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合肥肥西到蕪湖三山區怎麼坐車
樓主你好:
在肥西乘坐合肥3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南門換乘中心下車轉合肥南站到蕪湖馬飲客運站的長途汽車。
合肥31路:南門換乘中心 - 余郢 - 習友村 - 海恆社區 - 范小郢 - 東灣 - 方郢 - 一六八中學 - 合肥學院新區 - 天錦路口 - 錦綉大道 - 錦綉社區 - 紫蓮路口 - 建工學院南門 - 青鸞路口 - 蓬萊路口(601蓬萊路) - 桃源路口(601紫雲路) - 青龍潭路口 - 清湯路口 - 杜郢 - 青龍橋 - 大地中學 - 古埂公園 - 紅十字會醫院 - 楊桂塘市場 - 四十埠社區 - 上派中心學校 - 肥西黨校 - 億力機械
車站 車型 目的地 發車時間 頻次 電話 旅行耗時 票價 備注
合肥汽車客運南站 大型一級 蕪湖 7:20、8:50、10:30 、11:40、13:00、14:20、16:00、17:30 約2小時 ¥53 節假日期間加密班次,循環發班
到了馬飲客運站後乘坐51路公交車到中溝鄉下車轉48、206路公交車到三山農貿市場下【51路上車一元,48路空調車上車兩元,普通車上車一元】
51路:峨橋茶市、峨橋、工區、七號橋、伍村路口、李倉村、崔格橋、五貴橋、前駱村、後駱村、陳村、柳村、三山區政府、龍湖路、浮山路、奎湖路、中溝、龍湖中心小學、中溝糧站、朱灣村、拉絲廠、蘆灘小區、螃蟹磯、東升小區、軍曹、大彎子、澛港三區、澛港小區、澛港、澛港大橋、城南污水處理廠、牌樓村、澛港新鎮、蕪湖機電學校、華夏科技園、花津南路口、峨山東路、馬飲客運站
48路:三山公交樞紐、峨溪路口、荊塘垾、三山食品開發區、比華利山莊、三山農貿市場、三華小區、龍湖花園、三山開發區、下馬店、老中溝、峨橋路口、中溝、龍湖中心小學、中溝糧站、朱灣村、拉絲廠、蘆灘小區、螃蟹磯、東升小區、軍曹、大彎子、澛港三區、澛港小區、澛港、澛港大橋、城南污水處理廠、牌樓村、澛港大市場、澛港新村、教育學院、皖南醫學院(南)、商貿學院、馬場村、中央城、第十二中學、報業集團、市中心血站、第二十四中學、利民西路、羊毛埂、愛國新村、箱子拐、臨江橋、天主教堂、冰凍街口、新市口(北)、陶溝
206路:三山街道、比華利山莊、三山農貿市場、食品工業園1號站、食品工業園2號站、食品工業園3號站、食品工業園4號站、三華新城、三華山、新欣傳媒、磨山路、三山區政府、龍湖路、浮山路、奎湖路、中溝、龍湖中心小學、中溝糧站、朱灣村、拉絲廠、蘆灘小區、螃蟹磯、東升小區、軍曹、大彎子、澛港三區、澛港小區、澛港、澛港大橋、城南污水處理廠、牌樓村、澛港新鎮
❷ 我要一篇污水處理廠簡介
/日,收水范圍包括經濟開發區、肥西縣上派鎮、桃花工業園、長安工業園、高新區科學城、柏堰工業園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91平方公里。
該廠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總投資2.59億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到GB18918-2002一級B排放標准,於2006年底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5、蔡田鋪污水廠
蔡田鋪污水廠位於合肥市廬陽產業園內,規劃總規模20萬噸/日,收水范圍包括廬陽產業園、雙鳳工業區、雙墩鎮及新站片區等部分地區,服務面積約86平方公里。其近期設計為5萬噸/日,分兩步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概算投資9687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於2007年11月建成投入試運行;一期續建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概算投資3338萬元,於2009年8月建成投產。5萬噸/日規模出水水質全部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
該廠現由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6、職教城小型污水處理廠
職教城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職教園內,規劃總規模1萬噸/日,收水范圍為文忠大道、少荃湖街、大眾路、關井路合圍的職教園區域,服務面積約8.4平方公里。
該廠計劃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並入陶沖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1640萬元,採用生物膜工藝,出水水質達
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0月建成投產。該廠現由安徽省正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運營。7、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一期
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位於十五里河下游北岸,曉翻村以西、古城圩以北。規劃總規模30萬噸/日,收水范圍為高新技術開發區、政務文化新區、望湖城、包河工業園等區域,服務面積約86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5萬噸/日,項目概算2.11億元(其中亞行貸款1700萬美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0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8、野生動物園小型污水處理廠
野生動物園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大蜀山南麓,312國道邊,收水范圍為野生動物園、蜀南庭苑區域,服務面積約為3.5平方公里。該廠設計處理規模0.2萬噸/日,總投資977萬元,採用ETS生態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8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沃特星水處理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9、創新示範園區污水處理廠(科學城小型污水處理廠)
