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與處置
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與處置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城市污水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隨著國內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污水廠總處理水量和處理程度將不斷擴大和提高,產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在國內一般污水廠中其基建和運行費用約占總基建和運行費用的20%~50%[1]。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還存在重金屬、致病菌和寄生蟲等有毒有害成分。為防止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果,污水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在城市污水處理中佔有的位置已日益突出。
中國現有人口13億多,城市640多個,城市人口2.7億。據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數字,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排放污水401億m3,已建成運轉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有400餘座,日處理能力2534萬m3。按污泥產量占處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計)[2]計算,中國城市污水廠污泥的產量在7.602萬m3/d和12.67萬m3/d (以含水率97%計)之間。因此,中國在污水處理事業不斷取得進步的同時,將面臨巨大的污泥處理處置壓力。
1 國內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現狀
1.1 國內城市污水污泥處理的狀況
1.1.1 現有污水污泥處理工藝
國內已建成運行的城市污水廠來看,污水污泥處理工藝大體可歸納為18種工藝流程,見表1。
1.1.2 污泥濃縮
污泥濃縮主要是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通常採用的是物理處理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濃縮法、氣浮濃縮法、離心濃縮法等,它們的處理性能如表2所示[3]:
1.1.3 污泥穩定
國內目前常用的污泥穩定方法是厭氧消化,好氧消化和污泥堆肥也有部分被採用,並且污泥堆肥正處於不斷研究階段,而熱解和化學穩定方法或者是由於技術的原因或者是由於經濟、能耗的原因而很少被採用[5]。圖2為上述幾種污泥穩定方法在國內所佔的比例。
1.1.4 污泥脫水
國內現有的污泥脫水措施主要是機械脫水,而干化場由於受到地區、氣候條件的限制很少被採用。圖3為幾種污泥脫水技術在國內所佔的比例。
1.2國內城市污水污泥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城市污水污泥的處理起步較晚,其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 污泥處理率低、工藝不完善
我國存在著重廢水處理,輕污泥處理的傾向。很多城市未把污泥的處理作為污水廠的必要組成部分,往往是污水處理廠建成後,相當長的時間後才建污泥處理系統,造成我國城市污水污泥處理率很低。從表1的工藝中也可以看出,國內城市污水廠的污泥處理工藝是很不完善的。污泥經過濃縮、消化穩定和干化脫水處理的污水廠僅占上述城市污水廠的25.68%。這說明我國70%以上的污水廠中不具有完整的污泥處理工藝。不具有污泥穩定處理的污水廠佔55.70%,大量未經過穩定處理的污水污泥將對環境產生嚴重的二次污染。不具有污泥干化脫水處理的污水廠約佔48.65%。污泥經濃縮、消化後,尚有約95%~97%含水率,體積仍然很大。這樣龐大體積的污泥如果不經過污泥的干化脫水處理,將為運輸及後續處置帶來許多不便。
1.2.2 污泥處理技術設備落後
當前我國有些污水處理廠所採用的污泥處理技術已經是發達國家所擯棄的技術,其水平還停留在發達國家的70、80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是國外的60年代的水平。而且有些污泥處理技術根本不合乎國內的污水污泥特性,對所採用的技術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污泥處理設備也比較落後,性能差、效率低、能耗高,專用設備少,未能形成標准化和系列化。因此,限制了我國污泥處理技術的提高和發展。
1.2.3 污泥處理管理水平低
很多已建成的污泥處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行,除技術水平外,管理水平低也是重要因素。大部分污水廠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素質較差,缺乏管理經驗,不能有效地組織生產,加上技術人員少,各個專業不配套,所以一旦生產上出現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有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只好長期停止運行。提高污水廠的管理水平,早日實現科學管理是保證污水廠污泥系統長期運轉的關鍵所在。
1.2.4 污泥處理設計水平低
我國排水事業有很大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污水處理設計經驗,並培養了大批設計人材。但在污泥處理方面,我國還缺乏實踐經驗和設計經驗,尤其是污泥處理系統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從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裝置看,運行工況不佳,不能保證長期運行,很多廠的裝置建成後,又進行較大的技術改造,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極大浪費。
