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十年來常德有哪些變化
分類: 地區 >> 湖南 >> 常德市
解析:
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44萬公頃。
轄武陵、鼎城兩區和安鄉、漢壽、桃源、澧縣、臨澧、石門六縣,代管省轄津市市,總人口595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14萬。是湘西北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和經濟、文化中心。
常德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常德古稱武陵,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歷來被稱為「洞庭明珠」和「湘西門戶」。考溯9000年前即有原始文明。戰國楚時(公元前277年)張若始築城池,建黔中郡。漢更稱武陵郡、建平郡,自此為歷代郡、州、軍、路、府、縣治所和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改名為武州、嵩州、郎州、鼎州。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始名常德,沿用至今。1938年,劃屬湖南第四行政督察區。1949年7月23日至8月4日,常德全境解放。同年8月28日,成立常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8年1月,撤銷常德行署建省轄常德市。
常德地靈人傑,英才輩出。自古迄今,曾有屈原、宋玉、陶淵明、司馬相如、李白、劉禹錫、范仲淹等文化先賢來常德游歷寓居;鍾相、楊么、張獻忠、李自成等農民首領舉事征戰;賀龍、任弼時、王震、周逸群、肖克等先輩元勛創造功業;馮玉祥、余程萬、彭士量等愛國將領駐師抗日;哺育了林修梅、蔣翊武、宋教仁和林柏渠、帥孟奇、丁玲、翦伯贊、辛樹幟等人傑賢才。
常德風光秀麗,名勝繁多。史書稱「常德為風景之國,鼎城為文物之邦」。境內湖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跡繁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遊商品融為一體。全市已發現舊、新石器遺址500多處,列為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6處,其中15處為全國之最,14處為全省之最。先後開發了桃花源、夾山、黃山頭、河伏山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天供山、太陽山兩個省級森林公園,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柳葉湖省級旅遊度假區,津市嘉山省級旅遊風景區,修復桃花源、夾山寺、德山、澧州古城等名勝古跡。風景名勝桃花源景色優美,林壑幽靜,為古今游覽勝地,東晉詩人陶淵明以此為原型,寫下了千古絕作《桃花源記》,從此,「世外桃源」享譽中外。石門前唐古剎夾山寺為千年佛教聖地和日本茶道之源,宋代園悟禪師住持夾山,著有《碧岩集》,流傳日本及東南亞,視為佛家寶典,寺旁奉天玉和沿墓被明史專家認定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以終的墓葬。澧縣城頭山遺址是9000年前遠古人類生活縮影, *** 主席親臨考察,名噪海宇。城區德山是堯舜時代善卷賢德禪隱帝位的鍾靈寶地。中國常德詩牆是根據歷代名賢題詠常德的詩詞,由中國一批著名書畫家、雕刻家書寫、繪畫、雕刻而成,堪稱「中華一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客人游覽觀光,為古城常德增添了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柳葉湖波光泛碧,佳致嬌好。河伏山恬靜怡人,林木茂盛。鼎城花岩溪深閨藏秀,山水輝映。臨澧林伯渠故居山水鍾秀,偉人勝跡猶存。石門壺瓶山匯大自然美景於一山,其間具有神話色彩的「神景洞」座北朝南,洞深數十里;狀如彗歸的「隔人潭瀑布」,飛流直下,猶如一塊水晶屏障,唐代詩人李白游歷此山時,留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絕唱;神景洞頂一帶2萬公頃原始森林,珍鳥奇獸稀世罕見,奇花異木千姿百態,令人心曠神怡。
自然條件優越。常德市西處武陵、雪峰山脈,東瀕洞庭湖,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山地、丘陵、平原平分秋色。西北部山區層巒疊嶂,山嶺連綿,雲霧繚繞,氣候濕潤,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為湖南屋脊。中部丘陵起伏,崗平交錯,河谷盆地相間,坡度較緩,耕地寬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東部平原河渠縱橫,土質肥沃。常德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冬冷夏熱,春溫多變,夏秋乾旱,冬寒期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等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6.5℃,冬夏溫差大,地域溫差小。由於地形比較復雜,垂直差異大,形成立體氣候,有利於農、林、牧、漁各業發展。
常德概況
區號:0736
郵編:415000
位置:位於湖南省北部,西枕武陵山脈,北鄰鄂西南,東瀕洞庭湖。
區劃:下轄武陵區、鼎城區、津市市、澧縣、臨澧縣、桃源縣、漢壽縣、安鄉縣、石門縣
一、顯要的區位優勢
常德位處湘、鄂、川、黔、渝邊境,歷來是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常德這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亦然是各路英豪、各路商家挺進大西北、連接港澳台、立足膏腴地、走向海內外的發財之地。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十多年來,隨著我市國民經濟穩步健康地發展和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常德的區位優勢更加顯現。連接東西的319、207兩條國道線橫貫全市,長(沙)常(德)高速公路已全線開通,常(德)張(家界)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湘北干線穿過洞庭湖腹地。根據國家「十五」計劃,常德是全國60個高速公路樞紐港之一,屆時將有6條高速公路在常德市城郊交匯並網。境內橫貫東西的石(門)長(沙)鐵路連接焦柳、京廣南來北往的兩大動脈,途經我市的洛湛鐵路正在建設中。常德城西南13公里處的桃花源機場,可泊波音737、757、麥道80、82等大型客機,並已開通至北京、廣州、深圳、海口等七條航線。流經境內的沅水、澧水有碼頭36座,其中常德港有500噸級碼頭2座,千噸級碼頭1座,水路南抵長沙,北通岳陽,經洞庭入長江,上達重慶,下抵上海。而今的常德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相互補充配套的立體交通網路。隨著綜合運輸體系的逐步完善,常德將成為連接湘、鄂、川、黔、渝五省(市)的交通樞紐,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
常德市距省會長沙僅160公里,距世界聞名的張家界自然風景區17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後,從常德到兩地均不到2個小時。根據中央和省委領導的指示精神,常德市的發展目標定位為:省會長沙的後花園,張家界的後勤基地。到2010年,常德城區人口將突破100萬,成為五省、市邊境地區名副其實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城市。
二、豐富的資源優勢
常德地貌多樣,氣候宜人。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湖南的資源大市、農業大市和旅遊勝地,也是全國有名的「魚米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常德市地貌具有燕山運動的特徵。西北部屬武陵山系之中低山區,挺拔俊秀;西南部為雪峰山余脈,逶迤綿延,是華中地區天然的動植物寶庫。東部洞庭湖平原自古為雲夢澤,水域遼闊,河湖密布,水草資源豐富,是畜禽、魚類的天然樂園。
