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放射性廢水來源分類及危害

放射性廢水來源分類及危害

發布時間:2021-11-28 02:07:23

⑴ 什麼是放射性污染其來源有哪些

什麼是放射性污染?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產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動發生衰變,並放射出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些元素統稱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狀態下,來自宇宙的射線和地球環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會給生物帶來危害。50年代以來,人的活動使得人工輻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質大大增加,環境中的射線強度隨之增強,危及生物的生存,從而產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難消除,射線強度只能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

放射性污染主要來源於核武器試驗,核工業的放射性廢物排放,各種核事故泄漏,以及各種帶輻射源的裝置,如X射線源和電視機顯像管等。

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使幾十萬人死亡,大批倖存者也飽受放射病的折磨。大氣核試驗,使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物污染了大氣、地面和海洋。核電站在燃料的生產、使用和回收過程中產生出大量的放射性廢物。還有核潛艇事故、攜帶核彈的飛機失事、用核電源的人造衛星墜入大氣層等事件,同樣會造成核污染。

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可以由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它們發出的射線會破壞機體內的大分子結構,甚至直接破壞細胞和組織結構,給人體造成損傷。高強度射線會灼傷皮膚,引發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破壞人的生殖機能,嚴重的能在短期內致死。少量累積照射會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官、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受到損害,發病過程往往延續幾十年。

⑵ 放射性廢物來源與分類

在當今的世界上核能的利用極為廣泛。核電站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廢料,核泄漏事故也時有發生。核武器試驗形成放射性散落物。鈾礦和一些有色、稀有、稀土、磷等礦產的開采和選冶導致大面積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源在工業和醫療等許多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由於管理不善,常被當作一般的廢料而丟棄。某些建築材料中也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造成放射性污染。這一節將介紹環境地球物理方法在這些放射性污染監測與防護中的應用。

(1)放射性廢物來源

放射性廢物又稱核廢料,按照國際原子能委員會的定義,放射性廢物是指放射性濃度或活度大於國家主管部門所規定的「豁免量」,並預計將來不再被利用的含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任何物質。由此可見,放射性廢物可以產生於任何應用放射性核素的單位,但主要產生於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

廣義核燃料循環由許多環節組成,概括地說,它包括鈾礦的普查勘探,礦石的開采,鈾化學濃縮物的提純,235U的濃集,燃料元件的製造(以上為核燃料製造階段),堆內運行(使用階段),卸出元件的運輸,化工後處理以及放射性廢物的處置等。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是核燃料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如圖9.11所示)。

與核燃料循環的各個環節相對應產生的放射性廢料,是放射性廢物的主要來源。低、中水平放射性廢物還可來自工業、農業、醫葯及研究部門;而高水平放射性廢物,則主要來自化工後處理廠和反應堆的乏燃料。具體地說,放射性廢物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核燃料的製造、使用及後處理等階段,核設施退役,研究實驗室,有關工業部門,醫療部門。

圖9.11核燃料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放射性廢物

(2)放射性廢物分類

在不同的國家或部門,對放射性廢物的分類不盡相同。但大體上考慮的是以下幾個方面:按其放射性強度可分為低放、中放和高放廢物;按其半衰期可分為短壽命、中壽命和長壽命放射性廢物;按其物理性狀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按燃料的循環過程分為乏燃料、超鈾廢物、高放廢物、低中放廢物、已退役的核設施廢物、鈾選礦廠廢物和氣體放射性廢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放射性廢物分類》(GSB9133—1995)包括: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術語、放射性廢物分類構架及其分級標准等。

制定放射性廢物分類標準的主要原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首先確定放射性廢物的范疇,規定了各種廢物的放射性濃度Av(或比活度Am)的下限值;②然後按放射性廢物的物理性狀進行第一級分類,分為氣載廢物、液體廢物和固體廢物三類;③對放射性氣載廢物和液體廢物均按其放射性濃度水平作為第二級分類,氣載廢物分為低放、中放、兩個等級,液體廢物分為低放、中放、高放三個等級;④對固體廢物,以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長短和固體的放射性比活度水平作為並列的二級分類,交叉使用。固體廢物的放射性比活度用Bq/kg表示。按上述原則給出的放射性廢物分類系統見表9.3。

表9.3放射性廢物分類表

⑶ 放射性污染有什麼危害

放射性對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

中樞神經症狀主要有無力、怠倦、無欲、虛脫、昏睡等,嚴重時全身肌肉震顫而引起癲癇樣痙攣。細胞分裂旺盛的小腸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皮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會引起淋巴組織破壞。

「當心電離輻射」標志放射能引起淋巴細胞染色體的變化。在染色體異常中,用雙著絲粒體和著絲立體環估計放射劑量。放射照射後的慢性損傷會導致人群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的發病率增加。

