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對於廢水污染物征稅建議

對於廢水污染物征稅建議

發布時間:2021-10-30 06:38:44

㈠ 水污染的建議

加強企業與城市污水排放標准管理,興建污水處理場,清理和保護好河道衛生.簡單說起來就這么幾件,辦好了就治理好了!

㈡ 請找一些關於水污染的建議。(急需)

廢水排放是引起水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可供考慮的控制廢水的技術措施有:
1.合理用水,減少排污
工業廢水有兩種,一種是工業冷卻水,與原料和產品不直接接觸,雜質較少,只要把熱量回收或稍加處理後,就能循環使用.另一種是工藝廢水,它與原料直接接觸,含有各種雜質.由於工業種類繁多,工藝條件差異,廢水中的物質與濃度各不相同,比較復雜.若廢液中物質濃度較高,則盡可能回收利用;或經一定處理後,再次返回原工序使用.
2.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廢水排放,發展"綠色工藝"
3.對廢水進行處理後再排放(廢水處理)
①建立污水處理廠,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後再決定排放或是加以利用.
②應用土壤處理系統(讓污水通過土壤,草地過濾進行牧草灌溉,林地灌溉),凈化塘,生物凈化等自然凈化污水技術.在污水水質達標後再排放或引灌森林,種花,風景地,草地及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工業用糧等種植業.
污水處理基本方法
廢物處理是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或幾種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按照水質狀況及處理後出水的去向確定其處理程度,廢水處理一般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採用物理處理方法,即用格柵,篩網,沉沙池,沉澱池,隔油池等構築物,去除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浮油,初步調整pH值,減輕廢水的腐化程度.廢水經一級處理後,一般達不到排放標准(BOD去除率僅25-40%).故通常為預處理階段,以減輕後續處理工序的負荷和提高處理效果.
二級處理是採用生物處理方法及某些化學方法來去除廢水中的可降解有機物和部分膠體污染物.經過二級處理後,廢水中BOD的去除率可達80-90%,即BOD合量可低於30mg/L.經過二級處理後的水,一般可達到農灌標准和廢水排放標准,故二級處理是廢水處理的主體.
但經過二級處理的水中還存留一定量的懸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機物,溶解性無機物和氮磷等藻類增值營養物,並含有病毒和細菌.因而不能滿足要求較高的排放標准,如處理後排入流量較小,稀釋能力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來水,工業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水源.
三級處理是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病原體等.廢水的三級處理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化學法(化學氧化,化學沉澱等),物理化學法(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技術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種"深度處理"方法.顯然,廢水的三級處理耗資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資源.
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及工業廢水可利用各種分離和轉化技術進行無害化處
基本原理
常用技術
物理法
通過物理或機械作用去除廢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及油品
過濾,沉澱,離心分離,上浮等;
化學法
加入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改變廢水中污染物的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使之發生化學或物理狀態的變化,進而從水中除去;
中和,氧化,還原,分解,絮凝,化學沉澱等;
物理化學法
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
汽提,吹脫,吸附,萃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析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方法,又叫生物化學處理法,是處理有機廢水最重要的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活轉盤,氧化塘,厭氣消化等
其中廢水的生物處理法是基於微生物通過酶的作用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物質,把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的物質的方法.根據在處理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對氧氣的不同要求,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氣(氧)生物處理和厭氣(氧)生物處理兩種.好氣生物處理是在有氧氣的情況下,藉好氣細茵的作用來進行的.細菌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氧化,還原,合成等過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CO2,H2O,NO3-,PO43-等)獲得生長和活動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使自身生長繁殖.厭氣生物處理是在無氧氣的情況下,藉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來進行.厭氧細菌在把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需從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維持自身對氧元素的物質需要,因而其降解產物為CH4,H2S,NH3等.用生物法處理廢水,需首先對廢水中的污染物質的可生物分解性能進行分析.主要有可生物分解性,可生物處理的條件,廢水中對微生物活性有抑製作用的污染物的極限容許濃度等三個方面.可生物分解性是指通過生物的生命活動,改變污染物的化學結構,從而改變污染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能所能達到的程度.對於好氣生物處理是指在好氣條件下污染物被微生物通過中間代謝產物轉化為CO2,H2O和生物物質的可能性以及這種污染物的轉化速率.微生物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營養條件,環境條件等)才能有效分解有機污染物.營養條件,環境條件的正確選擇,可使生物分解作用順利進行.通過對生物處理性的研究,可以確定這些條件的范圍,諸如pH值,溫度以及碳,氮,磷的比例等.
近年來,在水資源再生利用研究中,人們十分關注各種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去除的問題.水中的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是指尺寸小於lum的細微顆粒,其組成極其復雜,如各種微細的黏土礦物質,合成有機物,腐殖質,油類和藻類物質等,微細黏土礦物作為一種吸附力較強的載體,表面常吸附著有毒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病原細菌等污染物,而天然水體中的腐殖質,藻類物質等,在水凈化處理的氯消毒過程中,可與氯形成氯代烴類致癌物,這些納微米級顆粒污染物的存在不僅對人體健康具有直接或潛在的危害作用,而且嚴重惡化水質條件,增加水處理難度,如在城市廢水的常規處理過程中,造成沉澱池絮體上浮,濾池易穿透,導致出水水質下降,運行費用增加等困難.而目前採用的傳統常規處理工藝無法有效去除水中這些納微米級污染物,一些深度處理技術如超濾膜,反滲透等又由於投資及費用昂貴,難以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發展新型,高效,經濟的水處理技術.

