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處理葯劑在閉路系統中用氯化鋅與鹽酸、磷酸武配起什麼作用
紙張:
?異噻唑啉酮是一種廣譜殺菌劑,殺真菌劑在循環冷卻和造紙廢水處理可以用作殺真菌劑,具有特別良好的殺菌,粘泥的生長的抑制的效果,可保持產品給葯後在40ppm細菌不會在一個星期內被拾起。
??的活性溴殺菌劑,適用於工業循環冷卻水,油田注水,造紙廢水和污水的殺菌滅藻劑。與液氯相比,該產品是特別適合的和鹼性的水系統中的氨,氮化合物,並且不會引起環境污染。該產品同時只用次氯酸鈉或用氯的殺菌活性和一般維修的余氯0.3?1ppm2?4個小時。稀釋,10至20倍時,第一有源溴水,然後加入相應的殺真菌劑,10至15分鍾後,可以加入的水系統中可處理約5?10分鍾後測得的氯。
?噻菌靈,多菌靈,鄰苯基苯酚,氯系的二硫化物甲烷,百菌清,水楊醯苯胺,生物抑制可以混合使用。
皮革:
目前,殺菌劑皮革行業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
的無機化合物
(1)的次氯酸和其鹽,亞氯酸鈉,高錳酸鉀,碘化物,硼酸及其鹽,亞硫酸鹽和焦亞硫酸氫硫酸鹽,等。目前主要使用的這樣的化合物作為輔助成分的殺真菌劑產品。
(2)無機納米材料:納米TiO2,納米SiO2,納米ZnO等。皮革抗菌無機納米材料的發展殺菌劑開發的一個熱點,但大多處於起步階段,真正的納米皮革殺菌劑產品還沒有報道。
2有機化合物
(1)的有機酚和鹵代酚:酚主要包括甲酚,苯酚,焦油,苯酚,苄基苯酚,萘酚乙酸酯,氨基苯酚等,鹵代酚主要氯化苯酚,二氯苯酚,溴苯酚氯二甲苯酚,2, 2 - 亞甲基 - 二氯酚。這樣的化合物的最常用的殺真菌劑,但與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用這樣的殺菌劑是有限的,已逐漸被由其它類型的化合物取代。
(2)醇化合物:苯,甲醇,乙醇,鹵代硝基鏈烷醇類似。這樣的化合物也現在主要使用作為輔助成分的殺真菌劑的產品。
(3)的標題化合物的酯:鹵化水楊酸鹽,羥基苯甲酸酯,鹵代乙烯基苯基乙酸酯,鹵代乙酸苄醇酯,五氯苯基十二烷酸,α,β-不飽和羧酸酯等。這樣的化合物的毒性是相對低的,尤其是α,β-不飽和羧酸酯的模具效果更好,是一類具有潛在的殺真菌劑的發展。
(4)醯胺:鹵代乙醯胺,水楊醯苯胺,氨基苯磺醯胺,四氯DICARBONITRILE一樣。這樣的化合物是目前使用殺真菌劑的活性成分,其更好的抗真菌作用。
(5)的標題化合物:12烷基甲基丙烯醯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銨(苯扎「OFF」),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銨(新潔爾滅),烷基吡啶鹽酸鹽,10鯨蠟基三甲基溴化銨(1631)和類似的季銨鹽。由於這類化合物的毒性低,殺菌廣譜,高效率,但也有一個很好的水溶性,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水處理,污水處理和石化在皮革行業中,季銨化合物通常用於皮革防腐劑,皮革防霉劑。目前,新季銨皮革防霉殺菌成分的發展,也是研究的方向。
(6)的雜環化合物:三嗪,苯並咪唑,苯並噻唑,巰基苯並噻唑,咪唑及其鹽,六氫三羥乙基硝基吡啶,8 - 羥基喹啉及其鹽,苯並異噻唑酮,二甲基氨基噻二嗪類似。皮革殺菌劑的雜環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其毒性較低,廣譜殺菌,防霉效果好皮革殺菌劑開發的主流方向。
(7)有機硫化合物:雙三氯甲基碸,大蒜素,雙苯甲醯二硫化巰基吡啶五氯硫酚等。皮革殺菌劑有機硫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進一步,如更好的抗真菌作用的2 - (硫氰基甲基硫代)苯並噻唑的有機硫化合物也通常被歸類為。
??使用殺真菌劑,其用量應控制適當,如果濃度過低,將無法達到殺菌或抑菌,使用濃度過高??會導致生產成本高。取決於的防霉劑,在鞣製過程中使用的殺真菌劑的濃度是不同的,一般應為約0.1?0.5%的克重。皮革防霉劑如下:
A-26中使用的量為0.3?0.5%,為0.04?0.1%的量,TCMTB OITZ是0.01?0.15%,對 - 氯 - 間甲酚(PCMC)為0.2?0.5%,鄰苯基苯酚(OPP) 0.2至0.5%,2 - 苯並咪唑氨基甲酸叔丁酯(BMC)是0.2至0.5%,三氯酚(TCP)為0.4?0.6%。唯一的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殺菌劑,有效地起到防霉的作用。
