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廢水中有哪些細菌
要看是什麼廢水:醫院d 獸醫院及醫療機構含病原體污水、傳染病結內核病醫院污水、紡容織廢水、養殖屠宰肉製品加工廢水、發酵釀造工業廢水。
常規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數
個別的有: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雙歧桿菌屬、腸道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屬、副溶血弧菌等等等。
Ⅱ 給水水源污染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污染水體的病原菌編輯
沙門氏菌屬
沙門氏菌(Salmonella)病患者的糞便、畜欄糞污和屠宰場污水都含有沙門氏菌。水產養殖場受污染後,在水產品中也可檢出沙門氏菌在污染水體中經常可檢出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沙門氏菌 (S.typhi-murium)、腸炎沙門氏菌(S.enteritidis)、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S.paratphi B)、傷寒沙門氏菌(S.tynhi)、豬霍亂沙門氏菌(S.choleraesuis)、嬰兒沙門氏菌 (S.infantis)、 德比沙門氏菌 (S.derb)、都柏林沙門氏菌(S.blin)等。在臨床上除傷寒和副傷寒分別由傷寒沙門氏菌和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外,急性胃腸炎、腹瀉與腹痛等病症也是由其他一些沙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也是由沙門氏菌屬細菌引起的。
沙門氏菌
志賀氏菌屬
一般只存在於菌痢患者和短時帶菌者的糞便中,有時在污水中捕得的魚體內也可檢出,但在家畜的糞便中一般很少發現。志賀氏菌病主要通過食物或接觸傳染,如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可引起水型痢疾暴發流行。引起痢疾的志賀氏菌主要是弗氏志賀氏菌(Shiellaflexneri)和宋內氏志賀氏菌 (Sh.sonnei),此外,還有痢疾志賀氏菌(Sh.dsenteriae)和鮑氏志賀氏菌(Sh.bodii)。
志賀氏菌
霍亂弧菌和El Tor弧菌
可引起霍亂和副霍亂疾病,這是通過飲水傳播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霍亂弧菌(2張)
致病性大腸桿菌
糞便中存在的某些血清型大腸桿菌可引起水瀉、嘔吐等症狀,這種大腸桿菌通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有些大腸桿菌產生的腸毒素,能引起強烈腹瀉,此種大腸桿菌又稱產腸毒素大腸桿菌。
致病性大腸桿菌
結核桿菌
水中結核桿菌主要來自醫院或療養院排放的污水。牛欄污水和肉類加工廠污水中還可經常檢出牛結核分支桿菌(Mcobacteriumbovis),此菌也能使人致病。
鉤端螺旋體
存在於已受感染的動物如豬、馬、牛、狗、鼠的尿液內,可以水為媒介,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侵入人體,引起出血性鉤端螺旋體病。病原性鉤端螺旋體對外界環境因素的抵抗力較一般細菌弱。awareJD祝你健康
Ⅲ 生活污水中有哪些致病微生物,請具體說明微生物的種類,名稱。
從我們環境工程學角度來講,污水中含有細菌總數與水污染狀況有一定的關系,與治病程度也有一定關系,但是不能直接說明是否有病原微生物存在。糞便污染指示菌一般是指如有該指示菌存在於水體中,即表示水體曾有過糞便污染,也就有可能(注意,這里是「可能」)存在腸道病原微生物。那麼該水質在衛生學上是不安全的,但是對人的影響還是因人而異的。
常用的指示菌或其它指示微生物有: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糞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雙歧桿菌屬、腸道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屬、副溶血弧菌等。此外,還有水生的真菌、放線菌和線蟲。——這是地表水和自來水水質評價的一些有害病菌的指標,污水同樣適用。畢竟自來水更關注於人的健康疾病之類的方面。微生物種類和名稱非常多,上述基本上就是主要的了,都列舉上估計都快可以出書了。這估計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需要環境學、醫學、衛生疾病學共同來給你解答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段中我這里說的是指示性微生物,也就是說,有這些微生物存在的時候治病的概率非常大,但是不能說這些微生物就是一定能誘發人體患病的根源,這取決於人體自身免疫力和微生物數量等一些列復雜因素。
Ⅳ 為什麼把大腸菌數和色度作為污水的污染指標
環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版環境的質量權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
水是無色的,污水中有顏色就會使環境中的水變色,當然要嚴格控制。
大腸桿菌對人體有害,有可能進入人的食物鏈中,也要嚴格控制。
Ⅳ 如何檢測賀氏菌
這個行不行??
