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戊二醛廢液怎麼處理
問題一:求含戊二醛的廢水處理方法 首先將廢水的溫度降低,定,,面表會出現戊二醛(油質),,然後分離精緻,重新加工使用,,,接著處理水中的雜質,達標後可以排放,,,,戊二醛需要回收,,,如果戊二醛不要了,就直接燒了吧!
問題二:醫院戊二醛可以直接倒入污水池裡嗎 看你們醫院有沒有污水處理站了,如果有污水處理站,你們的污水你們自己處理,達到下水道標准就可以排放到下水道,然後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你倒戊二醛是沒人管的,只要你們污水處理站同意就可以。但要是你們醫院污水直接進入市政管網,是絕對不允許的。
問題三:用過戊二醛後怎麼辦 做實驗注意安全!用後的廢液找一個專門裝的瓶子裝起來即可!
問題四:內鏡器械用什麼消毒最好啊?貌似戊二醛快淘汰了。 我院用消博士牌鄰苯二甲醛來消毒,安全無毒,消毒時間短。無環境污染。
問題五:1ml污水需用多少戊二醛中和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系檢查非規定滅菌制劑及其原料、輔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檢查項目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 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響供試品中微生物的檢出.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供試品檢查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中和劑或滅活劑,應證明其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檢驗結果以 1g、1ml、10g、10ml或10cm2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檢驗量檢驗量即一次試驗所用的供試品量(g、ml 或cm2).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供試品的檢驗量為10g 或10ml;膜劑為100cm2;貴重葯品、微量包裝葯品的檢驗量可以酌減.要求檢查沙門菌的供試品,其檢驗量應增加20g 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於陽性對照試驗). 檢驗時,應從2 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中抽取供試品,膜劑還不得少於4 片. 一般應隨機抽取不少於檢驗用量(兩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的3 倍量供試品. 供試液的制備根據供試品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採取適宜的方法制備供試液.供試液制備若需加溫時,應均勻加熱,且溫度不應超過45℃.供試液從制備至加入檢驗用培養基,不得超過1 小時.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如下. 1.液體供試品取供試品10ml,加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混勻,作為1∶10 的供試液.油劑可加入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 使供試品分散均勻.水溶性液體制劑也可用混合的供試品原液作為供試液. 2.固體、半固體或黏稠性供試品取供試品10g,加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用勻漿儀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混勻,作為1∶10 的供試液.必要時加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並置水浴中適當加溫使供試品分散均勻. 3.需用特殊供試液制備方法的供試品 (1)非水溶性供試品方法1 取供試品5g(或5ml),加至含溶化的(溫度不超過45℃)5g 司盤80、3g 單硬脂酸甘油酯、10g 聚山梨酯80 無菌混合物的燒杯中,用無菌玻棒攪拌成團後,慢慢加入45℃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邊加邊攪拌,使供試品充分乳化,作為1∶20 的供試液. 方法2 取供試品10g,加至含20ml 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採用薄膜過濾法過濾除菌.選用孔徑為0.22μm的脂溶性濾膜,在140℃乾熱滅菌2小時)和無菌玻璃珠的適宜容器中,必要時可增加十四烷酸異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搖,使供試品溶解.然後加入45℃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振搖5~10 分鍾,萃取,靜置使油水明顯分層,取其水層作為1∶10 的供試液. (2)膜劑供試品取供試品100cm2,剪碎,加100ml 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必要時可增加稀釋液),浸泡,振搖,作為1∶10 的供試液. (3)腸溶及結腸溶制劑供試品取供試品10g,加pH6.8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腸溶制劑)或pH7.6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結腸溶制劑)至100ml,置45℃水浴中,振搖,使溶解,作為1∶10 的供試液. (4)氣霧劑、噴霧劑供試品取規定量供試品,置冰凍室冷凍約1 小時,取出,迅速消毒供試品開啟部位,......>>
