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路集團的下屬公司
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系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510)下屬的大型骨幹企業,屬國家大二型企業,由四川省樹脂廠改制而成。公司位於德陽市羅江縣,現佔地面積近110萬平方米,擁有總資產17億元,在職員工1500餘人。
公司主要產品有各型PVC樹脂、液體燒鹼、固體燒鹼,同時生產乳液法PVC樹脂、液氯、鹽酸、次氯酸鈉等系列製品。PVC樹脂、燒鹼等主產品多次榮獲省市名牌產品榮譽稱號。其中,公司的「金路」牌樹脂和燒鹼已連續爭創為四川省名牌產品,並榮獲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兩大主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在東南亞一帶佔有一席之地,公司近年來先後被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授予 「中國化工500強」、「清潔文明工廠」稱號、「四川工業企業最佳效益30強」、「四川工業企業最大市場佔有份額50強」、「四川工業企業最大規模30強」、「四川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最佳效益10強」、「國家二級檔案管理企業」、「化工一級質監機構企業」、「納稅先進單位」、「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先進單位」、「AAA級信用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公司主產品年生產能力連翻數番,2010年,樹脂和燒鹼的產量分別達到30萬噸和2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超20億元,成為中國西部氯鹼化工重要的生產基地。 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是金路集團公司下屬的控股子公司,具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公司成立於2003年8月,由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2600萬元,其中: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90%;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10%。
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位於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八角工業園,毗鄰寶成鐵路、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佔地200畝,員工200餘人。在金路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以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的PVC樹脂為主要原材料,生產UPVC排水管材及板材,是金路集團產業鏈之一的塑料管道專業生產企業,被金路集團列為塑料硬製品深加工基地。
2004年5月,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管材產品被四川省建設廳列為四川省建設科技成果推廣產品並頒發建設產品推薦證書。2004年8月,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被國家建設部列入「西南化學建材產業化基地」成員企業。2004年9月,公司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3月,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產品被中國產品推廣評價中心評為全國質量穩定合格產品,並榮獲全國消費者用戶滿意企業。2007年4月公司產品榮獲國家建設部《建設事業「十一五」技術公告》入編證書。
公司主要產品:
埋地排水用Ø200mm-Ø500mm聚氯乙烯(UPVC)雙壁波紋管;
埋地排水用Ø800mm-Ø1600mm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
建築排水用Ø50mm-Ø160mm UPVC管;
電工護套用Ø16mm-Ø40mm UPVC穿線管;
埋地通訊用UPVC七孔管;
PVC擠出/層壓板材。
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維護與發展「金路」品牌優良的社會聲譽和資信度,抓住國家推廣塑料管道新型建材政策導向的契機,謀求企業做大做強,為實現四川金路塑膠有限公司十一五發展規劃達年綜合生產能力5萬噸、年產值4億元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德陽金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系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是專業生產塑膠製品的股份制經濟實體。公司位於我國西南工業重鎮、川西明珠——什邡市洛水鎮,佔地面積200餘畝,建築面積30000餘平方米。現有員工400餘人,其中,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40餘人,高技能等級的高素質生產骨幹人員120餘人。
公司資產總額人民幣1.2億元,擁有國際先進的壓延革生產線一條,寬幅壓延膜生產線一條,離型紙法生產線二條和精湛的生產工藝技術。主要生產PVC壓延薄膜、壓延人造革、離型紙法人造革三大系列產品,數百個花色品種。各類壓延膜年產量15000噸、各類人造革年產量1600萬碼。 從事各類化工產品、塑料製品、服裝鞋帽的經營。在國內建立有廣泛的經銷網路渠道,信譽度極高,熱忱歡迎新老客戶洽談業務,共謀發展。主要經營品種:PVC、ADC、DOP、PP、PE、鈦白粉、氯化石蠟、各種助劑、穩定劑。
