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檢查井設置距離標准規定是多少
建築小區用塑料檢查井應用技術規程 CECS227:2007 裡面有規定的,200~400的污水管道間距宜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間距為60m。
2. 電纜井的設置規范
《石油測井新技術及標准規范》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核磁共振測井技術及應用;電阻率成像測井技術及應用;聲波成像測井技術及應用;MDT模塊式地層動態測試器;綜合孔隙度岩性測井儀;儲層飽和度測井儀;快速平台測井儀,以及介紹了油氣田測井解釋中常見岩石和礦物的地球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產狀、岩石物理性質、測井參數及相關標准規范等。本書適合於油田現場測井、測井解釋、勘探開發地質等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做為大專院校有關專業教師及測井分析和測井地質學科研究生的參考用書。第一篇裸眼測井工藝 第一章測井儀器 第二章大斜度井、水平井測井技術 第三章電纜使用工藝及測井基礎設施 第四章井壁取心 第二篇測井資料解釋 第一章測井資料的數字處理 第二章測井資料解釋方法 第三章利用測井資料進行區塊評價 第三篇生產測功井新技術 第一章生產測井技術 第二章井下流量測井 第三章流體密度及持水率測量 第四章溫度測井 第五章壓力測井及資料分析 第六章產出剖面測井信息綜合分析 第七章水平井生產測井技術 第八章注入剖面測井 第九章套管井底參數測井 第十章生產測井資料應用 第十一章套管工程檢測測井 第十二章數控測井儀器設備 第十三章剩餘油監測技術 第四篇射孔新技術 第一章射孔器及其檢測技術 第二章射孔深度控制 第三章射孔現場施工工藝 第四章射孔優化設計 第五章油氣井爆炸作業 第五篇其他測井新技術及其應用 第一章成像測井方法 第二章復雜儲層評價方法 第三章成像測井的地質分析 第四章核磁共振測井及其應用 第五章 基礎實驗研究 第六章測井解釋油氣飽和度岩石物理研究 第六篇相關標准規范
3. 電纜井間距設多少米合適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規范上是不超過100m,但實際市政上都不超過50m,一般30-40m,這個主要是敷設電纜受機械的限制,特別是大的電纜,距離長了無法拖動。
《電力電纜井設計與安裝》(07SD101-8)中,直線段上電纜井的距離不宜大於100m。實際中,電纜轉彎處、分支處,電纜過馬路的兩端均要設電纜井;非直線路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小間距。
按照電纜牽引力來計算的話,間距可以放到很大。但是考慮到電纜的敷設難度及檢修。一般10kV電纜在50米以內。10Kv以上的間距會大一些。70米左右。另外需在過街處設置預留。 在線路轉角、分支處應設電纜人孔井,在直線段上,為便於拉引電纜也應設置一定數量的電纜人孔井,人孔井間的距離不宜大於150m。
(3)地下電纜與污水井的間距規范擴展閱讀:
《電力電纜井設計與安裝》是2007年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 。
本書內容為國家建築標准圖集適用於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的民用、工業企業內部室外地下敷設電力電纜線路及與其有關的控制線路採用電力電纜井時的施工、安裝。
電纜排管應一次留足備用管孔數,但電纜數量不宜超過12根,無法預計發展情況時,可留1~2個備用孔。較長電纜管路中的下列部位,應設有工作井:
(1)電纜牽引張力限制的間距處。其最大間距,可按本規范附錄F確定。
(2)電纜分支、接頭處。
(3)管路方向較大改變或電纜從排管轉入直埋處。
(4)管路坡度較大且需防止電纜滑落的必要加強固定處。
4. 地下電纜與地面安全距離是多少
1、直埋電纜的話,要在凍土層以下,中原地區規定在地面下0.7米;
2、如果是穿保護管敷設,則能滿足機械強度要求就可以(如在路面下穿過的保護鋼管);
3、有電纜溝時,不受限制,按電纜溝內敷設技術要求;
4、與其它管網交叉、並行,要滿足相關的間距要求(如距離水管0.5米以上)。
5. 室外污水井最大間距是多少
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規定:水平方向上給水與污水之間的最小水平版凈距為1.0~1.5米,凈距是指權管外壁之間的間距,垂直凈距最少40cm,檢查井之間的間距沒有規定,規范規定的給水井指的是城市自來水,用管道敷設的,你最好讓洗車廠將污水檢查井用防水水泥砂漿內外抹面20mm。
如果你家是那種自己挖的飲用地下水的水井,最好自己做一些防止水污染的措施:1、採用密封的蓋板,蓋板頂高出地面至少0.5米;2、井口周圍設不透水的散水坡,寬1.5米,在滲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還應填厚度不小於1.5米的粘土層,或採用其他等效的防滲措施。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6. 電纜井的作用是什麼還有安裝的間距為多少
電纜井是電纜埋設工程中起到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後安裝或維護作用的地下檢查井。電纜井間距要設為40米。
電井,分為強電、弱電,強電是照明、動力,弱電主要是通信、監控、數據等低壓部分。電井是一垂直貫通建築的空間,供強、弱電電纜垂直敷設,到達每層後,再敷設至樓層的各處,根據消防規范,電井每層或隔層封閉。
弱電線路(纜)在弱電井裡敷設即可以保護弱電線路(纜)減少人為的破壞,又可方便專業施工人員定時檢查維護,而且線路(纜)從弱電井走,不會影響大樓的整體形象,比較美觀。
弱電也不僅僅是指通訊(電視、電話、網路),其實有線電視線(纜)、消防報警線(纜)、樓宇對講。監控、樓宇自控等等都屬於弱電。
弱電是相對於強電來說的,做通訊用。一般在電梯通道中安裝。電壓較低--12V 或者24V。
弱電井在高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一般是從建築物的地下層到高層、聯網線路一般都走垂直的弱電井。
