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中化學除磷原理是什麼
生物除磷原理:利用聚磷菌分別在厭氧(放磷)條件下和好氧(吸磷)條件下發生的作用,最終通過排泥作用將磷(鹽)除去 過程利用就是AAO生物反應工藝。
水處理除磷劑:主要用於去除無機磷、有機磷等水體中的總磷,有效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用於電鍍、線路板、化工、生活污水等廢水處理中。具有吸附、架橋、混凝、共沉澱、網捕、置換、離子交換等作用機理,在強化去除重金屬離子、COD、氨氮、色度、懸浮物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1)污水處理除磷系統擴展閱讀:
生物除磷的基本過程
1、除磷菌的過量攝取磷
好氧條件下,除磷菌利用廢水中的BOD5或體內貯存的聚b-羥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來攝取廢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來合成ATP,另外絕大部分的磷則被合成為聚磷酸鹽而貯存在細胞體內。
2、除磷菌的磷釋放
在厭氧條件下,除磷菌能分解體內的聚磷酸鹽而產生ATP,並利用ATP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攝入細胞內,以聚b-羥基丁酸等有機顆粒的形式貯存於細胞內,同時還將分解聚磷酸鹽所產生的磷酸排出體外。
3、富磷污泥的排放
在好氧條件下所攝取的磷比在厭氧條件下所釋放的磷多,廢水生物除磷工藝是利用除磷菌的這一過程,將多餘剩餘污泥排出系統而達到除磷的目的。
㈡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磷超標,濁度偏高,二沉池沉降性能不好怎麼辦
總磷超標
城市污水處理廠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即在好氧段前增加厭氧段,使聚磷菌交替處於厭氧和好氧狀態,實現磷酸鹽的釋放與吸收,並通過排放剩餘污泥來達到除磷目的。另一方面,在生物除磷難以達標的條件下,還可以考慮投加化學葯劑來輔助除磷。化學除磷主要是通過混凝、沉澱和過濾等方法使磷成為不溶性的固體沉澱物,從污水中分離出來。
導致生物除磷出水總磷超標的原因涉及許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厭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藝是一種高F/M低SRT系統。當F/M較高,SRT較低時,剩餘污泥排放量也就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條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對於以除磷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F/M為0.4~0.7kgBOD5/kgMLSS×d,SRT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須以保證BOD5的有效去除為前提。
2.BOD5/TP
要保證除磷效果,應控制進入厭氧區的污水中BOD5/TP大於20。由於聚磷酸菌屬不動菌屬,其生理活動較弱,只能攝取有機物中極易分解的部分。因此,進水中應保證BOD5的含量,確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濃度較高等現象,導致BOD5/TP值無法滿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響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厭氧區應保持嚴格厭氧狀態,即溶解氧低於0.2mg/L,此時聚磷菌才能進行磷的有效釋放,以保證後續處理效果。而好氧區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對於厭氧區和好氧區溶解氧的控制不當,將會極大影響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處理廠的進水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較高,若直接進入厭氧區,則不利於厭氧狀態的控制,影響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迴流比
厭氧-好氧除磷系統的的迴流比不宜太低,應保持足夠的迴流比,盡快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內遇到厭氧環境發生磷的釋放。在保證快速排泥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迴流比,以免縮短污泥在厭氧區的實際停留時間,影響磷的釋放。
