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紹洛陽作文
登郢州白雪樓——白居易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洛橋晚望——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行人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 月明直見嵩山雪
別詩——范雲
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行路難——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這是詩。
文章1:
魅力洛陽
如今,凡是到過洛陽的外地遊客,無不為洛陽市大手筆進行城市建設的氣魄所贊嘆---
在洛河以北,洛陽市大規模實施"創建文明城市,創建文明景區"工程和"綠、亮、凈、美、暢"五大形象工程,城市建成區面貌煥然一新。
在洛河以南,一個山水園林相間、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濃郁的現代化氣息與燦爛歷史文化相輝映的新城區---洛陽新區建設正如火如荼。
2004年1月6日,洛陽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是洛陽繼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後獲得的又一殊榮。手持這四張金光燦燦的"名片",古都洛陽正意氣風發地向創建中西部最佳人居環境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
洛陽有著4000年的建城史,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一座座著名都城遺址,昭示著昔日洛陽無盡的輝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洛陽"撇開舊城建新區,雙中心帶狀發展"的規劃建設模式,曾被國家建設部作為典範進行推廣。到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洛陽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進。但當人們抬頭四顧,並從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這座城市時,大家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與國內先進城市和沿海地區發達城市相比,洛陽的城市建設還是滯後了!洛陽市曾作過一個市民問卷調查,77%的市民將人居環境列為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九五"中期,市委、市政府在認真分析市情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符合洛陽實際的城市定位: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把洛陽建成科技教育比較發達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以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的優秀旅遊城市。
五年來,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93條182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到10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2%,綠地率33.5%,人均公共綠地9.1平方米,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2%,污水處理率50%。洛浦公園、城市出入口、龍門大道、關林大道、青年宮廣場、中州渠綜合整治、澗西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煤氣工程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投用。洛陽城市面貌有了巨大改觀。
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察看洛陽城市建設情況時曾連聲贊嘆:"洛陽城市建設高起點、大手筆、大動作、大變化!"
過去的城市西出入口,不足1000米的道路有4個直角彎,寬僅11米,坑窪不平,交通經常堵塞。如今,紅線寬60米、雙向6車道的西出入口道路,由中州西路和建設路交叉口向西穿越谷東、谷西村,直達310國道。
與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比,可以明顯看出這兩年洛陽的城市出入口通暢了,框架拉大了,道路聯成網了。
市內多條道路煥然一新。過去人車混行的南昌路被改建為雙向6車道;嵩山路一改往日坑窪、狹窄的模樣,搖身變為寬闊、平坦的瀝青混凝土道路;以前類似於鄉村道路的黃河路,被改建成設施齊全、快慢車道分離的道路……如今洛陽迎接中外遊客的,已不再是"搓板路"、"跳舞路"、"減速路",而是條條寬闊、平坦的迎賓大道。
"現代化的道路,農村集鎮似的景觀"---這是過去人們對洛陽客貨運主幹道九都路的評價。有了九都路的教訓,城建部門觀念轉變了:道路建設必須與街景整治相結合!