科學城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示範區燕子河路與石林南路交口,規劃總規模1萬噸/日,收水范圍為長江西路,南望江西路,創新大道,學田路等區域,服務面積約5.4平方公里。
該廠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為0.5萬噸/日,總投資
930萬元,採用DA-HAO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8年4月建成投產。10、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
塘西河小型污水處理廠位於濱湖新區廬州大道與方興大道交叉口西北側,塘西河南岸,收水范圍為老大義路、萬泉河路,方興大道,玉龍路,廬州大道合圍的經開區和濱湖新區部分區域,服務面積約7.9平方公里。
設計處理規模為0.5萬噸/日,總投資1400萬元,採用ETS生態污水處理技術,於2008年4月建成投產,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
該廠現由上海福城機電設備成套公司負責運營。11、小倉房污水處理廠
小倉房污水處理廠位於繁華大道以北、巢湖路以西、哈爾濱路以南、泰山路以東合圍范圍內,規劃總規模60萬噸/日,收水范圍為當塗路以東、新站鐵路編組站以南、二十埠河以西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60平方公里。
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概算投資3.9億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該廠於2009年6月開工建設,2010年9月竣工,9月20日通水試運行。該廠現由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2、肥東縣污水處理廠一期
肥東縣污水處理廠位於肥東縣環城南路南側,規劃總規模15萬噸
/日,收水范圍為肥東縣城區域,服務面積約18平方公里。其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5萬噸/日,總投資3100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B標准,於2006年7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3、長豐縣污水處理廠一期
長豐縣污水處理廠位於長豐縣水湖鎮崗陳村,規劃總規模4萬m3/d,收水范圍為長豐縣城區域,服務面積約13.6平方公里。該廠分二期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2萬噸/日,總投資4945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於2008年8月建成投產。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B標准,於2008年8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14、三河污水處理廠
三河污水處理廠位於肥西縣三河鎮,收水范圍為三河鎮老城區及新城區區域,服務面積約4.7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4049萬元,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並於2009年4月建成投產。該廠現由肥西縣三河鎮自來水公司負責運營。15、紫蓬山污水處理廠
紫蓬山污水處理廠位於肥西縣紫蓬鎮堰灣,收水范圍為紫蓬山大堰灣片區、紫蓬山北大門地段及紫蓬鎮等區域,服務面積約17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0.5萬噸/日,總投資5000萬元,採用硅藻土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於2009年11月建成投產。
該廠現由合肥紫蓬水務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16、合肥化企搬遷工程污水處理廠(循環經濟示範園污水處理廠)循環經濟示範園污水處理廠位於肥東縣撮鎮以東,橋頭集以西,規劃總規模8萬噸/日,收水范圍為合馬路以西、店中路以東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域,服務面積約21平方公里。
一期設計處理規模3萬噸/日,總投資1.05億元,採用SBR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GB8978-96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准。該廠於2008年10月開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
該廠現由聯熹(合肥)污水處理廠負責運營。
五、在建污水處理廠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二期
經開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日,概算投資2.43億元,設計採用氧化溝工藝,出水水質達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該廠於2010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2011年上半年建成試運行。
❸ 謳歌新合肥
合肥市位於長江淮河之間、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濱,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個區,肥東、肥西、長豐3個縣,全市總面積7498平方公里,人口442.6萬,其中市區面積596平方公里,人口155.9萬。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5年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10億元,城市環境有了較大改變,城市服務功能有了較大提升。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旅遊城市、衛生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等諸多獎項。2005年,被評為「節水型城市」。環城水系綜合治理項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包公園、微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城市交通系統不斷完善,有公交線路105條,運營車輛2400輛。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超過60%,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87.5萬噸,城市兩氣氣化率達90%,城市集中供熱面積不斷擴大,集中供熱能力已達1015噸/小時。
