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近幾年環境的變化
一.
廣州近年來有很大的改變,「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的成效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臟亂差」「著稱」廣州火車站收斂了不少;站在珠江邊,也終於可以大大的吸一口氣而不至於昏倒;廣州人也斯文起來了,雖然說話還是蠻大聲的,權且當作一種熱鬧的風格吧。
或許你以往會覺得這里沒有內涵韻味,其實一個有2000多年的老城怎麼可能沒有值得你咀嚼的東西呢,只是它沒有被好好的包裝起來。風情萬種的西關小姐和瀟灑精明的東山少爺的故事依然傳頌在小巷的古老大屋裡;色香味都登峰造極的粵菜點心琳琅滿目;唧唧呱呱聽的一頭霧水的廣州話也別有風趣;逐漸隱去的街頭「講古佬」(說故事的人)在榕樹頭一坐依然引來無數的追捧者;一片片商業騎樓群講述著許多名門望族的興衰;沙面的西洋建築群供予人們一個休憩的場所同時也讓人面對歷史……
其實在廣州也一樣可以休閑自在,還是別用那老掉牙的眼光看廣州,只要用心,還是有很多驚喜,觸動,出彩的地方。
二.
經過三年的治理,廣州的環境質量越來越好,空氣、環境雜訊、珠江廣州河段水質均優於或達到國家標准。今年頭10個月,廣州可見藍天白雲天數有150多天。為實現青山、碧水、藍天、花城藍圖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1998年開始,廣州實施「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工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先後制定了防治大氣、水源、雜訊、固體廢物、機動車污染和綠化管理等多部地方性法規,為依法治理環境提供保障。對污染源進行了重點整治,有近千家企業被關閉、停產,8000多家飲食單位實行改造,改燒石油氣或用電,提高機動車排氣質量標准。與此同時,建成了4間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58萬噸。
特別在綠化方面,廣州市投入了巨資。三年來,廣州市、區兩級已投入近7億元,建成了19個公園,面積達240萬平方米;投入中心區綠地建設和城市綠化工程款達4.45億元;投入清理違章建築、恢復綠化資金達4.5億元,面積422萬平方米,植樹984萬多株。目前廣州建成區綠地面積達9412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0025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對廣州進行考察,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想不到廣州的城市發展這么快,想不到廣州的環境建設起點這么高。
❷ 《廣州珠江河段近年來水質調查報告》
一: 珠江年前河段水質
珠江廣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後航道和黃埔水道,整個河段水環境已受到嚴重污染。近些年,廣州市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業廢水排放實行了「一控雙達標」,200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減少7727.85萬噸;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勢,由於生活污水收集困難,目前處理率只達到約26%,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珠江,成為珠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環境污染使廣州面臨水質性缺水 自「九五」以來,珠江廣州河段水質基本為V類(重度污染)。珠江廣州河段特別是西航道是廣州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之一,以此為水源的西村、石門兩水廠佔全市區供水量的48%,但兩水廠的水源水質只能達到IV類,主要是大腸菌群超標。前航道的車陂、員村水廠,黃埔水道的黃埔水廠,後航道的河南水廠都因水源水質嚴重污染而關閉。隨著南洲水廠的投產,後航道的石溪、鶴洞水廠即將因水源水質問題被關閉。水源地水質問題已成為目前和將來廣州市供水的主要制約因素,水質性缺水正威脅著廣州。
二: 水質受污染原因
原因一
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環保壓力
1, 雖然 廣州工業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2000年廣州市區生活污水排放量達 125萬噸/日, 成為影響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的主導因素。 加上舊城區人口高度密集,污水系統沒有實現雨污分流,市區19條主要河涌充當排污渠,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珠江。
