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院室外污水處理方案及施工資料需做哪些資料
1)遵守國家對環境保護、醫院污水治理的制定的法規、標准及規范,服從醫院的總體規劃,執行各種相關的標准和規定。
2)因地制宜地選用污水處理工藝,做到技術先進、實用、安全可靠、處理效果穩定,經處理後水質達標,並減少佔地面積。
3)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在供水日趨緊張,用水費用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考慮中水回用。
4)盡可能地減少污水處理廠對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防止二次污染。
5)適當地考慮自動化操作,以簡化操作管理和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並易於維護保養。
6)節約能源,最大限度降低運行費用,工程投資少,佔地面積小,見效快。
7)盡量採用新材料、新產品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3.設計標准和規范
1)、《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2)、《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88);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
4)、《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
5)、《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GB3096-93)
6)、《給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GBJ69--84)
7)、《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J25.1-89)
8)、《建築中水設計規范》(CESS30:91)
4、基礎資料
4.1設計水量:處理水量為680m3/d。
4.2進水水質
在對同類醫院的污水水質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得到該醫院的污水水質,綜合污水水質為:
編號 污染物質 污水原水水質 單位
1 PH 6-9
2 SS 150-300 mg/l
3 CODCr 300-450 mg/l
4 BOD5 120-230 mg/l
5 NH3-N ≤50 mg/l
6 TP ≤4 mg/l
7 細菌總數 >16000 個/l
由上表可知該類污水屬於可生化性污水。
4.3排放標准
參照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中的一級標准:
編號 污染物質 污水出水水質 單位
1 PH 6-9
2 SS ≤70 mg/l
3 CODCr ≤100 mg/l
4 BOD5 ≤30 mg/l
5 NH3-N ≤15 mg/l
6 磷酸鹽 ≤0.5 mg/l
7 動植物油 ≤20 mg/l
8 糞大腸菌群 ≤100 個/l
9 總余氯 ≤0.5 mg/l
4.4污水回用標准
參照國家《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J25.1-89)中的水質標准:
編號 污染物質 廁所沖洗、綠化 洗車、掃除 單位
1 PH 6.5-9 6.5-9
2 SS ≤10 ≤5 mg/l
3 CODCr ≤50 ≤50 mg/l
4 BOD5 ≤10 ≤10 mg/l
5 NH3-N ≤20 ≤10 mg/l
6 總硬度 ≤450 ≤450 mg/l
7 臭 無不快感覺 無不快感覺
8 總大腸菌群 ≤3 ≤2 個/l
9 游離余氯 管網末端水不小於0.2 mg/l
4.5設計內容
根據設計水量和進水與出水水質,確定本污水處理站的設計方案,其內容包括污水處理工藝、建築物外形尺寸和設備選型設計等。
5、廢水處理工藝方案
5.1工藝流程圖
5.2污水處理工藝方案
5.2.1水質分析及工藝選擇
醫院污水從廣義上講是屬於生活污水,但是醫院污水的特點是含有病原菌,因此其技術重點是把好消毒關。而且,對於醫院廢水而言,一般都含有對生物細菌有抑製作用和難以生物降解的葯物成份,因此可以考慮採用前面放置厭氧處理的工藝,先將難降解的有機物水解。而且在供水日趨緊張,供水價格不斷上漲的今天,有必要對出水進行污水回用。綜合以上考慮本方案擬用低能耗的厭氧水解+生物接觸氧化法為主體,一半的出水用來污水回用,回用水的處理採用混凝沉澱+吸附過濾+消毒工藝處理後可作為醫院沖廁、綠化、洗車的污水處理工藝。通過厭、好氧菌分解有機物達到降解去除醫院綜合污水中有機污染物質與有害、有毒物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一級排放標准,出水一半再經過深度處理徹底消毒處理,達到消滅病菌、細菌、保障人體健康,消除有機污染物所引起的污染隱患的目的;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BJ69-89)用於醫院綠化和沖廁、車庫地板等沖洗。
5.2.2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醫院污水從廣義上講是屬於生活污水溶解性CODcr與BOD5均較高,BOD:COD的比值>0.4,宜採用生化處理工藝。生化處理工藝具有以下優點:
處理效率高;
運行費用低;
產泥量少,不產生二次污染。
生化處理工藝主要有厭氧處理工藝、水解酸化工藝和好氧處理工藝。
厭氧生化法
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該工藝可用於中高濃度的有機廢水處理。厭氧生化處理的典型工藝為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工藝,該工藝在國內外有較多的成功實例。厭氧生化法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應用范圍廣;
能耗低;
負荷高;
剩餘污泥量少;
厭氧活性污泥可以長期存放,在停止運行一段時間後可迅速啟動。
但是厭氧生化法也存在以下缺點:
厭氧微生物增殖緩慢,因而調試啟動時間長,一般需要0.5-1年時間;
出水往往達不到排放標准,需進一步處理,故一般在厭氧後串聯好氧處理;
厭氧處理系統操作控制因素較復雜;
產生甲烷氣體為易爆氣體,若不加以利用,安全設置要求較高;易產生硫化物,引起較大異味,造成空氣污染。
厭氧水解
1.污水厭氧水解工藝 污水厭氧消化反應由以下三個階段組成:
1)水解階段:在水解和發酵細菌的作用下,大分子物質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水解和發酵轉化為小分子物質如單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等,固體物質水解為可溶性物質。
2)酸化階段:在產氫產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階段的產物轉化為氫、二氧化碳和乙酸。
3)產甲烷階段:通過兩組生理不同的產甲烷菌的作用,將乙酸和氫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由於本裝置後面要接有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因此對於此處厭氧消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大分子的有機物水解為容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並且去除一部分有機物。本裝置採用較短停留時間,使厭氧反應發生在水解、酸化階段,抑制產甲烷菌的活性,只產生少量氣體,為本裝置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由於本裝置處於地下,可以考慮將厭氧處理所產生的少量問題由導氣管排出,這樣就不存在臭氣問題和燃燒爆炸的危險。
2、生物接觸氧化處理
污水經厭氧處理後,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接觸氧化池內設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生長於填料表面,部分則是以絮狀懸浮生長於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的特點。