1.2.5 污泥處理投資低
國內污泥處理投資只佔污水處理廠總投資的20%~50%,而發達國家污泥處理投資要佔總投資的50%~70%。
1.3 我國城市污水污泥處置的狀況及分析
城市污水污泥的處置途徑包括土地利用、衛生填埋、焚燒處理和水體消納等方法,這些方法都能夠容納大量的城市污水污泥,但因國家的不同而應用情況有所不同。我國自80年代初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產後,污泥即由附近郊區農民用於農田。其後北京高碑店等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也均用於農田。隨著城市污水污泥產生量和污水處理廠的逐漸增多,目前我國已開始將污水處理廠污泥用於土地填埋和城市綠化,並將污泥作基質,製作復合肥用於農業等。但在國內,總的狀況還是以污泥土地利用的形式為主,將污泥用於農業。可由於國內在污泥管理方面對污泥所含病原菌、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等理化指標及臭氣等感官指標控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因此限制了對污泥的進一步處置利用,圖4為幾種污泥處置技術在國內所佔的比例。
國內的污泥處置,即最終出路存在嚴重問題,從上圖可以看到仍有13.79%的污泥沒有任何處置,這將為環境污染帶來巨大危害。污泥散發的臭氣污染空氣,病原菌對人類健康產生潛在威脅,重金屬和有毒有害有機物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歸納如下:由於國內污泥處理處置的起步較晚,許多城市沒有將污泥處置場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造成很多處理廠難以找到合適的污泥處置方法和污泥棄置場所;我國污泥利用的基礎薄弱,人們對污泥利用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對污泥的最終處置問題缺乏關注,給一些有害污泥的最終處置留下了隱患;污泥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仍有一部分的污水廠污泥只經貯存即由環衛部門外運市郊直接堆放,尤其是國內一些南方城市很多採用這種方式。這樣的處置方式既影響了污水廠的正常運行,同時污泥的隨意堆放又可能產生二次污染,也造成污泥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國當前面臨的問題是盡快發展污泥處置技術來解決不斷增長的污水污泥。
2 我國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對策
2.1 我國城市污水污泥處理途徑
從國內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其城市污水處理將形成以國家投資的大型污水處理廠為主,各地區根據經濟發展狀況投資興建的不同規模污水處理廠並存的局面,因此對污水廠污泥的處理應根據污水廠所處的環境位置、處理規模、資金來源、經濟技術水平來確定適合中國國情的工藝方法和技術設備等。
污泥處理的目的是使污泥減容化、穩定化、無害化及綜合利用。對於國內城市的各類污水處理廠來說,應該不斷完善其污水污泥處理工藝,選擇包括污泥濃縮、厭氧消化、脫水等較完善的污泥處理工藝,並積極開發性能良好的、國產的污泥濃縮、穩定和脫水的裝置和機械,以提高污泥的含固率,使後續的污泥處置和綜合利用能順利進行。就選擇污水污泥濃縮技術來說,由於國內城市污水污泥中有機物含量低,所以採用重力濃縮仍然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污泥減容方法。污泥脫水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干化和機械脫水,而自然干化由於受到氣候、地區的限制而很少被採用。污泥的機械脫水能有效降低污泥體積,為污泥的後續處置打下良好基礎。現在常用的機械脫水技術有板框壓濾脫水、帶式壓濾脫水和離心脫水等,在實際運行中各有其優缺點,同時污泥的性質對脫水效果影響很大,因此對機械脫水方法的選擇應根據污水廠工藝、運行的特點和污泥處理處置的要求而定。污泥處理時採用不同的穩定方法對整個污水處理的工藝選擇和技術經濟比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典型的穩定方法有厭氧消化、好氧消化和堆肥等的生物穩定法及投加石灰的化學穩定法。對目前國內現有的情況來說,應考慮採用基建投資少、運行管理費用低、簡易高效的污泥穩定方法。污泥的中溫厭氧消化法為國內的部分污水處理廠所採用,它不僅能將污泥中的有機物降解,同時殺死部分病原菌和寄生蟲(卵),從而使污泥達到穩定化以及部分無害化,而且消化產生的沼氣還可作能源回收。不過該法投資大,操作管理嚴格,對工藝技術及安全運行的要求也較高,這對國內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來說是可行的,而對於國家缺乏技術經濟優勢的小型污水處理廠,採用污泥厭氧消化作為污泥穩定、無害化措施是不可行的。筆者認為,對於小型污水處理廠,一是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可選擇延時曝氣法(如採用氧化溝),由於該工藝產生的污泥隨著泥齡的增長,有機物分解趨於完善,揮發分含量隨之減少,其能量也逐漸降低,污泥趨於穩定。當污泥齡足夠長時,其好氧穩定的結果與厭氧消化穩定的結果很接近[6]。二是採用生污泥直接脫水後進行好氧堆肥的方法,好氧堆肥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污泥轉化為類腐殖質的過程,可消除污泥惡臭,堆肥後污泥穩定化、無害化程度高,是經濟簡便,高效低能耗的污泥穩定化無害化替代技術。
2.2 污泥堆肥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污泥穩定技術
污泥農用前最好進行堆肥化處理,目的是經過生物降解作用,使植物養分形態更有利於植物的吸收,另一方面還可消除臭味、殺死病原菌和寄生蟲。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堆肥方法有靜態和動態堆肥兩種,如自然堆肥法、圓柱形分格封閉堆肥法、滾筒堆肥法、豎式多層反應堆肥法以及條形靜態通風等堆肥工藝,這些方法都在不斷發展和完善。
