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許經營期限內,污水處理廠擴建,怎麼調整水價
向當地政府提交申請啊。
2. 實施"階級水價"制度有什麼意義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中,明確提出理順價格稅費,加快水價改革,各地也紛紛調高水價。
但是,水價調整應體現哪些原則?「水十條」中水污染治理收費政策是否完善?階梯水價是否能夠達到相應的節水效果?污水處理費最低0.5元/噸能否涵蓋污水污泥處理全成本?
供水成本逐年增加?
供水設施升級改造帶來企業投資及運營成本的增加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水價構成主要以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遠距離調水所需工程價格)、城市供水價格、水資源費、以及污水處理費四元結構組成。其中,前兩者是屬於工程水價,是以成本和服務為基礎的水價,也是目前價格和監管的重點。
有統計顯示,我國的供水價格每年平均上漲5%左右。即便如此,包含工程費用、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在內的國內綜合水價,占公眾可支配收入比重的0.6%~0.7%。對此,中國水網總編傅濤表示,根據國際水協和世界銀行發布的標准,水的支付在人均收入中的比重應根據這個國家的水資源緊缺程度有所不同。水資源特別緊張的國家和地區,可以達到3%~5%。即使是富水地區,這一比重也不低於1%。「公眾應該為水資源、水健康、水環境支付相應的代價。」
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紹鳳也表示,我們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在濫用水。「實際上,我們的用水成本是比較高的,在低水價情況下,長期是不可維持的。目前,水價依然滿足不了行業發展需求,無法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狀況和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的供水成本也在逐漸增加。傅濤認為,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水源地合格率不夠高,大量溶解性有機物進入水體,光靠煮沸的方法很難消除。「我國的水質標准包含106項,基本和國際接軌,但是如果不增加成本,則很難達到標准要求。」
在供水成本不斷升高的同時,國內供水企業常常處於虧損狀態。北控水務常務副總裁李力表示,供水企業有些供水項目的收益連銀行存款利率的水平都達不到。
他表示,現在水價定價的最大問題是定價原則不清。水價定價可以包含三原則。第一是價值定價。依據水的價值定價,比如說企業大概可以達到10%的利潤。第二是成本定價,企業可以保證保本微利。第三是政治定價,由政府根據政治形勢來控制水價。
「我認為水價至少應該回歸到成本定價。比如現在我們的水價是政府定價。同時,政府在衡量企業盈虧時往往認為供水這一主營業務虧損,但是副營業務盈利,總體還是盈利。但其實,這種衡量有失偏頗。作為企業,主營業務就不應該虧損。因為副營業務收入朝不保夕,不能將其和主營業務混為一談。如果能夠依照成本定價,供水企業的日子要好過一些。」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各地供水系統相關設施升級改造已是必然(「十二五」規劃投資4100 億元,涉及管網、水廠、檢測等多方面),帶來供水企業投資及運營成本的增加。而在整個供水行業僅僅處於盈虧平衡的背景下,通過進一步上調供水價格以滿足改善水環境的投資需求並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水平似乎不可避免。
污水處理費調整夠了嗎?
處理費雖然上漲,但不能覆蓋包括污泥在內的全成本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3部委今年聯合下發《關於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污水處理收費最低標准。《通知》強調,2016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85元,非居民不低於1.2元。
賈紹鳳表示,長期以來我國污水處理費和水價處於較低水平。這既使水資源嚴重浪費,用水效率低下;又使水務行業入不敷出 ,嚴重虧損;還使財政補貼負擔過重。此次污水處理費標準的制定和調整,其影響必然會傳導到水價上,尤其是大多數污水處理費較低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水十條」並沒有明確污水處理成本是涵蓋建設成本還是運營成本。上海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阮仁良表示,我國應該明確污水處理成本涵蓋的內容。比如,有些地區明確由政府出資建設供水設施,污水處理費涵蓋運營成本。
「從上海本地情況看,現在是大型供水項目建設由政府出30%資本金,剩下70%依靠水價解決。資本金由地方財政出資。如果資本金和企業經營性收入還不能滿足建設資金,政府將通過稅收等經濟杠桿進行調節。」他說。
同時,污水處理費雖然上漲,但並不意味著能覆蓋污水污泥處理全成本。而污泥是否得到妥善處理事關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已經得到政策層的重視。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單就二、三線城市而言,如果按照0.95元/噸徵收污水處理費就能滿足污水處理費成本,必須要滿足以下幾點條件:首先,進行污水處理的企業應該是大中型污水處理廠,且出水標准在一級B及以下。其次,0.9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是只考慮污水處理廠的管網維護費,而不考慮管網建設費用。
「此外,污泥處置僅考慮以安全處置為要求的填埋處置,資源化或減量化處置尚無法很好滿足。只有滿足上述這些條件,才可以說0.9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可以滿足二、三線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的全成本。」薛濤說。
對此,阮仁良表示,上海的污水處理費(上海稱作「排水價格」)較國家規定的0.95元/噸的價格還要高一些,但是污水處理費仍然滿足不了處理成本。污水處理費包括建設運行管理費用,但是現在污泥處理的成本也很高。「污水處理面臨收集管網、污水污泥、臭氣治理一系列問題,綜合成本都在上升。」
階梯水價對節水意義有多大?
