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州今年擬建成300公里碧道
筆者從1月16日召開的廣州市水務系統2019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獲悉,廣州已定下今年的治水任務表:新建污水管網1000公里;推動147條河涌「長治久清」;力爭13個國考、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建成碧道300公里;完成3萬戶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工作等。
●南方日報記者 余嘉敏 通訊員 趙雪峰
第三批44個城中村截污納管工程爭取今年3月底前完成
去年,廣州治水工作取得新進展:納入國家監管平台的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1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考核要求,其中鴉崗斷面2019年穩定達到Ⅳ類水;流溪河流域劣Ⅴ類一級支流數量由46條減少到16條;車陂涌、雙崗涌、景泰涌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
2019年,廣州新建成或基本建成、具備通水條件的污水廠12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0萬噸/日。目前仍有在建污水處理廠6座,全部建成後廣州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771萬噸/日,將首次超過自來水供應量700萬立方米/日。
在污水管網建設方面,2019年廣州新建污水管網4169公里,是年初計劃的2.8倍。在城中村截污納管方面,已累計完成第一、第二批共97個城中村截污納管工作,共鋪設污水管4976公里。第三批44個城中村截污納管工程已埋地污水管約2114公里,完成率95%,工程將爭取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
在供水保障上,廣州北江引水工程已於2019年10月底開工建設,北部水廠一期工程去年1月已建成投產;北部8村1居主幹管供水工程已通水,白雲區實現市政自來水全覆蓋。大岡村等15條村社自來水改造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17536戶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完成,惠及約90萬居民。牛路水庫戰略備用水源工程2019年進展順利,引水隧洞累計開挖614.29米,佔比95.65%,上壩道路已基本完成。
在污染源治理方面,持續推進「四洗」,其中「洗樓」共摸查建築物17023棟,查出污染源21990個,已清除21488個;「洗管」約7106公里,「洗井」約25萬個,「洗河」1132條,清理河道垃圾、雜物3.87萬噸,清理河岸立面2752.52萬平方米。2019年,共拆除涉河違建371.13萬平方米。
在「清四亂」工作中,已完成水利部要求的599個河湖「四亂」問題整治,銷號率達100%,已完成番禺意橋島遊艇會、從化流溪河別墅等12個納入上級專項督辦違建拆除工作。
村級工業園治理也是重點之一。目前廣州已基本完成對約2800個村級工業園的排查工作,發現有廢氣廢水產生的「散亂污」工業企業300多家,已督促整治。此外,全市納入污染整治畜禽養殖場戶2856個,已完成整治2834個,整治完成率為99.2%;已完成連片50畝以上池塘治理面積19萬畝,完成小微水體(魚塘)治理1338個。
力爭13個國考、省考斷面全面達標
會議提出,對照國家和省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期盼,廣州治水工作仍有很多短板亟待補齊,黑臭河涌治理成果依然比較脆弱,長效機制尚未健全,國考斷面還未完全達標;農村供水改造、城市內澇問題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為此,廣州將在2020年按照「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目標,強化水環境治理,主要任務包括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6座,新建污水管網1000公里,推動自然村生活污水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打造大學城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先行區、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區,完成珠江堤防達標加固工程,推動147條河涌「長治久清」,力爭13個國考、省考斷面全面達標,建成碧道300公里。
為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目標,廣州將統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等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散亂污」場所、村級工業園、違法排水口、涉河違法建設治理。全力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攻堅行動,全市排水單元達標比例達到60%,率先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含學校)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推動147條河涌「長治久清」。
其次,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將建成污水處理廠6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噸/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污水管網,完成第三批44個城中村截污納管工程,繼續推進廣州北江引水工程和牛路水庫工程建設。將繼續督促白雲、花都、黃埔、增城、從化等5個區加快農村供水改造工作,力爭2020年完成56個行政村供水改造和3萬戶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工作。
同時,還將推進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准化建設,2020年要實現小型水庫60%以上達到安全運行管理標准化二級或以上標準的目標。
今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6%
2020年,廣州將著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全面落實《廣州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統籌推進「廠、網、河」一體化管理,確保污水管網運行水位正常。將進一步對問題排水口進行整治,確保無污水直排河涌。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6%,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達到110mg/L。
在推進防洪排澇和碧道建設方面,廣州將全面完成珠江堤防達標提升項目,干堤防洪(潮)標准達到200年一遇。今年,廣州將制定《廣州市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推進水庫規范化管理,落實小水電安全綠色發展。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分級系統治澇,強化內澇風險點排查整改,加快推進尚未完工的內澇風險點治理,對已完成的內澇治理項目,長期跟蹤復核項目效果;進一步推進排水應急搶險工程,持續治理江水倒灌點。
海綿城市建設將加快推進,做好迎接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評估考核准備。高質量高標准推進廣州市千里碧道建設,制定《廣州市碧道建設近期建設計劃(2020-2022年)》《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廣州市碧道建設工作指引》,2020年全市計劃建設碧道300公里。
