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可以提供一下重慶長壽的污水處理廠的廠址和長壽火車站的具體位置
坐3路車就到火車站了
在沙溪那邊
⑵ 重慶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都是那裡設計的呀
重慶污水處理廠有很多了。重慶市魚嘴(九曲河)污水處理廠,、重慶市中梁山污水處理廠、重慶市土主污水處理廠、重慶市漁洞污水處理廠(重慶三峽水務巴南排水有限公司設計,電話89812369)、
重慶市蔡家污水處理廠、重慶市唐家沱污水處理廠(重慶排水有限公司設計。
電話:67870787)、
重慶市井口污水處理廠、重慶市李家沱污水處理廠。
⑶ 重慶未來幾年的發展方針是
重慶市人大審議未來15年重慶城市總體規劃
未來重慶城市會是啥模樣?昨日市政府向市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作的《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的報告,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相對具象的未來重慶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區范圍
城市規劃區:主城9區行政轄區5473平方公里范圍,也就是都市區。(註:上輪總體規劃的城市規劃區是在主城區2616平方公里范圍,沒有涵蓋其全部行政轄區。)人口與用地規模
規劃至2010年,都市區總人口7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60萬人;至2020年,都市區總人口9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80萬人。
規劃至2010年,城鎮建設總用地580平方公里,人均城鎮建設用地88平方米;至2020年,城鎮建設總用地820平方公里,人均城鎮建設用地93平方米。(註:本次規劃將都市區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從79平方米/人上調到93平方米/人。)
城鎮化與城鎮體系布局
至2010年,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50%以上;至2020年,達到65%左右。我市城鎮發展方針為:著力建設特大城市,加快培育大城市與區域性中心城市,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和有條件的建制鎮。市域城鎮分為市域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次區域中心城市、中心鎮和一般鎮5個等級,依託交通干線,點軸式發展,逐步形成以都市區為核心,區域中心城市為增長極,次區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鎮為主體,其他小城鎮拱衛的級次分明、結構合理、點軸相連、互動並進的現代化城鎮體系。至2020年,全市發展形成1個特大城市、5個大城市、26個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0個左右小城鎮。都市區是我市的市域中心城市,為特大城市。萬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規劃為大城市。
城市布局結構
為更好地維護和發展重慶特有「多中心組團式」布局結構,規劃提出了「一城五片、多中心組團式」空間結構。「五片」指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和東部片區。「多中心」為一個城市中心和六個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包括渝中半島、江北城、彈子石在內的重慶CBD地區,六個城市副中心由上輪總體規劃中的觀音橋、沙坪壩、楊家坪、南岸中心區及新增的茶園、西永中心區組成。
都市區的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規劃建立以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為主體,其他公交方式為輔助,多種方式並存,且有效銜接的公共交通系統。
軌道交通:規劃以主城區綜合交通規劃中的「一環六線」軌道線網為基本線網,根據城市空間拓展的需要,增加了對軌道線網的遠景控制,並形成了由輕軌、地鐵組成的「一環九線」的布局形態。
大型穿江、穿山通道:至2020年,嘉陵江共規劃建設16座大橋(含現狀8座);長江共規劃建設15座大橋(含現狀5座);兩江遠景預留7座大橋橋位及越江隧道。中梁山共規劃建設8座穿山隧道(含現狀3座);銅鑼山共規劃建設6座穿山隧道(含現狀3座);兩山遠景預留4座隧道通道。
都市區的重要市政設施
污水處理設施: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集中處理系統指主城污水截流大系統,包括雞冠石、唐家沱污水處理廠;分散大系統按次級河流及支流劃分流域,布置悅來、兩路、大渡口、李家沱、魚嘴、長生、魚洞、北碚、西彭等具有相當規模和服務范圍的污水處理廠;分散小系統包括小城鎮、部分企業獨立排水系統。
市政環衛設施:充分利用現有長生橋、黑石子垃圾衛生填埋場和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大型垃圾處理設施,同時,在璧山、天橋、木洞、御臨、接龍等地,新設垃圾處理廠(場);在雞冠石、悅來和江津等地,新設環衛專用碼頭。
規劃還為未來可能新增的大型公共設施預留了用地。主要是,在北部片區的蔡家組團預留了可舉辦國際和國家級大型體育賽事的用地;在唐家沱組團預留了汽車試驗場用地等。
⑷ 重慶忠縣怎麼樣,發展很落後嗎
忠縣經濟總的來說在重慶各區縣之中,屬於中等偏下,介紹:農業 忠縣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積5.31萬公頃。忠縣自然條件較好,境內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據普查資料記載,有高等植物千種以上,已定名的有427屬,161科,716種。其中蕨類植物15科、20屬、28種;裸子植物7科、14屬、28種;被子植物139科、438屬、672種。農業生產運用的糧食作物品種442個。其中大春作物品種312個,小春作物品種126個。用於木材的植物有92種,醫葯用的植物475種,食品用的植物111種,工業用的植物55種,農葯用的植物6種。2007年末,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9.08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0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0.85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41.50萬噸,油料產量3.07萬噸,蔬菜產量17.10萬噸,出欄生豬58.47萬頭,肉類總產量達到6.04萬噸,水產品產量0.53噸。