眼下,您如果在市區主幹道上走一遭,路旁的幕幕美景便會撲入您的眼簾---人行道彩磚鋪地,建築物立面整飭一新,絢麗的廣告牌與設計精美的櫥窗、匾額相映生輝。入夜,市區路燈、射燈、輪廓燈、禮花燈、旋轉燈齊放,高大建築流光溢彩,瑰麗多姿……
翻開洛陽市旅遊交通圖,沿洛河兩岸、橫貫市區東西的長條形綠帶會一下子抓住你的視線。這綠帶就是美麗的洛浦公園。就在幾年前,洛河兩岸還是垃圾遍地,河水污濁不堪,幾年後,這里已建成省內外著名的風景游覽區。
漫步市區,撲面而來的叢叢新綠,更會讓你感受到田園般的清新。
過去,亞世集團用地上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如今,這里已建成多功能的亞世綠地廣場;過去,青年宮一帶建築擁擠不堪,臟亂差現象極為嚴重,如今,這里的建築全部被拆,變成了一個漂亮、大氣的綠地廣場;過去,城市北出入口道路兩側光禿禿的,如今,道路兩旁都已形成了30米寬、層次分明的綠化帶;過去,周公廟附近建築雜亂無章,如今,這些建築已盪然無存,依地勢種植的花草灌木與古城牆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建成後洛南新區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規劃專家為我們做了精彩描述:
---"城市在森林邊,森林在城市中"。新區南面是面積達2萬畝的龍門山森林公園,西邊是萬畝周山森林公園。隋唐城遺址森林公園位於市中心。這片片森林,將讓市民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中。
---"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間"。經過蓄水後的洛河從城市中間流過,洛南新區將引入伊河、洛河水,開挖和改造渠道42公里,建設大小湖面10餘個,到那時,任何一個小區都將是優美的親水環境。
---"功能設施,一應俱全"。現代化城市應具備的熱力、煤氣、電力、電信、給水、排水、路燈、有線電視、寬頻網路以及學校、醫院、公交停車場、污水處理廠等設施,一次到位,一應俱全,電線、電信等線路全部入地。
---"城市交通方便快捷"。外圍:高速公路環繞洛陽城,過境車輛不再穿越市區。洛河上除現有的4座大橋外,再新架設5座大橋,兩岸的帶形城市組團通過6大通道貫通。新區內:規劃建設道路52條,總長度達152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城市路網系統。
---"中西部地區最佳人居環境"。洛南新區對房屋開發的控制要求是"低密度、大綠量、大空間",綠地率不低於30%,建築密度不大於30%。規劃建設6處開放式廣場綠地,加上居民區綠地、道路綠化帶和渠湖防護綠地等,新區公共綠地總面積將達85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
洛陽城市建設在積極推進,發展前景美好。在不久的將來,洛陽必定成為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⑵ 司馬浦鎮的基礎設施
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道324線穿境而過,省道司神公路與324國道交匯於鎮區中心,成為帶動全鎮經濟蓬勃發展的2條主要交通大動脈。汕湛、揭惠兩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設有司馬浦互通立交,1小時內可抵達廈深鐵路潮陽站和揭陽潮汕機場。 近年來,該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聘請專業機構重新繪制鎮、村二級的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提高城鎮交通建設,鋪築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華里西大道、三聯路等近10多條主幹村道;鎮村主幹道路已實現水泥路化和通貨車的目標,村村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司馬浦鎮已開通2.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改善投資環境,建成11萬伏變電站一座和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廠,能滿足全鎮居民和工商業的用水、用電的需求;新建技術設備較先進的鎮級醫院,大大改善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條件;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司馬浦圍治澇電排,根治內澇問題;美化司馬浦城鎮環境,規劃建設10多處綠化景點,在鎮區中港溪東堤開闢建設1000多米長的綠色長廊。
⑶ 有誰知道兩英鎮是哪個城市的
汕頭啊
兩英鎮是潮南區經濟重鎮、汕頭市中心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針織專業鎮、中國針織名鎮。
總人口近20萬人,其中,外來人口2萬人。下轄30個村(居)70個自然村,其中居委13個、村委17個。
兩英,山明水秀,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是一處投資置業的熱土。
[歷史沿革]。晉隆安元年(公元339年)置潮陽縣後,兩英屬潮陽縣域。兩英置圩於烏鴉地,
