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廠造價
一般十萬噸以上的污水廠每萬噸在1000萬左右(不包括污泥消化),十萬噸以下的2--5萬噸的在回每萬噸1500--2000萬左右,答2萬噸以下在每萬噸2000--3000萬左右。用地一般一萬噸10畝地(十萬噸以上),這只是概數,還要看具體工藝!
A在260萬--400萬
10--15畝
B在72萬---120萬
4---10畝
C在20---30萬
3--6畝
❷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們是做水處理配套塑料水箱的,水處理行業的需求非常大
❸ 二千五百萬的污水處理廠,啟動資金要多少
2000萬。截止到2022年12月7日,二千五百萬的污水處理廠,啟動資金要2000萬。污水處理廠通過循環空氣來促進細菌的生長以分解污水。目標是提供更清潔,更環保的廢水。
❹ 中聯環水務污水處理廠待遇怎麼樣
好。
中聯環水務污水處理廠屬於事業單位編制,屬於市政部門管轄,待遇8500左右,有五險一金節假日補貼等,相對不錯。
中聯環水務污水處理廠始創於2000年,是一家集投資、研發、設計、咨詢、建設、運營為一體,為政府提供一攬子環境綜合解決方案的環保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1.0562億元。
❺ 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如何呢
摘 要:文章首先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接著分析了改善措施及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前景的展望。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中水;方法
一、我國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空置率對運行成本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存在房地產過度開發現象,許多地塊的樓盤都存在空置率高的情況,基本很難保證建設完成後在短期內入住率達到設計居住人口,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在短時期內的處理水量也就不可能處理到設計水量。所以在選擇工藝時,應選擇可以根據實際處理水量進行處理的工藝,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盡量分期建設、運行,以符合水量的增長規律,避免浪費。
(二)運行成本。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成本與用戶所繳的污水處理費、中水水費之間的關系決定著處理系統今後是否能夠正常運行下去。在過去幾年內有很多工藝就是由於運行費用很高,建設完成後運行一段時間入不敷出,最終導致系統停用或者降低處理標准,超標排放等。
(三)投標范圍的不明確。污水處理工程的投資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線、附屬構築物、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幾部分組成。但在投標報價階段,乙方報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於設計界限不清而造成的漏報,進而造成對整體工程投資估算的不準確。因此,在招投標階段
❻ 水務工程專業怎麼樣有就業前景嗎
水務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答:
1、水務行業屬於朝陽產業,與傳統行業及製造行業相比,它在資本、技術、產品上的生命周期都是最長的。
2、水質下降,人民生碧慶活需求卻在提高,為供水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廣大農民的飲水問題尚未有效解決。
3、水的區域性壟斷地位,有利於企業產生壟斷利潤。
4、政策環境較好,造水、治水、治污、節水都受政策扶持。
5、寬松的資本環境。水務企業資產規模不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從宏觀政策來看,國家正在加大對該行業財政、金融的支持力度,未來應有較好的發展空間。 水是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隨著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資源性缺水和明肢水質性缺水地區不斷擴大,如何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水資源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一個新的市場——「水務市場」正在形成,與之伴生的是「水務業」,即由城市原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用構成的產業鏈。國內許多城市,如:深圳、上海、武漢等地,已陸續設立水務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專門機構。據有關資料顯示,至2005年,我國水務市場將需要1萬億元的資金。僅供水行業,年產值將從目前的600—700億元提激慧世高到1500—2000億元。「十五」期間,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的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 「水務工程」正是由此應運而生的一個學科專業,專業面涉及城市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城市水利工程等諸多學科領域。主要包括:城市給水工程(水的取用、凈化與供水)、城市排水工程(污水的處理及污水、雨水的排放)、城市節水工程、城市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保護工程、城市水務管理、建築給水排水等專業內容。除研究水量外,更以水質為中心,將水質工程的研究貫穿於整個水資源問題中,把水處理技術放在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整體概念和過程中。基本涵蓋了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等水的社會循環全過程。 隨著我國與WTO全面接軌進程的加快,城市水務市場正逐漸放開,各種民營資本和外資的進入已成為大勢所趨,蘊含了巨大的商機與創業、就業機會。可以預見,該專業畢業生將會成為促進水務這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力軍,在城市水務工程基礎設施與管理及其相關行業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❼ 三峽工程總造價多少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大約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即電費附加費。
