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蒸餾在釀酒中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白酒「三高三長」生產的工藝中,有一項就是「高溫餾酒」,因此白酒也屬於蒸餾酒,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龍舌蘭酒,日本清酒被稱作世界八大蒸餾酒。
蒸餾酒的原理就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而蒸餾技術又分為固態蒸餾法和液態蒸餾法。但固態蒸餾比較少,因為在元代的《飲膳正要》、《軋賴機酒賦》及《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記載的蒸餾方式都是液態法,因為液態法是最為簡單的方法。元代時的葡萄燒酒、馬奶燒酒都屬於液態蒸餾這一類型。
而關於蒸餾酒的歷史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在元代,十四世紀初,中國已經有蒸餾酒的存在了,元朝的文獻《飲膳正要》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證明了此觀點。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關於蒸餾技術,蒸餾時,酒汽的冷卻及蒸餾酒液的收集是重要的操作。我國傳統的蒸餾器有兩種冷卻方式:一種是把蒸餾出來的酒蒸汽引至蒸餾器外面的冷卻器中冷卻後被收集。或讓蒸餾出來的酒汽在蒸餾器上部內壁自然冷卻。最古老的冷卻方法見於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的「南番燒酒法」,另一種是在蒸餾鍋上部的冷凝器(古稱天鍋,天湖)中冷卻,酒液在蒸餾鍋內的酒槽中匯集,排出後被收集。如《調鼎集》中記載:「天湖之水,每蒸二放,三放不等,看流酒之長短,時候之冷熱,大約花散而味淡即止。
蒸餾使得酒的酒精度更純,而且通過高溫加熱和冷凝能去除液體中的固體雜質。
這是因為在釀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醛類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質,它們是些低沸點雜質,這些雜質的存在會使酒帶有暴辣、沖鼻、刺激性大的缺點。一般通過陳釀貯存,酒液自身的氧化還原和酯化等化學變化、物理變化能有效地排除這些低沸點雜質。大麴醬香白酒工藝的高溫鎦酒同樣可以起到這個作用,按照蒸餾原理,一般易揮發的先出來,不易揮發的後出來,這樣通過高溫鎦酒就能最大限度地排除這些低沸點、易揮發的有害物質。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麴醬香白酒和其他白酒相比較具有易揮發物質少,不易揮發物質多的特點,所以對人的刺激小,不上頭,不辣喉,不燒心。這也是大麴醬香白酒空杯留香,幽雅持久的秘密所在。
②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和新工藝釀酒技術,有哪些區別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和新工藝釀酒技術,有哪些區別?
發酵酒的古法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時代在龍山文化遺跡中發現了釀酒的痕跡。 早期的部落人將穀物發酵,用剩飯產生的黴菌製作酒麴。 酒精度異常低,基本上在1%到2%之間徘徊。 到了秦時代,濁酒的度數也不過3%。 到了宋朝時期,黃酒渾濁酒過剩之前,酒精度開始提高,最高達不到12。發酵酒在古代和現代的技術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很多酒館推崇古法釀酒,沿襲了一千年前的方式。 要說區別的話,濁酒時期酒精度低,酸; 黃酒時期,酒麴改良,酒精度稍高,酒清,穀物香氣濃郁。
③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和新工藝釀酒技術,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目前釀酒技術主要是有兩大工藝,一種就是新工藝釀酒,還有一種就是傳統釀酒工藝,實際上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釀酒的方式不一樣。如果是選擇傳統工藝釀酒的話,那麼需要把糧食先浸泡,然後煮熟,接著在攤涼,拌曲,發酵,蒸餾,最後才會出成品酒。也就是說傳統工藝的釀酒方法工藝非常的復雜,釀酒的效益比較的低,而且還浪費很多的燃料。如果在釀酒的過程當中需要找工人幫忙的話,還需要支付相當大的一筆人工費。
當然了,也有一部分人或者是部分企業會選擇傳統工藝釀酒,你比如說如果是一些私人釀酒的話,那麼大多都會選擇傳統工藝釀酒。不過不管是哪種工藝,釀出來的酒其實都是挺好喝的。
④ 現代工藝釀酒好還是傳統工藝好
關於釀酒行業的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正確認識
很多人理解傳統工藝,就是要用土灶,土設備,燒材火做出來的酒就是傳統工藝,這是錯誤的理解;如果是這樣很多人可以掛羊頭賣狗肉;
下面帶大家正確的認識傳統與現代工藝釀酒的區別:
發酵區別:從發酵角度區別現代與傳統工藝:
1.將採用生料酒麴發酵的方式稱為現代發酵工藝;
2.將糧食煮熟加入配菌酒麴的方式稱為傳統工藝發酵;
酒糟受熱方式區別:從設備加熱方式的角度固態是不純在傳統與現代的區別,都一樣的;只有液態法釀酒才有傳統與現代設備的區別如下:
將採用鍋爐和蒸汽機直接吹入酒糟的方式我們稱為現代蒸餾工藝;
將通過烘烤加熱方式不吹入蒸汽計入酒糟的方式稱為傳統蒸餾工藝;比如直燒鍋和釀哥可控蒸汽不焦鍋都屬於傳統工藝設備;冷卻器結構區別:在中國歷史天鍋才是真正的傳統設備,所有的分體都不是,都是近代歷史才流行的;左右分體的才屬於是現代冷卻工藝設備;
勾兌區別:傳統勾兌是採用不同發酵工藝,不同發酵原料發酵出來的酒成分不同進行最後的搭配方式叫傳統勾兌方式:
現代勾兌是直接購買不同香精,化學成分,直接按比例添加勾兌,稱為現代勾兌技術;
最後釀哥總結下什麼叫傳統,發酵采煮熟的糧食,加配菌酒麴,發酵完畢後固態工藝怎麼蒸餾都行,液態法釀酒不能吹入蒸汽進入酒糟內,冷卻器採用天鍋,最後蒸餾出來的酒不加任何香精香料及添加劑。這才叫真正的傳統釀造酒。
⑤ 蒸餾酒的釀造原理及過程
釀造原理: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取多次蒸餾法等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釀造過程:
一、選料。糧為酒之肉,一般是將高梁、大米、小麥、玉米、大麥、豌豆等糧食作為原料,要求作物的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乾燥適宜、無泥沙、無異雜味、無其它雜物。
水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謂「水為酒之血」、「好水釀好酒」,說的就是水源對釀酒的重要意義。
⑥ 傳統製作白酒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里,食品安全很是令人擔憂,就像為了降低制酒的成本,一些黑心的商販就用甲醇來替代乙醇來製作白酒,讓很多愛喝酒的人士不敢喝商店裡買的酒了,因此有很多人都想自己動手釀白酒,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自己釀白酒的原料配方和製作過程吧。
一、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
1.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
2.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
3.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二、原理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酒麴、酒母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小曲和麩曲。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
三、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
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
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
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⑦ 中國傳統釀酒有那些方法
1、半固態法白酒
半固態法白酒是半固態發酵白酒的簡寫,又稱半液態法、半液態半固態發酵法白酒。這些稱謂均准確表達了釀酒過程中的發酵形態。這類酒除保留了用小曲、以根霉為主導糖化菌和培菌糖化三大特徵外。
還具有以大米為料,清植法,入缸(罐)糖化等工藝特徵,產品屬米(蜜)香型、豉香型。產區主要分布在兩廣,其次是兩湖、江西。
2、液態法白酒
液態法白酒是以糧谷、薯類、糖蜜等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成食用酒精的工藝路線、再經串香、勾兌、調配而成的白酒。
3、固態法白酒是指在蒸煮、糖化、發酵、蒸餾等主要過程中採用固態基質形態生產的白酒。
(7)傳統工藝蒸餾釀酒擴展閱讀:
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⑧ 傳統白酒釀造方法
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流程分為粉碎、配料、潤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積,入池發酵、出池蒸酒等8個工序。
1、粉碎:古用石磨或(驢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狀,後用電磨磨成過標准篩的原料。
2、配料:將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輔料(稻殼)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勻。夏季是時候一般用25%的輔料,冬季一般用30%的輔料。
3、潤料、拌料:將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糧量的40—50%加水進行潤料,水溫為常溫,翻拌均勻,堆積1小時左右,讓糧食充分的吸收水份,有利於糊化,加水量要根據面濕而不粘,有經驗的釀酒師傅憑借著自己的手感一捏就可以感覺出來。
4、蒸煮糊化:將面楂上甑鍋進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將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後用木鍬和菠萁將面楂一層一層地裝入甑鍋,待汽圓後蒸煮糊化1小時左右,讓面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由有經驗的釀酒師用手捻來就能感覺到蒸煮程度。
5、冷散:將蒸好的面楂用木鍬鏟出甑鍋放倒干凈的地面上用木鍬攤薄、勻,進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數次冷散,溫度達到夏季為20—22℃為宜,冬天為16—18℃為宜。
6、加曲、加水堆積:將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為常溫,用木鍬進行翻拌,使之均勻,用手掌捏住面楂從手指縫擠出1—2滴水為宜,然後進行堆積,堆積時間不低於1—2小時。