在厭氧-好氧除磷系統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則迴流比在50~70%范圍內,即可保證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時間
污水在厭氧區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1.5~2.0h的范圍內。停留時間太短,一是不能保證磷的有效釋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低級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攝取,從而也影響了磷的釋放。
污水在好氧區的停留時間一般在4~6h,這樣即可保證磷的充分吸收。
6.pH
低pH有利於磷的釋放,高pH有利於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釋放和吸收的綜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統中,宜將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圍內。
由於對出水總磷指標要求的不斷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學除磷也得到越來越多地應用。但化學除磷在提高除磷效果的同時,也會因投加化學葯劑而使剩餘污泥量大大增加,進而增加污泥處理量與泥餅處置量。
實際中應根據實驗來確定化學葯劑的投加點與投加量,並及時調整,確保出水磷含量穩定達標,並盡可能降低葯耗。
㈢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法如何提高磷的去除效率
生物除磷系統的生產運行經驗表明,生物除磷工藝要穩定達到較好的除磷效果是比較困難的。國內外的不少專家針對此作了不少的研究,為了解決污水排放不能達到城鎮污水排放標准,經常會向除磷工藝中投加化學葯品,採用生物化學相結合的除磷方法,以提高除磷的效率。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要保證生物除磷系統出水含磷量低於0.5mg/L,基本有兩種可行方法:其一是與化學除磷相結合,通過化學反應和葯劑的催化作用提高除磷效果;其二是通過應用初沉污泥發酵生成足夠數量的VFAs,提高生物除磷系統中聚磷菌可利用的碳源來提高除磷效果。
總結生物除磷實驗和污水處理廠世紀運行效果,活性污泥的生物除磷工藝主要控制要點包括一下幾點:①污泥齡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的本質是通過排除富磷剩餘污泥來達到除磷效果的,因此剩餘污泥的多少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除磷性能。通常認為污泥齡越長,污泥產率越低,污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單位重量磷需要消耗較多的BOD5。僅以除磷為目的的污水處理系統宜控制較短的污泥齡,一般為3.5~7d。②有機物濃度和有機基質類型的控制:經大量的研究發現,若要使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磷含量低於1.0mg/L,達到排放標准,進水中的BOD5/TP應控制在20~30,且含由豐富的低分子有機酸(VFAs)機制,Gerber等人認為磷的厭氧釋放基本上取決於進水的性質而不是厭氧狀態本身。③ DO的控制:厭氧段溶解氧(DO)應嚴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DO控
制在2mg/L左右;④硝酸鹽的控制:在生物除磷工藝中硝酸鹽的去除是除磷的先決條件。但硝酸鹽
控制在什麼水平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通常認為應控制在0.2mg/L以下,硝酸鹽影響的程度和廢水有機物濃度以及有機基質類型有關,Ekema等人認為,當COD/TKN的比值小於7~9時,生物除磷系統很難獲得好的效果。⑤出水SS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統污泥含磷量一般大於5%,為達到嚴格的磷控制標准,在污水處理廠出水口設置過濾設施是必要的。
為了達到理想的活性污泥法處理效果,就必須考慮諸多因素。在生物除磷工藝中,對污染物的去除起主導作用的是微生物,因此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多少,直接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而在強化生物除磷工藝中聚磷菌是活性污泥除磷的關鍵,因此提高生物除磷工藝除磷效率方法就是提高聚磷菌在整個生物系統中的生物量,使聚磷菌在該生物系統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成為優勢菌種,已達到較好除磷效果。