近年來,國內先後建成了一些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堆肥廠,如無錫、杭州、武漢、上海等地的機械化堆肥技術包括較完整的前處理、發酵、後處理工藝和設備,其堆肥技術在產品質量、運行操作可控性、環境質量等方面的指標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天津市污水處理研究所在紀莊子污水處理廠進行的污泥高溫堆肥的試驗和研究中,探索出了一套少加甚至不加調節劑、簡單而便於操作管理的污泥堆肥工藝,同時提出了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為生產線的設計與建設提供了技術依據。以堆肥處理前、後消化污泥的提取液為試驗液,以草履蟲為試驗對象所進行的綜合毒性研究表明,兩者的半致死濃度相差近10倍,說明堆肥對毒性有機物的降解效果是顯著的[7]。
1997年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結多年研究成果,吸取國內外各類機械堆肥裝置的優點設計、研製了污泥動態發酵器,該裝置效率高、能耗低,便於操作管理和設備化。根據所研製的設備,提出以污泥動態發酵器為核心的污泥制復合肥新工藝路線,建成了1條年產5000t復合肥生產的裝置。生產線包括污泥動態發酵器、混合攪拌器、圓盤造粒機、烘乾機、篩分機等組成,運行以後設備穩定可靠、經濟效益明顯。該研究提出的污泥動態發酵無害化及污泥制肥工藝,將在北京市高碑店等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處置中得到應用,對於解決北京市的污水污泥處置問題,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說,該項技術的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8]。
2.3 污泥土地利用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處置方法
一般來說,各國家對於污泥處置方式的選擇應兼顧到環境生態效益與處置成本、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一種有效的、適合本國具體情況的污泥處置方法應該是在環境上衛生、社會上被接受及經濟上有效的方法。污泥土地填埋對污泥的土力學性質要求較高,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大量的運輸費用,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填埋場的廢氣可能污染環境等,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佔比例越來越小;焚燒法的技術和設備復雜、耗能大、費用較高,並且有大氣污染問題;污泥投海受到地理位置和國際海洋有關公約的限制以及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食物鏈已造成威脅,中國政府已於1994年初接受三項國際協議,承諾於1994年2月20日起不在海上處置工業廢物和污水污泥;污水污泥用作建材是近年處於研究階段的新課題,尚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因此,上述幾種方法的使用在我國受到限制。
從污泥的成分看,其中有機物、氮、磷等的含量均高於一般農家廄肥,還含有鉀及其它微量元素[9]。若施用於土地中,對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性狀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污泥中的有機物質可明顯改善土壤的結構性,使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增多,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和田間持水量提高[10 11],從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施用污泥也可提高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改善土壤對酸鹼的緩沖能力,提供養分交換和吸附的活性位點,從而提高土壤保肥性[12]。污泥中豐富的各種養分,明顯地增加土壤氮、磷養分,並能有效地向植物提供養分[11],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從而可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此外,污泥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量增加和代謝強度提高而改變土壤的生物學性狀,所以污泥土地利用是適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是一種積極的、生產性的污泥處置方法[13 14]。同時,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又是一個農業大國,其廣闊的土地資源是發展污水污泥土地利用的天然優勢。因此,無論從經濟因素還是從肥效利用因素出發,污泥的土地利用特別是污泥的農用都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處置方法。這種處置方法一方面可以為國內污水廠污泥找到一條根本出路,另一方面還可緩解我國農村資源的短缺。
2.4 污泥土地利用應注意的問題
2.4.1 加強病原菌和寄生蟲的控制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如不加以控制,則污泥在土地利用或使用過程中會對人畜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污泥在處置或利用前進行高、中溫好氧法或厭氧法處理或採用輻射處理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2.4.2 重視對污泥中重金屬及有毒有機物的控制
