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我在開展這次活動時讓幼兒帶一些糖、鹽、奶粉等再自己收集一些沙子、冰塊、等。這次活動主要讓幼兒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能用語言表達其發現。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溶解的問題。活動開始時讓小朋友來嘗一嘗。味道怎麼樣?他們都嘗出是糖的味道。接著引發幼兒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樣呢?接著第一次操作:幼兒實驗、觀察。幼兒觀察糖的溶解過程,小朋友討論開了,糖放下去的時候小小的,再過一會兒就變沒了。讓幼兒感知溶解這個概念。在組織交流時,幼兒都知道糖在熱水裡先溶解,課堂氛圍較好。
幼兒第二次操作(猜想記錄用粘貼表示)。讓幼兒嘗試將各種物品放在水裡的結果。在猜想記錄時,幼兒邊說邊粘貼標記,然後分組邊講述邊粘貼。這樣,孩子的活動有條不亂,老師也及時了解幼兒的情況。當我發現有的孩子說對了,但標記貼錯時,及時給予指出幫助。還發現有的孩子沒有理解時,在評價環節有目的地與他交流,幫助疏道理解。在活動延伸時引導幼兒聯系其他溶解現象,拓展幼兒的經驗。將鹽、奶粉、味精等可溶物品放在水裡觀察溶解現象。孩子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我覺得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哪怕是一個細節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我們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能力。
科學小實驗是幼兒探索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它既能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能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愉快地接受任務。在組織幼兒實驗時,不能留於形式,在實驗過程中,要讓幼兒實實在在地觀察。使幼兒的各種感官都活動起來從而獲得實驗效果。
Ⅱ 中班 科學小水滴不見了教案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養成對周圍事物現象的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了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一般來說,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對活動產生探究興趣並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猜想、實驗、記錄等活動,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對活動產生探究興趣並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課前玩過針筒。
2.教具:二個八寶粥瓶子,大記錄表一張。
3.學具: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裡面裝有餐巾紙,蓋子上開一個小口)。
每桌一盆水、毛巾、積木、海棉、石頭、塑料袋、泡沫等。
4.座位:圓弧形。
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嗎?
今天符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魔術的名字叫《水不見了》。
1、出示材料:二個八寶粥瓶子(一個空的和一個裝有餐巾紙)和二個針筒。
你們看!這些是什麼東西?請你看看這兩個瓶子一樣嗎?(是一樣的)
我現在要把水注入這二個瓶子,我要讓這個瓶子里的水流出來,而這個瓶子里的水變不見了。
你們可要看仔細哦!現在我要來變魔術咯。
二、科學發現,找出水不見了的原因。
(一)教師實驗,幼兒找出水不見的原因所在。
1、提問:奇怪,這個瓶子里的水為什麼會不見呢?
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個瓶子的蓋子打開,你們發現了什麼?
3、用筷子夾取瓶內餐巾紙,水到哪去了呀?
4、用手擰,有滴水現象。
5、小結:原來當我們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會流動,最後通過洞口流出來;當我們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紙的瓶子里,餐巾紙有吸水的本領,會把瓶子裡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見了。
三、猜想、根據提供的材料,再次進行實驗,驗證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並記錄下來。
(一)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幼兒猜想,個別講述,教師記錄。
符老師還准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看一看。
2、介紹材料。
3、你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吸水嗎?為什麼?
(二)幼兒再次操作、記錄操作結果並驗證。
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2、交代要求:6個小朋友一組。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種材料放進八寶粥瓶子里變魔術,變魔術之前先要把蓋子打開,把材料放進去,然後把蓋子蓋好。記住:注水時要請針筒幫忙,千萬不能讓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
5、小組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4、交流討論:你是用什麼材料變的魔術,它容易吸水嗎?
