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洗除塵器濾袋的方法及其流程
1 清灰:採用高頻震動,將進入濾袋壁內的較大的灰塵粒子全部清除,並不會對纖維的纏結牢度產生影響,保持濾袋良好性,污垢的易剝離性。
2 化學實驗處理: 提取布袋樣品,採用專業儀器化驗檢測濾袋油污成分,從而選用適應的洗滌原料,最大限度的清洗濾袋而又不對濾袋造成任何損害。
3 葯物浸泡: 選用適當的化學制劑浸泡濾袋,將濾袋縫隙內的油漬污垢清除,最大限度的增加濾袋的透氣性能。
4 清洗: 選用合適的洗滌原料並嚴格配比。低溫水清洗,水流均勻,強度適中,對濾袋沒有機械損傷。
5 烘乾: 採用110攝氏度左右熱空氣烘乾,保持濾袋的尺寸穩定性,烘乾後濾袋不變形不回縮。
6 修復: 對由於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磨損腐蝕等破損的濾袋進行修復,保證很高的回用率。對已損壞的濾袋配件,本公司將按成本價為用戶提供新配件。
7 檢測: 採用儀器對清洗後的濾袋進行物理指標檢測,確保清洗質量達到要求。(對未達標的將進行修復,直到合格為止。)
8 質檢包裝: 完全清洗達標的濾袋在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分裝打包,粘貼檢測合格證後,運往指定倉庫等待發貨 。
公司專門設有瀝青拌合站除塵布袋(濾袋)加工清洗車間,咨詢 I35OII3344O 設有專業技術人員來操作,由於這種布袋具有耐高溫、過濾性能良好等特點,所以價格比較昂貴。一般國內生產的這種布料價格在160元/平米,進口布料價格在210元/平米,除塵器由於粉塵的堵塞或運行的時間過長所以除塵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標准,所以就要大批量的採取除塵器布袋濾袋的清洗或更換,更換除塵器布袋(濾袋)這樣投資很高。清洗除塵器布袋(濾袋)項目引進先進除塵器布袋(濾袋)清洗設備,採用高新清洗技術,可清洗瀝青拌合站,電廠鍋爐等設備使用的高溫除塵器布袋,清洗的除塵器布袋效果好、費用低,清洗後的除塵器布袋(濾袋)除塵效果與新除塵布袋(濾袋)的效果基本相同。清洗費用遠遠低於更換布袋(濾袋)的費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降低80%,我們清洗一條布袋的價格一般以35-80(元/條)之間。我們在清洗中發現布袋有燙壞的小窟窿 .上口膨脹圈有變形,損壞,我們可以免費縫補。更換.清洗後的布袋和新的一樣,可以延長使用壽命,是企業增收節支的新途徑。
『貳』 求袋式除塵器安全操作規程是怎樣的呢
袋式除塵器操作規程
一、開機前准備
1、確保除塵器各檢查孔處於關閉狀態。
2、確保各用電設備供電正常。
3、確保壓縮空氣供應正常,正常值為0.4MPa以上。
二、開/關機步驟
1、開機順序
壓縮空氣—卸灰系統—脈沖清灰系統—風機—工藝設備
2、關機順序
工藝設備—風機—脈沖清灰系統—卸灰系統—壓縮空氣
3、說明
(1)本除塵系統卸灰採用手動卸灰,卸灰系統可不遵循以上開關機順序。
(2)除塵器如非長期停機,可不必關閉壓縮空氣閥門及控制系統。
(3)除塵器如需長期停機,當除塵器風機停止運行後,脈沖清灰系統須正常運行1~5個清灰周期,並徹底清空除塵器灰斗內存灰,做到濾袋無積灰、灰斗內無存灰。如有可能,定期進行空運轉。
三 日常管理
1、設備運行過程中,要設專人進行管理,並做好運行記錄。
2、除塵器氣源三聯件中的油水分離器應每班排污一次,油霧器要經常檢查存油情況,及時加油。
3、視灰斗內存灰情況,每班至少卸灰一次。
4、電機、減速機等運轉部件應按規定加油,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5、脈沖閥、提升閥氣缸如內部有雜質、水分等異物,應及時清除。電磁閥、膜片如發生故障或損壞,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6、檢查門上的密封條,如有老化,應及時更換。
7、定期檢查壓縮空氣系統、卸灰系統,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8、每班檢查除塵煙囪排放情況,如發現煙囪冒灰,應及時更換破損濾袋。
9、定期對除塵器程序進行核對。
四 檢修
除塵器每運轉半年後,應中修一次,時間為1~3天,中修包括下列內容:
1、檢查濾袋有無破損,如有破損,及時更換新濾袋。
2、檢查清灰效果,打開頂部檢修門,每室至少抽出一條濾袋,檢查灰塵的沉積情況,並視實際情況調整清灰周期。
3、檢查各用電設備、指示儀表是否正常,如不正常進行維修或更換。
4、檢查脈沖閥動作及噴吹力度是否正常、膜片是否破損。
5、檢查提升閥氣缸及其電磁閥是否正常。
6、檢查除塵管道(尤其是進風管道)內是否積灰、堵塞,必要時進行人工清灰。
除塵器運行一年後應大修一次,時間根據工作量而定,大修除中修內容外,還應檢查是否有銹蝕、損壞的部件,並及時更換。
五 安全因素告知
1、除塵器附近嚴禁煙火。
2、電器設備中帶電部位人體不能直接接觸,否則有觸電的危險。
3、設備運行時,風機、電機的運轉部位嚴禁觸摸,否則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4、裝有提升閥的除塵器嚴禁在未開啟壓縮空氣或壓縮空氣低於0.4Mpa時開啟風機,否則除塵器有被損壞的危險。一旦壓縮空氣壓力低於0.2Mpa時,一定要緊急停止風機運行或關閉風機閥門。
5、提升閥僅在該室清灰時處於關閉狀態,嚴禁兩個或兩個以上提升閥處於關閉狀態(壓縮空氣正常供應時,默認為開啟狀態)。
6、除塵器風機正常運行時,軸承溫度不高於80℃,電機溫度不高於50℃。
7、除塵器灰斗不能長期儲灰,內存灰量不得超過灰斗高度的三分之一。
8、進入除塵器灰斗內部檢修時,確保灰斗中的積灰已排凈(注意防毒、防塵)。
9、設備檢修時應切斷電源,掛牌操作,並設專人監護,防止和杜絕事故發生。
10、檢修和更換除塵器頂部和內部部件時,嚴禁天車在除塵器上空通行,防止對人員和設備造成傷害。
11、手動調節閥嚴禁在修磨機工作時進行調節,防止修磨機工作時傷人。
12、檢修脈沖閥時,一定要把氣包內壓力泄為0,防止高壓傷人。
六、常見故障排除
『叄』 如何清洗無塵車間設備
1、在潔凈室里吸塵應使用帶有高效過濾器的專用真空吸塵器。
2、吸完地以後再擦地。一周擦一次牆面。
3、使用已獲批準的潔凈室專用去污劑;
4、清潔潔凈室內的牆時應使用潔凈室無塵布;
5、工作時一定要記住,永遠是由上往下擦,從離門最遠的地方向門的方向擦。
『肆』 實驗室儀器如何專業的除塵與清洗
一、除塵
灰塵多為帶有微量靜電的微小塵粒,常飄浮於空氣中,隨氣流而動,遇物便附著其上,幾乎無孔不入。灰塵附著在模型標本上會影響其色澤,運動部件上有灰塵會增大磨損,電器上有灰塵,嚴重者會造成短路、漏電,貴重精密儀器上有灰塵,嚴重者會使儀器報廢。
清除灰塵的方法很多,主要應依灰塵附著表面的狀況及其灰塵附著的程度而定。在乾燥的空氣中,若灰塵較少或灰塵尚未受潮結成塊斑,可用干布拭擦,毛巾撣刷,軟毛刷刷等方法,清除一般儀器上的灰塵;對儀器內部的灰塵可用皮唧、洗耳球式打氣筒吹氣除塵,也可用吸塵器吸塵;對角、縫中的灰塵可將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除塵。
不過對貴重精密儀器,如光學儀器、儀表表頭等,用上述方法除塵也會損壞儀器,此時應採用特殊除塵工具除塵,如用鏡頭紙拭擦,沾有酒精的棉球拭擦等。
在空氣潮濕,灰塵已結成垢塊時,除塵應採用濕布拭擦,對角、縫中的灰垢可先用削尖的軟大條剔除,再用濕布試擦,但是對掉色表面、電器不宜用濕布拭擦。若灰垢不易拭擦乾凈,可用沾有酒精的棉球進行拭擦,或進行清洗。
二、清洗儀器
在使用中會沾上油膩、膠液、汗漬等污垢,在貯藏保管不慎時會產生銹蝕、霉斑,這些污垢對儀器的壽命、性能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清洗的目的就在於除去儀器上的污垢。通常儀器的清洗有兩類方法,一是機械清洗方法,即用鏟、刮、刷等方法清洗;二是化學清洗方法,即用各種化學去污溶劑清洗。具體的清洗方法要依污垢附著表面的狀況以及污垢的性質決定。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儀器和不同材料部件的清洗方法。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
