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時出水總磷上升可以加除磷劑在厭氧不
污水廠總磷高了怎麼處理,大部分採用調整工藝的方式來降低,因為其工藝是比較成熟的污水處理技術,不過水處理人在運行的過程中,有幾點原因,需要我們注意下的!
一、總磷超標的主要原因
1、現場生化處理中,好氧段的聚磷菌,無法大量攝取溶解性磷;
2、排泥不暢,二沉池中的氮氣附著污泥上浮,導致沉澱效果不理想,無法聚磷;
3、二沉池增大還原,會使電位增高,造成磷釋放,也是污水總磷超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產量不斷增大時,超標情況會常有出現,磷的去除難以進一步降低,這時需要水處理人使用葯劑進行降低磷濃度。
二、除磷劑
使用化學除磷法,化學除磷是通過分析化學知識沉澱發展過程可以完成的,化學技術沉澱是指通過向污水中投加除磷劑。
其能與污水中溶解性的鹽類,如磷酸鹽混合後,形成一種顆粒狀、非溶解性的物質,污水中進行的不僅不能僅是一個沉澱產生反應,同時還進行著各種化學絮凝反應。
Ⅱ 污水處理中厭氧處理是什麼原理和過程,需要什麼設備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主要用於水處理方面。
A就是厭氧段,主要用於脫氮除磷;O就是好氧版段,主要用於去除水中權的有機物。它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Ⅲ 為什麼污水處理廠沒有厭氧處理環節
有的也採用,目的是為了提高P的去除率,不採用厭氧的主要是考慮可以節版省部分建設投資,權與污水處理成本基本無關。至於設計時要不要厭氧,還是由原水水質決定的,同樣是市政污水處理,不同地區水質還是有差別的,不能一概而論。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厭氧消化在理論、技術和應用上遠遠落後於好氧生物處理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這促使人們對厭氧消化工藝進行重新認識,對處理工藝和反應器結構的設計以及甲烷回收進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厭氧消化技術的理論和實踐都有了很大進步,並得到廣泛應用。厭氧消化具有下列優點:無需攪拌和供氧,動力消耗少;能產生大量含甲烷的沼氣,是很好的能源物質,可用於發電和家庭燃氣;可高濃度進水,保持高污泥濃度,所以其溶劑有機負荷達到國家標准仍需要進一步處理;初次啟動時間長;對溫度要求較高;對毒物影響較敏感;遭破壞後,恢復期較長。污水厭氧生物處理工藝按微生物的凝聚形態可分為厭氧活性污泥法和厭氧生物膜法。厭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厭氧接觸消化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等;厭氧生物膜法包括厭氧生物濾池、厭氧流化床和厭氧生物轉盤。
Ⅳ 請問污水處理廠好氧、缺氧、厭氧池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一、好氧池是營造好氧的環境(溶解氧在2-4),利於好養微生物生長。其作用是好氧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機物。通常將有機物中的碳元素氧化化合物氧化為CO2和H2O;將氮元素氧化為亞硝酸鹽氮及硝酸鹽氮;磷元素氧化為磷酸根......。同時在好氧的環境下聚磷菌吸收幾倍於厭氧條件下的磷酸根。
二、缺氧池是營造缺氧的環境(溶解氧在小於0.5),利於缺養微生物生長。其作用是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機物。通常將迴流混合液中的亞硝酸鹽氮及硝酸鹽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生成氮氣釋放。
三、厭氧池是營造厭氧的環境(溶解氧約為零),利於厭養微生物生長。其作用是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有機物。通常迴流混合液中的聚磷菌在條件下釋放磷酸根。
四、缺氧、厭氧池、好氧池的相互作用是互為串連,互相影響。
拓展資料
市污水廠的運行管理,同其他行業的運行管理一樣,是 污水處理全流程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等工作的總稱,是企業各種管理活動(例如:行政管理、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三產」管理)的一部分,是企業各種經營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