此外,水務部門將持續抓好水務日常管理工作,強化水資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許可、水務工程建設市場以及水務企業的行業管理。深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動態管理,實行監督檢查全覆蓋。加強行政審批,做好水務服務事項。加強水行政執法,不斷提高水行政執法效率和水平。抓好工程技術審查工作,切實做好工程方案的比選論證工作。優化整合,建成實現業務協同、信息互通的「智慧水務」應用體系。
B. 新華粵和茂化實華哪個好
新華粵好,是茂名市地方企業中重點納稅大戶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A類納稅信用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 和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
C. 徐州市水務局的領導分工
馮正剛 同志
主持市水利局、南水北調辦黨政全面工作;
負責組織人事處、財務審計處、辦公室方面工作;
分管組織人事處、財務審計處、辦公室;
聯系黃河北閘、北壩所、劉山管理處、劉山南站。
卜凡敬 同志
協助馮正剛同志主持市水利局、南水北調辦黨政全面工作;
主持市南水北調辦常務工作;
負責水利基本建設、設計、咨詢(監理)方面工作;
分管基本建設處、重點辦;
聯系設計院、彭佳公司、咨詢中心(監理中心)劉集地涵、華沂所、藺家壩。
吳修勤 同志
負責黨務、紀檢、監察、群團、信訪、統戰、老幹部、精神文明建設、改制和行政許可方面工作;
分管紀委、監察室、機關黨委、團委、婦委會、水利學會;
協助分管組織人事處、辦公室(行政許可服務處);
聯系大廟站、單集站。
卜勝軍 同志
負責城區供水、政策法規、水政監察方面工作;
分管供排水處、政法處;
聯系水政支隊、首創水務公司、同創公司、康宏公司。
劉民 同志
負責防汛防旱、市區排水、工程管理、水庫移民和南水北調工程管理方面工作;
分管工管處、移民辦、南調處;
聯系鄭集站、市區泵站、奎河閘站、段西泵站、丁萬河、解台項目部、劉山項目部。
張元嶺 同志
負責水利規劃計劃、水資源、污水處理、水利投融資方面工作;
分管規劃計劃處、水資源處、總工辦;
協助分管財務工作;
聯系新水公司、城區水資源處、污水處理廠、排水監測站、民源公司、自來水總公司。
蘇義 同志
負責工會、行政後勤方面工作;
分管工會、後勤中心(信訪辦);
配合吳修勤同志抓政工工作;
聯系解台閘、解台站、劉集閘站。
王文勁 同志
負責農村水利建設、水利科研、水利科技、節水灌溉和安全生產方面工作;
分管農村水利處、科技與安全處;
聯系水科所(徐州試驗站、睢寧試驗站)、節水基地、物資公司、不牢河。
湯玖玲 同志
負責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建設、管理、水費徵收方面工作;
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配合吳修勤同志抓政工工作;
聯系水費所、大龍湖、截污導流養護處。
蔣榮清 同志
負責水利經濟、雲龍湖周邊單位管理和涉及城市管理方面工作;
分管水經辦(城管辦);
協助分管水資源處;
聯系黃河風景管理處、濱湖公園、游樂中心、養殖場、水庫所、別有洞天。
石炳武 同志
負責防辦室及水環境改善工作;
協助劉民同志分管防汛防旱、市區排水工作;
聯系排水管網管理處、抗排隊(水利儲運站)。
D. 建築行業未來的趨勢
摘 要:建築業是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建築業的發展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起著關鍵的作用。通過分析我國目前建築業的形勢,預測了建築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並指出了建築企業發展需要更新和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發展方向;智能建築;綠色建築
建築業是生產和經營建築的行業,這其中包含了建設的規劃、勘察和設計、建築構配件的生產及安裝、建築環境的運營和管理等。建築業作為我國主要的支柱產業,對我國的就業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本文從建築行業特殊性質還有統計數據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我國建築業目前的情況、問題還有以後的發展趨勢進行討論分析,這也是眾多建築學家、建築業精英著重關注的問題。
建築企業的施工單位是指擁有一定的施工機械設備,並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以及具有施工生產能力,還要具有承包建設工程任務的營業資質,在建築工程項目裡面能夠合理按照業主方的要求,並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築產品,按合同得到相應工程款的建築施工單位[1]。按照施工的種類不同,可以分為好幾大類。有專業生產混凝土的單位,有專業生產預制構件的單位,還有負責專業勞務輸出的單位。依據他們提供建築產品的不同,還可以分為水電、冶金、鐵路、市政等專業生產公司,或者分為各種承包形式的單位。
建築市
E. 淮北污水處理廠什麼時候搬走
預計2022年搬遷。
自2019年以來,淮北市以提升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為抓手,堅持高位推進,協調組織縣區政府、市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有力開展城市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頂層設計把方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文件,做到督導有力。先後出台《淮北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淮北市雨污分流工程技術導則》《關於做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兩方案一計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淮北市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修訂《淮北市建築物配套設施建設管理辦法》,為污水提質增效工作的開展提供行動指南和技術保障。真抓實干見成效。不斷強化工作推進機制,堅持靠前指揮、全面統籌調度,建立各部門聯系推進制度。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高新區管委會、縣區政府等相關單位定期召開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推進會,部署階段性工作,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要求,形成各部門合力攻堅、主動作為的工作機制,確保提質增效三年行動開展有序、有力。
F. 包頭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經受重大考驗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中共包頭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我們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中央、自治區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採取了一系列解近憂謀長遠的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60億元左右,增長17.5%左右(根據第二次經濟普查修訂數據預計),繼2006年跨過千億元大關之後,三年時間再增千億元總量。財政總收入完成244.2億元,增長19%。