故原稱烏鴉圩,後改名鷹圩,鷹與英同音,故又稱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兩英圩,
爾後,政府行轅設此,便以兩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陽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兩英鎮圓山村召開。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從潮、普、惠三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區,改名「南山管理局」
(相當三級縣政府機構),管理局就設在兩英。1941年至1945年,潮陽縣政府從棉城遷往本鎮鶴豐村,
縣政府設於鶴豐村太乙里。解放後,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兩英又重歸潮陽縣管轄,定為第10區,
1952年稱第12區,1956年稱兩英鄉,1958年與司馬浦合並成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稱兩英人民公社,
1983年又改為兩英區,1986年改為兩英鎮至今。
[地理位置]。兩英鎮地理位置優越,位於粵東大南山北麓,汕頭市的西南部,東經116O22',北緯23O13',
總面積72.4平方公里(127074畝)。
[自然環境]地處南亞熱帶,在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夏長冬短,日照長,
雨量足,年均降雨量1820毫米。年平均氣溫21.4OC。全年平均日照為1891.7小時,日照率為48%,
全年日照最多在7月份的261.7小時,日照率達635,最少為2月份的101小時,日照率為31%。
[村鎮建設]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鎮、大戰略」的方針,立足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管理,
扎扎實實做好各項村鎮建設。
——交通。全鎮交通主幹有「五縱八橫」。五縱即司神公路、新司神公路、新興路、環市東路和河赤路;
八橫即峽英路、華英路、中興路、興英東路、英深路、美鶴路、金甌路、陳沙公路,其中,
新建路段有新興路陳庫至高堂路段,計劃上馬建設的水泥路面有兩英大溪北路和陳沙公路,
鎮村主幹道基本實現水泥硬底化,外通內聯,同時還安裝路燈1000多盞。
——供水。秋風自來水廠日供水7萬噸。全鎮有17個村居已安裝自來水管道,能供水到戶
,但有13個村(居)未能食用自來水,加上已安裝村內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的農戶未安裝進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飲不上自來水,據統計,目前全鎮僅有30%農戶用上自來水,
還有70%農戶未能飲用自來水。
——供電。全鎮現220KV變電站1個。20多個村(居)完成了電網改造。我鎮月均用電量1100萬度。
——綠化。全鎮主幹道兩旁種植風景樹5000株。在陳庫橋頭新開辟一個1.4萬平方米的綠化長廊。東北、
牆新、西隴、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興建綠化休閑場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
——環境。鎮成立環衛專業隊伍,共21人,做好鎮區「全天候」衛生保潔工作,
2002年被評為「省衛生先進鎮」。東北村和西隴居委積極創造條件,先後被評為「省生態示範村」。
為改善生活生產環境,鎮正著手建設污水處理廠。
[對外交通]兩英鎮素為潮普惠三(市)縣交通要沖。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國道,
省道司神公路、陳沙公路貫穿全境。兩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兩英,東折中洪匯練江出海,使兩英形成縱橫交錯、
四通八達、水陸營運的交通樞紐。現有零擔貨運站15家,同全國各主要城市發生運輸聯網,
擁有長短途客車隊5家客車58輛,其中忠誠車隊擁有中巴32輛;還有3條公交車線路經過兩英鎮,
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經濟發展]兩英鎮素來農業、工副業、手工業較為發達。原先有橫溝「豬仔」、古厝「木仔」、
古溪「織布仔」、永豐、新圩「鼎仔」、牆圍「雞仔」、高堂「篩仔」、崎溝、後洋「竹笠仔」、
上小「銼仔」之美稱。2005年,全鎮完成GDP13.74億元,比增7.3%;完成工農業總產值52.63億元,
比增12.1%;其中,農業產值1.04億元,比增8.02%;工業產值51.6億元,比增16.2%;工商各稅4039萬元,
其中國稅2460萬元,地稅1579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⑷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有有幾個村
截至2017年底,兩英鎮下轄30個村(居)70個自然村,其中居委會個、村委會17個。
13個居委會名單:兩英居委會,古溪村居委會,牆新居委會,美林居委會,陳庫居委會,古厝居委會,永豐居委會,新圩居委會,新厝居委會,河浦居委會,牆老居委會,西隴居委會,高堂居委會。
