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巾幗不讓須眉出自哪裡什麼意思誰寫的
『巾幗不讓須眉』是一個成語。
成語解釋: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注釋: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
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睿傳》裴松之注引的《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譯文:諸葛亮已經多次派遣使者交書,又送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以此激怒宣王。
示例:
1、天生麗質是你的招牌,干凈利落是你的特色;巾幗不讓須眉是你的性格;光彩照人的你魅力四射;祝你三八婦女節,永遠快樂!
2、而在登頂於山戚公祠時,同樣,她們也迸發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之情:「此地曾寒倭寇膽,異邦猶震戚公名,八年戰績承餘烈,祠宇巍巍抵百城。
(1)污水廠女工巾幗不讓須眉擴展閱讀:
1、巾幗不讓須眉的典故
梁紅玉出生在淮安,從小習文練武。當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時,為避兵禍,隨母親到鎮江,與當時作為下級軍官的韓世忠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婚後,在梁紅玉輔佐下,韓世忠屢立戰功,陞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術率領10萬大軍,沿著大運河來到鎮江,企圖通過鎮江北撤,當時43歲的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率領8000水軍守衛鎮江。金兀術率領的500多艘戰船,黑壓壓的一片來到江面。梁紅玉在金山頂上看得清楚,她英姿颯爽,猛然擊起戰鼓。
一通戰鼓,韓世忠立即指揮水軍,扯帆駛出鯰魚套的蘆葦盪,迎戰金軍。二通戰鼓,韓世忠佯裝失利,且戰且退,轉眼間隱進了茫茫蘆盪。金兀術以為他們與以前遇到的宋軍一樣,貪生怕死,不堪一擊。於是急令緊緊追趕,一路追進了埋伏圈。對金兵的舉動,梁紅玉在金山頂上看得一清二楚,隨即揮舞令旗,擂響了第三通鼓。
隨著震天動地的鼓聲,埋伏在蘆盪里的戰船,脫掉偽裝,嗖地飛向敵軍。由於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來又從未遇到過這樣猛烈的打擊,早已死傷過半,潰不成軍。金兀術急令回撤,一直逃到今句容附近的黃天盪。
韓世忠指揮宋軍乘勝追擊,把金兵包圍在長江南側的黃天盪里,使其進退無路。這一圍就是48天。無奈之下,急令士兵星夜鑿渠,挖通老鸛河(進入長江,往南京方面逃走。後來,大家都以巾幗不讓須眉來稱贊梁紅玉。
2、巾幗不讓須眉的近義詞
(1)女中豪傑[ nǚ zhōng háo jié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鍾情所歡,不以貧寠易心,此乃女中豪傑。」
譯文:十娘鍾情自己喜歡的,不因為貧窮容而改變心意心,這是女性中的傑出人物。
示例:過學士兒子百般用計求他,他有本事百般拒絕,又是個女中豪傑,正好與中玉作配。
(2)巾幗須眉 [ jīn guó xū méi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14回:「容貌雖說不得美麗,卻氣概豐富,倜儻不群,有巾幗須眉之號。」
譯文:容貌雖然說不得美麗,但舉動或氣勢豐富,卓越不群,有女中豪傑的稱號。
示例:楊家鐵騎,男兒傲骨,巾幗須眉,擅長策馬沖鋒,楊家槍更是被傳為天下無敵手。
(3)女中丈夫 [ nǚ zhōng zhàng fū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雖說你是個女中丈夫,是你去畢竟停當。只是萬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譯文:雖然說你是一個女人中的男人,你去到底妥當。只是相隔萬里道路,路上害怕不方便的地方。
示例:如今出兵在即,一切繁文俗禮就免了吧,況珠兒乃是女中丈夫,我看把珠兒叫來與狄謀士相見便可。
『貳』 求一副工廠里巾幗不讓須眉的對聯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後關注,可以求藏頭對聯、祝福對聯、春聯等等。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 。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叄』 巾幗不讓須眉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女子有作為時,不比男人差。
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古代有所作為者多為男性,巾幗不讓須眉,就是指女子亦可為有所作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相關典故
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司馬懿採取了相持戰術。諸葛亮深知,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而發動強攻,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
於是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麼多兵將,竟不敢來戰。
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來戰,乾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證明他是個一般婦女。司馬懿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肆』 「巾幗不讓須眉」中的「須眉」指的是