城市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指從接納原污水至凈化處理排出「達標」污水的全過程的管理。
污水處理運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過程中的基本要求是:
(1)按需生產 首先應滿足城市與水環境對污水廠運行的基本要求,保證干處理量使處理後污水達標。
(2)經濟生產 以最低的成本處理好污水,使其「達標」。
(3)文明生產 要求具有全新素質的操作管理人員,以先進的技術文明的方式,安全的搞好生產運行。
水質管理
污水處理廠(站)水質管理工作是各項工作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證「達標」的重要因素。水質管理制度應包括:各級水質管理機構責任制度,「三級」(指環保監測部門、總公司和污水站)檢驗制度,水質排放標准與水質檢驗制度,水質控制與清潔生產制度等。
Ⅳ 關於厭氧反應器污水的問題
厭氧處理技術調試經驗總結http://nosea.net/html/fs/20100222/446.html
Ⅵ 厭氧反應器出水再進厭氧處理效果理想嗎
一級厭氧反應器達不到理想的處理效果,看出水水質如何,比如出水的鹽分,cod,氨氮等數據,具體分析一級厭氧達不到理想效果的原因,再去考慮是否需要再進二級厭氧處理,
如果你所說的是厭氧反應器出水再進原來的厭氧反應器,這個其實就是增加厭氧反應器的反應時間而已,看水質水量情況,一般的化工污水不會有多大效果,如果是生活污水,檸檬酸廢水之類的,這個可以考慮再進,試試看
如果一級厭氧過程中,由於有大量硫酸鹽存在,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會嚴重抑制厭氧反應,此時可以投加氯化鐵減輕硫化氫對厭氧反應的抑制,此時可以考慮再進厭氧反應器,關鍵還是看水質數據,試驗下來情況是啥樣
Ⅶ 污水處理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⑴ 能耗較低:因為厭氧生物處理不需要供氧,能源消耗約為好氧活性污泥法專的1/10,還能產生具屬有較高熱值的甲烷氣(CH4)。每去除1gCODcr可以產生0.35標准升甲烷或0.7標准升沼氣。沼氣的熱值為22.7KJ/L,甲烷的熱值為39300KJ/m3,一般天然氣的熱值為34300KJ/m3 。
⑵ 污泥產量低:因為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為0.25~0.6kg,而厭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只有0.02~0.18kg。
⑶可對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不能降解的一些大分子有機物進行徹底降解或部分降解。
⑷ 厭氧微生物對溫度、PH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更為敏感,運行管理好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難度較大。
⑸ 水溫適應廣:好氧處理水溫在10~35℃之間,當高溫時就需採取降溫措施;而厭氧處理水溫適應廣泛,分低溫厭氧(10~30℃)、中溫厭氧(30~40℃)和高溫厭氧(50~60℃)。
Ⅷ 污水生物法處理污水中的AO法,為什麼一定要厭氧在前好氧在後
同步脫氮除磷的工藝,原水和含硝態氮的內循環水進入厭氧反應器,此單元主要功能是脫氮,第二功能是釋放從沉澱池迴流的含磷污泥的磷。在厭氧反應器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時候需要消耗有機物,因此在脫氮的同時原水中的有機物會有一部分的去除,然後再進入好氧段大量去處,如此反復循環。
如果把厭氧放後面的話,前段出水裡含有的有機物很少了,不能滿足反硝化過程的需要,還要額外添加,成本會比較高。而且厭氧放磷,好氧吸磷,如果把厭氧放後面的話,出水中的磷含量會超標吧。
Ⅸ 氣浮出水攜帶很多污泥進入厭氧塔有什麼影響
通常高濃度污水的反應器,對入口SS的要求會很高,因為入口SS會替換厭氧反應器中的高活性厭氧污泥,從而降低整個反應器的效率。
氣浮出水攜帶的污泥會對厭氧塔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於系統崩潰。
Ⅹ 污水處理為什麼先厭氧發酵
主要是厭氧的進水在接受的負荷和沖擊能力的同時,出水的cod還是很高,不是徹底的去除,而耗氧能夠比較徹底的解決出水低cod的問題。基於這個考慮,要房前不放在後面。
個人想法,作為參考。
四川永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