多地推進聽證,但居民用水佔比少,提高水價對水資源節約的影響有限
「2015年或為我國在市政公用領域大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元年,而理順價格機制、形成合理回報預期無疑是引入社會資本的關鍵所在。」中信證券分析師王海旭表示,必須加快改進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使經營者能夠獲得合理收益。
在此背景下,水價上調無論是對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還是實現大量存量水務資產證券化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地區都已經或將要舉行水價階梯制度聽證會。北京去年執行階梯水價,由每立方米4元調整為一、二、三階梯分別為5元、7元、9元;浙江省杭州市由每立方米1.85元調整為2.9元、3.85元、6.7元;江西省南昌市由每立方米1.18元調整為1.58元、2.37元、4.74元;今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執行階梯水價後,綜合平均水價將達每立方米2.34元。
王海旭表示,進一步完善水價計價方式,特別是繼續推進居民用水的階梯式水價制度。通過合理核定各級水量基數,在保障基本生活用水的同時,適當拉大各級水量間的差價,促進節約用水,對非居民用水繼續推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的方式,拉大高耗水行業與其它行業的用水價格差。
有業內人士認為,水價上漲有利於增強居民節水意識。比如北京居民階梯水價實施以來,96%的用戶當年累計用水量在第一階梯范圍內。以此推算,全市每年可節水1000萬立方米,相當於5個昆明湖的蓄水量。在南昌實行階梯水價後的首個夏季用水高峰期,南昌市「一戶一表」居民月均用水量為10.02噸,與上年同期下降了1.05噸,月平均用水量下降10.5%。江西洪城水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價格調控,居民節水意識確有提高。
但也有專家認為,水價提高從而節約水資源,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含義。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認為,居民用水在所有用水戶中佔比最小,我國一年用水6000億噸,60%是農業用水,25%是工業用水,居民用水僅為百分之十幾。對居民用水而言,提高水價對水資源節約的影響有限。
3. 污水處理費怎麼收需要算大賬
一方面,我們要更干凈的水;另一方面,污水處理廠稱收不抵支,恐怕沒能力保證百分之百的污水處理率。
算清污水處理費——總體尚不能完全覆蓋成本
從全局來看,光靠污水處理廠並不能完全解決污染問題,還需要地方的重視和財力支持。「在提標改造過程中,污水處理費發揮了很大作用。」張殊平說。資金問題比較復雜,大部分地區居民的污水處理費並不是直接交給污水處理廠,而是隨自來水費一並繳納,並由自來水公司上繳地方財政。財政再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污水處理廠支付服務費。
會戰工業污染源——差別化收費精準施策
不光是污水處理廠,提高水質的壓力也傳導給了上游排污企業。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對排污企業實行差別化收費、超量排污多收費是必然要求。如果企業不能承受它必須承受的環境成本,退出生產經營也是一種較為明智的選擇。
理順價格機制——給老百姓一本明白賬
關鍵要考慮老百姓心理承受能力。其實真正意識到嚴重缺水的人並不多,大家已經長期習慣於低水價了。社會普遍對水價調整比較敏感。這是一個認識問題,也是一個心理問題。要切實讓廣大老百姓認識到嚴峻的水情,認識到調整水價是保證供水質量的必然要求,要切實加強水價調整聽證。」
相關部門每年應向社會公開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情況以及污水處理企業的污水處理量、主要污染物削減量、出水主要指標和企業運營情況等信息,增強透明度。還要加快健全城鎮污水處理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通過競爭理順上下游成本機制,讓污水處理費早日成為明白費。
4. 青島44噸水水費加垃圾處理費和污水處理費多少錢
自2015年9月1日起,抄居民用戶綜合水價由襲現行每立方米2.50元調整為按三檔分階梯計價,其中,污水處理費由現行每立方米0.70元調整為1.00元。
居民第一階梯戶年用水量不超過144立方米(含),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3.50元(含污水處理費1.00元);第二階梯戶年用水量144—204立方米
(含),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4.65元(含污水處理費1.00元);第三階梯戶年用水量204立方米以上,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8.00元(含污水處理費
1.00元)。階梯水量以年為計價周期,周期之間不累計、不結轉。
居民每戶按4人口計,超過4人的,每增加1人,年水量基數增加36立方米,具體人數及水量增加的認定程序,由供水企業在制定居民階梯水價實施細則中予以明確。
對市內三區執行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的非居民用戶(包括部隊、學校、托幼、社會福利場所及社區服務設施中非經營部分等用戶),不實行階梯水價,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3.70元(其中自來水價格每立方米2.70元,污水處理費為每立方米1.00元)。
5. 廣東珠海的居民用水收費標准最新的是多少錢呀含污水處理費,聽說是要實行階梯水價收費,是怎樣算的
珠海市自來水水價綜合表(2005年12月1日起執行)——日前所執行的標准:
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按每月每戶計算:15立方米以內部分(含15立方米):1.38元,15-23立方米以內部分(含23立方米):1.85元,23立方米以上部分2.35元。綜合價:1.58元。
代收費用價格
一、香洲區、高新區的污水處理費
1、 居民(學校教學)0. 9元/噸; 2、行政事業1. 15元/噸;
3、特種行業1. 3元/噸;
4、工商服務業按COD排放濃度≤250mg/L按0. 85元/噸;COD排放濃度超過250mg/L按1. 15元/噸。
珠價函[2008]38號文 2009年4月1日起實施。
二、香洲垃圾處理費
城鎮居民、暫住人員:家庭住戶8元/戶.月;集體、單身宿舍3元/人.月。
市區內農戶漁民:家庭住戶5元/戶.月;集體、單身宿舍2元/人.月。
二、斗門區污水處理費
斗價[2009]03號 《關於調整我區城區污水處理費問題的批復》
居民生活0.81元/噸(含學校);工商服務業0.85元/噸;行政事業0.90元/噸。
執行時間:從2009年11月20日。
三、斗門垃圾處理費
居民住戶8.5元/月.戶; 行政事業、工業企業單位: 2.5元/月.人;
單位: 2.5元/月.人; 飲食行業: 50--150元/月.間;
