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三角灘污水處理廠

三角灘污水處理廠

發布時間:2021-11-03 17:35:38

『壹』 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研究生的待遇怎麼樣啊急盼知道,他們通知我去面試

作為過來人,說實話,不怎麼樣,我准備跳槽!

『貳』 與地下水有關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受柴達木盆地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質條件制約,加之城市及工農牧業布局相對集中,各地產業結構不穩,人類工程活動或自然原因導致的與地下水有關的環境地質問題具有類型少、分布范圍小、延續時間短的特點。有歷史時期產生過而目前已消失的問題,也有目前存在並進一步加劇的問題,還有將來有可能產生的問題。歸納起來有4種類型,包括8個問題,第一類是因不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降落漏斗)、鹹水入侵、水質咸化問題;第二類是因不合理利用地表水資源引起地下水補給源減少使地下水位下降導致的荒漠化(土地沙化)和湖泊萎縮問題,農灌區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導致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第三類是因對水資源保護措施不當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問題;第四類是因自然條件改變而潛在的地下水資源衰減問題。

一、區域降落漏斗

(一)諾木洪

盆地內的諾木洪農場形成過區域下降漏斗,現在已消失。該農場自1955年建立,1965年開始開采地下水澆灌農田,1980年開采井為35眼,灌溉季節實際開采量11.3272×104 m3/d,到1986年8月調查時為27眼、生活供水井4眼,共31眼,分散在農田和各大隊隊部所在地,灌溉季節實際開采量13.9283×104 m3/d,澆灌耕地1166.7hm2。1986年根據各開采井成井時靜水位與開采15~20a的各開采井的靜水位繪制農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在開采區范圍內形成東西兩個橢圓形下降漏斗,東漏斗面積28.26km2,西漏斗面積34.53km2。其中心區靜水位下降值前者1.28~3.25m,後者1.38~2.81m。農供水源地雖屬季節性開采,在年內開采期為135d左右(小麥生長期),該區地下水徑流量為16.1917×104 m3/d,徑流量超過實際開采量的16.25%。農灌後期便是枯水期,補給量較小,農灌水回滲期已過。兩個漏斗未連成一片,原因是降雨季節洪水大量入滲補給,使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補給。在沖洪積扇軸部地下水徑流量較大,作為兩個獨立漏斗在此期間又得到地下水的補給。此間采補基本達到平衡,兩個漏斗存在則是長期非季節性的。據1987~1997年地下水長觀資料,兩個降落漏斗一直存在。

通過2003年和2004年兩次豐、枯水期全盆地的地下水位統測,對所取得的各地地下水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諾木洪農場區東、西兩個區域降落漏斗中地下水基本得到恢復。西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原為10.35m(1982年),靜水位下降2.35m,2005年調查時水位埋深為5.74m,比原來靜水位上升2.26m。東漏斗中心附近一孔水位埋深原為16.37m(1982年),靜水位下降0.03m,2004年調查時水位埋深為12.86m,比原來靜水位上升3.48m。原因是隨著青海省勞改局近幾年農場的改制,農場大片耕地棄耕或外包給個體農戶耕作;由於抽取地下水需要支付高額的電費,一般個體農戶受經濟條件限制,對地下水開采量也逐漸減少,多以地表水灌溉為主,地下水得到充分的河水入滲補給,水位得到恢復。據2003年調查,農場開采地下水量235.41×104 m3/a,其中農灌用水開采227.91×104m3/a,比1980年地下水開采量減少了1644.91×104 m3/a。

根據各地城鎮和農業開采井調查,地下水開采量較大的還有格爾木市和德令哈市,其他地區開采量較小,均未超采,未形成區域降落漏斗。

(二)察爾汗

鹽湖區液體礦產資源超采存在於柴達木盆地察爾汗鹽湖地區。由於近年來各化工廠大規模開采晶間鹵水,已形成區域降落漏斗。據察爾汗鹽湖勘探資料,區域降落漏斗主要分布於察爾汗火車站以北的鐵路兩側及以東地區,面積總計為500km2,總開采量達2.564×108 m3/a(圖8-1)。

圖8-1 察爾汗鹽湖別勒灘區段鹵水埋深等值線(2003年4月)

在停采後區域降落漏斗,邊緣仍向外、向下擴展,中心有所上升。因補給量較難計算,僅能據此區域降落漏斗的觀測資料認為:開采量已遠超過允許開采量,基本屬於疏干開采,對鹽化工業帶來了地下水位下降後抽水成本增高、采鹵渠修建成本增高等困難。

二、鹹水入侵———冷湖

柴達木盆地因開采程度低,只有在冷湖鎮出現了鹹水入侵的環境問題。原因是冷湖鎮供水水源地布設不合理,個別開采井靠近鹹水區。

冷湖鎮水源地在冷湖北岸沖洪積扇約1.2km的潛水淺藏區,開采井共5眼,呈分散式同深開采並垂直地下水流向,1987年以前日開采量5920m3。據調查,開采時動水位11~13m,形成了下降漏斗,其半徑956~1130m,漏斗已擴展到半鹹水、鹹水區,引起了鹹水倒灌。據訪問供水管理人員,稱水質與水源地啟用時比較有明顯變咸趨勢。該水源地地下水水質變咸後,於1989年在原水源地北又重新開辟新的水源地。

圖8-2 柴達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鹹水入侵平面示意圖

圖8-3 柴達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鹹水入侵剖面示意圖

據調查,由於青海省石油局20世紀90年代外遷,人口驟減,現人口2.08萬人,年地下水開采量128.1×104 m3,開采量比以前減少近一半。經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水源地取樣分析,一些水井水質已變咸,水化學類型屬SO4·Cl·(HCO3)-Ca·Mg型。由於現狀開采量較小,並不是超采地下水引起的鹹水入侵,而是因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圖8-2、圖8-3)。

三、水質咸化———格爾木

盆地水質咸化現象僅在格爾木河沖洪積扇戈壁帶右翼發現,該區域內的淺埋潛水上、下段出現水質變異,在供水井上的表現只是孔深不同、過濾器的置放位置有差異。盡管孔位很近,水質卻相差較大(表8-3)。1990年施工的西藏糧食局供水井(孔深66.42m),成井後因水質4項超標而廢棄。在與原井相距10m處重新鑿井一口,只把孔深加大到101.08m,水質卻較佳。上、下段水質「分界」深度約80m。

水質咸化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地表或淺層普遍存在一層古鹽殼。在開采過程中,由於管道漏水等原因將鹽殼中的鹽分溶濾到含水層中,導致水質咸化。20世紀80年代初該地區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溶濾了古鹽殼的鹽分,也造成水質咸化;另外,1998年、1999年兩年格爾木市農牧局為綠化城市於水源地上游營造了60畝防風林帶,採用大水漫灌,使包氣帶鹽分溶解並大量下滲而造成TDS等急劇升高。

表8-3 格爾木河沖洪積扇戈壁帶右翼開采井水質垂向分異統計表

四、荒漠化(沙漠化)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荒漠盆地,土地遼闊,可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積卻十分有限。柴達木盆地荒漠化以原生和次生鹽漬化、風蝕和風積沙漠化為主,水蝕荒漠化次之。根據2004年遙感解譯資料,對盆地平原區沙漠化現狀進行闡述。

柴達木盆地平原區沙漠化面積大,分布較集中,沙漠化程度差異較大。地表景觀以戈壁、風蝕窪地、風蝕殘丘、風積新月形沙丘、梁窩狀沙丘、風積沙地、沙被等為主。柴達木盆地沙漠化土地面積達75736.9km2,占平原區總面積的54%(表8-4);其中輕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5885.3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7045.9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62805.7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3%。自從1960年盆地大規模開荒和修築公路、鐵路、礦產資源開發及大規模開采地下水以來,綠洲帶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積迅速擴大,沙化加劇,嚴重威脅工農業生產和當地居民生活,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都蘭地區北部大面積農田被風沙覆蓋,青年農場的耕地有2/3被風沙覆蓋,被迫棄耕;香日德農場北部沙害嚴重,沙丘堆積高度已達數米,農田已被風沙覆蓋,被迫改為林地,成為防護林帶。

五、湖泊萎縮———西台吉乃爾湖、托素湖

托素諾爾又名托素湖,位於柴達木盆地北緣德令哈市西南,為典型的內陸鹽湖。呈邊長約20km的等邊三角形,面積192.8km2,平均水深3.5m,最深達25.70m。主要接受其北部的姊妹湖———庫爾雷克湖水補給,以蒸發方式排泄,湖水面積不斷減小;湖水中TDS不斷升高,1961年北岸為14.4g/L、南岸為15.25g/L,1984年為35.74g/L,屬Cl·SO4-Na·Mg型。

西台吉乃爾湖位於東台吉乃爾湖西側,水深0.4m。主要接受台吉乃爾河水和平原區地下水的補給,以蒸發方式排泄,TDS 310~330g/L,屬Cl-Na型。湖底沉積石鹽。遙感解譯證實,湖泊嚴重萎縮,湖泊面積1976年時334.20km2,1990年為168.17km2,2000年變為43.37km2,占原湖水面積的13%。經過25年,湖水面積減小了290.83km2

在蘇干湖流域,利用1990年TM數據和2000年ETM數據進行了影像對照,其結果是:2000年全流域湖泊水域11.73km2,其中蘇干湖水域面積為10.28km2;流域內有綠洲及沼澤濕地79.36km2,主要分布於蘇干湖東的大哈勒騰河下游沖積扇前緣;流域內現代冰川面積36.50km2,沙漠面積210.15km2。較1990年相比,水域面積減少了4.24%,現代冰川減少了27.71%,綠洲、沼澤濕地減少了6.36%,沙漠擴大了14.32%(圖8-4)。

表8-4 柴達木盆地荒漠化土地統計表

大哈勒騰河自出山口至尾閭湖區與地下水幾經轉化,湖泊及地下水主要受大哈勒騰河補給,並維系著環湖地區的生態環境;大哈勒騰河因接受冰川消融水的補給而較為穩定。若冰川面積大幅減少或於上游向流域外引水,必將使本區綠洲生態用水和湖泊生態用水減少,導致綠洲、沼澤濕地面積減少,湖泊日趨消亡,最後將引起該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惡化。

