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乳化液】乳化液的作用 乳化液處理工藝
乳化液是一種高性能的半合成金屬加工液,特別適用於鋁金屬及其合金的加工,但不適用於含鉛的材料,比如一些黃銅和錫類金屬。乳化液採用不含氯的特製配方,專門用於解決鋁金屬及其合金加工時出現的種種問題。乳化液亦能有效地防止加工工件生銹或受到化學腐蝕,還能有效的防止細菌侵蝕感染。
乳化液是一種含礦物油的半合成加工液產品,它具有當前最先進的配方技術,特別適用於大規模的鋁鑄件生產廠商。當用我們的產品更換其他普通的可溶性切削油時,應將整個冷卻循環系統徹底的進行殺菌清洗。
乳化液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水、基礎油(礦物油、植物油、合成酯或它們的混合物)、表面活性劑、防銹添加劑(環烷酸鋅、石油磺酸鈉(亦是乳化劑)、石油磺酸鋇、苯並三唑,山梨糖醇單油酸酯、硬脂酸鋁)、極壓添加劑(含硫、磷、氯等元素的極性化合物)、摩擦改進劑(減摩劑或油性添加劑)、抗氧化劑。
乳化液的外觀為橙黃色透明液體,折射計矯正因數為1.1,40oC時的粘度為0.89,閃點(濃縮液)沒有,20oC時的密度為0.89,pH值(1:35的稀釋液)為7.2-7.6,乳化穩定性合格,發泡性合格。
乳化液的優點包括:使用本產品能充分保持環境的清潔,加工後產品能留下一層輕質的液膜,方便了清潔維護管理;有效的防止了細菌和真菌的侵蝕影響,節約了保管維護的成本,該品亦有良好的潤濕粘附特性,減少了切削液的濺出損失,也清潔了環境;特別能夠防止金屬焊粘,防止切屑在刀刃或工件上的累積焊連;有效防止普通鐵制金屬材料發生腐蝕;含有潤滑增效劑,改進加工部件的表面質量,並延長刀具壽命,能和絕大部分的加工材料相容;用戶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並按照通用的處理方法就能進行產品的廢棄處理。
乳化液的稀釋比例為:輕負荷加工和研磨4到6%,中負荷加工和研磨6到8%,重負荷加工和研磨8到12%,材料、低合金鋁、高合金鋁,車銷、鑽4%,5%,自動車床4%,5%,重度研磨、銑削5%,5%,拉削、擴孔5%,7-8%,功螺紋、絞孔。
乳化液的管理為充分發揮軋制油的特性,必須對乳化液進行日常的分析、管理,管理項目有軋制油、使用的水、乳化液以及水的分析管理、乳化液凈化裝置的運行狀況的管理等等。通常,為管理好乳化液需進行項目分析,其項目為濃度、ESI、溫度、pH、氯離子、鐵粉、抽出油酸值、皂化值。
乳化液的處理工藝包括:調節池預處理,來自冷軋廠的廢乳化液及部分含油廢水首先進入格柵,然後進入預處理調節池,調節池接收間斷和連續來的含油廢水,起均質均量調節作用,同時起到浮油直接回收和顆粒沉澱作用。經預處理後的含油廢水通過提升泵送至紙帶過濾機,調節池上設有刮油刮渣機,浮油通過懸浮式吸油泵送至廢油回收箱,沉渣將被泵往冷軋其它系統濃縮處理或集中挖出焚燒。廢水提升泵受調節池和循環池液位計的控制,由在線溫度檢測儀調節蒸汽加熱,由在線pH表指示調節池酸鹼性。
紙帶過濾機過濾處理,調節池中含油廢水被泵送至超濾循環池前,通過具有磁過濾紙帶的過濾機進行過濾,去除廢水中大於5μm的金屬或非金屬顆粒。
超濾處理及輔助裝置,供料泵將循環池含油廢水送至循環泵入口,與大迴流液混合進入超濾膜,一部分通過膜,成為凈化的滲濾液,大部分進行大迴流,還有一部分迴流至循環池。通過供料泵連續給料,循環泵工作,並經調節形成一個超濾管正常工作所必須的壓力網。該系統包括循環池、超濾管、供料泵、循環泵、液位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流量感測器及各種自控閥門。蒸汽加熱管、壓力和溫度報警和保護裝置與有機膜系統相同。
超濾膜處理系統清洗,系統共設一套清洗裝置,清洗過程分漂洗、鹼洗、酸洗。清洗時,先漂洗一段時間,而後自動投入酸洗和鹼洗工作。正常清洗採用鹼性清洗液清洗,並定期加用酸性清洗液清洗,以提高清洗質量。清洗後達到的效果以在清洗過程中超濾凈水量的增量為指標,由流量感測器計算機數模轉換CRT顯示並參與控制,清洗結束後即可重新投入超濾運行。