本裝置中,污水經過厭氧生化反應,污水中部分有機污染物被厭氧菌分解或去除,然後污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池中設有半軟性填料(即以硬性塑料為支架,上面縛以軟性纖維),它可以防止生物膜生長後纖維結成球狀後減小填料的比表面積。對水解酸化池中未分解完全的大分子有機物進一步處理,並濾掉大部分懸浮物,最後污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後設一斜管沉澱池,截留隨水流出的生物膜及懸浮污泥。
本生物接觸氧化系統的曝氣裝置設在填料底部,採用鼓風曝氣系統,這樣可以增加有效容積,填料層間紊流激烈,生物膜更新快,活性高,不易堵塞。
本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特徵:
1)由於填料的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好,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量都高於活性污泥法曝氣池和生物濾池,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由於相當一部分微生物附著生長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觸氧化法不需要設有污泥迴流系統,也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3)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屬於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4)採用的半軟性填料,由變性聚乙烯塑料製成,既具有一定的剛性,也具有一定的柔性,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同時又有一定的變形能力。具有良好的傳質效果,對有機物去除效果高,耐腐蝕,不堵塞,易於安裝,易於掛膜。
5)操作簡單、運行方便,易於維護管理,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也不產生濾池蠅。
6)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污染物外,對脫氮和除磷也有一定的效果。
由於採用了前置厭氧水解池,形成厭氧——好氧除磷脫氮工藝,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作用。
生物脫氮過程由硝化和反硝化兩步完成。硝化是將氨氮氧化成硝酸鹽,在好氧條件下完成。反硝化是將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從水中脫出,在缺氧條件(無分子氧但有硝酸鹽態氧)下和具有有機物供給反硝化菌碳能源時才能完成。因此傳統的生物脫氮為硝化—反硝化工藝,在反硝化前要投加有機化學葯劑,流程復雜,構築物多。
前置反硝化脫氮技術,先將污水引入缺氧段,在其中以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能源,對硝酸鹽進行反硝化脫氮,有機物得到初步降解;然後進入段,在其中有機物進一步降解和氨氮的硝化,並將好氧段硝化後的出水混合液迴流至缺氧段,為缺氧段提供足夠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在段後仍設二沉池,沉澱污泥迴流至好氧段以保證充分的微生物理。
生物除磷流程由厭氧段(無分子氧和硝酸鹽態氧)、好氧段和二沉池組成。活性污泥中的一些細菌具有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磷和在好氧條件下過量吸收磷的特點,通過排放富磷剩餘污泥將磷從水中去除。
3、消毒處理
醫院污水經生化處理後,除部分細菌隨污泥沉澱下來外,大部分大腸桿菌、糞便鏈球菌等致病菌仍然存在污水中,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目前,醫院污水的消毒方式很多,如液氯法、臭氧法、次氯酸鈉法二氧化氯法等。雖然次氯酸鈉法具有投配方便、價格低廉、可靠性高等優點,但是會與水中某些有機物結合生成有致癌作用的有機鹵化物。而二氧化氯是公認的最佳消毒劑,其殺菌效果好,是次氯酸鈉的理想替代產品。本系統採用二氧化氯法進行消毒。消毒池採用平流式隔板接觸反應裝置,以提高接觸時間,取得較好的消毒效果。
4、污泥處置
醫院污水經沉澱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若直接外排,必將造成二次污染。設計採用二氧化氯消毒處理,停留10天以上外運填埋。
5、脫氯處置
在醫院污水消毒工藝中,為保證消毒殺菌能力,達到消除病毒、細菌的效果,要求接觸時間不小於1小時,總余氯量為4-6mg/l,但是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的一級標准規定:出水余氯應小於0.5mg/l,因此必須再進行脫氯處理。本方案在消毒池的後面接一脫氯池,採用還原劑Na2S2O3脫氯,以保證脫氯後總余氯指標達到排放標准,Na2S2O3的投加量為10g/m3污水。
6、污水回用處理
本著污水資源化的原則,方案考慮300m3/d污水回用於綠化、沖廁,以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內外資料表明,採用「混凝+沉澱+消毒」工藝深度處理二級處理出水可使水質滿足回用標准。
5.2.3本工藝突出特點
1)此工藝能耗小,除在水解池前設置的污水提升泵和曝氣鼓風機外,基本上沒有能量消耗。此工藝技術先進,運行成本低,具有節能,減少運行時間,減少人員班次和勞動強度等優點,適合於醫院污水處理。
2)通過設置水解酸化池,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生物接觸氧化池水流屬於完全混合型,能有效抵抗水質、水量變化的沖擊負荷,提高處理裝置運行的穩定性。由於採用了前置厭氧水解池,形成厭氧——好氧除磷脫氮工藝,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作用。
3)本裝置考慮了污水出水回用,在供水日趨緊張,用水費用不斷上漲的今天,具有現實意義和示範作用。
4)本裝置建於綠化帶、道路、停車場或其他零星的地面以下,不佔建設用地,地面可利用,投資低,一次投入永久受益。
5)本處理系統處於地下,在厭氧水解時產生極少量氣體經導氣管與大氣聯通,裝置內無壓力,不存在燃燒爆炸的可能性。
6)由於污水在好氧處理前面設置了一個厭氧水解(酸化)池,剩餘污泥量很少。
7)本裝置採用先進、成熟的組合工藝,處理後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8)本裝置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一體化程度高,投資省。
5.2.4工藝流程簡述
醫院污水流出後,經過粗細兩道格柵,濾出棉團、廢渣、紙屑等大顆粒物質後,進入調節池,調節池的主要作用是對污水的水質和水量進行調節均化,使後續的工藝免受其沖擊負荷,出水經污水泵打入厭氧水解池。通過控制水解池的停留時間,使發生在水解和酸化階段,將大分子的難降解的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的有機物,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生物接觸氧化池裡面填有半軟性填料,大部分的污染物質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得到去除,其後接斜管沉澱池,斜管沉澱池和生物接觸氧化池產生的污泥由污泥迴流泵打入污泥池,污泥池內污泥定期外排,上清液迴流到調節池進行處理。沉澱池的一半出水由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消毒後採用還原劑Na2S2O3脫氯,達到排放標准排放。另一半出水進行回用,採用的混凝沉澱處理,其後接吸附過濾池,其沉澱的污泥同樣進入污泥池,出水後由二氧化氯進行消毒,消毒後採用還原劑Na2S2O3脫氯,達到回用水標准回用。
5.2.5處理效果表
處理單元名稱 CODcr(mg/L) BOD5(mg/L) SS(mg/L) 動植物油(mg/L) 磷酸鹽(mg/L) 氨氮(mg/L)
進水 450 200 200 50 4 50
調節池 去除率 20% 20% 40% 29% 25% 25%
出水 360 160 120 35.5 2.8 37.5
水解池 去除率 30% 30% 25% 30 % 25 % 25 %
出水 252 112 90 25 2.1 28.1
生物接觸氧化池 去除率 70% 80% 10 % 20% 70% 45%
出水 75.6 22.4 81 20 0.63 15.5
沉澱池 去除率 5% 5% 80 % 10 % 30% 20 %
出水 71.8 21.3 16.2 18 0.44 12.4
消毒池 去除率 5% 5 %