增菌培養:
宋內氏志賀氏菌的增菌培養;以無菌的手續稱取樣品25g放入事先加有0.5μg/mL新生黴素的250mL志賀氏菌肉湯中,將此混懸液於室溫中靜置10min並時時振搖之。將浸液傾入滅菌的500mL錐形瓶中,調整pH,必要時用1N NaOH或1NHCL調至pH7.2±0.2,再將此錐形瓶置於加有新鮮催化劑的厭氧缸中,放入 GasPak並加水使之活化。因此厭氧罐內部溫度較高,每次用後皆應將催化劑加熱。將厭氧罐置於44.0℃水浴中培養20h,振搖混懸液後劃線接種於麥康凱氏瓊脂平板。於35℃培養20h。
對其他志賀氏菌的增菌培養亦按上述方法進行。但加入新生黴素量為3μg/mL,並在厭氧環境下置42.0℃水浴培養。
志賀氏菌的分離
a.常規培養方法
檢查麥康凱瓊脂平板,志賀氏菌的菌落為淺粉紅色,半透明,將此可疑菌落接種於下列培養基中:葡萄糖肉湯,TSI瓊脂斜面,賴氨酸脫羧酶肉湯,動力試驗瓊脂和胰腖。置35℃培養48h,但應在20h進行檢查,棄去所有有動力、產H2S、產氣、賴氨酸脫羧以及發酵蔗糖與乳糖的培養物。關於產生吲哚者,應棄去其44℃增菌物中的陽性培養物。至於42℃增菌培養中的所有可疑培養物皆有可能是陽性或是陰性,因此皆應予保留。
b.生理學性狀
將初篩反應良好的培養物再接種其他生化試驗,志賀氏菌的特性概述如下分離:H2S、尿素酶、葡萄糖、(產氣)運動、賴氨酸、脫羧酶、蔗糖、側金盞花醇、乳糖(2日)、KCN、丙二酸鹽、檸檬酸鹽、與水楊素皆為陰性;甲基紅為陽性。用抗血清鑒定其血清型或參照表二所列32個血清型的生物學特性進行試驗。其粘液酸鹽(mucate)和乙酸鹽(acetate)的反應是會有所幫助的。在這些反應中志賀氏菌一般為陰性,而不產氣的大腸桿菌一般至少在此反應中的一項為陽性。
c.血清學性狀:
將犢牛肉浸汁瓊脂斜面的24h培養物混懸於3mL0.85%生理鹽水中,使其濃度相當於 標准比濁管第5號,在潔凈的玻璃平皿上用蠟筆標記9個3x1cm的方塊.按照以下方案滴加混懸液,抗血清與生理鹽水。
--------------------------------------------------------------------------------
方塊 混懸液 多價血清 生理鹽水
--------------------------------------------------------------------------------
A A1 B C C1 C2 D A-D
1 + +
2 + +
+ +
+ +
+ +
+ +
+ +
+ +
+ +
--------------------------------------------------------------------------------
用接種針攪勻每個方塊中的內容物,注意不要使方塊之間互相混亂。動搖平皿3-4min以促進其凝集作用。並按以下記取其凝集反應的程度:0=無凝集反應,1+=勉強可察覺的凝集反應,2+=呈50%清澈的凝集反應,3+=呈75%清澈的凝集反應,4+=有可見的絮片狀的凝集反應,混懸液完全清楚清澈透明。再以呈現明顯陽性(2+、3+、4+)的多價血清所屬的單價血清重新檢查其混懸液,如呈陰性反應,則將混懸液置蒸鍋中加熱30min以水解能起干擾作用的莢膜抗原。此時如與反應單價血清呈陽性,則再以多價血清檢查。由於這些系推測的血清型,故所有可能與所用血清呈陰性反應。
預防控制志賀氏菌流行最好的措施是良好個人衛生和健康教育,水源和污水的衛生處理能防止水源性志賀氏菌的爆發。
對可疑的食品,包括在食用前用手處理過或經輕微加熱的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或消費者直接入口的產品,且其酸度范圍在pH5.5-6.5之間。一般來說,當食品中含有大腸菌群、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時,含有志賀氏菌的可能性極大。
菌痢的防治除對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各種帶菌者進行「三早」措施(早期診斷、早期隔離和早期治療)以消滅傳染源外,應採取以切斷傳染途徑為主的綜合性措施。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抓好食品加工飲食服務行業的管理,對從事食品加工人員應定期作帶菌者檢查。
Ⅵ 污水檢測GB 18466-2005檢測項目包含哪些內容
參考標准GB 18466-2005檢測項目有:
糞大腸菌群、總余氯、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懸浮物、氨氮、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色度、pH值、總汞、揮發酚、總氰化物、總鎘、六價鉻、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結核桿菌等相關標准項目
Ⅶ 美國佛州227萬噸有毒廢水泄漏,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什麼危害
美國佛州227萬噸有毒廢水泄漏,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很多的危害。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飲食等方面。在大型有毒廢水庫中發現泄漏後,佛羅里達州的應急人員一直在努力防止水繼續泄露。
洪水泛濫區存在有毒化學污染,蓄水後往往會增加。在庫區的水域和工廠的水域中已檢測到諸如有機污染物等致突變物質。盡管沒有超過安全極限,但是三峽項目第三階段完成後各種污染物的濃度可能會逐漸增加,這對水庫地區居民的健康尤其是腫瘤的發生具有潛在的危害。 庫區傳染病發病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儲存後,特殊傳染病的發生率顯著增加,病毒性肝炎的發生率迅速增加。由於水污染造成水傳播傳染病的潛在風險,我們應高度重視水傳播疾病的復發。
Ⅷ 常見地下水污染類型
4.4.2.1 氮污染
氮污染是地下水最常見的無機污染,尤其是硝酸鹽氮(NO3—N)。在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中,NO3—N濃度大多小於30mg/L,但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中,其含量可從每升幾十毫克到上百毫克。地下水中氮的來源較多,主要有化肥、農家肥、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農業生產中的過量施肥,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往往是造成農業區地下水NO3—N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污水管網的滲漏以及垃圾淋濾液的滲漏是造成城市地區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我國的北京、沈陽、西安等許多大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NO3—N污染,許多城市的地下水供水水源NO3—N都超過飲用水標准10mg/L,對城市供水安全構成了威脅。
