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排污水檢測單位需何種檢測資質
上海市排水水質監測管理規定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規范對排入城鎮排水管網排水戶水質的監測,保障行政執法的公正性,根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上海市排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技術標准,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排水戶排水水質監測以及相關管理活動。
第三條(管理部門)
上海市水務局(以下簡稱市水務局)是本市排水水質監測行政主管部門。上海市水務局執法總隊(以下簡稱總隊)具體負責對排入市屬城鎮排水管網排水水質監測工作,並對區、縣排水水質監測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浦東新區和閔行、寶山、嘉定、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區縣(以下統稱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其職責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區、縣屬城鎮排水管網排水水質監測工作。
第四條(年度監測計劃)
總隊及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每年應當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水戶開展全面檢查,於每年一月底前編制當年度排水水質監測計劃,確定排水戶名單及監測項目,並報市水務局備案。
監測項目應當包含《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DB31/445-2009)中所列明的常規性監測項目,包括:PH值、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氨氮、硫化物、總磷、動植物油、石油類,並根據不同行業排水情況增加特徵監測項目。
對符合下列情形的排水戶,應當在年度排水水質監測計劃中明確通過增加飛行檢查等方式進行水質監測:
(一)在排水水質監測中,發生嚴重超標行為或者屢次超標的;
(二)以迴避、阻擾等方式妨礙執法人員開展排水水質監測、調查取證等工作的。
第五條(政府采購)
總隊及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排水檢測機構(以下簡稱檢測機構)提供水質檢測服務,並簽訂委託檢測合同。
排水檢測機構應當具有計量認證資質(CMA)或者國家實驗室認可資質(CNAS),且資質范圍應當包括《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DB31/445-2009)中的檢測項目及檢測方法。
對有應急監測需求的,排水檢測機構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應急檢測車輛及必要的現場檢測儀器設備,包括采樣器材、現場檢測儀器設備、安全防護裝備、無線遠程數據傳輸、現場出具檢測報告等功能;
(二)應急檢測人員具有2小時到達應急檢測現場的能力
第六條(合同備案)
總隊及相關區縣明拍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與檢測機構簽訂委託檢測合同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委託檢測合同報市水務局備案。
第七條(采樣方式)
檢測機構應當按照《水質采樣技術指導》(HJ494-2009)的規定,采坦槐鍵用瞬時采樣方式採集水質樣品。
第八條(采樣點的確定)
檢測機構應當按照排水許可證註明的監測井或者由執法人員、檢測機構、排水戶三方共同確定的GPS坐標位置,作為排水水質監測采樣點。
排水戶尚未確定監測井或者GPS坐標位置,或者因現場情況發生變化導致原確定的監測井或者GPS坐標位置無法進行采樣的,執法人員應當按照所采水樣為排水戶獨立排放的原則,現場確讓巧定采樣點。
第九條(現場采樣程序)
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檢測機構應當按照下列程序採集水質樣品,並進行全程攝像:
(一)執法人員出示執法證件,並告知采樣事項;
(二)執法人員按照本規定第八條確定采樣點;
(三)檢測機構的采樣人員採集水質樣品,並現場對樣品進行一次性封口,置於冷藏箱中;
(四)執法人員填寫現場采樣記錄表,包括排水戶名稱、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采樣日期、水樣類型、取樣點名稱、取樣點狀況、取樣時間、樣品編號、特性描述、檢測項目及其它有關事項;
(五)執法人員、采樣人員及排水戶三方在現場采樣記錄表上簽字確認。如排水戶無陪同人員在場或者陪同人員拒絕簽字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製作工作記錄。
第十條(樣品運輸及保存)
檢測機構應當按照《水質采樣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HJ493-2009),對採集的樣品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樣品在低溫的儲存條件下運輸至實驗室,並予以保存。
第十一條(樣品檢驗)