出水 68 20.2
脫氯池 去除率
出水
排出水質 68 20.2 16.2 18 0.44 12.4
最高充許排放濃度 100 30 70 20 0.5 15
6.主要構築物與設備參數
6.1格柵
格柵主要用於攔截大顆粒物質。分為兩道,前為粗格柵,後為固定細格柵,格柵的安裝角度為600,兩格柵的寬度都為500mm,粗格柵柵條間距為20mm,細格柵柵條間距為12mm。人工撈渣。
格柵井尺寸2.0m×1.0m×1.5m
6.2調節池
調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HRT為7.7h
內徑尺寸:10.7m×4.5m×4.5m
超高:0.5m
鋼筋混凝土結構。
調節池所選用的潛水排污泵具有高效、防纏繞、無堵塞、自動藕合、高可靠性和自動控制等優點,該泵可通過固定導桿很方便的提升至地面,維修保養非常方便。並可簡化結構和土建工程量,節省工程造價,改善工作環境。
6.3厭氧水解池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3.9h
內徑尺寸:5.4m×4.5m×(4m+0.5m)
其中:0.5m超高)
鋼筋混凝土結構。
厭氧水解池所產生的氣體由導氣管排出,沒有燃燒和爆炸的危險。
6.4 生物接觸氧化池(採用兩段曝氣)
該構築物是整個工藝的關鍵,結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不用污泥迴流,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容積負荷高。內填半軟性填料,該填料掛膜容易,運行效果穩定。
內填Φ150的半軟性填料,
曝氣設備採用羅茨鼓風機或潛水曝氣機。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8.0h
尺寸:10.9m×5.0m×(4.0m+0.5m)
其中:0.5米超高
BOD5的容積負荷為:0.72kgBOD5/m3·d,
鋼筋混凝土結構。
6.5斜管沉澱池
斜管沉澱池主要用於沉澱污泥,
斜管採用蜂窩填料,規格Φ50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2.0h
尺寸:5.0m×3.2m×(4m+0.5m)
其它:0.5m為超高
表面負荷:2.0m2/m3.h
鋼筋混凝土結構。
6.6 消毒脫氯池Ⅰ
消毒池主要用於消毒,對細菌進行氧化破壞機體。
採用二氧化氯作為消毒劑
消毒池採用豎流式隔板裝置,在最後兩根隔板處投加還原劑Na2S2O3脫氯。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1.5h
尺寸:3.0m×2.4m×(4m+0.5m)
其中:0.5米為超高)
鋼筋混凝土結構
6.7 污泥池
污泥池的污泥由污泥迴流泵將各沉澱污泥打入。
污泥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
污泥用二氧化氯進行消毒,並定期外排。
污泥在污泥池中的停留時間為10d。
尺寸:4.5m×3.2m×(4.2m+0.3m)
其中:0.3為超高
鋼筋混凝土結構
6.8 反應池
採用三個串聯的反應池進行混凝沉澱,採用空氣攪拌。
尺寸:2.4m×0.8m×(3.9m+0.5m+0.1m)
其中:0.5為超高,0.1為落差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0.35h
鋼筋混凝土結構。
6.9 吸附過濾池
尺寸:3.2m×2.4m×(3.8m+0.7m)
其中:0.7為超高
表面負荷為:2m2/m3.h
鋼筋混凝土結構
6.10 消毒脫氯池Ⅱ
與消毒消毒脫氯池Ⅰ一樣。
6.11中水池
貯存回用水,以備用於綠化、沖廁等
尺寸:4.3m×2.4m×4.5m
水力停留時間HRT為3.2h
鋼筋混凝土結構。
6.12機房
機房地下層裡面放置羅茨鼓風機、污水泵和污泥泵等。醫院門衛室兼放二氧化氯發生器。
尺寸5.0m×4.5m×3.3m
鋼筋混凝土結構
羅茨鼓風機
在生物接觸氧化處理中,好氧微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機物時要消耗的溶解氧,因而需要向污水中及時補充溶解氧。採用微孔曝氣器,氧的轉移率為25%-32%。
風機選用3台羅茨鼓風機,二用一備,型號:川源L2428Z型鼓風機,性能參數:轉速780r/min,流量7.12m3/min。配套電機為Y132M2-6,功率5.5KW。
具有噪音底,整機震動小,使用壽命長,節能且結構簡單,保養維修方便的優點,其性能參數
6.13二氧化氯發生器
根據規范醫院廢水二級出水的標准,選用BH5—SYL(Ⅲ)-500,功率1.5KW,北京中西集團生產。
6.14脫氯投加機
採用泵投加,自動控制投加量,操作簡便,泵選用CQ16-8,上海永久泵業,P=120W
6.15污水泵
選用兩台型號為50QW25-10-1.5的污水泵,一用一備。
廠家:博泵
6.16污泥泵
選用2台50QW42-9-2.2的污泥泵,其中一台用來將生物接觸氧化池和沉澱池產生的污泥抽到污泥池,另一台備用。
廠家:博泵
6.17污水提升泵
選用兩台50QW25-10-1.5的潛污泵,其性能參數為:
流量25m3/h,揚程10m,功率1.5KW。
廠家:博泵
6.18回用水泵
選用兩台型號為80IS25-20-4的水泵,
性能參數為:揚程20m,功率4KW。
廠家:博泵
6.19 事故池
尺寸:6.8m×4.5m×4.5m
水力停留時間:4.9h
6.20控制系統
在線DO監測儀 1套
余氯監測儀 2套
污泥液位計 1套
變頻器 3套
液位控制器 6套
控制箱 1套
7、二次污染防治
1)由於本工程在地面以下,污水處理設施中採用的水泵基本上無噪音。對於羅茨鼓風機,本身帶有消聲器,減震器,且放在地下工作,因此污水處理站的雜訊將符合市區雜訊標准GB309693中的二類標准,白天≤60dB(A),夜間≤50dB(A),同時氣、水管中流速取低速,與設備介面加裝軟接頭。
2)污水處理構築物全封閉式、埋地、上覆土壤並植花等,池上部廢氣引入建築物廢氣排放系統,用專用管道引入綜合樓廢氣井道,高空稀釋排放。
3)垃圾焚燒處置,做到無二次污染物產生。
4)本污水處理工程採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二氧化氯發生裝置,取代傳統次氯酸鈉醫院廢水消毒裝置,避免了排放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8、施工組織設計
8.1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土建施工:步驟包括開挖、予埋管道、墊層、扎鋼筋、澆混凝土、回填土方、綠化,嚴格要求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操作。
安裝施工:對於各種專用和通用設備,按照產品或設備的隨機技術文件來安裝,同時結合其他管道、電氣、自控專業的安裝技術要求搞好施工技術配合。
一般設備安裝施工重要包括以下的主要程序:
(1)設備開箱、點件、驗收。
(2)設備基礎測位、劃線,檢查
(3)設備吊裝、就位,初平灌漿驗收。
(4)設備精平、清洗檢查,加註潤滑油。
(5)設備試運轉。
主要設備安裝配合:
(1)水泵的安裝,應該在泵房內的工藝管道安裝前就作好泵的精平工作。而泵的試運轉必須在管道和電氣裝置安裝完畢,水壓試驗、電氣測試結束通水後進行。
(2)軸流式通風機安裝,安裝於牆體上部的通風機,在土建牆體施工時怍好固定件或螺栓的埋設,牆體施工後再安裝風機。
(3)設有獨立的混凝土基礎,預留地腳螺栓孔採用二次灌漿安裝的設備。在土建基礎施工前,安裝應配合核對基礎與設備底座尺寸。核對無誤舌方可澆灌混凝土。
(4)所有設備的安裝標高都應該來源於土建設計的絕對標高,因此在交接和確認設計高程時,要有交接手續並且與土建、安裝簽字。
對埋地管道本著先深後淺,先重力流管道後壓力流管道的原則。
由於污水處理站環境對鋼製件的腐蝕很嚴重,為避免和減少腐蝕影響從而延長使用年限,所有鋼制支架和管道必須按工藝要求進行防腐處理:
管道外壁採用加強級環氧煤瀝青四油兩布防腐;
管道內壁採用高分子材料噴塗。
8.2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質量方針:科學管理、質量第一、產品和服務顧客滿意
質量承諾:①保證履行合同,工程產品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為業主做好服務工作,滿足業主需求。②遵守國家主管部門發布的質量、方針、政策、法規。
我單位質量體系的各有關職能部門將在人員組成、思想教育、技術保證、質安監督、材料、機具供應及其他專業管理上為本工程提供保證。
將建立起以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建立以工序質量控制為主要工作內容的工程質量控制體系,並與單位的質量保證系統和技術監督系統組成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
具體有如下幾點措施:
(1)作好原材料、半成品、設備的檢查把關
