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廢水脫氮工藝

廢水脫氮工藝

發布時間:2023-11-28 03:14:12

㈠ 怎樣除氨氮,方法有哪些

氨氮去除方法有多種,1、物理化學法:有折點氯化法、空氣吹脫法、化學沉澱法、液膜法、電滲析除氨氮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土壤灌溉法、循環冷卻水系統脫氨法;2、生物脫氮法

污水處理中脫氮原理反硝化、硝化的順序,不明白,(我是個外行)

在污水處理中按脫氮原理,或者說要達到脫氮的目標,順序是先硝化細菌在好氧環境下進行硝化作用,把污水污泥中的氮轉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然後在缺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進行反硝化反應,把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的目的。

但是,污水處理中,不僅要脫氮,而且還要除磷,而磷在好氧條件下才聚磷,厭氧和缺氧要在好氧之前。但這對脫氮影響不大,因為污水處理中的經過好氧處理的大部分污泥還要迴流利用,所以厭氧——缺氧——好氧是個循環的過程,經過循環過程,氮在缺氧去除,磷在好氧去除。

(2)廢水脫氮工藝擴展閱讀:

A2/O工藝(AAO工藝、AAO法:厭氧-缺氧-好氧),是一種很常用的二級污水處理工藝,具有脫氮除磷的作用,用於二級污水處理或者三級污水處理,後續增加深度處理後,可作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首先,污水與迴流污泥進入厭氧池進行混合,經一定時間厭氧分解作用,去除部分BOD,並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轉化成氮氣(反硝化作用)而釋放,迴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釋放出磷,滿足細菌對磷的需求。

然後,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細菌以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為碳源,將好氧池內通過內循環迴流進來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還原為氮氣而釋放。

接下來,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氨氮進行硝化反應生成硝酸根或亞硝酸根,同時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供給吸磷微生物能量,微生物從水中吸收磷,則磷富集在微生物內,最後經沉澱分離後以富磷污泥的形式從系統中排出。

網路:A2O

㈢ 廢水中的氨氮怎麼去除

吹脫法:吹脫法在含氨氮廢水處理中應用比較常見,即向廢水內通入氣體,促使廢水中溶解性氣體以及易揮發性溶質氣液進行充分接觸,通過 pH
值的調節將廢水內離子氨轉化成分子氨,最後利用通入的空氣或者蒸汽將其吹出,降低廢水內氨氮含量;
化學沉澱法:應用化學沉澱法來進行廢水脫氨氮,即向含氨氮廢水投加適量的 Mg2+ 與 PO43- 葯劑,促使其與廢水內含有的NH4+
反應生成難溶復鹽磷酸氨鎂 MgNH4PO4·6H2O 結晶沉澱,最後對廢水中剩餘的氮磷進行回收處理;
離子交換法:應用離子交換法處理含氨氮廢水,最為常見的就是以沸石作為交換載體,提高氨氮脫除率;
膜吸收法:1)反滲透處理氨氮廢水的原理,即以超過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作用,通過半透膜選擇溶質的截留作用,對溶質和溶劑進行可靠分離,實際應用中具有能耗低、無污染、工藝先進以及維護簡單等特點;
2)電滲析技術。通過設置外加直流電場,基於離子交換膜選擇透過性特點,促使電解質溶液將離子分離出來;
生物處理法:硝化反硝化技術,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脫氮技術可以應用到含氨氮廢水處理中,分為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㈣ 氨氮去除工藝選擇哪個去除效果最好

去除廢水中氨氮方法的比較
氨氮超標處理的常用方法是生化處理方法,管理妥當對氨氮,乃至COD,總磷都會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不過生化處理的局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場地,溫度,進水濃度以及碳氮比等等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生物對氨氮的分解,導致出水結果不理想。一般在生化處理後配合化學葯劑使用,從而達到更高的去除效率。
(一)生化處理:
常用的脫氮工藝就是我們常見的AO工藝,原理:氨(NH3)被亞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亞硝酸再被硝化細菌氧化成硝酸,稱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氣,當水中溶氧濃度低於1~2毫克/升時硝化作用速度明顯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況下,反硝化細菌能將硝酸還原為亞硝酸、次硝酸、羥胺或氮時,這種過程稱為硝酸還原,當形成的氣態氮作為代謝物釋放並從系統中流失時,就稱之為脫氮作用。
(二)化學處理葯劑:
PAC,PAM可以處理SS造成的氨氮超標(實際運用性不大,可降的氨氮數值不多)
臭氧可以在工藝末端輔助工藝進行深度處理,去除氨氮(成本高,耗能大,不易控制)
投加氨氮去除劑JN-1,使氨氮氧化為氮氣的方法,目前在污水處理行業得到廣泛的運用。投加氨氮去除劑可以直接載入原本工藝的沉澱池當中,葯劑的反應時間在5-6min左右,無需另外增加設備和工藝,大大減少了成本。
去除廢水中氨氮方法的比較,氨氮去除劑操作簡單方便,投加量少且對氨氮的去除率達到96%以上,成本可控,處理結果穩定,無二次污染,同時具有脫色、回調pH等功能。

