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廢水處理過程中,可溶性cod是分解成某種物質,還是全部轉化為污泥
.....這要根據污泥齡,及污泥濃度來~!你的污泥濃度是好多?污泥濃度*廢水量/污泥齡。。。
㈡ 為什麼廢水用好氧法處理而污泥常用厭氧處理
因為廢水的COD濃度不抄高,而好氧襲處理高度濃度BOD污水效果很差。而污泥COD濃度很高,需厭氧厭氧處理才能達到效果。但並不是說厭氧處理效果就比好氧好,如果是工業廢水,厭氧處理後,還要進行好氧處理才能達到排放標准。先是厭氧生物將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成可生物降解的小的有機物,然後好氧菌將其分解而達到凈水的效果,如果先用好氧處理,根本就處理不了,一方面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好氧菌不能直接吸收,二就是高濃度COD廢水裡面通常含有對好氧菌有毒害作用的物質,好氧微生物很難培養起來,只有厭氧菌將其水解酸化後方能被好氧菌利用。
㈢ 污水處理好氧過程中除去1公斤COD能產多少污泥
選取的工藝和工藝的污泥負荷有關系,一般為0.15-0.3kg干污泥/去除kgCOD。
㈣ 活性污泥和COD什麼關系資料
活性污泥效率越高、COD去除效率越高
㈤ 廢水cod怎麼處理
COD超標就是基於這些有機物質的含量超標,可以通過如下方法處理:(1)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來分離廢水中的懸浮物或乳濁物,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格柵、篩濾、離心、澄清、過濾、隔油等方法。(2)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來去除廢水中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中和、沉澱、氧化還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電解、電解絮凝、焚燒等方法。(3)物理化學法:是利用物理化學作用來去除廢水中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格柵、篩濾、離心、澄清、過濾、隔油等方法。(4)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謝作用,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無機微生物營養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常見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生物消化法、穩定塘與濕地處理等。
㈥ 污水中COD處理解決方案有哪些
COD超標廢水對水環境影響大,如果直接排出,會使水質變黑、發臭等現象。制葯廢水、印染廢水、造紙廢水、化工廢水、焦化廢水等工業所排出的廢水一般COD比較高,處理上難度較大。
可以分為溶解性COD和非溶性COD,前者又分可生物降解性溶解性COD和難生物降解性COD.
非溶性COD可以向水中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來去除,污染物會形成污泥和水體分離.
溶解性的COD如果生物降解性較好,可以用生物的辦法來降解(高濃度的用厭氧+好氧生物處理,低濃度的用好氧生物降解),難生物降解的溶解性COD去除是比較費勁的,可以用氧化,還原,共沉,結晶,吸附等辦法.
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殼等含碳物質在高溫和缺氧條件下活化製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積,通常1克活性炭的表面積達500~1500米,因而具有很強的物理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此外,在活化過程中活性炭表面的非結晶部位上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團,如羧基(COOH)、羥基(OH)、羰基[88-01]。這些基團使活性炭具有化學吸附和催化氧化、還原的性能,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一些金屬離子。
鑫森針對污水中COD處理解決方案有,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常溫常壓雙氧水催化氧化,電解催化高濃度COD處理等工藝方案 。
㈦ 污泥的COD如何檢測!!!
污泥的COD測定方法有:
1)重鉻酸鉀法COD測定
2)庫侖法COD測定
3)催化快速法COD測定
4)節能加熱法COD測定
5)比色法COD速測
重鉻酸鉀法COD測定介紹
重鉻酸鉀法測定COD原理:
在強酸性溶液中,准確加入過量的重鉻酸鉀標准溶液,加熱迴流,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物)氧化,過量的重鉻酸鉀以試亞鐵靈作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回滴,根據所消耗的重鉻酸鉀標准溶液量計算化學需氧量。
Cr2O7+14H+6e 2Cr+7H2O (水樣的氧化)
Cr2O7+14H+6Fe 2Cr+6Fe+7H2O (滴定)
Fe+ 試亞鐵靈(指示劑)→ 紅褐色(終點)
測定步驟:
1.取20.00 mL混合均勻的水樣(或適量水樣稀釋至20.00mL)置於250mL磨口的迴流錐形瓶中,准確加入10.00m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及數顆小玻璃珠或沸石,連接磨口迴流冷凝管,從冷凝管上口慢慢地加入30mL硫酸一硫酸銀溶液,輕輕搖動錐形瓶,使溶液搖勻,加熱迴流2h(自開始沸騰時計時)。對於化學需氧量高的廢水樣,可先取上述操作所需體積1/10的廢水樣和試劑於15×150mm硬質玻璃試管中,搖勻,加熱後觀察是否成綠色。如溶液顯綠色,再適當減少廢水取樣量,直至溶液不變為止,從而確定廢水樣分析時應取用的體積。稀釋時,所取廢水樣量不得少於5ml。,如果化學需氧量很高,則廢水樣應多次稀釋。廢水中氯離子含量超過30mg/L時,應先把0.4g硫酸汞加入迴流錐形瓶中,再加20.00mL廢水(或適量廢水稀釋至20.00mL),搖勻。
2.冷卻後,用90ml水沖洗冷凝管壁,取下錐形瓶。溶液總體積不得少於140mL,否則因酸度太大,滴定終點不明顯。
3.溶液再度冷卻後,加3滴試亞鐵靈指示液,用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顏色由黃色經藍綠色至紅褐色即為終點,記錄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的用量。
4.測定水樣的同時,取20.00mL重蒸餾水,按同樣操作空白實驗。記錄滴定空白時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的用量。
注意事項:
1.使用0.4g硫酸汞絡合離子的最高量可達40mg,如取用20.00mL水樣,即最高可絡合2000mg/L氯離子水樣。若氯離子的濃度較低,也可少加硫酸汞,使保持硫酸汞:氯離子=10:1(W/W)。若出現少量氯化汞沉澱,並不影響測定。
2.水樣取用體積可在10.00-50.00mL范圍內,但試劑用量及濃度需按下表進行調整,也可得滿意結果。
3.對於化學需氧量小於50mg/L的水樣,應該用0.025mol/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回滴時用0.01mol/L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
4.水樣加熱迴流後,溶液中重鉻酸鉀剩餘量應為加入量的1/5-4/5為宜.