玻璃器皿又分為一般的玻璃器皿和特殊玻璃器皿附著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凈的,另一類則是必須使用清洗劑或特殊洗滌劑才能清洗干凈的。在實驗中,無論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屬哪一類,用過的器皿都應立即清洗。盛過糖、鹽、澱粉、泥砂、酒精等物質的玻璃器皿,用水沖洗即可達到清洗目的。應注意,若附著污物已干硬,可將器皿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用毛刷邊沖邊刷,直至洗凈。玻璃器皿沾有油污或盛過動植物油,可用洗衣粉、去污粉、洗潔精等與配製成的洗滌劑進行清洗。清洗時要用毛刷刷洗,用此洗滌劑也可清洗附有機油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用洗滌劑清洗後,還應用清水沖凈。對附有焦油、瀝青或其他高分子有機物的玻璃器皿,應採用有機溶劑,如汽油、苯等進行清洗。若還難以洗凈,可將玻璃器皿放入鹼性洗滌劑中浸泡一段時間,再用濃度為5%以上的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鈉或磷酸鈉等溶液清洗,甚至可以加熱清洗。在化學反應中,往往玻璃器皿壁上附有金屬、氧化物、酸、鹼等污物。清洗時,應根據污垢的特點,用強酸、強鹼清洗或動用中和化學反應的方法除垢,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使用酸鹼清洗時,應特別注意安全,操作者應帶橡膠手套防護鏡,操作時要使用鑷子,夾子等工具,不能用手取放器皿。光學玻璃表面發霉,是一種常見現象。當光學玻璃生霉後,光線在其表面發生散射,使成像模糊不清,嚴重者將使儀器報廢。光學玻璃生霉的原因多是因其表面附有微生物孢子,在溫度、濕度適宜,又有所需″營養物″時,便會快速生長,形成霉斑。對光學玻璃做好防霉防污尤為重要,一旦產生霉斑應立即清洗。消除霉斑,清洗黴菌可用0.1~0.5%的乙基含氫二氯硅烷與無水酒精配製的清洗劑清洗,濕潮天氣還要摻入少量的,或用環氧丙烷、稀氨水等清洗。使用上述清洗劑也能清洗光學玻璃上的油脂性霧、水濕性霧和油水混合性霧等。
(二)橡膠件的清洗
實驗儀器中用橡膠製成的零部件很多,橡膠作為一種高分子有機物,在沾有油膩或有機溶劑後會老化,使零部件產生形變,發軟變粘;用橡膠製成的傳動帶,若沾有油污會使摩擦系數減小,產生打滑現象。
清洗橡膠件上的油污,可用酒精、四氯化碳等作為清洗劑,而不能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清洗劑。清洗時,先用棉球或絲布蘸清洗劑拭擦,待清洗劑自然揮發干凈後即可。應注意,四氯化碳具有毒性,對人體有害,清洗時應在較好通風條件下進行,注意安全。
有金屬、氧化物、酸、鹼等污物,清洗時,應根據污垢的特點,用強酸、強鹼清洗或動用中和化學反應的方法除垢,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使用酸鹼清洗時,應特別注意安全,操作者應帶橡膠手套防護鏡,操作時要使用鑷子,夾子等工具,不能用手取放器皿。光學玻璃表面發霉,是一種常見現象。當光學玻璃生霉後,光線在其表面發生散射,使成像模糊不清,嚴重者將使儀器報廢。光學玻璃生霉的原因多是因其表面附有微生物孢子,在溫度、濕度適宜,又有所需″營養物″時,便會快速生長,形成霉斑。對光學玻璃做好防霉防污尤為重要,一旦產生霉斑應立即清洗。消除霉斑,清洗黴菌可用0.1~0.5%的乙基含氫二氯硅烷與無水酒精配製的清洗劑清洗,濕潮天氣還要摻入少量的,或用環氧丙烷、稀氨水等清洗。使用上述清洗劑也能清洗光學玻璃上的油脂性霧、水濕性霧和油水混合性霧等。
答案來自
『伍』 袋式除塵器操作規程誰有
一、開機前准備?
1、確保除塵器各檢查孔處於關閉狀態。?2、確保各用電設備供電正常。?
3、確保壓縮空氣供應正常,正常值為0.5MPa以上。?二、開/關機步驟?1、開機順序?
壓縮空氣—脈沖清灰系統—風機—工藝設備?2、關機順序?
工藝設備—風機—脈沖清灰系統—壓縮空氣?
3、說明?
(1)除塵器如非長期停機,可不必關閉壓縮空氣閥門及控制系統。?
(2)除塵器如需長期停機,當除塵器風機停止運行後,脈沖清灰系統須正常運行1~5個清灰周期,並徹底清空除塵器灰斗內存灰,做到濾袋無積灰、灰斗內無存灰,以防受潮氣影響而糊袋子。如有可能,定期進行空運轉。?
(3)停機時,不必可切斷空壓機氣源,特別是在風機工作時,必須向提升閥氣缸提供壓縮空氣,以達到提升閥處開啟狀態。?三、操作說明?
本除塵器配有電控箱用來控制主風機組的啟動、停止,噴吹清灰系統以及測溫加熱設備。?
配電箱通電後,應將旋鈕打到本地位置,才可進行操作。確認氣包供氣壓力0.5MP以上,氣缸供氣壓力0.35MP以上,才可啟動風機。風機運行時有指示燈指示。?
