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火力發電廠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如何治理
⑴排放粉塵造成污染;
⑵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造成污染;
⑶排放固體廢棄物(粉煤灰、渣)而造成污染;
⑷排放污水造成污染;
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訊污染;
⑹火電廠車間、場所的電磁輻射污染;⑺排放熱水造成的熱污染。
解決方法
大氣污染1、在發電廠鍋爐煙道上加裝電除塵器,以減少煙氣中煙塵對於大氣的污染,為了滿足2010年新辦法的排放標准,還需要在電除塵器後再設置布袋除塵器,以提高除塵效率; 2、在鍋爐煙道中裝設脫硝設施,將煙氣中的氮化物分離出來,以減少煙氣中氮化物的污染;3 、降低鍋爐燃燒溫度,將其中心點燃燒穩定控制在800℃以下,以減少氮化物的產生;4 、在鍋爐煙道後加裝脫硫裝置,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分離下來,以減少煙氣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5、提高鍋爐及發電機組的綜合效率,以降低煤耗,減少同發電容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6、研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水污染
綜合考慮各種污水的產生、水量和水質的控制,污水輸送集中的方式,污水處理裝置的設
置和處理方法,以及污水經人工處理後的排放和回收利用,水體、土壤等自凈能力諸因素,進行全面規劃,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水污染的綜合防治包括人工處理與自然凈化(土地處理、水體自凈等)相結合,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如利用火電廠排放的熱水流入水庫以發展養殖業,但同時避免熱污染)相結合,以及在可能條件下推行閉路循環用水系統,發展無廢水或少廢水生產工藝等。總之,要綜合考慮水資源規劃、水體用途、經濟投資和自凈能力,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採用優化方案解決水污染的問題。利用火電廠的粉煤灰(它本來也是一種污染物)凈化污水是一個明顯的綜合利用實例。粉煤灰經過酸處理並加以活化後,和石灰及少量聚合電解質一起使用,可清除大部分工業廢水和城市廢水中的污染物。
雜訊污染
雜訊污染是局部性的和無後效的。當雜訊源的聲輸出停止後,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
何殘余物質。因此,雜訊的防治主要是控制聲源和聲的傳播途徑,以及對接收者進行保護。
Ⅱ 火電廠工業廢水的來源有哪些處理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脫硫廢水(含酸)、化學廢水(含鹽、輸煤含煤廢水
就知道這么多了
Ⅲ 求 火電廠煤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調整試驗作業指導書
隨著我國能源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大型燃煤電廠
的興建,燃料用量不斷增加,SO 的排放量越來越
多。由此造成的大氣污染也日趨嚴重。採取脫硫措施
已迫在眉睫。SO:的控制途徑:燃燒前脫硫、燃燒中
脫硫和燃燒後脫硫,即煙氣脫硫(FGD)。目前,煙氣
脫硫被認為是控制SO:排放量最行之有效的途徑。
石灰石一石膏濕式煙氣脫硫是世界上應用最多、技
術最成熟的脫硫工藝。這種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所產
生的脫硫廢水,其pH為4—6,同時含有大量的懸浮
物(石膏顆粒、SiO:、A1和Fe的氫氧化物)、氟化物和
微量的重金屬,如As、Cd、Cr、Hg等。直接排放將對
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因而必須對其加以治理才能排