問題六:醫療廢物源頭減量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類別 特徵 常見組分或廢物名稱 A 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 1.高分子類廢物:主要包括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塑料、乳膠和橡膠等廢物。
2.實驗室廢物:①實驗室產生的與病原體有關的廢物。包括病原體的培養基、菌種、毒種保存液等。
②廢棄的血液、血清、分泌物和糞便等標本。
、腦脊液、胸腹水等標本。
3.棉纖維類廢物: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尿墊、綳帶及其他各種敷料。
4.甲類傳染病病人(包括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不明原因傳染病病人和多重耐葯菌(指MRSA、泛耐的鮑曼不動桿菌、泛耐的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
損傷性廢物 被病人血液、體液污染了的能夠刺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 1.各種金屬銳器: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刀、手術刀、手術鋸、備皮刀、口腔科鑷子、探針。2.載玻片、蓋玻片、玻璃試管等。
病理性廢物 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或醫學實驗動物屍體等廢物。 1.手術及其它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器官、肢體、胎盤及引產的未成形胎兒等;病理儲片後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2.醫學實驗動物的組織、屍體。
葯物性廢物 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葯品及葯物污染的物品。 1.抗生素、非處方類葯品。2.細胞毒性葯物和遺傳毒性葯物。3.各種疫苗及血液製品。
4.在葯物管理和葯物制備的過程中污染的材料, such as syringes, needles, gauges, vials, packag如注射器,針頭,儀表,葯瓶,包裝物。
化學性廢物 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及使用後的化學性廢物。 1.化學試劑、消毒劑類:①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批量化學試劑:甲醛、廢顯影液、定影液、溶劑等;②廢棄的批量化學消毒劑:過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等。
③使用後的化學試劑、消毒劑。
2.重金屬廢物?①報廢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
②口腔科銀汞合金或銀汞膠囊使用後的殘留物,破損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修訂討論稿
(2010年10月05日版)
一、相關定義
醫院廢物:在醫院產生的所有廢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包括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葯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
生活垃圾: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無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和與醫療活動無關的生活垃圾。按照再生利用的原則又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二大類。
二、分類原則
本次分類與現行的醫療廢物管理文件保持延續性,並始終貫徹BAT/BEP的核心理念:
1.通過分類,將醫療活動中產生的普通廢物和醫療廢物徹底分開收集,在醫療廢物的源頭做好減量排放工作;
2.醫療廢物經過合理的分類後,根據其材質和污染程度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無害化處置方式進行處理,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處置技術優先考慮:A.重復利用;B.循環再生;C.非焚燒處理;
3.減少銅、鐵、鋁等金屬、含氯元素物質和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終末焚燒處理量,降低POPs排放量。
4.放射性廢物因其特殊性,不納入該分類目錄中。常見組分、收集、處置及管理參照衛生部《GBZ 133-2009 醫用
放射性廢物的......>>
『貳』 殼聚糖的功效是什麼
1、在醫葯復行業方面的功效:制殼聚糖的化學結構中含有活性自由氨基,有利於改善酸性體質,強化人體免疫功能,排除體內有害物質等。
2、在輕工業方面的功效:利用殼聚糖的可溶性和成膜性,從而製成一種甲殼素型且真正不含甲醛的新型織物整理劑。
3、在環保方面的功效:殼聚糖能與戊二醛作用,從而可用於工業廢水的處理及重金屬的提取。
4、在生活方面的功效:殼聚糖無毒、無味、有抑菌作用,配入化妝品中,具有抑菌、保濕功能,又不引起任何過敏刺激反應。
(2)醫療廢水戊二醛的處置擴展閱讀
殼聚糖的分布來源:
1、軟體動物:主要包括雙神經綱(如石鱉)、腹足綱(如鮑、蝸牛)、掘足綱(如角貝)、瓣鰓綱(如牡礪)、頭足綱(如烏賊、鸚鵡)等,殼聚糖含量達3%~26%。
2、生物:海藻主要是綠藻,含少量殼聚糖。真菌包括子囊菌、擔子菌、藻菌等,含殼聚糖從微量到45%不等。
3、其他動物的關節、蹄、足的堅硬部分,以及動物肌肉與骨接合處均有殼聚糖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殼聚糖
『叄』 《哪些生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1000字的小論文
人原本就是生物,所以他必然存在於生物鏈中,是生物鏈中的一個單位,所以他與所有生物都有密切的關系!