污水污泥中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含量已成為污泥土地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銅、鎳、鎘、鉛、鋅、汞等重金屬和許多種有毒有機物,若農田中長期施用會導致土壤污染,它們被農作物吸收後又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從而影響人體健康。盡管國內城市污水廠的污水以生活污水為主,但國內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屬含量還是有部分超過農用標准[2 15]。因此,將污泥作土地利用時,應特別注意污水污泥中重金屬超標問題。污泥中有機污染物的研究工作已經在發達國家開展了很多年,但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還不是很多。然而,很少研究工作並不意味著我國的污水污泥中不含或少含有機污染物。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中已經檢測到35種含氮芳香族化合物,並有7種已經定量化[16]。因此,在污水污泥中有機污染物與重金屬這兩個領域的研究工作還有很多要做,包括污泥中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的表現形式以及污泥處理過程中它們的變化及對土壤-污泥系統的影響。這樣才可以很好地解決污泥中污染物對環境及人類健康造成的影響。然而,污泥質量根源於污水廠處理的污水的質量,因此也要從污染源著手,降低進入城市污水的重金屬及其它有毒物質的濃度,即必須使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的工業廢水水質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18-86)。
2.4.3 污泥的施用量
污水污泥的農業利用,不僅可以消除污泥對環境的污染,也可使其資源化而提高作物產量。但是,不合理的施用污泥,很可能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積累,造成土壤資源的污染和危害人類的健康。一般來說某塊農田適用污泥數量有一定限度,當達到這一限度時,污泥的農用就應停止一段時間後再繼續進行。具體的污泥施用量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氣候條件、地理環境、作物種類及土壤同化能力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污泥施用額定負荷量,以確保污泥的農田施用安全。
2.4.4 制定完善標准和法律法規,推廣與普及環境知識
許多發達國家已對污泥的處置利用制定了法律法規,對污泥的標准、施用地點的選擇、水源的保護、病原菌的控制、重金屬的允許施入量、運輸等都作了相應的規定。目前,我國關於污泥施用的標准和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比如污泥農業利用中關於重金屬的控制標准只是在研究小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很明顯這樣會存在片面性,因此這樣的標准有待於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要向社會各界大力傳播環保知識。污泥土地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讓廣大的污泥用戶了解科學施用污泥的利益和盲目施用污泥的危害,自覺地遵守污泥土地利用的環境法律法規和科學施用技術規范。
3 結語
隨著我國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其產生量必然越來越大。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污泥處理利用技術還比較落後,污泥處理率還比較低,人們對污泥處理處置必要性認識還不夠,污泥的處理處置存在嚴重的不足,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同時,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將經過堆肥穩定化後的污泥進行土地循環利用,應該是國內污泥處置利用較有發展前景的一種途徑。為了解決國內污泥處理處置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污泥這種資源,減少環境公害,我國必須大力發展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的各種技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如何呢
摘 要:文章首先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接著分析了改善措施及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前景的展望。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中水;方法
一、我國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空置率對運行成本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存在房地產過度開發現象,許多地塊的樓盤都存在空置率高的情況,基本很難保證建設完成後在短期內入住率達到設計居住人口,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在短時期內的處理水量也就不可能處理到設計水量。所以在選擇工藝時,應選擇可以根據實際處理水量進行處理的工藝,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盡量分期建設、運行,以符合水量的增長規律,避免浪費。
(二)運行成本。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成本與用戶所繳的污水處理費、中水水費之間的關系決定著處理系統今後是否能夠正常運行下去。在過去幾年內有很多工藝就是由於運行費用很高,建設完成後運行一段時間入不敷出,最終導致系統停用或者降低處理標准,超標排放等。
