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水配製方法
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化研究室提供的我國東南沿海海水主要成分配製:
NaC1 26.518 g/L,MgSO4 3.305 g/L,MgC12 2.447 g/L,CaC12 1.141 g/L, KC1 0.725 g/L, NaHCO3 0.202 g/L,NaBr0.083 g/L。
滲透壓1300 mmol/L,pH 8.2,密度1.05-1.06g/ml,用去離子水配製。
(1)人工海水必須用蒸餾水擴展閱讀
高質量、接近於純天然的人造海水的配製必須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技術:
(1) 由於配製人造海水使用的原料為鈣鹽、鎂鹽、鉀鹽、鈉鹽和硫酸鹽等,這些鹽混合會發生化學反應,如鈣與硫酸根易發生反應產生硫酸鈣沉澱,從而影響海水的組分。
因此,要根據這些鹽的特點,制備成穩定的、可溶性的無機鹽,就必須嚴格把握這些原料的加工工序,防止產生CaSO4、CaCO3和Mg(OH)2沉澱,從而提高人造海水的品質和檔次。
(2) 天然海水中含有許多微量元素和營養元素,這些元素有很多是陸地岩石的風化產物經大氣和雨水、江河水輸送到海洋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中有些是海洋生物生長和繁殖不可缺少的。
如 Fe 元素在海水中通常以Fe2+和Fe3+存在,鐵的存在使海洋生物的顏色更加鮮亮,它不僅是海水水族箱中生物退化的重要觸媒劑,而且也是單細胞蟲黃藻所需要的營養鹽。
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含有這些微量元素的物質直接添加到海水中,這會影響海水的透明度和組分。
因此,我們基於微量元素來自於岩石風化這一規律,採用從貝殼、麥飯石、火山灰等天然物質中提取這些微量元素,並且使這些元素在人造海水中以各種離子或離子對的形式存在,使人造海水更接近於天然海水。
(3) 保持人造海水的pH 值在8. 2~8. 4 的最佳值。由於pH 值在8. 2~8. 4 之間的海水,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因而必須採取獨特的處理方法添加CO2、HCO3和CO2以防止沉澱物生成,維持pH 值穩定,防止pH 值降低。
從而獲得適宜海洋生物生存的最佳pH 值,同時控制KH 值在7dkh~10dkh 之間。
(4) 抑制細菌病毒的產生和生長是觀賞魚類養殖的重要環節,我們特別的添加了一種納米材料做水質凈化劑,以阻止人造海水中因觀賞魚類的攝取物、排泄物等有機質造成的細菌繁殖和海水富營養化的形成。
❷ 海水弄成蒸餾水 操作 另外一般不用蒸餾水作為飲用水原因
直接加熱然後用冷卻的裝置就會液化成水,就是蒸餾水啦
一般不用蒸餾水來飲用是因為裡面沒有礦物質成分,達不到人體所需的要求,所以不能作為飲用水
❸ 人工海水怎麼製作
天然海水中的化學成分較多,主要是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鎂和鐵、鋰、碘、鋁、溴、鍶等數十種。
將這些化學物質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在一起,製成方便使用的人工海水鹽,使用時,只要將人 工海水鹽按照一定的比例與水兌合,就可釀成與天然海水較接近的人工海水。