首先將清灰旋鈕打到自動,程序運行指示燈亮起,開始進行自動清灰。設定一定的時間作為清灰周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清灰。需要清灰時第一個離線閥1動作將閥板關閉,然後脈沖閥1噴吹,進行清灰,過一段時間讓灰塵落下後,第一室清灰完畢,離線閥1的閥板同時打開,進入過濾狀態,然後一定時間後第二個倉室的離線閥2動作將閥板關閉,然後脈沖閥2噴吹,進行清灰……。所有個倉室按照如此順序循環進行離線清灰。當一個周期完成後,過一段時間在進行下一個周期。當需要停止自動清灰時可以將清灰旋鈕打到點動位置,此時清灰停止,可以單獨手動控制每一個離線閥的開閉,每一個脈沖閥的噴吹。當檢修的時候,在點動下,長按第1室的點動1按鈕1.5s,對應室的離線閥就關閉,斷開過濾風,就可進行檢修或換布袋;快速旋動氣閥1旋鈕,可單獨對一室進行噴吹。其他室操作相同。?
電控箱上的智能溫控儀顯示灰斗中的溫度,在加熱旋鈕打到指示燈亮起位時,當溫度低於設置的下限值時,開始自動加熱;當溫度高於設置的上限值時,停止加熱。加熱旋鈕打到停止位時,不進行加熱。
『陸』 原料葯gmp設備的清潔維護規程的內容應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制定本規范。第二條本規范是葯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准則。適用於葯品制劑生產的全過程、原料葯生產中影響成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第三條葯品生產企業應建立生產和質量管理機構。各級機構和人員職責應明確,並配備一定數量的與葯品生產相適應的具有專業知識、生產經驗及組織能力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第四條企業主管葯品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的負責人應具有醫葯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有葯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經驗,對本規范的實施和產品質量負責。第五條葯品生產管理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應具有醫葯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有葯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實踐經驗,有能力對葯品生產和質量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葯品生產管理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不得互相兼任。第六條從事葯品生產操作及質量檢驗的人員應經專業技術培訓,具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對從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強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葯品生產操作和質量檢驗人員應經相應專業的技術培訓。第七條對從事葯品生產的各級人員應按本規范要求進行培訓和考核。第八條葯品生產企業必須有整潔的生產環境;廠區的地面、路面及運輸等不應對葯品的生產造成污染;生產、行政、生活和輔助區的總體布局應合理,不得互相妨礙。第九條廠房應按生產工藝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氣潔凈級別進行合理布局。同一廠房內以及相鄰廠房之間的生產操作不得相互妨礙。第十條廠房應有防止昆蟲和其他動物進入的設施。第十一條在設計和建設廠房時,應考慮使用時便於進行清潔工作。潔凈室(區)的內表面應平整光滑、無裂縫、介面嚴密、無顆粒物脫落,並能耐受清洗和消毒,牆壁與地面的交界處宜成弧形或採取其他措施,以減少灰塵積聚和便於清潔。第十二條生產區和儲存區應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面積和空間用以安置設備、物料,便於生產操作,存放物料、中間產品、待驗品和成品,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差錯和交叉污染。第十三條潔凈室(區)內各種管道、燈具、風口以及其他公用設施,在設計和安裝時應考慮使用中避免出現不易清潔的部位。第十四條潔凈室(區)應根據生產要求提供足夠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為300勒克斯;對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產部位可設置局部照明。廠房應有應急照明設施。第十五條進入潔凈室(區)的空氣必須凈化,並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劃分空氣潔凈級別。潔凈室(區)內空氣的微生物數和塵粒數應定期監測,監測結果應記錄存檔。第十六條潔凈室(區)的窗戶、天棚及進入室內的管道、風口、燈具與牆壁或天棚的連接部位均應密封。空氣潔凈級別不同的相鄰房間之間的靜壓差應大於5帕,潔凈室(區)與室外大氣的靜壓差應大於10帕,並應有指示壓差的裝置。第十七條潔凈室(區)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與葯品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無特殊要求時,溫度應控制在18~26℃,相對濕度控制在45%~65%。