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形管中,底部中间是半透膜,左边是高浓度的NaCl溶液,右边是低浓度的NaCl容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没变化,因为都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会膜两边的NaCl都变成一个浓度
B. NaCl 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的自由度是多少
一楼错了,应该是F=2-1+2=3
C. NaCl 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成渗透平衡时,该体系的自由度是多少
不考虑电离,物种数S=2,组分数C=2,相数Φ=2,n=3(一个温度,两个压力)
f=C-Φ+n=2-2+3=3
D. 将大分子电解质 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 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 pH值
因为大分子R不能通过半透膜,而na+穿过半透膜,由于唐南平衡水解h+与R平衡,多出的oh-流向膜外,造成膜外ph>7
E. 相同浓度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什么水分子从葡萄糖流向NaCl
氯化钠为电解质在水中会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葡萄糖为非电解质,在水中内不会发生电离。所以容相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粒子浓度是软糖溶液的两倍。而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可知溶液的渗透压与所含有的粒子浓度相关。所以相同浓度氯化钠溶液渗透压大于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通过)隔开后,水分子从渗透压小的一侧流向渗透压大的一侧,直到半透膜两侧溶液渗透压相同为止。
F. 反渗透膜为何只让水通过,不让小分子通过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20世纪60年代反渗透技术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用一张只透过水而不透过溶质的理想半透膜把水和盐水隔开,则出现水分子由纯水一侧通过半透膜向盐水一侧扩散的现象,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渗透现象。随着渗透现象的进行,盐水侧液面不断升高纯水侧水面相应下降,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两侧液面差不再变化,系统中纯水的扩散渗透达到了动态平衡,这一状态成为渗透平衡。π为盐水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平衡时纯水相与盐水溶液相中水的化学势差等于零。如果人为地增加盐水侧的压力,则盐水相中水的化学势增加,就出现了水分子从盐水侧通过半透膜向纯水侧扩散渗透的现象。由于水的扩散方向恰恰与渗透现象相反,因此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反渗透。由此可见,若用一半透膜分隔浓度不同的两个水溶液,其渗透压差为π,则只要在浓溶液侧加以大于π的外压,就能使这一体系发生反渗透过程,这就是反渗透膜分离的基本概念。实际的反渗透过程中所加外压一般都达到渗透压差的若干倍。
目前膜工业上把反渗透过程分成三类:高压反渗透(5.6~10.5MPa,如海水淡化),低压反渗透(1.4~4.2MPa,如苦咸水的脱盐),和超低压反渗透(0.5~1.4MPa,如自来水脱盐)。反渗透膜具有高脱盐率(对NaCl达95~99.9%的去除)和对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较高去除,有机物的去除依赖于膜聚合物的形式、结构与膜和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GE膜总代北京盛大维新为您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G. 为什么氯化钠溶液看不到渗透现象
因为氯化钠是小分子,通过半透膜是属于自由扩散,因此不会发生渗透现象,没有液面差。如果用大分子的溶质,如蛋白质,蔗糖,就能看到书上所讲的出现液面差。
H. 为什么给青菜撒盐会出水,NACL不是能透过半透膜吗 不是应该先缩再涨的吗
外界浓度大于内界浓度所以水就往高浓度的地方移动, 氯化钠溶液完全可以透过, 胶体,蛋白质溶液,蔗糖溶液则不能通过半透膜
I. 半透膜渗透原理
半透膜渗透原理是水分子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浸于溶液或水中,只要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有浓度差,都会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包括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
生物膜并非理想半透膜,它是选择透性膜,既允许水分子通过也允许某些溶质通过,但通常使溶剂分子比溶质分子通过要多得多,因此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半透膜技术,是指利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一侧溶液中的某种溶质透过膜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溶质分离的技术。
J. 渗透原理
渗透压的本质原理是:
用以阻止纯水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水溶液中所加回的外压。将答水溶液(S)放入下端封以半透膜的粗玻璃管中,在管内溶液上方装有不漏水的活塞,将此装置放入纯水中,水分子将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如果在溶液上方加以正外压,其大小恰好阻止水分子净进入膜内,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这时外压力及其数值称为该溶液(在给定温度及该浓度下)的渗透压。其数值与其浓度成正比,稀溶液的渗透压可根据范荷夫公式计算:P=iCRT。C:溶液的摩尔浓度;R:气体常数(0.083升·巴摩尔-1·度-1);i:渗透常数,i=1 (n-1)α;n:1分子解离后所得离子数,α:电离度;T:绝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