為此試想通過在好氧池前設置高負荷好氧池提過活性污泥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在高負荷好氧池中,大量的有機物質的進入,使微生物在高負荷條件下處於對數增殖期,大量的繁殖形成一個生物再生區域;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粘性物質,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與污水中的懸浮物、顆粒產生吸附,已達到對污染物的更好結合利用,最終達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為了使聚磷菌在系統中成為優勢菌種,可通過控制好厭氧池這個「生物選擇器」在聚磷菌釋放磷這個環節上各種釋放磷因素,已達到使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種的可能。
㈣ 污水處理怎樣除磷
1、磷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正磷、亞磷、次磷、有機磷。
2、正磷除去的主要方法是化學沉析法,將磷酸鹽變成不溶性鹽再析出。現在主要有鈣鹽,鋁鹽,鐵鹽。
3、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化作用除磷。基礎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充分釋放其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而在好氧條件下又能超過其生理需要從水中吸收磷,並將其轉化為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的特性,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過沉澱從系統中排出這種富磷污泥,達到從廢水中除磷的效果。
4、而亞磷、次磷、有機磷多存在於電鍍行業,農業,先把其轉化為正磷,再參照以上方法去除。
㈤ 廢水中磷怎麼處理
四川永沁環境抄
目前常見襲的除磷技術有物化除磷法、生物除磷技術、生物除磷新技術—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藝。
物化除磷法主要利用沉澱、結晶 、吸附等物理化學反應,使廢水中的磷轉化為不溶性的磷酸鹽沉澱從而去除。
生物除磷系統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保證厭氧區真正處於厭氧狀態,既不存在游離態的溶解氧,也不存在硝酸根等結合態氧,如果通過改變污泥迴流方式和路徑以避免硝酸根進入厭氧區,而防止厭氧區的反硝化作用,對聚磷菌厭氧釋放磷的競爭抑製作用:保證厭氧區進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以使聚磷菌能在與其它細菌對食的爭奪中占優勢,如何在進水中加入初沉污泥酸性發酵液等。 生物除磷技術因工藝簡單、運行簡便,處理效果好,運行靈活等,得到廣泛應用。
反硝化除磷就是在厭氧/缺氧環境交替運行的條件下,易富集一類兼有反硝化作用的兼性厭氧微生物,該聚磷菌能利用NO3作為電子受體,通過他們的代謝作用同時完成過量吸磷和反硝化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源需求量,實現了能源和資源的雙重節約。反硝化除磷能節能COD約50%,節省氧約30%,剩餘污泥量減少50%左右。
㈥ 除磷設備有哪些,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污水處理設備除磷的工藝有哪些?權鼎結合多年的在污水處理領域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污水處理設備除磷的工藝。生物除磷工藝優點:表現出除磷效果好,並能改進污泥沉降性能,減少活性污泥膨脹現象等。下面列舉幾個常用工藝。
1、A2/O工藝
A2/O工藝是在 A/O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缺氧階段,使好氧區中的混合液迴流至缺氧區使之反硝化脫氮,從而使除磷和脫氮相結合。縮小了曝氣區的體積。、
但是由於存在內循環,系統排放的剩餘污泥中只有少部分經歷了完整放磷吸磷過程,其餘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區進入好氧區,這對於系統除磷是不利的。而且為了降低迴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必須提高混合液迴流量,從而增加電耗。
2、Phostrip工藝
該工藝把生物法和化學除磷法結合在一起,將一部分迴流污泥 (約為進水流量的 10%~20%)分流到厭氧池除磷,污泥在厭氧池中通常停留 8~12 h,聚磷菌則在厭氧池中進行磷的釋放,脫磷後的污泥迴流到曝氣池中繼續吸磷。含磷上清液進入化學沉澱池,投加石灰生成沉澱。它除磷效率可達 90%以上,處理出水含磷量可低於1mg·L-1,對進水水質波動的適應性較強,較少受進水 BOD 的影響,加之大部分磷以石灰污泥的形式沉澱去除,因此污泥處理不像高磷剩餘污泥那樣復雜。