第十八條潔凈室(區)內安裝的水池、地漏不得對葯品產生污染。第十九條不同空氣潔凈度級別的潔凈室(區)之間的人員及物料出入,應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第二十條生產青黴素類等高致敏性葯品必須使用獨立的廠房與設施,分裝室應保持相對負壓,排至室外的廢氣應經凈化處理並符合要求,排風口應遠離其它空氣凈化系統的進風口;生產β?內醯胺結構類葯品必須使用專用設備和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並與其它葯品生產區域嚴格分開。第二十一條避孕葯品的生產廠房應與其它葯品生產廠房分開,並裝有獨立的專用的空氣凈化系統。生產激素類、抗腫瘤類化學葯品應避免與其他葯品使用同一設備和空氣凈化系統;不可避免時,應採用有效的防護措施和必要的驗證。放射性葯品的生產、包裝和儲存應使用專用的、安全的設備,生產區排出的空氣不應循環使用,排氣中應避免含有放射性微粒,符合國家關於輻射防護的要求與規定。第二十二條生產用菌毒種與非生產用菌毒種、生產用細胞與非生產用細胞、強毒與弱毒、死毒與活毒、脫毒前與脫毒後的製品和活疫苗與滅活疫苗、人血液製品、預防製品等的加工或灌裝不得同時在同一生產廠房內進行,其貯存要嚴格分開。不同種類的活疫苗的處理及灌裝應彼此分開。強毒微生物及芽胞菌製品的區域與相鄰區域應保持相對負壓,並有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第二十三條中葯材的前處理、提取、濃縮以及動物臟器、組織的洗滌或處理等生產操作,必須與其制劑生產嚴格分開。中葯材的蒸、炒、炙、煅等炮製操作應有良好的通風、除煙、除塵、降溫設施。篩選、切片、粉碎等操作應有有效的除塵、排風設施。第二十四條廠房必要時應有防塵及捕塵設施。第二十五條與葯品直接接觸的乾燥用空氣、壓縮空氣和惰性氣體應經凈化處理,符合生產要求。第二十六條倉儲區要保持清潔和乾燥。照明、通風等設施及溫度、濕度的控制應符合儲存要求並定期監測。倉儲區可設原料取樣室,取樣環境的空氣潔凈度級別應與生產要求一致。如不在取樣室取樣,取樣時應有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第二十七條根據葯品生產工藝要求,潔凈室(區)內設置的稱量室和備料室,空氣潔凈度級別應與生產要求一致,並有捕塵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設施。第二十八條質量管理部門根據需要設置的檢驗、中葯標本、留樣觀察以及其它各類實驗室應與葯品生產區分開。生物檢定、微生物限度檢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檢定要分室進行。第二十九條對有特殊要求的儀器、儀表,應安放在專門的儀器室內,並有防止靜電、震動、潮濕或其它外界因素影響的設施。第三十條實驗動物房應與其他區域嚴格分開,其設計建造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第三十一條設備的設計、選型、安裝應符合生產要求,易於清洗、消毒或滅菌,便於生產操作和維修、保養,並能防止差錯和減少污染。第三十二條與葯品直接接觸的設備表面應光潔、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蝕,不與葯品發生化學變化或吸附葯品。設備所用的潤滑劑、冷卻劑等不得對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第三十三條與設備連接的主要固定管道應標明管內物料名稱、流向。第三十四條純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備、儲存和分配應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儲罐和輸送管道所用材料應無毒、耐腐蝕。管道的設計和安裝應避免死角、盲管。儲罐和管道要規定清洗、滅菌周期。注射用水儲罐的通氣口應安裝不脫落纖維的疏水性除菌濾器。注射用水的儲存可採用80℃以上保溫、65℃以上保溫循環或4℃以下存放。第三十五條用於生產和檢驗的儀器、儀表、量具、衡器等,其適用范圍和精密度應符合生產和檢驗要求,有明顯的合格標志,並定期校驗。第三十六條生產設備應有明顯的狀態標志,並定期維修、保養和驗證。設備安裝、維修、保養的操作不得影響產品的質量。不合格的設備如有可能應搬出生產區,未搬出前應有明顯標志。第三十七條生產、檢驗設備均應有使用、維修、保養記錄,並由專人管理。第三十八條葯品生產所用物料的購入、儲存、發放、使用等應制定管理制度。第三十九條葯品生產所用的物料,應符合葯品標准、包裝材料標准、生物製品規程或其它有關標准,不得對葯品的質量產生不良影響。進口原料葯應有口岸葯品檢驗所的葯品檢驗報告。第四十條葯品生產所用的中葯材,應按質量標准購入,其產地應保持相對穩定。第四十一條葯品生產所用物料應從符合規定的單位購進,並按規定入庫。第四十二條待驗、合格、不合格物料要嚴格管理。不合格的物料要專區存放,有易於識別的明顯標志,並按有關規定及時處理。第四十三條對溫度、濕度或其他條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應按規定條件儲存。固體、液體原料應分開儲存;揮發性物料應注意避免污染其它物料;炮製、整理加工後的凈葯材應使用清潔容器或包裝,並與未加工、炮製的葯材嚴格分開。第四十四條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毒性葯品(包括葯材)、放射性葯品及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險品的驗收、儲存、保管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規定。