據2011年《三峽(重慶)庫區移民工作報告》顯示,三峽後續工作目標所需的規劃投資總額為1238.9億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三峽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849億元人民幣。
根據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關於三峽工程竣工驗收的相關要求和國務院的部署,審計署於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對長江三峽工程竣工財務決算草案進行了審計。按照三峽集團公司等編制的竣工財務決算草案,三峽工程財務決算總金額為2078.73億元。
(7)污水處理廠2000億擴展閱讀:
產生影響:
三峽工程影響環境來自於水庫的污染。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污染物不能及時下瀉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污染,並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
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污染問題,如果發現污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泄流量來實現換水。
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改激成沖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同時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雹搏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參考資料網路源殲祥-三峽工程
❽ 誰知道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發展歷史
五六十年代:剛剛起步 技術和管理水平較落後
解放初期由於工農業生產剛剛起步,當時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進行農業灌溉,特別是北方缺水地區將污水灌溉利用作為經驗進行推廣,如著名的沈撫灌渠等,所以全國僅有幾個城市建設了近十座污水處理廠(還包括1921~1926年間外國人興建3座污水處理廠),在處理工藝有的還是一級處理,處理的規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幾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萬立方米左右,致使污水處理技術和管理水平處於較落後的狀態。
我國解決城市污水的凈化問題始於二十世紀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區的坑塘窪地、廢河道、沼澤地等稍加整修或圍堤築壩,建成穩定塘,對城市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據調查,這個時期在全國已建成各種類型的穩定塘有38座,日處理城市污水約173萬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量佔一半,其餘包括石油、化工、造紙、印染等多種工業廢水。此階段開始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開展與國外的技術交流,逐步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技術和設計,為以後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七八十年代: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投產運行帶動新建污水處理廠幾十座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萬分也隨之而變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漸演變,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沉痛教訓(如,日本國骨疼病、水俁病的出現),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建立了國家級環保組織(國務院環境保護辦公室),大學也陸續設置環境工程系或環境工程專業,國務院環保辦投資在天津興建污水處理試驗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試驗廠),70年代末開始興建,處理規模:一級處理0.1立方米/s,二級處理0.025立方米/s,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試驗廠也先後運行。國家和地方都為籌備建設國內大型污水處理廠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與建設部及有關部委率先決定建設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並於1982年破土動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產運行,處理規模26萬立方米/d。
我國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天津市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於1982年破土動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產運行,處理規模為26萬立方米/d。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投產運行後多年來達到設計出水水質標准,使黑臭的污水變為清流,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大型污水處理廠建設的空白。在此成功經驗的帶動下,北京、上海、廣東、廣西、陝西、山西、河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建設了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幾十座。