現在國內生產的人
工海水,其中的氯化鈉、硫酸鎂、氯化鉀是按3:2: 1的比例混合的,占人工海水成分的90%,此外的10%由20種微量元素組成,國外產的人工海水鹽則由40種微量元素組成。
人工海水配製的水源,應選用無毒、無味、潔凈的過濾水,地下井水,或是晾曬一周的自來水,待
其中氯氣揮發盡後再備用。
人工海水鹽的兌摻數量是按照海水的鹽度來決定的。自然海水的鹽度 為34%-35%,人工海水的鹽度為30%,8卩1千克水中含有0。03千克的鹽類。
人工海水在配製過程中不要採用金屬容器,剛配製的人工海水比較混濁,水底常有沉澱物堆 積,這是正常的。
人工海水配好後,應立刻使用水族箱中的循環水過濾設備、加溫設備和充氧設備
等,12小時後水就會變得澄清。
剛配製好的人工海水的水質並不穩定,應每隔12個小時對水質進行一次測量,努力將水質調整 到海水觀賞魚較適宜的范圍。經一周後,若水質已穩定在合理范圍,這時就可飼養海水觀賞魚。
❹ 如何自製海水
自製海水有兩種方式:
1、將原材料氯化鈉24.72克,氯化鉀0.67克,氯化鈣1.36克,氯化鎂4.66克,硫酸鎂6.29克,碳酸氫鈉0.18克,蒸餾水加到1升都准備妥當。把各種鹽溶解在少量蒸餾水中,再加入碳酸氫鈉,最後用蒸餾水稀釋到1000毫升。
2、氯化鈉45.0克,硫酸鎂0.1克,氯化鎂5.0克,氯化鐵(1%溶液)1滴。先把硫酸鎂、磷酸一氫鉀、氯化鐵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加蒸餾水到980毫升。隨後取硝酸鈣溶解在20毫升蒸餾水裡,把此溶液逐滴加到上述溶液內,裝瓶保存。
(4)人工海水必須用蒸餾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海晶的用途是製作人工海水,用於臨時維護各種活海鮮產品、洄遊淡水產品的繁殖和人工海浴。使用本產品遠比拖運天然海水方便、經濟。
1、高純度的海晶體不宜直接加入現有的淡水溶液中。先用清水溶解,一個半小時後再加入清水產品最為合適。
2、如果產品有結塊和潮解,其性能不會受到影響。
3、使用比例與天然海水的活性成分相近,以100公斤淡水計量。如花蟹、石斑魚需要3.1kg,臨時龍蝦需要3.4kg,竹蝦等海產品需要2.8kg,海水濃度應根據需要適當調整。
4、一般來說,更換臨時養殖的海鮮需要24-36小時。如果養殖密度大,可適當調整換水時間。
5、用於洄遊淡水產品繁殖的人工海水,應當按照繁殖技術的要求配置和使用。
❺ 如何人工製作真正的海水,能養魚的那種
製作方法:
氯化鈉 45.0克
硫酸鎂 0.1克
氯化鎂 5.0克
氯化鐵(1%溶液) 1滴
先把硫酸鎂、磷酸一氫專鉀、氯化鐵用少屬量蒸餾水溶解,加蒸餾水到980毫升。隨後取硝酸鈣溶解在20毫升蒸餾水裡,把此溶液逐滴加到上述溶液內,裝瓶保存。
❻ 配製不同濃度的人工海水
人工海水是接近似於海水的離子組成、滲透壓和pH而配製的,有赫布斯特(Herbst)和范特霍夫(Vant Hoff)等配方。因為海水滲透壓可隨地區而異(地中海沿岸的滲透壓比日本太平洋沿岸、美國大西洋沿岸的要高),所以人工海水也要根據地區使用不同的滲透濃度。在制備人工海水時,通常先製成與海水等滲透濃度的NaCl、KCl、CaCl2、MgSO4(MgCl2)溶液,然後再把這些溶液按適當溶量比進行混合,這時如改變混合比,假定去掉某一成分,就可用以研究海水中特定金屬離子的生理作用。第一步, 就是放好水,如果沒有老水(經過晾曬除氯的水),也可用自來水,靜置7天,此期間最好過濾器24小時開著,過濾的同時攪動水來加快氯的揮發,此時的過濾器先不要放活性炭,防止氯被吸附到活性炭里做「永久收藏」! 