由質量工程師負責重點把好鋼材、水泥進場前的檢驗關,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材料一律不準進場,由物資、質檢、試驗、技術幹部組成原材料驗收小組經辦此項工作。進場原材料的質量、型號、規格、品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且出廠合格證或試驗資料齊全。
倉庫管理員,必須對進場原材料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核對品名、規格型號、尺寸,材質不合規格不得簽收。未經倉庫保管員簽收的原材料不準使用在工程中,加強砂、粗骨料檢驗。
(2)認真執行自檢、互檢和交接檢查的三檢制度和專檢制度。三檢制度由質檢部負責,在班組工序之間進行。認真填寫三檢表,並履行簽字手續。專檢制度由質檢部專職質檢員進行,項目部配質檢工程師1人、專職質檢員2人,現場檢查施工技術、質量、試驗資料,對工藝及工序進行質量評定。選配先進的質量檢測和計量設備,使檢測結果准確無誤。
(3)認真控制混凝土質量
混凝土施工是整個工程的重點,採用以下程序圖進行質量管理:
⑵ 醫院的環保工程怎樣操作怎樣處理廢水 與廢氣 廢血 細菌>
醫院特殊污水需經過如下處理後,方可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1、低放射性廢水應回經衰變池處理;
2、洗相室廢答水應回收銀,並對廢液進行氯化氧化處理;
3、口腔科含汞廢水應進行除汞處理。
4、檢驗室廢水應根據使用化學品的性質單獨收集,單獨處理,如血液、血清、細菌和化學分析中產生的含氰廢水採用鹼式氧化;含鉻廢水需要先還原再加鹼化學沉澱。
5、食堂含油廢水應設置隔油池處理。
6、門診、傳染病房污水需要經過消毒池。
醫院的綜合污水需要進入處理設施處理,排放水經消毒後才能排放,排放標准需要遵守當地的環保要求。污泥也需要消毒。廢氣主要是通過活性炭吸附。
⑶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第1章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防止醫院排放污水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規范醫院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促進醫院污水處理達標排放,配合國家推進醫院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即將頒布的《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的實施,編制本技術指南。
指南根據醫院性質、規模和污水排放去向,並兼顧各地情況,進行分類指導。為醫院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供衛生、環保、建設等有關部門參考。 1 本指南適用於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和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包括結核病醫院)、心血管病醫院、腫瘤醫院、口腔醫院、婦產科醫院和精神病醫院等等)各類醫院污水的處理。療養院、康復醫院等其它醫療機構和獸醫院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參照執行。
2 本指南內容包括醫院污水的收集、工藝選擇、竣工驗收、處理設施運行管理、職業衛生和勞動衛生等方面。
3 本指南適用於醫院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建設和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根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1989年7月12日國務院批准 1989年7月12日國家環境保護局令第1號發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 第253號
《綜合醫院建築設計規范》 JGJ49-88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J 15-88(1997年版)
《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 CECS07:88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正在制定的《醫院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當上述標准和文件被修訂時,使用其最新版本。 1 醫院性質分類
本指南中將各類醫院按性質分為綜合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兩類,與衛生系統對醫院及醫療機構的劃分方法有差別。指南所指傳染病醫院指傳染性疾病專科醫院和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院。指南所指綜合醫院為不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院和各類非傳染性疾病的專科醫院。
2 醫院污水
指醫院產生的含有病原體、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酸、鹼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
3 污泥
指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化糞池污泥。
4 廢氣
指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 1 醫院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相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成分和水量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院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醫院污水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
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徵,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2 醫院污水受到糞便、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傳染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
3 醫院污水中含有酸、鹼、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質。
4 牙科治療、洗印和化驗等過程產生污水含有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變性,危害人體健康並對環境有長遠影響。
5 同位素治療和診斷產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體內積累而危害人體健康。 1 全過程式控制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 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
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 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 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 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 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⑷ 醫院廢氣怎麼處理
隨著醫葯學領域的不斷發展,醫葯化工企業也越來越壯大,隨之而來的醫葯化工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醫療污水站污水處理過程中會散發出惡臭氣體,這些廢氣嚴重地影響了居民們的正常生活。探求針對醫療污水廢氣處理工藝迫在眉睫。那麼具體的醫療污水廢氣處理工藝有哪幾種呢?