檢測機構應當自采樣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按照《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DB31/445-2009)規定的檢測方法對水質樣品進行檢驗,並出具檢測報告,提交至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
檢測報告樣本由市水務局制定。
第十二條(檢測機構質量內控)
檢測機構應當採取下列措施,控制內部檢測質量:
(一)對於每批樣品均按10%的比例做平行雙樣,控制樣品的精密度;
(二)對於每批樣品均按5%的比例採用標准物質或質控樣品作為控制手段,控制樣品的准確度;
(三)每周對檢測人員進行明碼標准樣品及密碼平行樣品的考核,考核結果每月匯總上報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三條(報表制度)
檢測機構應當於每月上旬向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上一月的檢測匯總表,包括采樣信息資料、檢測數據結果、超標統計信息等。
第十四條(排水戶監測檔案)
總隊及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排水戶建立監測檔案,內容包括排水戶名稱、地址、聯系人、電話、排水戶行業類型、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水去向、排口名稱、排口編號,排水許可證編號、GPS坐標值等。
第十五條(檢測結果異議的處理)
排水戶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的,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檢測機構進行核查,並將核查結果告知排水戶。
第十六條(行為規范)
執法人員應當遵守行政執法人員執法行為規范。
檢測機構采樣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行為規范:
(一)舉止端莊、談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態良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
(二)持證上崗、佩戴工作證,著裝整潔;
(三)不得在采樣現場對檢測結果進行預判或者評論;
(四)不得收受排水戶的禮品、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不得接受吃請。
第十七條(監督檢查)
總隊及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檢測機構進行監督檢查,並建立誠信檔案:
(一)不定期對檢測機構發放標准樣品,檢驗結果必須在標准值不確定度范圍內;
(二)要求檢測機構每三年參加國家或國際上組織的能力驗證活動,能力驗證須達到「優秀」或「滿意」結果;
(三)通過政風行風、工作回訪等形式,檢查檢測機構采樣人員行為規范。
經檢查發現檢測機構存在違反本規定行為的,總隊及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合同約定追究其違約責任,直至終止合同。檢測機構因嚴重違約,被終止合同的,總隊或者相關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自合同終止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委託其從事排水水質檢測工作。
第十八條(施行日期)
本規定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B. 2010~2014年我國發生六大環境污染事件名稱
1、北京霧霾: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准,與此同時,世界上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七個在中國。
2、河南「污水灌溉麥田」村民笑答:都賣給你們了:河南省環保廳近期在對部分地區涉水企業進行暗訪中發現,河南新鄉一家造紙廠違規將部分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用於灌溉麥田,造成環境污染。目前,這家企業已被責令關停整頓。當地政府也對受污染麥田進行實地丈量,確保麥子單獨收割,不流入市場。
3、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點,位於黃島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路交匯處,中石化輸油儲運公司濰坊分公司輸油管線破裂,事故發現後,約3點15分關閉輸油,齋堂島街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麵積約3000平方米。黃島區立即組織在海面布設兩道圍油欄。處置過程中,當日上午10點30分許,黃島區沿海河路和齋堂島路交匯處發生爆燃,同時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發生爆燃。
4、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水污染:6月20日,據報道,中石油長慶油田號5-15-27AH蘇氣井污水直接排入額日克淖爾湖,導致當地數百牲畜暴死。嘎魯圖鎮鎮長那日蘇說:「待牲畜死亡證據收集齊後,將與污染企業進行接觸。」