5、小結:原來符老師給你們准備的材料里只有海綿跟毛巾可以吸水。
四、經驗遷移:請幼兒說說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麼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紙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臉等等。
五、結束。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後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
Ⅲ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
1.了解溶解的現象,學會觀察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活動准備:
飲料、杯子、勺子、溫水、米、沙子、鹽、糖、果汁粉、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請小朋友們和喝一喝,再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幼兒討論)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甜的)為什麼?(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朋友說飲料是甜,因為裡面放了糖。那你們有沒有看到糖呢?糖到哪裡去了呢?(個別幼兒回答)
4.師:哦,小朋友們沒看見糖,糖消失不見了。
(二)示範操作,展示溶解現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師:飲料中的糖到底去哪裡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裡去了?(幼兒回答)
(2)師:哦,糖在水裡,接下來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裡去了呢?(幼兒回答)
(3)師:哦,糖它躲到水裡了,這種現象叫"溶解"。
2.探索鹽的溶解。
(1)師:老師這還有鹽,你們誰願意上來試一試,看看鹽會不會躲到水裡?(個別幼兒上來操作,指導幼兒通過攪拌讓鹽溶解。)
(2)師:小朋友們發現鹽也不見了,原來呀,糖和鹽通過攪拌溶解到水裡了。
(三)組織幼兒進行探究實驗,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師:等一下小朋友要進行分組實驗,老師給每一組的小朋友准備了杯子、勺子、溫水、米、珠子、鹽、糖、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記錄單上的圖片是老師准備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們分別將珠子、米、鹽、糖放到杯子里,並攪一攪,看看哪些東西會像糖一樣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並在能溶解的物品後面"√"不會溶解的"X"。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2.幼兒實驗,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米、珠子、鹽、糖放到水中的變化。
3.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實驗,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發現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個別幼兒回答)
(2)師:哦,小朋友們都發現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鹽、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動結束。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東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家人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
Ⅳ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的自然形態》
活動設計背景 很多幼兒都喜歡玩水,特別是每次下雨過後,孩子們都喜歡朝有水的地方 踩去,濺起的水花讓他們興奮不已,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慾望,我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3、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樂於嘗試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教學難點: 1、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活動准備 1、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2、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 3、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鹽、鐵、塑料品、毛巾等 人手一份。 4、水寶寶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啊?(出示水寶寶圖片) 教師:你們喜歡水寶寶嗎?水寶寶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探索活動 (一) 1、聞一聞,嘗一嘗 教師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顏色,有味道的) 2、猜一猜 教師分別在盛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里放進彩色雪花片,請幼兒猜一猜水裡有什麼?牛奶里有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得見裡面的東西,牛奶是不透明的,看不見裡面的東西)教師:剛才我們發現了水的一個秘密,原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現在我們再來玩一玩水,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 探索活動 (二) 1、盛水活動 請幼兒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准備了很多玩水的東西,有澆花用的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現在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引導幼兒講出結果,水是會流動的)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水到底會不會流動呢?(教師操作)分別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小結:原來水真的會流動。小朋友真棒,那麼水還有沒有秘密呢? 