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的生物處理技術可分為哪幾類
根據所利用微生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微生物處理等。
這是概括的說法,如果你要詳細的,我只復制給你,因為我說不出那麼多,想看就在下面
水的生物處理技術與水的化學處理和水的物理處理一樣成為水處理的另一領域。生物處理法也稱為生物化學處理法或簡稱為生化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水中的有機物分解並向無機物轉化,以達到凈化水質,清除其對環境的影響、污染和危害的目的。生物處理已成為污水處理中應用最廣泛而且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根據所利用微生物類型的不同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微生物處理等。
好氧生物處理是一種在提供游離氧前提下,以好氧微生物為主,使水中有機物降解、穩定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廢水中存在各種有機物,它們主要以膠體狀或溶解的有機物為主,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這些高能位的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進一步回到自然環境和妥善處理。好氧生物處理的過程和原理示意圖如圖10—1所示。
有機物被微生物攝取後,通過代謝活動,有機物一方面被分解、穩定並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被轉化、合成新的原生質(或稱細胞質)的組成部分,
即微生物自身生長繁殖,即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長部分。在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是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並起作用的。所謂活性污泥是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體顆粒。而生物膜則是附著在填料上呈薄膜狀的活性污泥。
10.2 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沒有游離氧的情況下,以厭氧微生物為主對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穩定的一種無害化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穩定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CH4)形式出現,這是一種可燃氣體,町以加以回收和利用。同時僅少量的有機物被轉化而合成為新的細胞組成部分,因厭氧處理相對於好氧處理而言,污泥的增長率較小。厭氧生物處理的過程和原理示意圖如圖10—2所示。
水中有機物的厭氧分解涉及多種微生物生理類群的生物化學反應,依據微生物生理類群的代謝差異,可將有機物的厭氧分解(或稱厭氧消化)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產酸階段,又稱水解發酵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兼性水解發酵細菌(即產酸菌)的代謝活動,將復雜有機物——碳水化
㈡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通常情況下城市的生活污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工業污水,而第二類則是生活污水,這些污水會通過城市管道匯集到一個指定地方,並進行集中污水處理,從而讓污水可以達到我國指定標准。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吧!
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法有以下四種處理方法:
1.生物處理法:這一種方式就是利用微生物來進行污水處理,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成為無害並穩定的生活污水處理方法。同時會根據物生物不同可以分為厭氧和需氧兩種類型,其中污水處理廣泛會使用這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並且按照傳統也可以分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這兩種。
2.化學處理法:這是一種利用了化學反應的形式來解決污水問題的方式,通過分離、溶解、膠體等手段來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凈化為無害穩定的物質。我們需要投入葯劑來促進轉化,其中反應基礎為:中和、混凝、還原等。
3.物理處理法:這是一種利用了物理性質來解決污水問題的方式,通過回收、分離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分為離心分離法、重心分離法、過濾等方式。
4.生物接觸氧化法:這一種方式解釋起來較為困難,簡單來說就是使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工藝並提供填料,將已經充氧的廢水融入到填料中並以特定流速流經填料。
㈢ 微生物 水處理技術
一、 微生物技術處理重金屬污水
水處理微生物1.主要技術內容
(1)基本原理用從電鍍污泥中獲得的SR系列復合功能菌,高效還原六價鉻為三價鉻,三價鉻、鋅、銅、鎳和鎘等二價金屬離子被菌體富集,再經固液分離,廢水被凈化,污泥中金屬再用微生物或化學法回收,固液分離的上清液可以回用。