㈤ 怎麼樣才能去除廢水中的氨氮不過,其實氨氮有哪些類別

污水脫氮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兩大類,目前生物脫氮是主體,也是污水處理中經濟和常用的方法,生物脫氮工藝較多,原理一樣;物理化學脫氮主要有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選擇性離子交換法去除氨氮、空氣吹脫法去除氨氮。
① 物理化學脫氨
a. 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投入污水中,將污水中NH4-N氯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
氯投加量與NH4-N重量比為7.6:1,由於污水水質的不同,投加量將大於理論計算值。
此外,折點氯化法還需要消耗水中鹼度,理論計算1毫克/升NH4-N消耗14.3毫克/升鹼度(以CaCO3計),一般需向污水中投加NaOH和石灰來補充污水鹼度的不足;並且尚需對出水余氯進行脫除,以免毒害魚貝類水生生物,余氯脫除可用還原劑二氧化硫將余氯還原成氯離子或用活性炭床過濾吸附。
採用折點氯化法脫氨氮,工藝復雜,投氯量大,再加上補充鹼度、余氯脫除等工藝環節,而且投氯尚會產生一些新的有毒有害物質。
b. 選擇性離子交換法去除氨氮
離子交換樹脂對各種離子所表現的不同親和力或選擇性是離子交換的基本條件。目前在污水處理中主要採用沸石天然離子交換物質作為離子交換物質,但該法在國內尚無應用。
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進入交換柱的SS值不應大於35毫克/升,以免增加水頭損失,堵塞沸石床;吸附飽和後必須對沸石進行再生,以恢復其離子交換能力;無運行管理經驗。
c. 空氣吹脫法去除氨氮
污水中的氨氮大多以銨離子(NH4+)和游離氨(NH3)形式存在,並在水中保持平衡。當pH值升高時,污水中游離氨的比率增加,當pH值升高到11左右時,水中的氨氮幾乎全部以NH3形式存在,若加以攪拌、曝氣等物理作用可使氨氣從水中向大氣轉移。
氨吹脫包括三個工藝過程:一是提高污水pH值,將污水中NH4+轉變為NH3;二是在吹脫塔中反復形成水滴;三是通過吹脫塔大量循環空氣,增加氣水接觸,攪動水滴。
該工藝方案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需對污水調節pH值,投加大量石灰,葯劑投加量大,另外還產生大量的污泥,增加處理難度和污泥處理量:由於需要大量循環空氣,故動力費用較高;該方法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尚無使用先例,也缺少運行管理經驗,因此不推薦採用。
② 生物脫氮
氮是蛋白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微生物的元素之一,一部分進入細胞體內的氮將隨剩餘污泥一起從水中去除。這部分氮量占所去除的BOD5的5%。
在有機物被氧化的同時,污水中的有機氮也被氧化成氨氮,並且在溶解氧充足、泥齡足夠長的情況下進一步氧化成硝酸鹽。
反硝化菌在缺氧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硝酸鹽(NO-3-N)中的氮作為電子受體,氧化有機物,將硝酸鹽中的氮還原成氮氣(N2),從而完成污水的脫氮過程,生物脫氮工藝是目前廣泛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㈥ 廢水中氨氮應該如何去除