17個村委會名單:崎溝村,後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畝村,高美村,新寮門村,秋風村,圓山村,西新村,東北村,鶴豐村,鶴聯村,鳳華村,仙斗村與仙新村。
(4)司馬浦污水處理廠總投資擴展閱讀:
兩英鎮歷史:
1、名字由來
兩英於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東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風吹竹搖,聲如鴉啼,故名烏鴉圩,後雅稱鷹圩,因先在溪北設老圩,後在溪南設新圩,合稱兩鷹圩 ,又「鷹」與「英」同音,後俗成今名。
2、歷史建制
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陽縣,兩英鎮屬潮陽縣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謫刺潮州,其時潮陽縣轄新興、興仁、豐恩、豐歡等四鄉。兩英鎮在興仁鄉境內。
其後置圩於烏鴉地,故原稱烏鴉圩,後改名鷹圩,鷹與英同音,故又稱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兩英圩」(圩日為農歷一、四、七)。
爾後,政府行轅設此,便以「兩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陽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兩英鎮圓山村召開。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從潮、普、惠三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區,改名「南山管理局」(相當三級縣政府機構),管理局(現兩英醫院舊址)就設在兩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陽縣政府從棉城遷往本鎮鶴豐村,縣政府設於鶴豐村太乙里。解放後,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兩英又重歸潮陽縣管轄,定為第10區。
1952年稱第12區, 1956年稱兩英鄉,1958年與司馬浦合並成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稱兩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兩英區,1986年改為兩英鎮至今。
⑸ 兩英鎮的地形 地貌 氣候 資源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沙質土壤,季風氣候,花綱岩礦,東經116°22′,北緯23°13′。
⑹ 司馬浦鎮歷史
司馬浦鎮位於潮南區西部,練江中游南側,大南山北麓,距汕頭市中心城區40公里,東距潮南新城區5公里,西距普寧市區20公里。全鎮面積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16萬畝;管轄19個村(居)委,41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1.51萬人。是廣東省重點工業衛星鎮,系著名僑鄉,旅居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在8萬人以上。
2003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2.94億元,比增14.9%,其中工業總產值22億元,比增14.6%;完成工商各稅21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1元。是潮南區經濟增長較快的城鎮之一。
【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優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道324線穿境而過,省道司神公路、司英公路與廣汕路交匯於鎮區中心,成為帶動全鎮經濟蓬勃發展的3條主要交通大動脈。近年來,該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聘請專業機構重新繪制鎮、村二級的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提高城鎮交通建設,鋪築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華里西大道等近10多條主幹村道;鎮村主幹道路已實現水泥路化和通貨車的目標,村村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司馬浦鎮已開通2.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改善投資環境,建成11萬伏變電站一座和日產2萬噸的自來水廠,能滿足全鎮居民和工商業的用水、用電的需求;新建技術設備較先進的鎮級醫院,大大改善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條件;投資2600多萬元建成司馬浦圍治澇電排,根治內澇問題;美化司馬浦城鎮環境,規劃建設10多處綠化景點,在鎮區中港溪東堤開闢建設1000多米長的綠色長廊。