商業(含個體): 35元/月.間; 特殊行業: 50元/月.間;
設置垃圾桶: 10元/次.斗;設置垃圾斗: 150元/次.斗;
經營盒仔飯攤檔:5元/平方米.天;
城內擺賣攤檔:1元/平方米.天;
依據:斗府[1998]81號文 斗價費字【2001】1號文 1999年1月1日起 。
四、金灣區污水處理費
居民生活(學校教學)污水處理費0.81元/噸;行政事業0.95元/噸;工商服務業0.90元/噸。
依據:珠金價[2009]10號文 自2009年10月1日起實行。執行時間:從2009年11月20日。
五、高欄港經濟區污水處理費
1、居民生活污水處理費:0.81元/噸(含學校教學);
2、行政事業污水處理費:0.95元/噸;
3、工商服務業污水處理費:0.90元/噸;
依據:《關於調整高欄港經濟區污水處理費徵收標準的函》【珠港區函2009】200號,2009年11月1日起執行。(港區、南水、平沙)
6. 台州水價
現在台州的自來水還沒有統一價格,每個縣市區的自來水公司收費都內不一樣。因為成本不同。容
這個成本,主要是原水的成本,比如都用長潭水,黃岩因為近,只需要十幾公里的管道就可以取水,所以成本就要比椒江、路橋、澤國這些地方便宜得多。還有就是工藝不同,比如路橋螺陽的台州新水廠,生產工藝是浙江省最先進的,相對設備成本就要高很多了。
現在長潭水可以直接通過管道送到溫嶺、玉環了,整個管線的投入費用非常高昂,所以水價不漲不行。
另外水費里有極小的一部分比例是污水處理費,因為我們用了多少自來水,相應的會產生一定的生活污水,而那些污水都是通過污水管線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所以象徵性地收取了一定的污水處理費。不過這一塊污水廠是不賺錢的,污水處理費主要是針對一些化工、制葯企業,針對這些企業的收費才比較賺錢。
7. 北京水費怎麼算,我交啦200水費 自來水費給我算82.8元 水資源費62.8元 污水費54.4元
供水價格包括水價、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北京居民用水綜合價格是4塊一噸。
8. 實行階梯水價 污水處理費 市民怎麼看
階梯式水復價:第一級制水價為2.00元/立方米,水量基數為21立方米/月·戶(含21立方米/月·戶);第二級水價為3.00元/立方米,水量基數為21立方米以上至36立方米/月·戶(含36立方米/月·戶);第三級水價為4.00元/立方米,水量基數為36立方米/月·戶以上。對於常住人口數超過3人的家庭,可按實際經常居住人口數核定其各級水量基數。用戶經所在地社區居委會核實並出具證明後,到貴陽市供水總公司辦理相關手續,分別按每人每月7立方米(含7立方米)、12立方米(含12立方米)、12立方米以上的標准核定其第一、第二、第三級水量基數。如非用戶自身原因而未能按約定時間抄表的,受影響的月份按第一級水價收費。未實行「一戶一表」改造的居民用戶,暫不執行階梯式水價。
現在除了這個還有每戶每月6元衛生費。
9. 如何解決污水處理費在待征過程中收取不到位問題
近期能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進展
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既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客觀需要,也是推動節能減排,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要「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今年上半年,水、電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資源價格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一、積極推進水價改革
近年來,各地積極推進水價改革,不斷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污水處理收費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普遍建立,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制度全面實施,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逐步施行,反映我國水資源稀缺狀況、水處理和污水治理成本的水價體系基本形成,對於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仍然存在徵收標准偏低、徵收范圍偏窄等問題,不利於促進資源的節約使用。
今年以來,天津、上海、南京、廣州、蘭州和銀川等城市相繼調整了水價,沈陽、西寧等城市已召開聽證會,准備調整水價。從各地實際情況來看,調價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解決污水處理費偏低的問題,有的是為了緩解供水企業生產經營虧損,有的則是為籌集南水北調等水利工程建設資金。這些措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有利於促進資源的節約使用和環境保護。截至2008年底,36個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終端平均水價(包含自來水價格、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分別為每噸2.35元和3.19元,比2005年分別提高12.4%和17.2%。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污水處理費實際收取標准分別為每噸0.70元和1.00元,比2005年分別提高了29.6%和38.9%,污水處理費標準的調整幅度明顯超過終端水價調整幅度。
為確保水價改革穩妥實施,近日,我委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關於做好城市供水價格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當前水價調整要以建立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和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目標,重點緩解污水處理費偏低的問題。要求各地在調整水價的過程中,要統籌考慮供水、污水處理行業發展需要和社會承受能力,合理把握水價調整的力度和時機,防止集中出台調價項目;水價矛盾積累較大的地區,要統籌安排,分步到位。嚴格履行成本監審和聽證程序,切實加強對供水定價成本的審核,促使供水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強化自我約束,抑制不合理的成本支出,提高水價決策的透明度。同時,進一步簡化水價分類,實現工商業用水同價;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減少水價調整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提高居民節水意識。做好對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根據水價調整的影響,對低收入家庭因地制宜地採取提高低保標准、增加補貼等多種方式,確保其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二、繼續深化電價改革