混凝土:烷基的氮苄基溴化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殺菌作用,它耐酸,鹼,溶於
微毒,可以提高該混合物的流動性,而不降低強度的混凝土,只有0125至0105%的劑量,但也可以用作金屬腐蝕抑制劑保護內部加固。有機錫配方也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殺菌性能,燃燒中性,不溶於水,殺菌譜廣,附生植物,昆蟲是有效對抗細菌,真菌,各種材料可以防止生物武器襲擊。摻入,同時也提高混凝土的耐水性。
2. 在化驗室經常接觸乙腈、乙酸乙酯和正乙烷,具體有什麼防護措施,不要特性,網上有,就想知道怎樣能減輕毒
化驗室崗位安全說明書
一、目的:樹立化驗室人員的安全意識,最大限度的防止化驗室人員的不安全行為的產生,防止和減少檢驗安全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必須遵守以下化驗室安全守則:
(1)實驗人員必須熟悉儀器、設備性能和使用方法,按規定要求進行操作。
(2)凡使用化學危險品的檢驗人員應先熟知化學危險品的特性,防止錯誤操作導致, 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化學危險品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才可進行實驗。
(3)凡有害或有刺激性氣體發生的檢驗應在通風櫃內進行,加強個人防護,不得把頭部伸進通風櫃內。葯品不慎沾在手上,應立即清洗,以免誤食入體內。如有意外出現中毒現象,應立即送往醫院或打「120」電話求救 。
(4)腐蝕和刺激性葯品,如強酸、強鹼、氨水、過氧化氫、冰醋酸等,取用時盡可能帶上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傾倒時,切勿直對容器口俯視,吸取時,應該使用吸球。開啟有毒氣體容器時應帶放毒用具。禁用裸手直接拿取上述物品。
(5)不使用無標簽(或標志)容器盛放的試劑、試樣。
(6)檢驗過程中如理化檢測的酸鹼樣品必須經過處理後方可倒掉,雙氧水檢測後由生產回收處理,;酸、鹼或有毒物品濺落時,應急時處理,以防對身體造成傷。
(7)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塞)時,管端應燒圓滑,並用水或甘油浸濕橡皮管(塞)內部,用布裹手,以防玻璃管破碎割傷手。盡量不要使用薄壁玻管。
(8)嚴格遵守安全用電規程。不使用絕緣損壞或接地不良的電器設備,不準擅自拆修電器。
(9)有毒、特別是劇毒的化學品應鎖在專門的毒品櫃中,要由專人負責保管,雙人雙鎖管理,使用時填寫使用記錄。
(10)化驗室配備的消防器材,檢驗人員要熟悉其使用方法並掌握有關的滅火知識。
(11)原輔料化驗員在濃酸、濃鹼以及雙氧水的取樣是要做好防護措施。
(12)化學危險品的儲存應遵循以下原則:
毒害品:應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處,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
強酸類:應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處,鹼類、金屬粉末、鹵素等分開存放。
強鹼類:應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處,注意防潮和雨淋,應與易燃或可燃物及酸類分開存放,使用時應戴好防護用品。
易燃易爆品:應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處,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應與氧化劑、強酸、強鹼等分開存放。
(13)容器發生下列異常現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有權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並及時報告主管領導。
①容器工作壓力、介質溫度超過允許值,經採取措施仍不能有效控制時;
②容器主要受壓元件發生裂縫、鼓包、變形、泄漏等嚴重缺陷,危及安全生產時;
③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斷裂,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時。