【三高農業】積極推進科技興農步伐,推廣良種良法,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在鞏固傳統農業發展的基礎上,致力發展有地方特色的「三高」農業,已經確立港洲、司上「三鳥」飼養,下店蔬菜規模種植,仙港泰國楊桃、華西甜玉米等一批「三高」農業項目,初步形成「六個一」的特色農業種養格局(一萬畝高產水稻、一千畝無公害蔬菜、一千畝果園、一千畝牧草,十萬只「三鳥」和一千頭生豬)。
【工業發展】司馬浦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走正道、辦實業、創品牌、樹支柱、強服務」的發展指導思想,一手狠抓經濟總量的壯大,一手狠抓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強化引導扶持力度,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得到增強。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44家,其中三資、三來一補企業12家,私營企業82家,有限責任公司83家,個體企業167家;產值上億元的企業2家,產值上500萬元的企業20家;廣東省著名商標企業2家,汕頭市重點保護商標企業4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企業12家。司馬浦鎮現擁有廣東省曼妮芬服裝公司、廣東航洋絲花實業公司、廣東太格爾科技電源公司、汕頭新萬年布業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已逐步形成紡織服裝、人造絲花、旅遊用品、印染業、五金電器、印刷包裝、塑料製品、食品、文具等九大行業的產業結構,形成華里西絲花、溪美朱小電器、美西睡衣、仙港旅遊用品四個頗具特色的規模專業村,地工產品行銷美國、拉美、歐盟、中東、香港等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司馬浦鎮在2003年提出新的發展戰略,即以建設經濟強鎮為目標,發揮毗鄰潮南新區的區位優勢、圍繞「信用立鎮,實業富鎮,品牌興鎮」的一個經濟思路,開創工業化、城鎮化二個新格局,增創園區、商貿、僑資民資三大優勢,建設四大經濟產業帶(即新型特色輕工業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農業產業帶、「三鳥」飼養產業帶),並高起點規劃建設鎮區800畝工業集聚基地和華里西、溪美朱、仙港、美西塭美4個特色工業基地。目前,正按規劃高標准地搞好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業集聚基地基本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信等,有力地改善投資環境,基地已吸聚企業落戶30多家,正申請落戶50多家。
【第三產業】司馬浦鎮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賓館餐飲服務業充分利用優越的交通地理條件而蓬勃發展,全鎮擁有龍騰賓館(正在申報四星級)、天馬大酒店(三星級)等賓館、酒店7家,既改善商貿環境和生活服務環境,又提高了司馬浦的知名度,增強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為海內外客商洽談投資、休閑娛樂提供一個理想場所。同時,司馬浦鎮加大各類地工產品市場建設的步伐,改造開發金馬商場、東市場、西市場、美西睡衣批發市場和農貿綜合市場、下店蔬菜批發市場等商貿基礎設施,方便國內外客商前來定購地工產品,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⑺ 我想問一下把房子買在九亭好嗎
九亭鎮是上海市松江區轄鎮。位於上海市的西部,松江區的東北部,東與閔行區七寶鎮、莘庄鎮相連,南接新橋鎮,西接泗涇鎮,北與青浦區徐涇鎮相連。全鎮總面積32.92平方公里。
目錄
行政區劃
功能定位上海松江高科技開發區
私營經濟開發區(久富工業園區)
高優高農業園區
九亭房產區
九亭新鎮區
基礎設施
歷史文化
居住環境出行
生活
治安
文體教育
行政區劃
功能定位 上海松江高科技開發區
私營經濟開發區(久富工業園區)
高優高農業園區
九亭房產區
九亭新鎮區
基礎設施
歷史文化
居住環境 出行
生活
治安
文體教育
展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根據九亭實際情況,對原來居委會重新進行行政區域的劃分,形成現在的25個居委會。即原11個村委會:松滬居委會、九里亭居委會、小寅居委會、興聯居委會、牛車 九亭鎮
涇居委會、莊家居委會、朱龍居委會、金吳居委會、朱涇浜居委會、北場居委會、亭福居委會;14個導入人口居委會:奧園居委會、亭東居委會、亭中居委會、亭南居委會、亭源居委會、頤景園居委會、亭匯居委會、知雅匯居委會、國亭居委會、嘉禾居委會、復地居委會、九城湖濱居委會、淶寅居委會、亭北居委會。
編輯本段功能定位
為了把九亭早日建設成現代化城鎮,黨委政府從九亭實際出發,高起點、高標准、高要求規劃了適合九亭的五大區域。
上海松江高科技開發區
大力發展規模型的高新企業,一些規模較大的高科技企業如現代汽車、杜邦科技等來園區落戶。目前,已落戶園區企業有201家,累注冊資金172.56億元。為精神文明、 上海松江高科技開發區
公益事業捐資600萬元。
私營經濟開發區(久富工業園區)
大力發展實體型、商貿型企業。目前,已有注冊企業2704戶,注冊資金達27億元。開發區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列為「重合同、守信用」三星A級單位。其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為各類助殘、希望工程等社會公益事業捐款達500多萬元。