「九五」期間:正式啟動「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
「九五」期間,我國正式啟動對「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環渤海」地區的水污染治理,國家給予相應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有22個,投資59.58億元,日處理規模371.7萬立方米;在建項目109個,計劃投資161.83億元,日處理規模832.0萬立方米。
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課題的建立,使我國污水處理的新技術、污泥處理的新技術、再生水回用的新技術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外污水處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被引進到我國,在活性污泥工藝應用的同時,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也在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中得到應用。由過去只具有去除有機物功能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發展行業的市場。如格柵機、潛水泵、除砂裝置、刮泥機、曝氣器、鼓風機、污泥泵、脫水機、沼氣發電機、沼氣鍋爐、污泥消化攪拌系統等大型設備。
由於建設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很大,我國的建設資金有限,無法適應水污染治理的需要。為此引進國外資金建設污水處理廠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也加快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利用國外貸款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如:我國20世紀最大的污水處理規模為60萬立方米/d;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成都三瓦窯污水處理廠、沈陽北部污水處理廠、鄭州王新莊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均為40萬立方米/d。
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國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427座,其中二級處理廠282座,二級處理率約為15%。2000年用於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總投資約為150億元。但目前絕大多數小城鎮尚未建污水處理設施。七大硬傷制約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
污水處理專家朱雁伯分析,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目前存在七大問題,制約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
其一、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的短缺
我國雖然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00多座,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現在某一個城市本身的處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處理的量不夠,還表現在大城市已開始著手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規劃和建設計劃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別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還沒有將污水處理的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議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專門建設資金,有的地區的水污染日趨嚴重,若等待有資金投入時再興建污水處理廠,就會使環境趨於惡化,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對人民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所以促使我們要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水環境污染的治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
其二、污水處理廠運行經費不能到位
全國目前已經建成投產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共計100多座,能夠滿負荷運行的污水處理廠不到1/3 沒有滿負荷運行的原因:大多數均是由於運行經費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沒有收取污水處理費,有的是只收工廠、企業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廠、企業、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費標準定得很低,遠遠不能滿足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所需的最低費用,使一些污水處理廠出現了能得到多少經費就處理多少噸污水的實際問題。這樣長此下去既發揮不了建設污水處理廠應有的效益,也會使儀表、設備受損,同時也無法發揮污水處理廠專業管理人員的作用。
其三、進口設備的維修及設備配件的開發
由於大批的進口設備進入污水處理行業,經過幾年的運轉後,設備陸續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損壞,特別是索賠期後的維修和正常的大修。這就需要有專業技能的技術人員來進行,叵請國外的專家來維修,維修成本將會大幅度增高實在難以接受,或使進口設備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必須培養對進口設備維修保養的國內專業人員,使其掌握維修技能達到進口設備的維修標准。有了維修的專業人才還得有充足的備品配件,特別是一些將要淘汰的設備被引進中國,備品配件國外也不會再生產了,就需要國內自行測繪、加工製造,只有這樣才能使進口設備發揮出它的作用,否則設備的損壞,配件的缺乏會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其四、污水處理工藝選擇跟風,不結合實際情況