㈢ 居民排放生活污水被納入環保稅的范圍了嗎

據報道,自2018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實施,按照規定四大類污染需要征稅 建築和交通雜訊暫未納入,同時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納入征稅范圍。

三是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相應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暫予免稅。四是為鼓勵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對納稅人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暫免徵稅。五是國務院批准暫免徵稅的其他情形。

希望環保稅可以順利實施!

㈣ 有關治理水污染的建議

1. 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抄口的保護
有關部門要劃定水源區,在區內設置告示牌並加強取水口的綠化工作。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從根本杜絕污染,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2. 加大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於改善我市水環境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廢水排放量正在不斷地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卻沒有相應地增加,這必然會導致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因此建設更多的污水處理廠是迫在眉睫的事。
3. 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
4. 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廢水排放量還要增加,如果只重視末端治理,很難達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狀況目的,所以我們要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家用水的凈化
過濾——沉澱(明礬)——用木炭除異味——消毒
在自來水管傳遞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所以飲用時要煮沸殺菌
而且還要用干凈的杯子

㈤ 環保稅徵收的標準是什麼

1、 對排放污染所徵收的稅,包括對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等行為課稅,如二氧化碳稅、水污染稅、化學品稅等。

2 、對高耗能、高耗材行為徵收的稅,也可以稱為對固體廢物處理征稅,如潤滑油稅、舊輪胎稅、飲料容器稅、電池稅等。

3、 為減少自然資源開采、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而徵收的稅,如:開采稅、地下水稅、森林稅、土壤保護稅。

4 、對城市環境和居住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征稅,如:噪音稅、擁擠稅、垃圾稅等。

5、 對農村或農業污染所徵收的稅,如:超額糞便稅、化肥稅、農葯稅等。

6 、為防止核污染而開征的稅,主要有鈾稅。

(5)對於廢水污染物征稅建議擴展閱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加強環境保護稅徵收管理,保障稅款及時足額入庫。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機制。法律明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將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數據、環境違法和受行政處罰情況等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定期交送稅務機關。

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稅款入庫、減免稅額、欠繳稅款以及風險疑點等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定期交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㈥ 徵收環境稅的意義

環境稅(Environmental Taxation),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部分發達國家徵收的環境稅主要有二氧化硫稅、水污染稅、雜訊稅、固體廢物稅和垃圾稅等5種。2011年12月,財政部同意適時開征環境稅。
征稅意義
環境稅收的社會經濟意義環境稅收的產生拓寬了稅收的調節領域,不僅在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方面發揮了重作用,而且充分體現了稅收的「公平」和效原則,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

1.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續發展。

那些高消耗高污染、內部成本較低而外部成本較高的企業或產品會在高額利潤的刺激下盲目發展,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降低宏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率。對此,市場本身是無法進行自我矯正的。為了彌補市場的缺陷,政府必須採取各種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必要的干預。除通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來規范經濟活動主體的行為之外,還應採用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