高優高農業園區
開發培養名、特、優、珍農副產品,形成花卉苗木、食用菌、珍禽、觀賞魚等種養新產品。
九亭房產區
九亭佔地利之優,受到眾房產商的青睞。健康、規范、有序的開發房產區,現已成為九亭發展第三產業的支柱。
九亭新鎮區
按照「把九亭建設成為一個與上海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功能型城鎮」的城市化發展要求加以建設,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地處全鎮中心,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是按照「把九亭建設成為一個與上海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功能型農村」的城市化發展要求而建設起來的新型鎮區。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完善公共設施,每年投入5000萬元至1億元的資金用於新鎮區建設。文化教育設施齊全,音樂噴泉廣場、大型商娛體育中心相繼落成。商業網點在該鎮進一步拓展,農工商、家得利、華聯、聯華等一批超市相繼開張。前年我們將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引進到九亭,現在已竣工行醫。該醫院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規模有500張床位、500名醫護人員,設有中西、內外、婦幼、五官、傷骨、神經、泌尿、腸道等科,醫療設施齊全。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九亭鎮具有便捷的交通條件,省級道路滬松公路橫貫東西,南鄰滬杭高速公路,北靠318國道,距虹橋國際機場8公里、上海市中心18公里,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和嘉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南北。現在鎮區四縱四橫主幹道,構成鎮區道路網路,市區的滬松線、松梅線、92B、759、748路 九亭鎮
等數十條公交線路直通九亭。全鎮道路總長達120公里,全鎮綠化總面積達250萬平方米。投資4500萬元進行管道煤氣管延伸。投資1.5億元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九亭自來水廠日供水7萬噸。舊城改造步伐進一步加快。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九亭建置於1978年3月10日,但九亭這塊水清土沃的土地,已有千年悠久的歷史。九亭是塊古老的土地,是松江人文史的 九里亭
發祥地之一。九亭形勢,西屏九峰、北連福泉、東瀕大海、南近馬橋。福泉、馬橋兩點一線相連,則九亭在連線的中心點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九亭屬婁縣南境。晉代,雲間二俊陸機、陸雲穿橫泖(即橫塘,今淀浦河故道),泛舟龍江,於鄉人植桑之處題「綾錦」以勒碑,此為綾錦原址。唐天寶十年(751年)置華亭縣,分十三鄉。九亭為華亭鄉之中心地帶。 九亭為寓居勝地。據史文記載與人地物證,趙家角為趙宋皇裔族居之地。朱坊滄、隱涇間,即綾錦墩遺址,別名灘四渡,為吳越王裔錢全袞寓處。北宋詞人秦觀後裔寓居菖蒲浜之陰。徐光啟後裔寓居盤龍塘東岸。 九亭境內,河漢縱橫,水充土肥,歷代祖先在這塊富庶阿土地上,耕耘漁牧,植桑養蠶,生息繁衍。早在元明期間,經濟已有一定發展,集市小鎮四遍境內。清中後葉,以九里庵為中心,四周茶肆酒樓,驛站馬廠,店鋪客棧林立,呈現一片「日招天下客,夜宿九里棧」盛況。 在這塊曾被贊為「地勝桃源」的土地上,留存過有一定影響的歷史名跡:有明代大學者楊維楨作記的薌林堂(地在蒲匯塘南岸、小淶西岸)。有俞希魯作銘、楊維楨等題詩的綾錦墩(地在盤龍塘滄涇隱涇間)。吳越王後裔錢全袞於此種桑著書,築「芝蘭室」著《郡志》、《韻書》及醫書《海上方》(今中醫大學仍用做選修醫著)。今九里亭夏家河灣為疑夢軒遺址。元曲殿軍夏庭芝藏書著述於此,留有中國首部為藝人立傳之著《青樓集》。九亭司馬塘趙家角為趙宋王裔隱居處,留有《趙氏宗譜》。 九亭鎮因有九里亭而得名。建於宋咸淳年間的九里亭,毀於「文革」而重光於1988年。地在蒲匯塘北岸,滬松公路南側。最近,九里亭盤龍塘東岸,有識之土又重光了著名歷史文化遺存「薈珍屋」,為影視拍攝取景和人們游覽的佳處。
編輯本段居住環境
「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國家衛生鎮」、「上海市文明鎮」、「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綠化鎮」,這就是九亭居住的大環境。 能夠有機會生活在上海西南的這個著名小鎮,無疑是幸福的。世代居住在此的人們,悠閑地享受著他們創造的奇跡;投資創業的海內外朋友,也同樣感受著九亭的無處不在 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
的便利生活;厭倦了繁華都市喧囂的上班一族,也紛紛在此定居。夜幕之下,他們充滿期待地從都市回到溫馨的九亭。無論是誰,都掩飾不了對九亭的熱愛,對文明生活的期待。
出行