(14)微生物溶解瓊脂時由於溫度過高會使瓊脂沸騰,此時微生物化驗員應等待瓊脂的溫度下降後取出,防止瓊脂飛濺燙傷。溶解瓊脂時應戴隔熱手套不斷搖動三角瓶。原奶滋氣味檢測時應用隔熱手套不斷搖瓶,冷卻到70-80攝氏度後進行檢測。
(15)在使用高壓滅菌鍋時發現進水桶內的水空或者在液位以下應關閉開關,切斷電源,進行安全的卸壓,防止壓力過大造成人員傷害。
(16)檢驗過程中不得使用破損的玻璃器皿,防止破碎的玻璃器皿割傷手。
(17)蛋白儀器、蒸餾水器使用的過程中切誤切斷水源。馬弗爐應冷卻後在打開門否則內部易爆炸。
(18)微生物室的紫外線燈應在關閉30min後人員方可進入。滅蠅燈放電後方可觸摸。
(19)化驗完畢後,將用過的儀器、試劑放回原處,清理實驗台。禁止亂倒試劑、廢液,廢物應倒在指定地點,並要定期將有毒害的廢物按規定妥善處理。下班時,關閉水、汽、電、門、窗。
3. 孫波的代表性成果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脫除中葯中重金屬的仿生材料的設計、合成及作用機理研究 2010.1-2012.12,35萬元,負責人;
2、天津市科委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環保型二氫茉莉酮酸甲酯 2008.10-2010.9,45萬元,負責人(共同);
3、天津市教委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烷基糖苷(APG)合成工藝及產品的開發研究 1998.4-2000.3,1.5萬元,負責人;
4、天津市教委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應用研究 2000.4-2002.12,1.5萬元,負責人;
5、企業橫向課題:用發酵法生產十三碳二元酸工藝廢水的處理及中試放大,2007.9-2009.9,6萬元,負責人;
6、天津市應用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仿生分離技術在脫除中葯內重金屬的應用研究(12JCYBJC13700),2012.4-2015.3,10萬元,第二 孫波,米鎮濤,邵仕香,歐陽傑,安鋼.微波法合成聚天冬氨酸水凝膠及其對Pb2+的吸附性能.石油化工,2004,33(12):1168-1172(Ei:05038797929)
孫波,米鎮濤,魏榮寶,安鋼.聚天門冬氨酸合成過程中的水解反應.應用化學,2003,20(7):651-654
孫波,魏榮寶,安鋼,米鎮濤.類蛋白質水處理劑聚天門冬氨酸的合成研究.南開大學學報,2002,(2):90-96
田惠芸,孫波*,王萍,劉連遵. 仿骨鹽吸附劑的合成及其在脫除重金屬方面的應用.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11,27(2):76-81
賀昌榮,孫波*,田惠芸,劉連遵,裘國俊.Mg-Al水滑石的制備及其對Aldol縮合反應的研究.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11, 27(2):82-88
牛力華,畢成良,吳新世, 安鋼, 孫波*.植物根部對鉛的富集及其固鉛作用的研究.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12,28(2):32-38
孫波, 安鋼, 王寧惠,崔朝霞, 陳占海. 十二烷基糖苷脫醇方法的研究. 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0,16 (4):58-62
孫波, 安鋼, 何家騏,鄭紅, 李建華, 付潔, 周亞楠. 辛烷基葡糖苷的合成研究. 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0,16 (1):78-82
孫波, 何家騏, 安鋼. N - 烷基三嗪酮甲基澱粉的合成及其絮凝作用的研究. 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0,16 (2):14-17
孫波, 安鋼, 何家騏,時卉娟,彭廣榮. 直接苷化法合成烷基糖苷. 天津理工學院學報,1999,15 (1):85-88
安鋼,孫波,張晗,鞏占鵬,侯立潔,孔淑潁. 修復植物生物解吸脫除重金屬實驗研究. 生態環境學報,2012,21(7):1345-1350