———拉動內需實現新突破。年初確定的592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其中竣工項目達到312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00.3億元,增長3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17.7億元,增長19%。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89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26元,分別增長10.7%和10.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到18950元,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5522元,分別增長16.6%和11.2%;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8%。為人民群眾興辦的20件48項好事實事項目全部完成。
———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7%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二氧化硫減排2300噸以上,化學需氧量減排100噸以上,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空氣質量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到308天,比上年增加13天。
———城市形象呈現新亮點。2009年我市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建國60周年中國城市發展代表」、「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實施暢通工程模範(一等)管理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100個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項目如期竣工,文明城市建設成果繼續鞏固和發展,城市品位和形象進一步提升。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堅持把保工業作為保增長促發展最緊迫、最關鍵的任務,下大力促投資、扶企業,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增強了工業經濟的總體競爭力。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04億元,增長24.5%;全部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增長20%以上。
抓項目促投資力度加大。全年新建和續建了241個5000萬元以上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11.3億元,增長37%。包鋼通過實施一批優化產業結構的項目,實現了年產鋼1000萬噸的重大突破。北奔重汽新型駕駛室、華銳風電、吉泰鋁型材等99個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眾翔輕型飛機、東方光大光纖生產線、中復合兆瓦級風機葉片生產線、亞新隆順100萬噸稀土合金鋼等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全市在建及已投產的風電項目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其中50萬千瓦並網發電。巴音140萬千瓦風電場特許權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打造國家級風電動力城邁出重要步伐。神華煤化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7億元,煤化工產業在包頭即將形成。光伏產業發展取得重要突破,山晟集團多晶硅試產成功。鎂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引進實施鎂及合金項目7個,產能達到8萬噸。
支持企業渡難關取得積極成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運行中的資金、能源、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等問題。全年為220戶企業提供貸款貼息資金1.08億元,其中為工業企業補貼5163萬元。爭取國家擴大內需資金11.4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62.38億元,比年初增加20.64億元。積極落實大用戶直購電政策,幫助包鋁和6戶稀土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協調鐵路部門幫助企業緩解運力緊張局面,包鋼、東方希鋁等重點企業產品發運量同比增加30多萬噸。實施鐵精粉購進價格補貼,推動包鋼與我市鐵精粉生產企業建立購銷合作關系,累計購銷鐵精粉400萬噸,促進了山北地區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保工業、保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為全市企業渡難關、再發展創造了條件。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中小企業101戶,累計達到585戶。2009年初136戶停產半停產企業,有121戶恢復生產,企業效益逐步好轉。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升級。鋼鐵、鋁業、裝備製造、電力、稀土等產業全年實現增加值732.8億元,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7.8%。其中,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194.6億元,增長62%,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8.1%,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產業。鋼鐵、鋁業、電力、稀土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園區建設扎實推進。稀土高新區及包頭裝備製造業園區、特鋼產業園區、九原工業園區、土右新型工業園區等9個重點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億元,收儲可利用土地1.84萬畝,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服務進一步優化,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全年入園的50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165個,完成投資430億元。入園企業累計達到1267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700多億元,增長20%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組建重型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技術研發水平進一步提高。北重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垂直擠壓設備研發成功,百米高速鋼軌等重點項目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並產生良好效益。2009年,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家,占自治區的58%,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258億元,占自治區的50%以上。市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新增20家,包鋼成為我市首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稀土高新區進入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行列。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第三產業實現提質增效。積極發揮消費的拉動作用,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預計全年增加值突破900億元,增長16%以上。