男子。
巾幗不讓須眉。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
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4)污水廠女工巾幗不讓須眉擴展閱讀:
須眉,鬍子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鬍子為男子獨有,眉毛雖然男女都有, 但古時候婦女為了美觀,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畫眉代替,雖有如無,所以須眉代指男子。
清代徐時棟的《煙嶼樓筆記》中有「古人稱男子為須眉」的話。《紅樓夢》中也有「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的說法。一種解釋是:古時男子以須眉濃密秀麗為美,而只有男子的須眉才濃密,所以將須眉作為男子的代稱。
但是,須是男子所獨有,眉毛則是男女皆有的。因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合實際。原來,古代婦女有剃眉的習慣,剃去眉毛後再畫眉。而畫的眉畢竟不是"真"的,看起來有而實際上無。這樣,眉也可視為男子「獨有」之物。男子被稱為須眉,道理就在這里。
『伍』 巾幗不讓須眉中的巾幗是指什麼
巾幗原是古時的一種配飾,寬大似冠,內襯金屬絲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紮成各種新穎式樣,外裱黑色繒帛或彩色長巾,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再綰以簪釵。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才成為婦女專用。三國時有著名的一出戲:諸葛亮出斜谷向司馬懿挑戰,但後者避而不出,諸葛亮便用激將法,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女之飾",以示羞辱。巾幗後來引申為女子的代稱,如今已是對婦女的一種尊稱。(老鐵我真的很需要財富值,你采個納吧,大恩不言謝)
『陸』 「巾幗不讓須眉」巾幗到底是什麼
諸葛亮用了一個“毫無人性”的作戰方法之後,“巾幗”成為了女性的專屬代名詞。後來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一個出生地成迷、祖籍成迷、姓氏都成迷的女人出現,這個“巾幗”才成為了一個非常高大上的名詞,她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女戰神”——花木蘭。根據商丘的縣志記載,花木蘭本姓魏,家在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的虞城縣。當地設有木蘭祠,還以木蘭為名的木蘭鎮。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和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均在此處,目前這種說法是大家普遍比較贊同的一種說法。不過也有的人說花木蘭姓宋,家在宋州。
木蘭回家受到了全家的熱烈歡迎,鋪紅毯、化妝、殺豬、夾道歡迎......每個人分工都很明確。到了家之後,木蘭也沒說啥,鑽自己屋裡就開始化妝了。戰友們看到進去的是個少年英雄,結果出來的是一個女人 ,大家都震驚了。合著這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竟然是個女人!這些戰友也不知道是驚是喜是慚愧了,反正自己打仗輸給了一個女人。此事之後,人們為了歌頌花木蘭的事跡,就用“巾幗不讓須眉”來指女人比男人還優秀的意思。
『柒』 「巾幗不讓須眉」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英雄不問出處。
『捌』 巾幗不讓須眉的下一句
巾幗不讓須眉的下一句是:紅顏更勝兒郎。
意思: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現代多用作成語。
1、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
2、須眉指:鬍子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8)污水廠女工巾幗不讓須眉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巾幗不讓須眉」的實例: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於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玖』 鏗鏘玫瑰 巾幗不讓須眉是什麼意思
一般形容女性指女子亦可為有所作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
巾幗不讓須眉,漢語成語。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
鏗鏘玫瑰一般可將女性比作玫瑰,取其嬌艷、馨香、美麗之意。鏗鏘是象聲詞,有響亮、激越、向上的含意。
簡介
巾幗不讓須眉由來: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一種用絲織品或發絲製成的頭飾,這種頭巾式的頭飾叫巾幗,其上還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製成的珍貴首飾。巾幗的種類及顏色有多種,如用細長的馬尾製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製作的叫「紺繒幗」。
鏗鏘玫瑰: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形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也用來形容詩詞文曲聲調響亮,節奏明快。鏗鏘是象聲詞,有響亮和激越的含意。美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