圖8-4 蘇干湖流域主要生態環境要素不同時相影像對比結果

六、鹽漬化

(一)柴達木盆地鹽漬化現狀

據2004年遙感解譯資料,柴達木盆地土地鹽漬化以原生鹽漬化為主,次生鹽漬化次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達35810.8km2,占平原區總面積的25%。其中原生鹽漬化土地面積為35468.3km2(表8-5),占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的99%;主要分布於湖盆中心的環湖地帶,地表以鹽殼、鹽霜、鹽斑為主,多為荒漠鹽漬區,荒漠草原鹽漬區次之。

表8-5 柴達木盆地原生鹽漬化土地統計表

柴達木盆地次生鹽漬化土地面積為342.5km2(表8-6),占鹽漬化總面積的1%;主要分布於格爾木、諾木洪、郭勒木德鄉和香日德等農耕區;地表以鹽霜為主,鹽斑次之,多屬荒漠草原鹽漬土區,其分布范圍主要受季節影響和人類活動控制。次生鹽漬化程度因地而異,格爾木、德令哈地區農耕區鹽漬化程度高,宗巴地區農耕區鹽漬化程度相對較低。

表8-6 柴達木盆地次生鹽漬化土地統計表

(二)鹽漬化原因

柴達木盆地鹽漬化的產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原生鹽漬化完全受到自然因素控制,柴達木盆地氣候屬於典型乾旱極乾旱型,蒸降比高達40∶1,在歷史時期嚴酷的荒漠氣候及強烈的蒸發作用,使盆地平原區地下水淺埋帶鹽分在近地表大量積累,形成大面積的原生鹽漬化。

次生鹽漬化主要受控於人類活動。柴達木盆地因降水稀少,無灌溉就無農業,在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淺的農業區,發展自流渠灌後,因採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到小於蒸發臨界值,日積月累鹽漬化程度逐年加劇,土壤含鹽量不斷增加,形成次生鹽漬化土地。

七、地下水污染

柴達木盆地城鎮中「三廢」以直排為主,尤其是工業與生活污水主要是向地表河流、排污渠及池塘等地表水體中排放,造成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污染。目前由於地下水淡水分布區高污染的工礦企業少,污水排量不大,地下水中污染成分簡單,污染程度不是很高,范圍不是很廣。經此次調查,發現少部分地點有Pb、油及揮發性酚的污染。Pb僅在大柴旦鎮地下水中超標,其含量為0.275mg/L,為硼酸廠排放的廢液造成的;油及揮發性酚污染多集中於格爾木市與花土溝鎮,這與當地的石化工業有極大關系(表8-7、表8-8)。

隨著城市的發展,「三廢」排放量將會增大,應對該問題重視。

(一)格爾木市地下水污染

格爾木市是盆地南緣一座新興的現代工業城市,位於戈壁帶與綠洲帶交界處,現有常住人口20.36萬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的城市,同時也是柴達木水資源利用最多的城市。據調查,每天城市用水為10×104 m3/d,生產、生活污水排放量達2.33×104 m3/d。這些污水僅沿市區主要街道鋪設的下水管道排向格爾木東河、西河。無排污設施地方的污水則就地排放,造成市區地下水污染。格爾木地下水污染是在1984年格爾木河東地區首次發現,污染因子為總硬度、TDS、氯化物,污染面積1.47km2;1989年達8.37km2。此外還出現了油類和酚類污染,其中以格爾木東水源地上段水質惡化較快,TDS、硫酸根超標1倍多,氯離子超標3.5倍。格爾木市污水處理廠雖然已建成,但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設施滯後,地下水污染問題仍然存在。

表8-7 柴達木盆地油含量≥0.05mg/L地下水取樣點

表8-8 柴達木盆地揮發性酚含量>0.002mg/L地下水取樣點

地下水污染中最嚴重的是油類污染,其污染源主要為格拉(格爾木—拉薩)輸油管線。該輸油管線於20世紀80年代建成,沿格爾木河岸鋪設,區內長度約150km,有三個加壓泵站。由於輸油管線年久失修、管線漏油和泵站廢油排放,先污染地表水,河水入滲地下又污染了地下水。據2003年4月監測資料表明,格爾木沖洪積扇地下水石油含量為0.13~0.89mg/L,樣品檢出率100%(圖8-5)。與2002年相比,石油類污染有所減輕,污染范圍仍與上年相同。油類污染減輕的主要原因是輸油管線的改造和加壓泵站廢油排放量減少。

圖8-5 格爾木市東水源地地下水石油類含量歷時曲線圖

(二)盆地其餘地區地下水污染

盆地中礦產資源開發正處在起步階段。除格爾木市和德令哈市外,其他城鎮人口不多;工礦企業零散,生活、生產廢水排放量不大。由於缺少多數城鎮地下水水質背景資料,因而難以確定水質污染程度。作為地下水污染源幾乎每個城鎮均存在,污水、工業廢水則是就地排放。除格爾木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外,其他各城鎮均未建有污水處理設施。

花土溝鎮。該區主要污染物為採油廠排放污水,主要污染指標以油類為主。據2003年調查,每天污水排放量達1348.18m3/d,這些污水未經任何有效處理就地排放滲入山前戈壁帶。

錫鐵山工業廢水。該區污染源主要是鉛鋅礦區洗礦污水、礦山開采時產生的污水和火電廠排放的廢水。污水排放量為5.771×104 m3/a、52.22×104 m3/a和78.43×104 m3/a,總排放量達136.42×104 m3/a。廢水一般徑流1~1.5km後全部入滲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廢水中含有大量鉛、鋅、汞、鎘和砷等有害物質成分。若不實施污水處理,將會對察爾汗鹽湖造成污染。

都蘭縣。都蘭縣城周圍有7個選礦廠,其中鉛鋅選礦廠3個,鐵礦廠4個,有兩個位於夏日哈河上游,5個位於察汗烏蘇河上游。這些選礦廠均為鄉辦或個體經營,設施簡陋,生產工藝低下,選礦所用廢水未經處理就地排放。都蘭縣城和夏日哈鎮均處在污染源下游地段,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

格爾木市大格勒鄉位於都蘭縣和格爾木市管轄交界處,其上游大、小五龍溝屬都蘭縣轄區。20世紀90年代末由於在五龍溝內發現金礦(岩金),曾一度大量開采礦石,黃金堆浸採用氰化物。在小五龍溝谷南側山坡處,有面積達0.3km2的氰化物廢液沉澱池。沉澱池下部未進行任何有效防滲措施,地表為粉砂土,以下為漂卵礫石,對地下水構成極大的潛在威脅。污染源尚在,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八、地下水資源衰減

(一)工程攔蓄使地下水補給量減少

柴達木盆地水資源的形成與分布是以山區水資源在平原區的重復轉化為其基本特徵。德令哈市懷頭他拉水庫建在巴羅根河出山口處,截獲了河流的全部水量,並將河水引入渠道;除水庫壩下少量滲漏和渠道滲漏外,在洪水期也沒有多少河水可滲入地下,因而該區地下水資源大幅減少。

渠道引水導致地下水資源貧化在盆地內各灌區也較為普遍。盆地各沖洪積扇的地下水資源主要依靠河水滲漏補給,當河水引入渠後大部分或全部河水在渠道中運行,其滲漏量遠遠小於天然河道的下滲量。據調查,香日德農場1眼井,成井時(1974年8月31日)水位埋深77.27m,1987年6月1日實測水位埋深為100.33m,2003年8月實測水位為111.08m,每年下降1.17m。

(二)因自然條件改變而潛在的地下水資源衰減問題

在柴達木盆地的高山區廣泛分布有現代冰川,總面積有1358.46km2,冰川儲量1135×108 m3,冰川年融化水量9.18×108 m3,占整個柴達木盆地河川徑流補給總量的20%,成為柴達木盆地哈勒騰河、魚卡河、塔塔棱河、那陵格勒河、格爾木河、香日德河、巴音郭勒河等主要河流的最初水源和徑流的重要補給來源。

受全球氣溫持續升高的影響,盆地平原區多年平均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並以0.0155~0.062℃/a的比率上升。山區多年平均氣溫同樣會不斷上升,氣候逐漸變暖,本區冰川萎縮趨勢加劇。如祁連山區的喀克圖蒙克冰川,最高海拔為5696m,1993年時冰川面積為44.5km2,至2001年時冰川面積降為40.9km2;8年來減少3.6km2,平均每年減少0.45km2,萎縮率為1.01%(圖8-6)。氣溫持續上升,高寒區的冰川大量消融,短期內增加河流徑流量,增加對地下水的入滲補給量;當冰川萎縮到一定程度後,受冰川融水補給的上述河流流量變小,對其下游地下水的補給量減少而使地下水資源衰減。

圖8-6 塔塔棱北山冰川萎縮1976年與2001年冰川面積比較

『叄』 關於對生態環境的認知,感受以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實踐心得的作文,600字左右

使用布袋
我們去商店或農貿市場購物,幾乎每樣物品都會隨贈一個塑料袋, 回到家後,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進垃圾箱。作為垃圾,塑料袋離開了我們的家,但是它們並沒有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 是隨處可見塑料袋,遇到刮鳳的天 氣,它們就會在空中飛舞,降落在樹枝上、河流中,影響衛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數量,佔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為嚴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進行焚燒,又會產生有毒氣體。僅圖一 時方便,卻把垃圾遺棄給子孫後代。 這樣做合適嗎?以北京為例,若人均 每天消費一個塑料袋(約0.4克重),每天就要扔掉4噸塑料袋,僅原料就價 值4萬元。小小塑料袋的害處真夠大。 我們從前也是用可以重復使用的菜籃 子和布袋子購物買菜的,普遍使用塑料袋只是近幾年的事。我們應該恢復 既往的優良傳統。德國年輕人正以挎 布袋購物為榮,讓我們也來追隨這種 「綠色時尚」吧。
2 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美國洛杉磯的居民,在1943年發現空氣中有一種微白的薄霧,有時 帶有黃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淚,這種薄霧日趨嚴重,但直到10年後才找到真正的禍首——汽車。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 霧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車排放的廢氣,在每年5-10月份的強烈陽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學煙霧,引起眼病、喉頭炎和頭疼,還降低了大氣能見度,使車禍和飛機墜毀事件增加。如今,汽車廢氣的治理已取得相當的成功,但數量的 急劇增長,使汽車仍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據報道,近年國內某些大城市也出現過光化學煙霧污染。不僅如此,製造汽車的過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資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車還產生雜訊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車給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壓力,造成交通擁堵。這些都嚴重地困擾著我們的 生活,而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車,提倡乘坐公共汽車。
3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4 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