九亭距離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僅有短短8公里的距離,甚至比絕大多數上海市區的地方還要近,經常往來於全球各地的人們,自然能體會這個距離帶來的出行便利。 已開通的上海市軌道交通9號線,在九亭有一個規模不小的站台,經由這條軌道交通線往東,短短二十分鍾,就可抵達上海市區繁華的徐家匯;經由這條軌道交通線往西不遠,就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名城松江,這是上海的文化之根,神州的文化名邦,二陸的故鄉,松江三文敏等燦若群星的歷史名人的薈萃之地。 越來越多的公交車頻繁地往返於九亭鎮和上海市、九亭鎮和松江城之間,一張密集的公共交通網路正在把九亭融入都市群體之間。 與九亭西鄰的,是臨水枕流的千年文化名鎮泗涇。九亭以西不遠,就是著名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這是上海僅有的自然山林勝地,也是上海唯一的山地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如此優越的旅遊便利,九亭獨佔先機。 從九亭駕車,可經滬寧高速公路直達二千餘年的吳王故都一一蘇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州,觀天下園林奇絕之美。也可上滬杭高速公路抵達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杭州,這個風景秀麗的城市,元代歐洲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描繪他美如天堂。其實,千百年來,早就留有膾炙人口的俗諺口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生活
九亭寧靜平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雖然近年來工業發展迅猛,但是環境質量卻並沒有被工業發展所破壞,反而在逐年提高,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心情自然無比舒暢。 九亭鎮內,商業網點日益密集,數十家超市相繼開張,極具特色的商業步行街、文化休閑廣場,方便了居民休閑購物;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也已開設於九亭鎮,個人理財也非常便利;設施先進的九亭醫院為人們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新興的別墅群、社區群,更能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感受現代建築與傳統小鎮的完美結合。
治安
上海是中國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而九亭,則可稱是上海最安全的 九亭鎮
地方之一。南來北往生活、投資在九亭的人們,對九亭的良好治安深有感觸,這也是九亭人口迅猛遞增的原因。 全鎮狠抓社會治安,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首要任務,以努力實現「上海地區經濟發展最快地區之一、社會治安最好地區之一」為目標,每年花費五百多萬元用於居民區的安保設施建設,建立了先進的治安防範機制,300餘名安保人員晝夜巡邏,加強了九亭的安全保障,解決了中外人士安全的後顧之憂。這里多年沒有發生重大的惡性案件,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實現了真正的安居樂業。
文體教育
九亭鎮有著悠久的文化,重視文化生活、重視教育事業是九亭的傳統。九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文化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經過多年的努力,幼兒園、小學、中學、成校等各級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無論是設施還是教學力量都達到了上海市的先進水平。近年來,先後投入2.5億元用於教育設施建設,目前全鎮擁有各類學校1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學、幼兒園各2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9所。 九亭鎮先後舉辦了「奔向新世紀千人長跑活動」、「暑期廣場文藝晚會」、「國際競走大賽」等文體活動,大量的社區展覽、體育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之中。 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總希望能夠逃避都市的喧囂;生活在鄉村的人們,也總嚮往著大都會的繁華。也許,寧靜和喧囂,鄉村和都市,永遠是糾纏在人們心頭的生活主題。 在尋求這種平衡的時候,人們也許會在九亭得到某種驚喜。今天的九亭,是上海西南的明珠,是城市中的一處庄園,又是江南水鄉中的一個都市。 理想的文明生活,在這里能得到完美充實的體現。在九亭的人們,既會被她的變化節奏之快所驚訝,更被精神文明的人居氛圍所感染,所有生活在九亭的人們,都祈願九亭能成為全國文明鎮的樣范,願上海西郊的明珠永放和諧社會、現代文明的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