合肥市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形勢,研究市情,突出特色,著眼於城市的長遠發展,科學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和城市定位。合肥市把城市發展總目標確定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增強省會城市綜合競爭力,擴大經濟輻射與服務能力,加快改革開放,以科技創新為本,生態友好為目標,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奮力率先崛起,努力將合肥建設成為中國中部地區開放度最高、自主創新能力最突出、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城市發展定位為:接軌上海,聯動長江的先發城市;立足皖中,引領全省的中心城市;強化科研,輻射全國的創新城市;優勢獨具,合作發展的產業城市;依山傍水,濱湖通江的生態城市。
為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合肥市把自身的優勢和未來的發展結合起來,突出地方特色,按照「世界眼光、國內一流、合肥特色」的總體思路,高起點對城市總規進行修編。2005年開始對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現已完成了修編工作。規劃期限:近期為2006年至2010年;遠期為2011年至2020年。規劃在城鎮密集區內構建「141」的多中心城市空間,即「一個主城、四個城市組團、一個濱湖新區(巢湖)」;周邊形成多個特色小城鎮,並由城市中的生態廊道分隔。目前已經完成了濱湖新區規劃,啟動了濱湖新區建設。
合肥市委、市政府按照「141」發展戰略(即把合肥建成一個主城區、四個城市組團、一個濱湖新區),以「大建設、大發展、大環境」為總攬,抓住機遇,選准突破口,大力推進城市建設。五年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10多億元,一些重大項目的實施,城市環境有了較大改變,城市服務功能有了較大提升,帶動了城市的發展。按照「世界眼光、國內一流、合肥特色」的總體思路,創新思維、創新體制和市場運作方式,於2002年3月正式啟動佔地12平方公里的政務文化新區建設。通過四年的努力,一個集行政辦公、文化體育、金融商貿、旅遊觀光、居住區五大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區初步建成,提升了合肥的城市形象和品位。
合肥市提出城市建設要逐步變過去的資金運作為資本運作,變計劃手段為市場手段,變工程的大包大攬為充分發揮項目受益單位、駐地、所在區街的積極性。按照這一思路,採用「以路帶房,以房補路」、「區建市補、市建區管」的辦法,充分發揮了開發單位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較好地解決了鞍山南路、望江路等一些主幹道的建設。對小街巷和斷頭路的修建,市、區兩級和開發單位以7:3的比例投資建設。同時,還運作大型項目進行直接融資,利用城市投資公司平台融資,以TOT、BOT、BT等方式融資,發行企業債券以及爭取政策和開行、亞行貸款,利用好土地出讓金、租地綠化等多種融資辦法,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撐。
合肥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城市管理:一是依靠法律手段,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執法隊伍的監督與管理,做到文明執法。集中力量,查處違法建設,並取得了較大實效。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積極探索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工作;堅持對具有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加快改革改制步伐,逐步做到「管養分離」,對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運作後加強了行業管理。三是依靠經濟手段。對基礎設施的管理採取BOT、TOT或者招投標方式選擇管理單位,減少管理成本。
❹ 肥西產城融合示範區拆遷樹木補償標准
有啊 現在在肥西縣三河鎮又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廠
❺ 我在肥西上派做什麼公交去經開區長虹廠
公交線路:695路 → 604路 → 601路,全程約10.8公里
1、從上派鎮步行約50米,到達肥西中學站
2、乘坐695路,經過5站, 到達濱河小區南站
3、步行約240米,到達杜郢站
4、乘坐604路,經過7站, 到達雲蓮路口站
5、步行約280米,到達雲蓮路口站
6、乘坐601路,經過2站, 到達長虹工業園站
7、步行約590米,到達合肥長虹實業公司(蜀山區經開區蓮花路3269號)
❻ 有人知道合肥市污水處理廠的電話嗎,我想買活性污泥
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是國楨環保運營的,你可以打他們水務運營部電話
水務運營:陸531435九
❼ 合肥生活污水處理廠有哪些,分別屬於哪個公司
合肥市蔡田鋪污水廠屬於政府所有2015年屬於國禎運行
合肥望塘污水廠屬專於政府所有,運屬行者沃特星水務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廠屬於政府所有,目前運行單位好像是德國一家公司
合肥市經開區污水廠屬於政府所有,以前運行單位是安徽正大環境工程 有限公司
合肥市朱磚井污水廠屬於國禎,運行單位也是國禎水務
合肥撮鎮污水廠屬於政府所有,運行單位是安徽亞泰環境
合肥市塘西河污水廠屬於政府所有,運行單位早期是北京碧水源水務,現在我不清楚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
❽ 合肥與廊坊哪更好一些
當然是合肥了,廊坊還是稍遜一籌的。你不應該道聽圖說,應該客觀的去了解。要知道,合肥現在發展的相當不錯,尤其是中部崛起的這幾年。實事求是的說,和合肥相比廊坊不適合發展;如果從長遠看,其發展潛力更沒有合肥大。