5 倡步行,騎單車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煙花爆竹

8 雙面使用紙張

9 節約糧食

10 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費肉類要適度

12 隨手關閉水龍頭

13 一水多用

14 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15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6 拒絕過分包裝

17 使用節約型水具

18 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

19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盡量利用太陽能

21 盡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節能型燈具

23 簡化房屋裝修

24 修舊利廢

25 不隨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27 不亂佔耕地

28 不焚燒秸桿

29 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嚇、投喂公共飼養區的動物

31 不吃田雞,保蛙護農

32 提倡觀鳥,反對關鳥

33 不撿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動物

35 少使用發膠

36 減卡救樹

37 不穿野獸毛皮製作的服裝

38 不在江河湖泊釣魚

39 少用罐裝食品、飲品

4O 不用聖誕樹

41 不在野外燒荒

42 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43 不亂扔煙頭

44 不亂採摘、食用野菜

45 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46 不鼓勵製作、購買動植物標本

47 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飼養

48 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鳥類並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條件

49 不參與殘害動物的活動

50 不鼓勵買動物放生

51 不圍觀街頭耍猴者

52 動物有難時熱心救一把,動物自由時切莫幫倒忙

53 不虐待動物

54 見到誘捕動物的索套、夾子、籠網果斷拆除

55 在室內、院內養花種草

56 在房前屋後栽樹

57 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58 垃圾分類回收

59 舊物捐給貧困者

60 回收廢電池

61 回收廢金屬

62 回收廢塑料

63 回收廢玻璃

64 盡量避免產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無氟冰箱

66 少用紙尿布

67 少用農葯

68 少用化肥,盡量使用農家肥

69 少用室內殺蟲劑

70 不濫燒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煙,奉勸別人少吸煙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計算機的快速更新換代

74 集約使用物品

75 優先購買綠色產品

76 私車定時查尾氣

77 使用無鉛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傾倒垃圾

79 選用大瓶、大袋裝食品

80 了解家鄉水體分布和污染狀況

81 支持環保募捐

82 反對奢侈,簡朴生活

83 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

84 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

85 避免旅遊污染

86 參與環保宣傳

87 做環保志願者

88 認識草原危機

89 認識荒漠化

90 認識、保護森林

91 認識、保護海洋

92 愛護古樹名木

93 保護文物古跡

94 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95 關注新聞媒體有關環保的報道

96 控制人口,規勸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境意識

98 閱讀和傳閱環保書籍、報刊

99 了解綠色食品的標志和含義

100 認識環保標志

『肆』 寧波的簡介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 ,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

1、位置境域

寧波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2、地形地貌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和平原。寧波市山脈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佔25.2%,盆地佔8.1%,平原佔40.3%。

3、氣候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

4、水文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區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區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東海。

5、行政區劃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統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 0 米等深線起算),其中市區面積為3730平方公里。

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94.4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公里。

寧波市下轄6個區、2個縣、2個縣級市、75個鎮、10個鄉、69個街道、704個社區和2519個村。



(4)三角灘污水處理廠擴展閱讀:

寧波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於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並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

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4年,寧波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5年11月1日寧波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鄞州區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

『伍』 水體環境質量評價

1.地表河流

(1)黃河

區內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黃河水質較好,根據東營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多年的監測結果,除了黃河特有的懸浮物含量較高外,絕大多數化學元素均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三類水范圍以內,另有COD和石油類含量超過五類水質標准(表4-5)。說明黃河入海處的水質雖好,能夠滿足飲用水源的要求,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

表4-5 黃河綜合污染指數評價表Tab.4-5 Complex index of pol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單位:mg/L)

結論:黃河水質尚好,能滿足飲用水源需要,但已經受到石油等有機物的輕微污染,今後應引起高度重視。

(2)廣利河

廣利河的所有監測斷面化學需氧有機指標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4.096倍。所有監測斷面的氨氮在枯水期全部超標,最大超標倍數2.67倍。BOD5和總磷只在枯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814倍和0.48倍。石油類除了豐水期各斷面沒有超標現象外,其餘兩個水期的個別斷面上有超標現象,最大超標倍數為8.21倍。

另據1999年對廣利河水質監測結果最新資料,廣利河小趙家斷面CODCr、揮發酚兩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33.3%;廣利河沙營斷面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六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83.3%、66.7%、100%、66.7%、83.3%;廣利河廣利港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氯化物、pH值七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66.7%、83.3%、100%、33.3%。從三個斷面的超標情況可以看出,上游小趙家斷面超標項目少,而中、下游沙營、廣利港斷面則超標項目較多,這主要是由於西城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排入造成的。廣利河三個斷面水質均劣於Ⅴ類水。小趙家沙營、廣利港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7.52、27.07、15.78。

結論: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不及時治理有加重趨勢。造成廣利河水質有機污染嚴重的主要污染源是西城區的大量生活污水、東辛採油廠的採油廢水以及沿岸地方企業廢水。

(3)支脈河

支脈河水質CODCr所有監測斷面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3.36倍。BOD5在平水期又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2.835倍和1.438倍;石油類在枯水期的廣利蝦場南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51倍。

1999年王營斷面的最新資料:超標指標有CODCr、CODMn、DO、BOD5、揮發酚、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50%、50%、25%、75%。綜合污染指數為12.1,已達到嚴重污染程度。

結論:支脈河已達到嚴重污染程度,污染項目增多,造成污染的主要源是來自上游高青;博興縣的工業、生活污水及王家崗聯合站純梁首站等所排入的工業廢水及地方工企業所排入的各類廢水。

(4)小清河

根據1999年對小清河石村、三岔斷面的監測結果可知:小清河石村斷面有7項指標超標,其中CODCr、CODMn、BOD5、揮發酚四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三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DO83.3%、總汞83.3%、石油類16.7%;小清河三岔斷面有6項指標超標,其中Cl-、CODCr、CODMn三項指標超標率為100%,其他三項指標超標率分別為BOD583.3%、揮發酚33.3%、石油類16.7%;石村和三岔斷面的污染指數分別為36.2和35.9。

結論:小清河水質各監測斷面均劣於Ⅴ類水,已失去水體功能。

(5)廣蒲河

廣蒲河水質1999年以前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砷。

1999年廣蒲河東王路斷面超標指標為CODCr、CODMn、DO、BOD5、油,超標率分別為100%、75%、75%、50%。綜合污染指數為24.3。

結論:廣蒲河已達到嚴重污染程度。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石化總公司、總機械廠、勝利發電廠所排工業廢水及六戶鎮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

(6)淄河

淄河發源於淄博市臨淄區,流經廣饒縣境內,在三岔河口上游匯入小清河。1999年對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檢測結果表明,淄河西水斷面CODCr、CODMn、BOD5、揮發酚、鉛、油、DO7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100%、100%、100%、80%、20%、40%、100%;淄河小營斷面DO、CODCr、CODMn、BOD5、揮發酚、油6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25%、100%、100%、50%、25%、25%。

結論:水質均劣於Ⅴ類。淄河西水、小營兩個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分別為143.1和16.1,達到極嚴重污染程度,已失去水體功能。主要接納臨淄區工業、生活廢水。

(7)溢洪河

溢洪河所有監測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5.215倍。氨氮在枯豐兩個水期個別斷面超標。溶解氧在豐水期的個別斷面上超標,超標倍數1.26倍。石油類只有豐水期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0.79倍。

結論:溢洪河水質也遭到嚴重的有機污染。造成有機污染嚴重的原因是由於勝利採油廠、東辛採油廠、墾利煉油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廢水。

(8)挑河

挑河化學需氧量在所有監測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超標倍數3.904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揮發酚、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的個別斷面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1.28倍、3.96倍和0.272倍。

結論:挑河已經受有機污染。造成挑河水質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河口採油廠的採油、生活廢水及地方企業廢水。

(9)神仙溝

神仙溝化學需氧量在所有斷面的枯、平、豐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3.72倍。其他有機污染指標氨氮在枯水期所有斷面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0.56倍;總磷在枯水期有一個斷面超標,超標倍數為1.75倍,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9.0倍和7.3倍。污染指標石油類在枯、平、豐三個水期基本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68倍。

結論:神仙溝水質污染相當嚴重。造成神仙溝水質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軍馬造紙廠、樁西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工業及生活污水。

(10)武家大溝

武家大溝有機污染指標化學需氧量在三個水期都超標,最大超標倍數為1.93倍,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有一個水期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027倍和1.305倍。

結論:武家大溝水質污染比其他河流輕,屬有機污染類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現河採油廠的王家崗站所排的採油廢水及附近的地方企業排放的廢水。

地表水體污染程度見圖4-4。

圖4-4 地表水系污染程度示意圖

Fig.4-4 Pollution Severity of rivers

2.油田淺海海水

勝利油田淺海灘塗地下油藏豐富,是重點開發區之一,這個區域又是我國的傳統漁場,是渤海經濟魚蝦、貝類產卵孵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和水產養殖基地。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石油類等污染物會對近海水造成一定影響。此外,河流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向大海,對近岸海域的水質也有較大的影響。