常德歷史悠久,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古就有「文物之邦,風景之國」的美譽。境內自然風光旖旎,名勝古跡繁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旅遊商品融為一體。全市擁有大小景點230多處,其中先後開發了目平湖聯合國自然濕地保護區,桃花源、夾山、黃山頭、河洑山、花岩溪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城頭山和鐵經幢2處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柳葉湖省級旅遊度假區。風景名勝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人間仙境,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罕見,為古今游覽勝地。被譽為「江南山水大觀,武陵郊野公園」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花岩溪,山水秀麗,風光迷人,數萬只白鷺出沒茫茫林海、萬頃翠竹之間,景色蔚為壯觀,令人心曠神怡。石門前唐古剎夾山寺為千年佛教聖地和日本茶道之源,寺旁奉天玉和尚墓被明史專家認定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以終的墓葬。澧縣城頭山遺址是6500年前遠古人類的生活縮影。中國常德詩牆以城區新建的沅江防洪大堤為載體,根據歷代名賢題詠常德詩詞,由一批著名書畫家、雕刻家書寫、繪畫、雕刻而成,堪稱「中華一絕」,為古城增添了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詩牆全長2500米,臨江而立,樓台點綴,氣勢恢宏,有「三絕詩書畫,一牆天地人」的贊譽。2000年7月被吉尼斯總部授予「世界上最長的詩詞碑刻」稱號。古往今來,常德人熱忱地迎送過屈原、宋玉、陶淵明、司馬相如、李白、劉禹錫、范仲庵、鍾相、楊么、張獻忠、王仕禎、李自成、周恩來、郭沫若、賀龍、任弼時、王震等一大批偉大人物。 *** 、 *** 、 *** 、 *** 等黨和國家領導曾多次蒞臨常德視察指導工作。
三、久負盛名的農產品優勢
常德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土資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糧倉、酒市、煙都、紡城、茶鄉」。全市糧食、棉花、油料、牲豬、蠶繭和水產品的總產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全市九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多年來,常德的農業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有先進的種植業,還有較發達的養殖業和林果業,農副產品非常豐富。農產品除糧、棉、油、豬、魚、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繭、煙、牛、羊、禽、蛋、龜、鱉、膳、牛蛙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主要作物最高年產量:糧食330多萬噸,棉花11萬多噸、油菜籽37.5萬噸,2001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98億元(90年代不變價),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開發出來的金健系列糧油產品、洞庭水殖系列水產品、洞庭大閘蟹、漢壽中華鱉、石門馬頭羊、張老頭牛肉乾、桃源大葉茶、東山秀峰茶、石門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茭頭、武陵醬板鴨等大批優質農產品,己躋身國內市場,蜚身海內外。僅漢壽縣每年投放市場的商品鱉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去年以來,市委、市 *** 從常德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調整,提出了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發展戰略,即通過3年時間的努力,使全市的優質牧草和飼料糧、優質速生豐產楊樹、優質蔬菜、優質果林、高效養殖水面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通過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全市柑桔面積已達92萬畝,產量3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早熟柑桔生產基地,去年農業部在我市石門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柑桔節,極大地提升了我市柑桔的知名度。全市楊樹面積已達79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楊樹生產基地之一,漢壽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黑楊之鄉」。全市以珍珠、河蟹、甲魚、名貴魚為主的高效養殖水面達到100萬畝,其中珍珠養殖發展到13萬畝,吊養珍珠蚌1.2億個,年產優質珍珠10億克以上,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市草食牲畜發展來勢強勁,目前已經形成了陽光乳業、星光牛業、曙光羊業、南方草業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頭奶牛、36萬頭肉牛、138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
四、初具規模的產業優勢
1、特種水產支柱產業。我市可養殖水面127萬畝,精養池60多萬畝,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水產品預計為27萬噸,產品總量和品質位列全省前茅。「十五」期間重點發展名貴魚。在安鄉、鼎城、澧縣分別建立一個鱖、鯰魚生產繁殖示範基地,發展10萬畝精養名貴魚,單產提高到400公斤,逐步淘汰四大家魚。同時,大力發展其它特種水產養殖。通過五年努力,全市形成1萬畝池塘養蟹、8-10萬畝大水面河蟹放養規模,總產達到250萬公斤。吊養珍珠2億只以上,實現產值10億元。充分利用全市可養水庫17.5萬畝,可養湖泊26.6萬畝的寬大水面發展銀魚、形成年產150萬公斤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值2億元。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我市水產加工是一個薄弱環節,企業規模小,產品單調,加工水平不高。今後幾年,我市擬在安鄉、鼎城、漢壽水產中心區縣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並採用先進技術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開發以四魚為主的食品加工製品,使水產加工產品上規模、上檔次、上台階,到2005年力爭水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
2、肉食支柱產業。生豬是我市農業經濟第二大支柱產品,今年預計出欄460萬頭,「十五」期間,首先,要在沅水和澧水兩大流域建立兩大牲豬良繁基地,重點發展我市特色豬種桃源黑豬,要求桃源發展成出欄過100萬頭桃源黑豬的牲豬大縣,鼎城、澧縣都要形成過100萬頭的生產規模,到2005年全市牲豬出欄數達到550萬頭。其次,大力發展草食動物。我市草場資源豐富,發展草食動物具有成本低,市場前景廣的特點,結合「五個百萬畝工程」的順利實施,湖區要重點發展肉牛和肉羊的引進、馴養,山區重點發展馬頭羊和肉兔生產,平丘區重點發展奶牛的飼養,把草食動物作為我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突破口來抓。到2005年,全市要形成3萬頭奶牛、30萬頭肉牛、1000萬只肉羊的發展規模。第三,重點發展肉食加工業。我市有大小屠宰廠360家,其中年宰殺能力過萬頭的有5家,常德肉聯廠年宰殺能力為30萬頭,年加工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但大多數肉聯廠僅限於單純的宰殺加工,而且加工量不飽和。今後,我市肉聯企業要重點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桃源黑豬、馬頭羊、肉兔等加工製品,在著重發展分割、保鮮、熟食風味製品等肉食品上下功夫。第四,大力發展奶品加工業,使我市日加工鮮奶的能力達到300噸以上。到「十五」期末,畜牧業產值要達到68億元。綜合加工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3、蛋禽支柱產業。我市有豐富的水面資源和大量的空坪隙地,而且還有桃源大種雞、濱湖麻鴨等優良的地方品種。近些年通過引進艾維茵雞,江南一號鴨、櫻桃鴨等名新品種,為我市蛋禽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全市出籠家禽9777萬羽,禽蛋產量28.33萬噸,禽蛋生產產值達16.9億元,預計今年蛋品總產達29萬噸,家禽出籠過億羽。「十五」期間,要重點發展桃源雞、鵪鶉、美國肉鴿、烏骨雞、七彩山雞、清水鴨等優新品種,良種家禽發展要佔到50%以上。到2005年要發展水禽3000萬羽,其中鼎城、漢壽、安鄉、澧縣各發展500萬羽,雞1.2億羽,蛋品總產達到40萬噸以上。要在安鄉、臨澧、鼎城等家禽養殖大縣籌建禽業加工企業,開發高檔產品「板雞」、「板鴨」,推廣臨澧太平的經驗,大規模發展肉雞養殖及系列加工,發展出口產品。到「十五」期末,禽蛋生產產值達到30億元,實現綜合加工產值5億元。
