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向含有銅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鹽酸溶液中通入飽和硫化氫氣體,產生的沉澱是什麼
CuCl2與H2S反應可以認為進行到底.
Cu2+ + H2S = CuS↓ + 2H+
1mol Cu2+生成2mol H+,所以最後H+濃度=10+1*2=12mol/L
B. 向c(HCl)=0.05mol/L的鹽酸中通入H2S至飽和(H2S濃度約0.1mol/L),計算此時溶液中S2-的濃度. 怎麼算呢
H2S+H2O=H30+ +HS- Ka1標准=[H+][HS-]/[H2S]
HS- + H20=H30+ +S2- Ka2標准=[H+][S2-]/[HS-]
將兩步標准平衡常數表達式結合,得 Ka1標准Ka2標准=[H+]的平方×[S2-]/[H2S]
則 [S2-]=3.7×10^(-20)mol/L
C. 向c(HCl)=0.05mol/L的鹽酸中通入H2S至飽和(H2S濃度約0.1mol/L),計算此時溶液中S2-的濃度。
1.會抑制 平衡常數計算無論何時都可以用公式計算
2.可以合並 由於各步反應被抑制,大略計算中常將電離出來的氫離子忽略,所以氫離子濃度=鹽酸濃度,硫化氫平衡濃度=硫化氫總濃度
3.是表示平衡濃度 由於新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的100倍小於鹽酸電離出氫離子濃度(忽略條件)忽略電離出的氫離子
4.鹽酸提供氫離子濃度
D. 向溶液中通入硫化氫至飽和,硫化氫氣體的濃度為多少
常溫下,溶解比例1:2.6,即1體積水能溶解2.6體積的H2S.
假設是1升水,質量是1000克,能溶解2.6升的H2S,其質量=2.6*34/22.4=3.95克,溶液的濃度=3.95/(1000+3.95)=0.39%
放置一段時間,其濃度降低是由於H2S揮發和H2S被空氣中的氧化造成的.
另一方面變渾濁,是由於H2S被空氣中的氧化造成的.
2H2S+O2=H2O+2S(沉澱)
E. 向一c(Mn2+)與(Pb2+)=0.1mol/l的溶液中通入H2S至飽和,欲將二者定量分離,溶液酸度應控制在什麼范圍
我手頭沒有具體的數據,不過我給你提供一個計算通法
以MnS的得到為例
Mn2+ +H2S=MnS+2H+
分解為三個平衡
Mn2++S2-=MnS K1=1/Ksp(這是沉澱溶解的逆反應)
H2S=H++HS- K2=Ka1
HS-=H++S2- K3=Ka2(H2S包含兩步電離,Ka是電離平衡常數)
總反應的K=K1*K2*K3
K又可以表示為:K=[c(H+)^2]/[c(Mn2+)*c(H2S)]
飽和H2S的c是0.1mol/L
完全沉澱,c(Mn2+)有按10^-5或10^-6算的,根據題目條件而定
這樣帶進去算出的H+就是可以完全沉澱的最低H+濃度
至於剛開始沉澱的濃度,仍以Mn2+為例,c(Mn2+)*c(S2-)=Ksp,算出S2-濃度,再根據H2S兩步電離的總平衡公式算出的就是剛開始沉澱的H+濃度
F. 向含0.1mol/L ZnCl2和0.1mol/L MnCl2 的混合液中不斷通入H2S氣體至飽和,應將H+濃
搜一下:向含0.1mol/L
ZnCl2和0.1mol/L
MnCl2
的混合液中不斷通入H2S氣體至飽和,應將H+濃
G. 向飽和H2S溶液中通入過量SO2與向飽和SO2溶液通入過量H2S有什麼區別
最後都是黃色沉澱,是單質S,現象不同的是,一個顏色身一個淺,因為H2S溶解度大。H2S溶解度比SO2大 所以飽和的H2S含量要比飽和的SO2多 最後同入過量的另一種氣體產生的沉澱也多 顏色就深
H. 大一化學題:在下列溶液中通入H2S至飽和,計算溶液中殘留Cu2+的濃度。
c硫離子*c氫離子²/c硫化氫=Ka1*Ka2
解得c硫離子
c硫離子*c銅離子=Ksp
解得c銅離子
I. 向含C(Ni2+)=c(Mn2+)=0.1mol/l的溶液中通入H2S(g)至飽和以實現二離子的分離,應該控制溶液PH在什麼范圍
你的計算思路沒有問題。
[Ni2+]<10^-5mol/L才認為沉澱完全
J. 含鎘廢水通入H2S達到飽和並調整pH為8.0,計算水中剩餘鎘離子濃度。 [Ksp(CdS=7.9X10-27)]
標況下,一體積水溶解2.6體積的H2S,即H2S的濃度=0.116mol/L
H2S電離常數版K1=5.7*10-8 K2=1.2*10-15
K1=[H+][HS-]/[H2S]
所以,權[HS-]=0.116*5.7*10-8/10-8=0.661mol/L
K2=[H+][S2-]/[HS-]
所以,[S2-]=1.2*10-15*0.661/10-8=7.93*10-8mol/L
Ksp(CdS=7.9X10-27)
所以,[Cd]=KSP/[S2-]=7.9*10-27/7.93*10-8=1*10-19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