為了全面了解油田淺海水的質量狀況,勝利油田曾在1989年組織了「勝利油田開發建設與淺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及研究」課題,對淺海海域的水質及淺海灘塗底質的污染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與評價。當時的海域調查范圍北起馬頰河口,南至濰河口,海域的經緯度范圍為117°58.3′~119°30.1′E,37°11.6′~38°50.6′N。淺海調查海域包括0~15m等深線水域,共設12條斷面,大面觀測站49個。49個大面觀測站中包括3個連續觀測站,對有關水質參數每隔兩小時測一次,歷時24小時連續監測。淺海調查時間在枯水期(5月)和豐水期(8月)各進行一個航次。淺海水質調查的采樣層次是水深小於10m者,只採表層,水深10~15m者,采表底兩層。評價方法採用1990年3月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中國近海水質評價方法研究報告》所推薦的方法,評價標准用海水水質標准GB3097—82中第一類海水標准。海水質量分為4個等級:A、B、C、D,A、B、C級大致相當於一類、二類、三類海水,劣於三級海水者屬於D級。除了排污口以外,任何海域不允許D級海水存在(圖4-5)。

圖4-5 油田淺海海水水質分區圖

Fig.4-5 Zoning of the shallow sea near oil fields based on water quality

海水水質評價結果為:

(1)單項海水水質等級

COD:超標站位1個,位於神仙溝口,超標率1.7%,僅神仙溝口潮間帶出現D級水質,並影響到附近淺水域,使其水質等級為C級到B級,其餘評價海域COD水質均為A級。

石油:超標站位7個,其中6個在潮間帶,一個在小清河附近,超標率12%。石油類在海域里造成的局部污染是明顯的,尤其突出的有兩處,一是神仙溝口潮間帶,二是旺河口與小清河口潮間帶。石油的水質等級最差的出現在神仙溝口,為D級。孤東、小清河口潮間帶均為B級。

揮發酚:揮發酚的超標站位主要在孤東和神仙溝口的潮間帶,超標站位3個,超標率11.5%。挑河口、神仙溝口、黃河口、小清河、旺河口一直到萊州灣底部一帶沿岸區域水質均為A級。

(2)綜合海水水質等級

將兩個水期的平均結果做出綜合水質等級評價,水質最差的地方在神仙溝口的潮間帶,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COD,尤其是石油超標較高。B級水質在靠近潮間帶的一小塊區域以及廣利河口潮間帶區域,潮下帶就基本是A級水質。調查區絕大部分區域的水質屬於A級。

由於底質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域環境的污染狀況和污染歷史,此次調查除了海水水質以外,對淺海灘塗的底質污染狀況也進行了相應的評價。

(3)淺海、灘塗底質狀況

通過對淺海、灘塗地質調查發現:除了孤東油田潮間帶底質超標以外,其他區域的灘塗及淺海底質均未超標。孤東油田受油污染存在灰黑色稀泥的底質寬度約100m。從污染程度上看極其嚴重,石油污染超標40倍,硫化物的污染超標2.5倍,酚和有機質的含量也為全區最高。從污染發展的速度來看:1986年10月勝利油田對孤東油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認為,該區域底質質量尚好,無超標項目,也未見明顯的油污染。目前狀況顯然是1986年以後油田排出的污水中的石油在灘塗的底質上迅速積累所致。

此外,通過對整個區域底質污染指數分析可以發現:灘塗的污染指數最小,淺海近岸底質的指數大於灘塗,而小於離岸較遠的淺海。顯示出底質污染指數由灘塗向深水方向遞增的條帶狀分區現象(這一點與淺海海水水質條帶分區正好相反),這一方面反映了石油等污染物入海後主要是隨細懸浮物輸移到水動力較弱的海域沉積下來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灘塗近岸水淺,水交換充分,氧化電位高,污染物不易形成所致。

總之,通過此次對黃河三角洲海岸帶淺海水質及底質的全面調查可以看出:1989年時海水污染主要是在孤東油田的近海,由於油田瀕臨海邊,排澇站直接將水排入海內,對海水影響較大,但污染僅限於潮間帶,特別是神仙溝口和廣利河口水質較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區淺海水質基本上屬於一般一類海水水質。

10年以後,通過收集到的1999年對近岸海域的水質監測資料,根據GB3097—1997標准進行評價,另外根據海域功能區的不同,分別採用III類標准、II類標准進行評價,其中東營港、渤海埕島石油開發區按III類標准進行評價,其餘按II類標准進行評價。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見表4-6。

表4-6 近海海域水質狀況評價結果表Tab.4-6 Pollution assessment of water in offshore area

通過1989年和1999年對海水水質的評價對比,盡管評價所採用的標准有所不同,超標項目也無法進行有效對比,但總體上1989年大部分區域的淺海海水屬於一般的一類海水水質,主要污染區域孤東油田潮間帶也多為二級海水水質,而目前調查區海水水質狀況多為三級水質,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防止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和加重。

結論:自1986年以來,淺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區域也有擴大的趨勢。

『陸』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濕地是介於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帶,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獨特的生態系統。它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對於蓄洪防旱、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環境凈化、促淤造陸、污物降解、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極高的生態服務價值。

美國生態學家Costanza等將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17項:氣體調節、干擾調節、水分調節、水分供給、侵蝕控制、沉積物保持、土壤形成、養分循環、廢棄物處理、授粉、生物控制、庇護、食物生產、原材料、遺傳資源、休閑和文化等,這17項功能已成為人們進行生態服務評價的標准和參照,為許多學者接受。對於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功能在內容和數量方面都有很大差別。研究表明,在各類生態系統中,濕地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價值最高。本章將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評估。

一、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1.黃河三角洲濕地概況[82]

位於山東省的黃河三角洲,瀕臨渤海,東靠萊州灣,是由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夾帶大量泥沙至入海口處沉積而形成的淤積灘洲,被稱為我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濕地資源豐富,既有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濕地,又有以稻田、蘆葦和池塘等為主的人工濕地,是全世界增長最快,中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的新生濕地生態系統。濕地面積約為4500km2,是《拉姆薩爾國際濕地公約》締約國要求注冊的國際重要濕地。早在1992年就已設立為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范圍內河口濕地生態系統中極具代表性的範例之一。

2.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83、84、160、163]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有以下服務功能:

2.1 豐富的土地資源與成陸造地功能

2.1.1 土地資源功能:黃河三角洲土地資源豐富,其主體城市東營市人均國土面積為0.47hm2,目前尚有3.5×105hm2荒鹼地有待開發利用。根據對土地後備資源適宜性評價,宜農(耕地)土地8.65×104hm2,宜林牧1.313×105hm2,宜水產及鹽業1.322×105hm2。大片濕地保持了原生狀態。這片沒有污染、平整肥沃的土地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處女地」。

2.1.2 成陸造地功能:黃河三角洲是目前世界上造陸最快的河口三角洲,每年約有20~23km2新生陸地形成[86]

2.2 海洋資源功能

三角洲海岸線長350km,灘塗面積1.2×105hm2。由於黃河與其他河流帶來大量營養鹽和有機物入海,是渤海浮游動植物最豐富的水域,為魚、蝦、蟹、貝類等漁業資源的繁殖生長和增養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被稱為「百魚之鄉」和「東方對蝦故鄉」。

2.3 棲息地功能

區內的各類野生動物達1524種,其中海洋性水生動物有418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約170種之多,包括江豚、寬嚎海豚、斑海豹、小須鯨和偽虎鯨等5種;淡水魚類有10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達氏鮮、白鮮和松江鱸等3種。

該三角洲又堪稱「鳥類樂園」,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棲息、繁殖地。已發現有270種鳥類在此棲息,約佔全國鳥類總數的22.3%,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丹頂鶴、白頭鶴、白鶴、大鴨、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和金雕等7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大天鵝、灰鶴、鴛鴦、白枕鶴等,多達34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稀有鳥類黑嘴鷗,在自然保護區內也有較多分布,並做巢、產卵、繁衍生息於此。列入《瀕臨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有40種,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是觀鳥的好時節,在黃河入海口一帶的灘塗沼澤上,丹頂鶴、大天鵝、黑嘴鷗和斑頭雁等各類候鳥、旅鳥、留鳥,動輒結成成千上萬只的群體,鋪天蓋地,上下翻飛,群鳥爭鳴,引吭高歌。人們把黃河三角洲形象地比喻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2.4 物質生產功能

能提供豐富的動植物產品如魚、蝦、蟹、貝和藻類等富有營養的副食品;有特殊的野生葯用植物,主要有鹼蓬、鹽角草和黃須菜等;有許多動植物還是發展輕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如蘆葦就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濕地動植物資源的利用間接帶動了加工業的發展;農業、漁業、畜牧業和副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濕地提供的自然資源。還包括各種生物資源和海洋水產品資源等。黃河三角洲獨特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該濕地植被、水土生物、鳥類等生物資源變得異常豐富。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內植物有393種,如:天然蘆葦盪、鹼蓬、怪柳、補血草、雅蔥等一些鹽鹼植物,天然草場、天然柳林、天然樹柳灌木林、人工刺槐林、天然實生樹林等。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野生大豆分布廣泛。

2.5 觀光旅遊與美學功能

濕地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是旅遊、娛樂等的好去處。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示範區擁有沼澤濕地生態區、槐林生態接待區、蘆葦濕地觀鳥區、海灘濕地觀光區和新國土觀光區等5個功能區,設立了濕地之窗、蘆花飛雪、槐林飄香、柳林疊翠、萬畝天然草場、黃龍入海、蘆海迷宮、長堤觀海、海上日出、長河落日等黃河口「十景」,以及已建和正在建設中的黃河「十個第一」等美麗迷人景觀,除可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外,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在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

濕地的美學價值:濱海濕地的鹼蓬、海蓬子、磯松和鐵桿蒿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廣袤的蘆葦碧浪翻滾,水鄉澤國,天空蔚藍,百鳥競羽,生機盎然。與丹頂鶴和黑嘴鷗等野生動物相映成趣,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旅遊和療養環境。

2.6 教育與科研價值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瀕危物種等為教育科研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著重要價值。生態學家把這里視為研究新生陸地形成、演化、發展的重要基地,生物學家把這里看做是研究生物衍化及演替規律的基因庫,鳥類專家視這里為研究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生存、棲息、遷徙規律的特殊地域,水土保護專家則把這里看做是反映黃河治理成效的晴雨表。同時,這里還是全國青少年生態教育基地。