2, 城市污水治理滯後,目前廣州市總污水處理能力62萬噸/日。 與生活污水排增長速度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相對遲緩。「九五」前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7.6%, 到2008年才增長到26.3%。生活污水對珠江的影響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致使珠江廣州河段有機污染突出,並掩蓋了工業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原因二上游經濟快速發展造成污染轉移
雲南、貴州礦藏資源豐富,工業布局為重型結構,主要是耗能大的化工、冶金和采礦工業,糖煙酒次之;廣西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礦藏資源優勢,以有色冶金工業為主,製糖次之;廣東珠江三角洲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一,人口和產業高度聚集,在佔全國0.3%的國土上,聚集了全國2.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9%的GDP,進出口外貿總額約佔全國的1/3。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廢污水大量集中排放,《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所排廢污水量約佔全國廢污水量的1/8,使得珠江三角洲城市附近水體受到較嚴重污染,這是珠江三角洲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流域經濟將從下游向中上游發展,化工、造紙、電力、食品、印染、建材等污染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上游污染負荷增加、范圍擴大,水污染防治任務將更加艱巨。
原因三投入不足污染控制設施建設滯後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之配套的管網建設、運行都是巨額費用,目前, 基本上是由政府投入,投資渠道單一, 環境保護投資明顯不足。
另外 珠江上游許多城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的生活污水基本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而且區域建設程度不平衡,流域中上游地區不少地市的城鎮污水處理率為零。 生活污水已成為局部水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環境意識薄弱執法力度不夠
目前流域內各省各市對一時的經濟利益與長遠的環境利益的認識還很不足,不能自覺地考慮生產生活行為的環境後果。 環境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尚未形成,常常出現犧牲環境和資源去追求眼前的經濟發展,為獲得短暫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雖然國家已建立了較完善的環保法律 體系,但環保執法力量薄弱, 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個別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存在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現象, 使環境管理效力不高; 由於環境執法監督管理能力不足,加之部分企業受利益驅動, 廣東省超標排放廢水或偷排廢水的情況仍較突出,加劇了水環境惡化。
原因五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環境危害成本
工業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內部污染治理成本,更低於導致的環境危害的社會成本,客觀上使超標排污合法化,未能對積極控制污染起到刺激作用。此外,鼓勵和刺激全社會預防污染、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的綜合經濟政策體系遠未形成; 廢水處理等產業沒有走上有利可圖、環境成本內部化的良性循環; 環保行業吸納社會等各方面的資金很少,還處於主要靠政府投資的局面;對超標排污、偷排等處罰過輕。這一切都使高水耗、低效率、高污染、低產出的模式長久在廣東保持了下來。
三: 受污染水對居民的影響
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 」。