吸附法
吸附法原理是利用多孔介質對臭味分子進行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可以吸附低濃度的惡臭氣體。但是當氣體濃度高時,對臭氣處理的效果就會大大折扣。
燃燒法
燃燒法原理是醫療廢氣中的惡臭物質多為可燃成分,燃燒後分解為無害的水和CO2等無機物質。但有機廢氣著火溫度一般在100~720℃之間,往往需添加輔助燃料才能連續燃燒。
臭氧法
臭氧法是利用臭氧氧化有機廢氣,從而達到除臭的目的。該方法有一定的除臭效果及殺菌效果,但是對臭氣持續產生的環境除臭效果差。
生物法
生物法是生物降解臭氣成分,來達到除臭的效果。生物法因為是利用生物菌種來吸收廢氣,針對不同濃度廢氣,都有很好的效果,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會將代謝物轉化為生物菌種的營養物質,不需要額外添加其他輔料,可以持續處理臭氣。
以上都是我們常見的醫療污水廢氣處理工藝,目前看來,醫療污水處理設備當中,生物法綜合評分較高,是非常好的選擇。
⑸ 醫院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9.1環境管理
19.1.1環境管理機構設置的目的
環境管理機構的設置,目的是為了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有關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的有關規定,對項目「三廢」排放實行監控,確保建設項目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協調地方環保部門工作,為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環境管理提供保證,針對擬建項目的具體情況,為加強嚴格管理,企業應設置環境管理機構,並盡相應的職責。
19.1.2 環境管理機構的設置
19.1.2.1機構組成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在建設施工階段,工程指揮部應設專人負責環境保護事宜。工程投入運營後,環境管理機構由後勤管理部門負責,下設環境管理小組對該項目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負責,並受項目主管單位及環保局的監督和指導。
19.1.2.2環保機構定員
施工期在建設工程指揮部設2~4名環境管理人員。運營期應在後勤管理部門下設專門的環保機構,並設專職的環保管理人員1名,鍋爐房操作人員3名,中水處理站操作人員4名,垃圾處置人員5名,綠地養護人員4名。
19.1.3環境管理機構的職責
1)貫徹、宣傳國家的環保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2)制定本醫院的環保管理制度、環保技術經濟政策、環境保護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
3)監督檢查本項目執行「三同時」規定的情況。
4)定期進行環保設備檢查、維修和保養工作,確保環保設施長期、穩定、達標運轉。
5)負責醫院環保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工作,制定事故防範措施,一旦發生事故,組織污染源調查及控制工作,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6)負責對醫院環保人員和居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和環保人員的業務素質。
19.1.4施工期環境管理計劃
1)環境管理機構對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負責,履行施工期各階段環境管理職責。
2)對施工隊伍實行職責管理,要求施工隊伍按要求文明施工,並做好監督、檢查和教育工作。
3)按照環保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本報告書中有關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對施工程序和場地布置實施統一安排。
4)土建工程需要土石方的挖掘與運輸、管道挖溝、施工建材機械等佔地,對產生的揚塵應及時灑水,及時清除棄土,避免二次揚塵。
5)合理布置施工場內的機械和設備,把雜訊較大的機械設備布置到遠離居民的地點。
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及監理的主要內容見表19-1。
19.1.5運行期環境管理計劃
1)根據國家環保政策、標准及環境監測要求,制定該項目運行期環境管理規章制度、各種污染物排放指標。
2)對醫院內的公建設施給水管網、鍋爐進行定期維護和檢修,確保公建設施的正常運行及管網暢通。
3)廢水進行二級處理,確保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4)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的收集管理應由專人負責,分類收集,對分散布置的垃圾桶應定期清洗和消毒;外運時,應採用封閉自卸專用車,運到指定地點處置。
5)綠化能改善區域小氣候和起到降噪除塵的作用,對醫院的綠地必須有專人管理、養護。
19.2環境監測計劃
環境監控是對建設項目施工期、運行期的環境影響及環境保護措施進行監督和檢查,並提出緩解環境惡化的對策與建議。
19.2.1施工期環境監測
19.2.1.1目的
監督檢查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雜訊、建築垃圾、生活垃圾、車輛運輸等引起的環境問題,以便及時進行處理。
19.2.1.2監測時段與點位
包括整個施工全過程,重點考慮特殊氣象條件的施工日。監測點位為施工涉及到的所有場地,重點監測施工場地。
19.2.1.3監測項目
大氣環境監測因子為TSP;雜訊環境監測因子位leqdB(A);此外還有生活垃圾、交通運輸情況等。
18.2.1.4監測方式
施工期的環境工作可委託武安市環境監測中心進行。
19.2.2運營期環境監測
建設項目運營期環境監控主要目的是為了項目建成後的環境監測,防止污染事故發生,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主要包括廢水、雜訊、固廢監測。
19.2.2.1主要監測內容
1)排水水質,監測項目為CODcr、SS、總余氯、糞大腸菌群。
2)院界雜訊,監測項目為等效連續A聲級。
3)廢氣,監測項目為鍋爐煙氣中煙塵和SO2的排放濃度。
4)固廢分類處置情況實施檢查。
19.2.2.2各污染物監測地點和頻率
1)廢水:醫院污水排放口,CODcr和SS每月一次、總余氯每日二次、糞大腸菌群數每兩周一次。
2)雜訊:邊界設4個測點,每季度一次。對項目內各雜訊源如鼓引風機等根據需要進行有選擇的監測。
3)廢氣:廢氣排放口,每年監測二次。
4)固廢:處置情況檢查,每月一次。
19.3環境管理人員和污水站分析儀器設備
19.3.1環境管理體系和人員配備
本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由一名副院長負責管理。其職責是實施環保工作計劃、規劃、審查、監督建設項目的「三同時」工作,並對「三廢」的排放達標進行監控。負責處理污染事故,編制環保統計及環保考核等報告。建設項目建成後,必須設立環境管理機構,配備專業環保管理人員1-2名,負責環境監督管理工作,同時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環保培訓。配備監測分析人員2~3名。
19.3.2污水站分析儀器配備
環境監測委託武安市環境監測站進行。
污水站分析儀器配備的具體情況見表19-2。
19.4環境管理制度
建設單位應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以促進環境保護工作,使環境保護工作規范化和程序化,並通過經濟杠桿來保證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的認真執行。根據需要,建議制定的環境保護工作條例有:
1)環境保護職責管理條例
2)污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管理制度
3)處理裝置日常運行管理制度
4)排污情況報告制度
5)污染事故處理制度
6)環保教育制度
這里有一些相關的參考資料,您瀏覽一下:
http://www.samsco.com.cn/info/46227.htm
⑹ 醫療污水排放標准
1.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註:1)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的工藝控制要求為: 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h,
接觸池出口總余氯6.5-10 mg/L。
2)採用其他消毒劑對總余氯不作要求。
⑺ 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廢氣處理最好採用什麼方法
廢氣處理採用三大措施:一是污水處理池採取地下封閉式結構,二是採取有組織收集,三是採用廢氣處理設備對廢氣處理塔進行有效處理。廢氣處理設備中的處理過程為「臭氣收集→臭氧消毒→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引風機→空中排放」該工藝既解決了臭味又消毒殺菌,處理徹底,工藝先進合理。
⑻ 醫院污水處置流程
(一)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污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根據醫院分類,分為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醫院污水處理後排放去向分為排入自然水體和通過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醫院污水處理所用工藝必須確保處理出水達標,主要採用的三種工藝有: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工藝選擇原則為:
1、傳染病醫院必須採用二級處理,並需進行預消毒處理。
2、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院必須採用二級處理。
3、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推薦採用二級處理,對採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