2.7 凈化環境功能

濕地有利於凈化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大面積的蘆葦、草甸和沼澤具有凈化水質、降解內陸各種河流污染物質的功能,從而減輕渤海的污染,提高渤海的漁業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是一個天然的污水處理廠。沼澤蘆葦對水中各種污染物質,如BOD5、SS、營養元素N和P,微量元素、難降解有機物以及病原菌等都有明顯作用,其主要機理是物理沉降、過濾、吸附、化學沉澱、分解、生物代謝等。根據P.R.艾德萊爾等實驗研究,隨著濕地生產率的提高,營養物質的去除能力也有所增強,理想的草皮濕地可去除92%的磷,氮的去除率也在40%以上。最近一個時期近海海域出現的「赤潮」是由於水體營養物質過剩而形成的。充分利用濕地的凈化功能,利於減輕近海水體的污染,防止海水富營養化現象的發生。

2.8 蓄滯洪水功能

濕地的蓄滯洪水功能出於地面坡度很小,地下水位高,在海水頂托下,大量的河水滯留於濱海濕地,使這里成為陸地水入海前的天然蓄洪水庫。若以海拔5m作為濕地界限,除已開發的水稻種植區外,可作為天然蓄洪水庫的面積約為1400km2,按平均蓄洪水深度2m計算,可蓄洪28億m3,濱海濕地在調節河下游黃河平原各河流水位與水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9 大氣組分調節功能

大氣組分調節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大氣交換CO2和O2,從而對大氣中的CO2和O2的動態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濕地還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包括CH4和N2O等氣體的排放。

2.10 水分調節功能

水分調節是濕地的重要功能之一,濕地具有巨大的滲透能力和蓄水能力,由於濕地植物吸收、滲透降水,致使降水進入江河的時間滯後,入河水量減少,從而減少了洪水徑流,達到削洪的目的。

二、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1.成陸造地價值

成陸造地價值採用市場價值法(Marketvalueapproach)進行評估。通過市場調查了解當地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取其平均值41萬元/hm2來進行估算,黃河三角洲年自然造地20~23km2,本文的研究採用21000hm2來進行估算。成陸造地價值(V)計算公式如下:

V=當地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每年造地面積

V=V1+V2=(土地面積+每年造地面積)×當地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2100hm2×41萬元/hm2=86100萬元

2.物質生產功能

物質生產功能價值也採用市場價值法進行評估。計算公式如下: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1-1)中,V為物質產品價值,既包括水產品價值,又包括原材料生產價值;Si為第i類物質的可收獲面積,Yi為第i類物質的中產,Pi為第i類物質的市場價格。

產品市場價格參照2005年國家物價年鑒以及當地實際物價。在原材料價值的估算中,可收獲面積按總生產面積的50%計算。

3.大氣組分調節價值

大氣組分調節功能分為3部分:植物固定CO2,釋放O2以及排放溫室氣體氣體組分調節功能價值為植物固定CO2,價值與釋放O2價值之和減去溫室氣體排放的價值。

3.1 植物固碳價值

以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有機物質生產為基礎,根據光合作用反應方程式推算每形成1g干物質,需要1.62gCO2,釋放1.2gO2

植物的固碳價值,目前國際通常採用碳稅法(Carbon tax approach)進行評估,碳稅率以瑞典政府提議的150美元/t(C)(即1024元/t)為標准。這一值對於我國來說無疑是偏高的,所以本文的研究採用我國的造林成本法(Reforestation cost approach)進行計算。根據單位面積植物年碳素的凈增長量和造林成本以及濕地植物面積總數,三者乘積計算濕地植物固碳價值得出我國的造林成本為260.9元/t[87]

3.2 O2的釋放及其價值

分別用造林成本法和工業制氧影子價格法(Market price)來估算其經濟價值,取二者的平均值進行計算。根據單位面積釋放的O2量與O2的造林成本和工業制氧價格可以推算出氧氣的經濟價值。CO2的造林成本為352.93元/t[87]。工業制氧價格為0.4元/kg[88]

3.3 溫室氣體的排放

根據濕地溫室氣體排放通量與自然濕地面積,溫室氣體的散放值,三者的乘積得到溫室氣體的排放價值。在本例中沿用Pearce等人在OECD中對氣候變化的經濟學分析中提出的CH4和N2O的散放值,來對這兩項氣體的經濟價值進行評估,其散放值分別採用0.86元/kg和20美元/kg。

4.水資源調節價值或蓄滯洪水功能價值

濕地的總水分調節量可根據如下公式求得

城市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式(4-1-2)中,Si為第i種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Di為第i種土地利用類型蓄水深度。水分調節價值利用影子工程法進行計算。通過建立蓄水量1t水庫影子工程的費用來估算涵養水源的價值水分調節功能總價值為總水分調節量與中位蓄水量的庫容成本二者的乘積中位蓄水量的庫容成。本例計算出每建設1m3庫容需投入成本為0.67元(目前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多採用此數據)。

因此,蓄滯洪水功能價值,採用市場價值法計算,按可蓄洪水28億m3計算,則為

蓄滯洪水功能價值=28億m3×0.67元/m3=18.76億元

5.凈化水體價值

濕地的凈化水體的價值為濕地去除營養鹽和重金屬的價值之和。運用生產成本法來估算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去除污水中營養鹽價值。運用專家評估法來估算去除重金屬的價值。根據以下公式計算去除營養鹽價值:

Et=Ej×Pj=max{Tj/Nj%}×Pj

上式中,Et為濕地凈化N、P的價值,元/a;Ej為濕地凈化污水的量,t/a;Pj為污水處理廠去除單位污水費用價值,元/a;Tj為濕地凈化N、P的量;Nj%為污水中N、P的含量,Tj/Nj%的最大值為濕地凈化合流污水的總量即Ej

目前國家二級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成本為1600~3300元/萬t(包括噸水投資成本、噸水運行費、噸水污泥處理投資成本、噸水污泥處理運行費等),月取平均價值為2450元/萬t[89]。合流污水含氮量Nn%為2.90%[90]

根據專家評估法,以濕地去除重金屬的環境效益價值占總環境效益價值的40%來獲得去除重金屬的價值[91]

6.棲息地價值

採用替代法對棲息地價值進行初步估價,將該價值與全球濕地生態系統棲息地價值的平均值作為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的棲息地價值。用替代法計算棲息地價值時,根據本區鳥類資料對棲息地價值進行初步估價,其中,棲息地保護投資=保護工程投資+科研文化投資×50%。

7.文化科研價值

採用我國單位面積生態系統的平均科研價值382元/hm2和Costanza等人對全球濕地生態系統科研文化功能價值861美元/hm2的平均值3129.9元/hm2作為河口濕地的科研價值。

8.美學(旅遊)價值

旅遊價值由旅行費用支出、旅行時間花費價值以及其他費用三部分構成,以2005年接待遊客數進行計算。

旅行費用支出=交通費用+食宿費用+公園門票、景點門票及服務費用

旅行時間花費價值=遊客旅行總時間×遊客單位時間的機會工資其他費用=攝影、購物費用

在旅行時間花費價值的計算中,遊客的工資按90元/d計算。遊客機會工資成本一般為實際工資的30%~50%[92],本研究採用40%的打折率。

9.河口濕地總生態價值

總價值等於各項價值之和,即

總生態價值=成陸造地價值+物質生產價值+大氣組分調節價值+水分調節價值+凈化水體價值+棲息地價值+文化科研價值+美學(旅遊)價值+蓄滯洪水功能

三、評估結果與討論

本文將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劃分為8種類型,得到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為94.5億元/a。各項服務價值的評估結果見表4-1-1。其中,濕地生態服務價值中成陸造地價值、物質生產價值以及文化科研價值較高,其次為美學價值、凈化水體價值、棲息地價值、水分調節價值和氣體調節價值黃河三角洲濕地單位面積服務價值為1.79萬元/hm2·a,遠遠大於全國生態系統單位面積服務價值(0.54萬元/hm2·a),與吳玲玲等[177],對長江口濕地生態功能價值評估的結果相當。這說明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很高,與Costanza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表4-1-1 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

(1)黃河三角洲濕地的成陸造地價值較高,占總價值的10.71%。由於黃河中上遊河水(尤其是小浪底水庫運行後一年一度的調水調沙工程)將大量河沙運入黃河河口堆積成陸,創造了豐富的灘塗和土地資源,決定了該濕地具有較高的成陸造地價值。

(2)對於棲息地價值的評估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替代法,即根據保護區的直接投資來替代棲息地的價值;另一種是權變估值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通過調查WTP(Willingtopay,支付意願)或WTA(Will-ingness to accept,接受補償)得以實現。CVM受評價者的主觀因素影響很大,在恩格爾系數較低的發達國家,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較高,對棲息地價值的支付就多。而採用替代法將對保護區的投資來替代棲息地價值,是建立在我國對保護區的重視程度和支付能力的基礎上的,其結果要低於世界水平對棲息地價值的評估,作者認為必須建立在適當國情基礎上,但也要考慮到國外對這項功能的評價。

本評價結果表明,棲息地價值占總價值的20.71%,比例極高。作為被評價的地區,不論是生物多樣性或是各種珍奇動植物等都是世界上少有的,用發達國家的標准來衡量不算高,但對於我國的情況也許是高了點。

(3)在本文的研究中,文化科研價值很高,佔21.81%。而實際上,目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文化科研價值遠遠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實際利用價值遠低於此值,同時也說明此濕地的文化科研價值開發利用潛力非常巨大。

(4)在上述8項生態功能價值中,蓄滯洪水功能價值最高,占總價值的23.33%。也許,對於評價區來說,由於大部分地區土壤鹽鹼化,所涵養的水質比較差,評估結果可能偏高。但由於沒有比工程費用法更合適的方法,也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5)在估算凈化水體價值時,主要針對濕地已經實現的凈化功能進行估算,對於濕地的潛在的凈化功能價值的估算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柒』 海(咸) 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海(咸)水入侵給沿海一些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影響,為防止海水入侵進一步擴展,避免新的入侵發生,使已經發生入侵的地區逐步得到治理,應採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一、管理措施