放。筆者介紹了定州電廠脫硫廢水的處理工藝,並對
其工藝參數的調整進行了探討。
1 脫硫廢水處理工藝
1.1 工藝流程
定州電廠脫硫工藝採用日本川崎重工的濕式石
灰石/石膏煙氣脫硫工藝。產生的廢水呈酸性,pH在
5—6之間,並含有一定的固體懸浮物和重金屬。廢
水處理系統通過中和沉澱處理後除去重金屬離子和
氟化物。處理後的出水,當pH和濁度達到外排標准
後,經出水泵排出。沉積的污泥用泵送到板框式壓濾
機,經脫水處理後用汽車運出。工藝流程見圖1。
1.2 工藝處理步驟
定州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為消化吸收了德國
斯坦米勒的廢水處理技術後由國內設計和生產的。
主要分為廢水處理系統和污泥處理系統,其中廢水
圖1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流程
處理系統又分為中和、沉降、絮凝、濃縮澄清幾個工
序。
(1)中和:廢水處理的第一道工序就是中和。即
在脫硫廢水進入中和箱的同時加入一定量的5%的
石灰乳溶液,將廢水的pH提高至9.0以上,使大多
數重金屬離子在鹼性環境中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
淀。
(2)沉降:脫硫廢水中加入石灰乳後,當pH為
9.0—9.5時,大多數重金屬離子均形成了難溶的氫氧
化物;同時,石灰乳中的Ca 還能與廢水中的部分F一
反應,生成難溶的CaF2,達到除氟的作用;經中和處理
後的廢水中C 、Hg2+~ 仍然超標,所以在沉降箱中
加入有機硫化物(TMT15),使其與殘余的離子態的
C 、Hg 應形成難溶的硫化物沉積下來。
(3)絮凝:脫硫廢水中的懸浮物含量較大,設計值
為6000—12000mg/L,其中主要含有石膏顆粒、SiO 、
Al和Fe的氫氧化物。採用絮凝方法使膠體顆粒和懸
浮物顆粒發生凝聚和聚集,從液相中分離出來,是一
種降低懸浮物的有效方法。所以在絮凝箱中加入絮凝
劑FeC1SO ,使廢水中的細小顆粒凝聚成大顆粒而沉
積下來。在澄清池人口中心管處加入陰離子混凝劑
PAM來進一步強化顆粒的長大過程,使細小的絮凝
物慢慢變成粗大結實、更易沉積的絮凝體。
(4)濃縮澄清:絮凝後的廢水從反應池溢流進入
裝有攪拌器的澄清池中。絮凝物沉積在底部濃縮成
污泥,上部則為處理出水。大部分污泥經污泥泵排到
板框式壓濾機,小部分污泥作為接觸污泥返回中和
反應箱,提供沉澱所需的晶核。上部出水溢流到出水
箱,出水箱設置了監測出水pH和濁度的在線監測
儀表,如果pH和濁度達到排水設計標准,則通過出
水泵外排,否則將加酸調節pH或將其送回中和箱
繼續處理,直到合格為止。
(5)污泥處理系統:當澄清池底部污泥存到一定
高度時,啟動污泥輸送泵將污泥輸送至板框壓濾機
中脫水。壓濾機壓出的濾液經集水盤後的輸送管道
送至溢流坑,溢流坑液位達到設定高位時啟動潛污
泵將廢液打人中和箱與新來的脫硫廢水一道進入下
一個處理循環;壓出的濾餅(固體質量分數為45%)
由汽車運出。
2 主要工藝調試
2.1 攪拌器轉速的調整
中和沉澱絮凝箱中的攪拌器主要起加強反應的
作用。但由於廢水的懸浮物(ss)濃度很高並且其自
身的沉降性能也很好.使廢水中的懸浮物極易沉降
在箱體中,特別是加入葯劑後,很快形成較大的絮凝
顆粒而沉降下來;另外,當單台機組運行時,廢水在
各個反應箱中的停留時間均在2~3 h,甚至更長,這
也大大增加了懸浮物質沉到反應器底部的可能性。
所以,要將攪拌器的轉速選擇在一個適當的轉速以
防止中和、沉澱絮凝箱底積泥堵塞過水通道,又不至
於將形成的絮凝大顆粒打碎。為此調試中將原設計
的轉速提高,加大了攪拌強度,很好地解決了箱底積
泥的現象(見表1)
表1 轉速調整前後對照
2.2 加葯量的調整
處理廢水所需的化學葯品加入量隨著廢水流量
的變化而變化,經實際運行確定脫硫廢水處理系統
最終的加葯量如表2所示。
表2 葯品用量
(1)石灰乳加葯量的調整:石灰乳是利用熟石灰
粉末加水溶解製成,貯存在帶攪拌器的石灰制備箱
中,通過泵加到廢水反應池。調試中將石灰乳配製成
質量分數為5%的溶液。根據各種重金屬的溶度積,
不同種類的重金屬形成沉澱所需的pH是不同的,
並不是pH越高越好。對鋅、鉛、鉻、鋁等兩性金屬,
pH過高反而會形成絡合物而使沉澱物發生返溶現
象。同時考慮FL的沉澱反應以及廢水排放的允許pH
為6~9,調試選取的中和沉降pH為9.2,質量分數