服務業項目投資實現重大突破。全年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308個,佔全部592個重點項目的52%,完成投資458.7億元,增長22.4%。東源國際、帝豪天下等項目竣工並部分投入使用,東方紅廣場、萬達廣場、金基廣場等大型商業項目加速推進,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實行了一系列引導消費的政策。為促進住房消費,財政投入2647萬元,對居民購買12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給予補貼,受益居民達2.6萬戶。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二手房成交量分別達到37599套和21795套,增長106.6%和212.7%。汽車銷售達到5.08萬輛,增長18.3%。大力推動「家電下鄉工程」、「汽車下鄉工程」,全面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擴大了農村牧區消費。全市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達到120家,累計銷售家電產品4.04萬台,實現銷售額6534.25萬元。新建、改造農家店110家,建設配送中心5個,覆蓋了80%以上的行政村。
傳統服務業穩步發展。積極推動批發、零售、餐飲等產業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王府井百貨、包百、華聯等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友誼蔬菜批發市場、沙爾沁蔬菜副食品交易市場進入國家「雙百市場工程」行列,永盛成連鎖超市開拓全區市場實現新突破,小肥羊、小尾羊成為餐飲行業和「群羊產業」的領頭羊。
現代服務業發展持續升溫。物流業發展呈現新亮點,土右旗煤炭物流基地、新奧蒙華化工物流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古城灣環保型煤炭裝車基地全年實現裝車量452萬噸。目前,全市共有物流注冊企業580多家,年營業額5000萬元以上的達到75家。我市躋身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行列,成為全國17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02.84億元,較年初增加288.18億元,增長23.73%;各項貸款余額1073.05億元(包括企業從外地金融機構貸款),較年初增加259.31億元,增長31.87%。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分支機構在我市正式運營。包商銀行跨地區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批准籌建小額貸款公司66家,注冊資金69.48億元,開業50家,累計貸款43.61億元。旅遊業平穩有序發展,全年旅遊接待人數526.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5億元。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稀土高新區軟體園入駐企業累計達到128家,實現銷售收入30.5億元,增長38.6%;實現利稅2.33億元,增長36%。會展業發展步伐加快,2009年我市成功舉辦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發展論壇、中國新型煤化工國際峰會、第三屆中國製造業論壇、國際風能技術與投資高峰論壇、中國塑料產業論壇等大型會展活動,包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三農三牧」工作,促進了農牧業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始終把解決「三農三牧」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點,不斷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全市呈現出農牧業較快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的良好局面。預計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5億元,增長5.9%。
農牧業結構更加優化。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全市馬鈴薯、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01.9萬畝和15.9萬畝,增加10.7萬畝和2.7萬畝。在山北地區遭受嚴重旱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達到100.6萬噸,創歷史新高。設施農業快速發展,滴灌、覆膜、噴灌技術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穩步推進。山北地區設施馬鈴薯面積達到26萬畝,增加20萬畝。大力推進牲畜規模化飼養,肉羊和奶牛養殖規模化水平分別達到50%和70%,提高15個和30個百分點。
農牧業產業化深入推進。全市規模以上農牧業產業化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70億元和32億元,分別增長11%和6%。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增加18戶,達到75戶。農畜產品行業中國馳名商標新增1個,達到8個。全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加115家,達到252家。加入合作組織的農牧戶增加4000戶,達到9600戶。
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切實加大支農支牧力度,全年投入財政資金8.6億元,增長30.1%。全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試點村共投入資金8400萬元,第二批試點村80%以上實現了安全飲水、通油路和建有衛生室等目標。農業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達到75%以上,達茂旗在自治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農牧民實現持續增收。全面落實國家對農牧民的各項補貼政策,及時足額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2.09億元。全市農牧民家庭經營性純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人均達到4415元和942元,分別增長6.7%和12.5%。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爭取各類扶貧資金1.2億元,實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移民擴鎮項目37個,項目區的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集中社會力量幫扶固陽縣工作進展順利,實施項目182個,落實資金和物資8073萬元,社會扶貧覆蓋固陽縣104個行政村。
