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廠氧化溝的水流是怎麼流動的,最好有簡圖 箭頭之類的標志 請各位高手指教一下 謝謝了
氧化溝是多種混合性能的獨特組合。人們關心的氧化溝混合問題是:
1.氧和基質的擴散及其與微生物的接觸。
2.輸送污泥,不使沉底。
3.對影響反應池動力學的濃度梯度的控制。 4.水流短路的控制。
5.宏觀混合和微觀混合對動力學和絮凝作用的影響。
進水和迴流活性污泥通常是在一個點上導入氧化溝。氧化溝中混合液不斷地流經這個點,對流入混合液的進水和迴流污泥加以調節,從而起到稀釋作用和對沖擊負荷起保護作用。在常規的完全混合式系統中,為了把基質轉移到進水點以外的廣闊區域中,必須對全部池容進行混合和迅速翻轉。在推流式反應池中,進水集中在入口的一端,這樣就增加了沖擊和毒性負荷。
傳氧是在曝氣區進行的,在非曝氣的積聚區里保持好氧狀態,而最後在缺氧區里氧的含量就有限了(圖6.1)。由於有可能在曝氣區之間安排很長的渠道和停留時間,因此氧化溝特別適合於硝化和脫硝。對流入曝氣裝置的缺氧混合液進行可靠的控制,就可以保證傳氧所需要的梯度。
在氧化溝中運用著動量守恆原則。一旦池容被加速到溝中流速時,維持循環所需要的水力動力只要能克服摩阻和彎道損失即可。與雜散渦流的彌散作用不同,循環或對流混合能夠增強其自身的作用。結果,為了保持使固體懸浮的速度,它所需要的單位容積動力就大大低於其它系統。另外,重固體能貼溝底或在溝底上方向前推送,直至達到曝氣區。曝氣區所具有的高能量能夠使在非曝氣區可能沉澱的固體重新懸浮起來。關於連續性的考慮進一步表明,一旦達到了溝中流速,整個氧化溝中的平均水平速度都是相同的。平均速度所引起的次生紊流使水流混合和固體懸浮。
氧濃度、有機碳、氨和硝酸鹽濃度的梯度,對氧化溝動力學具有影響。由於進水的稀釋和混合作用,動能正常的氧化溝在運行時其濃度梯度通常很低。如前所述,從宏觀混合的觀點看來,氧化溝可以被看作是完全混合式反應池,也就是說,可以用完全混合的模式來描述其宏觀混合的特點,但是,氧化溝多方面的適應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低濃度梯度決定的。
使進水在曝氣區或剛好在曝氣區上游引人,這是氧化溝設計中常見的,是個好做法。充分的混合和擴散是在通過曝氣區時進行的。充分混合的混合液圍繞氧化溝連續循環,出水通常在進水口的上游排出。在使用這種方式時,進水必須在氧化溝中至少循環一周,而不致由出水中短路流出。這在某些方面類似推流式系統。似乎可以這樣說,在短期內(循環一周),氧化溝具有推流式系統的某些特點,而在長時期內(循環多周),氧化溝又具有完全混合式系統的某些特點。總之,氧化溝把兩者的優點出色地結合到一起,成為一種有效的處理系統。
混合對於生物反應池中固體絮凝的影響常常被人們忽視,恩根德(Engande)和曼特曾經研究過紊流對於絮凝和固體沉澱的影響。在氧化溝中有兩個混合區(圖6.2):一個是沒有曝氣(或混合)裝置的高能量區;一個是環流的低能量區,在這兩者之間的過渡區,可以認為是能量由高變低的消散過程。
高能區一般具有大於100s-1的平均速度梯度(G)。的確定方法如下:
P
G=√─── (6.1)
μV
式中 P—傳到液體中的能量(N•m/s);
μ—液體的動力粘度(N•s/m2);
V—曝氣區的容積(m3)。
氧化溝中非曝氣區平均速度梯度通常小於30s-1。當活性污泥系統中的G值較低時,混合液中的固體就能產生生物絮凝。這樣,氧化溝中的非曝氣部分就提供了對絮凝有利的條件。
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份報告曾指出,氧化溝的處理能力高於其它生物處理系統,其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具有獨特的混合性能。混合對於有機碳、氨、硝酸鹽和固體會除的作用也不應低估。
Ⅱ 污水處理調節池主要目的是干什麼
污水處理調節池來是為源了使管渠和構築物正常工作,不受廢水高峰流量或濃度變化的影響,需在廢水處理設施之前設置的水池。
調節池主要起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作用,以及對污水pH值、水溫,有預曝氣的調節作用,還可用作事故排水。
對於有些反應,如厭氧反應對水質、水量和沖擊負荷較為敏感,所以對於工業廢水適當尺寸的調節池,對水質、水量的調節是厭氧反應穩定運行的保證。調節池的作用是均質和均量,一般還可考慮兼有沉澱、混合、加葯、中和和預酸化等功能。