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
這種關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接著。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而動植物是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營養才生長而成的。如果這些動植物含有了來自環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險。拿水產魚類來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這樣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可怕的水俁病。水俁病是人類污染環境,而污染物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並嚴重傷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從生態學的角度看
自然界有相對平衡的生物鏈,即使被人類改造過的,如城市、鄉村,甚至農田
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不去人為進行干涉、破壞,生物鏈也會逐漸趨於平衡。
而且保持一定相對時間。
基於以上理論,煙台流浪貓數量看似確實很多,但是近一段時間應該還是處於生物鏈
相對平衡時期,貓有比較好的生存環境,繁殖條件,食物來源(包括鼠類、以及人提供的
食物)等。
這樣的平衡沒有必要進行人為的干涉、破壞(從自然界的角度講,應該是「沒有權利」)。
而且如果惡意破壞,可能造成生物鏈斷裂,會出現一些惡性後果。
這也是所謂「順應天意」、「順其自然」。
生物多樣性的好處:
生物界為人類提供了食物、纖維、木材、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質以及調節氣候等生態服務功能,它關系著人類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了3個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攜帶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圍環境發生非常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叫做生態系統,也可以叫生態復合體,包括生態系統和景觀。第三是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這些單位是活的東西,靠能量流動、養分循環、水分循環等各種生態過程來維持,如果這些過程停止了,那這個單位就停止了。
其實,生物多樣性在過去幾百萬年、幾千萬年以前就開始存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馬克平研究員指出,生物多樣性價值非常大,一是直接價值,如食物、葯物、工業原料等;二是間接價值,間接價值經常被我們忽視,比如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
我們往往沒有注意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最近幾年人們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1997年《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全球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服務功能進行了評估,從數量上反映了一個定性的結論。每年全球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摺合成經濟價值是多少?結論是33萬億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來大約是18萬億美元。1998年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團做了一個報告《與生命為伍》,內容是生物多樣性在生物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這個報告提出一個概念——生物多樣性是支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活資本。
為什麼生物多樣性近年才開始重視?因為目前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現在物種的滅絕速度要比自然的滅絕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這個速度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過去在地質歷史上已經出現了5次生物的大滅絕,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恐龍大滅絕,科學家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保護物種最好是保護其生存環境
單純的保護物種,最後還是會歸於失敗。保護物種的最好方法還是保護生存環境。
物種滅絕問題牽涉到物種與生物群落的關系問題。生態系統是物種在自然界長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單元,如果僅僅保護物種的話,實際上不容易把這個物種長期保存下來;只有把生存環境保護下來,才能把這個物種保護下來。
馬克平舉了美國生物圈2號的例子,「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是一座微型閉式人工生態系統,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美國的科學家覺得以其對生態系統的了解已經足以構建一個人工的生態系統,就搞了這個生物圈2號,計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速度,看種多少不同植被,產生多少氧氣,使整個生物圈的空氣里不同氣體成分的比例和現在自然當中的空氣比例是相近的,有8個科學家在裡面呆了21個月,最後失敗了。這說明人類還是沒有對生態系統的規律認識得很清楚,還不足以重新構建一個生態系統。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要保護物種,只能保護它所生存的那個生態系統」。
實際上,人類尚不知道物種需要的最好條件是什麼,因為生態系統很復雜,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關系,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能量、養分循環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傳遞,我們現在的知識還是很有限。
開始人們習慣於把物種搬出來進行保護,後來發現,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保護物種,更重要的是保護生存環境。
自然保護區應提升質量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們國家已經建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個,占國土面積14.8%。馬克平指出,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上絕對沒問題,但質量還需提升。