5、上海松江死豬事件:2013年3月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豬的情況,2013年3月10日向上海市農委及松江區相關部門了解了最新進展:已打撈的死豬數量超過了1200頭。
6、河北鋼鐵公司大氣污染:如何維系好首度的空氣質量成為了政府工作的重點。顯然首鋼搬出北京並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由於地理位置關系,河北成為了治理空氣、水污染的重中之重。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C. 污水處理長達標出水監測井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廠主要是將污水處理至合格(根據所在位置和要求,水質要回求有高低,相答關國標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等),出水口監測井實際上就是出水口區域地表、地下水水質取樣口,以監測出水水質。
D. 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技術方法
一、內容概述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上海開始系統地開展地面沉降調查及監測工作,採用的技術方法主要包括鑽探、水準測量、基岩標分層標測量、地下水位動態監測等。
目前,上海地面沉降監測的技術方法有:地下水動態監測,一、二等水準測量,基岩標、分層標測量,GPS測量,InSAR測量,自動化監測系統等。
1.地下水動態監測
全市有基配地下水監測井450口,分別監控潛水和6個不同深度承壓含水層地下水位(水質和水溫)的變化規律(圖1)。
圖1 地下水位監測井及監測數據
2.一、二等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測量兩點間高差,從而由已知點高程推算出未知點高程(圖2)。
技術特點:精密水準測量的優點是水準點埋設費用低、水準網布設靈活,能夠較迅速地獲取較小區域(甚至是人口密集區)的沉降信息;其不足是勘察區域面積較大時,觀測周期長,投入人力資源大,人力成本較高,實時性較差。
技術指標:一、二等水準測量按照《地面沉降水準測量規范》(DZ/T0154-95)執行。
3.基岩標、分層標測量
基岩標和分層標測量是進行地面沉降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是地面沉降分析研究和制定相應措施的基礎。
基岩標是埋設在地下完整基岩上的特殊觀測點,可以作為地面沉降測量的高程式控制制點。基岩標作為高程式控制制測量的基準,可減少傳遞誤差,提高測量精度。分層標是根據土層的性質,埋設在地下不同深度土層和含砂層中的特殊觀測點,是世界上公認的測量鬆散土層變形量的措施,廣泛應用於鬆散土層的精確變形測量(圖3)。技術特點:基岩標的優點是精度最高,能提供所有地面沉降監測研究工作的基準點;其不足主要是建設費用高(一般需要上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建設工序較多,質量要求較高,場地落實困難。為此,應根據地面沉降監測的實際需要,基岩標的規劃與建設需要詳細論證。
圖2 水準測量外業現場
圖3 上海南浦大橋分層標組
分層標主要用於監測從地面至地下垂向上不同深度、不同土層的壓縮變形,變形量記錄比較全面、完整,一般與基岩標配合使用,以基岩標、分層標組形式配對規劃。其優點是可監測某一特定區域如沉降漏斗或某一點的垂向上不同深度的變形,獲得立體空間上的變形量,若配以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系統,將可以獲得實時、連續土層的變形量;其主要不足是建設費用高。
技術指標:基岩標作為地面沉降監測基準,精度級別是最高的。
分層標測量分為人工測量、自動化測量兩種。根據《地面沉降水準測量規范》,人工測量的精度一般為0.3mm。
4.GPS測量
GPS測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在遠離變形區的適當位置,選擇或建立一個基準站,在變形區內設置若干個監測點,在基準站和監測點上分別安置GPS接收機,進行連續觀測,並將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圖4)。
圖4 GPS 基準站
技術特點:觀測時間短,人工作業勞動強度低,觀測作業簡便,測站間無須通視,布點靈活,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和天氣狀況下進行全天候連續監測,定位精度高,較高的作業自動化水平等。
技術指標: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中B級網要求,按平均15km邊長推算,高差的誤差為34mm,實際結果為大地高程變化量精度在5mm左右。
5.InSAR測量
雷達干涉測量技術(InSAR)將合成孔徑雷搏寬指達(SAR)成像原理和干涉測量技術相結合,利用雷達回波信號所攜帶的相位信息精確測量地表某一點的高程信息及其微小變化。其原理是通過兩副天線同時觀測(單軌道雙天線模式)或兩次重復觀測(單天線重復軌道模式)來獲得同一區域的重復觀測數據,即單視復數影像對,這是InSAR進行高程提取或形變監測的數據源。
技術特點:InSAR技術具備可以同時獲取點、線、面的沉降量,投入人力資源少等特點,已經顯示出用於地面沉降研究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其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主要是目前InSAR技術不是很成熟,尚處研究階段,距大范圍的推廣應用還有一段時間。