於2.25再次補充說明:「掛在心上」,你的話才是真的不客觀!既然你喜歡擺資料,我也給你一些資料:
合肥,安徽省省會,位於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海內外。自東漢末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合肥解放後由縣設市,三年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駐合肥市。
合肥市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區和肥東、肥西、長豐3縣,並賦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綜合試驗區市級管理許可權。全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233.4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崗鎮面積91.95平方公里,新增煙墩鄉面積106.78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為224平方公里。
合肥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59.5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1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0.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34.48萬人,增長了8.11%;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0.14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GDP連續20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階。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53.57億元,增長16.9%;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5.2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財政收入達到130.88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57.64億元,增長28.3%;全年實現海關進出口總額4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出口27.94億美元,增長2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元,增長11%。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層半徑為100公里,引領並形成皖中一體化發展格局,有效地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
「141」城市發展框架: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區,並在老城區的東、西南、西、北方向建設四個城市副中心,沿巢湖逐步建設一個生態型、現代化的濱湖新區。濱湖新區位於合肥主城區東南部,南依巢湖,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綜合居住新區。
「十一五」發展前景:
「十一五」時期,合肥將以做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主線,以壯大工業經濟、強化縣域經濟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為著力點,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逐步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當先鋒、中部崛起中爭先進位。總體目標是: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1900億元,年均增長15.5%,力爭達到2100億元,年均增長18%;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市區人口達到300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經過不懈奮斗,把合肥基本建設成經濟更加發達、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規劃成果公示內容
前言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江淮分水嶺南側,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過。合肥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著稱於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建國後城市得到快速發展,由一個五萬人的小城,迅速成長為現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城市通過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區人口已達224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所確定的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各項目標到2005年底均已實現或突破。經建設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組織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