幾乎跑過中國所有自然保護區的馬克平很了解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現狀,「國家保護區相對來講好一些,一些地方保護區都存在問題。一些已經建立了20年的省級保護區,現在連邊界都沒有了。連邊界都不知道在哪兒,你怎麼去管理呢?很多縣級和縣級以下的保護區光有一個名字,有一個牌子,沒有管理人員。我認為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區的質量,保護區的發展要從數量型轉變成質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數量增加多少,覆蓋的面積增加多少」。
另一位專家將傷害自然保護區的人總結為兩類:「窮人」和「富人」。「窮人」是當地政府或者當地居民。對於貧窮的農民們來說,青山綠水當不得饃吃,任何過上好日子的機會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護區,農民們盜采葯材,不放過每一株,把保護區挖得千瘡百孔。嚴格意義上,貧窮,而非貧窮者,是自然保護區的敵人。「富人」往往是外來的財團或者公司。他們對保護區的侵佔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們往往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進行掠奪性的開發。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生態保護成效跟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關。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自然保護區所需經費全部納入了省級財政預算,生態保護較好。而在西部地區,除一處國家級保護區由中央財政統管外,其他全歸屬於地方,生態保護能力相對薄弱。
發展中國家遺傳資源大量流失
在聯合國於1972年討論人類生存環境之前,國際法及國際條約中沒有出現關於遺傳資源的歸屬原則,遺傳資源被視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因為遺傳資源的取得與利用只需要採集少量的樣品即可,所以遺傳資源有一個不同於石油和其他礦物資源的特點,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無償取得。各個跨國公司、研究機構免費地從各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收集遺傳資源,例如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中,植物遺傳資源就被免費地用於繁育新的作物品種。
多年從事生物科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的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薛達元毫不客氣地指出,發達國家以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被私人公司掌握開發、有知識產權保護為借口,在從發展中國家獲取遺傳資源的同時,並沒有優先轉讓利用遺傳資源的技術給發展中國家。
為保護自身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或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印度是擁有豐富生物遺傳資源多樣性和自然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在保護本國的基因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國授予水稻技術公司一項「巴斯馬蒂」的大米專利後,印度政府認為水稻技術公司對「巴斯馬蒂」大米申請專利是對其傳統知識的侵犯,表示要對該項專利進行起訴。因為「巴斯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的農民許多世紀以來所種植的一種水稻產品。
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基因資源,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擁有陸地生態系統599個類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種,特有高等植物17300種;脊椎動物6300多種,特有物種667個;有56 個民族13億人口,特別是有些長期與世隔絕的地方保留了同質性極好的人群,具有極大的遺傳學研究價值。這些豐富的資源是我國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如何保護自己國家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不被發達國家掠奪,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1998年由我國科技部和衛生部共同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這也是中國出台的第一部有關遺傳資源保護的法規。
中國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國家環保總局自然生態司司長萬本太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物種多樣性高度豐富,大約有高等植物3萬多種。生物物種特有性高,擁有大量特有的物種和孑遺物種,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杉等。生物區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類植物,中國佔世界現存7科中的6科。經濟物種豐富,葯用植物11000多種,原產我國的重要觀賞花卉超過2238種。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非常嚴重的威脅,馬克平指出,用《國際瀕危動植物物種貿易公約》這個指標來衡量的話,「公約當時列了640個種,在中國可以找到156個,比例非常高。約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另外中國的生態系統有40%處於非常嚴重的退化狀態,各種開發建設的人為破壞仍在繼續,物種生存面臨威脅;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日益嚴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強;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問題突出,保護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區生物多樣性急需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
馬克平分析說,其中有兩個中國國情是值得大家關注的。第一,中國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農村,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比較大。第二,中國是近年來少數幾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錢迎倩認為,要想解決目前生物多樣性破壞嚴重的問題,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他身體力行,退休後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處宣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促進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的提升。他還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變成年人特別是領導的觀念。「不僅僅是中小學生,更重要的是給各級幹部、領導講,他們手中握有權力,如果更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決起來會更有效果。」