電價改革的最終目標,是發電、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配電價格由政府制定。按照這一改革目標,今年上半年,我們積極推進上網電價、銷售電價等方面的價格改革。
一是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政策。為規范風電價格管理,下發《關於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按照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四類風資源區,並相應制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一方面,通過事先公布標桿電價水平,為投資者提供明確的投資預期,鼓勵開發優質資源,限制開發劣質資源,有利於促進風電開發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激勵風電企業不斷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工作。今年3月份,明確放開20%的售電市場,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用電電壓等級在110千伏以上的大型工業用戶,允許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鼓勵供需雙方協商定價。6月份,與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各地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這些政策的出台,進一步推進了電價改革,有利於引入競爭機制,增加電力用戶選擇權,促進合理的電價機制形成。
三是清理整頓優惠電價。針對部分省份自行出台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不利於促進高耗能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情況,報經國務院批准,我委與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清理優惠電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各地凡是以發、用電企業雙邊交易等名義,擅自降低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或用電企業銷售電價,對高耗能企業實行優惠電價措施的進行全面清理,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下一步,將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繼續深化電價改革。指導各地開展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研究制定大型並網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完善生物質發電價格機制;抓緊研究下發銷售電價分類結構的指導辦法,減少交叉補貼;進一步規范電能交易價格管理辦法。
三、認真落實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
按照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的間接接軌,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收、流動環節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今年以來,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國家有升有降地調整了成品油價格,其中3次有控制地提高了成品油價格,2次下調成品油價格,對調動煉油企業積極性,保障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石油資源缺乏,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石油需求迅速增長,國內石油生產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據統計,2008年我國石油凈進口2億噸左右,佔全部石油消費量的51.3%,而且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還在逐年上升。如果不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理順國內石油價格關系,就難以有效地利用國際石油資源,難以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勢必影響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石油資源消耗過多,浪費現象突出。大排量車輛有增無減,交通狀況日益惡化,人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理順成品油價格,有利於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石油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有些人總是拿我國油價與美國相比。我國國情客觀上要求成品油不能像美國一樣實行低稅負和低價格的政策,如果我國人均石油消費達到美國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都難以滿足我國石油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利用價格和稅收杠桿,盡早引導石油合理消費,通過適當合理的價格,促進石油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保證國家能源安全。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目前的經營體制下,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工作也會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有關制度、辦法也需要不斷完善。但這是改革中的矛盾和問題,只能用繼續深化改革的辦法去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決執行經國務院批準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貢獻。同時要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適時調整並適度控製成品油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