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來佛祖雙手的指型代表什麼意思
七佛如來名號
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寶勝如來 南無妙色身如來
南無廣博身如來 南無離怖畏如來 南無甘露王如來 南無阿彌陀如來
B. 如來佛祖擺的手勢叫什麼
釋迦五印。
1、說法印
說法印,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餘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徵佛說法之意,所以稱為說法印。
2、施無畏印
施無畏印,屈手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為施無畏。
3、施無畏印
施無畏印,屈手上舉於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為施無畏。
4、降魔印
降魔印,以右手覆於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相傳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
5、與願印
與願印(又作施願印),是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願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願都能實現之意。
(2)樹脂如來手擴展閱讀
佛祖誕生: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他稱號有佛陀(覺者)、世尊、釋尊等。
釋迦牟尼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凈飯王。母親名摩訶耶。是與迦毗羅衛場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後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養育的。他從小學習當時教養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即五明)。16歲(另有17歲、18歲之說)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 羅。
佛祖生平:
摩耶夫人途中經過大花園,叫藍毗尼園。那天天氣特別晴朗,園子裡面百花爭妍,綠草如茵,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夫人漫步在花園中,看見一顆高大的無憂樹,枝繁葉茂,猶如傘蓋一樣柔柔軟軟地垂下。夫人看得高興,舉起右手摸了摸枝條,太子就從右脅誕生了,披著一身金光。
C. 如來佛的手掌有多大
如果對佛學有興趣看這個你會有大發現,這才是佛教終極秘密!
1.佛成佛以後,首先直接的給眾生開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華嚴經》,准備講明「次第一心三藏」的當下開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圓滿。但是發現事與願違,許多人不能接受。他們有的執著苦修苦證,有的執著自然外道,有的執著求神通術。。。當時印度就有96種外道。無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導,不與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著沒有人會聽佛的開示。2.為了破這些外道,佛講了《阿含經》,十二因緣法等進行接引,用因緣法來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們的「果位」。這個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羅漢,辟支佛。屬於不了義二乘人的果位。所謂不了義是指這個所證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針對眾生不同的喜好執著,比如有的人喜歡執相修行,有的人喜歡執空修行等,都為他們講各自的經典進行進一步的引導:藏教菩薩 → 他們的發心很大,執著在事相上來行持,也就是說他們是執相修行,行有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懺,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為的去行善,這叫有為法,有為法是生滅法,不能成佛。因為佛法不講善只講真。但是他們會得到很大的人天福報!但是因只有福德沒有功德(功德是必須明心見性開悟)我們修行人學佛目的不是為了得福報,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報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惡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場不出輪回。 佛為了接引有緣眾生先入佛門再說,總比聞不到法強,因此為這部分執相才願意修行的眾生開示了《無量壽經》《地藏經》等,這是藏教菩薩所修經典。所以我們可以與古代的梁武帝比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廟,度了十幾萬人出家,到最後還不得好死,達摩祖師直接告他說:「你沒有功德」。通教菩薩 → 這了接引藏教菩薩放棄有為修行更上一個層次,也為了把喜歡執空修行的人接引進佛門,佛用《金剛經》《六百部般若》來破執相修行的有為法,《金剛經》就是把有為法判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金剛經》就是來接換《無量壽經》《地藏經》的。《金剛經》講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怎麼了? 行邪法不能見如來。這是佛講的,所以我們念佛,拜佛,供養舍利,建寺廟有什麼用啊?!這些與成佛與你明心見性沒有關系,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謂那些念佛 拜佛 供養舍利,只能做為佛法形式上的有緣輔助接引眾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與成佛無關。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經藏開了智慧才行。