣傳卡。引導幼兒寫上要說的話,畫出被污染或自己心中美麗的環境,把6月5日世界環境日寫上。

5、幼兒製作宣傳卡,教師個別指導。

6、請幼兒展示宣傳卡並講解,教師在一旁幫助幼兒。

7、兒歌結束。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後告訴父母和周圍的人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並且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2、在教室的活動牆上,每個孩子名字後面寫上或畫上他們所做的保護環境的事情,適當時機進行鼓勵,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兵。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7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垃圾分類意識。

2、了解垃圾分類法,將其運用生活中。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班級里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有初步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3、感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活動重點:

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生活聯系在一起。

活動難點:

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3、做好垃圾桶標志後,玩「垃圾分類」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4、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運用到生活中。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8

活動名稱:

社會領域《我是小小環保宣傳員》(外出宣傳活動)

活動目標:

1.經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環保方面的一些常識。

2.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本事。

3.激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准備:

1.錄象機、照相機、環保宣傳材料若干份。

2.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紅綠色小旗、紅絲帶佩帶在幼兒身上(上頭標有「我是環保小衛士字樣)。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做好出發前的准備工作,並提醒幼兒聽教師的指揮,注意安全,過馬路時遵守交通規則。

2.出發,小朋友們有的身披紅絲帶,有的舉著黃色的小旗,有的舉著綠色的小旗,還有的舉著紅色的小旗,真象一個個小衛士。經過一段時間的徒步我們來到了,人員比較集中的青島城陽國貨門口。

3.小朋友們拿到宣傳材料後,看到有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等人走來時,就有禮貌的遞上一張宣傳材料,拿到材料的人們便看起來。

4.在發放環保宣傳材料的同時,我們給小朋友們進行了錄象和照相,小朋友真不愧是環保小衛士,個個表現的進取主動。

5.材料發放完畢,組織「小衛士」安全回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興趣很高,幼兒在初步了解了一些環保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走出去做一個小小環保宣傳員,既提升了幼兒自身的環保意識,同時讓社會上的人都明白,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職責。經過活動觀察發現,幼兒在這種活動中表現的十分進取,幼兒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既鍛煉了口語表達本事,又提高了社會職責感。



幼兒園環保教育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汽車尾氣對空氣和對人們的危害。

2、引導幼兒學習如何看柱形統計表和設計「綠色出行」路線

3、激發幼兒為保護大家共同的綠色環境出一份力的願望。

活動准備: 課件(附後)、畫筆、地圖紙六張、小刺蝟木偶、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第一張,邊講故事《小老鼠的「綠色出行」》。請幼兒仔細觀看,並提問:

1、小老鼠想去哪裡?它在路上看到了什麼?(汽車,還有很多灰塵)聞到了什麼味道?(很濃的汽油味道)

2、看到這么多灰塵和聞到汽油味你有什麼感覺?(十分難受)

3、小老鼠的媽媽怎樣說的?

4、教師小結兩個危害:

二、播放課件第二張,提問:

提出「綠色出行」概念:騎自行車、駕駛小排量或清潔能源汽車、多人駕乘一輛小汽車綠色出行。

三、播放第四張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1、分別在六個城市為起點分小組討論「綠色出行」路線,標出哪條路用什麼交通工具最方便又環保。

2、每一組上來解說自我的「綠色出行」路線,有更適宜的進行修改。

四、設計自我的「綠色出行」路線

1、每位幼兒從自我的家裡出發設計最環保路線。

2、評選最佳設計獎。

五、延伸活動

在區域里設計各種圖片環保圖片

『伍』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小神童電腦軟體、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體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拍賣清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三)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准備:

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台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配指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葯皂、嬰兒皂每組一份。

2.臟手絹若干,臉盆四隻。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徵,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襲前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味道。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嘗試二:洗手間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討論:肥皂的用途。

4.總結。

(三)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並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製作意圖:豐富幼兒的動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興趣。

教育價值:

1、鍛煉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鍛煉幼兒的點數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選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輔助材料

製作方法:

1、將塑料桶裝飾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將壓好膜的紙捲成管後進行裝飾,在娃娃的兩側安上兩個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

適應年齡:4――5歲

操作地點: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櫃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倆人同時開始喂娃娃,將串珠從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並同時結束,兩人在從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點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為勝。

建議:塑料管(壓膜管)可以一樣長,也可以長短不一樣,讓幼兒輪流使用,並且感知管的長短不一樣,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樣。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艾瑪的體色和大森林的關系。

2、獲得動物體色是保護色的經驗。

3、萌發對動物的興趣,樂意親近小動物。

活動准備: 課件、每人一張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麼禮物呢?

2、什麼是捉迷藏?

師:今天艾瑪和小動物一起捉迷藏,你們看看艾瑪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怎麼玩游戲的。

二、觀看課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瑪可能會躲在什麼地方呢?小鳥找到艾瑪了嗎?

2、小鳥發現了誰?它為什麼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

小結:原來我們發現一個秘密,這些小動物都找了一個顏色跟自己身體很接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了。小動物們也就是利用這個本領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4、故事中的艾瑪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當中,艾瑪還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觀看圖片中有誰躲起來來了?他們躲的好嗎?

2、小結:原來解放軍叔叔也是向動物學來的本領,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也是從動物那學到的本領,我們回去再發現發現。

四、幫助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1、出示大象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喜歡哪只大象?為什麼喜歡它?它們身上的顏色怎麼樣?

