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罐裝海蜇皮處理方法
用鹽水泡一天
㈡ 如何加工海蜇
海蜇加工
海蜇的含水量在95%以上,又加上產在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不及時處理,很易發生腐爛變質,加工方法不妥,也會造成質量差和出成率低。海蜇的加工方法沿海各地不一,比較科學的是三礬加工法
一、海蜇皮、海蜇頭 1.初礬。用竹刀沿海蜇傘體腹面將頸部與頭(包括紅墩)割下,蜇頭集放一旁,待後處理;摘除蜇體腔內的蜇花(積存以備加工);用竹刀割去傘體腹部的白色膏膜和血衣,用海水洗刷干凈。在缸(池)內注入少量的海水,其水量以蜇體可活動開為准。按100公斤鮮蜇體用明礬0.5公斤計算用礬量。將所需的礬粉(明礬要提前粉碎成細末)放進水中攪拌均勻,在投放蜇體過程中,要輕輕攪拌,使蜇體能夠均勻吸收礬液。經15小時左右即可撈出,背部向上垛放在筐中,瀝水2~3小時,然後再進入二礬。在瀝水期間,須自上而下地倒動一次,使之脫水均勻並防止蜇堆中間發燒「走肉」,影響質量和出成率。
割下來的蜇頭經5小時左右(溫高時間要短,溫低時間要長),讓污液滲出,觸須爛掉,用海水沖洗干凈。在缸(池)內按每100公斤蜇頭用明礬0.5公斤配好適量的礬液,蜇頭投入後要攪拌均勻,經20小時左右即可撈出,盛在筐中瀝水1小時左右,再進入二礬。
經過初礬後的蜇皮和蜇頭的重量約占鮮蜇重量的50%。
2.二礬。初礬蜇皮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食鹽和明礬的比例為100∶4)15公斤進行腌制。腌時將蜇皮平放在木板上,每張皮用鹽礬混合物一把,撒在膛心上,逐個垛鹽3~4張時平放於缸(池)內,腌滿後,加蓋封頂鹽,經5天後即成二礬蜇皮。蜇皮撈出後,在地板上垛起33厘米高左右斗笠形小堆,瀝水4小時左右再進入三礬。瀝水期間要自上而下地倒動一次。
初礬蜇頭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4公斤進行腌制。腌時先在缸(池)底撒鹽礬混合物少許,然後將蜇頭投入,一層蜇一層鹽地逐層腌制,每層厚度為20厘米左右,每層都要用力踏實,腌滿後,加蓋封頂鹽,經5天左右即可撈出,瀝水1小時後再進入三礬。
二礬後的蜇皮和蜇頭重量占鮮蜇重量的20%左右。
3.三礬。二礬蜇皮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5)18公斤進行腌制,腌時將蜇皮攤在木板上,用鹽礬混合物一把,均勻地撒在蜇皮上,逐個腌制,每6~8張為一迭,平放池中,滿池後加蓋封頂鹽,經7天後即成為三礬蜇皮。鹵液的波美度(Be′)要求在22~23。如果經20天後,蜇皮充分脫水,肉質更為堅實。
二礬蜇頭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5)18公斤進行腌制,腌制方法同二礬蜇頭。經7天後即成三礬蜇頭,鹵液的Be′在22左右即可。
蜇皮和蜇頭的混合出成率一般在10%左右,其中皮占成品總量的40%,頭占成品總量的60%。
二、海蜇花、海蜇卷 蜇花。鮮海蜇在初礬前進行頭體分離時,將腔內的蜇花(也叫蜇腦)摘下,集於盆中(注意不要沾污泥沙等雜質),放進沸水中氽,液體狀的蜇花馬上凝成花菜狀的固體,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可直接進食和入菜;也可在席子上曬成「蜇米」。蜇花含有較高的蛋白質,不及時加工很易變質,要趁鮮整取速氽。
蜇卷。鮮海蜇的傘體腹部肌肉上,附有一層白膜是一種粘液液蛋白,在進礬前需用竹刀颳去,否則影響蜇皮的質量。這層白膜是一種粘液蛋白,集於盆中,及時入沸水中氽,液狀的粘膜很快縮成厚實的卷狀固體。食用起來鮮嫩可口,其味道在蜇花之上,可鮮食也可干制。蜇卷對鮮度和時間性的要求較蜇花更高。
㈢ 如何處理新鮮海蜇
要腌制嗎??又一個腌制的方法..