還有一個快速方法就是當天的自來水加魚樂寶(除氯劑),當時就可以養魚,不過還是覺得自然除氯的方法好,這種快速方法我只用來對付突發事件,比如掉進去污染物了,或是水質突然起變化,來不及晾水什麼的。 水質的維護關鍵在過濾器濾材的使用上,養海龜建議最好用桶式過濾器,價格不貴,過濾效果超級好! 第二步 7天後,按以下照片說明配製海水。為了方便大家看,我在水裡放了高錳酸鉀,這樣對比就強烈了,鹽用的是食鹽,效果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啊! 第三步 配好海水後水是很渾濁的,一是鹽中有很多微量元素還沒有及時溶化,而是因為鹽與水產生化學反應,轉化為熱能和極其細小氣泡,不過不會影響到小海龜的,然後再放進硝化菌,過濾器里也放進活性炭,過濾24小時,水質會變得很清透,此時就可以放龜了,這種方法配置的海水養海水魚都沒問題!呵呵! 這是剛剛配置完未過濾,和經過24小時過濾後的水樣對比:
❼ 能不能把海水加工成蒸餾水
海水閃蒸,當海水加熱到110度左右,進入一個閃蒸室,水快速蒸發,水就變成蒸汽,蒸汽再通過汽水分離網,把蒸汽中攜帶的鹽水的水滴過濾掉,水蒸氣就到了閃蒸室的上部,這部分蒸汽就凝結變成蒸餾水
❽ 怎麼配人工海水
人工海水在配製過程中不要採用金屬容器,以後換水時可採用玻璃缸,塑料或非金屬容器。人工海水必須在使用前24—48小時調配好。
配製人工海水的方法:
1、在海水魚水族箱中放好水源,依據水的數量計算出所需人工海水鹽的數量, 將人工海水鹽直接溶解於水族箱中,然後啟動充氧設備和水質循環過濾設備,這樣水族箱中的水就變成了人工海水。
2、剛配製的人工海水,水質不穩定,水色也比較混濁,應每隔12 小時對水質進行一次測量,通過兌 水或增加海水鹽的方法,將人工海水的比重維持在1.022—1.023。
3、一般 48小時後,水族箱中的水色澄清水質穩定。採用水質測試劑,努力將人工海水調整到合理的范圍內。 海水觀賞魚的水族箱中,人工海水的生化過濾系統一般需要15天 到一個月左右,才能正式運轉。因此 海水魚的飼養應該在一個月後才可 進行。
4、海水魚的放養數目應由少漸多,只有當水質的生化過濾系統完全啟動後,海水魚的放養數目才能穩定下來。人工海水配製好後,可用一條線將水面位置標出,以方便日後的換水工作。
(8)人工海水必須用蒸餾水擴展閱讀:
配製人工海水的注意事項:
1、配製海水時,溶解海鹽的容器不要用金屬容器(鋁鐵等都不可以用),一方面易對容器造成腐蝕,另一方面引起反應後會改變海水的離子成份。
2、剛配製好的海水會出現比較渾濁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水位達到後即可開啟循環系統,消除渾濁。
3、海水缸的過濾系統要比淡水魚相對較大,增加過濾系統的水體可以更好的保持水質穩定。
❾ 如何人工製作真正的海水,能養魚的那種非常感謝!
製作方法:
氯化鈉 45.0克
硫酸鎂 0.1克
氯化鎂 5.0克
氯化鐵(1%溶液) 1滴
先把硫酸鎂、版磷酸一氫鉀、氯化鐵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加權蒸餾水到980毫升。隨後取硝酸鈣溶解在20毫升蒸餾水裡,把此溶液逐滴加到上述溶液內,裝瓶保存。
❿ 實驗室合成人工海水。是用自來水還是超純水,是做實驗的。這里沒有大海
實驗室合成人工海水還是建議用超純水,我們以前給南京海底世界的海洋動物配過超純水系統,他們就是模擬出海洋動物的生活環境,用超純水配上一定比例的海鹽,合成人工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