⑷ 核廢水中放射性物質的危害究竟都有哪些

近日,日本方面宣布,計劃將福島核電站儲存的大量核廢水排入大海。這個決定遭到了世界上眾多國家的強烈反對。

也許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各界人士的反對會如此強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隱患。

但是即便將放射性元素進行稀釋,還是會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隨著排入大海,最終會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

地球發展繁衍了幾億年,大自然里生存發展的生物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生命起源於海洋,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完成最基本的捕食和生存。

核廢水一旦被排入太平洋,裡面所含有的大量有害的微量元素經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層層積累 ,最終會進入人類的體內,破壞人體的生命健康,甚至會破壞改變人類的DNA結構,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

核廢水排入大海,不出十年,太平洋一帶就會被污染,不出三十年,全球的海域都會遭到破壞。

⑸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環境中放射性的來源主要是天然和人為的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宇宙射線及其產生的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系列和自然界中單獨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人為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核試驗及航天事故、核工業、工農業、醫學科研等部門排放的廢物和放射性的開礦和利用。
危害:放射性核素通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攝入、皮膚和黏膜侵入三種途徑進入人體並在體內積累。
α、β、γ射線照射人體後,常引起細胞分子、原子電離(稱電離輻射),使組織的某些大分子結構被破壞,如使蛋白質及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鏈斷裂等而造成組織破壞。
人體一次或短期內受到大劑量照射,將引起急性輻射損傷。如核爆炸、核反應堆事故等造成的損傷。
全身大劑量外照射會嚴重傷害人體的組織、器官和系統,輕者出現發病症狀,重者造成死亡。

⑹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主要源於各大研究所,還有醫院都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廢料。

⑺ 放射性廢水對人的危害途徑有哪些

危害途徑:一個是外照射,一個是飲用後內照射。

⑻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與危害

一、來源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呼吸道進入、消化道食入、皮膚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從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質的吸收程度與其氣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有關。難溶性氣溶膠吸收較慢,可溶性較快;氣溶膠粒徑越大,在肺部的沉積越少。氣溶膠被肺泡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放射性物質既能被人體直接攝入,也能通過生物體,經食物鏈途徑進入體內。

3、皮膚或粘膜侵入

皮膚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能力波動范圍較大,一般在 1%~1.2%左右,經由皮膚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隨血液直接輸送到全身。由傷口進入的放射性物質吸收率較高。

二、危害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損傷

放射性物質直接使機體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如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間接損傷

各種放射線首先將體內廣泛存在的水分子電離,生成活性很強的 H+、OH-和分子產物等,繼而通過它們與機體的有機成份作用,產生與直接損傷作用相同的結果。

3、遠期效應

主要包括輻射致癌、白血病、白內障、壽命縮短等方面的損害以及遺傳效應等。根據有關資料介紹,青年婦女在懷孕前受到診斷性照射後其小孩發生 Downs 綜合症的幾率增加 9 倍。

(8)放射性廢水來源分類及危害擴展閱讀:

污染源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

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

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衰變則需上百年甚至上萬年。

3、醫療放射性

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⑼ 放射性污染有哪些危害

放射性污染:人類活動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環境的放射性水平高於自然本底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放射物質可以通過空氣、飲用水、食物鏈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能使人的身體致殘,誘發惡性腫瘤、白血病以及各種傳染性疾病等。

放射性污染源有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醫療放射源、科研放射源等。

⑽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三廢」排放也受到嚴格控制,所以對環境的污染並不十分嚴重。但是,當原子能工廠發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國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廠發生故障而被迫全廠封閉的實例。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 (3)醫療放射性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廣泛地應用放射性物質,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單位外,金屬冶煉、自動控制、生物工程、計量等研究部門、幾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課題和試驗。在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總之對生物的危害非常大的!! 謝謝請您採納!

閱讀全文

與放射性廢水來源分類及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陽禹輝水處理官司 瀏覽:878
陰離子交換強度 瀏覽:282
環己烯的制備蒸餾不滴 瀏覽:899
廁所水垢清潔劑 瀏覽:635
陶氏反滲透膜化學清洗 瀏覽:528
汽油濾芯屬於什麼 瀏覽:409
去離子純凈水圖標 瀏覽:264
怎麼聯系污水處理廠 瀏覽:247
工業用水的水垢怎麼清理 瀏覽:625
邢台沁園凈水器加盟多少錢 瀏覽:629
凈水機排不排廢水有什麼區別 瀏覽:586
印刷污水處理費多少錢一噸 瀏覽:518
blueair凈化器的wifi怎麼連接 瀏覽:535
海爾熱水器過濾網清洗圖解 瀏覽:675
工業甘油蒸餾設備 瀏覽:159
工業廢水主要污染有哪些 瀏覽:901
塗料級PMP樹脂 瀏覽:244
屈臣氏蒸餾水是幾蒸 瀏覽:810
東莞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采購 瀏覽:392
車都有什麼濾芯兒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