腌制新鮮海蜇不要沾淡水,用鹽把它一層專一層地腌存在口部較小屬的壇內,壇口部也要放一層鹽,然後密封。浸泡按500克海蜇、50克鹽、5克礬的比例,將海蜇浸泡在礬和鹽的溶液里。先用溫開水將礬和鹽溶化,待溶液冷卻後倒進壇子(以把海蜇浸過頭為宜),密封即可。以上方法能使海蜇保存幾年不變質。
呵呵..就說這些啦..新年快樂 了!!
㈣ 海蜇怎麼加工
新鮮海蜇捕獲後,先將頭部和體部分開,除去內臟和血衣,再將頭部和體部分別用鹽、礬按特定比例腌制,濾去液汁便成為鹽漬海蜇,經過三次鹽、礬(或一次礬及二次鹽、礬混合物)加工的海蜇俗稱三礬提干海蜇。
㈤ 海蜇從海里撈上來之後若不處理,真的能化成水嗎什麼都剩不下為什麼會這樣
不處理也不會化成水,我三叔過去倒騰過海蜇,扔桶里就行.
~
海蜇的營養極為豐富,據測版定:每百權克海蜇含蛋白質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種維生素。海蜇還是一味治病良葯。祖國醫學認為,海蜇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消腫之功
~
早在明代,漁家就已經懂得新鮮海蜇有毒,必須用食鹽、明礬腌制,浸漬去毒濾去水分,方可食用。
~
生拌海蜇絲務應認真處理,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衛生,做好防蠅、防塵、防污染等工作,最好是切絲之後再用涼開水反復沖洗於凈,晾乾,以預防食物中毒。
㈥ 海蜇的海蜇加工技術現狀
2. 1 傳統海蜇加工技術 傳統的海蜇加工方法是把海蜇頭和海蜇皮分離, 再進行/三礬二鹽0加工。首先, 把剛捕到的鮮海蜇, 立即放入瓷缸或帆布袋內, 按鮮海蜇體重0.2% ~0.6%的比例, 配製明礬, 用水溶解, 腌漬2 d, 使鮮蜇收斂, 排出水分, 此謂/初礬0。再按初礬蜇皮的體重, 加鹽12%~20%, 加礬0.5% ~ 0.8%, 再腌漬7~ 10 d, 進一步排除水分,此謂 「二礬一鹽」。再按二礬蜇皮體重, 加鹽20%~30% , 加礬0.2% ~ 0.3%, 再腌漬10 d。這樣經過3周, 使蜇皮含水分降到8%~10%, 即成為初級加工產品。明礬是強脫水劑, 明礬中的Al3+ 對蛋白質的凝固作用很強, 食鹽除有脫水作用外, 主要是防腐, 兩者合理配比用量, 對海蜇色澤、厚度、鬆脆、成品率等質量指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總的原則是,礬的使用量逐步由多到少, 而鹽的用量逐步由少到多。需要注意的是, 海蜇蜇頭必須放置一段時間, 待血污滲出後(即棒狀和絲狀附器等爛掉後), 再進行初礬處理。
2. 2 常見的海蜇產品及加工工藝 除了傳統的腌制海蜇皮以外, 國內外近幾年開發了多種海蜇食品。
海蜇絲軟罐頭, 可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小食品, 方便即食食品。其製作工藝為: 原料驗收˃浸泡˃沖洗˃切絲˃沖洗˃瀝水˃調味˃稱量裝袋˃封口˃殺菌冷卻˃裝箱˃入庫。要求: 海蜇用清水浸泡24 h, 其間換水2~ 4次, 直至沒有鹵味, 然後用流動水沖洗干凈。
海蜇純粉, 其工藝流程: 原料驗收˃浸泡沖洗˃粗切˃離心脫水˃細切˃乾燥˃包裝˃檢驗˃入庫。特點: 可選用等級稍差一些的新鮮海蜇作為加工原料, 若採用腌制的海蜇, 則須反復提泡沖洗, 充分除去鹵味。»海蜇膏, 其工藝流程為: 原料驗收˃浸泡清洗˃粉碎˃調制˃濃縮˃裝罐˃排氣密封˃殺菌冷卻˃檢驗˃裝箱˃入庫冷藏。