生物的生活環境太多,我只能列舉幾個了。
人:適應能力較廣的動物,由於其大腦發達,所以能藉助發明的東西來擴大自己的適應能力。生活於-30攝氏度至50攝氏度的環境里。
老鼠:生活在渠道、垃圾堆等容易找到食物,以及硬物磨牙的地方里。
水稻:適應於炎熱的環境。所以,水稻是許多溫熱帶人民的主食。
蚯蚓:由於使用皮膚呼吸,所以要生活在潮濕的泥土裡。
螞蟻:群居生活的動物,必須生活在離地高、乾燥的環境里,如樹上、牆上。
小麥:小麥是北方人民的主食,北方氣候乾燥,所以小麥生活在旱地里。
獅子:生活在非洲的熱帶草原上,那裡有野馬、野牛等食物。
蟑螂:生活在廚房裡,那裡的食物、調味品都是蟑螂的食物。
蛔蟲: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人的腸道里。
蚊子:生活在有積水的環境,因為蚊子的幼蟲孑孓在水中出生,雄蚊在水中找食物。
『肆』 醫院感染工作總結
醫院感染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時間飛快,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堅強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我們要做好回顧和梳理,寫好工作總結哦。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醫院感染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院感染監測情況:
xxx年內科共計出院病人xxx人,發生院內感染人數為xx人,感染率為1.98%,感染例次為43例次,無醫院感染遲報、漏報病例。院內感染部位分別為上呼吸道4例、下呼吸道36例、泌尿道感染2例,導管相關性感染1例。綜合感染因素考慮為:腦梗患者年老、長期卧床,老年患者、身體抵抗力低下,存在感染高風險。根據我科收治病人、病種的特點,發生醫院內感染的病人90%以上為腦卒中及老年基礎疾病多的病人,原因分析主要考慮發生院內感染的患者多屬老年人,基礎疾病多,病情重、病程長,且由於體質差、營養欠佳及吞咽、咳嗽等正常反射不同程度的減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下降,長期卧床痰液墜積不易咳出,導尿侵襲性操作等因素,針對我科特點,我科醫護人員認真規范進行各種醫療操作,護理工作認真負責,鼓勵幫助患者翻身促進痰液排出,進行口腔清洗、導尿管及予睡防褥瘡氣墊床等護理,均有效減少了我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二、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滅菌物品、一次性衛生用品、消毒劑的管理,加強環境管理,科室院感小組定期進行科室自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及時總結記錄。
三、配合感控科下科室的各種檢測檢查工作、針對檢查反饋情況中發現的問題再反復認真學習並總結記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了醫院感染。
四、重視院感知識教育培訓工作,全科人員堅持每季度集中學習院感相關知識,積極參加院內感染知識講座和培訓。增強了科室人員的院感責任意識。
五、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規范我科的醫療廢物管理,無醫療廢物違規處理事件,無醫療廢物流失事件。
六、職業暴露工作情況:重視對職業暴露預防及控制處置規范流程的學習,增強科室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全年無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事件發生。
七、重視細菌耐葯監測及多重耐葯菌的監測,將其納入科室「危急值」管理,組織科室人員學習多重耐葯菌的各種防控措施,並根據我科出現的1例「多重耐葯菌感染」病例,進行實戰演練,及時隔離病人,按要求貼接觸隔離標識,並對科室人員、保潔人員進行多重耐葯菌防控措施的培訓,對家屬也進行了一些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有效預防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八、認真組織學習手衛生規范。並進行全科考核,手衛生依從性對比有所提高。
存在的不足:
1、部分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叢性較低,日常工作中存在少數未按指征洗手現象;
2、偶有時工出現消毒液開啟未標注啟用時間現象;
3、偶有治療室清潔不到位,照明燈積有塵,空調出風口有蜘蛛網等現象。
4、院感病例報卡後未及時記錄到《院感管理手冊》中的「月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上。
5、個別月份《院感管理手冊》中發現問題,科室已經做了整改與改進,但未及時記錄科內自查、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二甲台賬「院感」部分記錄完成不及時。未能做到逐步歸檔。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我科將繼續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整改。
20xx年在院長及院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正確指導下,一切為一線服務的思想,在全院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醫院感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向院領導做以匯報:
一、遵照院黨委年初制定的工作重點,認真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加強了醫德醫風的學習,遵守院里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院里組織的各項活動,科室每月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各一次,並有記錄。
二、組織機構的調整與制度的完善。根據部分人員變動及工作需要,重新調整以下五個管理組織成員:即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傳染病管理委員會、醫療廢物管理委員會、各部門感染管理領導小組、疫情領導小組。並以文件形式下發各相關科室。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工作要求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如高壓氧艙消毒隔離制度、呼吸機及其管路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及其管路清潔消毒制度、多重耐葯菌感染防控制度、醫療廢棄物安全管理制度等。
三、為了減少護士表格記錄書寫時間,感染科重新設計了消毒液濃度配比登記表和監督檢查記錄表,讓護士有更多時間服務與患者,同時也為醫院節省了支出。三下一送工作一如既往,療區有各種報告卡,電話隨叫隨到,感染科人員24小時開機。