稅收作為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工具和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宏觀調控的經濟杠桿,在環境保護方面是大有可為的。首先,針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課征環境保護稅無疑是保護環境的一柄「雙刃劍".它一方面會加重那些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或產品的稅收負擔,通過經濟利益的調節來矯正納稅人的行為,促使其減輕或停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又可以將課征的稅款作為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環境保護,在其他有關稅種的制度設計中對有利於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生產經營行為或產品採取稅收優惠措施,可以引導和激勵納稅人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稅收是政府用以保護環境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力手段。

2.體現「公平」原則,促進平等競爭。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法則。但是,如果不建立環境稅收制度,個別企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就需要用全體納稅人繳納的稅款進行治理,而這些企業本身卻可以藉此用較低的個別成本,達到較高的利潤水平。這實質上是由他人出資來補償個別企業生產中形成的外部成本,顯然是不公平的。通過對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徵收環境保護稅,並將稅款用於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可以使這些企業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內在化,利潤水平合理化,同時會減輕那些合乎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的稅收負擔。

從而可以更好地體現「公平」原則,有利於各類企業之間進行平等競爭。
由此可見,建立環境稅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場經濟運行、發展的需要。環境稅收的產生,既是源於人類保護環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而且市場經濟體制使經濟活動主體所擁有的獨立經濟利益和獨立決策權利又是環境稅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條件。環境稅收首先誕生於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恰好證明了這一點。
3、實現對重工業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實行優勝劣汰
由於工業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所以大規模的環境稅徵收對工業的影響較大,其中重工業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受沖擊更大。徵收環境稅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企業成本和環保投入,用市場化的手段倒逼,淘汰一些環保意識差的企業,減少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關停的阻力。環境稅開征是從經濟手段督促企業環保,政府應做的是切實保障環境稅的合法性、強制性,加強監督管理,落實環境稅的徵收。

㈦ 污水處理稅率

環保稅法(草案)初審:「排污費」擬改「環保稅」 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

29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的《環境保護稅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草案擬將現行的「排污費」改為「環保稅」,施行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准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規定應稅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雜訊」。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50%的,減半徵收環境保護稅。其中,大氣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8月29日至9月3日在北京舉行。

29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的《環境保護稅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草案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修改後的立法法對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提出明確要求和作出明確規定之後,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第一部稅收法律草案。

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採用先進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草案擬將現行的「排污費」改為「環保稅」,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准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規定應稅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雜訊」。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50%的,減半徵收環境保護稅。其中,大氣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 水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草案說明時表示,2003年至2015年,全國累計徵收排污費2115.99億元。排污費制度對於防止環境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稅收制度相比,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環境保護費改稅。

進行環境保護稅立法的原則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進行環境保護費改稅,草案根據現行排污費項目設置稅目,將排污費的繳納人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將應稅污染物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准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

草案與環境保護法相銜接,將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確定為在中國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與現行排污費制度的徵收對象相銜接,將征稅對象確定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雜訊等四類,具體稅目、稅額依照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執行。

關於稅額標准,考慮到目前部分省、直轄市上調了排污費收費標准,授權省級人民政府以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標准為基礎向上浮動,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邁出重要一步

三年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去年修改後的立法法,也對稅收法定作出了規定。去年3月,《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審議通過,劃出了「落實稅收法定」的「路線圖」。

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是在上述「落實稅法法定」原則背景下,第一部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稅法草案,這意味著「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前,如何「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備受關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建立現代稅制的經驗和條件都不成熟,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於1984年和1985年兩次授權國務院立法,把稅收立法權授予了國務院。現行的18種稅中,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車船稅等3種稅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開征的,其他15種稅都是國務院制定暫行條例開征的,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70%。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落實稅收法定進程加快,去年新立法法審議通過後,全國人大明確表示,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除了環境保護稅法,房地產稅法、船舶噸稅法、煙葉稅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都已作為預備項目,列入了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有關部門正在著手調研起草。

