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吸光度为什么出现负数
吸光度出现负数有两种可能:
1、纯水不纯,含有钙元素,标定误差。
2、仪器故障或者设定的故障。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的比值(I0/I1)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0/I1)),其中I0为入射光强,I1为透射光强,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
(1)纯水检测吸光度扩展阅读:
一、光密度和吸光度的区别
虽然光密度(OD)和吸光度(Absorbance光吸收率)都可以测量光通过光学元件时的吸收情况, 但这两个术语是不一样的。
光密度测量光通过光学元件时的光衰减或光强度损失。
光密度着重于探测光散射后的衰减程度, 而吸光度只考虑光学元件或介质内的光吸收率。
通过使用光谱仪可以探测光密度和吸光度(吸光率)。
二、吸光度的科学应用
光学设备在各种现代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CD、DVD和蓝光播放机、光纤电缆盒及光学元件。它们甚至在某些生物实验室中都有用途, 在某些显微镜和光谱仪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研究这些器件背后的科学时, 很容易混淆光学密度和吸收率, 因为两者都测量光通过光学元件时 "吸收" 的光量, 但这两个术语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㈡ 吸光度测定过程中怎样选择比色皿
1. 首先是确定比色皿的种类: 如果使用到紫外光,一定用石英比色皿。因为玻璃比内色皿对紫外光有容吸收,而且测定时吸光度波动很大,跳的厉害。 如果用的是可见光,那么石英和玻璃的就无所谓了。
2. 降低比色皿间的误差: 这个也就是测定时一般至少需要2个比色皿,一个参比,一个测定。或者更多个测定比色皿(2或3个)。 那么就存在一个这几个比色皿是否会存在差异的问题。 所以使用前,一般都使用蒸馏水或超纯水加入比色皿中,将外壁擦拭干净,测定吸光度。如果比色皿都一致的话,测定的吸光度为0(玻璃吸收的光一样)。但是如果不一致的话,有的外壁可能吸收的多些或少些,就导致吸光度出现一个很小的正值或负值。所以一般就是选用手边误差最小的几个测定了。
当然,如果不着急的话,就用2个比色皿,那样就是麻烦些,但是由比色皿造成误差的原因就大大降低了
㈢ 纯水在254nm吸光度为多少
理论上纯水不导电
实际中蒸馏水的电阻率是 0.1×10^6Ω·cm(欧·厘米)
㈣ 样品吸光度值小于标线范围要怎么处理(用纯水作参比有没有影响)
“进行分光光度计调节时,将高纯水推入光路调节100%透光比”这是正确的做法 “水样显色反应后测得到的吸光度减去高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显色反映后测得的吸光度”这是正确的原理,lz说的对
㈤ 纯水的透光率如何计算或检测
透光率用 紫外-可见光分光计 测量。但一般需要使用 处理后纯净的水作对照组(校定透光率回为100%) 。
因为用水作答对照,的确是是这样的。
log( Io/I)= ε c l
公式中 Io和I分别为入射光及通过样品后的透射光强度;log(Io/I)称为吸光度;C为样品浓度;l为光程(也就是你说的厚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ε为摩尔吸收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㈥ 以高纯水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是什么意思
“进行分光光度计调节时,将高纯水推入光路调节100%透光比”这是正确的做法
“水样显色反应后测得到的吸光度减去高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显色反映后测得的吸光度”这是正确的原理,lz说的对
㈦ 纯水吸光度怎么检测,纯水 微生物 检测方法
【】纯水吸光度怎么检测,操作方法:
以空比色皿为参比,以比色皿内注入需要测定的纯水,在给定的波长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㈧ 紫外分光光度计纯水吸光度
“进行分光光度计调节时,将高纯水推入光路调节100%透光比”这是正确的做法
“水样显色反应后测得到的吸光度减去高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显色反映后测得的吸光度”这是正确的原理,lz说的对
㈨ 如何测水的吸光度
有可能是你比色皿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比色皿对光也有吸收,只是石英的杂质少吸光度较小。你应该采用比色皿配对的方法,选择两只吸光度相近的比色皿实验,或者检测后减去比色皿的吸光度。水的吸光度就比较小,所以比色皿的吸光度对其结果影响就比较明显
㈩ 一超纯水的吸光度是多少
接近于0,有时候空白校准零值就是这么做的。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铜离子或铁回离子时,试验方法答提到以高纯水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这是不是指进行分光光度计调节时,将高纯水推入光路调节100%透光比。还是指水样显色反应后测得到的吸光度减去高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显色反映后测得的吸光度?
“进行分光光度计调节时,将高纯水推入光路调节100%透光比”这是正确的做法
“水样显色反应后测得到的吸光度减去高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显色反映后测得的吸光度”这是正确的原理,lz说的对