四、為了有針對性的做好院內感染監測,每季度將各療區院內感染率監測及分析反饋情況下發,以便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七月份開始開展目標性監測。截至十月末共查閱出院病例數為**例,院內感染例次數為**例,院內感染率為4。03%(出國留學醫院院內感染率規定≤ 10%)漏報率為0,無菌手術切口甲級癒合率為100%,無菌物品合格率100%。
五、加強了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及手衛生監測。為規范全院各項消毒工作,預防院內感染,將衛生部頒布的六個行業衛生標准下發給了手術室及供應室。感染科人員每季度對全院各科室紫外線燈管強度監測一次,發現不合格及時更換,保證了消毒效果。對重點科室如手術室、供應室等高危區的環境學監測增加了頻次,合格率100%。
六、根據我院制定的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制度,對越級使用抗生素者應有上級醫師審批單,每季向全院通報抗生素使用情況,為臨床科室醫師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年是全院上下最重要的一年,**年我院接受了出國留學省衛生廳等級醫院評審專家的評審,更是醫院感染管理科最重要的一年,醫院感染是等級醫院評審中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等級醫院評審促進了全院對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視。
**年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全院各科室以及全體員工的大力協助、支持和配合下,根據等級醫院評審的相關要求,醫院感染管理科完成了以下工作:
修訂並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定期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參與新建、改建建築布局設計,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前瞻性、回顧性和現患率調查,並進行了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及手衛生的監測、分析和反饋,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器械、葯械的監督管理,加強對醫療廢物和廢水的管理。重點工作是加強手衛生宣傳,耐葯菌的管理和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的管理,提高病原學送檢率,有針對性地提出控制措施並指導實施,對全院各科室進行醫院感染專項檢查,對醫院感染重點科室實行重點督查,不斷加大重點環節質量控制和持續質量改進,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並組織醫院感染暴發演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全年無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
現將**年工作總結具體匯報如下:
一、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一)重新修訂並發放《關於調整出國留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院感染防控三級監控網路的通知》,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討論醫院感染相關問題,醫院感染管理科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具體工作,醫院各相關職能部門(醫務科、護理部、葯劑科、設備科、總務科等)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相關職責,相互協作,做到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院重視。
(二)落實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責任要求,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相關法律法規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監控醫生、監控護士等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職責,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二、 修訂完善醫院感染管理
專項檢查全院臨床科室,重點檢查醫院感染管理重點科室如ICU、PICU、NICU、RICU、內鏡、手術室、血液凈化中心、中心供應室等,及早發現安全隱患,提早採取干預措施,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開展了ICU的呼吸機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感染、血流導管相關感染等醫院感染防控監測。
三、加強耐葯菌的管理,提高病原學送檢率,指導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完善多重耐葯菌的監督、監測與管理,嚴格執行多重耐葯菌預防與控制制度,制定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多部門聯合管理,定期向臨床提供耐葯菌趨勢報告,不斷加強監督管理並落實制度。
定期召開多重耐葯菌聯系會議,在多重耐葯菌聯席會議上,完善監管機制,加強多部門的協作,特別是加強醫務科的聯合管理,調動醫生控制細菌耐葯的積極性,有效執行細菌耐葯監測及預警機制,督促重點部門科室完成耐葯菌的統計分析,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提供指導,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
按照《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安徽省實施〈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管理辦法》等規定,加強病原學送檢,醫院感染管理科進行臨床科室病原學送檢情況檢查,通過檢查及宣傳,病原學送檢率能夠達到30%。
醫院感染管理科進行全院細菌耐葯性的分析,發布到《醫院感染監控信息》上,並分析重點科室細菌耐葯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提供依據,根據細菌耐葯情況分析抗菌葯物的適宜性。
四、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前瞻性、回顧性和現患率調查
各臨床科室醫師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醫院感染前瞻性調查,發現醫院感染能及時、准確報告,同時院感科也加強院感病例上報管理出現醫院感染病例時,加強監測與控制,並每季度向省質控中心進行網上直報醫院感染病例。
(一)全院定期開展綜合性監測,參加*年全省現患率調查,於*月*日當天對全院現病例進行了全面橫斷面調查,全院共住院病人*人,實際調查*人,接受調查率100%。醫院感染人數*人次,現患率為1.45%,無院感漏報。