所以當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練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覺得是對的也跟風去做,不會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從而佔用自己大量的學法時間去跑佛事啊等,還覺得這是自己往生的資糧,這不是與佛做交易嗎?用世間人的想法與佛再做交換嗎?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幾千聲佛號啊,還念經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這種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個通教就是指禪宗的修行,執空修行,破一切相歸空相,連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為無明相,這叫禪宗的無為法。他執在空相里不出來了,他卻不知道空是對有而講的,空本身也是一種相,是空相。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現有相,現空相,隨緣自在變現。真心本來面目是非有為,非無為,非不有為,非不無為. 禪宗所認為的這個「無為法」,通過禪定的功夫來修成的,是不是以有為之心 修無為之法?!所以仍然判為是有為法,以有為之心修無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嚴經》第六卷中文殊菩薩就把月光童子還有孫陀羅難陀一些人修的禪宗判為不能成就。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在《最上乘論》中講:修此法門「恆沙莫一,億劫希成」,就是講修行這個法門能成就的人是恆河沙數的人中難有一個人有這樣的根基,這個銀河系可能還沒有恆河沙數的修行人,即使有這么一個人修行,他還是億劫希成。可見是甚難成就的法門。別教菩薩 → 因此為了破掉眾生在有相與空相兩個相上的執著,接引眾生繼續探求真理,這個時候通過《華嚴經》,《圓覺經》開示眾生從亦空亦有兩個門而入,在禪宗見空性的基礎上,從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圓融。這里的破掉不是世間法里的破,世間法講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見性而不是破相見性。明白這個道理就是破了,並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華嚴經》,《圓覺經》為代表經典,來接換《金剛經》。所以從開始講「次第一心三藏」難以被人理解到繞了一大圈,眾生撞到南牆又撞到北牆,路都行不通,這才發現原來真的不能執著於一部經,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階一樣,需要一個認知過程。這樣眾生就容易放下情執心,不再抱有先入為主的老觀念,解放思想,比較開明了。就像我們要過河,只能乘船,過了河,還要船嗎?有的人就是不肯丟下船,扛著船繼續行,以至於障礙了自己前行的進程。這時再看《華嚴經》,《圓覺經》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這才理解佛之前講的那些經那些法門啊是針對當時自己的根機而講,是應機施教。並不究竟。當時自己就那樣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導。圓教菩薩 → 到了法華涅盤時,佛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對弟子們說:【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又講【唯此一真實,餘二則非真】(《請見法華經原文》):唯有這部經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認定這部《法華經》才是我佛所要講的,前面那些經典是引導你們最終流入此《法華經》的,也就是說,《法華經》是前面藏教,通教,別教里任何一部經的接換經,這是方便說,究竟說為:《法華經》為十法界任何一個國土中佛講的無量經中任何一部的最終接換經。此經破前的小乘因緣經及不了義大乘經。其實佛在成佛後當下就可以講此《法華經》的,《法華經》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為了開示眾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當時沒有正法氛圍,講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會破法毀謗。因而佛講了這么多經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導,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為了最後講清「一心三藏」的輔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沒有學過三藏十二部經能接受這個《法華經》的話,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彎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園,回歸如來藏妙真如性。其實佛在之前41年的傳法中,無時不在講《法華經》只不過那時是旁敲側擊,暗示著講,給弟子們心裡留下一個痕跡。到了法華涅盤時,佛才全面的講,正式的講,直接的講,真話真說,指出弟子們必須受持此《法華經》這樣我才與授記成佛,這時佛已不問根性,只講唯一佛乘。。《法華經》全名稱為《大乘妙法蓮華經》,佛最後七年就為了講這部《法華經》。《無量義經》為《法華經》打前陣,《涅盤經》為《法華經》收尾。《楞嚴經》原名《妙法蓮華王》,與《法華經》是同一部經,《法華經》是總講,正面直接講,《楞嚴經》是細講,是從正反兩面講,把《法華經》要講的道理全面展開著講。主經就是《法華經》《楞嚴經》兩部大經。圓教佛法是從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說空,遇空說有,非空非有當下即空即有。圓融圓滿圓通十法界萬法為當人當下一念當下隨緣變現。此法不立修證,不立階梯,無修無證,一步登天,印光祖師遺訓說為:「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等覺菩薩就是像觀音菩薩那樣的大菩薩的果位!
