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COD,氨氮的去除率是多少
這個要看你採用的什麼工藝,一級水的性質。如果是生活污水採用A2O工藝COD去除在80-95.氨氮去除率在75以上
❷ UASB氨氮、SS的去除率是多少
UASB反應器對氮的基本沒有去除率,甚至有時還會使氨氮有所增加。因為在厭氧反映回中,會產生氨氮,答因為氨氮的去除是在好氧過程中。
不能籠統的說能不能去除SS,去除率多少,因為:
首先得分析下處理水質SS成分是什麼,如果是不可降解的東西,把它吸附沉降了,那是 不允許的;
如果是可降解的東西,把它水解發酵了,那是沒有問題的。
❸ 超濾對進水氨氮有要求嗎
當自來水中的氨氮超標時超濾出水就同樣超標,因為超濾無法去除完全溶於水的離子。。
反滲透可以去除
❹ 超濾膜如何除氨氮
氨氮的分子量很低,幾乎接近水,所以可以直接穿透超濾膜的,如果回你需要去除氨氮,最答好對污水進行曝氣處理,這樣可以讓氨氮通過微生物轉化成硝酸鹽,硝酸鹽的水再和氨氮的水混合,會在反硝化菌條件下變成氮氣釋放,這樣所有的氨氮會大幅度下降,同時總氮也能下降。
❺ 請問,如何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我們是前置反硝化工藝,進水氨氮29,反硝化池17硝化池13.去除效率這么低
就目前幾個數據來看,硝化能力比較弱,和水溫也有關系的,水溫繼續降低的話,估計硝化還會更低
❻ 水中氨氮能否穿透超濾膜
氨氮的分子量很低,幾乎接近水,所以可以直接穿透超濾膜的,如果你需要去除氨氮,專最好對污水進行曝屬氣處理,這樣可以讓氨氮通過微生物轉化成硝酸鹽,硝酸鹽的水再和氨氮的水混合,會在反硝化菌條件下變成氮氣釋放,這樣所有的氨氮會大幅度下降,同時總氮也能下降。
❼ 超濾膜適合用於污水三級處理么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均勻、孔徑在0.001~0.02微米之間的微孔膜。在膜的一側施加適當的壓力,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和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可以篩選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超濾膜是最早發展起來的聚合物分離膜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工業化,三級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最後一級是污水的深度處理(也稱為深度處理)。經過二次處理後,廢水中仍含有磷、氮和有機物、礦物質和難以生物降解的病原體。需要進一步凈化以消除污染。廢水深度處理的另一種形式是物理化學處理(見廢水的物理化學處理)。
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凝集沉澱、砂濾、硅藻土過濾、活性過濾、蒸發、冷凍、反滲透、離子交換和電滲析。根據三級處理出水的具體流向和用途,其處理工藝和組成單元有所不同。
為防止受納水體富營養化,採用除磷脫氮處理單元工藝;為保護下游飲用水源或洗浴場不受污染,採用除磷、脫氮、除毒、除菌處理單元工藝。;直接用作城市飲用水以外的生活用水,如洗衣、清潔、衛生間沖洗、街道噴灑、綠地等用水時,出水水質要求接近飲用水標准,應採用較多的處理單元工藝。三級污水處理廠與相應的給配水管相結合,形成城市中水系統。超濾對磷和無機氮去除影響不大。納濾對氨氮去除的影響不超過30%,而超濾對氨氮去除幾乎沒有影響。
❽ 各種污水處理設施的去除效率是多少
一般的情況:
沉砂池;SS去除率在1-5%,COD與BOD均有所下降,但去除率很低,可忽略不計。
初沉池:SS去除率在5-30%,COD去除率在5-20%,BOD去除率在10%以下,氨氮和磷也可能下降,但去除率一般不明顯。
生化池:BOD一般在80-95%,COD去除率90%以上,氮的氧化率在100%以上.磷的去除率不明顯。
二沉池:SS的降低率在80%以上,達到<20mg/L,BOD與COD也有部分下降,與沉澱性能有關。
不同的進水採用不同的處理工藝,各個池子的功能也不一樣,因此去除率也不一樣。
(8)超濾膜對氨氮的去除效率擴展閱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行政法規規章清理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12號),我局決定對《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等7件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予以廢止或者修改: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
1、《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1988年3月20日,國家環境保護局〔88〕環水字第111號)
2、《污水處理設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1988年5月9日,國家環境保護局〔88〕環水字第187號)
3、《放射環境管理辦法》(1990年5月28日,國家環境保護局令第3號)
4、《核電廠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規定》(1991年8月29日,國家核安全局令第2號)
❾ 如何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
大水量處理時,你目前的氨氮去去除率確實到不了8mg/L以下。只是去除率上來後是否pH值降低專明顯,如果是的話屬,就要加以提高。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氨氮去除率。
武漢格林環保的工藝還不錯,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❿ 厭氧池對氨氮的去除率
其實厭氧也好虧氧也好,這只是構築物的叫法而已,關鍵是控制DO值和有機負荷,假如你的厭氧池水力回停留時間在一答天以上,只要把它的容積搞小即可;假如你的總氮不受排放限制,氨氮的轉化就容易得多,如果現在進、出氨氮沒有變化,關鍵要控制泥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