注冊及辦公地址:四川德陽市岷江西路二段57號 四川美儂紡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3年5月在深圳證券產易所掛牌上市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51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佔地69畝,建築面積18560平方米,在冊員工380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9人),擁有主要設備WS新型圓機、RJ/72圓機、高溫高壓染色機、轉筒烘乾機、梳毛機、蒙古毛機、毛尖拔色機、軋染機、單輥雙燙機、燙剪聯合機、自動平網印花機、高速擠塑拉絲機、高速四梭圓織機等118台套。大多數設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從美國、英國、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引進的,涉足於紡織、包裝等行業,具有緯編、毛絨織物從編織、染整、起絨、剪絨、電腦印花等一整套加工能力,是西南最大的毛絨生產基地。另有包裝生產線一條,年產1000萬條塑料紡織袋。
該公司主導產品有:平剪長毛絨、仿動物毛絨、人造大毛皮、滾球絨、蒙古毛、毛尖拔色毛絨、拉毛絨、天鵝絨,各種裝飾面料、毛圈布、人造革底布、汗布、棉毛布、衛衣布、汽車內裝飾、毛毯、棉毯、塑編袋等。其中:緯編面料綜合生產能力1000噸/年,長毛絨面料綜合生產能力200萬碼/年,塑編袋生產能力1000萬條/年。產品廣泛應用於服裝、鞋帽(重點為皮衣、皮鞋裡料)、玩具、地毯、窗簾、床上用品、汽車內飾用工業、民用包裝行業等,遠銷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地,迎得銷售商好評。
公司致力於包裝業、化工業等產品結構的調整。該公司擁有便利的地理環境,地處成都-----德陽----綿陽經濟走廊的德陽市城區南郊,距108國道德成大件路約2公里,離成綿高速公路約3公里(從企業到省會成都不足30分鍾車程),到寶成鐵路德陽貨站約5公里,就地乘坐德陽市1路公共汽車穿過市內可直達德陽火車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擁有充足的公用設施,現自備1000噸/日供水(地下水)能力,交配能力815KVA,4噸/小時卧式快裝鍋爐三台,21立方米/分鍾空壓一座等公用設施,廠共綠化面積達40%。 四川岷江電化有限公司為金路集團控股子公司(金路集團持股60%),成立於2005年12月,注冊資本15000萬元,佔地面積268畝,主營電石、石灰的生產與銷售。公司現有員工350人,專業技術人才53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5人。岷江電化是四川省電石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四川省環境與保護協會理事單位。公司原址四川省阿壩州工業園區汶川水磨工業集中區,「5.12」汶川特大地震受損後,按照國家對災後工業重建布局調整和產品上檔升級的要求,全部淘汰了原有生產裝置,從汶川水磨工業集中區整體搬遷到茂縣團結工業集中區,項目總投資46000萬元,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30萬噸/年電石和40萬噸/年石灰生產能力。公司樹立「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管理理念,秉承「誠信、優質、高效」的經營宗旨,堅持「堅定長遠的經營意識,營造專業的員工隊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為工作目標,力爭在3年內,打造成省內電石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② 羅江樹脂廠待遇怎麼樣呀
好。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系四川新金路集團股份有歲激限公司下屬的大型骨幹企業,屬國家大二型企業,始建於1971年。實行試用期三個月,據不同含灶學歷,享受不同待遇。每月9日為固定發薪日,從不拖欠。轉正後,享受崗位工資、工齡工資、技能(職稱)、津貼、績效工乎老襪資、各種獎金等。
③ 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歷程
四川金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89年4月經政府批准由四川省樹脂總廠改組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於1992年4月18日經工商登記注冊成立,注冊號為:5106001800902-X1/1。1993年5月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本公司注冊資本為60,918.23萬元。法定代表人:何光昶。公司住所:德陽市岷江西路二段57號。本公司主體企業為四川金路樹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樹脂公司),以生產銷售聚氯乙烯樹脂、燒鹼為主。本公司於2001年9月出資149,160,800.00元,收購了四川省綿陽市豐谷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豐谷酒業)99.20%的股權,使本公司的主營業務擴展到酒類的生產和銷售;於2001年11月出資收購綿陽小島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原名綿陽小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島公司)98.26%的股權,使本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業務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於2002年10月出資收購了四川德陽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然氣公司)22%的股權,使本公司持有天然氣公司的股權由48%增加到70%。天然氣的開發和銷售納入了本公司的主營業務范圍;本公司於2005年9月出資收購了綿陽市綿中小島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開始涉足教育領域。為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增強主業的核心競爭力,2005年12月,本公司將所持有的天然氣公司70%的股權轉讓給四川怡和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12月,本公司將所持有的豐谷酒業99.20%的股權轉讓給深圳漢利宏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④ 羅江縣的社會事業
