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污水處理時什麼時候需要補充碳源,
污水處理復在發現出水水制質發生改變時在補充。
拓展閱讀: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2. 糖蜜能當污水處理廠外加碳源使用嗎
能吧,但是成本太高,你是生物接觸氧化法掛膜階段嗎?還不如加糞便水
3. 污水廠外加碳源
按你說的「進水cod 100左右,氨氮60左右」,你沒提到總氮,氨氮60,總氮不得70~內80吧,一級A總氮要達到容15,也能達標么?出水能夠達標,不容易。
漂泥嚴重,污泥沉降不好,如果漂泥是棕黃色,可能是污泥老化造成的,可以加強排泥,適當的減少曝氣。當然要保證氨氮的達標基礎上降低曝氣。
由進水數據推斷,要降低總氮,是需要投加碳源,甲醇、乙醇、乙酸等都可以,看看當地的價格,選擇增加成本最少的較好。投加量按需要去除的總氮計算,在網路上多查查資料吧。
4. 為什麼要在污水處理工藝里投加麵粉
投加麵粉是一種誤導【有的教科書也有寫的】。投加碳源以增加BOD,是目的。
碳源版投加一般要求快溶解,微生權物快吸收,主要有;人糞尿,糖,工業葡萄糖, 尿素,甲醇,污水處理廠壓濾污泥等。
我在實驗室要求學生做的實驗,麵粉溶解的20多天,才起作用。採用以上的碳源1天就容解,這樣的氣溫,微生物生長只要3天污水就發黃,每天投加,5天後就可正常運行。
如果是工業廢水,要求碳:氮:磷= 100: 5: 1 :
BOD / COD =大於0.3 才可生化。
以上條件如不能滿足,就得加碳源。只要計算投加比例。
5. 污水處理為什麼要加碳源
絕大多數市政的污水廠基本都是以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為處理污水的核心的處理方式,在這種處理方式下,微生物本身的生長需求也就成了採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廠首要解決的問題。微生物本身也是有機生命體,不過是體態及其微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而已。但是從這些微生物的生命的延續的本質上,和地球上的人類等大型生命體是沒有區別的。它們也是需要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長,它們的食物和我們大型生物體的食物成分是一樣的,都是來組成自身生命生長需要的有機物。但是它們的食物和我們的大型生物體的食物也有不同,它們需要更直接,更細微的食物來滿足自身微小的個體的特殊需求。而溶於水中的有機物就是它們的食物,特別是我們人類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是它們最佳的食物。而污水廠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正是大量吞食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才得以生存,生長,繁殖。而所謂的有機物其實就是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正是這些含有各種各樣復雜的碳鏈的化合物,才組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有機體世界。而微生物所需要的有機物,在污水廠里,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稱為碳源。
但是對於微生物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都是適合它們生存所需的,特別是它們的生命體的組成是對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要有一個比例關系的。從污水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需要氮和磷來生長和繁殖。微生物需要氮來形成蛋白質,細胞壁成分和核酸;需要磷來維持生長所需的能量。科學家對這些微生物所需要的這些碳源和營養物質的比例用一個分子式來表示,那就是C5H7NO2P0.074。在採用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時,通常要求水中BOD:N:P的比例對於應該約為100:5:1,這樣的比例才能滿足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正常生長。
污水廠的管理的核心在於對污水廠內的微生物的管理,為這些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營養和環境是每個污水廠運行管理人員需要認真進行的工作。但是由於飲食習慣的地區差異,工業企業的生產廢水排放,處理水量的大小等等因素,實際進入污水廠的污水水質中的C:N:P的營養比例並不是按照微生物生長所需的100:5:1的,正是由於進水水質中的比例失衡,才造成了污水廠運行人員對碳源甚至營養物質的探討。在一些工藝調整人員看來,人工投加的碳源以甲醇,乙酸,葡萄糖,麵粉等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便於微生物吸收利用,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污水廠內碳源的補充是萬能的解葯,對於任何工藝問題都要進行碳源的補充,那麼碳源真的是萬能的么?今天就來探討下污水廠需要碳源的補充的一些情況。
一、污水廠的活性污泥培養馴化階段。
作為一個污水廠在初期投產階段,由於建設的生物池內沒有微生物,需要進行微生物的培養聚集和馴化,在這個階段微生物的生長過程屬於對數增殖期,這個階段的微生物需要大量的碳源來維持自身快速生長。這個階段正常的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碳源就不能滿足微生物的生長需求。同時由於生活污水中的碳源是復雜的有機物,往往不能被初期生長的微生物吸收利用。這個階段為了快速的培養活性污泥,一般會採用投加外界碳源的方式來加快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這是由於外加碳源一般是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易被利用的有機物,便於微生物吸收,從而加快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這個階段的碳源投加主要是為了加快微生物的培養。對於一些營養比例穩定的城市生活污水來說,在沒有外加碳源的情況下,微生物也可以培養出來的,不過是時間的快慢問題。因此在培養階段,要注意分析進水水質的情況,再根據廠內自身的經濟條件進行選擇碳源的投加,這種碳源的投加一般隨著微生物的培養成熟,污水穩定進入廠內就會逐步減少乃至停止。
二、污水廠的進水營養不均衡。
在很多污水廠,特別是收納范圍小,收集人口少,或者是工業廢水廠內,污水的碳源營養組成比例和我們通常認為的100:5:1是不吻合的。有些是進水水質受雨污合流,地下水滲流等原因,導致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極少,碳源極少,但是氮和磷的含量較高,這樣的水質為了處理氮磷達標,需要在生物池內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數量,對氮和磷進行降解,這就產生了較低的有機負荷-食微比F/M非常低,極低的食微比F/M會造成活性污泥老化解體,如下圖所示,造成出水水質超標。因此在這樣的進水環境下,需要對微生物進行碳源的補充,來維持微生物的較高的活性,這時就需要進行碳源的補充。
6. 污水處理時外加碳源一般是什麼
現在的生活污水處理越來越多的廠子可生化性下降,需要外加碳源的。加污泥處理部分的高濃度廢水也可以考慮
7. 污水處理中碳源投加如何計算計算
你可以測下污水中的COD含量,然後再根據污水所需的營養比,就可以知道碳源的投加量。要是以葡萄糖計算的話,葡萄糖含有六個碳,它和COD的比就應該是6:1.換算成葡萄糖就行了
8. 污水處理廠碳源不足,出水tn超標時,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強化tn去除
加大迴流比,可以提高脫氮效率。碳源不足就投加一些澱粉啊,葡萄糖之類的咯。過高的BOD負荷會降低硝化作用的,要慎重。本答案 來自環保通,僅供參考
9. 污水處理時外加碳源一般是什麼一般的生活污水是加
通常情況下加的是乙酸鈉,生活污水有時在碳源不足的時候,有時候加葡萄糖。
10. 污水處理總氮為90加多少葡萄糖可以降到30
投加葡萄糖只是作為其中一種增加碳源的方法,屬於生化法,非化專學去除,只有屬在生化效果不好需要投加碳源時才會投加葡萄糖,增加BOD值,其他總磷、氨氮、cod等指標消減量都和碳源有關,生化性又和B/C、污泥環境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