(三)投標范圍的不明確。污水處理工程的投資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線、附屬構築物、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幾部分組成。但在投標報價階段,乙方報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於設計界限不清而造成的漏報,進而造成對整體工程投資估算的不準確。因此,在招投標階段
⑶ 目前的環境現狀和發展趨勢如何
的環境現狀和發展趨勢大規模、無節制地開發利用化石燃料不僅加速了這些寶貴資源的枯竭,而且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過度的排放日益引起全球關注,解決這些問題已不再是自身的事情,控制和減少排放已經成為全球的目標和義務,責任的分擔已經成為討價還價的政治問題。
隨著全球能耗的快速增長,環境將進一步惡化,減排的紛爭將更加激烈。
目前的能源將近 70%由煤炭供給,這種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負面影響。大量的煤炭開采、 運輸和燃燒,對的環境已經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初步估算煤炭發電
造成的污染的經濟損失以及由此引致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高達 1606 億元。
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證能源供應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 必然選擇。我們的環境狀況已經警示所能擁有的排放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了,再不加大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份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將被迫減速。
⑷ 工業水處理發展現狀與趨勢怎樣
在工業的抄迅猛發展下,我國取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環境污染也成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果豐碩。作為一片尚待開辟的「藍海」,水處理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現有自來水廠4000多家,污水處理廠3500多座,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污水處理率目前已升至高位。截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3.4%,縣城污水處理率也達到了87.4%。
隨著工業環保呼聲日漸升高,工業廢水治理需求無處不在。製造企業不再只通過高端技術與工藝佔領市場,同時也依靠綠色、精準的戰略規則引領企業發展。當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產品結構正向著精細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級,包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水處理設備、污泥脫水設備、海水淡化設備、紫外線殺菌器等細分板塊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新興領域極有可能成為污水處理設備產業下一個發力點。
⑸ 結合環境工程知識和實際,談談污水處理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由於水資源的短缺,及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水污染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環回境和社會問題答。隨著各種水質法規的越來越嚴格,水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大多數工業部門關心和重視的首要問題。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和工藝有:有化學沉澱工藝,膜處理工藝,電化學技術,吸附工藝等。浙大哲博檢測近年研究表明,反滲透法和離子交換法在水處理中應用廣泛,反滲透水處理法因具有:佔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不存在二次污染、出水穩定、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已逐步替代了離子交換水處理法,成為純水制備、廢水處理的主要技術,並在純凈水處理、醫葯行業用水、海水淡化、冷卻塔補給水、鍋爐補給水等行業得到大量的應用。
⑹ 污水處理行業設備需求趨勢
一、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形勢
雖然我國中央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水環境保護,自「九五」開始,就集中力量對一些重點流域進行了綜合整治,「十一五」以來,更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我國水污染嚴重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區域性、復合型與壓縮型水污染日益凸顯,同時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1998~2013年我國污水排放量由395億t上升至695億t,我國水資源的短缺與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形勢十分嚴峻。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全文。這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本文的「新形勢」是以《水十條》為背景結合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現狀提出來的。《水十條》提出了10條35款,共238項具體措施,其行動計劃目標是: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2050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在《水十條》的具體治理措施中,有136項是改進強化的措施,包括: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水十條》還提出了「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模式。