海蜇口服液, 其工藝流程為: 原料驗收˃浸泡沖洗˃粉碎˃水解˃水解液的精製˃過濾˃殺菌˃一罐裝˃檢驗˃成品。其技術關鍵為水解操作, 可採用酶水解、鹼水解和酸水解等方法。此外, 還可利用海蜇為原料, 研製生產海蜇膠囊、海蜇保健酒等, 從而為海蜇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多種途徑。
㈦ 如何去除海蜇中的明礬
家庭食用可通過醋浸泡或用水反復清洗去除其中的明礬。
由於天然專海蜇也採取明礬脫水的屬「三礬」工藝,導致其同樣存在鋁殘留較高的問題。由於鋁殘留在酸性條件下會加快溶出,因此一般家庭可使用醋浸泡,或者用水浸、漂洗多次的方法,去除海蜇中的明礬。
新鮮海蜇含水多,皮較厚且含有毒素,需經過鹽加明礬鹽漬處理,因此我國允許在海蜇加工添加明礬作為脫水劑。但在水產品及其製品中,鋁的殘留量必須符合標准規定的限量。
(7)海蜇加工廢水處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可能會引起神經系統病變,表現為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調失靈,嚴重的會對人體細胞的正常代謝產生影響。兒童過量食用鋁超標食品會嚴重影響其骨骼和智力發育。
2、2015年GB2760-2014新標準的出台。新國標將鋁元素的殘留限制從100mg/kg提高到了500mg/kg。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鋁的每周可容許攝取量暫修正為每人2mg/kg體重。按照新國標計算60kg重成人每周食用240g國產海蜇絲就可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准上限。
㈧ 打撈出來的海蜇怎麼處理
海蜇加入清水,充分泡發,中間換水兩三次,直到沒有鹹味。泡好的海蜇用滾水汆燙回約十秒後,撈出浸泡冰開水答,然後撈出瀝干即可。
用料:海蜇 、小黃瓜、香菜、鹽 、糖 、生抽、米醋、香醋、大蒜、香油
涼拌海蜇的做法
1、海蜇加入清水,充分泡發,中間換水兩三次,直到沒有鹹味。泡好的海蜇用滾水汆燙約十秒後,撈出浸泡冰開水,然後撈出瀝干備用。
㈨ 海蜇應該怎樣處理
剛捕到的鮮海抄蜇,立即放入瓷襲缸或帆布袋內,按鮮海蜇體重0.2%~0.6%的比例,配製明礬,用水溶解,腌漬2天,使鮮海蜇收斂,排出水份,此謂「初礬」。
然後按初礬海蜇的體重,加鹽12%~20%,加礬0.5%~0.8%,再腌漬7天~10天,進一步排除水分,此謂「二礬一鹽」。
最後按二礬海蜇的體重,加鹽20%~30%,加礬0.2%~6.3%,再腌漬10天。這樣經過三周左右,使蜇皮含水分降到8%~10%左右,海蟄呈淺紅或淺黃色,厚薄均勻又有韌性,用力擠也擠不出水,才能食用。
海蜇為單體、營漂浮或游泳生活,極少數種是群體,有的群體可營固著生活。
水母型身體呈鈴形或倒置的碗形,或傘形,向外凸出的一面稱外傘面或上傘面,凹入的一面稱下傘面,下傘面的中央有一下垂的管稱垂唇,垂唇的游離端為口,傘的邊緣有一圈觸手,鉤手水母下傘的邊緣向內伸出一圈窄的膜狀結構。
在缽水母類的水母均無緣膜。水母型的體壁結構與水螅型基本相似,也是由兩層上皮肌肉細胞中間夾有中膠層構成,但水母型的中膠層遠較水螅型發達,在傘緣或觸手基部有感覺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