小結:原來這些大象身上的顏色都是相近色。

2、請你們去想辦法,讓艾瑪的朋友躲起來。

3、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發現?為什麼?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製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製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製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范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興:讓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製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製作玩具

3.幼兒製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紙並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不同紙質發出的聲音並用象聲詞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每組准備一份:復印紙、卡紙、瓦楞紙、玻璃紙、報紙、皺紋紙

2、音樂《木瓜恰恰恰》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誰呀?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發現什麼?」

2、幼兒操作

3、師幼討論

這些特殊的朋友是誰呀?(出示不同紙質的紙,讓幼兒知道紙的名稱、用處。)

是紙。

是什麼紙呢?有什麼用?

瓦楞紙可以用來布置環境

白板紙可以畫畫、寫字,還可以折紙。

牛皮紙可以包東西,報紙可以用來看的。

皺紋紙也可以布置環境,還可以用來跳舞。

教師:紙的本領真大,有的可以用來布置環境,有的可以寫字、畫畫,還有的可以看、了解我們身邊的、國家的事情、還有的可以用來包裹東西等等。不同的紙它的用途是不一樣的。

(評析:一開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兒產生了一種親切感,通過操作讓幼兒從視覺和觸覺上感受不同紙的質地,使幼兒知道各種紙的名稱和不同的用處,從而引起幼兒對紙產生探索的興趣。)

4、探索紙發出聲音的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出的不同聲音。

第一次玩紙,探索不同的方法。

紙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能「發出聲音」,我們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紙,我們去玩一玩、試一試,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讓紙發出聲音?把你的做法與感受與同伴講述。(幼兒操作)

你玩的是什麼紙?你是用什麼方法讓紙發出聲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紙,我是用彈的方法的。(幼兒示範)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還有往兩邊拉的方法。

我用了兩張牛皮紙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紙,體驗不同的紙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這些紙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幼兒玩紙)

不一樣,有的紙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有的紙發出的聲音太小了、輕柔的。

有的紙發出「沙沙」的聲音了。

教師:能讓紙發出的聲音有許多。有甩、拍、搓、彈、拉等方法。小朋友還發現了不同的姿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輕輕的、柔柔的聲音,還有發出「沙沙」的的聲音。

(評析:給幼兒了兩次玩紙的機會,每次玩紙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紙的過程中,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現了使紙發出聲音的許多種方法和不同的紙發出的聲音各不相同。在此環節中充分開闊了幼兒的思維。)

5、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

自由選擇紙張伴奏。

這么好聽的音樂如果用我們的紙來為它伴奏會不會更好聽呢?我們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紙來嘗試一下吧。(幼兒選擇紙張)

用不同的方法為樂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來伴奏呢?

先用拍然後用彈再用搓的方法來伴奏。

幼兒聽著音樂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為樂曲伴奏。

(評析:讓「紙能發聲」這一特性,在幼兒的感受中得以發揮,讓幼兒過了一把癮。享受音樂的美,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6、活動結束

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變的更加好聽了,原來很普通的紙還能為樂曲伴奏。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其它種類的紙,它們是不是也能發出聲音呢?請你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將能發出聲音的紙收集起來,放在我們的發現室吧。

(評析:活動中教師只讓孩子們探索了幾種較為常見典型的紙,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種類、質地、用途不同的紙,但是有的紙能發出聲音有的卻不能。通過請小朋友尋找把這一活動引向了課堂之外,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讓幼兒簡單了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准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干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准。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准。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陸』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2、嘗試用各種辦法讓各種船浮到水面上;3、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設計理念:由於幼兒天生就愛玩水,為此本著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兒童的興趣、引導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供選擇與創造的條件的理念,設計這節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戲形式進行探索的活動。

教學准備 :1、七種(七種以上)質地不同、補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輔助材料:泡沫、塑料、紙、衛生筷、鐵絲、透明膠、皮套,鹽;3、潛水艇模型。

教學過程:

1、出示潛水艇模型。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潛水艇是做什麼用的?

---潛水艇是怎麼在水裡走的(進行演示)

2、探索做小實驗

---出示七種質地不同的船,可這么多人就七隻船怎

么辦?讓幼兒感受合作,並提醒不搶、互相謙讓。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夥伴,

兩個人一起選擇一種船去玩)

---你們發現什麼問題?(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兒走?一起想辦法讓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兒探索,教師引導,

3、再探索、留作業

---拿出胡蘿卜做的小船,問:剛才你們是用什麼辦

法讓胡蘿卜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鹽,把鹽放入

水中,讓船浮上來。

---回家後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試試。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一次餐後區域活動時,兩個小女孩把紙杯當小電話,模仿著大人聊天,只見她們你一句我一句說的可高興了。其他孩子們覺得好玩,也紛紛用紙杯當小電話玩起了打電話的游戲,忽然一個孩子說:"要是紙杯真的可以當小電話傳聲音那該多好玩呀!"孩子們聽這個提議可興奮了興致盎然地說著"用紙杯做電話"的不同看法,我馬上捉住孩子這一興趣點,根據大班孩子動手能力強、喜歡探索特點,設計了本次的科學活動"奇妙的傳聲筒"。預設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旨在通過科學的探索,引導幼兒在做做玩玩中獲得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主動嘗試、積極探索科學的興趣。