D. 誰能給說一下,這是什麼佛,如來手底下的還有這是什麼材質的品種的啊 越詳細越好啦 謝謝謝謝。
這是彌勒佛,一般說法是未來之佛(三世佛:過去之佛燃燈、現在之佛釋迦牟尼、未來之佛彌勒),代表著明天。現在說的佛祖一般是指釋迦牟尼佛,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具體可以網路一下學一下,還是比較復雜的。
材質感覺是黑曜石,表面磨砂處理。
E. 如來佛祖手上的標志叫什麼
如來佛祖手上的標志是「卍」。「卍」萬字是佛祖的心印,藏語稱其為「雍仲」,因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雍仲」這個佛號的佛教。
「卍」這個符號,在藏語中叫做 「雍仲」。雍仲「卍」是佛祖的心印(「雍」是勝義無生,和諧永恆的象徵,就是諸法的空性與真諦;「仲」是世俗無滅的意思)。
在西藏地區,「卍」字不論作為圖案還是符號均隨處可見。在漢語中該符號標志讀作「萬」。在藏民族看來,「卍」表達的是吉祥的含義。這一點,同漢民族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稱「卍」為「雍仲」吉祥符。
「雍仲」吉祥符散人吉祥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特定的心理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觀念信仰。原始初民不解自然界和人類各種社會現象,將某些自然的、文化的事物看作吉祥,並相信其具有躲避災禍邪祟,獲得吉慶祥瑞的功能。
西藏的雍仲本教一直使用卍。有雍仲本教的標志萬字元,人民叫它雍仲符號,雍仲符號是永恆不變的意思,雍仲本教推崇的顏色是藍色,藍色也是永恆不變之意。藏族現在的諸多文化,包括哲學理論、邏輯,甚至詩學、醫學等,還有許多藏族特有的習俗儀軌都是從幸饒佛陀時代開始的。
(5)樹脂如來手擴展閱讀
雍仲符號並不僅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獨有,在地球上的許多古老文明都曾經流行過這個符號,西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臘文明中,均出現過類似的紋飾,至於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第安文化、中美洲瑪雅文化里,也能看到類似雍仲的字元。
至少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雍仲字元,不僅是人類最古老的原始圖案之一,也是青銅時代乃至文明時代仍然經久不衰的吉祥圖案。
在高原文化中,無論是印度佛教前的雍仲本教時期,還是吐蕃的佛教時期,「雍仲」這一符號雖然歷經各種變體卻始終如一地存在著。「雍仲」符號極少單獨存在,它更多的情況是與其它圖形共存於畫面之中。
人們注意到在西藏岩畫里,經常與「雍仲」符號相伴生的有如下一些圖形:日月符號;日月、樹木圖形等等。也許研究雍仲符號與其它圖案的組合方式要比研究單獨的「雍仲」符號本身更具有文化學上的意義,因為這些與之伴生的物象往往是遠古高原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現實或象徵意義的內容。
它們或與生產生活直接相關(動物代表食物、帳篷代表著居所),或與宗教祭祀活動相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卍
F. 三如來手裡的法器都是什麼
阿彌陀佛手上是接引蓮花座
釋迦牟尼佛一般是珠子,或者什麼都沒有,是打手印的,或者是飯缽。
葯師佛是葯丸,或者葯瓶。
G. 如來手掌打一葯名
易如反掌yìrúfǎnzhǎng
[釋義] 像翻轉手掌一樣;比喻做事很容易。
[語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正音] 掌;不能讀作「chēnɡ」。
[辨形] 反;不能寫作「返」。
[近義] 一揮而就 輕而易舉 信手拈來
[反義] 來之不易 難於登天
[用法] 常跟「不費吹灰之力」通用。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H. 如來佛祖手勢一個往前手掌,一個一個往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佛祖說的不是自己,而是說一切眾生成佛後的情況。
I. 如來佛的手勢是什麼意思
兩手重疊的是大三昧印(右掌在上),或者彌陀印(左掌在上).
右手仰掌在懷,左手俯按左膝,為施無畏.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願.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