(2)技術關鍵本技術的關鍵是菌體的培養和「菌廢比」的合理調控,這是保證處理水質達到排放標准或回用的重要條件。一般採用厭氧技術培養菌體,培養液可以是生活污水,糞便,高濃度有機廢水,也可以人工配製。採用中溫發酵技術。根據廢水中的金屬離子的濃度和培養的菌體的濃度決定「菌廢比」,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水處理微生物2.主要技術指標
(1)凈化能力本技術對廢水成分變化的適應性強,各金屬離子濃度的范圍為:鉻1mg/L~1000mg/L,鋅1mg/L~1000mg/L,銅1mg/L~1000mg/L,鎳1mg/L~500mg/L,鎘1mg/L~500mg/L。本技術不僅能處理單一的金屬廢水,也可處理混合的金屬廢水。廢水的pH值可在4~8范圍內變化。每天處理廢水量可達1m3~1000m3以上。
(2)特點利用微生物高效快速還原六價鉻,無二次污染,能回收菌泥中的金屬,因此,使用周期長,管理方便。如果能利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廢水等培養微生物,可以實現以廢治廢。
(3)出水水質處理後排放水中六價鉻、總鉻、鋅、銅、鎳、鎘等金屬低於國家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水處理微生物3.投資分析對於日處理100t廢水的規模而言,1992年價格為總投資30萬元,其中土建15萬元,設備10萬元,其他5萬元。
本技術主要設備使用期可達40年,運行費用約為每噸廢水0.20元。
水處理微生物4.主要設備微生物法治理電鍍廢水技術的主要設備有培菌池,生物反應器,調節池,泵房,沉澱池,消毒池,主控室,化驗室等。
二、硫酸鹽生物還原法處理含鋅廢水
硫酸鹽生物還原法處理含鋅廢水其原理是利用硫酸鹽還原菌SRB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硫化氫,硫化氫和廢水中的重金屬反應,生成金屬硫化物沉澱以去除重金屬離子。
水處理微生物
水處理微生物2.工藝說明 利用微生物方法處理重金屬廢水時,由於廢水中常缺乏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有機物、氮、磷等,因此,在廢水中需加入所缺的營養物質。
生物反應器是一個厭氧反應系統,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還原硫酸鹽生成硫化氫,硫化氫與廢水中的鋅離子反應生成不溶性的硫化鋅。生物反應器的類型可以是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接觸反應器等。
反應生成的硫化鋅沉澱同厭氧污泥混在一起,當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為了保證生物反應器的正常運行,就必然排放一部分污泥。由於污泥中鋅含量較高,可以回收。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從沉澱池中的出水,雖然鋅離子的去除率很高,但是出水中還含有比較高的COD和硫化氫,因此必須要進行好氧處理去除COD和硫化氫,使最終出水的指標都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水處理微生物3.工藝參數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從有關的研究中,分析不同的工藝參數對鋅離子去除效果的影響。
(1)進水COD濃度對鋅離子去除能力的影響進水COD濃度對鋅離子和COD去除能力的影響結果
可見,出水COD隨進水COD的降低而降低。反應器中的硫化氫濃度隨進水COD濃度下降而下降。但硫化氫濃度為80mg/L左右時,進水COD增加不會導致硫化氫的增加。因此,考慮反應器進行的穩定性和出水水質,廢水中營養物的加入量應當控制在300mg/L左右。
(2)水力滯留時間對反應器穩定性的影響在進水COD為320mg/L,鋅離子100mg/L的條件下逐漸提高進水速率。水力滯留時間由18h逐漸減少至3h,
可以看出,當水力滯留時間由18h降至9h時,對鋅離子的去除率基本無影響,繼續降低水力滯留時間鋅離子的去除率開始逐漸降低,當水力滯留時間降到4h以後,鋅離子的去除率急驟下降。分析裝置對鋅離子的總去除能力可以發現:隨著水力滯留時間的減少,裝置單位容積對鋅離子的去除效率逐漸提高,當水力滯留時間降到5h後,反應器的離子去除能力最高,為429mg/L•d。如繼續降低水力滯留時間去除能力反而降低。當水力滯留時間為3h時,鋅離子去除效率僅為246.8mg/L•d。這說明SRB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3)廢水 中鋅離子濃度對反應器穩定性的影響進水中鋅離子由初始的100mg/L逐漸增加到600mg/L,
可以看出,該方法對500mg/L以下的含鋅廢水都能有效地處理。隨著濃度的提高,裝置的單位體積處理效率也跟著提高,最高達1329mg/L•d。但如進一步提高進水鋅濃度至600mg/L,則鋅離子去除能力反而大大降低,單位體積的去除效率僅為864mg/L•d。說明SRB已經受到鋅的毒害作用。盡管如此,該結果也表明,本方法能夠耐受較高濃度的鋅離子的沖擊。。
(4)進水硫酸鹽濃度對鋅離子去除率的影響試驗中為了避免干擾,進水COD濃度提高到640mg/L,。,該法在所試范圍內對鋅離子的去除率均為97%以上。分析硫化氫濃度表明,SRB的活性受硫酸鹽濃度影響。在硫酸根濃度低於500mg/L時,SRB的活性隨著硫酸根濃度的降低而降低。至100mg/L時,出水中已經測不到硫化氫,在該濃度下看來不能長期運行。由於一般的工業廢水中硫酸鹽的濃度都較高,因而硫酸鹽的濃度不會影響本方法的應用。
水處理微生物4.供設計參考的工藝參數硫酸鹽還原菌處理含鋅廢水的污泥床工藝可在進水COD和鋅濃度分別為320mg/L與100mg/L時有效運行,有機物和鋅離子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3.8%和99.63%。在水力滯留時間降至6h時,鋅離子的去除率仍可達94.5%。進水鋅離子濃度低於500mg/L時裝置可以穩定運行,而當濃度達到600mg/L時,硫酸鹽還原菌受到鋅離子的明顯毒害。當進水COD1500mg/L,鋅離子500mg/L,水力滯留時間為9h時,裝置的鋅離子容積去除率可達1329mg/L•d。