對於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採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後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二)不同處理工藝的應用情況考慮到以上原則,本方案設計的醫院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進行比較:隨著污水處理技術不斷地發展,近年開發的在國內外普遍應用的工藝有: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1)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工藝對於處理出水最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應加強其處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減少消毒劑用量。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和採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工藝流程對於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採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澱(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並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流程(略)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後進入混凝沉澱池進行混凝沉澱,沉澱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混凝沉澱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消毒可採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2)工藝特點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可以提高處理效果,可將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去除,提高後續深化消毒的效果並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其中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投資費用。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3)適用范圍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適用於處理出水最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
2、二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1)工藝流程說明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後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採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二級處理工藝流程(非傳染病和傳染病污水)(略)傳染病醫院的污水和糞便宜分別收集。生活污水直接進入預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後進入調節池,病人的糞便應先獨立消毒後,通過下水道進入化糞池或單獨處理(如虛線所示)。各構築物須在密閉的環境中運行,通過統一的通風系統進行換氣,廢氣通過消毒後排放,消毒可採用紫外線消毒系統。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2)工藝特點好氧生化處理單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機污染物,好氧生化處理可選擇接觸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處理工藝,如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等工藝。採用具有過濾功能的高效好氧處理工藝,可以降低懸浮物濃度,有利於後續消毒。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 (3)適用范圍適用於傳染病醫院(包括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院)和排入自然水體的綜合醫院污水處理。
基礎的醫院污水處理工藝
1、一級處理
醫院污水一級處理的典型工藝是一級沉澱加俏毒。此流程適用於污水排人市政下水道的醫院,特別是一些綜合醫院。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多數城市醫院污水處理後是排人城市下水道,故通常只進行一級處理。但隨著醫院污水排放標準的提高,有些大城市醫院也積極採用二級處理以確保處理後出水的水質。
2、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通常為生物處理,常採用的處理方法有: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射流曝氣法、氧化溝法、塔式生物濾池法等。這些技術均屬生物氧化法,通常是利用鼓風曝氣、機械曝氣等,使污水中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以吸附和氧化污水中的有機物等有害物質。二級處理工藝適用於醫院污水排人地面水域的情況,可對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全面處理。生物氧化法處理污水雖然出水水質較好,但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污泥,需進行污泥處理,這加大了處理流程、增加了處理費用;同時,曝氣會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生物處理污水停留時間較長,工藝設施佔地面積較大也是其弱點。因此,多數醫院逐步對原有的工藝進行改造或新建較先進的污水處理工程,以提高出水水質,使之達標排放。
3、消毒處理
醫院污水消毒處理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物理方法有輻射法、紫外線法、加熱法、冷凍法等。用物理方法對醫院污水進行消毒處理,通常適用於污水量較小的情況,且其處理效果往往不如採用化學法明顯,但該法有個突出的優點,即無二次污染。物理方法中較常用的是紫外線消毒法,具有快速、設備簡單、維修方便、無二次污染等優點,但其不足之處在於污水前處理要求嚴格,處理水量較小、易被有機物干擾及無持續消毒作用。化學方法包括用鹵素,臭氧、重金屬離子、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化學葯劑處理。其中,較常用的是氯化消毒法和臭氧消毒法。臭氧法殺菌效果極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西歐尤其在法國普遍採用。但臭氧制備及維護費用較高,設備不易管理;同時,由子我國的臭氧發生器性能不穩定、產生臭氧在水中易衰減等原因,故臭氧法在我國很少採用。我國應用最廣泛的是氯化消毒法,八十年代常採用液氯法,該法具有處理效果穩定、設備簡單、投資省、佔地面積小、運轉費用低等優點,但安全性較差,必須防止液氯的泄漏,以免造成人員傷亡事故;九十年代應用較多的次氯酸鈉法該法處理效果穩定、設備簡單、基建投資省、佔地面積少、運轉費用低、管理安全方便。
醫院污水處理的原則和工藝
針對醫院污水處理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遵守國家及地方有關環保法律法規和技術政策;
2 採用成熟的工藝技術及設備,充分發揮其優勢,滿足設計要求,確保穩定運行;
3 在設計中貫徹節能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廢水的處理成本和運轉費用,實現資源化利用,爭取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4 充分考慮工程操作、管理、維護的方便,降低勞動強度;
5 採取必要措施,盡量減少環境影響,避免二次污染;
6 合理降低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提高工程效益,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根據國家有關標准和我國目前的經濟技術條件,醫院污水的處理原則應是 :
第一,確保消毒滅菌效果使之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准:
第二,應考慮污水排放的排向及受納水體和環境功能對水質的要求。醫院污水處理的總工藝流程通常包括污水的預處理和污水的消毒兩大部分。污水的預處理通常採用一級處理和二級處理(生化處理)。我國絕大多數醫院污水處理都採用一級或二級處理,經過預處理後再進行消毒的污水一般均能達到國家環保部門和防疫部門對醫院污水處理的要求。具體參見污水寶商城資料或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目前,我國醫院污水消毒處理主要採用投加漂白粉、液級、次級酸鈉等。漂白粉消毒無法做到定比投加出水水質不穩定:次抓酸鈉法很難實行自動控制,出水余氛偏高,而且次級酸鈉發生器壽命短維修頻繁,維修費高:液氯使用不安全。而生化處理的種類主要有:傳統處理法,生物接觸氧化法,AB法等。這幾種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優缺點,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選擇。
⑼ 醫療污水檢測標准
法律分析:醫療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業病院及其它類型醫院)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除一般生活污水外,還含有化學物質、放射性廢水和病原體。因此,必須經過處理後才能排放,特別是肝炎等傳染病病房排出來的污水,須經消毒殺菌後才可排放。近兩年各類診所(骨科、肛腸、內科、口腔等診所)排污情況被廣泛關注,有可能被嚴格要求執行醫療污水排放標准。
