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什麼不同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什麼不同?具體如下:
一,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不具備放射性,危害性小,且經過嚴格處理核電廠的廢水與福島核廢水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通常情況下的核電廠屬於工藝工業產生的廢水,排放之前都會經過嚴格的篩查核處理在進行排放,並且排放的廢水隨著時間推移或會逐漸瓦解溶解於自然,並且本質上不會對於人體造成傷害,也不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以及方方面面,核電廠的排放廢水與福島的核廢水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❷ 核電站排出的廢水怎麼處理
在核電站,由於處理廢水的量大、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都建有專門的版放射性污水處理系統,其常用的權工藝是蒸發和過濾。前面提到過,廢水中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揮發性,利用這一特性,科學家對廢水進行加熱令其蒸發,再將留下的無法蒸發的放射性物質作濃縮處理。這個方法有兩個優點,其一,核電站運行過程中本身就有很多無用的廢熱,加熱廢水不會多耗能源;其二,蒸發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質,不會像其他方法因為污染物的轉移而產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另一種方法是過濾法,原理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凈水器。在廢水流經的管道中安放了專門用來吸附放射性物質的樹脂,這樣水流走了,放射性物質留在樹脂中。過一段時間,樹脂吸附「飽」了,可以換上新的樹脂。而吸滿了放射性物質的樹脂可以通過壓縮等方法減小體積,收集後澆築水泥密封,若樹脂中放射性強度不高,放入鐵桶密封也行。
❸ 核電站會產生廢水么
這里我講一下和產規工廠區別的部分,也就是放射性廢水,一般稱為核廢液的產生。普通廢液的產生和其他工廠無異,而要產生核廢液則必須要經過輻射,因此核廢液主要來自於一迴路及其輔助系統活化的水。徐憶軒 說的熱力循環需要大量的海水是沒有錯,但是海水根本不會接觸到堆芯的輻照,直接接觸的只有一迴路系統。需要說明的是,核廢液絕不會這么隨便的排出去的。一迴路所能容納的水體積有限,正常功率運行的時候為了補償燃耗所產生的反應性變化是需要調節一迴路硼濃度的,加水或者加硼勢必會有相同體積的水需要出來,這部分是廢液的主要來源。
❹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何不同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劉新華說,核電廠正常運行排放的廢水,我們稱為「核電廠正常運行液態流出物」,與日本福島核事故處理後廢水有本質不同。
一是來源不同。日本福島核事故是國際核事件分級標准(INES)中最高級別的7級核事故,堆芯熔化損毀,放射性物質大量釋放。福島核事故廢水來自事故後注入熔融損毀堆芯的冷卻水以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核電廠正常運行液態流出物主要來源於工藝排水、化學排水、地面排水、淋浴洗衣排水等。
二是放射性核素種類不同。福島核事故廢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種放射性核素,包括一些長半衰期裂變核素,以及極毒的鈈、鎇等超鈾核素。核電廠正常運行液態流出物不與核燃料芯塊直接接觸,含有少量裂變核素,幾乎不含超鈾核素。
三是處理難度不同。日本採用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技術對福島核事故廢水進行凈化處理,最終能否達到排放標准還需驗證。核電廠嚴格遵守國際通行標准,採用最佳可行技術對廢水進行處理,經嚴格監測達標後有組織排放,排放核素遠低於規定的控制值。
(4)核電中放廢水擴展閱讀:
福島核廢水其實有其他更好的處理方式,但日本選擇了對本國最有利的海洋排放方式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說,福島核事故廢水處理處置不只有排入海洋一種形式,但日本選擇了對本國最有利的海洋排放方式。
日本對廢水處置方案曾提出過氫氣釋放、地層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釋放和海洋排放等五種選擇。地層注入和地下掩埋是在日本本國領土范圍內處置,對其他國家沒有影響,經濟成本高;蒸汽釋放會產生固體廢物,需要進一步處理處置,經濟成本相對較高,二次廢物會影響日本本國環境。
日本在未與國際社會和利益攸關方協商一致,未窮盡所有可實施手段的情況下,出於本國私利,僅以儲罐空間受限為由,選擇經濟代價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單方面做出排海決定,將本該由自身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全人類,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
❺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不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福島核廢水的沸水來源於堆芯的冷卻水和進入反應堆芯的雨水 ,反應堆里所有的放射性核素它都有。而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來源於地面的排水和工藝產生水。這就是福島核廢水和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的不同。因為其本質就是不同的。
❻ 中國的核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中國對中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按國家標准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處理,不論是固體核廢料還是液體核廢料,都要進行固化處理,然後裝在200升的不銹鋼桶里,放在淺地層的處置庫里。