2、溶解實驗 (1) 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鹽、鐵、塑料品等分別放在自己的水杯中,然後告訴大家你放了哪些東西? (2) 請幼兒用小勺在杯子里攪一攪,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在水中的變化,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4) 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教師: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幾樣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到哪裡去了?(引導幼兒說出有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會被水溶解了呢?(教師操作)分別把白糖、鹽、鐵、塑料品放進水杯里。 教師小結:白糖和鹽真的被水溶解了。 3、擴散性思維: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被水溶解嗎? 三、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有些東西還會被水溶解。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一說怎樣用水和保護水的潔凈。 教學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寶寶。讓幼兒去探索水寶寶的秘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在探索活動 (一)中,我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動(二)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在盛水活動和溶解實驗中,感知了水是流動的及有些東西在水裡會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每個活動環節的時間把握上還比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個體操作與集體分享交流的時間分配,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再適當長些。
Ⅳ 中班科學教案《我會想辦法》
1、欣賞樂曲《嚕啦啦》,隨著樂曲學跳毛巾操。
2、知道舊毛巾用處多,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跟著音樂節奏做毛巾操,模擬洗澡、擦臉、擦窗、擦地等動作。
活動准備:
1、樂曲《嚕啦啦》。
2、幼兒每人自帶毛巾一條。
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世界水日》
活動目標 1、認識國家節水標志,了解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2、讓幼兒認識到缺水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的不方便,知道節約用水是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3、幼兒學習一些節約用水的方法,在生活中努力做到節約用水,向身邊的人宣傳節約用水,督促自己的家長節約用水。 4、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浪費水的行為是不對的並能節約用水。教學難點:自覺做到節約用水。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PPT及我國西南大旱的視頻材料) 2、節水標志。(教師自己設計的半成品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教師用PPT出示大樹因為缺水乾枯而哭泣的圖片。並設問:「大樹為什麼哭了?」 2、引入水娃娃,多媒體出示活潑可愛的水娃娃形象。 二、基本環節 (一)讓幼兒認識水的重要性。 1、教師以水娃娃的口吻設問:「小朋友,你們什麼時候會用到我?」 2、教師補充介紹除了我們生活中需要水,動物,莊稼,工廠生產都離不開水,並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 3、播放我國西南地區大旱視頻材料,使幼兒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加深幼兒對水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幼兒學習節約用水的方法。 1、幼兒說說自己,家人是怎樣節約用水的。 2、教師多媒體介紹一些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三)行為指引 讓幼兒說說身邊的小朋友是怎樣節約用水的,那些小朋友沒有節約用水,應該怎樣做。 (四)教師介紹國家節水標志及世界水日。 三、結束環節 1、教師小結。告訴幼兒做一個「節水小衛士」,自己主動節約用水並向身邊的朋友家長宣傳節約用水的知識。 2、教師出示大樹喝飽了水笑了的圖片,同時展示水給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方便的圖片。 四、拓展環節 教師同幼兒一起製作節水標志並張貼在幼兒園合適的位置。
Ⅶ 中班科學教案《水的心情》教案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不足:
課前的准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Ⅷ 中班幼兒科學教案(簡案)《船為什麼會浮在水面》
活動目標: 1.了解船前進的不同動力來源。 2.體驗投票表決的過程。 3.與同伴合作進行小實驗。 活動重點:了解船前進的方法。 活動難點:了解一些船不下沉的原因。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份:船兒向前行。 2.自製實驗記錄表(參考附) 3.船的圖片、模型、玩具,相關的書籍,對開書面紙、蠟筆。 ...4.臉盆或透明保鮮盒、油泥、彈珠、碗、小石頭。 活動過程: 1.一一拿出船的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說一說: (1)這是什麼船? (2)它是做什麼用的? (3)它靠什麼來行駛呢?(如:帆船靠風力行走、竹筏靠人力劃動、游輪或快艇則靠電力行駛等) 2.將介紹過的船的圖片張貼在書面紙上,請幼兒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海上工具,並一起分享投票結果。 3.參考幼兒用書第15頁做小實驗: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 (1)將油泥、彈珠、碗、小石頭放進裝有水的臉盆里。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會沉下去。 (2)仔細觀察會浮起來的東西和沉下去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外形、大小、材料等) (3)把油泥捏成像碗一樣的形狀當作船,放入水中,看看油泥船和剛才的情形是否一樣,是浮還是沉。 (4)在油泥船上放上彈珠或小石頭,看看油泥船能裝多少東西而不會沉下去。 4.請教師協助幼兒用繪畫的方式把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張貼在主題展示區。 活動評價: 1.能說出船前進的不同方式。 2.能參與投票表決的過程。 3.能享受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的快樂。 活動延伸:提供各種小船,讓幼兒繼續進行探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