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分別電動車電池是鉛電池還是鋰電池,
判斷方法:
1、耐用性:鉛酸電池一般深充深放電300次以內,有記憶,壽命在兩年左右。並且回鉛酸電池內有答液體,消耗一段時間後,如果發現電池發燙或者充電時間變短,就需要補充液體,鋰電池耐用性較強,消耗慢,充放超過500次,並且無記憶,一般壽命在4—5年。
2、體積、質量:一般鉛酸電池重量是16—30公斤,體積較大。鋰電池一般在2.5—3公斤,體積相對較小,所以騎行輕便、搬運方便。
3、質保期:鉛酸電池質保期約為1年價格較低。而鋰電池價格相對較貴,但是質保期為兩年。
4、行駛公里:鋰電池和鉛酸電池行駛公里相差不大,同樣是48伏的電池,在充滿電的情況下,鉛酸電池和鋰電池的電動車都可以行駛30—40公里。
5、環保:鉛酸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污染,如果回收不當也可能造成污染;鋰電池在生產和回收方面則相對綠色環保。
(1)蒸餾過程主要取決於什麼擴展閱讀:
鉛酸電池中的鉛和鉛的氧化物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其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藏性大等特點。其潛在的環境危害十分嚴重,處理不當,極易造成二次污染,造成不可逆的生態災害,比一般的尾氣、廢氣和廢水危害更大。
② 對於一種液體混合物,根據哪些因素決定是採用蒸餾還是萃取方法進行分離
液體混合物之間沸點相差比較大的用蒸餾方法;在不同類型溶劑中溶解度相差比較大的用萃取方法。
③ 對寬沸程的精餾過程,其各板的溫度變化由進料熱焓決定,故可由熱量衡算計算各板的溫度
帟JK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呀L!M!
④ 決定醬香白酒風格的三種香型體各是什麼它們各由窖池中哪些部分的酒醅蒸餾所得
再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月~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專次屬取酒。之後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後,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後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茅台調酒大師以「醬味」、「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種酒體理論的提出,對於保障茅台酒質量穩定性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使勾兌有了可以依據的基礎。
⑤ 萃取,蒸餾,膜分離的特點,分離使用的差異,混合液體根據哪些因素決定採用分離方式
萃取一般有溶劑萃取,化學萃取,採取的是載體的問題。
蒸餾的話,那是採用物質的沸點不同,採取的精製工藝。
膜分離的話,更接近於篩網過濾,物質的孔徑不同而採取的精製工藝。
⑥ 在多組分精餾中塔頂溫度是由泡點方程決定的
降低!因為塔頂、塔底溫度是由輕重組分含量及其沸點決定的,進料輕組分增加,則塔頂輕組分增加,溫度降低!
⑦ 反應精餾實驗中塔內各段的溫度分布主要由哪些因素決定
實驗八催化反應精餾法制甲縮醛;反應精餾法是集反應與分離為一體的一種特殊精餾技術;A實驗目的;(1)了解反應精餾工藝過程的特點,增強工藝與工程;(2)掌握反應精餾裝置的操作控制方法,學會通過觀;(3)學會用正交設計的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4)獲得反應精餾法制備甲縮醛的最優工藝條件,明;B實驗原理;本實驗以甲醛與甲醇縮合生產甲縮醛的反應為對象進行;該反應
實驗八 催化反應精餾法制甲縮醛
反應精餾法是集反應與分離為一體的一種特殊精餾技術,該技術將反應過程的工藝特點與分離設備的工程特性有機結合在一起,既能利用精餾的分離作用提高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抑制串聯副反應的發生,又能利用放熱反應的熱效應降低精餾的能耗,強化傳質。因此,在化工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A 實驗目的
(1)了解反應精餾工藝過程的特點,增強工藝與工程相結合的觀念。
(2)掌握反應精餾裝置的操作控制方法,學會通過觀察反應精餾塔內的溫度分布,判斷濃度的變化趨勢,採取正確調控手段。
(3)學會用正交設計的方法,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進行工藝條件的優選。
(4)獲得反應精餾法制備甲縮醛的最優工藝條件,明確主要影響因素。
B 實驗原理
