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單蒸餾實驗報告思考題能得到無水乙醇嗎
一般來說簡單增量是得不到無水乙醇的,因為乙醇和水會形成共沸物,如果要得到無水乙醇,還需要加入吸水物質再進行蒸餾哦。
㈡ 蒸餾的實驗步驟
這樣的一般是填空吧 這過程相當麻煩了 建議自己查書 書上說的很詳細 不同蒸餾步驟和方法不一樣 不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 查書多方便
㈢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中——蒸餾及沸點的測定的幾個思考題
溫度計的上限與蒸餾瓶的下線在同一的水平線上是為了讓所測得的溫度的誤差不是太大;加沸石是為了蒸餾是發生爆沸;(3.4)不能,因為有些物質混合後的沸點不變。
㈣ 蒸餾和分餾各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蒸餾是單個一種液體 加熱到他稱氣態後冷凝 分餾是利用個物質的熔沸點進行分離
㈤ 蒸餾,分餾,減壓蒸餾的概念和原理,並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分餾: 利用溶液中各組分的沸點的細微差別以及它們的蒸汽在分餾柱中的擴散速度差異,通過分餾柱將不同的組分分開。 蒸餾: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 分液: 分液是一種實驗操作,在分液漏斗里完成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的分離,下層的液體從下管放出(注意及時關閉活塞),上層的液體從上口倒出。 萃取: 萃取也是一種實驗操作,以苯萃取溴水中的溴為例說明操作步驟。將溴水和苯在分液漏斗里混合後振盪、靜置(靜置後液體分層,Br2被溶解到苯里,苯與水互不相溶,苯比水輕在上層,因溶有Br2呈橙紅色,水在下層為無色)、分液即完成萃取。
㈥ 蒸餾與分餾
1.蒸餾實驗原理:
定義:將液體加熱至沸,使其變成蒸氣,然後將蒸氣再冷凝為液體的操作過程稱為蒸餾。
普通蒸餾的基本原理是,液體在一定的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汽壓,在一定的壓強下液體的蒸汽壓只與溫度有關,而與體系中存在液體的量無關。將液體加熱時,它的蒸汽壓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當液體表面蒸汽壓增大到與其所受的 外界壓強相等時,液體呈沸騰狀態,這時的溫度稱為該液體的沸點。
一個混合液體受熱汽化時,蒸汽中低沸點組分的分壓比高沸點組分的分壓要大,即蒸汽中低沸點組分的相對含量比原混合液中的相對含量要高。將此蒸氣引出冷凝,就得到低沸點組分含量較高的溜出液。這樣就將兩種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分離。
〖注意〗普通蒸餾僅僅能分離沸點有顯著不同(至少30℃以上)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2.分餾實驗原理
定義:分餾是利用分餾柱將多次氣化—冷凝過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進行分餾的必要性:(1)蒸餾分離不徹底。(2)多次蒸餾操作繁瑣,費時,浪費極大。
分餾的原理:混合液沸騰後蒸氣進入分餾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與繼續上升的 蒸氣接觸,二者進行熱交換,蒸汽中高沸點組分被冷凝,低沸點組分仍呈蒸氣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點組分受熱氣化,高沸點組分仍呈液態下降。結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點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增多。如此經過多次熱交換,就相當於連續多次的普通蒸餾。以致低沸點組分的蒸氣不斷上升,而被蒸餾出來;高沸點組分則不斷流回蒸餾瓶中,從而將它們分離。
㈦ 蒸餾實驗的步驟
實驗室制備蒸餾水的實驗步驟:
1 蒸餾前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版,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權.
2 裝配冷凝裝置.檢查氣密性.
3 蒸餾:在燒瓶中加入約1/2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幾粒沸石(或碎瓷片),重新連接好裝置.加熱,錐形瓶中收集到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4 蒸餾後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出的液體,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
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減壓蒸餾思考題
1、如果在玻來璃儀器完好的源情況下,在連接處塗好真空酯,一般氣密性都還可以;氣密性較好時,裡面一旦為負壓,後面的餾分收集裝置比如小圓底燒瓶懸空放置不會松開落下。
2、需要吸收保護的,因為反應氣體中有可能含有具有強腐蝕性的氣體或有毒氣體,沒有吸收保護的話減壓後會直接進入泵內。
3、先抽氣再加熱是因為反應物可能容易分別被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氧化和水解,最好在真空下加熱;結束時先移去熱源,然後待蒸餾瓶稍冷後再慢慢開啟安全瓶上的活塞,平衡內外壓力,(若開得太快,水銀柱很快上升,有沖破測壓計的可能),最後才關閉真空水泵。如果不這樣操作可能會導致蒸餾瓶內殘留液形成蒸汽狀而沖入接收瓶中使整個蒸餾過程失敗,測壓計可能會被沖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