一、活動目標

(一)了解聲音能通過棉線、銅絲、塑料繩的震動進行傳遞。

(二)學習對比觀察,能對探索的問題進行預測與驗證並作出掘橡准確的記錄。

(三)感受探索科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一)經驗准備:

1.初步森雹知道"傳聲筒"的玩法。

指導語:引導幼兒探索能讓傳聲筒傳聲的方法。

(二)材料准備判春旁:

1.ppt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傳聲筒》《電話屋》。

2.兩人一套幼兒操作記錄材料(線繩連接的傳聲筒、細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塑料繩連接的傳聲筒操作記錄卡)。

3.場地准備:園內較開闊的活動室。

三、活動過程

(一) 出示用棉線連接的傳聲筒,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1.幼兒自由玩棉線連接的傳聲筒,探索傳聲筒玩法。

指導語:老師今天帶來什麼?用棉線連接的傳聲筒能不能傳遞聲音呢?請兩個小朋友一組找個舒服的地方試一試!

2.分組再次探索,發現拉直棉線震動才能傳聲。

指導要點:兩個小朋友合作探索,發現要把棉線拉直、話筒貼緊耳朵才能傳遞聲音;傳遞聲音時棉線在震動。

(二)幼兒分組探索,引導幼兒探索聲音通過連接物的振動傳遞,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1.出示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學習記錄。

指導語:瞧!老師還帶來了兩種不同的傳聲筒,一種用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另一種是用塑料繩連接的傳聲筒,請小朋友比一比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看看哪種傳聲筒傳聲的本領大?請小朋友來做小小裁判員,一邊做實驗一邊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上。

指導要點:介紹記錄表格,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內容與方法。

2.幼兒兩人一組合作實驗,比較三種不同連接物連接的傳聲筒那種傳聲本領最大,並把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指導要點:請幼兒兩人一組合作探索,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記錄:連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動、是否能傳遞聲音。

(三)分享交流,啟發幼兒把傳聲筒傳聲的探索與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

1、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指導語: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探索發現,那種傳聲筒傳聲的本領最大?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記錄的結果,大膽說出自己在探索中的發現。

2、播放課件,了解聲音傳遞的秘密。

指導語:為什麼銅絲連接的傳聲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況下都能傳遞聲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聲音通過連接物的振動進行傳遞,銅絲硬振動快,聲音就容易傳遞到另外一隻話筒,所以銅絲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傳遞聲音。而棉線和塑料繩軟,鬆鬆的棉線和塑料繩會抑制、減弱並最終吸收震動,使震動無法到達另一隻話筒,只有拉直的棉線和塑料繩才能很好地傳遞震動,讓聲音隨著拉直的棉線和塑料繩的震動順利地傳遞到話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傳聲筒"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感知電話傳聲的秘密。

1、激發幼兒尋找傳聲筒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電話傳聲的秘密。

提問: 請小朋友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應用了"傳聲筒"傳聲的原理?

2、觀看課件《電話屋》,初步感知電話傳聲的秘密。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電話是如何把我們說話的聲音傳遞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過程。

四、活動延伸

(一)將幼兒製作的不同的"傳聲筒"投放在科學區,鼓勵幼兒課間繼續探索發現聲音傳遞的更多奧秘。

(二)在美工區提供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製作不同的傳聲筒,通過嘗試和改進更多的"傳聲筒"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附資料:

1、傳聲筒的小秘密傳聲筒利用的就是聲波引起固體振動傳播的原理。一般的固體的傳聲能力強於空氣和水,線在拉直後與固體相似,可以提高傳聲能力,降低聲波損耗,達到傳聲效果。聲音通過連接物的振動進行傳遞,銅絲硬震動快,聲音就容易傳遞到另外一隻話筒,所以銅絲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傳遞聲音。而棉線和塑料繩軟,鬆鬆的棉線和塑料繩會抑制、減弱並最終吸收震動,使震動無法到達另一隻話筒,只有拉直的棉線和塑料繩才能很好地傳遞震動,讓聲音隨著拉直的棉線或塑料繩的震動順利地傳遞到話筒的另一端。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比較認識狐狸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了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鬆

活動准備:狐狸和狼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狸

1、提問:

(1)什麼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圖片)

(2)狸什麼地是很狡猾的?(狐狸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熏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狐狸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狸住在哪裡?吃什麼東西?(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麼動物?

2、比較狼和狐狸的不同點

(1)狐狸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麼?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麼吃得下?(狼的身體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狸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小結:不同點:通過比較認識狐狸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了解它們的共性。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鬆

狐狸:狡猾、是一隻或兩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鬆。

狼:冬天群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相同點:狐狸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里,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狐狸和狼誰凶?誰比狼還凶?(老虎、獅子等)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溫室種植技術可以讓人們吃到不同季節的蔬菜。

2、激發幼兒對蔬菜培植新技術的關注,有興趣嘗試小實驗。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准備】

ppt(菜場、溫室的有關資料和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塑料筐(裡面有泥土)、細條有機板、保鮮膜等。

【活動過程】

一、菜場里蔬菜真多呀。

引導語:前幾天我們逛過菜場,菜場里蔬菜怎麼樣?(又多又新鮮)讓我們用歌聲來唱一唱吧。(ppt菜場圖片、插入音樂)

1、歌曲《菜場》引入:菜場里的蔬菜真多呀!