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
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來,魚吃水生植物後,又在其體內進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汞、鎘等元素在人體內富集,使人體患病而死亡。
這樣,從水生植物→ 水生小動物→ 小魚→ 大魚→ 人體,形成了一條食物鏈。人體最後成了汞、鎘等元素的「落腳點」。
四: 水污染解決方法
多管齊下管好珠江水污染
改善珠江廣州河段水質,顯然應從污染源治理著手,採取污染源控制—削減—穩定—管理的途徑,實現水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主要對策有:
加強生活污水攔截處理是關鍵。在進一步鞏固工業污染源治理的同時,加大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力度,老城區沿河涌布設截污管(渠)攔截污水,新城區完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俱進污水處理廠。盡快實施完善廣州市污水處理工程,使污水處理能力在2020年前加大到377萬噸/日。並建議考慮建設大坦沙、獵德、西朗等深度污水處理系統。
調整產業結構,限制污染項目上馬,推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用水,減少廢水產生量。
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銜接,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逐步向東南搬遷對水源有污染的企業,關閉不符合「一控雙達標」要求的企業。與廣州流溪河、西航道、沙灣水道、東江北幹流及順德水道等重點水源區保護相結合,建設聯片的水污染控制區、優質水源和生態保護區。
根據有關規劃,盡快實施在石井河源頭約兩萬平方米的沼澤濕地上興建一個集觀賞功能與治污功能於一體的石井源頭濕地公園。利用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天然自凈能力,幫助處理石井河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保護源頭水源。並在沿岸種植喬灌、草皮護岸;
在邊灘引種清水型的苦草、金魚藻、輪葉、黑藻類等水生植物,充分吸引水中氮、磷元素。並且在水中投放鰱魚、鱅魚、鯉魚等濾食性的浮游動植物及底棲動物的魚類,多管齊下,凈化水體。整治後的石井河將直接改善石門、西村水廠的取水質量。
加快實施上游流溪河、白坭河增加來水的措施。
西航道枯、豐水期的水質相差較大,主要是上游枯季來水較小。據研究,流溪河挖潛可增加枯水流量至33 /s,對改善西航道水質有較大的作用。近期應加快流溪河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統一調度水庫的運作,增加流溪河上游枯季來水量。
建議加快三座水閘的重建和西南涌、蘆苞涌的清淤整治進程。目前,北江位於三水市的劉寨水閘、西南水閘正准備拆除重建,而蘆苞水閘則進一步加固。三座水閘下游的蘆苞涌、西南涌等進行全面清淤整治,以使河道暢通,為自然引流北江水至西航道創造了條件。引入上游的北江水和流溪河水量挖潛,可以顯著提高廣州市西村、西村及石門三大骨幹水廠的水量、水質。
加強市區河涌整治。改變現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統,逐步改為分流制;在河涌兩岸鋪設截污管道,把河涌截污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並盡可能將處理廠尾水引至河湧上游排放;加強河涌保潔和管理;日常打撈水中漂浮物,不定期進行河涌清淤,防止和制止向河涌傾倒垃圾及工業廢渣;利用潮水漲落自然凈化河涌污水,研究改建現有河涌的擋潮閘,充分運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根據潮水漲落特點,靈活調度,納潮沖污。
加強與佛山、南海等周邊城市的共同治理跨境的水污染問題。根據對上、遊河流污染問題調查研究結果制定《廣州、佛山市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方案確定後將由廣東省政府頒布,廣州、佛山兩市共同聯手實施。
制定和實施分階段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加強水環境治理法規體系建設,依法治理、保護環境。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遵循「控制源頭、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
五:整治後珠江河段水質景觀變化
