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蒸餾 沸石蒸餾時為什麼要加沸石,如果加熱後才發現未
加入沸石是抄為了分散熱量,防止暴襲沸,因為沸石表面很多小孔,能夠防止暴沸,溶液飛濺。
如果加熱後沒發現,那就關火,然後在加入沸石。不過加的時候小心點,不然要飛濺出來的。
如果是理論操作,立刻停止加熱,待到液體冷卻後加入沸石,繼續蒸餾.
假如是實際操作,可以靈活變通:在蒸餾的時候往往會放置溫度計,那麼當發現沒有放入沸石的時候,看看此時液體溫度
此時若溫度較低,那麼直接放入沸石,不失為一種節約時間的方法.
此時若溫度已經接近沸點,或者高於沸點(即過熱),那麼立即停止加熱,待到液體冷卻後加入沸石,繼續蒸餾
❷ 蒸餾開始後忘記加沸石應該怎麼處理
立即停止加熱!待冷卻後慢慢置入沸石,注意燒瓶口的方向切勿對人,然後再加熱……
❸ 蒸餾實驗中,沸騰後忘加沸石怎麼辦
蒸餾實驗中,沸騰後忘加沸石應該停止實驗,重新進行蒸餾實驗。做實驗需要遵循嚴謹性的原則。加入沸石是為了防止液體暴沸,從而避免危險。
蒸餾實驗操作時要注意
(1)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端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3)如果開始蒸餾後發現未加沸石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 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
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餾物質的沸點高出30℃。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 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 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4) 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40-150℃的液體可採用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150℃以下,對熱不穩常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
❹ 蒸餾和分餾實驗中,沸石的作用是什麼如果已經開始進行加熱後發現沸石沒有加,該如何操作
沸石的作用只有一個,防止爆沸。如果是反應初期,應立即停止加熱,帶液體冷卻後加入沸石。若反應時間過長,應停止加熱,冷卻後倒出液體,重做。
❺ 如果在加熱過程中發現未加沸石,應該如何處理為什麼
先通入大量保護氣體防止倒吸,再停止加熱。待冷卻到室溫後,打開瓶塞加入沸石。再繼續實驗。
望採納!謝謝
❻ 蒸餾過程中如果忘了加沸石應該怎麼辦
d
a
要暴沸
b
如果涉及到算蒸餾物質的含量
要受影響
c
蒸餾不凈
❼ 沸石為什麼能止暴如果加熱後才發現沒加沸石怎麼辦
液體中的氣泡在沸騰過程中起著汽化核的作用,當液體中缺少氣泡時,即使溫度達到並超內過了容沸點,也不會沸騰,形成了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不穩定的,如果過熱液體的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則會形成劇烈的沸騰,並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暴沸.暴沸的結果是使液體的溫度回到沸點.暴沸有時是危險的,應當增加液體中的氣泡.
沸石結構多孔,有大量氣體,受熱氣體溢出,可以起著氣化核的作用。
加熱後發現沒有加入沸石,這時應停止加熱。如果此時加入沸石,可能立即暴沸傷人。
所以,由於某種原因停止加熱,重新開始蒸餾,需要補加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