(四)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城市現代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城市承載功能顯著提升。全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69個,完成投資210多億元。新圖書館、少年宮、體育場、體育館等重點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民族東路改造、機場高速立交橋西延等道路改擴建工程順利完工,全市新增道路面積130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2平方米,增加0.34平方米。錦林公園、稀土公園等一批園林綠化項目投入使用,新增綠地面積190萬平方米,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組織實施城市中心區供水排水管網建設、城區污水管網改造、城市集中供熱節能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城市供水能力由每日51萬立方米提高到100萬立方米以上,燃氣普及率達到90%,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4%,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2%,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累計完成212萬平方米住宅小區保溫改造,建築節能工作取得新成效。包頭醫學院、體育場、賽立特爾搬遷改造等項目有序實施,金融商務區、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全面啟動。舊街坊、舊小區、「夾心房」和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改造工程取得明顯進展,人居環境和質量進一步提升。新都市區、濱河新區、昆區南部區、青山北部區、石拐南部區建設步伐加快,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達到212平方公里。公路、鐵路、民航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市區到外五旗縣區將逐步實現高等級公路連通,包頭至西安雙線電氣化鐵路部分開通,包頭機場航線增加至16條,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
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繼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清理違章建築,整治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觀。建築工程管理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行動,積極推進排污整治工作,關停了一批落後產能,開工建設土右旗、白雲礦區、萬水泉工業園區和包頭鋁業產業園區等地區和園區的污水處理廠。組織實施了「三片一線」等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環境整治,加強大青山沿線砂場、料場整治和南繞城煤場清理工作,城市環境繼續改善。生態建設全面推進。「綠水、青山、大草原」三大生態工程深入實施,小白河蓄滯洪區工程進展順利,黃河濕地路壩一體工程全線推進,大青山南坡10萬畝綠化成效明顯,京藏高速公路兩側景觀林帶初步形成,圍封禁牧全面實施,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城郊結合部綠化完成8985畝,投資1億元的碳匯造林項目已獲批復,生物質能源綜合項目正式啟動,大青山生態應急水源工程順利實施。
(五)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堅持以改革增活力,以開放促發展,著力突破體制機制制約,增強了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全市政府機構改革扎實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和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全面實施。市屬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制繼續完善,為90戶中小企業減債12.7億元,鹿王、包頭賓館、青山賓館等一批改制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啟動醫療體制改革各項工作。農村牧區綜合改革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銀政企合作協調機制和金融工作激勵機制,有力地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廣泛開展招商引資,組織了面向韓國、香港和長三角、京津冀的大型招商引資活動。全市引進國內區外資金342.8億元,增長17.76%,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7個。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達到9.49億美元,增長14%。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外貿進出口下降45.2%。滿都拉口岸升格為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貨運通道、綜合業務樓、聯檢大樓改擴建等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援建蒙古國的杭吉口岸聯檢樓、公路等工程取得積極進展。我市與國內外地區、城市的協作日漸增多,年內與120多個城市開展了友好往來與合作。
(六)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扎實開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制定出台了減輕企業負擔相關政策,基本實現了多數困難企業不裁員、不降薪。全力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和失業預警等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取得明顯成效,保持了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年新增大學生就業1.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963人,安置困難人員就業4055人,幫助1660戶「零轉移家庭」的3463人實現就業,農牧民外出就業22.25萬人。啟動實施了包頭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原單位職工補辦基本養老保險、私營企業員工和個體勞動者補辦基本養老保險以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辦法5個政策性文件,養老、醫療保險政策實現對城鄉居民全覆蓋。社會保障范圍穩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5.2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5.1萬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45%。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低保標准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月310元。農牧民低保標准提高200元,達到每人每年1500元;低保補助水平提高180元,達到每人每年1180元。城鄉低保標准居自治區首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25.6元,達到1326元,高於全國和自治區水平。住房保障工作深入推進,全年新建續建經濟適用住房156萬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資金支出2169萬元,15338戶低保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補貼。石拐棚戶區和包鋼尾礦壩周邊五村搬遷改造工程全面完成,1.5萬戶4萬多居民將遷入新居。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科技工作投入機制不斷完善,全年投入研發經費14.3億元,增長20%。深化產學研合作,組織實施了資源綜合利用與節能減排新技術推廣應用、科技惠民等科技專項和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稀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被列為自治區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試點,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顯著增強。