2、說說:在菜場里還有些什麼菜?(幼兒很快地說出各種蔬菜名稱)

(幼兒根據參觀過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

二、張奶奶買菜。

過渡語:我們的菜場可真熱鬧,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見鄰居家的張奶奶卻空著菜籃子滿臉不高興地回家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1、故事:張奶奶買菜。

原來張奶奶剛從很遠的農村來到這里,她說在他們老家的田裡現在就種著蘿卜、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長的蔬菜,可是這里的菜場卻和他們老家不一樣。(故事講述前半部分……)

2、討論:張奶奶的想法對嗎?為什麼我們的菜場里會有不同季節的蔬菜呢?讓我們和張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學的蔬菜種植技術好嗎?

(幼兒根據自己之前的調查進行交流)

三、溫室種植蔬菜多。

1、介紹溫室栽培的知識(通過ppt圖片,向幼兒簡單介紹溫室栽培的技術)

(農業溫室分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兩種,可以人工調節溫度和濕度。主要用於蔬菜的超季節栽培,使冬春兩季也能生產供應。是一種在室內不加熱的溫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也只依靠太陽光來維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水平,以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2、嘗試製作簡易小暖棚。(小組合作)

3、小結:現在除了在溫室里種蔬菜外,農業科學家們還利用溫暖地區的氣候和山區的立體氣候資源進行農業生產,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溫室種植蔬菜多又多(ppt觀看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

四、張奶奶的菜籃子滿了。

引導語:現在張奶奶知道了原來這些反季節的蔬菜是通過這些科學種植的方法種出來的,一樣新鮮又有營養。讓我們陪著張奶奶再去一次菜場,買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場》。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組織幼兒參觀蔬菜大棚,幼兒不但增長了很多知識,還從中懂得種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會有所收獲。並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慾望。

小網路: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小神童電腦軟體、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體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三)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准備:

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台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並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准備: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麼?雞媽媽生的是什麼?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並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麼動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形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麼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後,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留在媽媽肚子裡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這裡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九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麼?(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況。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非常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回家後每位孩子都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謝媽媽的養育。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探索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

2、交流探索結果,增強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准備: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子、瓶、筆、紙、直尺、羽毛、書、水彩筆、積木、牙簽、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剪刀、皮筋等。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1、根據生活經驗來說說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2、實際操作,區分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3、提問:為什麼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東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站住的物體站起來。

1、提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能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幼兒嘗試操作。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三)、在沒有輔助物的幫助下,嘗試讓紙站起來。

1、要使紙站起來有多少種辦法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使紙站住。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總結: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許多好辦法讓不能站的物體站起來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物體也想站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去校園里找一找,想個辦法幫幫它,好嗎?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柒』 幼兒科學小實驗(6)製作簡易凈水器

實驗材料准備:

1、過濾紙3張、網漏杯3個、活性炭、沙子、攪拌棒、刻度杯、氫氧化鈣;

實驗步驟:

1、把過濾紙對折兩次,再把過濾紙圈成漏斗形狀;

2、將捲成漏斗形狀的過濾紙固定在網漏杯;

3、第一層:網漏杯放進過濾紙再倒入沙子;

第二層網漏杯放進過濾紙再倒入活性炭;

第三層網漏杯放過濾紙,最後一層放刻度杯;

把另外一個刻度杯倒入一些氧化鈣水,用攪拌棒攪拌達到污水效果;

把污水倒入第一層的沙子進行過濾,觀察水從上往下滴,滴到最地下的刻度杯里的水變清水了。

實驗認知:

凈水器、水過濾器,是按對水的使用要求對水質進行深度過濾、凈化處理的水處理設備,凈水器的功能

『捌』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的基本流程如下:

1、污染源、水量、水質

確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來源,是哪個環節那個因素導致;最好後期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技術上做的清潔生產。水質情況也是要確定,建議不間斷規律性的取樣做檢測從而得出科學的水質情況。水量也是是污水處理的規模,一般設計就打不就小,並且應該長遠規劃考慮後期的規模。

2、污水排放標准

這個排放標准,如果能零排放最好。前期在做環境影響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溝通好,這個標准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個整個項目的造價。

3、污水處理方案、工藝、佔地、經濟性

尋找有經驗,做過類似案例的環保單位,邀請其勘查現場,給其提供水質檢查報告或者提供多次提取的水樣,審核通過的環評資料以及指定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場地,要求環保單位按照現有情況出污水處理方案(含污水處理工藝、佔地面積、運行維護費用)及造價等。

4、把控施工質量

施工前准備工作、施工過程中隱蔽工程檢查工作,嚴格按照設計規范經行有序施工。

5、試車、調試、人員培訓

項目施工完成之後要做好單一設備試車、一聯動設備試車,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試車完成之後要進水調試、待檢測合格之後方可完成。後期一定要系統的經行相關資料提交、人員培訓等等

6、日常維護

設備日常維護一定要按照環保單位提供的相關維護資料操作,嚴謹私自維修變更設備型號等等。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玖』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多種蔬菜的基礎上,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知道蔬菜有營養,培養幼兒愛吃各種蔬菜的習慣。

活動准備

1.菜場內各種蔬菜的錄像,音樂磁帶。

2.從各類蔬菜中分別選一種蔬菜圖片貼在桌子前做成汽車。

3.幼兒每人一隻小籮筐,內放實物蔬菜(白蘿卜、胡蘿卜、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茄子、辣椒、黃瓜、西紅柿)3~4種。

4.與幼兒人數相等、可貼在身上的各種蔬菜娃娃卡片。

5.每人一份燒好的蔬菜(炒青菜或拌蘿卜絲或糖汁西紅柿)。

活動過程

一、請小朋友看段錄像,說說是什麼地方?裡面有些什麼?