5%的石灰溶液的最佳加葯量為l 200~l 300 mL/L。
(2)絮凝劑加葯量的調整:調試過程中發現,脫硫
廢水在加入Ca(OH)2後沉降性已經很好[Ca(OH):有
陽離子混凝劑的特性],為此所需的FeC1SO 和
PAM 的量均較少,最終選取質量分數為0.1%的
PAM加入量為1 L/m3,質量分數為1%的FeC1SO
加入量為1.5 L/m 。
(3)TMT15加葯量的調整;該工藝中加入TMT15
主要是進一步強化金屬離子的去除能力,特別是鎘
和汞。由於廢水中的鎘和汞的含量較低,所以最終確
認質量分數為l%的TMT15加入量為30o mL/m ,
處理後廢水中鎘、汞和硫化物的含量均能滿足《污水
綜合排放一級標准》的要求。
3 調試結果與討論
(1)廢水在3個反應池內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廢
水的沉澱和絮凝效果。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中
和沉澱絮凝箱的容積均為20 m ,只要保證廢水流量
在15 t/h以內,廢水在各個反應箱中的停留時間均
在1 h以上,可獲得較滿意的處理效果。
(2)由於FGD的廢水中含有很多細小的石膏和
石灰石粉等雜質(實際的SS較高),在系統運行中發
現無需澄清濃縮池中的污泥返回至反應池加速反
應.就能在反應池中很好地形成礬花,為此在運行中
基本不用污泥迴流。
(3)定州電廠脫硫廢水中的重金屬含量較少,而
懸浮物很高,有時高達20 598mg/L,且顆粒細小。廢
水經加入石灰乳和絮凝劑後很快形成沉降性較好的
大顆粒。在澄清池中固體顆粒被濃縮成污泥,處理後
出水的重金屬含量、懸浮物等指標可達到排放標准。
脫硫廢水處理前後的水質比較見表3。
一8表3 脫硫廢水處理前後的水質比較
註:表中除pH值外,其他單位均為mg/L。
(4)脫硫廢水處理系統設計為無人值守的形式,
自動化程度較高。運行人員只需根據FGD的運行狀
況調整進入廢水處理系統的廢水流量,其化學葯品
一88一
添加和處理過程式控制制均可自動隨之調整。
4 結語
定州電廠煙氣脫硫工程廢水處理系統已順利投
運。脫硫廢水經處理後,其pH、懸浮物、氟化物、重金
屬等重要指標都有明顯的降低,各項化驗指標都符
合《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准》的要求。廢水處理系統
的處理能力可以達到設計要求。這種廢水處理工藝
控制方法簡單,處理效果穩定,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脫
硫廢水處理技術,可供相似的系統參考。
Ⅳ 火電廠脫硫廢水如何處理
脫硫廢水先經預處理系統進行絮凝、沉降及中和,減少廢水中的懸浮物,提高廢水PIt值,為深度處理做准備。從脫硫工藝樓來的廢水進入脫硫廢水前池仔,通過輸送泵將脫硫廢水輸送至脫硫廢水預處理區域的脫硫廢水緩沖池。通過池內一級廢水輸送泵送至一級反應器。脫硫廢水緩沖池設曝氣攪拌裝置,防止懸浮物沉降。通過曝氣裝置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廢水的c0D。一級反應器分為中和箱和絮凝箱兩個部分。在中和箱內,通過添加Ca(OH),將廢水pI{調整到10~l1進行攪拌反應生成caC0沉澱和Mg(OH)沉澱,在後級澄清器中沉澱分離。同時,在此pH值下,多種重金屬離子均生成氫氧化物沉澱從廢水中分離。中和箱出水自流進入絮凝箱,絮凝箱投加凝聚劑FeC1以及助凝劑PAM以使得絮凝物變得更大更容易沉澱,以便F一步能在澄清器中分離出束。同時一級反應器也預留有機硫加葯界面。
廢水從一級反應器自流進入一級澄清器,廢水中的絮凝物通過重力作用沉積在澄清器底部,濃縮成泥渣,由刮泥裝置清除,並通過一級污泥輸送泵送至污泥緩沖罐。清水則上升至澄清器頂部通過環形三角溢流堰自流至中間水池貯存。二級反應器分為沉澱箱和絮凝箱兩個部分。在沉澱箱內投加Na2C0,進行攪拌反應。在絮凝箱中投加有機硫進一步降低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濃度,使出水重金屬濃度完全滿足排放標准。同時投加凝聚劑FeC13使生成較大礬花從廢水中除去。絮凝箱出水投加助凝劑PAM,使礬花進一步長大,以利於沉澱分離。級反應器出水自流進入二級澄清器。廢水中的絮凝物通過重力作用沉積在澄清器底部,濃縮成泥渣。濃縮污泥由刮泥裝置清除,並通過一級污泥輸送泵送至污泥緩沖罐准備壓濾。二級澄清器出水也可直接自流至清水箱。清水箱出水設有干灰加濕泵以及自用水泵。