在新的時期,合肥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國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東向發展」戰略的實施,對合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市政府面向未來的「141」城市空間發展布局,緊扣「大環境、大建設、大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和全國科教基地的優勢,促進合肥奮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設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獨具魅力的現代化濱湖城市。
為了更好地謀劃合肥的長遠發展,體現「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規劃編制方式,現將《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請廣大市民獻計獻策。
總體規劃主要內容簡介:
一、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人口與用地規模
(1)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總人口為58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2%;
遠期2020年合肥市域總人口為7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74%。
(2)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300萬人;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360萬人。
(3)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2、城鎮空間結構規劃
城鎮空間組織結構:「一核一圈五軸」。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區為核心,周邊城鎮密集區為重點發展圈層,沿主要交通軸線向東、北、西、西南、東南輻射的五條拓展軸。
城鎮等級規模結構:
市域城鎮體系將形成四級結構。包括:
(1)一級城鎮: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規模360萬人;
(2)二級城鎮:店埠、上派、水湖、雙墩、撮鎮等5個城鎮,人口規模為10—35萬人;
(3)三級城鎮:主要是各重點鎮,包括橋頭集、三河、梁園、長臨河、高劉、崗集、下塘、小廟、山南、紫蓬等10個城鎮,人口規模為2—10萬人;
(4)四級城鎮:一般建制鎮共16個,人口規模小於2萬人。
3、空間分區管制
綜合自然資源、工程地質條件、生態適宜性、文物保護等多方面因素,規劃在合肥市域范圍內原則劃定禁止建設地區、限制建設地區和適宜建設地區。
4、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1)市域鐵路系統
規劃形成六條線(北淮南線、南淮南線、西西寧線、東西寧線、合九線、滬漢蓉鐵路),銜接七個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蕪湖、九江、西安、武漢),具有以合肥東站為編解系統,以合肥高鐵站、合肥站、合肥西站為客運系統和以合肥北站為貨運系統的樞紐格局。
(2)市域公路系統
市域對外公路主要由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組成,形成「一環十射」的對外公路網路骨架。
在市域內規劃形成「雙墩—元疃—橋頭集—長臨河,豐樂—柿樹崗—山南—官亭—高劉—吳山」的市級公路環路,促進市域各經濟區及各旅遊區之間的橫向交通聯系。
(3)航空港
在肥西縣高劉鎮建設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E,搬遷駱崗機場。
(4)水運及港口
在南淝河下游段規劃集裝箱碼頭。在店埠河合裕路南側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側規劃綜合貨運港。在巢湖沿岸規劃建設旅遊客運碼頭。在濱湖新區規劃設立一處水上搜救中心。
(5)物流園區規劃
合肥市物流基礎設施採用「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貨運站」分層次總體布局,建成「4園區、4中心」。建設東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園區;設立工業、建材、農業、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礎設施、信息網路、商貿物流三大平台。
5、市域基礎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
2020年中心城區和市域重點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在滿足中心城區供水的前提下向周邊鄉鎮供水。規劃2020年三縣供水能力達到97萬m3/日。
(2)排水工程中心城區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市域重點城鎮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8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
(3)能源供應到2010年,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到2020年,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
(4)電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總裝機總容量為8872 MW,供電總能力達6373 MW。合肥電廠、合肥二電廠、熱電聯控電廠裝機總容量為2464MW,供電能力為2218MW。其餘用電由區域高壓輸電網提供。現狀500kV肥西變增容至3204 MW;規劃新建500kV肥東變電所,容量為3204MW。
(5)通信工程 到2020年,市域固定電話普及率在40部/百人以上,行動電話普及率在70部/百人以上,局用交換機容量達390萬門,行動電話用戶達到480萬戶;小靈通用戶40萬戶;互聯網用戶120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家庭入網率達到60%以上。建成實物傳遞、電子郵政和信息服務等具有較大規模的綜合業務體系。