菌毒種的驗收、儲存、保管、使用、銷毀應執行國家有關醫學微生物菌種保管的規定。第四十五條物料應按規定的使用期限儲存,無規定使用期限的,其儲存一般不超過三年,期滿後應復驗。儲存期內如有特殊情況應及時復驗。第四十六條葯品的標簽、使用說明書必須與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內容、式樣、文字相一致。標簽、使用說明書須經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校對無誤後印製、發放、使用。第四十七條葯品的標簽、使用說明書應由專人保管、領用,其要求如下:1.標簽和使用說明書均應按品種、規格有專櫃或專庫存放,憑批包裝指令發放,按實際需要量領取。2.標簽要計數發放,領用人核對、簽名,使用數、殘損數及剩餘數之和應與領用數相符,印有批號的殘損或剩餘標簽應由專人負責計數銷毀。3.標簽發放、使用、銷毀應有記錄。第四十八條葯品生產企業應有防止污染的衛生措施,制定各項衛生管理制度,並由專人負責。第四十九條葯品生產車間、工序、崗位均應按生產和空氣潔凈度級別的要求制定廠房、設備、容器等清潔規程,內容應包括:清潔方法、程序、間隔時間,使用的清潔劑或消毒劑,清潔工具的清潔方法和存放地點。第五十條生產區不得存放非生產物品和個人雜物。生產中的廢棄物應及時處理。第五十一條更衣室、浴室及廁所的設置不得對潔凈室(區)產生不良影響。第五十二條工作服的選材、式樣及穿戴方式應與生產操作和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相適應,並不得混用。潔凈工作服的質地應光滑、不產生靜電、不脫落纖維和顆粒性物質。無菌工作服必須包蓋全部頭發、胡須及腳部,並能阻留人體脫落物。不同空氣潔凈度級別使用的工作服應分別清洗、整理,必要時消毒或滅菌。工作服洗滌、滅菌時不應帶入附加的顆粒物質。工作服應制定清洗周期。第五十三條潔凈室(區)僅限於該區域生產操作人員和經批準的人員進入。第五十四條進入潔凈室(區)的人員不得化妝和佩帶飾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觸葯品。第五十五條潔凈室(區)應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劑不得對設備、物料和成品產生污染。消毒劑品種應定期更換,防止產生耐葯菌株。第五十六條葯品生產人員應有健康檔案。直接接觸葯品的生產人員每年至少體檢一次。傳染病、皮膚病患者和體表有傷口者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生產。第五十七條葯品生產驗證應包括廠房、設施及設備安裝確認、運行確認、性能確認和產品驗證。第五十八條產品的生產工藝及關鍵設施、設備應按驗證方案進行驗證。當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藝、質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輔料、主要生產設備等發生改變時,以及生產一定周期後,應進行再驗證。第五十九條應根據驗證對象提出驗證項目、制定驗證方案,並組織實施。驗證工作完成後應寫出驗證報告,由驗證工作負責人審核、批准。第六十條驗證過程中的數據和分析內容應以文件形式歸檔保存。驗證文件應包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評價和建議、批准人等。第六十一條葯品生產企業應有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的各項制度和記錄:1.廠房、設施和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檢修等制度和記錄;2.物料驗收、生產操作、檢驗、發放、成品銷售和用戶投訴等制度和記錄;3.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庫和報廢、緊急情況處理等制度和記錄;4.環境、廠房、設備、人員等衛生管理制度和記錄;5.本規范和專業技術培訓等制度和記錄。第六十二條產品生產管理文件主要有:1.生產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或標准操作規程生產工藝規程的內容包括:品名,劑型,處方,生產工藝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間產品、成品的質量標准和技術參數及儲存注意事項,物料平衡的計算方法,成品容器、包裝材料的要求等。崗位操作法的內容包括:生產操作方法和要點,重點操作的復核、復查,中間產品質量標准及控制,安全和勞動保護,設備維修、清洗,異常情況處理和報告,工藝衛生和環境衛生等。標准操作規程的內容包括:題目、編號、制定人及制定日期、審核人及審核日期、批准人及批准日期、頒發部門、生效日期、分發部門,標題及正文。2.批生產記錄批生產記錄內容包括:產品名稱、生產批號、生產日期、操作者、復核者的簽名,有關操作與設備、相關生產階段的產品數量、物料平衡的計算、生產過程的控制記錄及特殊問題記錄。第六十三條產品質量管理文件主要有:1.葯品的申請和審批文件;2.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質量標准及其檢驗操作規程;3.產品質量穩定性考察;4.批檢驗記錄。第六十四條葯品生產企業應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訂、審查、批准、撤銷、印製及保管的管理制度。分發、使用的文件應為批準的現行文本。已撤銷和過時的文件除留檔備查外,不得在工作現場出現。第六十五條制定生產管理文件和質量管理文件的要求:1.文件的標題應能清楚地說明文件的性質;2.各類文件應有便於識別其文本、類別的系統編碼和日期;3.文件使用的語言應確切、易懂;4.填寫數據時應有足夠的空格;5.