Ⅳ 煤製品廢水處理有哪些
火電廠的輸煤棧橋沖洗水、煤場初雨水等,由於其中的含煤粉塵顆粒較小,粉塵的比重與水的比重又較相近,很難靠重力自然沉澱。放任自流不但給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同時也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公司針對這一問題,會同國家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和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的專家教授共同開發出了智能化含煤廢水處理與回用裝置。該裝置採用獨特的反應沉降技術和科學的系統設計,配合高效的智能自控裝置,把水處理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機的融合,使整個系統布局緊湊、合理、運行效率高、處理效果顯著、自動化程度高。經本裝置處理後的水質可達到SS≤10mg/L,真正實現了無人值班操作。
含煤廢水處理系統構成及工藝原理
整個處理系統由調節池、一體化煤水分離裝置、自動加葯裝置、廢水自動提升設備、集中控制裝置等組成。
含煤廢水中的煤塵呈膠體關分散在水中,不能靠自然沉澱的方法去除,去除水中膠體顆粒只能用混凝沉澱的方法實現。混凝沉澱包含混凝和沉澱兩個部分。在將含煤廢水提升到一體化煤水分離裝置前,分別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使廢水中的微小顆粒結成大顆粒,含有大顆粒的廢水進入JY一體化煤水分離裝置。該裝置為碳鋼材質。內部分為沉澱區和過濾區兩個部分。首先帶有大顆粒的廢水流經沉澱區,通過我公司獨創的斜板沉澱器,將絮凝過的煤塵沉澱至積泥斗後排出,經沉澱過的廢水再流至過濾區,過濾區採用合理的配水方法,科學的濾料搭配,確保由斜板沉澱區出水中的殘余煤塵被完全截留,過濾區共分成三格,反沖洗時,用其他兩格的濾後水集中反沖需沖洗的濾室,無需另設反沖洗設備(或採用無閥濾池過濾);處理後的水經排水管流出回用或排放。
Ⅵ 誰給我一些關於火力發電廠廢水處理及回收的資料啊
水是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水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研究已成為回當今世界最熱門的課答題之一。我國是水資源缺乏的國家,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用水量越來越大,很多地區由於水資源不足而制約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地區甚至由於水資源的短缺而造成了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和挑戰。同時,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運動和人類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混進許多自然雜質與污染物,使一些水源的水質日趨惡化。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已成為缺水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主要問題。
Ⅶ 火電廠化學水處理流程
火電廠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與城市生活污水類似,但電廠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濃度較低,BOD和ss一般在20~30mg/L,傳統的活性污泥處理法適用於污染物濃度高、水質穩定的污水,而用於火電廠生活污水處理基本上無法運行,由於有機物濃度較低,調試啟動與運行困難,有時要人為地往污水中加入有機物進行調整(如糞便等),但生化處理效果仍不理想。