忠縣是全國糧食主產縣、國家瘦肉型豬基地縣、油菜大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縣和重慶市優質水稻、柑橘、大豆、蠶桑、榨菜、薴麻等生產基地縣。中國柑橘城忠縣正在打造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中國柑橘城」,2至3年後,一個集生產、加工、交易、觀光、度假於一體的「中國柑橘城」將呈現在世人眼前。忠縣1997年引入了總投資9.85億元的施格蘭·三峽柑橘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是三峽庫區最大的農業招商引資項目,被列為全國標准化農業示範區。施格蘭項目到2009年全面建成後,將在該縣23個鄉鎮發展基地果園15萬畝,涉及農戶19萬人,基地年產柑橘43.5萬噸,其中81%用於加工,屆時可年產鮮冷橙汁15萬噸,年總產值18.7億元,剩下的19%用於銷售,總收入可達5.18億元,人均收入2000元。據忠縣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忠縣的柑橘育苗規模已居世界第一,鮮冷橙汁生產線已於去年12月正式建成投產,它結束了亞太地區不生產鮮冷橙汁的歷史。葯材種植忠縣地處西南,適合南方中葯材的種植,2010年,忠縣供銷聯社提出:利用忠縣的天然海拔、土壤的集成優勢,大力發展水土保濕、生態觀光、萬元增收工程一體的葯材種植致富方案,在5年內,忠縣將建成5萬畝葯材種植基地。繼忠縣柑橘城工程之後,深入完善農戶元增收工程,重點發展葯材產業,以忠縣洪坊葯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全面推廣其種、產、銷、研、技一體化服務創新發展模式。工業 機械製造主要依託金龍造船、金龍電子、雲河集團、川江汽車等機電產業企業,大力發展機械製造、機電一體和裝備製造業,並大力延伸產業鏈條、擴展配套產業、充實相關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能源化醫主要依託天然氣產業及化工、國家西氣東輸忠(縣)武(漢)管線、生物燃料項目、生物農葯以及紅豆杉提煉等生物制葯項目。目前天然氣產業及化工穩步有序發展,東方農葯生物農葯不斷擴展市場、天運甘薯制生物燃料和天地生物制葯產業已經日趨成熟,顯見效益。*建築建材西部最大水泥生產項目重慶海螺水泥由中國500強企業安徽海螺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36億元,將建4條日產45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並配套建設年產440萬噸的水泥粉磨系統、36MW的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及年吞吐量達1500萬噸的專用碼頭,可實現年產值45億元。同時忠縣還將依託礦產資源優勢發展碳酸鈣填充料產業,以及依託星博化工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碳黑生產基地,並按照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實現集約化發展,循環經濟初見成效。城建 十五期間, 是忠縣城鎮建設發展變化最大的五年。城鎮建成區由15.3km2拓展到25.2km2,增長了61.4%;城鎮人口由14.7萬人增加到23.6萬人,增長了60.5%;城鎮化率由15%提高到24.5%,增長了9.5個百分點。「一城兩岸、帶狀組團、山水園林、橋島特色」的縣城和其他小城鎮群建設已初具規模,且該縣新農村建設邁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堅持規劃指導建設、建設遵循規劃的方針,相繼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和石寶、汝溪兩個中心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了水坪控詳規劃、甘井溝風景名勝區規劃、縣城綠地系統規劃等46個規劃的編制;完成了北門步行街等22個小區規劃。科學確定了以縣城為核心、中心鎮為重點、以長江和陸路交通干線為軸線展開的城鎮體系網路結構,勾畫了到2020年把該縣建設成為城鎮人口達47萬、建成區面積達40km2的城鎮格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績突出。該縣共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58億元,完成重點建設項目41個,新建長江大橋等城市橋梁5座,新建城市道路近50km,新增集鎮道路70km;人均綠化面積達1.47 m2;新建華怡廣場、紅星廣場等4個城市廣場;建成4座污水處理廠和2座垃圾處理廠。城鎮房屋建設創歷史之最。新建改建各類房屋297萬m2, 總投資達15億元;竣工房屋面積252萬m2,是「九五」期的2倍;拆除危舊房屋40萬m2,新增建築面積131萬m2。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由15 m2增加到25 m2。中博新城、瀾凱山水華府、比富麗山莊等項目的開發建設,使城鎮居住環境從「居者有其屋」的簡單滿足,發展到「居者優其屋」的選擇性要求。小城鎮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在「十五」期間,該縣小城鎮建成區面積由12.7km2擴展到16.3 km2 ,舊城改造近1.2km2;新建水廠9個,新建車站10個,新增農貿(集貿)市場36個,休閑綠化廣場3個 ,集鎮道路、綠化、管網等設施基本配套完善。建成農民新村92個,其中雙桂鎮仁和、東溪鎮雙星、新立鎮雙柏等農民新村已形成集貿市場。交通 全縣公路3811公里,按行政等級劃分,其中省道206. 7公里,縣道385.5公里,鄉道414.4公里,村道2804.4公里;按技術等級劃分,其中二級公路177.9公里,三級公路102.7公里,四級公路1149.7公里,等外公路2381公里。
⑸ 重慶市水務集團下屬單位
我在重慶市東部水務集團實習,大概的單位有:綜合辦、收費站、朱家鹽水廠、二級加壓站、生產處。還有個我有點忘記了。
⑹ 重慶的環境適合什麼快要滅絕的生物生活
重慶的生態環境怎麼樣
2019年,重慶生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梳理對比了《2018年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為你揭秘重慶市生態環境這一年的改善點滴。
水更清
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
2019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15個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