文件制定、審查和批準的責任應明確,並有責任人簽名。第六十六條生產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和標准操作規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時,應按制定時的程序修訂、審批手續。第六十七條每批產品應按產量和數量的物料平衡進行檢查。如有顯著差異,必須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釋,確認無潛在質量事故後,方可按正常產品處理。第六十八條批生產記錄應字跡清晰、內容真實、數據完整,並由操作人及復核人簽名。記錄應保持整潔,不得撕毀和任意塗改;更改時,在更改處簽名,並使原數據仍可辨認。批生產記錄應按批號歸檔,保存至葯品有效期後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葯品,其批生產記錄至少保存三年。第六十九條在規定限度內具有同一性質和質量,並在同一連續生產周期中生產出來的一定數量的葯品為一批。每批葯品均應編制生產批號。第七十條為防止葯品被污染和混淆,生產操作應採取以下措施:1.生產前應確認無上次生產遺留物;2.應防止塵埃的產生和擴散;3.不同產品品種、規格的生產操作不得在同一生產操作間同時進行;有數條包裝線同時進行包裝時,應採取隔離或其它有效防止污染或混淆的設施;4.生產過程中應防止物料及產品所產生的氣體、蒸汽、噴霧物或生物體等引起的交叉污染;5.每一生產操作間或生產用設備、容器應有所生產的產品或物料名稱、批號、數量等狀態標志;6.揀選後葯材的洗滌應使用流動水,用過的水不得用於洗滌其它葯材。不同葯性的葯材不得在一起洗滌。洗滌後的葯材及切制和炮製品不宜露天乾燥。葯材及其中間產品的滅菌方法應以不改變葯材的葯效、質量為原則。直接入葯的葯材粉末,配料前應做微生物檢查。第七十一條根據產品工藝規程選用工藝用水。工藝用水應符合質量標准,並定期檢驗,檢驗有記錄。應根據驗證結果,規定檢驗周期。第七十二條產品應有批包裝記錄。批包裝記錄的內容應包括:1.待包裝產品的名稱、批號、規格;2.印有批號的標簽和使用說明書以及產品合格證;3.待包裝產品和包裝材料的領取數量及發放人、領用人、核對人簽名;4.已包裝產品的數量;5.前次包裝操作的清場記錄(副本)及本次包裝清場記錄(正本);6.本次包裝操作完成後的檢驗核對結果、核對人簽名;7.生產操作負責人簽名。第七十三條每批葯品的每一生產階段完成後必須由生產操作人員清場,填寫清場記錄。清場記錄內容包括:工序、品名、生產批號、清場日期、檢查項目及結果、清場負責人及復查人簽名。清場記錄應納入批生產記錄。第七十四條葯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應負責葯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檢驗,受企業負責人直接領導。質量管理部門應配備一定數量的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並有與葯品生產規模、品種、檢驗要求相適應的場所、儀器、設備。第七十五條質量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1.制定和修訂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的內控標准和檢驗操作規程,制定取樣和留樣制度;2.制定檢驗用設備、儀器、試劑、試液、標准品(或對照品)、滴定液、培養基、實驗動物等管理法;3.決定物料和中間產品的使用;4.審核成品發放前批生產記錄,決定成品發放;5.審核不合格品處理程序;6.對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進行取樣、檢驗、留樣,並出具檢驗報告;7.監測潔凈室(區)的塵粒數和微生物數;8.評價原料、中間產品及成品的質量穩定性,為確定物料貯存期、葯品有效期提供數據;9.制定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的職責。第七十六條質量管理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主要物料供應商質量體系進行評估。第七十七條每批成品均應有銷售記錄。根據銷售記錄能追查每批葯品的售出情況,必要時應能及時全部追回。銷售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劑型、批號、規格、數量、收貨單位和地址、發貨日期。第七十八條銷售記錄應保存至葯品有效期後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葯品,其銷售記錄應保存三年。第七十九條葯品生產企業應建立葯品退貨和收回的書面程序,並有記錄。葯品退貨和收回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批號、規格、數量、退貨和收回單位及地址、退貨和收回原因及日期、處理意見。因質量原因退貨和收回的葯品制劑,應在質量管理部門監督下銷毀,涉及其它批號時,應同時處理。第八十條企業應建立葯品不良反應監察報告制度,指定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管理。第八十一條對用戶的葯品質量投訴和葯品不良反應應詳細記錄和調查處理。對葯品不良反應應及時向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第八十二條葯品生產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時,應及時向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第八十三條葯品生產企業應定期組織自檢。