有些電廠生化處理設施只能起到二級沉澱和曝氣作用,造成相應系統設備閑置、浪費。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是解決此類生活污水處理的有效途徑,即在處理池中設置填料並長滿生物膜,污水以一定速度流經其中,在充氧條件下,與填料接觸的過程中,有機物被生物膜上附著的微生物所降解,從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低濃度下接觸氧化池中生物膜能否形成及成膜後能否保持穩定的活性是接觸氧化法處理的關鍵。吳碧君等¨對低濃度電廠生活污水處理進行了研究,在低濃度下培養並馴化生物膜,CODBOD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5%和85%。近幾年來,國內很多電廠對生活污水的回用給予高度重視,接觸氧化處理後的電廠生活污水可作為中水使用,用於電廠綠化用水、沖洗用水等,對於水資源緊缺的電廠也可考慮將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再進一步深度處理用作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此外,生活污水也可用於沖灰水系統。如淮陰電廠等將生活污水用泵打人輸渣管道,送人渣場進行澄清過濾,澄清水用作沖灰水閉路循環系統的補充水。
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有:
生物接觸氧化法、氧化絮凝復合床(OFR)處理法、厭氧一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AO工藝)等。
1.生物接觸氧化法
該法處理生活污水的原理是:在處理池中設置填料,填料上長滿生物膜,污水以一定流速流入其中,在充氧條件下,與填料接觸的過程中,有機物被生物膜上附著的微生物所降解,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下圖表示南海市發電A廠生物接觸氧化法系統流程: 2.氧化絮凝復合床(OFR)處理法
此法的利用機理主要是基於電解生成H202後迅速產生的羥基自由基(.OH)對水中有機物的強氧化作用。其反應過程如下:
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02捕獲電子,形成過氧自由基離子.02-,然後通過溶液內的一系列反應形成H202: 氧化絮凝復合床裝置是從三維電極出發,巧妙配以催化氧化技術而構成的高新水處理技術。此裝置具有系統簡單、運行穩定、操作維護方便:佔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良好,污泥排放少,無二次污染等特點。
氧化絮凝復合床裝置是從三維電極出發,巧妙配以催化氧化技術而構成的高新水處理技術。此裝置具有系統簡單、運行穩定、操作維護方便:佔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良好,污泥排放少,無二次污染等特點。
3.厭氧一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此法是在1975年,南非的Bamard提出在曝氣池前設厭氧段的Phoredox工藝,繼而又將Bardenpho工藝和Phoredox工藝相結合,發展成為修正的Bardenpho法,即厭氧一缺氧一好氧系統,達到同時去除BOD、N、P的目的。此法在首段厭氧池主要是進行磷的釋放,使污水中磷的濃度升高,溶解性有機物被細胞吸收而使污水中的BOD濃度下降。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細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迴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O2-N還原為氮氣釋放到空氣。B0D5濃度繼續下降,NO3-N濃度大幅度下降。
在好氧池中,反硝化細菌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有機氮被氨化,繼而被硝化,使NH3一N濃度顯著下降,但隨著硝化過程使NO3-N的濃度增加,而P隨著聚磷菌的過量攝取,也以較快的速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