吳新世,孫波,王菁,師慈. 一種新型高聚物生物可降解性評價.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2(4):13-17,23
吳新世, 孫波, 王菁, 師慈, 刁虎欣. 一種新型水溶性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評價.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9,25(1):84-88
安鋼,孫波,安以弘,錢美華,許慶. 振動篩板鼓泡塔中NaCO3-CO2-H2O體系的反應速率.過程工程學報,2010,10(4):696-700
安鋼,孫波,安以弘,張艷,陳健康. 不同類型鼓泡塔氣液並流時液相軸向擴散系數. 過程工程學報,2010,10(6);1048-1053
安鋼,孫波,魏榮寶,董迎. 聚天門冬氨酸阻垢作用的研究. 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2, 18(3):34-36
安鋼,孫波,陸麗麗,趙金龍.氣液在高H/D比攪拌式鼓泡塔中氣含率及壓降的研究.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03, 19(1):103-106
安鋼,孫波,王寧惠,肖如亭,邱文江. 三相振動篩板鼓泡塔中氣含率的研究.化學工業與工程,1999,16(3):146-150
安鋼,孫波,何家騏等. 脫醇方法及醇含量對表面張力影響的研究. 天津化工,1999,(1)1-3
吳新世, 劉連遵, 孫波, 王菁, 師慈. 3組瓶法測定水溶性高聚物的生物降解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3):58-61 1、孫波,牛力華,安鋼,吳新世.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鉻的方法
2、孫波,牛力華,吳新世,安鋼.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鎘的方法
3、孫波,牛力華,張立兵,安鋼,吳新世.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砷的方法
4、孫波,王博威,方葉明,安鋼.發明專利:一種仿生材料的制備方法
5、孫波,高志國,沈潤,劉保芬,李建鐵.發明專利:一種生產2-亞烷基環戊酮的方法
6、孫波,高志國,沈潤,賀昌榮.發明專利:一種改進的生產2-亞烷基脂環酮的方法
7、孫波,安鋼,吳新世,米鎮濤.發明專利:制備巰基聚天冬氨酸與殼聚糖共聚物的方法與用途
8、孫波,米鎮濤,安鋼,吳新世.發明專利:制備聚天冬氨酸與殼聚糖共聚物的方法
9、孫波,方葉明,王博威,孫永躍,吳新世,安鋼.發明專利:制備聚天冬氨酸或其衍生物、殼聚糖和鈣磷化合物的復合材料的方法
10、沈潤,孫波,張得光,劉玉喜.發明專利:發酵法生產長鏈二元酸工藝的廢水深度處理方法
11、孫波,安鋼,歐陽傑,米鎮濤.發明專利:水介質法制備聚天門冬氨酸重金屬吸附樹脂的方法
12、孫波,王正陽,張春雪,吳新世.發明專利:一種採用仿生催化體系生產2-亞烷基脂環酮的方法
13、孫波,張立兵,牛力華,安鋼,吳新世.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汞的方法
14、孫波,杜倩,安鋼,吳新世,張春雪.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銅的方法
15、孫波,杜倩,安鋼,吳新世.發明專利:一種脫除水溶液中微量錳的方法
4. 溴素的對環境的影響
一、 主要使用在溴系阻燃劑,並廣泛應用於顏料、染料、醫葯、農葯、香精香料、攝影資料、滅火劑、樹脂還原、冶金清洗、鞣革加固、油漆塗料等部門用作普通剖析試劑、氧化劑、還原劑、乙烯和重碳氫化合物的吸收劑及有機合成的溴化劑、阻燃劑的溴化等等。
溴素原料
二、溴素上游原料鹵水資源、(硫磺)二氧化硫、硫酸、鹽酸、氯氣、氯氣(液)、煤炭
三、溴素下游產品氫溴酸、溴化鈉、溴化鎂、溴化鈉、溴化鈣、溴化鋰、溴化錳、溴化鋅、溴酸鈉、溴酸鉀、溴化鉀、溴化銨、三溴化磷、溴苯、2-溴吡啶、四溴雙酚A、間溴苯甲醚、四溴苯酐、四溴乙烷、2-氯-4-溴苯酚、六溴環十二烷、比溴啉、溴米那、1,2-二溴乙烷、十溴二苯醚、十溴二苯乙烷、八溴醚、溴代三嗪、苯扎溴銨、溴代苯丙酮、2,6二溴4硝基苯胺,四乙基溴化銨、四丁基溴化銨、二溴乙烷、三溴丙酮等等溴系產品。
以上是溴素燙傷圖片
四、溴素的環境危害有哪些呢?