二、提問,重點討陵譽論蔬菜的作用。

1.請小朋友看看各自的筐里有些什麼蔬菜?

2.這么多的蔬菜中你最喜歡吃激碰哪一種?

3.媽媽平時是怎麼做給你吃的?

4.我們為什麼要吃蔬菜?

三、區分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

1.每一種蔬菜都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2.請小朋友從自己的筐中選一種蔬菜,說說平時我們吃的是這種蔬菜的哪一部分。如:××是吃根,××是吃葉,××是吃果實。

3.小結:蔬菜吃的部位各有不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莖葉,有的吃果實。

四、給蔬菜歸類。

1.游戲「運送蔬菜」。幼兒根據自己籮筐中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聽音樂將它們送到相應汽車上。教師與幼兒一起檢查。

2.游戲「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麼部分的,然後聽音樂去找也是吃同樣部分的蔬菜娃娃做朋友。

五、邊放音樂邊讓幼兒品嘗蔬菜,看看誰吃得最干凈。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彈力運動會

二、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象,培養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皮球、橡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動物標靶、自製彈弓(每人一個)、紙制子彈等。

五、活動過程

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

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氣和沒有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彈簧、橡筋、捏一捏氣球、海尺鉛段綿等)。

(2)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如彈簧床、海棉枕頭、沙發、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隻小球,並用同一隻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著中指,然後一隻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後收回,重復投擲,可投向目標處。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時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4)將長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後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讓小球彈上去又拉回來,反復拍打。

做游戲。

(1)看誰射中靶。

用力投擲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相隔一定距離的動物標靶。

(2)看誰彈得遠。

一手握小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筋,然後放手,讓子彈彈出去。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在地上按一定距離畫三條線,超過最遠一條線得3分,超過第二條線得2分,超過第一條線得1分。

六、注意事項

1、小彈弓不要對著別人。

2、可分別採用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和自由活動的形式。

七、拓展思路

彈簧紙偶:先把一張大的長方形紙捲成筒狀,然後在上面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及尾巴等。用另一張小紙條來回折疊,折成彈簧狀,要求折得整齊。然後把紙筒粘在彈簧狀紙條上,用手輕輕一按,它一會兒變矮,一會兒變高。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有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為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採用"六個一"交互使的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生成:激發幼兒進一步尋找、發現更多生活中各種各樣聲音。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來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活動准備:

1、人手一件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激光筆《這是誰的聲音》的光碟3、錄音機,有 "牛、羊、下雨、洗衣機、小蜜蜂、公雞"的圖片

活動過程:

3、 聽一聽:老師啟動"會發聲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請幼兒自選玩具3、說一說:玩具發出的聲音。

4、看一看:根據圖片模仿各種聲音。

5、唱一唱:《 模仿聲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電腦娃娃中的《這是誰的聲音》播放課件"小孩笑聲、馬叫、掌聲、槍聲、汽車跑的聲音"

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聽到了這么多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們繼續去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和老師繼續尋找更多的聲音。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杠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和幼兒討論蟲蟲的分類方法,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能用不同的圖形標志,來表示蟲蟲分類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類蟲蟲的模型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二、提出問題:你能用什麼方法給這些蟲蟲分類,讓同一類的在一起?幼兒討論後回答。

請幼兒分組說出分類的理由和方法。

崔童: 按好的蟲蟲和壞的蟲蟲分。

范進祥:好蟲蟲叫益蟲,壞蟲蟲叫害蟲,應該是按照益蟲和害蟲分類。(崔童同意,其他幾個小朋友也同意這個分法。)

於江茗:我想按照白天活動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蚊子、蛾子是晚上的,蝴蝶、蜜蜂、蜻蜓是白天的。

郝琰澤:有長的大的和長的小的蟲蟲,可以按大小來分。

孔嘉源:按照嘴的不一樣來分,有的用嘴吃東西,有的用吸管樣的針來吃東西。

張一佳:按照有翅膀和沒有翅膀的來分。

劉嘉露:可以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分。

郅媛: 按有退的和無腿的蟲蟲來分。

范進祥:有水裡的蟲蟲,是蜻蜓的幼蟲叫水泵子,可以按水裡的和陸地上的蟲蟲來分。

三、教師總結出好的分類方法。

幼兒動手操作:按自己的方法給蟲蟲分類。並用圖來表示分類的方法。

活動反思:

這是蟲蟲聯歡會中給蟲蟲分類的一次綜合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因為老師沒有事先給與明確的方法和答案,幼兒思維沒有受到限制,所以他們的思路開闊,想出了很多的分類方法,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分類方法:有的按會飛的,不會飛的;發聲和不發聲的;有腿的,沒有腿的;大的,小的;益蟲,害蟲;昆蟲、非昆蟲;白天活動的,晚上活動的由此可見,沒有局限的問題答案,更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分類的方法有了,接下來就是看幼兒的實際應用情況,在操作的環節,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給蟲蟲進行分類,大部分幼兒都採用了畫認識的蟲蟲時的`方法,將一張紙對折分成兩塊,按摺痕畫上中線,一邊表示一種。但是在表示分類結果時,一部分幼兒說不會畫,這時,我看到江茗在兩塊紙上分別畫了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我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我是按白天和晚上活動的蟲蟲分的。太陽表示白天活動的蟲蟲,月亮表示晚上活動的蟲蟲。劉嘉璐是按會飛的和不回飛的蟲蟲分類,她在表示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表示不會飛的蟲蟲時畫了個翅膀後又畫了個,這種方法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既好看又好畫。由此,引出了很多的表示圖,如:按有腿的和無腿的分,有腿就畫上腿,無腿畫上Ⅹ;會跳的不會跳的;有翅膀無翅膀的操作、分類,設計表示圖活動,為我們的製作蟲蟲書《我給蟲蟲分類》作好了准備。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活動准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可以分為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里。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師:沙漠里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風、雨、雪、虹、雷鳴、閃電等自然現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我設想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自然現象,關心周圍事物的變化,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天氣的種類,了解每種天氣的基本特點。