1.合理開采地下水

不合理開采地下水是造成海(咸)水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科學開采地下水是防止海(咸)水入侵的重要措施。需據補給資源量決定開采量,可在一定期限內調用部分儲存資源量,但應在短期設法盡快得到補償,應避免長期超采,要控制降落漏斗擴展,劃定近海地帶開采邊界,嚴禁在入侵前緣與漏斗邊緣之間過渡帶超量、超深取水。

2.加強河道管理,防止海水倒灌

可在海水順河上溯嚴重的河口,選擇適當位置建攔水閘,以阻擋海水、攔蓄淡水。另應禁止河床挖砂,以免降低河床,導致海水上溯距離加大而導致海水入滲速度加大。

3.合理開發利用灘塗資源

對海岸帶資源開發,應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科學開發,綜合治理。近海地區有水利條件的可選種稻田,引地表水以淡壓咸,其下游開發耐鹽經濟作物等,或引進適宜混合水生長條件的養殖業,既防止了海水入侵又因勢利導轉害為益。

4.加強用水管理,調整產業結構

加強用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淡水開采量,是防治海(咸)水入侵的重要措施。沿海地區採用其他地區改大水漫灌為低壓管道灌溉或噴灌的模式投資大,也不符合當地地形條件,因此應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在海(咸)水入侵重災區,以調整食物鏈結構為突破口,建立適合區域生態特點的農、牧、漁、林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建立鹽業牧草帶和淺海灘塗養殖帶,在充分利用鹽業資源的基礎上,發展畜牧業,改良土壤;對災害威脅區,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水資源利用方向,發展節水型農牧業和工業;在入海河流上游山區以綠化和涵養水源為出發點,發展生態農業。

二、工程措施

1.建築防滲帷幕,蓄淡阻咸

在膠東和萊州灣地區建築防滲帷幕是防治海(咸)水入侵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滲帷幕截斷了海(咸)水與地下水之間的水力聯系,它既可截海(咸)水向地下淡水的入侵,也攔擋地下淡水向海(咸)水的排泄,保護淡水資源。膠東沿海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狹窄,第四系沉積物較薄,且河床部位兩側高起呈箕口形狀,這有利於建築地下板牆帷幕,營建地下水庫。1989年和1993年,龍口市在八里沙河和黃水河下游分別修建的防滲帷幕,蓄淡阻咸效果十分明顯。春季地下水位下降時,阻擋了海水入侵;雨季地下水水位回升時,減少了地下水向外排泄,水位明顯回升,增加了地下水的調蓄量。

2.修建、加固防潮堤、閘

風暴潮是山東海水入侵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沿海地區的重要自然災害之一,尤以萊州灣最突出。在濱海低平原海岸修建、加固堤壩,在河口地段結合防滲帷幕修建防潮閘,不僅是防禦風暴潮災害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防治海(咸)水入侵的重要措施。

3.優化地下水開采布局

在沿海平原區,特別是不宜修建防滲帷幕的沿海平原地段,應加強用水管理,嚴禁長時間超量開采地下水,保持地下水對海水的正向水力坡度。由於生產或生活急需而超量開采時,也應依據取水的位置,嚴格控制開采量和開采時間。同時布設禁采保護帶,嚴禁在淡、鹹水接壤之處布井開采。在開采布局上,要堅持開采井應以中上游密、下游稀的原則。

4.開源、節流

(1)合理開采地下淡水資源、加大引客水力度

在開采當地地下淡水資源時,對深層地下水開采要做到科學布局、分散開采、定期停采,關停超采區的抽水井,抬高地下水位,以防止降落漏斗的擴大,減緩海(咸)水的入侵速率。水源不足時,應盡量通過引黃、引江水等解決。

在黃河三角洲鹹水入侵區,農業用水可通過淺層地下水和客水(引黃)解決,增加淺層鹹水-微鹹水開采與淡水混合灌溉,達到逐步改良鹹水區的目的。在咸、淡水界面的鹹水側抽排地下水,降低鹹水水位,將汛期入海徑流攔蓄回灌地下水,可起到治理淺層海(咸)水入侵的效果。

(2)實施海(咸)水淡化工程,緩解供需水矛盾

海(咸)水淡化也是解決濱海地區缺水的一項措施。採用電滲析法淡化礦化度10g/L以內的鹹水供生活飲水,每立方米淡水成本2~3元。

(3)人工增雨

人工降雨是在自然降雨不足時的可貴補充,對改善農田墒情,補充水庫、河流等蓄水設施的儲水量、減少地下水的開采量,改良水質有一定作用,是一項有開發潛力,效益可觀的措施,與其他工程相結合,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有效地緩和淺層海(咸)水入侵。近年來全省進行的人工增雨作業表明:採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施撒乾冰、碘化銀,人工催化雲層增加自然降雨量,增雨量可觀,經濟效益良好,投入產出的效益比為1∶2.7。

(4)節約用水

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加大污水處理回用。沿海地區的廠礦、企業,要盡量多的利用海(咸)水進行冷卻、沖渣、沖刷,減少優質淡水消耗量。

農業是用水大戶,農業節水一是可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改種一部分耐旱作物,推廣地膜覆蓋技術,抑制田間水分的無效蒸發;二是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採用溝灌、穴灌、管灌、滴灌、噴灌、微灌以及渠道防滲;三是推廣省水經濟的灌溉制度,可採用經濟灌溉定額,防止濱海地區海(咸)水入侵。

5.限采深層地下水

黃河三角洲鹹水入侵區的深層淡水分布區,大多已處於超采狀態,特別是在濱城、博興、鄒平等縣、區駐地周圍超采極為嚴重,已形成規模較大的區域性降落漏斗,濱城、博興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分別達135m、125m。為防止該區域大量開采深層淡水引起鹹水入侵、地面沉降等地質環境問題,應該限量開采深層地下水。

濱城、博興、無棣、沾化等四縣、區,深層淡水可開采量為1771萬m3/a,目前開采量為2049萬m3/a,應減少開采量363萬m3/a。但從長遠來看,以上四縣、區地下水開采必須考慮以下3點:一是可開采量的計算是在擬定開采方案下(擬定水位降深,以開采20年為界,並假定其他縣、區以目前開采量開采等)計算出來的,如果其他縣、區增大開采量,則該縣區可開采量就會相應減少;二是目前區內已形成較大規模的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較大,已形成一定程度鹹水入侵等地質環境問題;三是有些縣、區可改用淺層淡水,在濱城區沿黃河附近,有淺層淡水富水地段,水質較好,適宜工業用水,而且易接受黃河補給。

6.建立沿海地區地下水監測系統

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網,進行水位、水化學監測,是控制海(咸)水入侵、優化開采布局、合理開發利用、管理水資源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監測,可以研究海(咸)水入侵的形成機制和入侵規律,預測海(咸)水入侵速率、規模和危害范圍,為有效地防治海(咸)水入侵提供科學依據。

『捌』 中國近兩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比較緊迫,希望得到網友的回答

從2012年到2014年的,希望能幫到你!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2013年

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匯入濁漳河

2012年12月31日,位於山西長治潞城市境內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廠發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長治市通報稱,泄漏在山西境內輻射流域約80公里,波及約2萬人。民眾質疑為何事發5天才通報事故。山西潞安天脊「12·31」事故應急指揮部召開媒體通氣會,宣布對事故中的4名直接責任人撤職處理。天脊方元公司總經理陳建溫、安全生產副總經理任勇傑、儲運車間主任程新生、副主任宋濤被撤職。


山西河流污染,排污渠彌漫刺鼻氣味

2013年01月07,在潞城市與平順縣交界的黃牛蹄鄉辛安村,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在此匯入濁漳河。昨天傍晚,在發生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內,經過大量石灰粉掩埋後,渠道內污水結冰形成白色冰塊,局部地段仍能隱約看到殘留的鐵銹紅色污染物。在排污渠所在的河道內,當地政府組織人員修建了幾道焦炭壩攔截污染物,並在壩基上豎起「嚴禁人畜飲用河內廢水」字樣的警示牌。在排污渠和濁漳河的交匯處,數十隻裝滿活性炭的麻袋密密麻麻地擁擠在渠道內,以期減少對下游用水的影響。盡管距事故發生已有7天時間,但記者走近排污渠時,現場仍彌漫刺鼻氣味。

湖北宜昌河流污染

2013年02月16日,湖北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太平村、石堰村、偏岩村等村莊,居民將各種垃圾傾倒在河流岸邊或者溪溝里,造成水污染,令人觸目驚心。盡管如此,當地部分居民仍在河水中浣衣。夏季洪水時,這些垃圾將被沖洗進入長江。

台州:河流氨氮已經嚴重超標

2013年04月28日,溫嶺石橋頭鎮車路橫河本來清澈見底,是當地人的游泳池,現場卻成了「黑龍」江,現在這條河的污染問題,得到了當地環保部門的關注。

漢中市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

2013年05月02日,一輛由銀川開往四川的罐車在108國道寧強縣境內發生側翻,約有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泄漏點距離縣城約6公里,距離漢江50公里左右,泄漏點下游3公里處有一口縣城集中式飲用水井。事發後已通知自來水公司停止從水井取水,也已告知沿途居民禁止取用河水。

湖南省部分河流污染物超標

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16日發布的3月份全省環境質量月報顯示,湘江、沅水均有部分干、支流斷面水體污染物超標。根據監測,湘江支流蒸水和漣水各1個斷面超標,瀏陽河2個斷面超標,其中蒸水入湘江口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漣水西陽渡口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瀏陽河黑石渡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三角洲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和氨氮。另外,沅水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達到4.0%。其中幹流托口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支流酉水清水江的石花村斷面污染物超標,主要污染物為氨氮。

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危及貴陽母親河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河流兩岸沿線生活垃圾、工業污染隨處可見,已危及貴陽母親河「南明河」水質。有關人士指出:如果支流污染不整治,南明河依然是年年治理、年年污染。在三聯路橋頭,記者遠遠便聞到河水中散發出陣陣臭味。站在橋頭俯視,龍華河水呈黑綠色,上面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河灘上雜草叢生,白色的泡沫、塑料袋等垃圾隨處可見。