(二)開展兩項目標性監測,實時監控醫院感染情況,降低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1)於**年*月至*月開展了一類手術切口感染的目標性監測,監測對象是我院腫瘤外科手術一類切口的所有病人,定期將監測結果反饋給臨床醫生,以便及時分析感染原因,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增強醫護人員重視醫院感染的意識,並有利於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3)開展了多重耐葯菌的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監測對象是全年所有住院患者中細菌學培養為多重耐葯菌的患者,通過監測,及早發現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指導臨床醫護人員實施耐葯菌隔離預防措施,並提醒臨床醫生在感染控制後,再次細菌學培養陰性後方可解除隔離,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在醫院的傳播,保障醫療安全。
(三)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及手衛生監測情況
院感科對全院各科室治療室、換葯室進行了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同時加強對手術室、胃鏡室、口腔科、供應室、導管室等高危區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及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測。重要採集空氣、物體表面、衛生手、消毒液、無菌物品、除去空氣培養有2份不合格,其它合格率100%。每月一次對排放的污水進行監測,要求必須達標後排放。每季度對醫療垃圾暫存點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
五、參與新建門急診大樓的科室布局設計和裝修
參與新建門急診大樓的室內布局設計和裝修,使其能夠符合控制醫院感染的要求,監督空氣清潔消毒設備的安裝,使相應設備的使用符合控制醫院感染的要求,配合新門診大樓搬遷工作,從醫院感染角度嚴把環境、消毒關。
六、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確保環境安全
醫院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置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行政部門關於醫療廢物處置的管理規定,要求回收人員與臨床醫技科室嚴格交接、雙方簽字,用雙層黃色醫用垃圾袋裝好後密閉轉運。實行責任追究制,避免醫療廢物流失,確保醫療安全。要求為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各臨床科室醫療廢棄物分類處置,有交接登記記錄,醫療廢物暫存點符合要求,符合「五防」規定,並嚴格落實清潔消毒措施。
七、重大事件迅速反應
制度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與處置預案,發現臨床科室有感染流行趨勢或某種特殊病原菌感染等情況,迅速做出反應, 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變事後檢查控制為提前介入,密切注意醫院感染動態,採取有針對性控制措施,變被動為主動,有效阻止醫院感染的發生,為臨床科室提供指導性意見,控制重大事件在院內的蔓延。
不足及需改進之處:
1、醫院科級制度未完全及時更新,醫院感染管理科將組織醫院感染專家進行全院醫院感染科級制度檢查,要求全院科級醫院感染制度及時更新。
2、多重耐葯菌聯席會需定期及時召開,需進一步加強多部門的協作,特別是加強醫務科的聯合管理,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提供指導,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
3、需進一步加強對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及消毒葯械的索證把關,確保符合醫院感染的要求,達到消毒滅菌效果,並且杜絕重復使用。
4、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科室、重點部門及重點環節的院感監測,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留置導尿管相關感染、手術部位感染及透析相關感染等重點項目的管理。
5、重點部門的布局流程如手術室、產房分區不符合規范要求,ICU監護大廳及隔離間缺少流動水洗手設施,微生物實驗室污物處理間位置不合理等,醫院感染管理科需與總務科、基建科溝通進行整改。
6、醫院感染管理科的監測工作需更細化、更深層次,降低醫院感染率。
7、醫生洗手依從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醫學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院感染在醫院管理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醫院感染不但關繫到醫患雙方的健康而且影響到醫院的醫療質量。在院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從組織落實開始,到嚴格管理制度,採取多種措施,使我院的院內感染管理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為了今後進一步搞好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現將本年度院內感染控制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由三級體系構成,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組成,業務院長任主任委員,重點對監控小組人員進行了補充和調整,並明確了各級體系人員的職責。各級院內感染監控人員履行了院內感染管理的相應職能,從而使院內感染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
二、按計劃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全院醫務人員的感控意識
(1)6月25日對住院部、急診科下發《醫院感染診斷標准》,醫生人手一冊,並下發復習題,各監控小組認真學習,7月6日科室閉卷考試,院感科督導,共26名醫生參加考試。全部90分以上。
(2)7月12日對醫、護、技人員及新上崗和實習人員進行「手衛生規范、院感知識應知應會培訓共81人,經考試,全部合格。
(3)11月2日,由醫務科組織,院感科對全院的醫、護、技術人員進行新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進行培訓,參加人員85人,最後考試合格。
(4)我院領導對醫院感染控制非常重視,派院感科主任、護理部主任、手術室護士長參加陽泉市衛生局組織的感染知識師資培訓,派供應室田玉英到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培訓與實習。
三、監測反面:
(1)協助檢驗科每月對重點部門空氣消毒效果監測,其他科室每季度一次。
(2)供應室每鍋進行物理和化學監測,有記錄,不合格的堅決不發放。
(3)紫外線燈管每半年監測一次,不合格的及時更換。
(4)對醫院感染病例各科室每月實行零報告制度,院感科每月深入科室調查漏報情況,今年共收住1766人感染6人,感染率0.34%漏報率16%,目標性監測清潔手術切口61例,感染0例,清潔手術甲級癒合率100%,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監測294人,感染2人感染率0.68%常規器械消毒合格率100%,一人一針一管滅菌執行率100%。