2、嘗試用動作來表示不同的方法。

活動准備:

天氣牌(晴天、雨天、刮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天氣

1、小朋友看,今天是什麼天氣呀?

2、引導幼兒觀察窗外的情景,說說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有沒有刮風,風大不大。

3、如果是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

二、認識天氣牌。

1、分別出示晴天、雨天、刮風、下雪的天氣牌,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嗎?

2、幫助幼兒了解天氣的種類及其特徵,教幼兒認識天氣牌告訴幼兒有太陽的是晴天,畫了小雨點的是雨天.

3、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天氣,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

三、用動作表示天氣

1、這些天氣我們可以用動作來表示,小朋友想一想都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晴天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下雨天又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下雪可以做什麼動作。

2、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我們手臂向上圍成一個圓圈當作太陽,表示晴天。

3、我們五指張開,從頭頂向下搖動手腕,表示下雨。

4、高舉雙手,在頭頂左右擺動,表示刮風。

5、緊握拳頭,輕敲大腿,表示下雪了。

6、老師高舉某一個天氣牌,幼兒根據天氣牌指示的天氣表演相應的動作。

四、游戲介紹游戲玩法

找一個朋友,讓他背對自己,在好朋友背上用手的動作表示天氣,讓他猜猜是什麼天氣。

反思: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天氣的的變化為導線,根據天氣的變化同時出示各種天氣符號的標志,晴、陰、小雨、大雨、雨夾雪等,引導孩子們分別認識了這些標志符號,結束部分天氣又變的晴朗,和孩子們一起繼續去郊遊,前呼後應。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關注了天氣的變化,並認識了各種天氣的標志符號,本節課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學得輕鬆快樂。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復習對三原色的認識,在玩色中感受顏色的變化現象。

2.組織幼兒通過操作,認識顏色的變化,讓幼兒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准備:

1.裝有半瓶自來水的瓶子,在瓶蓋里分別塗上紅、黃、藍等不同的顏色。

2.每張桌子上放一份裝有紅、黃、藍三色水的燒杯和滴管三根,每組准備一幅畫有大樹、鮮花等的背景圖。

3.每個幼兒一個果凍空殼,一根棉簽,一張紙。

4.詞卡:紅色、黃色、藍色等詞卡各一套,每組詞分別塗上相應的顏色。

三、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認一認

1.神秘水:

裝有半瓶自來水的瓶子,在瓶蓋里分別塗上紅、黃、藍等不同的顏色,搖晃瓶子,使水的顏色發生變化。

(1)「老師這兒有三瓶水,都是什麼顏色的?」

(2)「我們把它變成紅色,畫紅紅的太陽,好嗎?」老師左右搖晃瓶子三下。「咦?怎麼沒有變成紅色呀?哦,我忘了說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幫老師說口令,好嗎?」老師上下搖晃瓶子,請小朋友說口令:「變呀變,變呀變,變出紅色畫太陽。」

(3)同樣的方法,分別變出黃色、藍色的水。

(4)引導幼兒思考:「你們猜猜,為什麼會這樣?」

老師揭示瓶蓋的秘密:「原來秘密都藏在瓶蓋里。」

2.小結:這么多美麗的顏色其實都是由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變成的,所以我們把紅色、黃色、藍色稱為「三原色」。

3.「老師給每組准備了三種顏色的水,請你們自己玩一玩,小心點,別把水灑出來。」請幼兒自由玩色。

4.「你是怎麼玩的?你變出了哪些顏色?」根據幼兒回答,老師展示他的作業紙。

5.引導幼兒討論:我們發現,同樣用「紅色」和「黃色」這兩種顏料,可是有兩個小朋友卻變出了「橘紅」和「橘黃」這兩種不同的顏色,為什麼呢?

6.小結:原來加入不同量的顏色,能變出不同的顏色。

(二)畫一畫,比一比

1.游戲:變色龍:讓幼兒根據需要,選擇顏色,用棉簽蘸著給圖畫塗色。

(1)教師介紹「變色龍」:這是「變色龍」,它最奇特的本領是,能隨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如果變色龍躲在綠葉下,它會變成綠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樹枝上,

它會變成什麼顏色?如果它爬在藍色的花朵中,會變成什麼顏色?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准備了一條「變色龍」,請你在給「變色龍」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用棉簽蘸著顏料塗上相應的顏色,再把「變色龍」藏好。比一比,誰把「變色龍」藏得好,

不讓它的敵人發現。

2.欣賞幼兒的作品,集體評議。

3.布置畫展:機靈的變色龍。

活動延伸:

將材料放在「科學探索區」里,讓幼兒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變出更多的顏色。

『拾』 實驗廢水具體種類和處理方法

廢水處理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廢水處理 英文名稱:waste water treatment 定義1:採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對排放的廢水進行處理,使其水質符合國家(或地區)規定的排放標准或達到再利用要求的工藝。 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環境保護(二級學科) 定義2:將廢水中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其轉化成無害物質的過程。 所屬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漁業環境保護(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廢水處理(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就是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凈化,減少污染,以至達到廢水回收、復用,充分利用水資源。

目錄

處理方法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
特殊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分級
廢水處理制劑
Waste water treatment preparation
廢水處理之除重金屬
超通量無機陶瓷膜用於廢水處理無機陶瓷膜的發展過程
特點
主要技術參數
陶瓷膜主要應用領域
飲用水達標凈化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
特殊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分級
廢水處理制劑
Waste water treatment preparation
廢水處理之除重金屬
超通量無機陶瓷膜用於廢水處理 無機陶瓷膜的發展過程
特點
主要技術參數
陶瓷膜主要應用領域
飲用水達標凈化
展開 編輯本段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
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 ,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最近發展起來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編輯本段特殊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這種曝氣裝置稱謂鼓風曝氣。
編輯本段分級
按處理程度,廢水處理(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一般可分為三級。 一級處理的任務是從廢水中去除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為此,多採用物理處理法。一般經過一級處理後,懸浮固體的去除率為70%~80%,而生化需氧量( BOD)的去除率只有25%~40%左右,廢水的凈化程度不高。 二級處理的任務是大幅度地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以 BOD 為例 ,一般通過 二級處 理後 ,廢水中的 BOD可 去除80%~90%,如城市污水處理後水中的 BOD含量可低於30毫克/升。需氧生物處理法的各種處理單元大多能夠達到這種要求。 三級處理的任務是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機物、磷、氮和可溶性無機物。 三級處理是高級處理的同義語,但兩者又不完全一致 。三級處理是經二級處理後,為了從廢水中去除某種特定的污染物,如磷、氮等,而補充增加的一項或幾項處理單元;高級處理則往往是以廢水回收、復用為目的,在二級處理後所增設的處理單元或系統。三級處理耗資較大,管理也較復雜,但能充分利用水資源。有少數國家建成了一些污水三級處理廠。
編輯本段廢水處理制劑
採用合理的水處理工藝,配合水的深度處理,處理水可達到GB5084-1992、CECS61-94中水回收用水標准等,可以長時間循環使用,節約大量水資源。 Risr-601環保型COD專用除去劑 MRisr- 2688重金屬捕捉劑
編輯本段Waste water treatment preparation
Adopt the rational water treatment handicraft, the depth coordinating water's handles, water reclaims in processing water but reaching GB5084-1992 , CECS61-94 using water standard to wait , to be able to cycle for a long time to be put into use, save large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 Risr-60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ype COD special use eliminates an agent MRisr-2688 heavy metal catches an agent
編輯本段廢水處理之除重金屬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冶煉、電解、電鍍、農葯、醫葯、油漆、顏料等企業排出的廢水。如果不對重金屬廢水處理,就會嚴重污染環境。廢水處理中重金屬的種類、含量及存在形態隨不同生產企業而異。除重金屬在廢水處理中顯得很重要。 由於重金屬不能分解破壞,而只能轉移它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達到除重金屬的目的。例如,廢水處理過程中,經化學沉澱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形態轉變成難溶性化台物而沉澱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經離子交換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後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 因此,廢水處理除重金屬原則是: 除重金屬原則一: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 除重金屬原則二:是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管理和操作,減少重金屬用量和隨廢水流失量,盡量減少外排廢水量。重金屬廢水處理應當在產生地點就地處理,不同其他廢水混合,以免使處理復雜化。更不應當不經除重金屬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以免擴大重金屬污染。 廢水處理除重金屬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兩類: 除重金屬方法一: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澱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方法如中和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上浮分離法、電解沉澱(或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廢水處理法; 除重金屬方法二:是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法和離子交換法等。這些廢水處理方法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等情況單獨或組合使用。