(6)環衛工程中心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市域范圍內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處理工藝以焚燒處理為主,填埋處理為最終保證措施,混合垃圾不再進入垃圾填埋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地區無垃圾污染。
(7)防洪排澇工程中心城區:近期100年一遇,遠期200年一遇;
店埠、撮鎮、上派、水湖、雙墩:20—50年一遇;
其它26個城鎮:10~20年一遇;
6、城鎮密集區規劃協調
(1)主城與外圍城市組團
外圍組團分別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次中心,通過快速交通網路與主城便捷聯系;生態廊道穿插其中,與主城形成有機聯系。
(2)主城與周邊城鎮
周邊城鎮沿對外交通軸線拓展,根據自身特點,發揮特色,並與城市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
(3)主城與兩個風景名勝區
主要協調主城與巢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之間的關系。
主城與巢湖風景名勝區:協調濱湖新區與風景名勝區建設的關系,保護巢湖自然生態環境,結合防洪設施建設,恢復濱湖生態濕地,促進巢湖綜合治理。
主城與大蜀山風景名勝區:注重山體與植被的全面維護,保持城市山體制高點的地標形象,保持良好的景觀與生態環境,加強周邊地段建設的控制,協調城市建設風貌。
二、中心城區總體規劃
1、城市規劃區范圍
本次規劃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合肥市域范圍,總面積7029.4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包括合肥現狀市區、肥西縣南崗鎮、桃花鎮和煙墩鄉,面積約898.5平方公里(含巢湖水域)。
2、城市性質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區域性交通樞紐,長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3、城市主要職能
(1)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3)現代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
(4)區域性交通樞紐。
(5)區域旅遊會展、商貿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4、空間發展策略與空間形態
規劃期內城市主要向西、向南發展,適當向北、向東方向發展。老城提升,三面整合,兩向拓展,兩帶控制。城市以老城為中心,沿幾條對外交通放射線向東、南、西南、西、北五個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的空間形態。
5、城市分區
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八個城市分區:老城區、東區、北區、西區、南區、經開區、高新區和濱湖新區。
老城區:環城馬路以內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萬左右。
東區:瑤海區行政區域內,即板橋河、南淝河左岸地區,包括瑤海經濟開發區和磨店職教基地,建設用地面積約81.44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萬左右。
北區:除老城區以外的廬陽區行政區域,板橋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區,包括廬陽工業園區,建設用地面積約31.5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萬左右。
西區:蜀山行政區域的一部分,東以金寨路、環城西路為界,西到二環西路、合九鐵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國道為界,包含政務文化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萬左右。
南區:包河行政區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為界,北到環城南路,東到南淝河,南以312國道為界。建設用地面積約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萬左右。
經級技術開發開區(國家級): 312國道以南,滬-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鐵路以東,派河以北地區,建設用地面積約60.5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6萬左右。
高新技術產業區(國家級):東以二環西路、合九鐵路為界,北到董鋪水庫南岸,南到滬-漢-蓉高速鐵路,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蜀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用地面積約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萬左右。
濱湖新區:312國道以南,滬蓉高速公路以東,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區,包括濱湖新區和包河工業園區,建設用地面積約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萬左右。
6、中心城區空間管制
(1)規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建成區、適宜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四種用地類型。
(2)建成區
主要指現狀的城市建設用地。
(3)適宜建設區
綜合條件下適宜城市發展建設的用地。新增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安排在適宜建設區。
(4)限制建設區
主要是指生態敏感區和城市綠楔。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水域生態敏感區和山地、丘陵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董鋪水庫和大房郢水庫的二級保護區、巢湖周邊以及江淮分水嶺。
(5)禁止建設區
規劃將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基本農田、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地質災害區、城市生態廊道以及城市滯洪區等作為禁止建設的控制范圍。