本實驗以甲醛與甲醇縮合生產甲縮醛的反應為對象進行反應精餾工藝的研究。合成甲縮醛的反應為: CHOH?CHO?CHO?2HO 2 (1) 32362
該反應是在酸催化條件下進行的可逆放熱反應,受平衡轉化率的限制,若採用傳統的先反應後分離的方法,即使以高濃度的甲醛水溶液(38—40%)為原料,甲醛的轉化率也只能達到60%左右,大量未反應的稀甲醛不僅給後續的分離造成困難,而且稀甲醛濃縮時產生的甲酸對設備的腐蝕嚴重。而採用反應精餾的方法則可有效地克服平衡轉化率這一熱力??????學障礙,因為該反應物系中各組分相對揮發度的大小次序為:?,可甲醇甲醛甲縮醛水
見,由於產物甲縮醛具有最大的相對揮發度,利用精餾的作用可將其不斷地從系統中分離出去,促使平衡向生成產物的方向移動,大幅度提高甲醛的平衡轉化率,若原料配比控制合理,甚至可達到接近平衡轉化率。
此外,採用反應精餾技術還具有如下優點:
(1) 在合理的工藝及設備條件下,可從塔頂直接獲得合格的甲縮醛產品。 42
(2) 反應和分離在同一設備中進行,可節省設備費用和操作費用。
(3) 反應熱直接用於精餾過程,可降低能耗。
(4) 由於精餾的提濃作用,對原料甲醛的濃度要求降低,濃度為7%—38%的甲醛水溶冷卻水
93
810
11
712
13
14
6
5
4
14
3
215
116
圖8-1 催化精餾實驗裝置
1–電熱碗;2–塔釜;3–溫度計;4–進料口;
5–填料;6–溫度計;7–時間繼電器;
8–電磁鐵;9–冷凝器;10–迴流擺體;
11–計量杯;12–數滴滴球;13–產品槽;
14–計量泵;15–塔釜出料口;16–釜液貯瓶;
液均可直接使用。 本實驗採用連續操作的反應精餾裝置,考察原料甲醛的濃度、甲醛與甲醇的配比、催化劑濃度、迴流比等因素對塔頂產物甲縮醛的純度和生成速率的影響,從中優選出最佳的工藝條件。實驗中,各因素水平變化的范圍是:甲醛溶液濃度(重量濃度) 12% — 38%,甲醛:甲醇(摩爾比)為1:8—1:2 ,催化劑濃度 1%—3%,迴流比 5 — 15。由於實驗涉及多因子多水平的優選,故採用正交實驗設計的方法組織實驗,通過數據處理,方差分析,確定主要因素和優化條件。 C 預習與思考 (1) 採用反應精餾工藝制備甲縮醛,從哪些方面體現了工藝與工程相結合所帶來的優勢? (2) 是不是所有的可逆反應都可以採用反應精餾工藝來提高平衡轉化率?為什麼? (3) 在反應精餾塔中,塔內各段的溫度分布主要由哪些因素決定? (4) 反應精餾塔操作中,甲醛和甲醇加料位置的確定根據什麼原則?為什麼催化劑硫酸要與甲醛而不是甲醇一同加入?實驗中,甲醛原料的進料體積流量如何確定? (5) 若以產品甲縮醛的收率為實驗指標,實驗中應採集和測定哪些數據?請設計一張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 (6) 若不考慮甲醛濃度、原料配比、催化劑濃度、43
迴流比這四個因素間的交互作用,請設計一張三水平的正交實驗計劃表。
D 實驗裝置及流程
實驗裝置如圖8-1所示。反應精餾塔由玻璃製成。塔徑為25 mm,塔高約2400 mm,共分為三段,由下至上分別為提餾段、反應段、精餾段,塔內填裝彈簧狀玻璃絲填料。塔釜為1000ml四口燒瓶,置於1000W電熱碗中。塔頂採用電磁擺針式迴流比控制裝置。在塔釜,塔體和塔頂共設了五個測溫點。
原料甲醛與催化劑混合後,經計量泵由反應段的頂部加入,甲醇由反應段底部加入。用氣相色譜分析塔頂和塔釜產物的組成。
E 實驗步驟
(1) 原料准備:
1) 在甲醛水溶液中加入1%、2%、3%的濃硫酸作為催化劑。
2) CP級或工業甲醇。
(2) 操作準備:檢查精餾塔進出料系統各管線上的閥門開閉狀態是否正常。向塔釜加入400ml,約10%的甲醇水溶液。調節計量泵,分別標定原料甲醛和甲醇的進料流量,甲醇的體積流量控制在4—5 ml/min。
(3) 實驗操作:
1) 先開啟塔頂冷卻水。再開啟塔釜加熱器,加熱量要逐步增加,不宜過猛。當塔頭有凝液後,全迴流操作約20分鍾。
2) 按選定的實驗條件,開始進料,同時將迴流比控制器撥到給定的數值。進料後,仔細觀察並跟蹤記錄塔內各點的溫度變化,測定並記錄塔頂與塔釜的出料速度,調節出料量,使系統物料平衡。待塔頂溫度穩定後,每隔15分鍾取一次塔頂、塔釜樣品,分析其組成,共取樣2—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實驗結果。
3)
驗結果。
4)
水。
注意:本實驗按正交表進行,工作量較大,可安排多組學生共同完成。
44 依正交實驗計劃表,改變實驗條件,重復步驟(2),可獲得不同條件下的實實驗完成後,切斷進出料,停止加熱,待塔頂不再有凝液迴流時, 關閉冷卻
F 實驗數據處理
(1) 列出實驗原始記錄表,計算甲縮醛產品的收率。
甲縮醛收率計算式:
(2) 繪制全塔溫度分布圖,繪制甲縮醛產品收率和純度與迴流比的關系圖。
(3) 以甲縮醛產品的收率為實驗指標,列出正交實驗結果表,運用方差分析確定最佳工藝條件。
G 實驗結果討論
(1) 反應精餾塔內的溫度分布有什麼特點?隨原料甲醛濃度和催化劑濃度的變化,反應段溫度如何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
(2) 根據塔頂產品純度與迴流比的關系,塔內溫度分布的特點,討論反應精餾與普通精餾有何異同。