技術指標:上海地區InSAR監測試驗結果表明,InSAR技術在垂向的精度可以達到±3.7mm,目巧大前仍正在進行試驗研究中。
6.自動化監測系統
在分層標、水位孔上安裝自動化設備,實現分層標土體變形、水位變化自動觀測、記錄、傳輸、資料庫錄入等功能,進一步提高了分層標、水位測量自動化程度(圖5,圖6)。
圖5 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設施原理圖
圖6 地面沉降監測數據採集、傳輸系統示意圖
技術特點: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系統的優點是精度高、連續、實時、自動記錄、自動傳輸、無人值守且可以任意設置數據採集時間、同時監測不同土層的沉降,有利於從變形量中分離出每個土層的變形量,計算不同土層對總沉降量的貢獻,有利於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機理和機制。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系統主要不足為一次性建設費用較高,因此比較適合選定有代表性的典型區域如沉降漏斗中心、漏斗邊緣等。因其高昂的建設費用,目前主要還是用於點狀對象的監測上。
技術指標:分層標自動化監測精度平均絕對誤差應不大於1mm;地下水位監測精度應為± 0.01m。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一)應用范圍
成果廣泛應用於地面沉降監測。
(二)應用實例
1.一、二等水準測量
按照《地面沉降水準測量規范》(DZ/T0154-95)、《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 12897-2006)的要求,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在全市范圍內布設了一、二等高程式控制制網。基於基岩標,從一座基岩標至另外一座基岩標,組成大型高程式控制制網。
按照覆蓋的區域和復測頻率,高程式控制制網分為郊區高程式控制制網、中心城區(外環線以內區域)高程式控制制網。郊區高程式控制制網覆蓋了包括崇明島、橫沙島、長興島在內的整個上海區域,復測頻率為每5年復測一次,用於全市高程式控制制數據的更新與發布,在圖中繪制了一等水準路線圖。二、三等覆蓋整個郊區,目前缺少線路走向資料;中心城區(外環線以內區域)高程式控制制網分布在中心城區,復測頻率為每1年復測一次,覆蓋范圍約1000km2,用於地面沉降分析和研究;兩套高程式控制制網均以基岩標為結點,實現郊區高程式控制制網、中心城區高程式控制制網有機的統一和銜接。
2.基岩標、分層標
自開展地面沉降研究以來,高程式控制制網的基準點問題一直是關鍵性課題,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選擇穩定的基岩建立基岩標。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特別是經歷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等市政府重大課題大規模網點建設項目的實踐檢驗,獲得了豐富的施工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套嚴密的作業流程,熟練地掌握了基岩標施工工藝,取得了基岩標實施工藝專利(專利號:ZL 012394556,證書號:第478596號)。上海地區目前已建設完成了比較完備的地面沉降監測網路,特別是「十一五」地面沉降防治工程開展以來,全市已累計建設了35座地面沉降監測站(16座實現了自動化監測),監測在基岩面以上不同深度土層的變形規律(圖7至圖9)。
圖7 上海世博會會址地面沉降監測站
圖8 地面沉降監測站自動化監測設施
3.GPS測量
2001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共組織GPS一級網監測13次。其中2001年1月~2002年7月時段長為3h或6h,自2002年11月起,時段長由12h逐漸改為24h,並進一步優化了觀測方案和數據處理方案,GPS監測地面沉降的精度、可靠性逐漸提高。
4.InSAR測量
圖10顯示了上海地區InSAR測量得到的2003年至2007年地面沉降速率圖。
圖9 地面沉降標組數據曲線
圖10 上海幅工作區2003~2007年地面沉降D-InSAR監測速率圖
三、推廣轉化方式
地面沉降監測技術的研究、發展、成熟和完善,為專利申報、規程、規范編制出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也為帶動長三角地區乃至華北平原、西北汾渭盆地等區域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發揮了引領和示範作用。
通過多年來對基岩標標型設計、施工便利程度、成本、適宜性、可靠性、穩定性等指標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基岩標施工工藝,並申請了專利(ZL J 2 39455.6,證書號:第478596號)。
編制的規程、規范有《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DG/TJO8-2051-2008,上海市)、《地面沉降監測技術規范》(中國地質調查局)、《地面沉降測量規范》(國土資源部),為進一步規范全國地面沉降監測和防治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技術依託單位:上海地質調查研究院
聯系人:方正
通訊地址:上海市靈石路930號
郵政編碼:200072
聯系電話:021-56065720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