4、茶葉支柱產業。我市現有茶園面積20萬畝,其中採摘面積16.8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東山秀峰」、「石門銀鋒」、「桃源毛尖」「桃源大葉茶」等優質名茶為主體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十五」期間,要以石門西北山區、桃源西南山區為主體,大力改造老茶園,建立30萬畝優質茶葉生產基地。同時,改進制茶工藝和包裝,提高茶葉品質檔次,在重點擴大「桃源大葉茶」、「烏雲毛尖」、「桃源杉針」、「東山峰秀峰」等名茶的生產規模的同時,培育生產紅茶、花茶、烏龍茶、鐵觀音等高檔名茶的外向型企業。
5、楊樹支柱產業。根據國家鼓勵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實際,充分利用退耕還林,退耕還牧的機遇,依託現在已經發展起來的三倍體毛白楊公司,大力發展楊樹產業,到2005年,全市優質楊樹面積達到200萬畝,逐步用現在的三倍體毛白楊、三角葉楊等優質楊樹代替原有的黑楊,並配套加工,使整個楊樹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並產生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6、果蔬支柱產業。今年,全市優質蔬菜基地和優質果林基地面積分別將達到100萬畝,每年蔬菜產量將達到200萬噸,各類水果產量將達到30萬噸,但加工仍是薄弱環節,發展潛力還很大。「十五」期間,在重點培育果蔬批發市場的同時,還要大力扶持10家果蔬加工企業,使果蔬產業的年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按照常德市「十五」發展規劃,結合建設經濟強市的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重點是,通過全面實施「五個百萬畝工程」,推進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效、財力增強,逐步把我市建成優質農產品大市、生態經濟大市、食品生物產業大市。
五、寬松的投資環境
常德市委、市 *** 把農業的對外開放納入了開放興市的大格局,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和服務投資者的運行規程。投資農業視同投資基礎設施產業,除享受國家現有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地方 *** 出台的土地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扶持政策、引資獎勵政策、最低收費政策、搞活農產品流通政策、綠色通道政策和引進人才獎勵政策等。
為創造寬松的投資環境,常德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九五」期間,僅常德市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達45億元,先後建成了芙蓉路、濱湖中路、武陵大道北段等城市精品建設,配套了城市給排水、污水處理工程等重要設施。市城區面積由30平方公里擴展到48平方公里。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逐年增加,2001年達人均7.92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武陵大道被省 *** 和省文明委命名為「樣板街」、「文明示範街」,商業步行街被命名為「全國購物放心一條街」、「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城市創建堅持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五個城市」一起創,先後獲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市」、「全省文明城市」稱號;實現了湖南省省級園林城市「零」的突破。2001年9月,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通過國家專家組的驗收,即將躋身「國家園林城市」行列。今天的常德,城市功能齊全。道路寬闊明亮,街道整潔衛生,四季春意盎然。市內公交線路26條,形成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城市公交網路。城區日供水能力40萬噸,供水普及率100%。公園、商場、賓館、娛樂設施、管道燃氣等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常德已成為省內第二個同時擁有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水上運輸通道和海關、商檢等機構和設施的城市,是湖南省重點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通過精心營造環境,使外來投資者在常德感到安全、方便、有利。「九五」時期,累計審批外商投資企業151家,到位外資2.93億美元,比上年五年增長4倍。外貿出口1.56億美元,比上個五年增長57.6%。近幾年通過成功舉辦桃花節、花岩溪白鷺節、中國柑桔節、湖南屋脊生態漂流節、第八屆亞洲皮劃艇錦標賽和全國短道汽車拉力賽等一系列體育以及旅遊、經貿盛會,加強了與國內外朋友和友好城市的聯系,來常考察、工作、旅遊的中外人士逐年增多,實現了常德經濟、文化旅遊業新的、歷史性的跨越。
時代呼喚各路英豪,常德喜迎八方賓客。勤勞智慧的600萬常德人民竭誠歡迎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光臨常德,在常德這片神奇的熱土上投資開發,興業發家,大展宏圖,獲利豐厚。我們將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提供更廉價的資源、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加優惠的政策,讓您財源廣進,興旺發達!
❷ 冮蘇省吳江區桃源鎮污水處理廠這幾天維修狀況
每天都在清理。
具體清理如下:1、污水處理廠大修意味著城市污水直接外排了,所以需要和市一級的環保部門聯系,進行大規模的清理。
2、還要和污水處理廠上級主管部門溝通下,因為涉及到了污水處理廠的減排量等問題。
❸ 江北商大西門到公路大橋做公交車幾路
常德市1999年一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方案(摘要)
一、概述
(一)現狀概況
常棵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東濱洞庭,南通長沙,西連黔川,北臨鄂西。市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涅潤氣候區,洞庭湖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兼備平湖,丘崗、山地地形特徵。全市現轄兩區、一市、六縣,面積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戶藉人口595.03萬人,國內生產總值303.7億元,居全省第三位。常德市中心城區由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三片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區面積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萬人。其中江北城區為常德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設用地面積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萬人;江南城區為鼎城區政府所在地,建設用地面積9.35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萬人;德山開發區為常德市的主要工業基地,建設用地面積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萬人.