(5)11月15日市疾控中心對我院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進行了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年度監測。
(6)11月27日對住院病人進行現患率調查,住院病人共29人,調查28人,實查率96.6%。調查結果現患率3.45%,漏報率0%,抗菌葯物使用率72.4%,高於衛生部60%的標准。
(7)每月對全院感染監測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做到月匯總、季反饋(每季度一期簡報)、年總結。
(8)與防保科合作,對住院病人電話回訪人徵求患者的意見,滿意率%給患者帶去問候的同時,也能及時發現手術切口感染病例。
四、加強醫療廢物管理
與後勤保障科配合加強醫療廢物的常規督導檢查是我院的醫療廢物在現有的條件下收集、分類、交接、登記、焚燒做到規范管理,未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特別是配合檢驗科對每一袋過期的血液跟蹤處理,無一袋向外流失造成不良事件。
五、落實制度、檢查到位
認真做好日常的工作,配合醫院的綜合目標檢查,細化標准,檢查結果在科主任例會上通報,整改不足之處。
六、醫務人員職業防護的管理
加強醫務人員的自身安全、防止銳器傷等職業暴露的管理。從手衛生、使用防護用具抓起,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全年職業暴露1例,未感染經血傳染性疾病。
存在的問題:
1、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我院供應室急需更改。上級部門檢查多次提出,護理部已經派人學習。
2、檢驗科的細菌室建設。
3、污水處理問題。
總之,我院某些方面感染隱患還非常嚴峻,我們堅信只要領導重視,我們職能科室配合,各盡其責,常態管理,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就能做好。
感控科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表》定期在院內(包括各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自查。現對本季度院感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如下。
一、制定整改措施
1、明確醫院感染管理由醫務科負責。醫院招聘1名執業醫師作為院感專責人員,最近參加了廣東省醫院協會舉辦的《廣東省醫院感染基本理論及
實用技能崗位培訓班暨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嶺南春季論壇》,經考試合格領取了醫院感染管理崗位培訓證書。
2、重新調整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進一步明確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院感專責人員和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組的職責;明確各職能科室,包括醫務科、護理部、總務科、葯劑科、檢驗科和防保科的職責。
3、制定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表,每周對各科醫院感染管理情況進行檢查。
二、院感工作總結
1、自查情況
(1)組織機構建設。綜合科落實比較好,已作出本科室控制醫院感染工作計劃與職責分工。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與操作規程。手術室的無菌觀念較強。門急診、綜合科、婦產科普遍存在棉簽開封後未標注開啟日期、酒精、碘伏、生理鹽水未標注開啟日期,過期未作更換等問題,但經過自查反饋後,都得到改正。醫護人員及保潔公司清潔人員未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進入產房的問題,經婦產科科主任及護士長的督促和教育,均得到較好的解決。
(3)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方面。各個科室治療車上均配備有速干手消毒劑,落實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洗手制度。各治療室、換葯室等每日紫外線消毒2次、每2周用95%酒精擦拭,記錄完善。
(4)消毒效果監測。各科室均符合要求,使用中含氯消毒劑每天進行濃度監測並有記錄,使用中戊二醛滅菌劑每周進行濃度監測並有記錄。
(5)醫療廢物管理。防保科、婦產科、門急診的生活垃圾桶內混有醫療垃圾,經自查反饋後,已改正。
2、住院病例監測
已監測45份住院病例,其中綜合內科16份、綜合外科9份、婦產科20份,未發現院感漏報。
3、院感病例個案調查
本季度發生4例感院感病例,其中婦產科1例,綜合內科3例,均為呼吸道感染。醫務科院感專職人員立即開展個案調查,核實情況。
4、醫務人員職業暴露
本季度發生3起醫務人員暴露,其中綜合科2名護士、防保科1名護士。醫務科已對職業暴露人員做出相應的處理,做好個案調查登記,並追蹤監測。
5、院感培訓
做到每季度培訓一次。
6、醫療垃圾分類收集、運送與暫時貯存
各科室均做好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醫療廢物暫存間醫療廢物存放較整齊,無污、血水外流;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醫療廢物有交接記錄。醫療廢物運出後,能及時對暫存間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7、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供應室工作間干凈整潔,有紫外線消毒記錄及擦拭記錄,記錄規范。每一鍋高溫蒸汽滅菌都有記錄,並有試紙監測。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1、門急診、婦產科、兒保科均未作出本科室院感小組人員的分工及院感小組工作計劃。
建議:未做出院感小組的職責、明確分工、制定出工作計劃的科室,請盡快落實。
2、各科室有時會出現棉簽、酒精、碘伏、生理鹽水未標注開啟日期,過期未作更換的情況。
建議:各科室應隨時注意棉簽、酒精、碘伏、生理鹽水是否標注開啟日期,過期的是否已作更換。
3、醫療垃圾包裝物、容器上無系中文標簽,中文標簽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特別說明等。
建議:醫療垃圾包裝物、容器上應系中文標簽,中文標簽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特別說明等。
4、盛裝的醫療廢物超過包裝物或者容器的3/4;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不夠緊實、嚴密。
建議:盛裝的醫療廢物不要超過包裝物或者容器的3/4;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應緊實、嚴密。
5、各科室未能嚴格執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未能做到合理應用,按指徵用葯。醫務科對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監管不到位。
建議:各科室嚴格執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做到合理應用,按指徵用葯。醫務科應加大對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監管力度。
6、每月的環境監測未有很好地落實。
建議:每月的環境監測應切實地落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