7、入缸發酵:將堆積好的酒醅用竹簍人工入到缸里,上邊蓋上石蓋進行發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與地面平齊,缸的間距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澱粉含量在9—12%之間,水份含量在55—57%之間,酸度在0.8—1.1mol/g之間,糖份在0.5—0.6。Be′之間,發酵時間一般是21天。
發酵的時候要掌握白酒度數的變化,一般應該是遵循「前緩升、中挺、後緩落」的原則。也就是入缸後,溫度逐步上升,發酵中期,溫度應該穩定在一個時期,然後再到發酵的後期,發酵溫度緩慢的下降。
前緩升:一般是入缸到6—7天溫度升到25—27℃,酒醅發甜,說明白酒的發酵正常。
中挺:從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溫度降升至32—34℃,連續四天。
後緩落:從入缸12天到21天,溫度逐漸下降,每天以下降0.5℃為宜,出缸時酒醅的溫度降至26—28℃,發酵好的酒醅應該要有不硬、不粘的感覺,色澤呈紫紅色。
8、出缸蒸酒:白酒發酵到21天的酒醅,需要用竹簍抬出至甑鍋邊進行蒸餾,裝甑時應按照「穩、准、細、勻、薄、平」的原則來操作,裝甑蒸汽應按照「兩小一大」的原則來操作,流酒的時候蒸汽應該按照,大氣追尾」的原則來操作,接酒的時候應該依照酒花大小程度來判別酒頭、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憑借著釀酒大師傅的經驗來判別,接酒一般接到0°。酒頭、原酒和酒尾都分級分缸儲存,一般儲存6個月以上酒體才成熟。
⑨ 傳統蒸餾米酒怎麼製作
1.先用水將糯米(或大米)泡半天,漂洗干凈,然後蒸熟成米飯:
在蒸鍋里放上水,蒸屜上墊一層紗布,燒水沸騰至有蒸汽。將糯米撈放在布上蒸熟,(約一小時,自己嘗一下就知道了),嘗一嘗糯米的口感,如果飯粒偏硬,就灑些水拌一下再蒸一會,蒸好後盛到發酵用的容器中(電飯鍋、湯盆或者塑料、玻璃容器 ),用勺攪幾下,涼至不燙手的溫度(30左右利用中溫發酵,米飯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麴發酵的)。
2.拌酒麴:
用勺將糯米弄散攤勻,將酒麴均勻地撒在糯米上(稍微留下一點點酒麴最後用),然後用勺將糯米翻動,目的是將酒麴盡量混均勻。
3.保存:
用勺輕輕壓實。抹平表面(可以蘸涼開水),作成平頂的圓錐型,中間壓出一凹陷窩,將最後一點酒麴撒在裡面,倒入一點涼開水(目的是水慢慢向外滲,可以均勻溶解拌在米中的酒麴,有利於均勻發酵),但水不宜多。
4.發酵:
將容器蓋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30℃左右),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發酵。
5.中間可以檢查,看有無發熱,發熱就是好現象。1天後就可以嘗嘗。完成發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氣味芳香,味道甜美, 酒味不沖鼻,(時間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時間長,酒味酸味就濃,但太沖也不好),大約發酵24-48小時,將容器蓋打開(有濃郁的酒香就成了),加滿涼開水,再蓋上蓋後,放入冰箱(為的是終止發酵)或直接入鍋煮熟(也是停止發酵)。
注意事項:
1.拌酒麴一定要在糯米涼透至30℃以後。否則,熱糯米就把菌殺死了。結果要麼是酸的臭的,要麼就沒動靜。中間溫度太低也不成,酒麴不活躍,雜菌就會繁殖,30℃左右最好。還有一定要密閉好。否則會又酸又澀。
2.做酒釀的關鍵是干凈,一切東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則就會發霉長毛,(這和酒麴的生長條件有關,不潔的環境會促進雜菌生長)。要先把蒸米飯的容器、鏟米飯的鏟子、勺子和發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凈擦乾,還要把您的手洗凈擦乾。
3.發酵中途(12小時、24小時)可以打開蓋子看看(別經常開蓋),如果沒有酒香味、米飯還沒有結成豆腐塊的趨勢,可以將容器放30℃溫水中水浴加熱一下,使米不至於因溫度不足而不能繼續發酵。
4.酒釀的製作過程很乾凈,所以,如果偶爾發現有一些長毛的現象(有時是因為發酵時間過長),除去毛毛,酒釀還是可以吃的。如果做出的酒釀都長滿了長毛,又是五顏六色的,估計是哪個操作環節沾生水或油而不幹凈了,只好丟啦。
5.練習掌握一個度:如果發酵過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過於濃烈。 如果發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麴的時候,如果水放得太多了,最後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塊,一煮就散。
希望採納
⑩ 傳統的白酒釀造技術和新工藝的釀酒技術有什麼不同
釀酒技術從很早以前就已經傳承了下來,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釀酒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與傳統白酒釀造技術的不同是新工藝的釀酒技術有很大的差異。有很多人不夠了解兩種釀酒技術的區別,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如何區分傳統釀酒技術與新工藝的釀酒技術,以及它們有什麼區別。
雖然對於傳統的白酒釀造技術來說,雖然它的步驟很繁瑣,但是它出來的酒口味是非常醇厚的。而對於新工藝的釀酒技術來說,它現在的應用比較廣泛,在我們國家的任何地帶現在都是應用的新工藝釀酒的技術。他們在製作的過程中沒有那麼繁瑣的步驟,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費,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就能夠在釀酒的技術上減少很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