1、侵入途徑:吸入、腐蝕皮膚v。
2、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微毒。
3、輕度中毒時,呼吸道發干發澀、胸部發悶、喘氣費力、乾咳、惡心或嘔吐、解決辦法:A、喝白酒或吸白酒氣體立解;B、喝牛奶立解。
4、吸入較多時,有頭昏腦漲的感覺、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眼睛流淚不止且發澀、眼瞼水腫及肌肉痙攣等症狀。嚴重的出現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或肺炎。少數人出現過敏性皮炎,出現丘疹蕁麻疹等症狀。
5、高濃度溴可造成皮膚灼傷,甚至潰爛。解決辦法:大面積腐蝕皮膚後,用大量清水沖洗30分鍾,把腐蝕皮膚刮掉再塗抹溴素生產廠家提供的特殊葯膏,一月左右康復,但和原來表皮不同,留下紅色灼傷面。
6、長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狀外,還有可能造成神經衰弱症狀,時間過長,可能對人體的生殖系統有危害。防範措施:佩戴勞動防護用品,口罩,皮衣、皮靴等防護用品,杜絕長期接觸。
希望能幫到你
5. 三聚氰氨,屬不屬危險品。是不是化工
根據網路:
三聚氰胺(氰胺,qíng àn)(英文:Melamine)(化學式:C3H6N6),俗稱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單斜晶體,幾乎無味,微溶於水(3.1g/L常溫),可溶於甲醇、甲醛、乙酸、熱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於丙酮、醚類、對身體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不屬於危險品,危險品一般包括:易燃、易爆、劇毒物質。是化工原料。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親!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6. 徐州水處理研究所對於磷肥循環水零排放技術中他們所說的超支化處理是什麼意思
追求抄「零排放」不等於不排放
其實,工業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水源有時不需要純凈水或者自來水,只要不影響工業生產就可使用。「當前,許多技術針對這一現狀做出調整,採用有針對性的處理工藝,使經過處理後的廢水滿足下一階段客戶要求就能被再利用,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又減少了污水排放。先是市政污水經處理後被用於印染,印染廠使用後成為工業廢水,部分廢水再經氧化、生化處理達標後仍然可再用於沖廁、澆花等,最後再經過提純後沉澱,達到排放標准後排放。
7. 現在農業面源污染最常用的治理技術是什麼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
近20年來, 國外在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實踐中,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得到了較大發展。國內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 對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進行了集成及創新, 尤其針對我國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 開展了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 取得了較好進展。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研究較為廣泛的污水處理系統。它是在自然濕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污水處理生態工程技術, 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5−6]。澳大利亞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CSIRO)研製的「FILTER」污水處理系統則是一種「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其特點是過濾後的污水都匯集到地下暗管排水系統中, 並設有水泵, 可以控制排水暗管以上的地下水位以及處理後污水的排出量[7]。「FILTER」系統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好, 其運行費用低, 特別適用於土地資源豐富、可以輪作休耕的地區, 或是以種植牧草為主的地區。毛細管滲濾溝污水處理, 是一種基於土地的地下污水滲濾處理系統, 它利用了自然凈化能力, 是一種簡單、高效的小規模污水處理工藝, 特別適用於污水管網不完備的地區, 是一項處理分散排放的污水的實用技術。
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是近年在法國和智利發展起來的一項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技術, 該工藝僅通過向土壤處理系統中接種蚯蚓, 改善生態濾池的處理環境, 提高污水處理效率, 適宜用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8]。李軍狀等[9]採用塔式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對集中型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該系統對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6.7%、91.3%、72.4%和96.2%。不過, 如何長期保持蚯蚓良好的活性, 是該技術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另外, 對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的長期運行效果, 尚需檢驗。