(2)污水處理廠調節池水流循環擴展閱讀:
調節池,也叫事故池。有如下作用:
1、初步沉降、分離
2、調節水質,是水質能夠均衡一些,有利於下一道工序
3、調節水量,如果進水不是勻速的,這個池子就可以調節
4、可實現事故緩沖的作用.如果後面的處理工序出現小的故障,廢水可在這里做暫短的貯存,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於是生產工序因廢水不能排除而停機
參考資料:網路-調節池
Ⅲ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容積,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樓上兩位的回抄答只能讓樓主更困惑襲
誰都知道
HRT*Q
就是容積,但關鍵的是
這個
HRT
和
Q
該如何確定?!
科學的做法應該是,樓主根據實際調查出的水量,做曲線,橫軸為時間(一天24小時),縱軸為流量,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這個容積是其充分部分的有效容積,再考慮調節池的最低液位,超高等高度,可計算出調節池總容積。
Ⅳ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設計參數
主要體積參數,來源來於調源節池來水水量的變化圖,——將一天中的調節池小時變化量繪成圖,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水質均衡:利用來水水質與同期來水水量的乘積,得到來水水質變化圖,計算水質調節效果。為後續處理提供水質參數。
一般調節池多有沉澱,為了防止沉澱池池底於泥,可設置攪拌或曝氣裝置;因為污水水質比重差別大,設置的攪拌或曝氣能耗差別較大,生活污水的參數(供參考):0.002KW/立方米每天,
Ⅳ 污水處理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主要是調節污水中的ph值是對還是錯
調節池的功能:調節水量,均和水質【包含PH、水溫、間歇排水的水質等】。
Ⅵ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容積、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樓上兩位的回答只能讓樓主更困惑
誰都知道 HRT*Q 就是容積,但關鍵的是 這個 HRT 和 Q 該如何版確定?!權
科學的做法應該是,樓主根據實際調查出的水量,做曲線,橫軸為時間(一天24小時),縱軸為流量,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這個容積是其充分部分的有效容積,再考慮調節池的最低液位,超高等高度,可計算出調節池總容積。
Ⅶ 污水處理廠尾水全部都可以再生利用么
不可以,可以排流,也可以深加工中水
Ⅷ 求個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一般流程
1.進水
2.格柵處理來(去自除大件垃圾)
3.沉砂池(去除一定重量的顆粒)
4.調節池(存污水。因為進水時有時無,有些含量時高時低,集中後可以讓污水混合,讓後面的工藝步驟均勻的接收差不多水質的污水。)
5.水解酸化(向水中充氧氣,調節水中氧含量,培養細菌。)
6.初沉池(從水中沉澱有活性的淤泥,一般都是水解酸化里培養出來的。然後把活性淤泥返回到水解酸化中)
7.絮凝反應(讓細菌被禁錮在絮凝劑生成的反應物中,使顆粒變大)
8.二沉池(沉澱絮凝反應後變大的顆粒,成為沒有活性的淤泥)
9.出水
這樣出來的水還是很臟的。
Ⅸ 污水處理中調節池有什麼用
調節來池,也叫事故池自.有如下作用:1、初步沉降、分離;2、調節水質,是水質能夠均衡一些,有利於下一道工序;3、調節水量.如果進水不是勻速的,這個池子就可以調節;4、可實現事故緩沖的作用.如果後面的處理工序出現小的故障,廢水可在這里做暫短的貯存,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於是生產工序因廢水不能排除而停機,所以,也叫事故池.
Ⅹ 您好,請問一下我的污水處理廠現在出現這樣一個情況,氧化池的水流入
葯劑的問題,用別的葯劑比如次氯酸鈉還有PAM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