2011年全縣有小學校13所,在校學生9064人,比2010年減少481人;普通中學校12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校學生9433人,比2010年減少427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5897人;幼兒園11所,在園兒童數5558人。羅江縣全縣1010位考生參考,上本科線516人,本科上線率51.09%,列全市第一。安排義務教育公用經費1091.38萬元,寄宿生貧困學生生活補助資金321.55萬元,普通高中助學金129.45萬元,中職業學生助學金381.05萬元,減免中職業學生學費資金達162.6萬元,各項資金達2086.03萬元。
依託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羅江校區、德陽通用電子科技學校,打造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每年為企業培養和輸送優秀的技能人才達3萬人。 2011年羅江縣申報 「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四川省新農村建設農業科技園」、國家級科技富民強縣「優質獺兔標准化基地建設示範」、「循環流化床工業鍋爐FBM耐壓模式冷渣排渣系統研究與開發」 、「重型工業鍋爐U型吊夾產業化開發」等18項國家、省和市級科技項目,爭取項目資金197萬元。對銷售假冒、仿冒商品和否侵犯版權行為等進行專項檢查,繳獲復制VCD、DVD音像製品8500盤(張)及盜版書籍100餘本。
組織實施「金橋工程」項目20項,其中市級立項6項,發放科技資料書籍3.5萬余冊,現場咨詢280人次,義診義檢870人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20餘期、培訓1.3萬人次。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參加省、市競賽,獲優秀科技項目三等獎以上17個;少人繪畫三等獎以上11,科技科教作品、科教方案三等獎以上7個。編印農村防震減災知識讀本3000冊。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4所、創建縣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鎮1個。新建蟠龍鎮林木種植協會,鄢家鎮養蜂協會,鄢家鎮養鴨協會、白馬關鎮大霍山棗子技術協會、鄢家創益核桃協會5個。創建市級示範農技協會2個。徵集科技集論文19篇,上報6篇,縣醫院《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並發急性呼吸衰竭的應用研究》、農業局《立足優勢資源 發展特色產業》獲德陽市第十三屆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 羅江縣征訂雜志146種,報紙17種,累計接待讀者3000餘人,圖書流動冊次達2000餘次,辦理借書證1238個。縣文化館、圖書館實現免費開放。109個農家書屋規范管理。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參加市第二屆運動會,參賽運動員達450餘名,獲得青少年組團體總分第6名。青少年組蹂道隊、皮劃艇、賽艇隊,選拔出30餘名隊員備戰省「十二運會」。
2011年末,有廣播電台1座,節目1套,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有電視轉播台2座,節目2套,電視人口覆蓋率100%。2011年播發電視新聞258期,用稿1553條,佔全年任務數的100%。播出電台新聞288期,用稿1742條,佔全年任務數的100% 。播出《走進鄉村》136期、行風熱線42期、電視專題59期、《紋江音樂》專題節目152期。36件作品獲得國家、省、市獎項。八景苑廣場建立LED公共應急視聽載體投入使用。 「十一五」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驗收,全面啟動廣播電視「組組通」通過省級,全面恢復農村廣播的暢響,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913場次。 2011年城市綠化綠地面積23.75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65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26 平方米/人。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42輛,煤氣(人工、天然氣)供氣總量2710萬立方米,家庭用量達485萬立方米;液化石油供氣總量115.6噸,其中:家庭用量108.9噸,家庭用液化氣人口2150人。
城鄉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完成,發放維修加固和重建補助資金5.78億元,建成廉租房、安居住房10.3萬平方米;26所學校重建竣工23所,深雪堂初中、深雪堂小學開工建設;建成縣醫院門診大樓、縣中醫院康復中心和9所鎮衛生院、6個計生服務指導站、73個村衛生站;建成縣社會綜合福利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和10個鎮敬老院;完成7個鎮「七位一體」公共服務設施、86個村級組織陣地和縣職工「三中心」建設;基本完成廣電重建任務;民生事業取得突破性進步,公共服務和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縣域內供水基礎設施(三期)縣城濱河東路管道完成93%,(四期)城南新區供水管道工程完工。市政基礎設施災後重建項目、供水設施及管網DB承包項目、白馬關供水管網、秀水河水源地取水井及輸水管線安裝、城市供水管網等完成30%。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完工並交付使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項目配套截污干管鋪設完成2.7公里,日處理城市生活污水1.0萬平方米。實施高速路出口站前改造等7項污水管網建設,污水管網總長19公里。BT項目26個,其中統建安置房項目7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19個。
房地產業管理辦理初始登記39宗,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辦理轉移登記691宗,建築面積7.63萬平方米。辦理抵押登記974宗,建築面積27.16萬平方米。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4宗,建築面積7.95萬平方米;辦理預售備案住宅573套,面積6.1萬平方米。