高氨氮廢水處理方法:
一、物化法
1. 吹脫法
在鹼性條件下,利用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系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一般認為吹脫與溫度、PH、氣液比有關。
2. 沸石脫氨法
利用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進行交換以達到脫氮的目的。應用沸石脫氨法必須考慮沸石的再生問題,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燒法。採用焚燒法時,產生的氨氣必須進行處理。
3.膜分離技術
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進行氨氮脫除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無二次污染。例如:氣水分離膜脫除氨氮。氨氮在水中存在著離解平衡,隨著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態比例升高,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NH3的氣態和液態兩項達到平衡。根據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即呂.查德里(A.L.LE Chatelier)原理。在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對的和暫時的。化學平衡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變平衡系統的條件之一,如濃度、壓力或溫度,平衡就向能減弱這個改變的方向移動。"遵從這一原理進行了如下設計理念在膜的一側是高濃度氨氮廢水,另一側是酸性水溶液或水。當左側溫度T1>20℃,PH1>9,P1>P2保持一定的壓力差,那麼廢水中的游離氨NH4+,就變為氨分子NH3,並經原料液側介面擴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壓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進入吸收液,迅速與酸性溶液中的H+反應生成銨鹽。
4.MAP沉澱法
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學反應:Mg2++NH4++PO43-=MgNH4PO4
理論上講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濃度氨氮的廢水中投加磷鹽和鎂鹽,當[Mg2 + ][NH4+][PO43 -]>2.5×10–13時可生成磷酸銨鎂(MAP),除去廢水中的氨氮。
5.化學氧化法
利用強氧化劑將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進行脫除的一種方法。折點加氯是利用在水中的氨與氯反應生成氨氣脫氨,這種方法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但是產生的余氯會對魚類有影響,故必須附設除余氯設施。
二、生物脫氮法
傳統和新開發的脫氮工藝有A/O,兩段活性污泥法、強氧化好氧生物處理、短程硝化反硝化、超聲吹脫處理氨氮法方法等。
1.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其特點是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反硝化反應產生的鹼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鹼度的需求。好氧在缺氧池之後,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有機污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BOD5的去除率較高可達90~95%以上,但脫氮除磷效果稍差,脫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盡管如此,由於A/O工藝比較簡單,也有其突出的特點,目前仍是比較普遍採用的工藝。
2.兩段活性污泥法能有效的去除有機物和氨氮,其中第二級處於延時曝氣階段,停留時間在36小時左右,污水濃度在2g/l以下,可以不排泥或少排泥從而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3.強氧化好氧生物處理其典型代表有粉末活性炭法(PACT工藝)
粉末活性碳法的主要特點是向曝氣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利用粉末活性炭極為發達的微孔結構和更大的吸附能力,使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在其表面富集,為吸附在PAC 上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提高有機物的降解速率。
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一些全新的脫氮工藝,為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脫氮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主要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等。
4. 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硝化反硝化是應用最廣泛的脫氮方式,是去除水中氨氮的一種較為經濟的方法,其原理就是模擬自然生態環境中氮的循環,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聯合作用,將水中氨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目的。由於氨氮氧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曝氣費用成為這種脫氮方式的主要開支。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將氨氮氧化控制在亞硝化階段,然後進行反硝化,省去了傳統生物脫氮中由亞硝酸鹽氧化成硝酸鹽,再還原成亞硝酸鹽兩個環節(即將氨氮氧化至亞硝酸鹽氮即進行反硝化)。該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①節省25%氧供應量,降低能耗;②減少40%的碳源,在C/N較低的情況下實現反硝化脫氮;③縮短反應歷程,節省50%的反硝化池容積;④降低污泥產量,硝化過程可少產污泥33%~35%左右,反硝化階段少產污泥55%左右。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的關鍵就是將硝化控制在亞硝酸階段,阻止亞硝酸鹽的進一步氧化。
5. 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全程自養脫氮(CANON)
厭氧氨氧化是指在厭氧條件下氨氮以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直接被氧化成氮氣的過程。
厭氧氨氧化(Anaerobicammoniaoxidation,簡稱ANAMMOX)是指在厭氧條件下,以Planctomycetalessp為代表的微生物直接以NH4+為電子供體,以NO2-或NO3-為電子受體,將NH4+、NO2-或NO3-轉變成N2的生物氧化過程。該過程利用獨特的生物機體以硝酸鹽作為電子供體把氨氮轉化為N2,最大限度的實現了N的循環厭氧硝化,這種耦合的過程對於從厭氧硝化的廢水中脫氮具有很好的前景,對於高氨氮低COD的污水由於硝酸鹽的部分氧化,大大節省了能源。目前推測厭氧氨氧化有多種途徑。其中一種是羥氨和亞硝酸鹽生成N2O的反應,而N2O可以進一步轉化為氮氣,氨被氧化為羥氨。另一種是氨和羥氨反應生成聯氨,聯氨被轉化成氮氣並生成4個還原性[H],還原性[H]被傳遞到亞硝酸還原系統形成羥氨。第三種是:一方面亞硝酸被還原為NO,NO被還原為N2O,N2O再被還原成N2;另一方面,NH4+被氧化為NH2OH,NH2OH經N2H4,N2H2被轉化為N2。厭氧氨氧化工藝的優點: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應的充氧能耗;免去反硝化反應的外源電子供體;可節省傳統硝化反硝化反應過程中所需的中和試劑;產生的污泥量極少。厭氧氨氧化的不足之處是:到目前為止,厭氧氨氧化的反應機理、參與菌種和各項操作參數不明確。
全程自養脫氮的全過程實在一個反應器中完成,其機理尚不清楚。Hippen等人發現在限制溶解氧(DO濃度為0.8·1.0mg/l)和不加有機碳源的情況下,有超過60%的氨氮轉化成N2而得以去除。同時Helmer等通過實驗證明在低DO濃度下,細菌以亞硝酸根離子為電子受體,以銨根離子為電子供體,最終產物為氮氣。有實驗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監測全程自養脫氮反應器中的微生物,發現在反應器處於穩定階段時即使在限制曝氣的情況下,反應器中任然存在有活性的厭氧氨氧化菌,不存在硝化菌。有85%的氨氮轉化為氮氣。鑒於以上理論,全程自養脫氮可能包括兩步第一是將部分氨氮氧化為煙硝酸鹽,第二是厭氧氨氧化。
6. 好氧反硝化
傳統脫氮理論認為,反硝化菌為兼性厭氧菌,其呼吸鏈在有氧條件下以氧氣為終末電子受體在缺氧條件下以硝酸根為終末電子受體。所以若進行反硝化反應,必須在缺氧環境下。近年來,好氧反硝化現象不斷被發現和報道,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好氧反硝化菌已經被分離出來,有些可以同時進行好氧反硝化和異養硝化(如Robertson等分離、篩選出的Tpantotropha.LMD82.5)。這樣就可以在同一個反應器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簡化了工藝流程,節省了能量。
7.超聲吹脫處理氨氮
超聲吹脫法去除氨氮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它是在傳統的吹脫方法的基礎上,引入超聲波輻射廢水處理技術,將超聲波和吹脫技術聯用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處理氨氮的方法。將這兩種方法聯用不僅改進了超聲波處理廢水成本較高的問題,也彌補了傳統吹脫技術去除氨氮不佳的缺陷,超生吹脫法在保證處理氨氮的效果的同時還能對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技術特點(1)高濃度氨氮廢水採用90年代高新技術--超聲波脫氮技術,其總脫氮效率在70~90%,不需要投加化學葯劑,不需要加溫,處理費用低,處理效果穩定。(2)生化處理採用周期性活性污泥法(CASS)工藝,建設費用低,具有獨特的生物脫氮功能,處理費用低,處理效果穩定,耐負荷沖擊能力強,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脫氮效率大於90%,確保氨氮達標。