選擇熱門工藝是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出現的單純追求工藝新,追求時髦工藝,不考慮本地區的進水水質、處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問題,在我國已建成的一些污水處理廠中,本來進水水質都比較低,還要選擇AB法,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設施設備的閑置。有的地區經處理的再生水直接用於農業灌溉,還過分強調除磷脫氮,採取A/A/O法,增大了建設投資也提高了日常運轉成本,還有一些個別地區在建設污水處理廠時,看當時風刮什麼工藝就採取什麼工藝。
其五、污水處理後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資建設了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區還將處理後的再生水與未經處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區沒有將再生水回用卻排入大海造淡水資源的浪費。目前世界的淡水資源極為匱乏,中國淡水資源的佔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佔有量僅為2000立方米。
其六、污泥沒有真正達到無害化,沒有最終處置的途徑
污水經過各種不同工藝處理後,出水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但是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獎懲的污泥卻未能得到妥善的處置,還會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區污泥不經過無害化處理,將污泥堆放在場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區將污泥進行乾燥用作農肥,重金屬含量是否達標考慮的很少,對農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國家環保部門禁止將污泥作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為旱田的農肥需要對污泥的成份進行分析,重金屬及有毒家物質不超標方能使用。污泥作為綠地用肥要有園林部門認可,有監測部門跟蹤分析方能使用,總之污泥若沒有最終處置的途徑,是給環境帶來再次污染的隱患。
其七、污水處理廠沒有除臭裝置
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池,格柵間,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處理系統的儲泥池,脫水機房(除離心機外)都會產生嚴重的臭氣,既影響操作運行人員的身體健康,也給周圍居民生活環境帶來污染,特別是一些建設較早,周圍過去是農田、水池、遠離市區的污水處理廠,目前成為市區,污水處理廠周圍蓋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區,污水廠的周邊百姓深受其害,應該多渠道解決除臭裝置,因為污水處理廠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企業。
❾ 淺談鄭州市污水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工程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鄭州市污水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工程,以供參考。
多年來,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鄭州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課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及建設事業快速穩定地發展,城市人日迅速膨脹,居民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用水量也隨之迅速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越來越突出。
一、水資源及利用情況
鄭州是一個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十分貧乏的地區,人均水資源年佔有量不足230m3,還不到全省人均的一半,僅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0,約為全球人均1/40,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鄭州市現被列為我國對33座最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多年來,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鄭州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課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及建設事業快速穩定地發展,城市人日迅速膨脹,居民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用水量也隨之迅速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越來越突出。另外,隨著氣候的變化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水資源短缺現象漸趨嚴重。
早期鄭州市區供水以賈魯河水源為主,由於上游生態環境變壞、氣候乾旱、上游水資源開發利用量加大等綜合因素,致使賈魯河及其支流賈峪河水源不足,尖崗、常庄兩座水庫天然蓄水量逐年減少,只能作為城市供水的備用水源。1970年後開始引用黃河水,目前黃河水供水量占城市供水量的3/4,地下水開采量占城市供水量的1/4。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作為鄭州市主要供水水源的黃河流量較以往明顯減少,黃河花園日河段山於泥沙淤積,使河床抬高,造成「小洪水、高水位、大漫灘」的現象頻繁發生,近年來,黃河斷流形勢嚴峻,己逼近我省開封附近。目前黃河花園口河段水質污染已較為嚴重,一般為Ⅳ類水質標准;此外,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也時有發生,使黃河水受到嚴重污染,為超地面水Ⅴ類水質標准,黃河水源已不能滿足城市供水要求,市區供水受到了嚴重影響。鄭州市各水源地的污染狀況也十分嚴重,而作為鄭州市「大水缸」的西流湖,其污染狀況更是觸目驚。已引起有關部門及公眾的高度重視,不日即著手進行治理。