摘自羊城晚報2008年3月25日報:國家環保部昨日公布了今年2月《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其中珠江幹流水質為良好,支流水質為優,珠江廣州河段保持了4類水標准。報告認為,與去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全國七大水系總體水質無明顯變化。
根據報告顯示,2月珠江幹流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15個斷面中,I~III類水質佔80%,IV、V類佔20%,無劣V類水質。
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石油類、溶解氧(DO)。珠江支流水質則為優,12條支流的14個斷面水質類別為:I~III類水質佔92%,劣V類佔8%。主要是流經深圳市的深圳河為重度污染,水質屬於劣V類。
❸ 請問一下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待遇如何,請詳解
工人崗是1800基本工資,一年後開始有獎金,後面慢慢增加。如果是本科的工人的話,獎金也不低的。
管理崗1900基本工資,最初獎金是40分,後面慢慢增加。
關鍵看你的崗位以及你的學歷程度。
❹ 廣州市政府為什麼下決心治理污水
欠了債總是要還的,前幾年為了發展經濟,環境被破壞的太嚴重了,再不還賬將對不起子孫後代,不過召開亞運會對改善環境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❺ 廣州環境污染情況
廣州開發區劉村雙井社近期不斷有村民投訴,稱當地農田灌溉用水遭到污染,造成糧食減產、村民皮膚也被污水灼傷潰爛。
筆者昨日(10月20日)獲悉,廣州市環保部門就此事於日前組成執法檢察組,對雲埔工業區內涉嫌排污的廣州市建築寶外加劑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並根據其污染田地造成農作物減產、村民皮膚受損的事實,將對其實施處罰。
據介紹,「建築寶」是一家用硫磺鹽生產建築用添加劑的工廠。廠房內的水溝和地面積水都呈褐色,廠內空氣刺鼻嗆人。廠方雖一再表示,工廠不外排工業廢水。但執法人員卻發現該廠正在排放褐色污水,附近的河涌也呈深褐色。
執法人員審查了「建築寶」有關環評手續、生產工藝流程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等情況。開發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指出,該廠並沒有做到按要求治污排污,比如「建築寶」第一次環評申報年產量是1000噸,但事實上其年產量目前已達到15000噸左右,足足超出14倍之多。可見,污水排放量隨之大為增加。
當地村民反映,工廠排污是不定時的,一般在下午5點至晚上10點。工廠排污時,河水變色、異味濃烈。使用這樣的河水灌溉,蔬菜枯死,河水滲入魚塘引起魚蝦死亡。腳泡在河水裡不到15分鍾就會發癢,接著會起紅點,不久便會出現潰爛。污水腐蝕性強的時候,把快餐盒放下去過一會兒就會蝕溶。污水同時還影響了地下水水質,村民都不敢再飲用地下水,只能由當地政府及村委、村民出資駁接自來水,而此項工程要到今年底才能完工。
環保部門表示,「建築寶」違反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將依法對「建築寶」進行處罰和治理。
❻ 廣州市為什麼要治理河涌
現在廣州市特別是老城區的排水管網基本上是合流管,即污水與雨水混合管,然後直接排入河涌,不但污染環境,而且容易造成「水浸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進行截污工程,包括河涌治理。
❼ 「對珠江或廣州市河涌污染狀況及對策」的社會調查報告
朋友,這個你要自己調查了才會知道啊,可以先弄個問卷調查 讓大家看怎麼治理比較好,沒去過廣州的人肯定說的不一定對。我在深圳待了一年多,感覺這里還是有不少黑水河,原因就是缺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的鎮即使有污水處理廠,但是污水管網不足,有的廠苦於沒水處理還有就是企業污水不能達標排放,這個環保局要加強監管和加大處罰力度,群眾也加大對排污企業的監督,發現有偷排現象及時 舉報垃圾問題也比較嚴重,前一段時間 廣州番禺不是為了建 垃圾焚燒廠的問題有很多市民恐怕產生二惡英等致癌物質 反對建,但是垃圾圍城,垃圾填埋場已經快到填埋極限。必要措施,採用垃圾分選技術,分選出垃圾中鐵、銅、鎳等過渡金屬;減少含氯有機物的量,從源頭減少垃圾焚燒二惡英生成的氯來源,剩下的垃圾可以焚燒處理。對含氯化合物垃圾可採用填埋處理
❽ 廣州近十年的環境變化
重點工程1:以萬畝果園為重點的城市生態綠地建設
據介紹,下一階段,城市生態綠地的保護與建設主要包括:
A、瘦狗嶺林相調整。擬按照森林公園的標准建設闊葉林,增加木棉等富有嶺南特色的開花大喬木,形成優美的風景林景觀。
B、萬畝果園生態公園體系。包括東風果樹公園、瑞寶果樹公園和龍潭果樹公園。現將在果園保護區內選擇建設條件較好的地段,規劃若干個生態濕地公園,分期分批建設,結合河涌水網優化濕地環境、貫通生態廊道,在廣州城市中心形成富有嶺南水鄉風情、綜合效益突出的生態濕地公園體系。