㈦ 氨氮怎麼去除

1、折點氯化法:該方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在處理氨氮廢水過程中,所需的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值和氨氮的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較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

特點:氯化法處理率高,效果穩定,不受溫度影響。不過雖然投資較少,氮運行費用較高,只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2、MAP沉澱法:在氨氮廢水中投加磷鹽和鎂鹽使廢水中污染物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澱物或聚合物,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廢水中氨氮能作為肥料得以回收,若廢水中磷酸根較高,只需投加鎂鹽,少量投加或不投加磷鹽,即可達到脫氮除磷作用,但三者之間的比例需要控製得當。

3、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法選用對NH4+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沸石作為交換樹脂,可以很好地去除氨氮。

特點:沸石使用成本低,對NH4+有很強的選擇性。該工藝簡單、投資省,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和穩定性。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對於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會因樹脂再生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

4、生物法: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較多。不足是佔地面積大,低溫時去除效率低。

5、膜分離技術:該工藝是利用膜的選擇性,達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點:該方法氨氮回收率高、無二次污染。該工藝流程簡單、不消耗葯劑、運行過程中消耗的電量與廢水中氨氮的濃度成正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氨氮廢水處理

㈧ 污水處理如何去除氨氮

在污水的生物脫氮處理過程中,首先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回 ,將污水中的答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 ;然後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污水中逸出。因而,污水的生物脫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㈨ 常用的去除氨氮的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大多數公司的廢水在經過處理後,氨氮都不會太高,很多都在20-60PPM左右,要使這部分氨氮降低到5PPM以下甚至更低,必須加入去除氨氮葯劑進行處理,才能是氨氮達到國家排放標准。ICN-03氨氮去除劑是一種高效、環保的氨氮處理劑,它不僅反應效率高,而且快速,能將水體中的氨氮徹底去除。

閱讀全文

與廢水脫氮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器陶瓷濾芯和活性炭哪個好 瀏覽:989
涼山州進口反滲透殺菌劑哪裡好 瀏覽:252
明桿式超濾膜三介面 瀏覽:911
滲濾液處理超濾膜堵塞 瀏覽:435
ro膜多久需更換 瀏覽:923
雲南硅油過濾紙 瀏覽:112
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摘要怎麼寫 瀏覽:748
除垢劑配方三磷酸鈉 瀏覽:894
南京廢水過濾設備多少錢 瀏覽:129
純水精靈一共能召喚多少水之行 瀏覽:651
江蘇通用污水處理 瀏覽:945
污水泵排水台班記錄表 瀏覽:168
浙江脫脂棉過濾芯哪裡有 瀏覽:820
密理博純水沒有廢水 瀏覽:628
污水處理費用於哪方面 瀏覽:447
純水機ro膜出水口怎麼接 瀏覽:313
怎麼去除座便器內部的水垢 瀏覽:401
12款凱越怎麼拆空氣濾芯 瀏覽:21
怎麼能使魚缸沒有水垢 瀏覽:481
蒸餾水清水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