5.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准溶液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操作技術時,由於每克鄰苯二甲酸氫鉀的理論CODcr值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鄰苯二甲酸氫鉀於重蒸餾水中,轉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餾水稀釋至標線,使之成為500mg/L的CODcr標准溶液。用時新配。
6.CODcr的測定結果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每次實驗時,應對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進行滴定,室溫較高時尤其注意其濃度的變化。
㈧ COD去除與污泥迴流和泥齡的關系
污泥迴流 主要是控制氨氮,
要保證出水COD 還是污泥濃度和停留時間 (當然其他必要條件要滿足 如:溶解氧 ,PH等等)
㈨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發灰白,水體混濁,有刺激性煙,出水氨氮特別高,COD也高,污泥也不長,怎麼辦
所謂的污泥活性不夠其實就是說單位污泥的處理能力低 污泥的好氧速率低 如何提高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就要想想污泥為什麼活性不夠 歸結起來其實也就那麼點問題
1:污泥老化 曝氣池污泥泥齡過長 而進水的COD不變 所以造成了污泥長時間的污泥負荷低 這樣當污泥適應了低負荷的時候 污泥的處理能力就會降低 污泥活性就得到了抑制 那麼如果突然加大進水COD 那麼污泥就沒辦法處理完全
2:污泥受進水中部分特殊物質的抑製造成的污泥活性的降低也是一個原因 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因為大部分進水都有很穩定的性質 在進水到生化的前端都有強大的預處理措施 比如電解和混凝沉澱等
3:當長期的進水量小或者進水COD很低的情況下 曝氣池污泥量不變、排泥量和迴流量不變的時候 污泥也回發生活性的降低
4:當進水的COD比較高 而你的曝氣量很小 也就是DO長時間偏低的時候 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也可以得到抑制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要讓出水達標就只好增加污泥量或者增加曝氣 當污泥量增加 那麼但時間內處理效果好了 但是這就更加的降低了污泥的活性.
歸結起來其實就是要提高曝氣池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泥 但是不可以一次排的太多 也要給污泥一個適應的階段 當然這中間一定要注意DO的變化 及時的調整一般情況下排泥後曝氣池DO會有所增加 所以千萬注意補可以污泥自身氧化
所以首先我們要停止進水(這個是為了防止在悶曝的時候沉澱池出現的曝氣池死角的污泥不會i隨水漂流當後續處理系統對後續系統的破壞.或者出水帶泥增加了SS)然後適當減小或停止污泥迴流後排泥 (這個就是為了減小曝氣池污泥量)所謂的拉潛水泵直接在曝氣池排其中的泥水混合液其實是因為大部分曝氣池的污泥上層的都沒有下面的好(個人認為啊)投加足夠的營養鹽是為了提高曝氣池污泥負荷(營養鹽提高了混合液的COD濃度)再就是記得射流一定要開,即便是沉澱池有點跑泥也要開,因為射流不僅是個曝氣池混合液起到了攪拌和強力充氧的作用,更大的在於射流可以提高污泥的吸氧率和打破污泥的斷面使污泥的表面積增大 這樣其粘附雜質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所謂悶曝其實也就是不進水光曝氣.當發現污泥中的微生物很活躍 沉降性能好的時候 這就說明污泥大致已經適應了比較高的污泥負荷 開始進水 調節迴流比和日常排泥量 當然我也說了這樣做事很野蠻的方法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最好還是排泥後直接進水 進水COD低 一開始可以投加營養提高污泥負荷 一段時間後再次排泥 只到曝氣池污泥量和你們進水的COD濃度平衡並且污泥活性很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平衡進水和日常排泥量了
總的來說就是你有多少營養鹽就養多少污泥 污泥多了少了都不好 曝氣池污泥量多就是對污泥活性的最大抑制 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排泥 至於悶曝這些都是為了在你提高污泥活性的時候讓你的污泥更好的適應新的污泥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