4.4.2.2 鹽污染
所謂地下水鹽污染是指地下水受總硬度、Cl-和TDS的污染。這3個污染參數往往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污染地區往往總是在城市地區,特別是古老的城鎮所在地,其污染來源多半是城市的生活廢水和垃圾。這是城市化所帶來的一種環境問題,也是地下水污染的一個普遍問題。地下水鹽污染通常污染普遍且污染范圍大,屬面狀污染,污染過程表現為總硬度不斷升高,其他組分也升高,特別是Cl-,Na+,K+和TDS,它們相關性很好,有時
4.4.2.3 細菌污染
地下水的細菌污染主要由3類病原微生物引起,它們分別是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又以前兩種為主。許多接觸水引起的傳染病(俗稱水媒病)的爆發多數是由於供水系統的水污染引起。污染地下水的病原菌主要是腸道病原菌,如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菌、索氏志賀氏菌、空腸彎曲桿菌、結腸耶氏菌等。它們主要來自化糞池、生活污水池、垃圾填埋場以及污水排放系統等污染源。地下水通常是清潔無病毒的,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可能會引起地下水病毒污染。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統中的存活期與地下水是否會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密切相關。由於地下水徑流速度比較緩慢,如果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小於其從污染源運移到地下水所需的時間,一般來說就不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的長短不僅與其種類有關,而且受溫度、pH值、士壤含水量、其他微生物等多種因素影響。此外,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統中的遷移能力還受到機械過濾作用和吸附作用的控制。
4.4.2.4 有機污染
地下水有機污染常常具有種類多、含量低、危害大、難治理等特點。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盡管多數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很低,但許多有機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而且大多數有機污染物在地下水環境中很難通過自然降解過程去除,很可能會長期存在並發生累積。近年來,地下水有機污染給公眾所造成巨大的健康風險,已經引起許多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美國環保局早在1979年就公布了129種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其中有機污染物達114種(USA EnvironmentProtection Agency,2008)。反映我國環境特徵的中國環境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中,共有14類68種優先控制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機化合物12類58種,占總數的85.29%(周文敏等,1990)。
地下水有機污染除具有種類多、含量低、危害大的特點外,還有其復雜性。由於地下水中的許多有機污染物來自有機液體,它們與水是不混溶的,與無機污染物在地下環境中的存在形式及遷移有很大區別。因此研究有機污染物在包氣帶、含水層中的運移十分復雜。此外,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濃度低使得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很難被直接發現,常規的分析方法根本無法檢測到,只有通過氣相色譜等精密儀器的分析方能檢出,這也使得地下水有機污染問題研究起來更加復雜、困難。
由於地下水有機污染具有上述特點,使得其在調查與研究上存在很多困難。目前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仍需在測試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地下水有機污染的調查評價、地下水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污染場地風險評價、包氣帶及含水層的防污性能研究以及針對不同類型地下水有機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等各方面不斷深入。
Ⅸ 廢水中有哪些細菌
要看是什麼廢水:醫院d
獸醫院及醫療機構含病原體污水、傳染病結核病醫院污專水、紡織廢水、養殖屬屠宰肉製品加工廢水、發酵釀造工業廢水。
常規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數
個別的有: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雙歧桿菌屬、腸道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沙門氏菌屬、志賀氏菌屬、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屬、副溶血弧菌等等等。
Ⅹ 安徽壽縣493人發熱腹瀉原因查明,什麼是志賀氏菌
志賀氏菌也叫痢疾桿菌,是一種腸道傳染疾病。痢疾桿菌能夠引起急性中毒,通常表現為腹痛、發熱、腹瀉,可大面積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