法律依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醫療機構污水、污水處理站產生的廢氣、污泥的污染物控制項目及其排放和控制限值、處理工藝和消毒要求、取樣與監測和標準的實施與監督。本標准適用於醫療機構污水、污水處理站產生污泥及廢氣排放的控制,醫療機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驗收及驗收後的排放管理。當醫療機構的辦公區、非醫療生活區等污水與病區污水合流收集時,其綜合污水排放均執行本標准。建有分流污水收集系統的醫療機構,其非病區生活區污水排放執行GB8978的相關規定。
⑽ 醫院感染相應的規章制度有哪些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領導組織
(1)組織形式:
1)3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2)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2)組成人員: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一般設主任(組長)1人,由主管業務的副院長兼任;副主任(副
組
長)1~2人,分別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預防保健科主任、護理部主任兼任。委
員由醫務科、內、外、婦、兒、傳染科醫師、檢驗科主任、葯劑科主任、供應室護士長、手
術室護士長、總務科科長等有關人員兼任,人數可視醫院規模、性質、任務而定,一般委員
會不少於10人,小組不少於6人為宜。
(3)任務和職責: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以及省、市衛生管理部
門防止醫院感染的有關規定,制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的規劃,各項衛生學標准及管理制度。
2)負責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考評管理效果,研究改
進措施。
3)負責對新建設施進行衛生學標準的審定。
4)負責醫院感染管理有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供有關技術咨詢。
5)負責按規定向衛生主管部門填報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監測表。發生暴發流行時,立即
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醫院感染機構
(1)機構設置:
醫院感染管理科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二級機構,也是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由專
職
人員組成,具體負責醫院感染各項計劃的實施。
2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可在預防保健科或護理部設立感染管理小組,由專職人員組成。
(2)人員編制:
1)醫院感染管理科應設主任、副主任、專職醫師和護師、專職或兼職檢驗師,並經過
相應的專業培訓。科主任應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擔任感染管理的醫師,要求是醫學院校
公衛系畢業或臨床醫師經專門訓練者;擔任感染管理的護師,要求正規護校畢業,有豐富的
臨床經驗,經專門訓練的護師以上人員。
2)按照每人負責250張床位的比例配備醫院感染監控護師。
3)醫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屬職能科室,在業務上屬醫技科室,具有雙重性質。該科
醫護人員享有同級醫護人員的一切待遇,如晉升、護齡、衛生津貼等。
(3)任務和職能:
1)在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擬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計
劃,並具體組織實施。
2)執行各項監控制度,每月監測、分析、報告發病情況和消毒效果。
3)對醫院感染流行及時調查分析,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報告,並提出改進
措施。發現暴發流行時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時報告上一級衛生行政管理部
門。
4)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
5)開展醫院衛生學管理的專題研究,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6)開展全員醫院感染在職教育,組織對監控人員的培訓,舉辦各種類型的講座。
3.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為醫院感染管理機構中的三級管理機構,由科(副)主任、病房監控醫師、護士長和監控護士
組成。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務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經治醫師對於醫院感染病例應於24小時內
以報告卡的形式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一旦發現暴發流行,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滅菌、隔離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原則,做好微生物監測工作。
(4)落實各種消毒隔離和感染控制制度。
(5)實施本科室職工的醫院感染在職教育。
【監督檢查】
市、區衛生局每年組織檢查,內容包括:
1.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各級機構的有關文件、培訓證書、職稱證書等資料。
2.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運作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況,如會議記錄、各項
工作記錄、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消毒隔離監測等資料。
3.醫院感染控制的各項制度、年度計劃、再教育和培訓等工作的文字資料,聽取工作
匯報,並給予效果評價。
第二節 醫院感染監測報告制度
【制度】
1.臨床醫師發現所經管的病人出現醫院感染時,須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登記
表)」,並於兩天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科室。出院時應在病歷首頁「院內感染
名稱」欄上填寫醫院感染部位的診斷。
2.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閱、收集、核實感染病例。確
系醫院感染後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3.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周到病案室查閱所有的出院病歷,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漏報應及時進
行登記,並反饋給漏報科室。
4.各病區(科室)加強環境衛生學的自檢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項標本的監測(滅菌物品,
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空氣、紫外線燈管)。特殊科室加強
特殊項目的監測(如:供應室對高壓鍋的監測、血透室對透析器、透析液的監測等)。
5.醫院感染專職護士每月對重點病區(科室)(如:供應室、血透室、手術室、產房、愛
嬰區、外科病區、監護病房、治療室等)進行微生物學監測,非重點科室每季度監測一次。
6.為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應每月對本院住院病人的醫院感染發病
情況進行統計及流行病學分析,內容包括全院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
率,各部位的感染發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病例漏報率,以及醫院感染易感因素、
醫院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葯敏試驗結果、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等項目的統計、分析。
7.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月把統計分析出來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科室,並及時上報給主管
院長和有關部門如醫務科、護理部等,並幫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
8.每月的醫務例會上主管院長應在會上通報上個月全院醫院感染的情況,並提出進一步的
要求。
9.一周內發現同一病區(科室),發生三例同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病區應在24小時內及時
上報給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並進一步做病原體的分型鑒定。如確定為醫院感染
暴發流行,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應在24小時內上報給醫院管理委員會或小組,
同
時上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要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制定控制
措施。
10.醫院感染專職人員以及各病區(科室)如監測出滅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