(二)規劃期限
近期2005年,遠期2020年,遠景2020年後30-50年。
(三)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江北地區、武陵鎮、德山開發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護城鄉、東郊鄉、東江鄉、河伏鎮、丹洲鄉、南坪崗鄉、蘆荻山鄉、灌溪鎮、白鶴山鄉、斗姆湖鎮、石門橋鎮,太陽山林場,總面積約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區位條件
常德市域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我國「東靠西移」戰略的中間地帶,是長江流域經濟發達的上海、江蘇與相對落後的雲、貴、川的過渡區,它既受以廣州、深圳、香港為中心的南中國經濟圈的輻射影響,也是湘西北匯入長沙經濟帶的必經通道。
(二)城鎮發展戰略與布局
常德市跨世紀的城鎮發展戰略為:強化中心城市,加強縣城建設,積極發展中心鎮。城鎮發展布局將在現有基礎上形成「一個中心,兩大城市群,三條軸線,四類空間,五個等級」的戰略布局。一個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區為市域中心城市;兩大城市群是以石門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縣為核心的東北城市群;三條軸線指南部發展軸(319國道、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沿線)、北部發展軸(從津市、澧縣沿澧水流域到石門)和中部發展軸(207國道、石長線和1836省道沿線);四類空間是以常德市城區為中心的大都市區,以各城鎮發展為依託的城鎮密集區,以交通干線和沿線重要城鎮為骨乾的城鎮點軸發展區和西部山區的城鎮點狀發展區;五個等級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縣城一一中心鎮———般鎮的五級城鎮體系結構。
(三)總體發展目標
20l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6O0億元左右,2020年達到1500億元左右,人均GDP超過20000元。建立—個適宜常德市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等級規模完善,空間市局合理,功能組織協調的城鎮體系結構。城市化水平,2010年:40%,2020年:50%。
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一)城市發展戰略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營環境的改善,加強城市建設力度;發揮中心城市的凝聚力,促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塑造有特色的宜人的現代
化城市環境。
(二)城市性質、規模
常德市位於湘鄂邊境,同屬武漢經濟圃和湖南濱湖經濟區,同時受到湘中經濟圈、湘北經濟圈、湘西經濟圈、鄂中南經濟圈、鄂西南經濟圈的影響。處於國家開發中西都地區「東靠西移」的過渡地帶,是湖南省北部聯系長江流域重要的門戶與通道,濱湖經濟區的重要城市之一,湖南省建設湘西北地區的重點 。 因此性質擬定為:湘西北的中心誠市,交通樞紐和流通中心,以輕型工業為主的現代化城市。根據預測,2005年城市人口 60萬(其中江北城區38萬,江南城區10.5萬.德山開發口10. 5萬),2020年城市人口 100萬(其中江北城區60萬,江南城區20萬,德山開發區20萬)。城市建設用地規模,2005年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控制在95平方公里左右。
(三)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及總體布局
江北城區近期沿武陵大道兩側向北發展,遠期適當向東發展,主要向北、向西發展。德山開發區上要向南發展,江南城區向西、向南發展。城市未來的總體布局仍是—城三鎮形式。江北城區作為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江南城區作為區域性商貿市場中心,德山開發區作為市級工業基地,並在發展中完善其城市職能。
(四)城市用地布局規劃
l、居住用地規劃
考慮到常德市城區原有居住用地相對分散.對居住用地按居住片區進行規劃布局。城區規劃12個片區,其中江北城區5個,江南城區3個,德山開發區4個。
2、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行政辦公用地規劃
為強化江北城區的行政職能,在洞庭大道北側,龍港路與皂果路之間布置市政廣場及相應的行政用地,形成江北城區新的行政中心,也是常德市城區的行政中心。 同時增強各行政單位的綠化用地,改善行政辦公的環境。
(2)商業金融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在規劃中形成兩個較大的商業中心,—個是對原有人民路周圍的商業用地進行改造增建,擴大規模,形成具有傳統氣息的商業中心;另—個是結合新的行政中心布置—定的商業用地,形成新的現代
化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以現在的洞庭大道中段為基礎,加以配套、完善,作為將來的金融中心。江南城區結合市場用地適當布置一定規模的商業金融用地。德山開發區沿乾明路兩側布置小型的商業用地。
(3)市場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對原有市場進行改造,適當增加部分專業市場。江南城區適當擴大原有市場規模,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增加專業市場。
(4)文化娛樂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結合新的行政商業中心,布置一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整個市區綜合性文化娛樂中心。江南城區在沅南路北側新增—處文化娛樂用地,形成其文化娛樂中心。德山開發區在崇德路南側建成該區的文化娛樂中心。
(5)體育設施用地規劃
現有市體育中心作為整個市區的體育活動中心,老體育館環境改善後作為江北城區的體育活動中心;江南城區現有體育館作為其體育活動中心;德山開發區在桃林路北側新增一處體育用地,形成其體育活
動中心。
(6)醫療衛生用地規劃
規劃新增加2所綜合性醫院。一所位於江北城區芙蓉路北段東側,主要為江北城區西北部新建城區居民服務;另一所位於德山開發區南部新建城區的中心。
(7)科研教育用地規劃
規劃中新增的科研教育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城區。在江北城區西北部芙蓉路西側,規劃一個佔地85公頃左右,環境優美,大中專院校雲集的新型科研教育園區。市區—些比較分散、教育設施落後的大中專
院校經拆遷後主要在該園區選址。
3、工業倉儲用地規劃
(1)工業用地規劃
江北城區主要集中在城域區的西南與東南兩處;城區其他比較分散的工業,除了幾處對城市環境沒有污染的工業外全部搬遷。江南城區近期在城市東部安排一處工業用地;遠期結合南站港區的建設,在西部 安排一定規模的用地。德山開發區南部布置兩處工業用地,西部布置一類工業,東部可以布置污染程度較小的二類工業。
(2)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5個大型的倉儲中心,即落路口港區倉儲中心、鹽關碼頭倉儲中心、南站港區倉儲中心、德山專用碼頭倉儲中心、德山火車站倉儲中心。
4、開發區規劃