鄭州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著缺乏規劃和管理、超量開采、水位持續下降、漏斗面積不斷擴大等問題,存在開采層、開采區和開采時間集中的「三集中」現象,長期「三集中」開采中深層水,已導致中深層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目前鄭州城市水廠及單位自備井地下水年開采量約6620萬m3;另據有關部門推測,僅市區都市村莊的地下水非法對采量每年就達1000萬m3,相當於西流湖儲水量的二十倍。鄭州市的淺層地下水187km3和中深層水20km2的水質己受到污染,淺層地下水因受污染已基本無法飲用,淺層地下水的回補又十分緩慢,如不採取有效措施,長此以往將造成地下水資源枯竭、地面沉陷等難以挽回的後果。
以上可以看出,鄭州市的地面徑流(包括過境的黃河水流及境內的河流等)及地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確實十分嚴峻,且存在著嚴重的污染,容不得絲毫的樂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將變得越來越突出,預計到2005年全市總需水量將達到168.6O萬m3/d,而鄭州市目前滿負荷供水能力只有127萬m3/d,也就是說,4年之後鄭州市供水缺口將超過40萬m3/d,而這其中還未考慮黃河斷流、水源污染等不確定因素。目前及今後,水資源短缺都將是鄭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如果不增加新的供水水源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鄭州市今後的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目標必將因水的制約而受到大的影響。另據黃河水文資源研究所在一份報告預測,至2020年,黃河下遊河道有可能全a竭,對於黃河水供水量約占城市總供水量的3/4的鄭州市來說,地下水幾乎是承載我們生存的最後儲備,是城市留給後代的唯一資源。因此,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開辟新的城市水源已刻不容緩。
二、污水回用的工程介紹
1、污水回用的必要性
隨著城市供水規模的迅速擴大,城市污水量也隨之增加,目前鄭州市的污水量排放己達74萬m3/d,觸污水如不淤處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或於農灌,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地而、河道及地下水污染。2000年12月28日,總投資7.6億元的鄭州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產,傾州市城市污水的處理能力達到40萬m3/d,污水處理率近55%,對城市環境和面貌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大量處理後的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不僅會造成城市水資源的無端流失,而且使高額的建廠投資和水處理費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任由「肥水」流入外人田是對資源和資金的極大浪費。城市污水資源化既可緩解水的供需矛盾,又可減輕水污染程度並有效降低地下水的開采量,從而達到改善生活環境和面貌、提高城市品位的目的,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市民的願望和政府工作的一個重心。城市污水資源化是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一條重要途徑,它代表著當今的時代潮流,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鑒於目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在鄭州市開展污水口用項目建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目前該工程己被列為加快鄭州市城市化進程十四項重點工程之一。
2、污水回用問題的提出
金水河由西南流向東北橫穿整個鄭州中心市區,經燕庄至八里廟入東風渠,是鄭州市一條主要泄洪河道,泄洪量佔70%,對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以及市容市貌影響極大。金水河是一條季節性排洪河道,自上游修建水庫以來,清水完全斷流。金水河濱河公園是1997年市政府投資1.5億元興建的一座開放式公園,全長11.3km,面積82.7公頃,其中綠化面積50公頃左右;由於河道水源缺乏,每年需從尖崗水庫輸水干管引水200-300萬噸,另在沿河綠化帶內打淺井8眼,年采水量100萬噸左右。為改善河道景觀,建有10座閘壩,通過節節攔蓄,使河內水深達0.5-3米,形成連貫水面面積20多萬平方米,增加水體30多萬方,加上兩岸各25米寬的綠化帶,猶如一條玉帶鑲嵌在市區的版圖上,成為一條景觀河。由於水量引入偏少且原水本已遭受污染,再加上水在河內停留時間過長,造成了河水水質的惡化,需定期更換清水,保持良好觀賞水面;由於水價。經費及管理體制等原因,金水河的正常引水受到很大影響,往往使河水得不到及時更換,大大影響了濱河公園的觀瞻效果。金水河清水源問題也日漸成為廣大市民所關注的焦點。
熊耳河是市區南部的主要防洪排水河道,流經鄭州市的二七區、管城區後,匯入東風渠。熊耳河屬季節性河流,上游無水庫調蓄,旱季無水,澇季匯集大面積降水,形成洪水沿河渲泄,威脅著兩岸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影響到京廣、隴海兩大鐵路的安全。目前河道內雜草叢生,緊靠河岸各種建築物林立,垃圾、污水隨意傾倒,原有的橋梁大都破舊孔徑偏小,嚴重阻水,下游多年來未加整治,斷面偏小,堤防殘缺不全,坡緩泄水慢,排洪能力低,一遇洪水就漫溢河道、堤防,造成災害。平時河道內主要排放沿河附近的生產和生活污水。在金水河完成綜合治理後,有鄭州市第二條「龍須溝」之稱的熊耳河的綜合治理已列入明年工作計劃。問題是熊耳河濱河公園建成後,污水被全部截流,河道將處於乾涸無水的境地,今後熊耳河清水源也將成為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就現實情況而言,污水回水用作上述河道水源是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其將成為穩定可靠的景觀水源,可徹底改善河道水質,使昔日的「龍須溝」變成景觀河。
