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何要按酸—鹼—酸—鹼—酸順序浸泡樹脂
用酸除去其中的無機雜質(主要是鐵的化合物),用鹼除去其中的有機雜質。最後用酸浸泡是對其進行徹底再生,使其回復交換能力。
⑵ 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預處理順序為何按酸-鹼-酸-鹼-酸順序
如此做法是為了讓酸性樹脂達到:完全活化--完全吸附飽和-完全活化-完全吸附飽和-活化使用。
⑶ 在PH3左右,氨基酸混合液(酸性,鹼性,中性三類),經陽離子交換樹脂被洗脫分離,這三類氨基酸的洗脫順序
原因:氨基酸與陽離子交換樹脂的靜電引力大小依次是 鹼性氨基酸>中性氨回基酸>酸性氨基酸,所以答洗脫的順序就
先是酸性氨基酸(負電荷最多),然後是中性氨基酸,最後是鹼性氨基酸(帶正電荷最多)。
詳見《生物化學》王鏡岩 第三版 上冊 153頁
⑷ 陽離子交換樹脂是吧酸性物質交換到 樹脂中 陰離子是交換鹼性的到樹脂中時這么回事么
陽離子交換樹抄脂是把比如水中的陽離子和樹脂上的陽離子交換,比如把鈣離子和氫離子交換,此時水會顯酸性;若陽離子樹脂上的離子是鈉,則水中的鈣離子等就和鈉離子交換,此時水的酸鹼性基本不變(看陰離子是啥)。陰離子交換樹脂是把水中的陰離子和樹脂的氫氧根離子交換,此時交換的水肯定顯鹼性。如果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分別用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樹脂,且用陰陽離子樹脂分別交換,則可產生純化水,電導率肯定下降。只用一種離子交換樹脂時,電導率變化應該不大。
⑸ 季銨類生物鹼能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嗎
季銨類生物鹼能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
生物鹼的提取:
由於各種生物鹼的結構不同,性質各異,提取分離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是根據生物鹼的溶解度而定.生物鹼大都能溶於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機溶劑,除季銨鹼和一些分子量較低或含極性基團較多的生物鹼外,一般均不溶或難溶於水,而生物鹼與酸結合成鹽時則易溶於水和醇.基於這種特性,可用不同的溶劑將生物鹼從中葯中提出,常用的提取溶劑有下列3種:
(1) 非極性溶劑:樣品先用10%氫氧化銨溶液濕潤,使中草葯中與酸結合成鹽的生物鹼呈游離狀態,然後用氯仿或乙醚等提取,一些與酸結合比較穩定的生物鹼鹽類和鞣酸鹽或鹼性較強的生物鹼鹽等,氫氧化銨不能將其完全分解,可用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鈣或氧化鎂,甚至氫氧化鈉鹼化,這個方法的缺點是不能提出水溶性生物鹼.
(2) 極性溶劑:極性較大的生物鹼可用中性甲醇、乙醇、酸性甲醇、乙醇、酸水(常用0.1%~1%鹽酸、硫酸、乙酸、酒石酸等)以及緩沖液等進行提取,該方法較簡便,但提出的雜質較多,需進一步凈化.
(3) 混合溶劑:用不同極性的溶劑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較好地進行提取,如麥角用氯仿:甲醇:氫氧化銨(90:9:1),百部、粉防已用乙醚:氯仿:乙醇:10%氫氧化銨溶液(25:8:25:1)等.
⑹ 使用001×7(732)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和201*7(717) 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會不會降低PH
如果你是要去除水中硝酸鹽的話,那你採用的樹脂本身就不合適啊。強酸陽樹回脂001×7和強酸答陰樹脂201×7組合在水處理行業成為一級除鹽,目的是去除水中陽陰離子達到一級除鹽水水質要求。硝酸鹽是以陰離子形式存在的,但是由於201×7對硝酸鹽的選擇性較差,它在離子交換過程中會首先選擇強酸陰離子,比如硫酸根和氯根等,所以針對水中硝酸鹽超標,用戶應該首選選擇性吸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樹脂,這款樹脂是用鹽再生,不會對水質造成PH較大波動。具體可以點我頭像詳見個人信息進一步交流探討。
⑺ 如何制備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和強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
不是一定要混合起來.
製取去離子水的工藝有:單床、復床、混合床等幾種.
單床:就專是用一個陽離子柱或屬是陰離子柱,只能製取除去陽離子或陰離子的水;
復床:陽柱——陰柱;可以製得去離子水;
混合床:陽柱——陰柱——混合柱,製得的去離子水純度高於復床,可製得高純水,一般用於要求比較高的工業生產或科研上.
⑻ 001×7(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鹼處理時變渾濁
不是樹脂被分來解,因為樹脂是自不溶於酸鹼的(相對低濃度下),這種現象的最大可能是水洗後殘留在樹脂層中的Ca2+、Mg2+離子,在鹼浸泡時形成了CaOH2和MgOH2沉澱。一般從正規生產企業處新購買的樹脂,不進行預處理也不要緊的,直接酸再生即可,然後用水沖至接近中性即可投入使用
⑼ 離子交換樹脂提取生物鹼的原理是什麼
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的聚合多孔性及官能團進行吸附,由於這一交換過程速度很快,離子交換樹脂對生物鹼的親和性也很好,水處理填料樹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對離子交換樹脂的污染很小。吸附飽和後,再用稀濃度的酸液進行分布洗脫,稀的酸液洗下的是正電荷很弱的雜質,它們可以與活性官能鍵結合,但是不穩定,然後再用較高濃度的酸液將吸附的生物鹼洗脫,最後用高濃度的酸液洗脫與活性官能團結合很牢固的陽離子雜質。為了確保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容量,往往在使用到一定周期後,會採用NaOH溶液進行逆轉型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