我國污水處理現狀情況可以描述為: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發展速度較快,中西部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及農村地區發展速度較慢,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較高,縣城和建制鎮污水處理率依然較低;處理水質要求和再生水回用率差別較大,北京、天津等地區的處理標准和再生水回用率較高,一些地區還有較重的提標升級任務。結合《水十條》的目標和要求,認為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將出現以下特點:項目建設的單個規模下降,但項目數量將大幅增加,即中小規模的水污染治理項目具備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很可能出現區域治理的整體項目);污水的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項目將加快建設,多種工藝組合的集成性技術應用較多;嚴格監管下的污水處理單位將在設備設施可靠性方面加大投入,同時實施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調控手段,保證出水水質的穩定達標;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將更加突出並加快解決速度。
根據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國家信息中心數據,在處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況下,我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的廢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資和運行費用)將分別達到10583億元和13922億元。而《水十條》也指出,通過加大治污投資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環保裝備研製和產業化水平等措施,將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其中直接購買環保產業產品和服務約1.4萬億元,使環保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整個污水處理過程涉及設備、儀器、儀表、葯劑、材料、工程以及運營等領域,根據數據統計分析,污水處理行業的設備占投入的近50%,處於上游位置,而且在建設時期的一次投入和運行時期的維護改造都占重要的地位,是建設和運行維護及更新改造任務的主體。
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設備的需求
污水處理設備可分為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自控設備和化驗分析設備,而機械設備又可分為通用機械設備和專用機械設備。通用機械設備主要包括:風機類、泵類和閥類;專用機械設備可按工藝流程分類,主要包括:預處理單元設備、生物處理單元設備、深度處理單元設備、污泥處理處置單元設備以及其他設備(如加葯設備、除臭設備等)。由於污水處理工藝的創新技術層出不窮,一種新型處理工藝總伴隨著一批專用設備投向市場,同時專用設備往往是包括通用設備的系統性成套設備,因篇幅所限就不逐一敘述專用設備的工藝技術。
結合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特點,認為對於設備的需求,首先,工藝決定設備,設備必須滿足工藝,因設備而修改工藝要求的想法和做法是不正確的。例如,一些污水處理廠需要進行提標改造採用生物填料技術,這就要求生物池上的攪拌器和推流設備從材質和結構等方面進行相應的特殊設計以滿足工藝的要求。又比如,在污泥無害化處理方面,污泥干化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應用廣泛後也將在我國迅速得到應用,其按形式分可分為轉鼓式、轉盤式、帶式、螺旋式、離心式干化機、噴淋式多效蒸發器、流化床、多重盤管式、薄膜式以及槳板式等多種形式,配合專用設備的要求將會有不同的通用設備與之實現系統的集成。當然,工藝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是通過集成化的設備來實現,污水處理工藝的創新往往和配套設備的開發融為一體,並由設備的市場獲得主要經濟效益。不少具有工藝技術和設備開發集成能力的工程公司,已經成為承擔水工業工程項目的主體,這方面已有很多的成功案例。
其次,基於污水處理廠對出水穩定達標和全廠精確調控的需要,處理工藝單元的增加及相互影響加強的情況將對單元設備提出可調節性和具有與全廠自控系統通信可控性的要求。以風機設備為例,目前經常使用的鼓風機主要有單級離心式鼓風機、多級離心式鼓風機、磁懸浮鼓風機以及空氣懸浮鼓風機等。由於單級離心式鼓風機的效率高,風量調節范圍寬,而一般生物池曝氣能耗要佔整個水處理單元能耗的50%以上,所以在大中型處理廠中經常採用;磁懸浮鼓風機和空氣懸浮鼓風機設備風量調節比較寬、維修量低、雜訊低,常用於中小型規模的處理廠;多級離心鼓風機效率較低,風量調節范圍窄,但因價格較便宜,所以常用作風量要求相對比較固定的膜元件氣擦洗鼓風機。不論何種類型的鼓風機,都有其適應性、優勢和不足,這些要區別分析選用,但是都應具有可調控性。又如,曝氣的閥門方面,線性空氣調節閥由於氣體流量與閥門開度變化曲線近似於直線,可以對生物反應池空氣進行線性調節,保證曝氣系統對供氣的適時調節控制,雖然與普通空氣調節蝶閥相比價格略貴,但曝氣更精確,能達到穩定出水和節省能耗的雙重目標。其他的需求還應包括操作簡單,模塊化結構維護方便,低故障率等,而生態低環境影響型水廠的提出也要求設備具有高的能量效率,單體封閉減少臭氣排放等特點。