德山開發區作為常德市區重要的經濟開發區,應重點發展工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常德市的工業基地,同時應完善其城市功能。柳葉湖旅遊度假區作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應重點做好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配套完善服務設施。武陵開發區地處江北城區,可適當發展一些一類工業。
(五)對外交通規劃
1、公路
利用新建和原有的207國道、319國道過境段,組織市區快速外環,把國道207、319和省道1801、1804及長常高速公路通過立交形式姐織在一起,保證城市出入口暢通。規劃新建常德到張家界、吉首等高速公路,將常德汽車北站搬遷至常德火車站西側,將常德汽車南站搬遷至金霞大道北側,在德山火車站附近新建德山汽車站。
2、鐵路
規劃三條鐵路專用線:鹽關碼頭專用線,德山糧庫專用線,火車站貨場專用線。
洛湛鐵路常德城區段沿石長鐵路北側、東側布置。
3、水路
規劃將沅江航道改造為三級航道,使其能夠常年通行1000噸級的船舶。對港口布局作些調整,規劃七個港區,即夾街寺港區、落路口港區、中心區港區、鹽關港區、南站港區、德山港區、德山專用碼頭區,原有大西門港區取消,中心港區將煤碳、砂、等有礙城市環境的物質向鹽關港區轉移。落路口汽車渡口、青年路汽車渡口作為戰備碼頭保留。
4、航空
對機場周圍用地進行控制,為機場擴建留有餘地,同時將機場路拓寬並向南延伸至常長高速公路入口。
(六)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1、道路承航規劃
(1)路同規劃
中心城區幹路網採用棋盤式布局形式。近期過境交通由南坪路、啟明路、樟橋路和沅江東大橋組成的東干線承擔;中、遠期沅江西大橋建成後,由金丹路、金霞路、善卷路組成的西干線承擔;城區三片的交通聯系主要由沅江大橋承擔。規劃洞庭大道在柏園橋東側辟為十字路口,即向北延伸至南坪路,與1804省道連結,向東延伸至啟明路:建設西路向西延伸至人民西路。城區形成兩條主幹線:西干線由金丹路、沅 江西大橋、機場路、金霞路、玉霞路、善卷路、忠德路組成;東干線由南坪路、啟明路、沅江東大橋,樟橋路組成。兩條主幹線紅線控制為50米。
(2)城市廣場規劃
規劃在常德火車站,常德火車東站、德山火車站和德山長途汽車站布置交通集散廣場;在江北城區洞庭大與皂果路交匯處西北角,布置一處市級遊憩集會廣場,同時在江北、江南、德山各布置4—6個區級遊憩集會廣場.供市民工余時間和節假日生活遊憩活動使用。
2、公交網路規劃
公交線路。結合近期建設,對現有的10條線路進行調整,同時增設9條新線路:火車站至白鶴山、火車站至桃花源、江南城區環線、武陵開發區至柳葉湖、江南城區至德山開發區、火車站至花岩溪、師院東院 至西院;三岔路至萬金障農場。公交站場設施分首末站、停車場、保養場三部分。江北城區東部靠近鐵路設一處公交保養場,負責整個城區車輛的保養:公交首末站的設置結合居住區規劃,在每3—5萬人的居住用地或居住小區設置一處;公文停車場的設置與公交保養場、公交首末站相結合,在江北城區沒置4處,江南城區設置2處,德山開發區設置3處,
9、交通設施規劃
在城區三片的出入口設處外來機動車輛公共停車場。市內公共停車場主要設在商貿、娛樂集中的地區和交通樞紐附近,共規劃23處。加油站按服務半徑每1. 5公里設一座,共設17座。
(七)綠地系統及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1、綠地系統規劃
加強城市及其周邊大環境的綠化建沒,利用城區邊緣山地擴大和開辟林地、園地,並沿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創造城市的綠色大背景。建設完善柳葉湖、江北水系綠化帶、江北中心區綠地、濱湖公園、臨訌公園、江南城區中心綠地、德山公園,形成較大面積的綠色空間。利用江北水系綠化帶、城市林蔭道等帶狀綠地串聯各類大小廣場、綠地,使綠色空間得到有機的聯系,靈活的拓展。爭取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接近15平方米/人。
2、城市景觀特色規劃
常德市城市宏觀自熱環境要素可概括為『三山、三水」,即:太陽山、德山、河伏山,柳葉湖、沅水、江北水系。因此.城市特色的塑造主要突出山、水要素。城區的整體特色為山、水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新城,同時各片區又有重點的塑造各自的特色。江北城區臨沅江水面帶注重城市立面的塑造,臨柳葉湖以開辟綠色空間為主,沿江北水系則以小橋、流水,錯落起伏、富有生氣韻律的靈活空間面貌為主。江南城區沿沅江應與江北城區的建設相呼應,繁榮、流動的鬧市為其主要特色。德山開發區山、水條件俱佳,臨江工業區在未來的建設、改造中注意形象的塑造,大部分地區結合丘陵地形進行建設,形成山地城市風貌。
(八)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近期人均綜合用水量指標取700升/人.日,遠期取900升/人.日。水源以沅江地表水為主.近期完成四水廠—期工程(15萬噸/日),遠期逐步擴建四水廠和三水廠,取消一水廠,實現全城多水源環狀供水。
2、排水工程規劃
城區三片分別建立獨立的排水系統,排水體制主要採用分流制,部分老城區採用合流制。三片各建—座污水處理廠,江北城區污水處理廠規模為35萬噸/日,江南城區7萬噸/日,德山開發區12萬噸/日。
3、電力工程規劃
常德城區高壓電網採用220KV、IlOKV兩個電壓等圾,取消原有35KV電壓等組。220KV電網結構,擬採用環繞城區周圍形成220KV的環網結線力式,並主要通過500KV崗市變電站取得省內外大型水、火電廠送來的電源。110KV電網結構保證每個變電站有兩個電源。
4、通信工程規劃
(1)電信
2010年話機普及率達到50部/百人;2020年話機普率達到65都/百人,市話交換局七個,長途交換局二個。
(2)郵政
在江北新建常德市郵政大樓,火車站支局,黃家大屋郵政所等15個郵政局所;在江南新建長家崗郵政所、朱家崗郵政所等8個郵政局所。至2020年,市區設局所50個。
(])廣播電視規劃
2020年,全市的無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到98%,有線廣播電視的覆蓋率達85%以上,電視的采、編、播、傳輸和接收實現全數字化;建成全市的有線廣播電視光纖基礎網,實現網路傳輸數字化。
5、燃氣工程規劃
近期氣源採用液化石油氣,遠期主要採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為輔助氣源。近期居民氣化率100%,其中管道氣化率39.2%,瓶裝氣化率60.8%;遠期管道氣化率93.2%,瓶裝氣化率6.8%。
6、環境衛生規劃
近期內實現垃圾衛生填埋達到無害化要求;遠期在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和垃圾、糞便處理無害化的同時,達到綜合利用的要求。公廁按每2500人城市人口一座公廁的標准設置,主要繁華街道公廁間距為300
—500米,一般銜道為800—1000米。垃圾中轉站以小型站為主,積極推廣使用具有「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中轉」等多項功能的垃圾中轉站。在肖伍鋪到大龍站沿線以東一帶的山地中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約400畝,用於江北城區的垃圾投填埋;另在益陽沖填埋場附近規劃—垃圾填埋場,佔地面積120畝,用於江南城區,德山開發區的垃圾填埋。
(九)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區空氣環境質量控制在國家環境質量二級標准以內,水廠取水點附近,沅江水質要滿足Ⅱ類地面水質標准;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的水質滿足Ⅲ類水質標准;工農業用水區的水質滿足Ⅳ類水質標准;內湖
水體水質達到lll類水質標准,內河水質達到V類水質標准。雜訊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
(十)文物保護與旅遊規劃