人才資源開發力度加大,引進國內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成效明顯。加大對城鄉義務教育的投入,基礎教育繼續保持自治區領先水平。民族教育得到優先重點發展。實施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對全市現有的中高等職業學校進行調整合並,啟動了職業教育基地建設。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開始推進。加快文化大市建設步伐,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傳媒大廈、廣播電視采編製作播出中心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包頭秦長城熱氣球節和首屆內蒙古二人台藝術節。創作排演了《西口好人》等一批精品劇目。體育事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國航海模型比賽等6項全國賽事在包頭順利舉辦,全市第十一屆運動會以及首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為266個行政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完成106個農村牧區廣播電視數字村建設任務。建成市腫瘤醫院等3家醫院病房樓,新建改建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衛生室。為20萬40歲以上的農牧民免費體檢。開展「健康包頭行動」,10萬多群眾受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走在自治區前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1%。社會管理工作有效加強。不斷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和應急體系建設,投入1920萬元,採取有力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取得勝利,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葯品監管工作繼續加強。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了社會穩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有地方特色的文明企業、文明社區、文明市場、文明窗口等創建活動,城鄉居民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市實際的措施,各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人事、審計、司法、統計、人防、氣象、防汛、地震、工商、質量技術監督、新聞出版、僑務、外事、老齡、雙擁、史志、檔案、仲裁、政府法制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績,為構建和諧包頭做出了新貢獻。
(七)堅定不移地推進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並及時向市政協常委會通報情況。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1件、政協提案419件,辦理工作質量和效率有了新提高。充分利用政府網站、新聞媒體、市長熱線等平台,推進了政務公開。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規范了審批主體、條件、程序、辦理期限和收費標准。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充分發揮行政監察、審計監督作用,加大對商業賄賂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治理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開展了領導幹部大接訪等活動,群眾訴求渠道進一步暢通,一些信訪積案得到妥善處理,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信訪工作局面不斷好轉。
各位代表,2009年,是我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民生繼續改善、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年。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在工作中,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富民強市;必須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第一追求,堅持以人為本、親民惠民;必須把建設和諧社會作為第一責任,堅持統籌兼顧、全面進步;必須把解放思想作為第一動力,堅持改革開放、開拓創新;必須把謀事幹事成事作為第一準則,堅持凝心聚力、真抓實干。這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證。一年來,全市人民同舟共濟,攻堅克難,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新包頭邁出了堅實步伐。這是中共包頭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方面支持與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各界,向中央和自治區駐包單位,向駐包部隊、武警官兵,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包頭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我市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節能環保面臨的問題較多,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任務還很繁重;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牧區發展相對滯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改善民生任務還很迫切;在金融危機影響沒有根本消除的情況下,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G. 徐州市賈汪區清源河道保潔有限公司怎麼樣
徐州市賈汪區清源河道保潔有限公司是2018-07-12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鎮西路水利站。
徐州市賈汪區清源河道保潔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305MA1WW5QM17,企業法人姚均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徐州市賈汪區清源河道保潔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河道保潔、養護服務;污水管網清淤;清淤工程設計、施工;物業管理服務;清潔服務;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養護;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工程勘察;專項工程設計;工程招標代理;市政監理;公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土石方工程施工;建築設計;工程機械租賃;建材、日用百貨、洗滌用品、酒店用品、五金交電、清潔用品銷售;水利工程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徐州市賈汪區清源河道保潔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