㈣ 使用生物技術方法的廢水處理
生物強化技術的主要特點 生物強化技術是一種利用生物治理廢水的高效技術,在廢水治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強化技術更體現出易於操作、針對性強等優點,這種廢水處理技術主要研究並投放特殊菌種進入污水,通過其新陳代謝,將分解並吸收廢水中的一些物質,凈化污水,具有明顯的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所以在近期成為廢水處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首先來看其技術原理。所謂生物強化技術,就是以生物制住生物,以菌制菌,向自然菌群中投入特殊的微生物以增強生物力量,並對污水等特定環境或特殊污染物加以反應。按投入菌種與底質之間的不同作用,可分為直接作用與共代謝作用兩種方式。 其中,直接作用是以馴化、篩選、誘變、基因重組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實施,獲得一批以污水為主要能源的微生物,然後復制投入一定數量,對目標物質進行降解,達到去除污染的目標,這種技術方法使用的菌株大多通過質粒育種和基因工程獲取。共代謝作用則是針對廢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降解,改變其化學結構,從而降低物質的有害性,主要包括菌株通過新陳代謝將二級基質共同氧化、不同微生物之間的協同作用、休眠細胞對污染物降解等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所採取的原理有所不同,例如不同微生物協同,是因為有些污染物的降解必須以兩種甚至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完成,通過幾種微生物的交替作用,微生物製造氧化物,然後氧化物再被另一種微生物降解,多次作用後徹底消除污染物。再如休眠細胞降解,由於處於休眠狀態的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有機物的污水中會產生不同的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作用,降解廢水中的不同有機物。 其次來看其應用。生物強化技術作用用於焦化廢水、印染廢水和制葯廢水等幾個領域。焦化廢水因成分復雜,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種類多,被列為難以降解工業廢水,一般通過投放高效菌種,以固定化、高效降解微生物法等強化技術來進行處理。而印染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非常大,以前採用生物膜法來處理,無法有效去除其中的有機物,通過應用高效脫氧色菌和pva降解菌,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速度,穩定性好,效率高。對於制葯廢水,近年通常以混合菌種加以處理,並得到廣泛推廣。因為混合菌比單一菌種具備更強的降解能力,降解速度和降解效率明顯提升,並且在穩定性和抑制其他雜菌生長等方面有大幅改善,這些特性單靠單一菌種根本無法完成。 總的說來,由於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效率較高,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領域不斷得到推廣,並取得顯著效果。隨著對生物膜法和生物強化等生物技術的深入研究,發展出越來越多污水處理技術,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日漸突出,我們只有不斷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生物技術信息,勇於創新,敢於實踐,才能逐漸提高國內污水處理的系統性水平
㈤ 污水處理方法都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就是物理、化學、生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專條件下(O段),屬被硝化菌硝化為硝態氮,大量硝態氮迴流至A段,在缺氧條件下,通過兼性厭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硝態氮作為電子受體,使硝態氮波還原為無污染的氮氣,逸入大氣從而達到最終脫氮的目的。
硝化反應:NH4++2O2→NO3-+2H++H2O
反消化反應:6NO3-+5CH3OH(有機物)→5CO2↑+7H2O+6OH-+3N2↑
㈥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經常用到的生物膜法是什麼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中經常用到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技術。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污水土壤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簡單來說,就是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動,一定時間後,微生物會附著在填料表面生長,增殖,形成一層薄的生物膜,從而促進水體的凈化。
生物膜法有一個重要的載體——填料,它的外形是不是像涼皮裡面的面藕呢,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和接種微生物就是附著在這些「面藕」填料的表面,吸附並去除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和江河湖泊中的水生植物的凈化效果較為相似。