(3) 本實驗在制定正交實驗計劃表時沒有考慮各因素間的交互影響,您認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應該考慮哪些因子間的交互作用?
(4) 要提高甲縮醛產品的收率可採取哪些措施?
H 主要符號說明
xd——塔頂餾出液中甲縮醛的質量分率;
xw——塔釜出料中甲縮醛的質量分率;
xf——進料中甲醛的質量分率,g/min;
D——塔頂餾出液的質量流率,g/min;
F——進料甲醛水溶液的質量流率,g/min;
W——塔釜出料的質量流率,g/min;
M1、M0——甲醛,甲縮醛的分子量;
η——甲縮醛的收率。
⑧ 為什麼許多優質醬香酒都是53度
人們要搞清楚一點,白酒的度數意思是白酒中乙醇體積的百分比,通常情況下是以二十攝氏度時的體積比來標識的。比如說五十度的白酒,意思是每一百毫升的白酒中含有五十毫升的乙醇。表示酒精含量也是可以用重量比的,體積和重量比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有人做過相關科學實驗,將53.94m的酒精加上49.83的水,混合物體積並不是加起來的總數,而是妥妥的100ml。醬香型白酒也是如此,只有五十三度,才能將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牢牢固定在一起,度數才能長久的穩定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仍然不失那份濃醇,歷久彌新。
53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它是自然和科學的完美結合。
⑨ 潤滑油基礎油分為五類,這五類各有什麼區別和優點
五類區別和優點:
I類基礎油是主要用物理方法提煉生產的,也就是說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會改變原材料的分子化學結構,一切性能都基於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好這類基礎油性能就好點。反之亦然。所以這類基礎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類基礎油是使用了化學方式生產的,採用組合工藝(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結合)生產所得,性能不受原料性能的限制,能改變原來的化學分子結構。所以II類基礎油的雜質相對來說要少很多(芳烴的含量要小於10%),飽和烴的含量更高一些,熱安定性和抗氧性都比較好,低溫和煙炱分散性能都要優於I類基礎油。
III類基礎油是用全加氫工藝製得,與II類基礎油相比,屬高黏度指數的加氫基礎油,又稱作非常規基礎油(UCBO)。III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數和很低的揮發性。某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類基礎油指的是聚α-烯烴(PAO)合成油。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別用來調制不同的油品。這類基礎油與礦物油相比,無S、P和金屬,由於不含蠟,所以傾點極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數一般超過140。但PAO邊界潤滑性差。另外,由於它本身的極性小,對溶解極性添加劑的能力差,且對橡膠密封有一定的收縮性,但這些問題都可通過添加一定量的酯類得以克服。
V類基礎油(合成烴類、酯類、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礎油等。
(9)蒸餾過程主要取決於什麼擴展閱讀:
潤滑油基礎油在大類別上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植物油基礎油三大類別。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0%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植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酯類油做為滑油高端使用。
礦物基礎油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製。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准,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並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製兩類專用基礎油標准。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