3、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工藝由於其特殊的運行方式,在空間上形成了缺氧、好氧的交替變化,達到了硝化、反硝化和生物除磷的目的。其可在低負荷和較長的泥齡條件下運行,由於無需迴流,比一般工藝節能 10%~20%。若水量大或負荷高,則工藝佔地面會很大。
所有的生物除磷系統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保證厭氧區真正處於厭氧狀態,既不存在游離態的溶解氧,也不存在硝酸根等結合態氧,如通過改變污泥迴流方式和路徑以避免硝酸根進入厭氧區,而防止厭氧區的反硝化作用,對聚磷菌厭氧釋放磷的競爭抑製作用;保證厭氧區進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以使聚磷菌能在與其它細菌對食料的爭奪中占優勢,如可在進水中加入初沉污泥酸性發酵液等。
微點環保簡述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種被稱為聚磷菌(也稱為除磷菌、磷細菌等)的細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充分釋放其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該過程稱為厭氧釋磷);而在好氧條件下又能超過其生理需要從水中吸收磷(該過程稱為好氧吸磷),並將其轉化為細胞體內的聚合磷酸鹽,從而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過沉澱從系統中排出這種富磷污泥,達到從廢水中除磷的效果。
①在厭氧區內的釋磷過程,在沒有溶解氧和硝態氮存在的厭氧條件下,兼性細菌通過發酵作用將溶解性BOD轉化為揮發性有機酸(VFA),聚磷菌吸收VFA並進入細胞內,同化合成為胞內碳源的儲存物——聚-β-羥基丁酸鹽(PHB),所需的能量來源於聚磷菌將其細胞內的有機態磷轉化為無機態磷的反應,並導致磷酸鹽的釋放。
㈦ 廢水裡的總磷超標了有什麼處理方法嗎
總磷一般加大除磷劑投放量總磷濃度就會立即下降,基本和加葯量成反比,加葯量增加,總磷濃度就會下降。
㈧ 污水處理之除磷方法 污水處理之除磷方法介紹
1、石灰除磷
石灰除磷是投加石灰與磷酸鹽反應生成羥基磷灰石沉澱。由於石灰進入水中後,首先與水的鹼度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然後過量的鈣離子才能與磷酸鹽反應生成羥基磷灰石沉澱,因此所需的石灰量主要取決於待處理廢水的鹼度,而不是廢水的磷酸鹽含量。另外,廢水的鎂硬度也是影響石灰除磷的因素。因為在高pH值條件下,生成的Mg(OH)2沉澱是膠體沉澱,不但消耗石灰,而且不利於污泥脫水。pH對石灰除磷的影響很大,隨著pH升高,羥基磷灰石的溶解度急劇下降,即磷的去除率增加,pH大於9.5後,水中所有磷酸鹽都轉為不溶性的沉澱。一般控制pH在9.5~10之間除磷效果最好。不同廢水的石灰量投加應該通過實驗確定。石灰除磷的具體方法有三種。一是在污水廠初沉池之前投加,而是在污水生物處理之後的二沉池投加,三是在生物處理系統之後投加石灰並配有再碳酸化系統。
2、鋁鹽除磷
鋁鹽除磷的常用葯劑是硫酸鋁和硫酸鈉。不同的是投加硫酸鋁會降低廢水的pH,而投加硫酸鈉會提高廢水的pH。因此硫酸鋁和硫酸鈉分別適用於處理鹼性和酸性廢水。鋁鹽的投加比較靈活,可以在初沉池前投加,也可以在曝氣池中投加,或者在曝氣池和二沉池之間投加,還可以將化學除磷與生物處理系統分開,以二沉池出水為原水投加鋁鹽進行混凝過濾、或在濾池前投加鋁鹽進行微絮凝過濾。在初沉池前投加,可以提高初沉池對有機物和SS的去除率,在曝氣池和二沉池之間投加,渠道或者管道的湍流有助於改善葯劑的混合效果,在生物處理系統之後投加,因生物處理對磷的水解作用可以使除磷效果更好。由於受廢水鹼度和有機物的影響,除磷的化學反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鋁鹽的最佳投加量不能按計算確定,必須經過試驗確定。
3、鐵鹽除磷
三氯化鐵、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硫酸鐵等都可以用來除磷,常用的是三氯化鐵。與鋁鹽相似,大量三氯化鐵要滿足與鹼度反應生成的Fe(OH)3,以此促進膠體磷酸鐵的沉澱分離。磷酸鐵沉澱的最佳pH范圍是4.5~5.0,實際應用中pH值在7左右甚至超過7,仍有較好的除磷效果。城市廢水投加大約45~90mg/L三氯化鐵,可去除磷85%~90%。和鋁鹽一樣,鐵鹽投加點可以在預處理、二級處理或三級處理階段。
㈨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
城市污水所含的磷主要來源於人類活動的排泄物及廢棄物、工礦企業、合成洗滌劑和家用清洗劑等,所存在的含磷物質基本上都是不同形式的磷酸鹽。那麼污水生物除磷原理和工藝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