編輯本段超通量無機陶瓷膜用於廢水處理
無機陶瓷膜的發展過程
陶瓷膜也稱GT膜,是以無機陶瓷原料經特殊工藝制備而成的非對稱膜,呈管狀或多通道狀。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壓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內或膜外側流動,小分子物質(或液體)透過膜,大分子物質(或固體顆粒、液體液滴)被膜截留從而達到固液分離、濃縮和純化之目的。 在膜科學技術領域開發應用較早的是有機膜,這種膜容易制備、容易成型、性能良好、價格便宜,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微濾膜類型。但隨著膜分離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對膜的使用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研製開發出極端條件膜固液分離系統,和有機膜相比,無機陶瓷膜具有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機械強度高,可反向沖洗、抗微生物能力強、可
清洗性強、孔徑分布窄,滲透量大,膜通量高、分離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無機陶瓷膜在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大的障礙主要有二個方面,其一是製造過程復雜,成本高,價格昂貴;其二是膜通量問題,只有克服膜污染並提高膜的過濾通量,才能真正推廣應用到水處理的各個領域。 美國西雅圖環境科技公司研發的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系統,是在普通陶瓷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高科技改造,減少膜污染,大大提高膜通量,有效克服了無機陶瓷膜在水處理中應用的主要問題,使無機陶瓷膜應用於廢水處理成為可能。
特點
(1) 獨有的雙層膜結構: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系統在在膜過濾層表面,通過溶膠一凝膠法制備TiO2溶膠,採用浸漬提拉法在陶瓷膜上塗敷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使陶瓷膜表面具有「自潔」功能,減緩有機在膜表面積累和堵塞,一方面降低膜污染,另一方面提高陶瓷膜管強度和膜過濾通量,提高膜通量穩定性;Al2O3—ZrO2復合膜結構:使膜管機械性能更加優良,由於材料本身的性能缺陷或制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單一無機膜材料一般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無機負載復合分離膜的研製得到迅速發展,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採用整體復合技術,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Al2O3—ZrO2復合膜,由於含ZrO2材料與Al2O3、SiO2和TiO2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化學耐久性和抗鹼侵蝕等特性,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而且復合膜的孔徑分布窄,呈單峰。 (2) 可實現在線反沖,膜通量穩定:由於復合陶瓷膜獨特結構和機械性能,能有效承受0.4mp以下的反沖壓力,可實現在線反沖,從而獲得穩定的膜通量,克服了無機膜系統在水處理應用中價格高、易污染、膜通量小、設備龐大等問題,使無機陶瓷膜系統在水處理中應用成為可能。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是專為污水處理設計的,其最大特點是膜通量大,其運行膜通量是有機膜10-100倍,是普通多孔陶瓷膜的50-10倍、機械強度高、耐污染、可實現在線反沖。
主要技術參數
膜層厚度:50—60μm,膜孔徑0.01-0.5μm; 氣孔率:44—46%; 過濾壓力:1.0 Mpa,反沖壓力:0.4 Mpa以下; 膜材質:雙層膜,外膜TiO2;內膜Al2O3—ZrO2復合膜
陶瓷膜主要應用領域
中水回用; 工業廢水回用: 工廠化養殖原水解毒處理; 發電廠、化工廠等大型冷卻循環水旁濾系統; 油田采出水回用處理; 軋鋼乳化液廢液處理; 金屬表面清洗液再生處理。
編輯本段飲用水達標凈化
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逆滲透,一般水的流動方式是由低濃度流向高濃度,水一旦加壓之後,將由高濃度流向低濃度,亦即所謂逆滲透原理:由於 RO 膜的孔徑是頭發絲的一百萬分之五( 0.0001 微米) , 一般肉眼無法看到,細菌、病毒是它的 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體的礦物離子能夠通過,其它雜質及重金屬均由廢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過程,以及太空人廢水回收處理均採用此方法,因此 RO 膜又稱體外的高科技人工腎臟。 美菱純水機是一種新型的使自來水變成純凈水的機器。它採用宇航RO膜技術的自來水終端過濾設備,直接安裝在自來水龍頭上,過濾的水無細菌、病毒、重金屬、農葯、有機物、礦物質和異味,使自來水獲得高純度凈化。 反滲透技術是一種微孔過濾,孔徑只有萬分之一微米小,只有水分子和水分子直徑以下的礦物質可以通過;細菌、病毒、水垢、污染物均不能通過膜,成為濃縮水排出,從而保證出水水質總是安全可靠,而且也不存在污染水源的問題。 它有電機,需要電源,有儲水罐,一般為五級過濾,第一級為濾芯,第二和第三為活性炭,第四級為RO逆滲透膜,第五級為後置活性炭,主要用於改善口感。可加第六級紫外線消毒。 純水機不僅可以將雜質、鐵銹、膠體、細菌、病毒驅除掉,還可以將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粒子、有機物、熒光物、農葯驅除,還可以將討厭的水鹼和重金屬驅除,保證您在燒開水的時候沒有水鹼,同時保證家人的健康。 使用純凈水可以做飯、煲湯、沏茶、沖咖啡,保證原汁、原味、充分的將食物中的營養分解,更加適合人體的吸收。在加濕器或者需要水的美容器中使用純凈水可以保證沒有水鹼,更好的保護您家的家居。使用純凈水制水,晶瑩透亮,沒有雜質。 和其他的水處理機相比,美菱純水機加工的水質高度純凈,完全符合各類實驗室用水標准,而且美菱純水機產品美觀、佔地面積小。美菱純水機引進和吸收美國、日本水處理設計、製造的先進技術及最新的國際水處理技術成果。以水處理實際應用出發,創造性地研發出能滿足各行業用戶實際的用水需求。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科學實驗污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廢水處理池規模 瀏覽:248
保定哪樹脂瓦的 瀏覽:86
汽車電池蒸餾水的作用 瀏覽:549
桂林空氣凈化器大概多少錢 瀏覽:125
怎樣清理熱水器里的水垢和沉澱泥沙 瀏覽:364
碳纖維濾芯和超濾膜濾芯 瀏覽:138
95全自動濾芯多少錢 瀏覽:762
污水回水面積 瀏覽:88
蒸餾塔公式 瀏覽:419
污水處理設備搜索 瀏覽:434
純水晶有什麼顏色 瀏覽:217
安徽洗浴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974
凈化器煙囪多少錢 瀏覽:119
清洗玻璃閩什麼除垢劑 瀏覽:159
廢水鹼性多少達標 瀏覽:350
中興污水的特徵是什麼 瀏覽:978
澡堂泡池水過濾 瀏覽:234
超濾膜換內蕊 瀏覽:268
飲水機口被貓舔怎麼辦 瀏覽:386
ro膜晾乾下次用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