確定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文物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深度開發常德市旅遊資源、重點發展常德城區和桃花源、夾山寺、壺瓶山、花岩溪、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等旅遊區,搞好市區德山、河伏山、太陽山的開發建設,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的東西、南北旅遊通道。
(十一)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規劃
城市防洪近期按50年—遇.遠期江北城區按200年一遇,江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按100年一遇標准建設。防洪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在現有防洪體系的基礎上,按規劃防洪標准加高加固堤防。
2、防震減災規劃
重大建設工程及生命線工程如洪水、供電、交通、通信、醫療、燃氣、糧食、消防等設施,均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新建工程必須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抗震設計和建設。避震疏散用地不少於每人3平方米。城區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各類工業民用建築,要基本具備抗禦六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3、人防規劃
常德市為三類人防重點城市。城市總體防護按照「片區防護,基礎配套、分層布局、平戰結合」的模式,進行長期建設。規劃修建市及區級指揮所,修建四所地下醫院、八個急救中心,十二個急救站。
4,消防規劃
規劃消防站13座,其中江北城區9座,江南城區2座,德山開發區2座。將消防指揮中心遷往柳葉路消防站 消防供水以城市自來水為主;消防用水管道與城市給水管道共用—套系統,城市消火柱間距不超過120米。
(十二)近期建設規劃
江北城區對舊城區進行改造,改善其居住環境,完善武陵大道北段兩側的建設,進一步建設充實朝陽路兩側柳葉湖與濱湖路之間的城市用地。江南城區近期在沅江、金霞大道、機場路之間形成布局合理和具有良好建設形態的城市用地。德山開發區近期在現狀建設用地與崇德路之間形成一定的城市規模。
(十三)城市遠景發展構想
遠景江北城區用地向西、北部擴展,江南城區向南部發展,德山開發區向南發展。將常德市建成物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高度協調、景觀優美、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大城市
❹ 常德市近幾年的規劃方向
本次規劃期限為2009-2030年。其中:近期為2009-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一、規劃期限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規劃范圍:包括常德市區和津市市、漢壽縣、安鄉縣、澧縣、臨澧縣、桃源縣、石門縣,總面積18190平方公里。
(二)規劃人口:2015年,市域總人口650萬人;2020年,市域總人口670萬人;2030年,市域總人口710萬人。
(三)市域城鎮化水平:2015年,達到44%左右,城鎮人口約290萬人;2020年,達到49%左右,城鎮人口約330萬人;2030年,達到59%左右,城鎮人口約420萬人。
(四)市域城鎮體系結構規劃
1、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依託我市中心城區的發展,形成「一主、一副、四軸」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一主」為常德市中心城區;「一副」為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津澧一體化發展);「四軸」分別為兩條一級發展軸(沿常張高速公路和長常高速公路的西北-東南向發展軸、沿常岳高速公路和常吉高速公路的東北-西南向發展軸)和兩條二級發展軸(沿澧水流域的北部城鎮發展軸、沿二廣高速和市域南北向高等級公路的中部發展軸)。
2、市域城鎮規模結構規劃:特大城市為常德市中心城區(155萬人);大城市為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津澧一體化發展形成)(60萬人);中等城市為石門楚江鎮(30萬人)、桃源漳江鎮(30萬人)和漢壽龍陽鎮(25萬人);小城市為臨澧安福鎮(15萬人)和安鄉深柳鎮(15萬人)。小城鎮包括5-10萬人的小城鎮2個、1-5萬人的小城鎮35個和1萬人以下的小城鎮63個。
三、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包括武陵區;鼎城區的武陵鎮、灌溪鎮、斗姆湖鎮、牛鼻灘鄉2個村、許家橋鄉4個村和石門橋鎮15個村;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總面積約623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質與城市職能
城市性質:湘西北地區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
城市職能:湘西北地區商貿物流中心、新型工業基地、旅遊服務基地和文教基地。
(三)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
2015年,城市人口約1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約10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約11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約118平方公里;2030年,城市人口約15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約16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約103平方米。
(四)城市建設用地發展方向
江北城區:在現有建成區基礎上向北延伸至沾天湖沿岸,向東延伸至馬家 河,向西延伸至鐵山變電站高壓走廊范圍。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內。
江南城區:向西、向南發展,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3平方公里以內。
德山開發區:向東、向南發展,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7平方公里以內。
(五)城市空間結構
規劃中心城區的空間結構為「一帶、兩軸、三城、多片區」。「一帶」是沅江;「兩軸」包括南北向主軸和東西向次軸;「三城」指江北城區、江南城區和德山開發區;「多片區」為江北中心區、城東片區、河洑片區、沾天湖片區、東江片區、鼎城中心區、德山中心區、德山南區和德山東區等9個片區。
(六)城市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根據城市水系、交通以及基礎設施等因素,規劃建設居住區28個,用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新增居住用地主要位於河洑片區、東江片區、沾天湖片區、德山南片區和鼎城中心區。
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行政辦公用地:規劃行政中心位於沾天湖片區朗州路東側。