乳化油分解處理,從調節池廢油收集池輸送來的含油廢水和循環箱排出的濃乳化液,含油量為20%~40%,通過將濃縮液加溫至一定溫度,並加硝酸酸化,使油水進一步分離,並利用水比油的比重大的特點,使水沉降在槽罐底部,將下部含油廢水排至地坑,水放出後可得到含油濃度為50%~90%的廢油液體,而後送至廢油收集箱。乳化油分解裝置由分解槽、加溫裝置、加酸裝置(硝酸貯罐 硝酸泵)、在線溫度計和液位計及管路閥門組成。根據池內的在線溫度表檢測廢水溫度,並通過裝設在管道上的閥門控制蒸汽加量,以得到超濾管所需的最佳工藝溫度。硝酸貯罐酸液由硝酸泵送至乳化油分解槽。
廢油收集與輸送,收集調節池分離出的廢油及分解箱廢油。蒸汽將廢油加熱至80℃,以便於輸送。運輸車定期將廢油送出。
㈡ 如何較理想的去除乳化液廢水COD
1、化學沉澱法:石灰水、硫化物、鋇鹽.
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物質,使它與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質發生互換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沉澱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質的方法.這種處理法常用於含重金屬、氰化物等工業生產污水的處理.按使用沉澱劑的不同,化學沉澱法可分為石灰法(又稱氫氧化物沉澱法)、硫化物法和鋇鹽法.
2.混凝法:硫酸鋁、鹼式氯化鋁、鐵鹽(主要指硫酸亞鐵、三氯化鐵及硫酸鐵)等.
向水中投加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失去穩定性,凝聚成大顆粒而下沉.通過混凝法可去除污水中細分散固體顆粒、乳狀油及膠體物質等.該法可用於降低污水的濁度和色度,去除多種高分子物質、有機物、某種重金屬毒物(汞、鎘、鉛)和放射性物質等,也可以去除能夠導致富營養化物質如磷等可溶性無機物,此外還能夠改善污泥的脫水性能.因此混凝法在工業污水處理中使用得非常廣泛,既可作為獨立處理工藝,又可與其他處理法配合使用,作為預處理、中間處理或最終處理.目前常採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鹼式氯化鋁、鐵鹽(主要指硫酸亞鐵、三氯化鐵及硫酸鐵)等.
當單獨使用混凝劑不能達到應有凈水效果時,為加強混凝過程、節約混凝劑用量,常可同時投加助凝劑.
3.中和法:石灰、氫氧化鈉、石灰石、稀硫酸、CO2等.
用於處理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向酸性廢水中投加鹼性物質如石灰、氫氧化鈉、石灰石等,使廢水變為中性.對鹼性廢水可吹入含有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也可用其他的酸性物質進行中和.
4.氧化還原法:液氯、臭氧、高錳酸鉀、還原劑等.
利用液氯、臭氧、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或利用電解時的陽極反應,將廢水中的有害物氧化分解為無害物質;利用還原劑或電解時的陰極反應,將廢水中的有害物還原為無害物質,以上方法統稱為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方法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實例有:空氣氧化法處理含硫污水;鹼性氯化法處理含氰污水;臭氧氧化法在進行污水的除臭、脫色、殺菌及除酚、氰、鐵、錳,降低污水的BOD與COD等均有顯著效果.還原法目前主要用於含鉻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