在廢水生物除磷過程中,活性污泥在好氧、厭氧交替條件下時,在活性污泥中可產生所謂的“聚磷菌”,聚磷菌在好氧條件下可超出其生理需要而從廢水中過量攝取磷,形成多聚磷酸鹽作為貯藏物質。在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廠中,都能觀察到聚磷菌對磷的轉化過程,即厭氧釋放磷酸鹽——好氧吸收磷,也就是說,厭氧釋放磷是好氧吸收磷和最終除磷的前提條件。 2.生物除磷的影響因素
⑴有機物負荷及其性質
⑵溫度
溫度對除磷效果的影響不如對生物脫氮過程的影響那麼明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變化不是十分大時,生物除磷都能成功運行。試驗表明,生物除磷的溫度宜大於10℃,因為聚磷菌在低溫時生長速度會減慢。
⑶溶解氧
由於磷是在厭氧條件下被釋放、好氧條件下被吸收而被去除,因此,溶解氧對磷的去除速率和去除量影響很大。溶解氧的影響體現在厭氧區和好氧區兩個方面。
⑷厭氧區的硝態氮
在生物除磷工藝中,硝酸鹽的.去除是除磷的先決條件。進入生物除磷系統厭氧區的硝態氮會降低除磷能力。
⑸泥齡
由於生物脫磷系統主要是通過排除剩餘污泥去除磷的,因此,處理系統中泥齡的長短對污泥攝磷作用及剩餘污泥的排放量有直接的影響,從而決定系統的脫磷效果,以除磷為目的的污水處理系統的污泥齡一般控制在3.5~7d。
⑹pH值
生物除磷系統合適的pH值范圍與常規生物處理相同,為中性和弱鹼性。較高的pH值會導致磷酸鈣的沉積,堵塞管道,影響污水廠的正常運行。
2.除磷的典型工藝
典型工藝為A/O除磷工藝,由活性污泥反應池和二沉池構成。活性污泥反應池分為厭氧區和好氧區,污水和污泥順次經厭氧和好氧交替循環流動。迴流污泥進入厭氧池,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吸收去除一部分有機物,並釋放出大量的磷,然後進入好氧池並在好氧條件下攝取比在厭氧條件下所釋放的更多的磷,同時廢水中有機物得到好氧降解,部分富磷污泥以剩餘污泥的形式排出處理系統,實現磷的去除。同時生物脫氮除磷典型工藝
在厭氧-缺氧的工藝基礎上為了能達到同時脫氮除磷的目的,增設了一個缺氧區,並使好氧區中的混合液迴流至缺氧區,使其進行反硝化脫氮,也就是將生物脫氮與生物除磷工藝進行組合。
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可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在兼性厭氧的發酵細菌作用下轉化為揮發性的脂肪酸。隨後污水進入缺氧池,反硝化細菌利用好氧區中經混合液迴流而帶來的硝態氮作為底物,同時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碳源進行反硝化,達到同時降低有機物和脫氮的目的。接下來,污水進入好氧池,聚磷菌在此除了吸收和利用污水中殘留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外,主要是分解體內貯存的PHB。
該工藝的特點是:通過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具有同步脫氮除磷的功能,基本上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工藝流程簡單,總水力停留時間短,不需外加碳源。缺點是因受到污泥齡、迴流污泥中挾帶的溶解氧和硝酸鹽氮的限制,除磷效果不可能十分理想。
;㈩ 污水中生物除磷的原理
生物除磷原理:利用聚磷菌分別在厭氧(放磷)條件下和好氧(吸磷)條件下發生的作用,最終通過排泥作用將磷(鹽)除去 過程利用就是AAO生物反應工藝。
水處理除磷劑:主要用於去除無機磷、有機磷等水體中的總磷,有效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用於電鍍、線路板、化工、生活污水等廢水處理中。具有吸附、架橋、混凝、共沉澱、網捕、置換、離子交換等作用機理,在強化去除重金屬離子、COD、氨氮、色度、懸浮物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10)污水處理除磷系統擴展閱讀:
生物除磷的基本過程
1、除磷菌的過量攝取磷
好氧條件下,除磷菌利用廢水中的BOD5或體內貯存的聚b-羥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來攝取廢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來合成ATP,另外絕大部分的磷則被合成為聚磷酸鹽而貯存在細胞體內。
2、除磷菌的磷釋放
在厭氧條件下,除磷菌能分解體內的聚磷酸鹽而產生ATP,並利用ATP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攝入細胞內,以聚b-羥基丁酸等有機顆粒的形式貯存於細胞內,同時還將分解聚磷酸鹽所產生的磷酸排出體外。
3、富磷污泥的排放
在好氧條件下所攝取的磷比在厭氧條件下所釋放的磷多,廢水生物除磷工藝是利用除磷菌的這一過程,將多餘剩餘污泥排出系統而達到除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