2014年

江蘇靖江水污染事件

2014年5月9日上午,江蘇省靖江市因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異常停止供水,全市近70萬人的生產、生活因此受影響,並引發了搶水潮。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因及時應對:第一時間啟用備用水源,5月11日上午恢復正常供水。據介紹,已經基本可以認定造成靖江水污染的原因是犯罪式排放、傾倒危廢行為。案件已移交警方調查。

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

2014年4月23日20時43分,武漢市政府應急辦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造成武漢白鶴嘴水廠和余氏墩水廠停產。截至發稿時,官方消息稱,武漢白鶴嘴水廠、東西湖區余氏墩水廠及曾受影響一度關停的漢陽區國棉水廠均恢復了正常供水。
對於造成水質超標污染的原因,武漢市政府應急辦發布的長微博表示:「市環保部門正對漢江自來水污染情況進行分析研判。」記者調查發現,在應對此次城市供水危機過程中,官方曾兩度關停東西湖區余氏墩水廠,卻沒有對採取措施的詳細原因作出明確說明,引發了受影響居民的用水恐慌。

蘭州市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4月11日,蘭州市突發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政府通報未來24小時居民不宜飲用自來水。經調查,系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一條管道發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經過有關部門緊急採取措施,受到污染的蘭州市西固、安寧兩個區的自來水苯含量已於12日中午大幅下降。14日,蘭州已逐漸解除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

『玖』 環境保護論文

去找(環境保護前沿)裡面的論文,你截取別人的結論不就是短的論文嗎~~

『拾』 我國水資源與供水安全區劃結果

將地下水、地表水、降水作為考慮因素,採用層次分析法和層次疊加法,區劃我國水資源及供水安全。

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中對非定量事物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方法,它把復雜問題中的各因素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一方面能充分考慮人的主觀判斷,對研究對象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另一方面能把研究對象看成一個系統,從系統內部與外部的相互聯系出發,對各種復雜的因素進行逐層分析。

層次分析法和層次疊加法重點在於能對復雜事物中各因素賦予恰當的權重,因此適用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水資源的安全區劃。將全國酸雨區域分布圖和全國多年人均利用降水量分布圖進行疊加,分析後得出全國大氣降水供水安全性分析圖;將全國地表水水質圖和全國地表水資源量分布圖進行疊加,分析後得出全國地表水供水安全性分析略圖;將全國地下水水質量分布圖、全國地下水可開采量分布略圖、全國地下水污染分區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進行疊加,分析後得出地下水供水安全性分析略圖。進而將全國大氣降水供水安全性分析略圖、全國地表水供水安全性分析略圖、地下水供水安全性分析略圖進行疊加,分析後得出全國水資源與供水安全區劃圖(附圖13)。

全國水資源與供水安全區劃圖根據我國水資源與供水安全狀況將我國大致劃分為四部分:

Ⅰ.水資源與供水安全區。主要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四川的部分地區。該區地下水資源量較豐富,是我國主要河流的水源地,我們需加強對該地的水資源保護。西藏的水資源相當豐富,據統計,全自治區水資源總量4482×108m3(不含地下水),按全自治區人口和耕地計算,人均佔有水量和畝均佔有水量均居全國首位。冰川和地下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3959×108m3,約佔全國總數的12%。西藏有數百座雪山,成為巨大的天然水庫,是我國冰川最多的省(區、市),冰川面積2.62×104km2,約占我國冰川總面積的一半。冰川融水不但利於農田灌溉、人畜飲用,而且成為西藏河流與湖泊的重要水源。西藏各河流徑流量大小相差懸殊,雅魯藏布江是自治區內最大的河流,平均年徑流量僅次於長江、珠江、黑龍江,居全國第四位。西藏有大小湖泊共1500多個,面積達2.4×104km2,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近年來,由於受自然、人類社會的頻繁開發建設且未能合理保護的多種因素的影響,該區水土流失有加劇的傾向,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人口聚居地的水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和保護,水污染問題也將制約西部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Ⅱ.水資源與供水較安全區。主要包含有4個亞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北、東北和西南地區。每個亞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自然屬性不同,引起供水較不安全的因素也不同。在西北和東北地區是以地下水為主要的供給水源,尤其是西北地區的新疆。西北地區氣候乾燥、降雨量少、蒸發量多,使得地表水系較不發達,而且在沙漠和近沙漠的戈壁灘地帶出現乾枯的河床。因為西北地區的經濟不太發達,水污染較輕,因此地下水水資源、降水成為決定西北地區供水安全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東北地區,雖然也是以地下水為主要的供水水源,但東北地區的水資源狀況與西北地區有很大的不同。東北地區地下水資源較豐富,而且該區的降雨量較西北地區要大得多,但是東北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建設較早,各項設施比較落後,環境污染較嚴重,尤其是對地下水的污染將成為該區治理的一個重點。因此水污染成為決定該區供水安全等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西南地區與西北、東北地區有很大的區別,西南地區以地表水為主,因此地表水成為該區決定其安全等級的重要因素。

1.大氣降水供水安全、地表水供水較安全、地下水供水安全亞區。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的降水主要來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風氣流,其次來自北冰洋的冷濕氣流,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風都難進入新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僅145mm,為中國平均值(630mm)的23%,在全球同緯度地區,新疆幾乎是最少的。新疆年降水量小,而蒸發極為強烈,是典型的乾旱戈壁沙漠地區。但由於盆地四周被高山圍繞,山區降水、雪水非常豐富,河水年總徑流量達884×108m3,全部流入盆地。所以新疆雖地處極端乾旱地區,但得天獨厚,水資源較為豐富,雖開發難度較高,仍具有很大潛力。目前,新疆以儲蓄降水為主要飲用水源。

在新疆細土平原,由於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大水漫灌,重灌輕排,造成大面積土地次生鹽鹼化;有的地區次生鹽鹼土已佔耕地的60%左右,導致農田嚴重減產。有的地區修建平原水庫導致地下水位抬高,也是造成土壤鹽鹼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城市人口增長與工業發展,城市水資源日趨緊張,已成為全國普遍性問題。烏魯木齊市主要以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一度出現超量開采。近年來新建成柴窩堡水源地,全市日供水能力增加到30×104m3,基本達到供需平衡。經過多年來的調查研究,又完成西山水源地與柴窩堡西水源地的勘探工作,可作為後備水源。因此該區的供水較安全。

2.大氣降水供水較安全、地表水供水較安全、地下水供水安全亞區。主要范圍為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屬中溫帶到寒溫帶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5℃。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3825.0萬人。黑龍江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和五大連池4處較大湖泊及星羅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積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918條,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86.0×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97.44×108m3,2005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為501.5mm,摺合水量2281.06×108m3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黑龍江省水利事業蓬勃發展,農業灌溉供水219.1×108m3,有效灌溉面積488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269萬畝,抗旱坐水點灌能力3200萬畝。目前,全省水田實灌面積達到3572萬畝,水稻總產佔全省糧食總產的40%左右。

黑龍江水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為:①水資源不豐富,時空分布不均勻黑龍江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55.82×108m3,全省地下水可采量為105.16×108m3,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017m3,耕地平均佔有量為8235m3/hm2。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年內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約佔全年的60%~80%。山丘區耕地面積約佔全省的20%,其地表水資源占總量的74.5%;而佔全省耕地面積80%的平原區地表水水資源量只佔總量的25.5%。②水污染還未得到有效防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廢污水排放量32.75×108m3,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佔83.5%,生活污水排放量佔16.50。黑龍江省水環境監測中心2005年監測結果表明,在6618.5km評價河長中,超標(超Ⅲ類)水質河段占總河長的78%。其中:污染較重的Ⅳ類水質河段占評價河長的51%;污染嚴重的Ⅳ類水質及污染極其嚴重、喪失使用功能的超Ⅴ類水質河長分別占評價河長的16%和11%。因此,水污染問題是影響該區供水安全的重要因素,解決水污染將成為保證該區供水安全的重要途徑。

3.大氣降水供水安全、地表水供水較不安全、地下水供水較安全亞區。主要為內蒙古、甘肅、青海大部分地區。

甘肅省地處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稀少、時空分布不均、供需錯位。水資源十分短缺,直接制約著全省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地下水成為該區決定其安全等級的重要因素。

內蒙古自治區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年總降水量50~450mm,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mm,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mm,額濟納旗為37mm。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1200mm,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200mm,巴彥淖爾高原達3200mm以上。全自治區地表水資源為671×108m3,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108m3,佔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300×108m3,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自治區水資源總量為518×108m3。年人均佔有水量2370m3,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1.0×104m3,平均產水模數為4.41×104m3/km2。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東部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佔全自治區的27%,耕地面積佔全自治區的20%,人口佔全自治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佔全自治區的65%,人均佔有水量8420m3,為全自治區均值的3.6倍。中西部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3個流域總面積佔全自治區的26%,耕地佔全自治區的30%,人口佔全自治區的66%,但水資源僅佔全自治區的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4.大氣降水供水較安全、地表水供水較安全、地下水供水較安全亞區。主要包括雲南、貴州、重慶、湖南大部分地區、四川東南部等地。西南地區的水資源量豐富,但也是危機四伏。中國的高速發展刺激了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長,由於中國石油天然氣儲量先天不足,發展水電成為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出路,而西南地區的大江大河成為了水電開發的主要場所,無序的建壩熱潮正在破壞西南地區的水環境,威脅到當地寶貴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資源。西南紅層嚴重缺水區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雲南及貴州4省(市),紅層分布面積31.01×104km2。但全區碳酸鹽岩面積43.16×104km2,當降雨量保證率為50%、75%和95%時,天然資源量分別為2266.71×108m3/a、2021.14×108m3/a和1762.73×108m3/a。岩溶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620.92×108m3/a,已開采量90.28×108m3/a,開發潛力很大,為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方經濟發展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2010年,西南紅層缺水地區採用斜井取水、地下河天窗提水和施工打井等綜合手段,為乾旱缺水群眾打井88口,獲取水量8.1×104m3/d,解決了24.47萬人和6.39萬頭牲畜的用水困難。四川盆地周圍山區地勢高,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600mm。盆地底部較為平坦,地勢低,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000mm,盆地周圍山區徑流量向盆地匯聚,為盆地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從岷江上游高山高原區2.2664×104km2集水面積產生的每年140多億立方米水資源中引入90多億立方米,彌補了當地水資源的缺乏,目前已形成包括成都平原在內的盆地腹部1100多萬畝的大型灌區。由於大量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以後,而且水資源的年內分配年際變化大,即使在年水資源總量大於平水年的年份仍有旱情發生。盆地東部的嘉陵江流域7月、8月乾旱缺水頻繁。旱災是對四川省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因此季節性缺水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Ⅲ.水資源與供水較不安全區。包括2個亞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陝西、湖北、湖南部分地區、江西大部分地區、福建、浙江部分地區、華南大部分地區、港澳台地區、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黃河流域的內蒙古等。每個亞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自然屬性不同,引起供水較不安全的因素也不同。