三、結語
截至2014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717座,污水處理能力1.57億m3/d。但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廠家還較少,多數企業以生產成熟的單機產品為主且集中在水泵、閥門等傳統產品市場,利用國外技術的合資企業占據了不少高端設備領域。因此應加強工藝與設備集成技術應用的研究,採用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並重的方式,緊密結合污水處理新工藝的開發,進行產業化攻關,以中小規模的處理系統為重點,兼顧分散點源污水處理的需求,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工藝組合的成套工藝設備供給能力,為實現《水十條》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水環境質量的目標提供設備保障。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⑺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本文核心數據:農村污水處理數量、污水處理廠數量、污水日處理能力
「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多次提及農村污水處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等設施也走進平常百姓家,使得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因此,近年來農村污水處理愈發受到國家重視。
在「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十四五」規劃》中均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其中,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我國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⑻ 污水處理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維拓環境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1)污水處理行業現狀分專析:
市政污水的主要來源為生活污屬水,近年來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2014 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510.3 億噸,同比增長5.19%。全國污水排放呈現出地區差異,其中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生活污水排放量較多,根據2013 年環境統計年報的數據,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前3位依次是廣東、江蘇、山東,分別佔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4.3%、7.7%和6.5%。
(2)污水處理發展趨勢:
隨著「十三五」規劃出台,2016年兩會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將其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⑼ 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
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
——提標改質是城鎮污水處理未來發展方向,農村污水處理需求大
一直以來,我國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問題嚴重,同時廢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水環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已經基本達到要求,截止2019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6.81%和93.55%,而農村污水處理滲透率仍較低,進行污水處理的建設鎮及鄉數量佔比較低,同時農村污水處理率不到30%。
整體來看,未來我國污水處理需求將會逐漸往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提標改質是未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主要增長點,農村污水處理發展空間巨大。
此外,我國污水處理長期存在「重廠輕網」問題。一方面,污水處理設施雖然已經建成,但是由於收集管網不到位,「曬太陽工程」寫低負荷率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於管網年久失修、破損滲漏以及錯誤接駁,影響河道水質。
相對於污水處理廠有明確的收費來源,管網的建設和維護基本依賴政底付費,給地方政府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這也是未來我國污水處理模式創新的重點與難點。
在市場競爭方面,PPP政策趨嚴、項目績效考核強化,促使擁有不同優勢的市場主體加速資產整合,領先企業積極並題,鞏固市場地位,除傳統水務公司外,外部企業也紛紛通過並購等方式跨界進入污水處理行業,轉型進入污水處理領域,市場競爭呈現多元化趨勢,同時促進行業加速走向集中。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