其中,長江支流總體水質良好,114條河流196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從2018年的81.1%、12.7%、3.1%和3.1%提升為87.8%、8.6%、3.1%和0.5%;水質滿足水域功能的斷面從佔86.7%提升至佔93.9%。
天更藍
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增加23天
2019年,重慶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6天,與2018年持平;其中優的天數為119天,較2018年96天增加23天;全年無重污染天數,PM2.5濃度從40μg/m3降為38μg/m3。
38個區縣(自治縣)及兩江新區、萬盛經開區中,新增江北區、南川區、大足區、潼南區、豐都縣、忠縣、巫溪縣、兩江新區8個區縣的六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全市共江北區、兩江新區、南川區、大足區、潼南區、開州區、梁平區、城口縣、豐都縣、忠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黔江區、武隆區、石柱縣、酉陽縣和彭水縣等19個區縣的六項大氣污染物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准。
聲更靜
建築工地雜訊雜訊投訴同比下降15.9%
2019年,重慶市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0分貝,同比2018年54.4分貝下降2.4 分貝;道路交通雜訊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4.6分貝,同比2018年66.1分貝下降了1.5 分貝。建築工地雜訊雜訊投訴同比下降15.9%。
土更潔
主城建成區內43個街鎮垃圾分類試點
2019年,全市共處理生活垃圾738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持續保持10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達到55%,完成「十三五」規劃指標任務。
重慶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約100萬噸,無害化處置率從2018年87%上升為94%。
去年,重慶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工作,加大廢棄電器電子處理企業的監管和審核。2019年全市共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195萬台,將2018年的145.6萬台增加49.4萬台。
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推行無害化處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市級黨政機關已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主城建成區內已明確43個街鎮(約佔49%的比例)開展居民垃圾分類試點,主城區餐廚垃圾日均收運處理量達到1600噸,易腐垃圾單日最高收運量達到2000噸。
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地更綠
全市增加14個城市公園
全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從2018年59430公頃增加到61765公頃,公園綠地面積從2018年27852公頃增加到28243公頃,園林綠化覆蓋面積從2018年63601公頃增加到66395公頃,城市公園從528個增加到542個。人均公園面積從16.34平方米增加到16.49平方米。
全市林地面積從2018年6791萬畝增加至6802萬畝,森林面積從5964萬畝增加至6198萬畝,森林覆蓋率從48.3%增加至50.1%。
農業生態
新認證1600個無公害農產品
2019年,重慶市新認證「三品一標」2283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600個,綠色食品660個,有機農產品1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5個。
「三品一標」有效期總數6342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4306個,綠色食品1887個,有機農產品9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53個。有效期總數較2018年的4705個新增1637個。
自然生態
新增4處國家濕地公園
2019年,重慶市新增石柱藤子溝、南川黎香湖、銅梁安居、秀山大溪4個國家濕地公園,全市已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達到19個,面積2萬公頃。
2019年,重慶市渝北區、北碚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市生態文明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累計達4個,分別為武隆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璧山區、渝北區、北碚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氣象變化
35℃以上高溫天數減少16.5天
2019年,全市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均接近常年和2018年,年平均氣溫為17.6℃,35℃以上高溫日數為26.6天,較2018年的43.1天減少16.5天。
環境執法
全年發出處罰3864件
2019年,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全年發出處罰3864件,罰款2.57億元,適用環保法配套辦法查處5類重大案件384件。其中,按日連續處罰7件,查封扣押127件,責令限產停產107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90件,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53件。
全年受理生態環境污染投訴案件54737件,同比下降12.5%件。雜訊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放射輻射污染、建設項目及其他類別污染投訴量均較2018年下降。
生態環保投資
佔GDP比重達到3.38%
2019年,我市生態環保投入超過797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38%;2018年我市環保投入367.78億元,占當年GDP的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