穩定塘處理系統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Oswald提出的, 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總稱,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10]。Babu等[11]的研究證明, 其建造的藻類穩定塘的主要除N機理是硝化−反硝化、藻類對N的利用以及礦化作用。趙學敏等[12]對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穩定塘系統中的水質凈化效果進行了分析, 結果表明, 生物穩定塘系統對TN、TP、NH4+-N、BOD5和COD的去除率分別達29.29%、48.68%、33.68%、68.14%和71.25%。
生物膜處理技術是近幾十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的污水處理方法。生物膜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功能, 採取人工措施來創造更有利於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境,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 以提高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降解效率。吳迪等[13]對改進後的「一體化生物膜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進行了實際應用, 監測結果表明, 其對COD、BOD、NH4+-N、TN、TP和SS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5.6%、85.9%、86.7%、63.9%、69.3%和85.5%。吳永紅等[14]系統研究了自然生物膜對於N、P等營養元素的去除效果和機理。其N、P去除機理首先是生物膜利用沉積於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物質, 將一部分物質轉化為細胞物質, 進行生長繁殖, 成為生物膜中新的活性物質; 其次由於生物膜的蓬鬆的絮狀結構, 微孔多, 表面積大, 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
2.2 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處理技術
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等是我國農村主要的固體廢棄物, 實現農村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是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由於生活垃圾來源和成分復雜, 目前的主要處理方式以「村收集−鎮轉運−縣(市)集中處理」為主, 大部分被集中填埋或焚燒, 少部分與農作物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等進行堆肥化處理。高溫堆肥過程中如何減少N的損失是高溫堆肥要解決的關鍵技術。
農作物秸稈是農村主要的固體廢棄物, 目前其資源化率還比較低, 部分地區農作物秸稈的焚燒已導致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尤其在我國的東部地區。目前, 農作物秸稈的處理以還田為主, 包括部分還田或全量還田。隨著作物收獲機械的改進, 秸稈全量還田已成為主要還田方式。此外, 秸稈打捆收獲後用作能源、建築材料、花卉盆缽等新型資源化方式也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畜禽糞便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已經成為經濟發達地區或水環境敏感地區優先控制的污染源。在中國的傳統農業中, 畜禽糞便是優質的農家肥, 不僅能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 也能改善土壤物理化性質, 是中國農業數千年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畜禽糞便資源化的主要途徑是農肥化, 固體部分經發酵後生產優質有機肥, 再進行還田以實現循環利用。液體部分目前主要處理方式包括厭氧發酵生產沼氣, 或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工程進行凈化, 或與農村的固體廢棄物如秸稈、生活垃圾等進行聯合發酵。其中沼液的安全處置是當前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2.3 農業化學品減量化技術 2.3.1 化肥減量化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國家, 肥料的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 大多數養分隨徑流、滲漏和揮發等途徑損失掉了, 不僅浪費了資源, 而且