等出現不合格的情況時應在24小時內查找原因,並上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小組)及時
制
定整改措施。
【監督檢查】
1.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要做好科室醫院感染的日常監測工作。
2.感染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統計漏報率,漏報率應<20%。
3.成立消毒隔離小組,每月不定期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進行清潔、消毒,滅菌質量檢查。
4.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醫院必須按規定逐級上報,對不報者將追究各級有關人員的
責任。
第三節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應對本單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儲存、發放、使用
和銷毀等環節實施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醫療衛生單位使用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
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包裝上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廠名、批號、消毒方法、消
毒日期和有效期,並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3.設備科每次購置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進行質量驗收,做到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
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與生產企業相一致,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
廠日期和有效期,作詳細登記並保存。
4.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儲存環境應保持整潔、乾燥,要嚴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應室負責一
次性醫療用品的發放工作,並作詳細登記。各科室在領取後應按用途設專櫃妥善保管。
5.臨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前,應認真做好查對工作,凡包裝破損或過期產品一
律不得使用。對產品質量有懷疑時,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設備科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測
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醫療用品在使用後,必須及時進行消毒、毀形或焚燒,作無害化處理。受到嚴重
污染的,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存放,密封後直接進行焚燒處理。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設備科購置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衛生許可
證」和「生產許可證」等查驗,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須達100%,無不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檢查,是否做到
及時消毒、毀形或焚燒。
3.凡不按制度要求購買使用不合格一次性醫務用品者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責
任。
4.醫院感染科及衛生防疫部門每次檢查到不符合標准物品要追查進貨渠道,追究采購人員
及主管人員責任。
第四節 消毒劑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審定消毒劑的使用品種,確定供貨廠家。購置消毒液或更換消
毒液生產廠家,必須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意方可執行。
2.供貨廠家應具有醫葯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
證」。
3.葯劑科每次購置消毒劑,必須進行質量驗收,查驗每一批號消毒液的檢驗合格證、批准
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和使用說明等,並做詳細登記。
4.由醫院制劑室配製的各種消毒劑必須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有效濃度和有效期,並
經過質檢部門檢測合格後方能投入臨床使用。儲存的各種消毒劑必須達到其相應的有效濃度
,監測結果應符合國家標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製和稀釋消毒劑。
5.科室領回消毒液後應存放於整潔、陰暗避光處,每次打開後應立即密封,避免揮發和污
染,影響消毒效果。盛裝消毒劑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須二人
以上查對濃度、有效期、出廠日期及領回日期,並有簽字紀錄。
6.臨床醫務人員應了解各種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濃度、作用時間、使用方法及影響
因素,並嚴格按照對物品消毒與滅菌的要求程度選用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
改。若遇質量問題,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劑室。
7.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監督消毒劑的購置和配製,並指導臨床使用各種消毒劑。應每月監
測使用中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臨床上凡不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准》的消毒劑,必須立即停
止使用。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檢查葯劑科購置的消毒劑,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
須達100%,配製的消毒劑必須經過質檢,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無不
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月對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檢查,是否符合《醫院消毒
衛生標准》,有無使用不合格消毒劑。
3.市、區衛生防疫部門負責對特別的消毒劑定期進行檢測,並將結果反饋有關醫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購買、配製、使用消毒劑者為失職,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院內感染者
依情節嚴肅處理。
第五節 醫院污水、廢棄物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應有污水處理設施,並由專人負責管理。
2.醫院污水排放必須符合標准。
3.無機廢棄物應定點集中,定時清除外運。
4.有機廢棄物應採用焚燒處理。焚燒爐應有專人負責管理,並有工作記錄。
5.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環保標准。
【監督檢查】
1.現場檢查污水處理設施,是否有專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記錄,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
效果是否達標。
2.現場檢查有機廢棄物的收集和焚燒處理過程。
3.焚燒爐應由專人管理,設備應運作完好,工作記錄完整。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
環保標准。
第六節 醫院感染在職教育與培訓制度
【制度】
1.對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必須加強在職教育,提高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的業務素質,每月科
內組織業務學習一次,每季專題講座一次,每年外出學習一次。
2.對醫院感染監控員的培訓。由
各臨床科室挑選有實際工作經驗、有威信的醫師和護師擔任醫院感染監控員,由醫院感染科
對他們進行定期業務培訓。
3.做好全員醫院感染知識再教育,
每年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普及教育,強化醫院感染預防意識。培訓方式可採用
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的文件、書刊或講義,觀看醫院感染控制教學錄像片,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舉辦學術報告,醫院感染知識考試等。
4.凡在臨床科室任總住院醫師或即將晉升主治醫師者,均應到醫院感染科短期學習一周。
5.新分配來院的醫護人員在崗前教育課程中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
6.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專業培訓班,對其他人員進行培訓。如醫生抗生素學習班、護士消
毒滅菌學習班、行政人員醫院感染管理學習班、清潔工的保潔培訓班等。
【監督檢查】
醫院每年定期逐項檢查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及其它各類人員在職教育的各種記錄。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