目前,中國已建有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並准備再建兩座,但還沒有一座高放射處置庫。已建成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分別位於甘肅玉門和廣東大亞灣附近的北龍。
甘肅玉門西北處置場位於原核工業404廠廠區內,該廠為我國最早的核工業基地之一。廣東北龍處置場始建於1998年,於2000年建成,位於大鵬半島排牙山東側的一條低緩的小山樑上,距大亞灣核電站5公里,鋸嶺澳核電站4公里。佔地近21公頃,設計總處置容量為8萬立方米,工程造價約8000萬元。主要接收和處置廣東省核電站產生的低中水平的放射性固體廢物。
對於廣泛採用的壓水堆核電廠,各類廢水的處理工藝如下:
(一)工藝廢水。主要為冷卻劑相關系統(設備、管道和閥門)的疏水和引漏水。根據其放射性水平和鹽含量的不同,可採用預過濾、離子交換、蒸發等方法處理。
(二)設備去污廢水。主要為放射性設備去污產生的去污廢水,其鹽含量較高,一般採用蒸發處理。
(三)地面沖洗廢水、淋浴水和洗衣房水。這類廢水的放射性水平很低,可經過濾後排放,或採用蒸發處理或膜過濾(反滲透、納濾或超濾等)處理。如廢水含有洗滌劑,蒸發時則需添加消泡劑,或預先分解洗滌劑。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廢液屬於中、低放,經過凈化、濃縮後採用塑料、環氧樹脂等固化在金屬桶內;對於低放廢液經過上述凈化處理後,經檢測符合規定值稀釋排放。
❼ 日本要排放的核廢水的成分是什麼呢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除了氚之外,廢水中還含有銫-137、銫-134、鍶-90、鈷-60、碘-129、釕-106等放射性核素。
2021年4月14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經過處理,核廢水中的絕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沒有辦法徹底清除,到時會將核廢水中的氚濃度稀釋至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即1500貝克勒爾/升),是國際衛生組織設定飲用水標准10000貝克勒爾/升的1/7。
截至2020年8月,經「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設備處理後的73%的核廢水仍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需要進行二次處理。
排海危害:
從危害范圍來講,考慮到海洋的連通性,核廢水入海,必然會導致污染范圍在洋流等作用下不斷擴散,無法控制。可以說,這種因解決一國之問題而污染整個海洋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福島周邊的海洋不僅是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漁場,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會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這一問題絕不僅僅是日本國內的問題,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態和環境安全的國際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廢水
❽ 福島核廢水與核電廠正常排放廢水,有什麼不同
福島核電站廢水和核電廠正常排放的廢水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福島核電站的廢水還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類,對自然,對海洋生物都具有致命的傷害性。
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到太平洋是日本所能想到的最經濟且對他們傷害性最小的方法,但是,這也是對我們周邊國家傷害最大的方法。這無疑也傷害了大自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裡面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對人體的傷害性極大,如果任意將其排到海洋,最終還是會傷害到人類自己。而且,這對海洋生物家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甚至會造成他們的變異。
人類是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一切作死的行為最終都是報應在人類自己的身上。人類應該保護自然而不是去傷害和破壞他,這對人類來說並不是好事。人類只是得到了短暫的利益,最後收獲的只有苦痛。
❾ 日本核電站為什麼產生廢水
日本核電站產生廢水是因為福島地震後為了避免反應堆芯熔毀,引入海水冷卻從而產生的大量污水。所有儲水設施總容量為137萬噸,預計到2022年秋達到頂峰。日本政府稱已用專用設備去除了大量放射性物質,但氚無法除去。
由於福島核事故之後整個核電站周圍已經被放射性物質污染了,而核電站又是臨海位置,在核電站上游的許多地下水都會流經核電站地下入海。這部分水一旦經過核電站,都屬於被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進入大海,東電把這部分水都收集起來了,儲存在廢水罐之中,這才導致了有這么驚人的廢水量。
❿ 核電站會產生廢水么怎麼產生的
核電站會產生廢水。
產生原因:
由於地下水流入反應堆建築的受損地下設施,與為核燃料降溫的放射性廢水混合而成。福島本地媒體報道稱,作為批准迂迴排放協議的一部分,漁民要求在排放地下水之前,需有第三方機構檢查輻射水平,每公升水所含銫-134必須低於1貝可。銫-134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在兩年左右。
每公升入海核廢水中銫-134的最高含量是60貝可。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由於捕魚禁令,大部分福島縣漁民被迫停止了捕撈工作,只能偶爾對被認定是安全的限定魚種進行作業。
核污染而產生的廢水治理方法:
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廢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以上資料來源:網路-核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