(2)商業金融用地:江北中心城區一是沿人民路形成具有傳統氣息的商業中心;二是在火車站周圍形成大型商貿中心。橋南市場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和發展,德山南片區建設工業生產服務性商業基地。
(3)教育科研用地:結合湖南文理學院和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在城市西部集中建設市級文教中心,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向此集中。
3、工業和倉儲物流用地
引導工業項目向德山開發區集中;江北城區採取控制和置換的原則,堅決取締污染重、效益低的工業項目;江南城區適度控制工業用地發展規模,工業項目選址限制在城區東南部,玉霞路沿線。
新規劃倉儲用地集中在德山南區、火車站兩側和常德東站周邊。規劃2個物流園和6個物流中心。
(七)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
1、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形成「一帶三核多節點」的綠地系統結構。一帶即沅江綠色生態帶;三核分別是江北城區的柳葉湖、江南城區赤塘湖公園和德山開發區的德山公園;多節點是利用河流水系的地形地貌特徵和城市景觀構築的需要,形成多個綠化節點。
2、景觀系統規劃
提出新「三山三水」的城市自然山水景觀格局。「三山」是指太陽山系、德山山系和「大河洑山」,「三水」是指外江、內河和內湖。
(八)綜合交通規劃
1、城市對外交通
(1)207國道、319國道改道。319國道改為從石門橋鎮以南,經過機場南側,與現319國道連接;207國道改為從德山經過機場南側和西側,從江南城區南部邊緣跨沅江,新建一座沅江大橋,再經漸河東側連接灌溪鎮現有的207國道。
(2)鐵路規劃。中心城區鐵路按照「北客南貨」原則布局,現有常德火車站建成鐵路樞紐站。石長鐵路電氣化改造及增減二線工程沿現有的石長鐵路線走向布置;長益常城際鐵路從益陽到漢壽縣城經德山開發區接入現有常德火車站;黔張常鐵路從桃源縣城經灌溪鎮接入常德火車站;常岳九鐵路從常德火車站出發,避開柳葉湖旅遊景區,沿沅江北側經安鄉接岳陽。另一方面,規劃市城區鐵路客貨分運,在城區西南建設鐵路貨運外繞線。
(3)機場規劃。桃花源機場作為地區支線機場和長沙黃花機場的備降機場,規劃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220萬人次,規劃等級為4E機場。
(4)港口規劃。提高常德港1000噸級的輪船泊位水平。與德山貨運站通過鐵路專線形成鐵水聯運。規劃分散港區向沅江下游集中布置,危險性貨物碼頭布置在最下游,並獨立分開。
2、城市內部交通組織
根據常德市沿江兩岸分區獨立特徵,規劃形成與各城區用地結構相適應的「環型+放射+分區棋盤道路」布局形式。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組成。規劃形成連接三個城區的「環形」和對外「放射」城市快速路系統和「七縱七橫」共十四條骨架性主幹路。「環型」為兩條南北向和兩條東西向形成的環形城市快速路;「放射」為各方向對外的城市快速路。快速路由沅江以北的常德大道、沅江二橋、沅江以南的常德大道、金丹路、沅江三橋、機場路、興德路、紫緣路、柳葉大道以及洞庭大道部分快速路組成。
根據對跨沅江交通需求預測分析,在保留現狀沅江大橋、沅江二橋及上版規劃的沅江三橋的基礎上,考慮到207國道改線,規劃新增加207國道公路大橋1座,起分流過境交通的作用。另外,規劃新增加2處跨江橋梁,即德山開發區與東部地區聯系跨江橋梁和江南城區與東部地區跨江橋梁。規劃遠景預留過江通道2處。
(九)重要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1、城市供水工程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常德市沅北水廠和沅南水廠,並按原有設計規模實施擴建,同時擴建武陵水廠。沅北水廠供水能力達到30萬立方米/日,沅南水廠遠期供水規模達到45萬立方米/日。武陵水廠擴建至10萬立方米/日,輔助沅北、沅南水廠向江南城區供水。
2、城市排水工程規劃
(1)排水體制和排水分區
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對現有老城區合流制地區結合舊城改造建設轉變為雨污分流制。排水分區以現有城市水系為基礎劃分。
(2)污水處理廠規劃
根據現狀污水處理廠布局及規劃污水收集范圍,規劃擴建常德市江北污水處理廠,使其總處理規模達到17萬噸/日。規劃擴建德山污水處理廠,使其總處理規模達到17萬噸/日。規劃擴建江南污水處理廠,使其總處理規模達到9萬噸/日。
規劃新建皇木關污水處理廠和城北污水處理廠。皇木關污水處理廠選址在皇木關地區、馬家 河口西北部,處理能力10萬噸/日,用地8公頃。城北污水處理廠選址在花山河以南、朝陽路以西,處理能力5萬噸/日,用地7公頃。
3、城市供電工程規劃
2030年,中心城區220kV電網的主要電源點為500kV崗市變、500kV石門橋變和常德電廠。規劃在德山開發區建設垃圾焚燒電廠1座,年發電量約1億kwh。規劃220kV變電站7座,總變電容量3240MVA;110kV變電站27座,總變電容量3465MVA。
(十)公共安全規劃
1、防洪規劃
江北城區防洪標准近期採用100年一遇,遠期採用200年一遇;江南城區防洪標准近期採用50年一遇,遠期採用100年一遇;德山開發區防洪標准採用100年一遇。
2、抗震減災規劃
常德市中心城區地震動峰值為0.15g,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按照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地震災害損失。避震場所分為長期避震場所、中轉災民場所和緊急避震場所三級。
3、消防規劃
2030年,中心城區共設置消防站24座,其中江北城區15座、江南城區3座、德山開發區6座。
4、人防規劃
2030年,人員隱蔽工事總面積應達到65萬平方米。人防工程由人員掩蔽工事、指揮通信工程、醫療救護工程、各類專業搶救工程、物資儲備工程等組成。
四、公示時間和意見反饋方式
(一)公示時間
2010年4月1日——2010年5月1日
(二)意見反饋方式
可登陸常德市規劃局網站(ghj.changde.gov.cn)查詢詳細的常德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內容。
1、郵件寄往「常德市規劃局總工辦」,信封上請註明「城市總體規劃公示意見」;
2、撥打電話至常德市規劃局總工辦。
聯系人:王莉、鍾晨 電話:0736-7720153 為積極推進我市新型城市化進程,更好地引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組織開展了常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修編工作。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2009-2030)經省建設廳審查批准。3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總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的成果草案。為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適應我市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根據《城鄉規劃法》的相關要求,現將常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草案摘要)予以公示,以更廣泛地徵求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常德市規劃局
這個是最新的!