自檢應按預定的程序,對人員、廠房、設備、文件、生產、質量控制、葯品銷售、用戶投訴和產品收回的處理等項目定期進行檢查,以證實與本規范的一致性。第八十四條自檢應有記錄。自檢完成後應形成自檢報告,內容包括自檢的結果、評價的結論以及改進措施和建議。第八十五條本規范下列用語的含義是:物料: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等。批號:用於識別「批」的一組數字或字母加數字。用以追溯和審查該批葯品的生產歷史。待驗:物料在允許投料或出廠前所處的擱置、等待檢驗結果的狀態。批生產記錄:一個批次的待包裝品或成品的所有生產記錄。批生產記錄能提供該批產品的生產歷史、以及與質量有關的情況。物料平衡:產品或物料的理論產量或理論用量與實際產量或用量之間的比較,並適當考慮可允許的正常偏差。標准操作規程:經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法。生產工藝規程:規定為生產一定數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裝材料的數量,以及工藝、加工說明、注意事項,包括生產過程中控制的一個或一套文件。工藝用水:葯品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水,包括: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純化水:為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它適宜的方法製得供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劑。潔凈室(區):需要對塵粒及微生物含量進行控制的房間(區域)。其建築結構、裝備及其使用均具有減少該區域內污染源的介入、產生和滯留的功能。驗證:證明任何程序、生產過程、設備、物料、活動或系統確實能達到預期結果的有文件證明的一系列活動。第八十六條不同類別葯品的生產質量管理特殊要求列入本規范附錄。第八十七條本規范由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第八十八條本規范自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柒』 如何保養除塵設備
保養除塵設備:
1.定期噴漆除銹。
2.定期風機換油
3.定期更換除塵布袋。
4。定期排污閥排污。
5.定期排灰。
6.定期檢查線路。
『捌』 除塵設備清洗規定
除塵布袋指的是袋式除塵設備中支撐除塵骨架的袋子,一般垂直懸掛於除塵器上箱體的花板中,應用在電力,鋼鐵,瀝青攪拌,電鍍,煤炭,化學等眾多的行業環保除塵設備中。PPS高溫布袋是一種抗腐蝕,耐酸鹼,具有一定阻燃功效的濾料加工而成。使用一定時間的PPS高溫布袋錶面會堆積大量的粉塵,雖然除塵設備都有設計清灰系統,但是由於粉塵阻塞或者運行時間過長大大降低袋式除塵器的效率,如果僅僅因此而更換新的布袋,那無疑增加了除塵設備的維護成本,尤其像這種發電廠燃煤鍋爐煙氣除塵設備PPS高溫除塵布袋,他的價格要高於普通工況使用的低溫布袋,所以可以通過清洗布袋的方式來延長布袋的使用壽命來達到降低維護成本的目的。
資料圖
PPS高溫除塵布袋清洗流程大致為:
1、選用合適的洗滌原料並嚴格配比,低溫水清洗,水流均勻,強度適中,對布袋沒有機械性損傷。
2、對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磨損腐蝕等破損的布袋進行簡單修復,使其可以重復使用。
3、可使用軟刷一類對布袋錶麵灰塵進行清除,並不會對纖維的纏結牢度產生影響,保持布袋的良好性,使粉塵進行剝離。
4、可使用適當的化學制劑浸泡除塵布袋,將布袋縫隙內的油漬污垢清除,最大限度的保證不布袋的透氣性而又不傷害布袋。
5、採用110攝氏度左右熱空氣烘乾,保持除塵布袋的尺寸穩定性,烘乾後濾袋不變形不回縮。
6、使用專業儀器對清洗厚的布袋進行物理指標檢測,確保清洗質量達到使用要求。
7、完全清洗合格的除塵布袋進過質量檢測,分裝打包,不可使用的拋棄,可以使用的繼續使用。
清洗後的除塵布袋經過檢測各方面指標恢復正常,透氣性,尺寸穩定性都恢復如初,不達標的盡量拋棄不用,避免因使用不合格的除塵布袋導致粉塵處理不達標的問題。
『玖』 電除塵器怎麼清洗 電除塵器清洗步驟
電除塵器的使用清洗最好還是咨詢下除塵器設備的廠家,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清洗工作。
『拾』 脈沖噴吹袋式除塵器,安全操作規程
脈沖噴吹袋式除塵器的安全操作規程如下:
調試,調試前的應當注意以下准備工作:清除除塵器箱體內的雜物;按引風機、空壓機、絞刀、減速機、油霧器的使用要求加潤滑油或者檢查其油位;引風機、空壓機、絞刀等設備手盤、點動均正常,轉向正確,並且無異常聲響和振動;檢查壓縮空氣系統密封情況,並用壓縮空氣清掃氣路系統;手動檢查提升閥安裝是否正確到位,清灰系統是否正常。
試車:先接通高壓氣源(如高壓氣源是單獨設置的空壓機,其操作規程按空壓機的說明書操作),將儲氣罐壓力調至0.5~0.7MPa,檢查壓縮空氣各管路接頭、三聯件、電磁脈沖閥等氣動元件安裝是否嚴密,檢查並調整提升閥,使閥板關閉嚴密,然後操作電控裝置的開關,向電磁閥輸入動作信號,檢查各氣動元件是否正常;啟動排灰裝置,並檢查是否符合工作要求;空載下起動風機,緩緩打開引風機調節閥,使其達到工藝通風要求,並觀察設備運行情況,並逐室檢查脈沖清灰效果;除塵器開始帶塵運行時,先不要開啟清灰裝置,應使灰塵慢慢積聚在除塵布袋外表面上,運行一段時間以後,再開動清灰裝置,以利於除塵布袋錶面建立原始過濾粉塵層,然後進行反復試驗,以確定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所需的清灰周期,然後按此程序固定。
脈沖噴吹袋式除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