有些建築物的弱電井較小,沒有考慮各個系統的設備,而造成弱電井擁擠、混亂,給維護、維修帶來很大麻煩。
7. 污水檢查井的間距是多少啊
200~400的污水管道間距宜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間距為60m。污水檢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統上為檢查和清理管道而設立的窨井。
同時還起連接管段和管道系統的通風作用。相鄰兩井之間管段應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在管道斷面改變處、坡度改變處、交匯處、高程改變處都需設置檢查井,在過長的直線管段上也需分段設置檢查井。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徑小於等於15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20m,管徑大於20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30m。
(7)地下電纜與污水井的間距規范擴展閱讀:
排水系統的布置應全面規劃,盡量做到:
①排水溝道要處於控制面積的最低處,以求盡量自流排水。
②根據地形應將排水地區劃分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為主,抽排為輔。
③排水干溝的出口應選擇在容泄區水位較低和河床比較穩定的地方。
④下級排水溝道的布置要為上級溝道排水創造良好的條件,干溝要盡可能布置成直線。此外,排水溝布置要避開土質差的地帶,以節省工程費用並使排水安全及時。
⑤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區,應布置截流溝或撇洪溝,使外來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直接引入排水干溝或容泄區。
類型
國內外關於城市高架橋橋面排水的方式有很多種,通過對不同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依據排水系統進水口截流方式的不同,可將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分為以下三類: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防撞欄桿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較為簡單的高架橋橋面排水方式,適用於橋下無車輛通行的情況。橋面雨水通過橋面橫縱坡匯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橫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時)或豎向排水管道(連續梁時)將雨水直接沖淋到橋下。
目前,在國內外的高架橋排水設計規范中沒有對橋面直接泄水的垂直高度給出明確規定,橋面徑流中可能會帶有腐蝕性的致污物,直接沖淋到橋梁構件會使其腐蝕或形成污垢,對高架橋結構造成不良影響。
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在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橋面雨水通過排水管道排至橋下排水溝或排水口內,適用於橋下有車輛通行的情況。一些發達國家對橋面徑流的排放有明確規定,要求採用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將橋面水流引至橋下排水口。
在這種排水系統中,進水口的尺寸及間距選擇會影響排水系統的泄水能力。
如果進水口尺寸較小,就須減小雨水口間距(我國的橋面排水設計最小間距為5m)以能滿足橋面排水的要求。
當雨水口間距較小時,跨中雨水口截流的雨水需經過相當長度的縱向排水管才能到達橋墩處的落水管,在縱向排水管過長且鋪設坡度較小的情況下,管內水流無法達到自凈流速,水流中的雜質易在排水管道內沉澱,導致管道堵塞排水不暢。
若只在橋墩處設置雨水口,橋面雨水口間距變大,縱向排水管道長度較短且鋪設坡度較大,管內水流速度較大,滿足水流自凈的要求,不易形成管道阻塞,但進水口的尺寸也必須同時增大,寬度一般取為40cm左右。
8. 地埋電纜需要在一定的距離設置檢查井嗎
如果有轉彎處就需要,如果是直的一般不需要,但要做好電纜的標示,以免別人開挖時破壞
9. 電纜敷設穿管電纜井的設置的距離
規范上是不超過100m,但實際市政上都不超過50m,一般30-40m。
《電力電纜井設計與安裝》(07SD101-8)中,直線段上電纜井的距離不宜大於100m。實際中,電纜轉彎處、分支處,電纜過馬路的兩端均要設電纜井;非直線路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小間距。
電纜有電力電纜、控制電纜、補償電纜、屏蔽電纜、高溫電纜、計算機電纜、信號電纜、同軸電纜、耐火電纜、船用電纜、礦用電纜、鋁合金電纜等等。它們都是由單股或多股導線和絕緣層組成,用來連接電路、電器等。
(9)地下電纜與污水井的間距規范擴展閱讀
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5.6.42條規定:電纜排管應一次留足備用管孔數,但電纜數量不宜超過12根,無法預計發展情況時,可留1~2個備用孔。
5.6.47條規定:在轉角、分支或變更敷設方式改為直埋時,應設電纜人孔井。在直線段上,應設置一定數量的電纜人孔井,人孔井間的距離不宜大於100M。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 一般常用的距離為60M。
穿線管敷設轉彎處、分支處、電纜過馬路的兩端均應設置電纜井,直線段上電纜井的距離不宜大於100m,非直線路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小間距。一般情況下布置在綠化地帶內,頂部距地面不應小於0.7m,在人行道路下面時不應小於0.5m。
10. 埋地電纜,規范規定多少米設一個電纜井
埋地電纜
一般是
50米左右和轉角的地方
設置一個電纜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