C、城市公園建設。主要包括芳村的葵蓬生態公園、荔灣湖公園擴建、琶洲塔公園、赤崗塔公園、江灣橋南廣場及沿江東路的港灣廣場。
重點工程2:以珠江新城為重點的中軸線公共景觀帶建設
當前廣州市城市公共景觀建設主要集中在新城市中軸線區域,將以珠江新城中軸綠地及相關標志性景觀為核心,完善沿線的公共綠地建設及各重要節點的配套綠化工程,開成廣州東站廣場-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中軸線-廣州新電視塔南綠化廣場-新光橋頭公園-洛溪島的新城市中軸線公共景觀帶。
重點工程3:以亞運場館為重點的綠化景觀建設
配合亞運場館,尤其是比賽場館的建設和整改,重點推進場館周邊道路和相鄰綠地的綠化建設,整治路段結合實際情況實施路樹補植、增加開花植物等改造,新建道路按高標准進行設計,突出地帶性群落式種植,突出綠色亞運和繽紛花城的城市特色。
中心城區重點場館包括: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廣東體育館、越秀體育場(游泳場)、黃埔體育中心、海珠體育館、天河體育中心、燕子崗體育館以及芳村網球中心等。
重點工程4:以城市出入口為重點的門戶景觀建設
通過摸查,目前將機場高速、華南快速干線、廣深高速、京珠高速和廣佛高速五條主要快速干線作為門戶景觀建設的重點線路,擬選其進入廣州市區的第一個收費站作為門戶景觀建設。具體包括人和立交收費站、太和立交收費站、廣氮收費站、海南立交和沙貝收費站。
根據設計要求,各門戶點的景觀塑造都要以木棉為主要開花樹種,與高大榕樹結合,形成富有嶺南風情的主景和視覺焦點,再分別搭配不同的開花特色植物,按東南西北四個出入方位區分主色調,突出不同門戶景觀的特色(其中北邊以紅色為主,東邊以粉色為主,南邊以黃色為主、西邊以紫色為主)。
重點工程5:以珠江兩岸與主幹道為重點的城市綠廊景觀建設
根據升級綠化設計要求,擬在珠江兩岸沿江路、濱江路、二沙島晴波路的小葉榕背景林帶的基礎上增加木棉、美麗異木棉等高大開花喬木,進一步豐富林相。城市主幹道綠化要推廣黃埔大道、白雲大道等綠化效果良好的道路綠化模式,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自然群落式種植和復合立體綠化模式作為廣州城市道路的綠化樣板。舊城區城市主幹道綠化升級要以東風路、環市路和廣州大道為試點,推廣綠化樣板工程,適當補植開花植物。
南部快線是聯系廣州中心城區和亞運村的重要通道,應在道路綠化上著重考慮服務亞運的要求,增加觀花觀葉、景觀效果優良的植物,充分展示廣州的花城特色,在中央分車帶補植美麗異木棉,兩側綠化帶結合萬畝果園及周邊山體田地,建設為層次豐富的自然群落林帶。其中清河收費站立交要建設成門戶景觀項目。
此外,作為廣州東部的重要出入口,廣園快速路應注重加強道路景觀的整體性,建議在兩側綠化帶和中央分車帶中補植夾竹桃,形成連續的夾竹桃特色植物景觀。
❾ 廣州有哪些明顯的新變化請列舉出來!400字左右。
一、以「小蠻腰」為標志的「廣州高度」
從建國以來的城市化發展來看,廣州一直書寫著中國城市建設發展的新高度。從「南中國之冠」的愛群大廈,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冠絕全國的27層廣州賓館,再到63層廣東國際大廈、80層中信廣場,直至今天660米的號稱「小蠻腰」的廣州塔,廣州的高度一直占據中國內地頭名。不過,從整體性和規模性來說,廣州的城市建設離上海、北京還有一段距離。長期以來,廣州的高樓大廈,主要集中於火車東站至天河城一帶,以中信大廈為標志。而越秀、荔灣、海珠等老城區卻舊樓林立、參差不齊。今天,隨著珠江新城的建設及珠江沿線高樓的拔地而起,廣州的高樓逐漸形成集群優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廣州新地標的廣州塔與廣州西塔,它們屹立在珠江邊,顯得風姿綽約,風情萬種,提升了廣州的文化品質。
二、交通綜合治理了廣州的交通狀況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據「廣州道路交通狀況公眾評價調查」結果顯示,雖然67.0%的受訪市民表示近兩年來廣州道路狀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市民對廣州道路狀況的滿意度僅18.2%,而不滿意度高達35.9%。由於廣州城市的人口及車輛增加的速度太快,現有的交通設施和道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雖然全國人口普查尚未完全結束,但人們還是在廣州地鐵免費首日780萬的客流量中充分見證了廣州的人口密度。有專家初步統計,廣州常住人口(含戶籍人口與居住半年以上人口)已超過1500萬。此外,據《廣州統計年鑒》顯示,2002年廣州市機動車輛達到158萬輛,2003年是170萬輛,經過近幾年發展,目前總數大概要超過300萬輛。為改善廣州市糟糕的交通狀況,廣州市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綜合治理措施,如加大地鐵里程建設,目前已建成13條地鐵線,總里程達到236公里,建設brt,加強道路新修與拓寬,改善不合理的交通設置,加大交通秩序管理等等。經過近五年的綜合整治,廣州的交通狀況有了一定的改善,13條地鐵線為廣州提速,brt為廣州公交提速,道路的拓寬與新增,又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當然,單雙號的限行也大大緩合了交通擁堵現象。