相比其他污水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對於污水水質、水量變化適應性強,產生的剩餘污泥量較少,同時還可以處理高濃度的污水。當然,其缺點也是有的,首先是投資成本,其實就是附著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較難控制,操作的伸縮性較差。特別是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其效率略低於活性污泥法。
㈦ 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不同的原水處理有不同的水處理工藝:
例如:反滲透工藝流程經常會被應用到純專水,純屬凈水,純化水等。
離子交換技術:肯定是軟化水制備過程所需要應用到的。
EDI技術是被應用到:超純水,高純水等制備過程當中。
中水回用技術:被應用到水回收再利用的處理工程當中。
沉澱.絮凝等技術:一般會應用到廢水處理工藝當中。
純手打:不知道對我的答案滿意否?
㈧ 水處理有哪些技術
目前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一、混凝沉澱法 混凝沉澱法是利用混凝劑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處理的一種方法。
二、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對廢水進行處理。
三、生物降解法。 目前,印染和造紙廢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兩大主要因素。
四、離子交換樹脂法 離子交換樹脂(IER)是一種含有活性基團的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是交聯的高分子共聚物引入不同性質離子交換基團而成的。
五、膜分離技術 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應用膜分離技術可處理各種廢水。
㈨ 污水處理按作用原理分哪幾個類型
污水處理技術按其作用原理,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類。
(1)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其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
(2)化學法:即利用化學作用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
(3)生物法:即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膠體態的有機物被降解,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9)水處理技術生物法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通常包括三個階段,稱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將污水中的固體垃圾、油、沙、硬粒以及其他可沉澱的物質清除,整個過程純粹為機械運作。
(1)過濾;
(2)沉降:沉降池內的污泥可以用來發酵,製造甲烷,發酵後的污泥可作肥料;
(3)羽化:加入石灰與磷反應,以免它們成為海中藻類的養份。
2、二級處理:將污水中的有機化合物分解為無機物。
(1)滴濾池:水經過生物薄膜,分解水中的有機物;
(2)曝氣:水會加入大量氧氣,幫助水中的細菌和真菌進行有氧分解;
(3)消毒:加入氯氣或臭氧,或經紫外光照射。
3、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
(1)沙濾;
(2)經過活性碳,化解毒素;
(3)利用微藻生物清除重金屬。
㈩ 污水處理中生物法有哪幾種
1. 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活性污泥是一種回由無數細菌答和其他微生物組成的絮凝體,其表面有一多糖類粘質層。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這種活性污泥的吸附、氧化作用,去除廢水澡的有機污染物。
2.生物膜法
污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碎石、塑料填料等),在填料上就會生成污泥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中繁殖著大量的微生物,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的作用。
3.自然生物處理法
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不加以人工強化或略加強化)處理廢水的技術。其主要特徵是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但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主要的處理技術是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
4. 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技術。有機污泥、某些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理的工業廢水,如屠宰場、酒精廠廢水等適宜於用厭氧生物處理法處理。用於厭氧處理的構築物最普通的是消化池,最近一、二十年來這個領域有很大發展,開創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厭氧處理構築物,如厭氧濾池、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轉盤、擋板式厭氧反應器以及復合厭氧反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