2、水質情況
為滿足回用水水質要求,首先需對二級污水處理廠出水進行三級深度處理。根據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的主要出水指標要求(見表1),鄭州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設計出水水質指標見表2。通過表1和表2的對比可以看出,鄭州市污水廠設計出水指標完全符合排放標準的要求;但對於NHN3-N與P的去除作用較弱,N、P含量達到一定的指標就可能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因而三級處理的重點應放在在脫氮除磷上,同時應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HZB1-1999)的要求,見表3。根據回水用途及將來綜合開發項目對水質的要求,計劃按表3中所列Ⅲ11或Ⅳ類水質指標進行三級深度處理。
表1城市污水處理主要排放標准(mg/L)指標CODcrBOD5SSNH3-N總P一級標准602020150.5二級標准1203030251.0
表2鄭州市污水處理廠設計主要水質指標(mg/L)指標CODcrBOD5SSNH3-N總P進水350150220304.0出水1002030251.0處理程度71%71%87%86%75%
表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基本項目標准值(mg/L)分類總磷(P計)凱氏氮CODcrBOD5備注Ⅰ≤0.02≤0.5≤15≤3主要適用於源頭、國家自然保護區Ⅱ≤0.1≤0.5≤15≤3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Ⅲ≤0.1≤1≤20≤4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Ⅳ≤0.2≤2≤30≤6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0.2≤3≤40≤10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3、工程簡介
污水廠出水經過三級處理後,用水泵加壓輸送至金水河上游的金海水庫(原址)和熊耳河的上游,以原庫區為基礎建設調蓄池,在充分發揮水庫對城市防洪所起作用的基礎上,重點開發其調蓄和水體景觀功能;口水通過庫區湖面水體的調蓄後,作為兩河上游水源沿河道排放,徹底改善河水水質,形成良好的城市河道水體景觀。將來逐步發展輸水管線及河道周邊地區的綠化噴灌、沖洗、燒酒等衛生用水的綜合利用項目,進而發展城市中水系統,開發調蓄池景觀、防護隔離帶的綠化、美化、服務等相關產業建設,使城市檔次和品位得到明顯提高。
項目一期的三級水處理及供水設施暫按10萬m3/d規模一次性投資建成,並適當預留發展空間;水處理及加壓設施計劃建設在鄭州市東郊東風渠與七里河交日處的三角地帶,位於市污水廠出水口附近;調蓄地位置設在桐柏路以東、航海路以南、工人路以西、南三環以北地區;其間為三級水處理廠向調蓄池供水的輸水管線,線路總長約21km。工程總投資約990萬元。口水的進一步綜合利用以及景觀、綠化、服務等相關項目的開發及實施規模等,將來視項目實施的效果及發展前景而定。
蓄水池建設通過測清淤,擴大了湖面面積,使金海水庫庫容由原來的138.5萬m3增加到500萬m3以上,大大增強了原金海水庫的防洪調蓄能力,可確保水庫及城市安全。鑒於調蓄池位於金水河上游,其景觀水通過閘門控制,可自流排入金水河,通過節節攔蓄,使河內形成連貫水面,同時增加了河道的蓄水量。人民公園和紫荊山公園與金水河毗鄰,河道水體不僅為兩大公園增添了景觀,同時也為園中小湖提供了清水源,將園內水體、水景等修飾改造,與金水河形成貫通的水體,擴大了水域面積,變死水為活水,增加了水體動感和觀賞勝,開發、健全國內水體娛樂項目,使公園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觀。熊耳河上游距調蓄池的最近距離尚有21km,熊耳河完成截污及濱河公園建成後,可通過輸水管中途分水或調蓄池水加壓等方式向熊耳河上游提供3萬m3/d左右的景觀水源。在河道下游,排放水仍可實施農灌,發展高效農業。
三、前景展望及設想
1、景觀建設方面通過建設調蓄池、引水進入市內河道,形成湖面及河道景觀水體;建設水體防護隔離帶,搞好綠化和景點建設。
2、綜合利用方面首先可通過泵站加壓解決金水河濱河公園、綠城廣場、碧沙崗公園、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以及有河南「長安街」之稱的金水路東段等公共綠地噴灌、人工噴泉、水景。沖洗車輛、澆灑道路及行道樹澆灌等用水;依託金水河沿河地帶大的賓館、飯店、機關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集中的優勢地位,實行分質供水,改造建設中水系統,實施開發帶動戰略,建設開放式口水使用體系,使污水利用資源化、長期化、合理化,建設節水型城市,為鄭州的綠化、美化再作貢獻。同時針對鄭州市洗車業迅猛發展的局面,建議採取強制性的限制洗車措施,嚴禁自來水的使用,引導洗車業在沿河地帶的發展,鼓勵使用回水資源,節約潔凈城市水資源。作為開放式的污水口用項目,可帶動工程沿線地區參與項目的實施和開發,擴大用水范圍,進一步提高回水使用率。
其次,以金水河沿線口水綜合開發利用為樣板,以熊耳河綜合整治工程為起點,高標准、高質量進行綠化、美化及景觀建設,重點做好口水綜合利用及功能延伸工作,提高口水資源使用率,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益。
3、綜合開發挖潛方面鄭東新區為鄭州市今後發展的重心,高起點建設鄭東新區為污水廠回水的綜合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充分利用三級水處理廠地處新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鄭東新區的中水系統建設,充分發掘廠站的處理及供水能力,力爭使處理廠回水綜合利用規模再上新台階。因此,在規劃實施階段建議將中水管道系統建設納入到市政大配套中,一步到位建立起一套獨立完整的中水管道系統,使有限的城市水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時,配合鄭東新區生態綠地系統的建設,考慮向區內的森林公園以及金水河、東風渠、熊耳河、七里河濱河等帶狀公園,同時也包括規劃建設的綠化廣場、小游園、街頭綠地等提供綠化澆灌用水;在新區東北規劃開辟的大型人工湖——軒轅湖也將成為提供水源的一大目標。總之,回水綜合利用項目的發展前景將是十分廣闊的,其發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將會越來越巨大。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