7、工業用地規劃
重點發展「五個工業組團」。
西部工業組團: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蜀山經濟開發區等為主體,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
西南部工業組團:以經濟技術開發區、桃花工業園區、包河工業園區為主體,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相關產業。
北部工業組團:發展廬陽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現代印刷、電力設備、建材、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強與長豐縣雙鳳經濟開發區相協調。
東北工業組團:以瑤海經濟開發區為主體,重點發展物流、服裝、電纜、建材及相關配套產業。
東部工業組團:發展肥東經濟開發區(龍崗),重點發展家用電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輕紡、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
8、倉儲用地規劃
(1)倉儲集中區
規劃將現有倉儲用地集中整合為3個集中區域:利用鐵路交通設置合肥北站倉儲集中區;利用公路交通設置大興倉儲集中區;利用水運交通設置派河倉儲集中區。
(2)危險品倉庫
保留井崗鎮北部危險品倉庫,搬遷合作化路煤氣儲氣站、石油庫、生態公園危險品倉庫至中心城區外圍。
9、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中心城區規劃2個市級中心和6個城市分區中心。市級中心位於老城區和濱湖新區。
規劃公共設施總用地5940.7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16.52%,人均16.50平方米。主要位於市級中心和分區中心內。
10、中心城區交通規劃
(1)中心城區骨架道路布局
城市骨架路網由快速路和I級主幹路組成,快速路網在整個城鎮密集區內構建,規劃為「四橫四縱」網路,I級主幹路布局結構為「環形、放射加方格網」:在二環內組成環網狀,向外圍組團及功能區呈網狀放射形結構。
(2)公共交通規劃
推行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確立公共客運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導地位。規劃設置「兩橫兩縱」四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為120公里,線網密度為0.33公里/平方公里。規劃設快速公交線路總長度180公里,線網密度為0.5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一環五射」格局。
11、綠地系統與景觀風貌
(1)綠地系統布局結構
綠地系統以巢湖、蜀山和紫蓬山風景名勝區為背景,以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護綠地為紐帶,以大型公園為節點,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的生態綠地系統。
空間格局為「三環四楔五脈多園多廊道」。
(2)城市景觀風貌控制
重點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觀軸線,重視城市步行空間環境,增強旅遊和遊憩線路的明晰性,創造積極的城市開放空間,增加小型公共空間,重視帶狀綠化空間在城市景觀組織中的作用。
12、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
合理布置水廠,現有的二、三、四水廠基本保持現狀的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水質,改造供水管網,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對五水廠進行擴建,規劃新建六水廠和七水廠。2020年總供水能力為202.5萬m3/日,其中向周邊城鎮供水約28萬m3/日。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
(2)排水工程
排水體制採用雨污分流制,逐步改造現有的合流制排水設施,新區規劃嚴格按照分流制建設排水管網。中心城區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污水處理能力為130萬m3/日。
(3)再生水利用
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0%以上。積極穩妥地推廣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用於農業灌溉,一部分出水經過深度處理後通過城市中水系統用作城市河湖景觀、綠化、道路澆灑及降塵、建築沖廁、工業低質等用水水源。
(4)電力工程
擴建合肥電廠、合肥二電廠。增容500KV肥西變,新建500KV肥東變,確保中心城區電力供應和主電網安全。
(5)通信工程
中心城區固定電話裝機容量為320萬門,移動通信在繼續發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的基礎上,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網,完善移動網路結構;按300米~500米服務半徑設置移動通信基站。建立全市統一的廣播電視傳輸網,優化設施建設和有線電視網路。按中心局——支局——所的結構構建郵政網點體系。
(6)燃氣工程
城市燃氣氣源採用「以天然氣為主,液化氣等為輔」的原則。合肥市利用「西氣東輸」工程,通過定遠高壓長輸管道接入,門站設在三十埠,在門站及合肥經濟開發區、城市北部各設一個儲配站。
(7)供熱工程
城市熱網集中供熱佔中心城區總供熱面積的60%;燃氣供熱佔中心城總供熱面積20%;電採暖供熱面積佔中心城總供熱面積的20%。
(8)環衛工程
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密閉清運、衛生處理系統,垃圾清運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糞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以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13、環境保護規劃
(1)水環境保護
