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菌落的纯度是什么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㈡ 菌种复壮的主要原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菌种复壮。因为菌种保存久了,会自发的产生变异,自发突变对微生物来说很常见,发生变异后,微生物的特性就会改变,变成不是我们想要的特性。但是,在保存的菌种中,发生突变的微生物不可能是全部,总有一部分微生物还是原来的特性,所以复壮就是要把这些未变化的微生物再次筛选出来,再进行纯化、保存。筛选的标准是原保存菌种的特性。
㈢ 菌落属于纯培养物
菌落属于纯培养物。
菌落,是指由单个或少数微生物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是一种纯培养物。
注意事项:
1、操作要快而准,包括材料、加样、倒培养基。
2、吸液体时液体不能进入吸头。
3、样品稀释时一定要混匀。
4、倒培养基前,瓶口要过火焰。
㈣ 菌落纯度指什么
是否是单一菌种,包括是否有变型存在,纯菌落的检测包括多种指标,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检测菌种是否为纯培养物。3.1古菌和细菌的纯度检测3.1.1菌落形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将待检测培养物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适宜培养后,同一平板上的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等是否相似;对于两种或以上形态的出发菌株,应再分别挑取单菌落划线或稀释涂布培养,检测是否重复出现相同特征。3.1.2细胞形态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反应应呈现一致性;细胞形状、大小、荚膜等特征应相似3.1.3芽孢大小、位置、形状宜检测样品是否形成芽孢,对形成芽孢的菌种,其芽孢大小、位置、形状应相似。㈤ 菌种如何复壮呢
(3)进行菌种分离,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使用:长期进行无性繁殖,菌种会逐渐衰退,而经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具有丰富遗传特性,因此,定期进行食用菌的单孢分离,从中选出具有该品种优良性状的新菌株代替旧菌株,达到复壮目的。
㈥ 微生物菌种提纯复壮的几个主要方法
1、纯种分离法
通过纯种分离,可将衰退菌种细胞群体中一部分仍保持原有典型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扩大培养,就可恢复原菌株的典型性状。常用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可归纳成两类:一类较粗放,只能达到“菌落纯”的水平,即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例如采用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等方法获得单菌落。另一类是较精细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方法。它可以达到“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后一类方法应用较广,种类很多,既有简单的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等作分离室的方法,也有利用复杂的显微操纵器的纯种分离方法。对于不长孢子的丝状菌,则可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用无菌毛细管截取菌丝尖端单细胞进行纯种分离。
2、宿主体内复壮法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的衰退菌株,可通过接种到相应昆虫或动植物宿主体内来提高菌株的毒性。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经过长期人工培养会发生毒力减退、杀虫率降低等现象,可用退化的菌株去感染菜青虫的幼虫,然后再从病死的虫体内重新分离典型菌株。如此反复多次,就可提高菌株的杀虫率。根瘤菌属经人工移接,结瘤固氮能力减退,将其回接到相应豆科宿主植物上,令其侵染结瘤,再从根瘤中分离出根瘤菌,其结瘤固氮性能就可恢复甚至提高。
3、淘汰法
将衰退菌种进行一定的处理(如药物,低温、高温等),往往可以起到淘汰已衰退个体而达到复壮的目的。如有人曾将大菱鲆胃肠道内提取的芽孢杆菌的分生孢子在低温(-10℃~ -30℃ )下处理5~7 d,使其死亡率达到80%,结果发现在抗低温的存活个体中留下了未退化的健壮个体。
4、遗传育种法
即把退化的菌种,重新进行遗传育种,从中再选出高产而不易退化的稳定性较好的生产菌种。
㈦ 复壮的方法
纯种分离法
在衰退菌种的细胞群中,一般还存在着仍保持原有典型形状的个体。通过纯种分离法,设法把这种细胞挑选出来即可达到复壮的效果。纯种分离方法极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较粗放,可达到“菌落纯”水平(pure culture in colony level);另一类较精细,可达到“菌株纯”的水平(pure culture in strain level),现表解如下: 纯种分离法菌落纯(“菌种纯”)平板表面涂布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琼脂培养基浇注法细胞纯(“菌株纯”)用“分离小室”进行单细胞分离用显微操纵器进行单细胞分离用菌丝尖端切割法进行单细胞分离用激光镊子技术从毛细管中分离通过宿主体内复壮
对于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移种传代而衰退的病原菌,可接种到相应的昆虫或动、植物宿体中,通过这种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一至多次选择,就可从典型的病灶部位分离到恢复原始毒力的复壮菌株。例如,经长期人工培养的Bacillus thuringiensis会发生毒力减退和杀虫效率降低等衰退现象。这时,就可将已衰退的菌株去感染菜青虫的幼虫,然后再从最早、最严重罹病的虫体内重新分离出产毒菌株。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有人发现,若对S. microflavus “5406”农用抗生菌的分生孢子采用-10℃~-30℃的低温处理5~7天,使其死亡率达到80%左右。结果会在抗低温的存活个体中留下未退化的个体,从而达到了复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