三、空氣質量的改善讓廣州的藍天白雲變多了
「城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發展理念讓空氣質量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許多城市都經歷過經濟飛速發展而城市環境不斷惡化的怪圈,廣州也概莫能外。廣州從申辦亞運開始,便把空氣質量的改善列為環境綜合整治的四大目標之一,並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據介紹,從2004年申辦亞運會成功開始,廣州就分8個階段開始推進空氣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計劃。目前,全市空氣質量繼續保持改善態勢,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71%,比去年同期上升0.83個百分點。今年國慶節期間,許多出外旅遊的市民都感覺廣州的空氣質量較之以往有較大的改觀,最明顯的標志便是頭頂上的藍天白雲變多了。據統計,國慶黃金周頭五天中,廣州的空氣污染指數平均為49.2,符合風景名勝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四、河涌治理讓廣州的水變得更綠了
由於歷史與自然的原因,廣州的河涌數量繁多,縱橫交錯於整個廣州城區。過去,每一個到過廣州的遊客對廣州河涌的臟、臭、黑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廣州城市命脈的珠江水竟變成這個樣子,讓無數廣州人痛心疾首。為迎接亞運會的到來,更為了給廣州市民營造一個舒心和諧的環境,廣州市政府投入480億元,對珠江和河涌進行全面改造。經過近幾年的整治改造,廣州的水質得到明顯好轉:珠江水變清變綠了,河涌的污水也不見,河涌兩岸的綠化變漂亮了,原來臟臭不堪的河涌如今變成了市民納涼聊天、垂釣戲水的場所。更可貴的是,廣州市在河涌整治中不忘賦予人文情懷。來自南京大學的孫教授到過東濠涌後感嘆道:「我們沿路可以看到水文化、橋文化、石文化、廣府文化、名人文化等人文歷史內涵,我還從以河涌為主題的博物館和治水碑記了解到河涌沿線歷史文化遺存及古今治理河涌史實,我還從沿岸的人物雕塑和壁畫中,看到民國時期廣州普通百姓人家生活場景,而這些都栩栩如生地反映老廣州的風俗人情。」如此大手筆、大范圍的河涌治理,無疑大大改善了廣州的生態環境,讓廣州市民受益匪淺。
五、亞運大禮包讓廣州市民受惠良多
盡管免費乘車政策因過於擁擠而被迫取消,但廣州市政府讓市民得實惠的念頭依然堅決。此次亞運會,為了讓廣州市民親近亞運,享受亞運,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如贈送亞運紀念郵品和亞運志願服務紀念品,增加放假,旅遊優惠,體育場館和設施免費開放,亞運主要場館免費參觀,贈票,向特殊群體發放補助,無線城市寬頻網路免費上網等等。此次惠民工程,惠及人群廣泛,不但包括廣州戶籍人口,也包括在廣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家庭,還涵蓋參與亞運工程建設的廣大建築工人,真正讓廣大市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特別需要一提的是,此次惠民工程中,主辦方在組織實施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三原則,10大項目有3大項目涉及抽簽,200餘萬市民通過抽簽獲贈各類門票和免費參觀機會。
六、市容市貌變整潔漂亮了
在亞運會即將開幕的時刻,作為在廣州生活多年的廣州人,不得不感嘆廣州的市容市貌有了全方位的改變。從城市街道來說,變得整潔漂亮了,大部分路上鋪上了瀝青,幾乎纖塵不染;從街道綠化來說,廣州的大街小巷處處繁花似錦,綠樹成蔭,上百萬盆鮮花將廣州裝扮得分外靚麗,讓「花城」之譽有名有實;居民區的治安狀況好轉了,讓廣州的平安指數大幅提高。從軟體上說,亞運也讓廣州的文明素質提高了一個檔次,主要表現為服務行業的服務水平大大提升了,市民的一言一行也變得更文明了,日常所見的一些不文明現象也大大減少了。此外,我們還不得不提亞運會一個特殊的群體——亞運志願者。在70萬名亞運志願者中,青年學生占據了絕大多數,他們向亞洲人民展現了良好的文明素質與積極上進的精神風范,無形中成為廣州亞運會的文化名片。正如廣州亞運會志願者主題曲中所唱的:「一起來,更精彩!別錯過夢想的舞台。大家一起唱起來,讓青春放光彩……」相信那數十萬張亞運志願者笑臉,一定會把真誠獻出來,用行動把愛表白出來,向全亞洲人民傳遞和諧、幸福、健康、快樂的亞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