各水環境功能區全面達標;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90%;工業廢水達標排放。
(2)大氣環境保護
採用合理的能源政策,供熱設備提高熱效率,減少燃煤量,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實施清潔生產,進行源控制。
(3)聲環境保護
雜訊達標區覆蓋率大於95%。
(4)固體廢棄物污染及輻射環境管理防治
繼續加大對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輻射環境的管理工作,切實消除隱患。
14、城市近期建設規劃
(1)城市規模
到2010年,合肥中心城區總人口300萬人,建設用地300平方公里。
(2)近期城市發展方向
近期重點向南、向西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適度向北部、東部和西南部發展。
(3)近期城市重點發展地區
近期重點建設濱湖新區、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蜀山經濟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磨店地區、新站北地區、黃山公園地區、森林公園地區等6個地區。
15、規劃實施
本規劃經批准後,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導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市政府各部門、各區縣人民政府應嚴格依法行政,認真實施,自覺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城市規劃體系,並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及時修編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縣城總體規劃;本市其他各行業規劃應與本規劃相協調,確保城市總體規劃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信息來源:中安在線)
新概念:
三大推進
推進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簡稱「三大推進」,是合肥市委在關鍵時期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大局,是2006年全市工作的主題。
「效能革命」
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環境好不好,根子在機關,關鍵在機關作風、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必須牢牢抓住這一主要矛盾,以「商鞅變法」的精神,深入開展「2006機關效能建設年」活動,來一場「效能革命」,務求以機關作風、幹部作風的大轉變推進發展環境的大優化,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國內審批環節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的地區。
濱湖新區
「濱湖新區」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項工程,新區的范圍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環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東臨南淝河,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國道以北(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27平方公里;312國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區)規劃面積約 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邊(南部片區)規劃面積約83平方公里。根據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南部片區一期建設區面積初定為20~30平方公里(具體范圍由概念性規劃確定)。
根據規劃,濱湖新區的核心功能是行政辦公中心、商務文化會展中心、省級休閑旅遊基地、居住綜合新區等。作為合肥未來通過巢湖,走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這里將是合肥未來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區,因此其建築將採用多樣化設計,強調富有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品質。濱湖新區核心區的公共建築群應以高層為主,以利於勾勒出令人賞心悅目富有韻律的城市輪廓。
在濱湖新區內的合適位置,將建設合肥市南部新的中心,合肥也將因此動作從單中心結構轉向多中心結構。
未來的濱湖新區還將是省級休閑旅遊基地,巢湖的風景名勝將被充分利用。同時,根據城市防災和生態建設要求,合肥將保護性開發和利用巢湖資源,充分考慮城市引風口的功能需求,充分考慮新區綠化和生態農業的建設需求。濱湖新區范圍內的圩區,未來將作為景觀農業用地,也將承擔起城市生態調節區的功用。
「城市一卡通」
積極推進城市信息化試點工作,實施「城市一卡通」、數字城管、市民信箱等項目建設,擴大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水平。2007年,合肥將在全市范圍內發行用於城市生活的IC卡,應用於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領域及公用事業繳費、旅遊、商務等各種小額消費應用領域,且為便於市民查詢消費信息,還將建立城市公共事業管理信息平台,把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費信息通過使用IC卡進行數字記錄和關聯。同時,合肥市政府公告、社會保障信息、信用卡賬單、水電氣賬單、汽車違章信息等,將通過「市民信箱」迅速傳達給市民。
❾ 合肥有哪些污水處理廠
1,王小郢污水處理廠-公交車站
途徑公交車:109路; 124路內環; 124路外環; 133路; 137路; 146路
2,合肥開發區版污水處理廠
地址:合權肥市安徽省肥西縣肥西縣中心部
3,望塘污水處理廠
地址:合肥市清溪路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