❺ 同元集團的古鎮締造專家——李陳
李 陳,籍貫雲南,高級工程師,畢業於長春工程學院。中國房地產產業協會、中國建築協會專家組成員。現任同元集團董事長、重慶同元古鎮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榮獲「中國建築文化傑出貢獻人物」、「雲南省十大文化企業家」、「雲南省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等稱號。。
做為「旅遊文化綜合體—人文古鎮」開發建設運營專家,李陳先生率領團隊成功投資開發了雲南彝人古鎮、重慶長壽古鎮等項目。
在國家提出「把旅遊行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背景下,李陳先生走出雲南,落戶西南大開發的戰略高地、長江中上游經濟文化金融中心——重慶,創建重慶同元投資集團(簡稱「同元集團」)。
同元集團是以當地人文文化為背景,當地傳統建築文化為平台,以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遊文化綜合體為目的,人文古鎮、人文老街綜合開發建設運營服務集成商,主要經營文化旅遊資源綜合開發、商貿會展、酒店經營、旅遊、房地產開發等。集團秉承「為城市打造歷史記憶」的理念,經過多年精心耕耘,沉澱和積累了旅遊文化綜合體(人文古鎮)整體運營開發經驗和優勢,成就獨樹一幟的「中國古鎮締造專家」的實力與形象;擁有一支優秀的從事規劃設計、文化研究、旅遊開發、古建築建設、商業會展、景區管理的專業開發團隊。
目前同元集團正在著力打造的古鎮項目:河南洛陽河洛古城項目、湖南常德桃花源古鎮項目、福建平潭海壇古城項目、湖北襄陽卧龍古鎮項目、福建福州八閩古城項目、甘肅蘭州老街項目、遼寧本溪遼東古鎮項目等。集團配套公司有:古鎮設計研究院、木門窗廠、彩繪公司等。
❻ 桃源縣萬通環保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人:聶威
成立日期:2009-07-29
注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湖南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30725691833721H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常德市桃源縣漳江鎮白佛閣社區3組新河橋路006號
經營范圍:環保工程、沼氣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畜牧糞便及有機廢棄物處理,生物有機肥料生產,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新能源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環保能源設備的研發、製造及技術咨詢,能源器材、建築材料(不含危險化學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❼ 我要一篇污水處理廠簡介
/日,收水范圍包括經濟開發區、肥西縣上派鎮、桃花工業園、長安工業園、高新區科學城、柏堰工業園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91平方公里。
該廠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總投資2.59億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到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准,於2006年底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5、蔡田鋪污水廠
蔡田鋪污水廠位於合肥市廬陽產業園內,規劃總規模20萬噸/日,收水范圍包括廬陽產業園、雙鳳工業區、雙墩鎮及新站片區等部分地區,服務面積約86平方公里。其近期設計為5萬噸/日,分兩步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概算投資9687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於2007年11月建成投入試運行;一期續建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概算投資3338萬元,於2009年8月建成投產。5萬噸/日規模出水水質全部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
該廠現由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6、職教城小型污水處理廠
職教城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職教園內,規劃總規模1萬噸/日,收水范圍為文忠大道、少荃湖街、大眾路、關井路合圍的職教園區域,服務面積約8.4平方公里。
該廠計劃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並入陶沖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1640萬元,採用生物膜工藝,出水水質達
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0月建成投產。該廠現由安徽省正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運營。7、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一期
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位於十五里河下游北岸,曉翻村以西、古城圩以北。規劃總規模30萬噸/日,收水范圍為高新技術開發區、政務文化新區、望湖城、包河工業園等區域,服務面積約86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5萬噸/日,項目概算2.11億元(其中亞行貸款1700萬美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0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8、野生動物園小型污水處理廠
野生動物園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大蜀山南麓,312國道邊,收水范圍為野生動物園、蜀南庭苑區域,服務面積約為3.5平方公里。該廠設計處理規模0.2萬噸/日,總投資977萬元,採用ETS生態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8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沃特星水處理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9、創新示範園區污水處理廠(科學城小型污水處理廠)
科學城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示範區燕子河路與石林南路交口,規劃總規模1萬噸/日,收水范圍為長江西路,南望江西路,創新大道,學田路等區域,服務面積約5.4平方公里。
該廠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為0.5萬噸/日,總投資
930萬元,採用DA-HAO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8年4月建成投產。10、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
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濱湖新區廬州大道與方興大道交叉口西北側,塘西河南岸,收水范圍為老大義路、萬泉河路,方興大道,玉龍路,廬州大道合圍的經開區和濱湖新區部分區域,服務面積約7.9平方公里。
設計處理規模為0.5萬噸/日,總投資1400萬元,採用ETS生態污水處理技術,於2008年4月建成投產,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
該廠現由上海福城機電設備成套公司負責運營。11、小倉房污水處理廠
小倉房污水處理廠位於繁華大道以北、巢湖路以西、哈爾濱路以南、泰山路以東合圍范圍內,規劃總規模60萬噸/日,收水范圍為當塗路以東、新站鐵路編組站以南、二十埠河以西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60平方公里。
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概算投資3.9億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該廠於2009年6月開工建設,2010年9月竣工,9月20日通水試運行。該廠現由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2、肥東縣污水處理廠一期
肥東縣污水處理廠位於肥東縣環城南路南側,規劃總規模15萬噸
/日,收水范圍為肥東縣城區域,服務面積約18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總投資3100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B標准,於2006年7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3、長豐縣污水處理廠一期
長豐縣污水處理廠位於長豐縣水湖鎮崗陳村,規劃總規模4萬m3/d,收水范圍為長豐縣城區域,服務面積約13.6平方公里。該廠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萬噸/日,總投資4945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於2008年8月建成投產。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B標准,於2008年8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4、三河污水處理廠
三河污水處理廠位於肥西縣三河鎮,收水范圍為三河鎮老城區及新城區區域,服務面積約4.7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4049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並於2009年4月建成投產。該廠現由肥西縣三河鎮自來水公司負責運營。15、紫蓬山污水處理廠
紫蓬山污水處理廠位於肥西縣紫蓬鎮堰灣,收水范圍為紫蓬山大堰灣片區、紫蓬山北大門地段及紫蓬鎮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7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5000萬元,採用硅藻土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1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合肥紫蓬水務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16、合肥化企搬遷工程污水處理廠(循環經濟示範園污水處理廠)循環經濟示範園污水處理廠位於肥東縣撮鎮以東,橋頭集以西,規劃總規模8萬噸/日,收水范圍為合馬路以西、店中路以東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域,服務面積約21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3萬噸/日,總投資1.05億元,採用SBR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8978-96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准。該廠於2008年10月開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
該廠現由聯熹(合肥)污水處理廠負責運營。
五、在建污水處理廠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二期
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概算投資2.43億元,設計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該廠於2010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上半年建成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