1.大氣降水供水較不安全、地表水供水較安全、地下水供水較安全亞區。該區主要范圍為陝西、湖北、湖南部分地區、江西大部分地區、福建、浙江部分地區、華南大部分地區、港澳台地區等地。

珠江流域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360×108m3,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4700m3,相當於全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的1.7倍。廣東是珠江流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也是向珠江排污最多的省份。2008年廣東的GDP佔到珠江流域總GDP的79.64%。進入廣東的河流基本達到了Ⅲ類以上的水質,但進入珠三角地區後,部分河流水質為劣Ⅴ類。珠三角地區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主體。我國多年的改革開放促進了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由於對資源開發強度過大,造成了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耕地面積減少、資源耗竭速度提高,珠三角地區成為廣東省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目前,隨著珠三角地區城市化建設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同時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工業企業大量增加,帶來一定的工業污染,這些因素造成的河水污染已經形成水質性水資源短缺。

廣西為全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廣西地處低緯度區域,降雨量比較充沛,河流發育,水資源豐富。全自治區地表河流總長3.4×104km,其中集雨面積50km2以上的河流有986條;全自治區水域面積8026km2,佔全自治區土地面積的3.38%,全自治區常年河流年徑流量約1880×108m3,約佔全國地表水總量的6.4%,居各省(區、市)的第4位。在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增快的廣西,水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事故頻頻發生。小酒精廠、小糖廠、小造紙廠成為了廣西污染排放的主要源頭。目前廣西僅有南寧、柳州、桂林、北海4座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而廣西14個市107個縣的主要入河排污口共有1496個,這些排污口每年向江河水庫中排放的廢污水達數十億噸。

2.大氣降水供水較安全、地表水供水較不安全、地下水供水較不安全亞區。該區主要范圍為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黃河流域的內蒙古地區。該區主要為黃土高原地區,黃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暴雨頻繁,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因此黃土高原區幾乎全都被嚴重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源不足等問題所困擾。黃土高原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絕大多數地方的人畜飲水要依靠雨水集留。自然降水是這一地區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自然降水有著其自然性的區域和時間的變化波動,降水從西部不足190mm到東部接近900mm,空間差別大。因該區經濟發展較落後,所以水受污染程度較低,地表水成為該區決定其供水安全等級的重要因素。內蒙古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水資源更為短缺,而且全自治區區水資源分布不均,90%以上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嚴重缺水,再加上人為欠合理利用、截流等,使廣大地區的地表水流量逐年減少,湖泊乾涸,河流斷流,尤其是中西部草原與荒漠地區。內蒙古不僅水資源短缺,水環境質量也日益惡化。大量的污水未經處理或部分處理後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污染,也使水資源短缺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Ⅳ.水資源與供水不安全區。主要范圍為華北地區和長江下游、遼寧等地區。因受降水和下墊面的影響,華北地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和開發利用條件差別很大。該區的年徑流深一般在25~250mm之間,山河流一般流域面積很大,有較好的建庫蓄水條件,地表水容易得到控制利用;而平原河流水系分散,源短流長,且徑流多為汛期澇水,難以利用。平原地區的地下水對供水具有重大的意義,各地的補給量和開采條件差別也很大。一般來說,山前平原區(如太行山前)既能得到山區水庫調節的水量,又有豐富易採的地下水資源;有引黃條件地區(如山東西北)得力於黃河水的補充。這些地區的水資源相對豐富,但問題也不少,如太行山前區近年來需水量增長迅速,已出現了地下水漏斗和工農業爭水現象;引黃地區則因引水引沙的結果,造成了大范圍的土地沙化和高揚程提水成本高等問題。至於那些來水沒保證、地下水貧乏且水質不好的地區(如黑龍港、運東地區和河北北部地區)洪水條件相對較差,有些地方至今人畜喝水問題都沒解決。

1.大氣降水供水較安全、地表水供水較不安全、地下水供水較不安全亞區。主要為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下游主要支流,南岸有青弋江、水陽江水系和由東苕溪、西苕溪、吳淞江、黃浦江諸水形成的太湖水系,北岸則有皖河、滁河和巢湖水系等。這些支流水系都較短小,水量很有限,加之幹流大部分為感潮河段,常受潮汐頂托影響,所以歷來以安徽大通為全江控制河段計算水沙量。據近實測資料統計,長江每年經過大通的入海水量,最豐年為13600×108m3,最枯年為6370×108m3,多年平均值為9110×108m3,但通常以1Tm3計。長江下游地區是我國濕地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濕地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排澇和水源保護等方面,有著巨大的環境功能和環境、經濟效益。而人類無序的開發,嚴重損壞了長江的生態功能,並直接影響到了長江下游這塊目前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區域的經濟功能。我國的長江流域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流域洪災頻發,旱災也十分嚴重。長江流域受污染的特點是下游重於上游,支流重於幹流,湖泊半數以上已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長江中下游流域特別是長江幹流區域大中型企業集中,大多數屬於化工、冶金、機械、造紙、食品加工類企業,以能源及原材料為主的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格局,造成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工業污染源治理也是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的一個重點。由此可知水污染是影響該區供水安全等級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年降水量一般約600~1000mm。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4~10月各地降水量均佔全年的80%~90%。這一時期降水和熱量豐沛,利於農業生產。但因河南省降水主要來源於東南季風,省境降水的年變幅和季節變幅大,因此發展灌溉是保證農業穩產高產的基本條件。全省年均徑流總量為361×108m3,中等旱年約185×108m3。一般年份,豐水期(6~9月)時大部分地區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0%~70%;枯水季節河流水量較小。以地表水水質而言,各流域地表徑流的礦化度都較低,一般小於0.3g/L,屬鈣質重碳酸鹽水。河南省地下水資源較豐富,初步估計約222×108m3,其中,平原與河谷盆地約佔76%,山岡地區約佔24%。平原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河、渠側滲補給,山岡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入滲補給,水位均隨季節變化。淺層地下水位的年變幅約2~3m,每當乾旱年份或乾旱季節,需大量用水之際,許多地區(如南樂、濮陽、溫縣等地)出現地下水位下降、涌水量劇減的情況。

山東省地下水資源綜合補給量193×108m3/a,可供利用的地下水淡水資源169.59×108m3/a,近年山東省地下水實際開采量大約在130×108m3/a。據此推算,山東省地下水資源潛力至少在35×108m3/a以上,而且都屬於淺層地下水,水位深的也只有10多米,有的富水地段水位還高於地面。這些有待開采利用的地下水資源分布在全省17個市,其中菏澤、德州、臨沂等市開采潛力最大。山東省地下水開采潛力大,但不注意環境保護。據山東省環境狀況公報,主要河流、湖泊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部分河段超過國家V類水質標准。河岸兩側地下水污染由線狀而逐漸變為帶狀,進而向面狀發展。

2.大氣降水供水較安全、地表水供水較不安全、地下水供水較不安全亞區。主要為華北平原地區,華北地區總面積為13.6×104km2,人口約1.11億,GDP佔全國的12%,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0%,在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城市化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水資源嚴重短缺和不合理利用正在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華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人均水資源量每年僅為335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且地表水時空分布不均,地下水是華北平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北京、石家莊、邢台、邯鄲、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開采量已佔總供水量的70%以上。最新調查成果顯示,華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資源每年為227.4×108km3,2000年地下水開采量達到212×108km3。其中,淺層地下水開采量為178.4×108km3,占總開采量的84.2%;深層地下水開采量為33.6×108km3,占總開采量的15.8%。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總體上為106%,深層地下水為139%。由於開采布局不合理,河北、北京等地近30年來淺層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20~40m,超采嚴重。河北省現狀地下水開采程度達到128%,每年超采約22.3×108m3,1975年以來累計消耗地下水儲存量超過500×108m3;北京市地下水開采程度103%,每年超采(1~2)×108m3,1961年以來累計消耗地下水儲存量60×108m3以上;天津市地下水資源貧乏,開采程度達到111%,每年超采近7000×104m3。山東、河南、山西等省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也都在75%以上,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嚴重。由於深層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全區深層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的范圍已達到7.6732×104km2,占平原區總面積的55%。並且造成海水入侵,使土壤鹽鹼化。

閱讀全文

與三角灘污水處理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怕小孩子開門按開水怎麼弄 瀏覽:664
樹脂過濾重金屬原理 瀏覽:312
小型污水處理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瀏覽:613
木筏求生飲水機有什麼用 瀏覽:795
污水的元素怎麼處理 瀏覽:8
小米空氣凈化器做什麼活動 瀏覽:242
三星藍光過濾是什麼 瀏覽:336
出戶污水管怎麼接污水井 瀏覽:592
小米飲水機常溫是多少度 瀏覽:322
醫院污水處理污泥屬於那種危廢 瀏覽:622
肯亞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瀏覽:843
污水化驗監測工哪裡考 瀏覽:772
排查入河排污水口 瀏覽:616
冼過濾魚不精神 瀏覽:945
皮革製革廢水 瀏覽:453
現在從青島回濮陽用隔離嗎 瀏覽:814
佳樂源凈水器怎麼樣 瀏覽:567
怎麼把凈水器壓力罐的水放出來 瀏覽:867
數控提升機速度感測器 瀏覽:891
600kt超濾膜濾芯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