「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環境保護稅法從動議到此番草案出台,已醞釀了近10年。2006年,全國政協委員鄭健齡提交提案,建議各地對排污企業徵收的排污費統一改為環保稅。次年,政府首次明確將進行環保稅立法。去年6月1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保部聯合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徵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在環境保護稅法醞釀過程中,徵收對象、稅種設置、稅率設定等備受關注。此前,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表示,制定環境保護稅法的核心目的不是為了增加稅,而是為了更好地建立一個機制,鼓勵企業少排污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機動車排放擬免稅

草案規定了5項免稅情形,其中包括「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

——為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農村環境威脅較大的規模化養殖不包含其中;

——在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因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發揮出加強環境保護的調節作用,為避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草案提出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

——對依法設立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向環境達標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免稅,但對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場所不予免稅;

——為鼓勵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對納稅人符合國家或地方標准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

——國務院批准免稅的其他情形。

樓繼偉解釋說,考慮到現行稅制中已有車船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稅種,對機動車的生產和使用進行調節,其中車船稅和消費稅按排量征稅,在當前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大環境下,不宜再進一步增加使用成本。

此前,對於二氧化碳是否應該納入到環保稅的征稅范圍,業內存在爭議。樓繼偉明確表示,「各方面爭議比較大的對二氧化碳徵收環境保護稅問題,暫不納入到徵收范圍」。

草案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准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不過賦予地方制定浮動稅率的許可權。樓繼偉稱,「考慮到各地差異較大,允許地方以《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標准為基礎,上浮應稅污染物的適用稅額。」

㈧ 超市如何徵收環境保護稅: 我們當地環保局要向超市收排污費,而我們覺得超市沒有向自然環境排污,我們又

1、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三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規定徵收環境保護稅的,不再徵收排污費。

2、《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第二條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排污費。

所以要看是否向環境排放了廢水、廢氣、廢渣、雜訊等污染物,排放了就要繳納排污費

㈨ 環境稅主要有哪幾類

現在的環境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固體廢棄物、雜訊、廢氣等四種,對環境污染徵收相應的稅也就是對這四種污染物進行征稅,因而環境稅也應該分這四類情況進行分類。
一、廢氣和大氣污染稅

對廢氣征稅較常見的有對二氧化硫排放徵收的二氧化硫稅、對二氧化碳排放徵收的碳稅。以二氧化硫稅為例,美國已在70年代就開征了二氧化硫稅。根據其《二氧化硫稅法案》的規定,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一級標準的地區,每排放一磅硫征稅15美分;達到二級標准地區按每磅硫10美分征稅;二級以上地區則免徵。德國、日本、挪威、荷蘭、瑞典、法國等國也徵收了二氧化硫稅。
二、廢水和水污染稅

廢水包括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許多國家都對廢水排放徵收水污染稅。如德國從1981年開征此稅,以廢水的「污染單位」(相當於一個居民一年的污染負荷)為基準,實行全國統一稅率。又如荷蘭按「人口當量」(相當於每人每年排入水域的污染物數量)徵收的水污染排放費也屬水污稅性質。
三、固定廢物稅

固定廢物按來源可分為工業廢棄物、商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生活廢棄物。各國開征的固定廢物稅包括一次性餐具稅、飲料容器稅、舊輪胎稅、潤滑油稅等。義大利1984年開征廢物垃圾處置稅,對所有的人都徵收,作為地方政府處置廢物垃圾的資金來源。
四、噪音污染和噪音稅

噪音污染是指排放的音量超過人和動物的承受能力,從而妨礙人或動物的正常生活的一種現象。噪音稅有兩種:一是固定徵收,如美國規定,對使用洛杉機等機場的每位旅客和每噸貨物徵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稅,稅款用於支付機場周圍居民區的隔離費用;二是根據噪音排放量對排放單位徵收,如日本、荷蘭的機場噪音稅就是按飛機著陸次數對航空公司徵收。
五、生態破壞稅

主要包括森林砍伐稅等,法國在1969年開征此稅,規定為城市規劃或工業建設目的而砍伐森林的,每公頃繳6000法郎的稅;其他情況每公頃繳3000法郎的稅。比利時1993年通過的「生態稅法」中規定了一系列生態稅,適用於飲料包裝、可處理的剃刀和照相機、農葯、紙張及電池等產品。

閱讀全文

與對於廢水污染物征稅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