2011全年減排項目有金路樹脂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改造、略坪場鎮污水處理站、新盛場鎮污水處理站、白馬關場鎮污水處理站, COD減排34.4噸,二氧化硫減排166噸、氮氧化物減排20.5噸。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事項55件,環評制度執行率達100%。否決5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環境監測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地表水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准。區域雜訊達到國家城市一類標准。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成為全市第一個通過省級生態縣驗收的(市、區)縣。 2011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6元,增加2354元,增長16.3%;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106元,增加1227元,增長20.9%。
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13116元,增長16.3%;經營凈收入718元,增長13.0%;財產性純收入138元,增長41.8%;轉移性收入4053元,增長14.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389元,增長14.4%,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441元,增長17.1%,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率(恩格爾系數)為43.9%,比上年上升1個百分點;居住支出691元,增長25.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970元,增長3.8%;醫療健康支出539元,增長21.3%;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285元,增長2.0%,交通和通訊支出1484元,增長30.7%。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3612元,增長22.9%;家庭經營收入2758元,增長22.5%;財產性收入109元,增長4.1%;轉移性收入627元,增長7.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455元,增長19.2%,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241元,增長32.6%,食品消費支出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0.3%(即恩格爾系數),比上年降低1個百分點。衣著消費支出317元,增長19.6%;居住支出409元,下降27.9%,交通通訊支出613元,增長62.9%,教育文化娛樂及服務支出184元,增長81.9%。年末城市低保戶4281戶9161人,保障標准為240元/月/人,累計月人均補助152元,累計保障人數為109992人,累計支出保障資金1871.8萬元;農村低保戶5916戶9306人,保障標准為100元/月/人,累計月人均補助61元,累計保障人數為111816人,累計支出保障資金852.7萬元。
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1410人,其中1010名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實現了再就業,無「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3.2%。開展各類培訓2000餘人次,直接組織勞務輸出450人。
吸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辦理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80人;為100餘名大齡特困人員辦理了社會保險補貼,為900餘名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就業困難人員辦理了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按時足額支付失業人員各項失業保險待遇。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1948人,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1.2億元,其中8972名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都保證了按時足額發放。1.1萬余征地農轉非參保工作順利開展,辦理超齡人員參保1078人。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投訴30餘起,幫助農民工追討工資200萬余元。受理人事勞動爭議案件93起,結案93起,為企業與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300萬余元。工傷認定50起,傷殘鑒定16起。高校畢業生到羅江縣人才交流中心報到325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學歷157人)。
救助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患者17828人,支出救助資金320萬元。按月足額發放孤兒10人基本生活養育金9萬元。五保供養對象共計1779人,集中供養率達61.7%。新建「愛心慈善超市」4個,募集捐贈資金194萬元。符合救助條件的169人次受助,發放救助經費5.19萬元。其中:省外受助人員67人次、省內受助人員102人次。
2011年末有各類保險機構12家。其中:人保公司財產險保費收入2969萬元,增長10.0%;處理賠款及給付金額1338萬元,下降10.8%。人壽公司人壽險保費收入6800萬元,增長15.4%;處理賠款及給付金額496萬元,下降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