加劇了水體富營養化。因此, 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減量施肥技術具有重大的意義。目前主要的化肥減量技術有以下幾種:
氮肥運籌優化技術: 在施氮量相等的情況下, 合理調整基追肥的分配比例, 如太湖流域的稻田土壤, 基於目前常規施肥量, 將基肥施用量削減20%, 可有效地協調當地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15]。Qiao等[16]的研究證實, 在太湖地區水稻產區通過兩年連續試驗, 消減50%的施氮量(相對於常規施氮量)並未顯著影響水稻產量。何傳龍等[17]在巢湖地區根據蔬菜地養分供應能力和甘藍的營養特性, 運用減量平衡施肥技術, 使肥料施用量減少30%, N、P、K肥利用率分別提高27.3%、23.4%和23.5%, N、P淋失量分別減少90.0%、78.4%。但是此類研究一般局限於較短時間, 對於長期減量施肥對作物產量有何影響, 尚需進一步探明。
種植制度優化技術: 比如稻麥輪作制中引入豆科綠肥, 既可降低旱季的施氮量, 又可補充稻季的氮素。在太湖地區進行的水稻−紫雲英輪作試驗結果表明, 冬季將小麥改為紫雲英, 稻季不施用化學氮肥, 水稻產量可達到農戶常規產量的95%左右, 如果補充農戶施氮量的30%, 則可獲得與農戶正常產量相當的產量, 或略有增產[16]。王靜等[18]在滇池流域蔬菜產地的調查表明, 合理的輪作模式可減少蔬菜地N、P的盈餘量。
緩控釋等新型肥料技術: 緩控釋肥料中養分的釋放與作物養分需求比較吻合, 養分的釋放供應量前期不過多, 後期不缺乏, 具有「削峰填谷」的效果, 可以大大降低向環境排放的風險。田琳琳等[19]在太湖流域大田蔬菜地的試驗結果表明, 在蔬菜生產中, 「低量控釋肥+低量化肥」是兼具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施肥模式。但是目前緩控釋肥費用相對普通化肥較高, 限制了其廣泛使用。
施加土壤改良劑控制N、P流失: 生物質炭(biochar)由於其良好的吸附性能、低廉的成本以及良好的生物親和性, 將其運用於農田營養鹽釋放控制, 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20]。Ding等[21]在農田表層20 cm的土壤施加0.5%的生物質炭, 可以減少15.2%的NH4+-N損失量。姬紅利等[22]以滇池設施農業土壤和坡耕地土壤為研究對象, 採用外源施用土壤改良劑(硫酸亞鐵、硫酸鋁和聚丙烯醯胺)和土壤消毒劑(五氯硝基苯)的辦法, 研究了土壤改良劑對土壤解吸過濾液中TP和TDP濃度變化的影響。野外田間試驗表明: 施加改良劑後, 徑流雨水中TP和TDP值明顯降低, 上述土壤改良劑的施用對降低P流失具有明顯效果。但是其經濟性與環境風險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 2.3.2 農葯減量化與殘留控制技術
在化學農葯減量施用方面, 當前主要發展趨勢是由化學農葯防治逐漸轉向非化學防治技術或低污染的化學防治技術。近年來, 江蘇省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水稻化學農葯污染控制技術研究, 針對水稻螟蟲、灰飛虱、條紋葉枯病與紋枯病等重大病蟲害, 研究開發了多項無公害關鍵技術, 在水稻核心示範區減少了30%農葯用量。盧仲良等[23]選用高效低毒的三唑磷、丙溴磷、井岡黴素、噻嗪酮、毒死蜱等葯劑進行施葯, 增產6.97%。在農葯殘留生物降解方面, 國內外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各種降解農葯的微生物菌株相繼被分離和鑒定, 用以降解有機磷、有機氯和三嗪類除草劑、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等多種農葯。近年來伴隨著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構建高效工程菌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將高效降解農葯酶的基因構建到載體上, 經轉化獲得工程菌, 以期提高具降解作用的特定蛋白或酶的表達水平, 從而提高降解活性。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 大多數研究以實驗室研究為主, 降解機理研究不夠深入, 中間產物難以檢測, 技術零散、集成度低、配套性差和展示度低等仍然是目前我國集約化農田農葯減量化與殘留控制需求中的突出問題。
2.4 污染物質的生態攔截技術
農業面源污染物質大部分隨降雨徑流進入水體, 在其進入水體前, 通過建立生物(生態)攔截系統, 有效阻斷徑流水中的N、P等污染物進入水環境, 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技術手段。國外主要是設置寬廣的生物隔離帶來控制N、P的徑流遷移, 如加拿大一種「草地−樹木過濾帶系統」, 可以顯著降低徑流的污染物含量[25]。楊林章等[26]結合太湖地區實際情況提出了生態攔截型溝渠系統, 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組成, 能減緩流速, 促進流水攜帶顆粒物質的沉澱, 有利於構建植物對溝壁、水體和溝底中逸出養分的立體式吸收和攔截, 從而實現對農田排出養分的控制。溝渠系統對農田徑流中TN、TP的去除效果分別達到48.1%和40.2%。但是, 在生態溝渠的農田規劃和設計標准、兩側及岸邊植物品種篩選及空間配置技術、水生經濟植物的品種篩選及空間配置技術、浮床植物的肥葯管理技術、浮床植物殘體的再利用技術以及植物的高效N、P利用機制等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